第一篇:2014.7.18水城县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水城县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水城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2013年全省农业园区绩效考评中,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排第一位,富硒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成功晋级为省级重点园区,南开无公害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和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晋升为省级园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情况
一是建立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园区管委会,共抽调65人具体负责园区建设工作,并成立县农业园区办,落实了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
二是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引进企业55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培育农民合作社62家,社员2318人。截止目前4个省级园区2014年1-6月完成投资5.59亿元,占全年计划任务目标的53.62%,成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是强化园区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凉都”农产品“优质、生态、富硒”的优势,重点打造猕猴桃、茶叶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园区猕猴桃、茶叶、蔬菜、刺梨等基地18万亩,完成“三品一标”认证5个,认证面积28万亩。
四是搭建园区发展平台。土地流转平台:4个省级园区所在乡镇都已组建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累计流转土地10万亩。投融资平台:依托农业投资公司,对接银行建立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信用担保和融资工作,为园区建设融资近2亿元。人才平台:通过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共培训园区从业人员1.1万人次;园区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达成合作协议;建设猕猴桃产学研基地200亩;成功申报六盘水猕猴桃人才基地建设项目。技术平台:配备了188名农业科技人员到园区开展技术服务;共引进猕猴桃、蔬菜等新优果蔬品种20余个。信息平台: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已完成喷滴灌物联网项目的申报。
五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扶贫、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累计修建园区主干道397km、机耕道184km、生产便道146km;沟渠(含管网)869km,修建蓄水池773个、3.58万m,园区水、电、路、讯等公共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加强园区装备设施建设,修建加工厂房8座、3万m,仓库(冷库)7座、3406m,标准圈舍45栋、7万m,温室大棚367个、11万m,喷滴灌设施475km;建立病虫害防治点86个,小气候自动观测点5个,动物防疫室3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5个。
六是制定园区发展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421”工程实施方案》,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2232
3面对农业园区建设给予扶持。
七是强化园区日常调度。严格按照月调度、季度督查、年考核的要求加强农业园区建设的日常监管;建立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园区主管部门领导农业园区建设联系点制度。
八是创新园区经营模式。在园区发展模式上,通过经营主体的带动和政府引导,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 等多类型并存的园区发展模式。在园区土地流转上,通过总结推广形成带地入股、租赁倒包、合作开发等多种流转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园区管理机构有待理顺,虽已按相关要求组建了园区管理委员会,但园区工作机制、管理体制和人员编制未落实,部门之间联系处于脱节状态,报数据的人员和负责园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人员没有明确职权,存在园区监测统计和信息报送无专人负责、工作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致使工作推进迟缓。二是园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园区企业自身科技研发能力普遍比较弱,园区缺乏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的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在园区研发、转化能力不足,园区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三是园区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建设所需配套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资金较大,而县级财力有限,一时难以达到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制约园区功能的发挥,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四是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工作薄弱,对招商
引资工作缺乏好的思路和办法,储备的项目小、弱,缺乏特色,不能满足园区招商引资的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机构
按照《水城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4年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各园区建设的具体工作,同时,每个园区必须明确至少一名联络员负责园区统计监测,将建设进展情况及时上报领导和县农业园区办,县农业园区办汇总各园区上报信息后上报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确保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加强园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各园区以农技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为主体,建立园区农技综合服务体系(站),加强园区农资配套、土壤改良、良种推广、绿色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并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等培训平台,加强园区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三)加强园区资金投入和督促指导
一是要与省、市对接,落实园区奖励资金,同时整合部门资源和资金进入园区,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园区。二是要搭建园区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深化银、政、企合作,建立银政、银园、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三是要明确各园区牵头指导部门,同时明确各园区的负责领导和对口指导单位。各牵头指导部门要重点对完成目标进度慢的园区进行督促指导,推动园区发展。
(四)加强主导产业建设
建成园区高标准主导产业种植基地8万亩以上,辐射带动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15万亩以上。核心区有1个以上特色产业在省内同领域占主导地位,在国内同行业有较大影响。合理配套与主导产业相衔接的其他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市场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配套产业。
(五)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2013年启动建设的省级园区按规划目标完成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园区内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核心区基本农田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2014年启动建设的省级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目标值的50%以上。高标准配臵现代农业生产设施、机械设备、信息装备、储藏加工、物流管理和产地市场设施。
(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按照省园区办《关于做好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及项目签约活动通知》的要求,全面做好全县农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由县招商局组织各园区相关部门及涉及乡镇编制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培育构建产业体系、全产业链条包装项目,推出建设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好的农业项目,进一步完善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库。三是从即日起至9月15日,组织各园区开展小分队招商,分赴各有关省区开展宣传推介、项目对接、项目招商和经贸洽谈活动,并邀请省(境)内外有合作意愿或合作签约项目的企业客
商代表参加9月28日招商引资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四是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组织各地对去年以来特别是集中招商签约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服务,包括项目落地、资金到位、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等情况,评估招商工作成效、服务质量、政策配套、客商反映等,及时反馈给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解决一些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做好招商后续服务工作,促进更多的签约资金到位。
水城县农业园区办
二0一四年七月十八日
第二篇:农业园区建设汇报材料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助推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园区建设汇报材料**镇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基于这一有力优势。**在强力推进环境立镇、产业富镇、文化强镇、和谐兴镇“四镇”发展战略上,深化理想目标,建设生态农业大镇,历史文化重镇,乡村旅游名镇。在农业发展的思路上,敢于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园区建设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思路清晰,以“公司+农户+小户”的经营模式为依托,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的有力措施为保障,多层面、多角度辐射各种链接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力促农民经济增收。同时,政府在企业引进上选择知名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高新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和服务,拓宽园区建设后备力量,增加园区建设服务指南。因地制宜,奋力发展。根据我镇地理、交通、水源、土质等情况,因地制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经营、部门扶持的运作模式,着力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目前,园区引进企业1家,总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专业合作社5个,初步形成了“一园为主、多园带动”的格局。
第三篇:农业园区经验汇报材料
后河镇农业园区经验汇报材料
后河镇枣林面积7.3万亩,枣树130余万棵,红枣年产量达到3700万公斤,枣林面积和红枣产量均居全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美誉。
近年来,我们围绕以农富镇、以工强镇、以枣名镇、三产兴镇的工作思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新的林下种植模式,形成了枣粮油、枣粮椒(尖椒)、枣粮菜(豆角)、枣粮果和林下养殖五种模式,其中,枣粮油亩效益6000元左右,枣粮椒亩效益7200元左右,枣粮菜亩效益在10000元左右,枣粮果亩效益可达12000元以上。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
今年以来,后河镇紧紧围绕县委八大提升工作思路,以全县六大经济板块为载体,以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为出发点,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农业抓招商,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规模经营联合体、VIP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模式。农业资源配置日趋合理,新型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
目前全镇通过流转土地2700余亩,建设了家庭农场9个,总投资超1亿元,分别是**客商投资3200万元、占地480亩的瑞祥VIP实验农场;河南农科院与后河镇王辛庄村合作投资2600万元、占地360亩的锦绣百果园;北京客商投资3200万元、占地面积560亩的沁瑞伊甸园;还有投资500万元、占地400亩的建华葡萄采摘园;投资150万元、占地100亩的梦家源生态农场;投资350万元、占地300亩的枣林农庄;投资380万元、占地300亩中天科技大观园;投资300万元、占地200亩的建希家庭农场;投资150万元、占地120亩的绿源家庭农场6个家庭农场正在紧张建设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后河镇枣相情林下特种种植基地。该基地涉及后河村、桑村等15个行政村,主要以林下种植彩色小麦、花生、玉米、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作物为主,形成独有的林特模式。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60名,带动农户3000户,面积达3万亩,年产值1亿元。合作社以服务社会、谋利林农为目标,依托红枣产业,大力发展林下黑小麦、水果型彩色玉米、黑花生、彩色红薯、金手指葡萄、金秋蜜桃等林下特色农产品。借助**县红枣文化节,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创办了以采摘无公害大枣、金秋蜜桃、彩色水果,刨彩色红薯、黑花生,品尝彩色玉米,观赏奇形瓜果为主题的特色旅游观光园,同时还指导枣农自办红枣采摘园100个。基地大力发展林游模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2010年,该基地荣获国家级无公害科普示范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林下经济规模。
第四篇:农业园区建设领导讲话
积极抢抓沿海开发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今天,召开全市沿海开发与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半年时间过去了,组织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在一起交流工作,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二是前几天全省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在灌南县召开,通过今天的座谈对会议精神进行学习贯彻;三是近期在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轮沿海开发热潮,农口部门和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要积极投身沿海开发,认真研究在沿海开发大的背景和新的形势下,使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沿海开发战略的新要求。刚才,各县和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发言,赵建华副市长作了重要点评,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也很受鼓舞。
从上半年的工作来看,各县区和农口各部门都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形成合力,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县区“三农”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许多方面形成了特色、创造了经验,许多工作在全省都形成了很好的影响。农口各部门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围绕职能、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 地区性发展规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市已正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加快实施《 地区性发展规划》,已经是摆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地区性发展规划》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港口建设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问题,它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的沿海开发。除了港口建设、城市建设之外,除了工业发展、三产发展之外,城乡统筹发展也是沿海开发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我市的现代农业如何发展,是值得所有农口部门和县区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是需要在座的各位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和积极推进的一件事情。
《 地区性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在《 地区性发展规划》产业发展部分,第一条就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深入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是全市的大事,如何把规划真正落实好,市委王书记作了专题报告,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各地、农口各部门要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进行研究谋划,认真领会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多年以来,抓农业生产一直在抓粮食生产,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此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率和效益。但是,在不断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土地分户承包经营的问题、市场风险的问题、资金投入的问题、农民能力的问题,等等。这几年,我们开始着重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推进,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共同闯市场,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创新金融支农制度整合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三农”发展,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推进沿海开发的进程中,现代农业要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 1
是要加快载体建设。事实上,《规划》中也给我们明确了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提出要着力优化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重点支持建立优质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长三角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要坚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连片种植,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园艺业;要大力发展海洋渔业,进一步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建设水产品供给、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渔业基地;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食品工业,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依托南通、射阳、东海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大力发展出口农业。分析下来看,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就是要抓园区、建基地。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经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改善生产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发展效益,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富有特色的工作。这些都为我们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和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就显得非常迫切。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集约化经营、区域化发展。要做到集约化经营、区域化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有农业龙头企业。有了龙头企业就可以通过基地建设,实现集约化发展。千家万户零散发展不叫基地,必须相对集中区域发展建立基地。区域化发展可以带来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的稳定,可以带来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大力推广,可以带来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却做不到这一点,而建立基地园区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载体。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就是要通过园区的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为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创造条件,并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榜样。现代农业园区是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打造的,具有科技水平高、经营机制好、带动能力强等综合特点和独特优势,代表着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广程度上发展现代农业,为更加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榜样。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我们一直讲要用抓工业的方法抓农业。那么,抓工业发展的方法是什么呢?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两条:一是招商引资,二是建立园区。通过园区的建设,可以有产业集聚的效应,可以有科技推广示范效应,可以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效应,也可以有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以前我们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各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来鼓励农业招商,成效明显。现在我们要抓农业园区建设,就是要集中建设农业项目、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好好研究,切实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搞好园区建设,首先必须搞好园区的规划和布局。《 地区性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在 地区性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长三角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现代渔业基地、农业观光基地等“五大基地”,这是对沿海各市发展现代农业提出的普遍性要求。那么具体落实到我市、落实到各县区,建设什么样的基地,就要求我们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研究、科学规划。现在,我们讲推动沿海开发的“三个对接”,主要是规划对接、政策对接、工作对接。近来,各地、各部门都围绕规划的实施,积极主动地开展了许多对接工作,效果也都很明显。下一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继续抓好跟踪落实和推进,围绕建设“五大基地”科学规划园区,通过设臵载体、建设园区、打造平台,积极进京、主动跑省、多方协调,努力争取有更多的优惠政策、重大项目和发展资金落实落户到我市。
二、要坚持适度规模、发展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要以特色产业的培育为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园区是空的,而园区对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因此,我们在推进园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一个园区、一个产业,做到一个核心区、多个特色园。对于现代农业园区来讲,核心区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体现园区的形象,还可以体现园区的特色,可以体现园区的水平。因此,我们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选择一个具有产业基础的地区建设核心园区,并以此带动周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园发展,不断形成核心区与特色园融为一体、互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新格局。现代农业园区还要有农业的特色,可以根据园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拓展园区功能,延长产业链条,把农产品的加工研发、品种培育、技术推广、市场交易以及对农民的培训等都集中到园区,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三、要坚持开放合作、统筹发展。实践证明,现代农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农业农村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尽管我们现在基本上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基础和条件,但仍然还需要借助更多的外力才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要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努力破解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瓶颈。全省农民增收会议对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农办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当前,我们要依托乡镇农经服务中心的平台,抓紧把牌子挂起来、人员配起来、制度建起来、工作干起来,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要把园区建设与其它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抓好合作组织的工商登记和规范化运作,把园区建设与农产品市场建设、康居示范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四、要坚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创新是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的源泉。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机制、投入机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总结了许许多多宝贵的工作经验,有的甚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里我想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谈谈园区的管理体制创新。从各地的具体实践看,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成立管委会,灌南和东海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变革,作出了积极探索。他们的成功实践证明,体制创新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导向,市里要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组织有关部门外出学习调研,抓紧研究出台一个专门的工作意见,就现代农业园区和管委会建设拿出具体办法。各地、各部门也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努力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集中一批力量,整合一批资源,进而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五、要坚持富民优先、打造平台。园区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
展的要求,这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把园区打造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优质平台,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农民增收,特别是要帮助贫困农民增收致富,使园区成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阵地,成为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这一方面灌云、灌南都进行了积极探索。要把园区打造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良好载体,积极招引各类工商企业合作共建,通过村级集体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和其它资产入股的办法,引导村集体领办、参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要把园区打造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基地,通过园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让更多的农民通过提升科技素质、发展现代农业走上致富的道路。
六、要坚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做好三农工作,领导是关键。从组织领导的角度看,抓好三农工作关键有两条:一是一把手是否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二是分管领导是否认真负责,真抓实干。从加强领导的角度,在这里我要强调三点:第一,要认清责任、明确职责。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推进沿海开发的重要抓手,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沿海开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第二,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我们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把推进沿海开发作为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这个重点抓紧抓实,力争通过1-2年的时间,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效益的农业园区。第三,要积极争取、务实推进。讲积极争取,就是要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投入,这是搞好三个对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讲务实推进,就是工作的目标要务实,不要提不切合实际、好高骛远的目标,不要搞形式主义;工作的推进要务实,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排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步骤,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第五篇:市政府加强农业园区建设通讯稿
近年来,丹阳市按照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年活动的总体要求,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各类农业园区已达20多个,其中规划建设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初步形成了稻鸭共作、优质专用小麦、食用菌、时鲜蔬菜、花卉苗木、地方名特茶、特种水产等十大农业特色体系。
从去年开始,该市按照“三条走廊、五大板块”的高效农业总体布局,高标准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外向农业示范区“四大园区”建设,并把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水平。市、镇、村三级全面建成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通过强化合作提升了农业园区的带动力,一大批农民成了农业园区和基地的产业工人。目前,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320多家,土地流转面积、高效农业面积、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分别达33%、35%和38%。
按照规划,该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都做到集中连片面积万亩以上,机制上由政府主导,市财政对园区的主干道等基础设施投入优先给予倾斜,并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通过政府搭建的这一平台,像工业开发区一样进行农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和客商落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大量进入农业领域,全市每年吸引“三资”投农均在10亿元左右。目前,该市规划兴建的香草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吸引万新公司、常州康乐农牧、金坛鑫品茶叶公司等10多家规模企业在此投资,并以现代经营形式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了多个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资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高效农业基地。
据了解,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全市已涌现出花园设施蔬菜、黄巷水芹、杏虎果品,屯甸名特茶等10多个特色农业示范村,以及红光农业、康乐万头种猪场等一批新建的规模设施农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