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时间:2019-05-13 09:5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第一篇: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2012年09月27日 红旗文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明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一起成为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共同缔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强大,需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继续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赢。

一、从中国发展的阶段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依靠强大的政府力量,大力发展国有经济,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使我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然而,片面追求“越大越公、纯而又纯”的所有制结构,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人们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逐步深化,从个体、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绝不能搞私有化;同时,发展单一公有制经济也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使国民经济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4000美元以上。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中国要实现经济赶超,必须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经济赶超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为此,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和现代服务。国有企业具有人才和资金的优势,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主体,在引领技术进步中实现发展,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它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今后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民营企业的很多产品仍处于低端行业,但生产低端产品并不意味着企业在竞争中就缺乏优势。实 1

际上,这些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只要企业能够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推广上下功夫,同样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见,单纯地依靠任何一种所有制,都会阻滞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成就了中国30多年的经济奇迹,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那么,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危机后某些领域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这要从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客观地看。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经济资源不可避免地更多流入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具有了扩张的条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出于发展战略考虑,借助于金融危机,通过资本运作达到迅速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地方政府或国资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推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而民营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加剧,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上升,加之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行为不够规范,利润下滑甚至亏损,造成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竞争力下降。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领域出现一定的“国进民退”是正常的。

事实上,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到底“谁进谁退”上,而是更应该放在如何为二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要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积极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拓宽投资领域,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中国要顺利实现经济的赶超,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必须相互合作,通过技术上、市场上、产业上相互外溢、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共赢。

二、从国际竞争视角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地球是平的”,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市场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变成了全球范围的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角逐的是各国的各类企业。因此,在竞争日益惨烈的背景下,竞争并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而更表现为中国企业和世界其他国家跨国公司之间。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作与竞争有助于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有助于在全球竞争背景下实现双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需要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需要扶植本国的企业航母参与国际竞争。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

企业,只要具备一定的实力都要创造条件做大做强。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资本结构日益合理、法人治理结构日益规范,经营机制不断适应市场的要求,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强。一大批国有企业资本充裕,技术实力强,人才资源雄厚,已有能力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决高下。而一些民营企业也在竞争中不断壮大,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佼佼者。1995年,中国大陆只有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全是国有企业;2012年,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数量为70家,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二。其中不仅有一大批中央企业,也有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和浙江物产集团等地方国有企业,还有华为集团、沙钢集团、吉利集团等民营企业。可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做大做强,都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贡献者,都是全球竞争的参与者。

其实,日本、韩国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时,国企在经济崛起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韩国在私营企业规模偏小的情况下,依靠国企推动外向型经济战略的落实,由政府投资或控股,设立了很多公营企业,伴随着经济发展,公共企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攀升。日本政治经济学者田村昭彦认为,二战后日本私营企业根本无力与外国竞争,国企承担了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因国企出现了机构臃肿、巨额赤字等问题,日本政府开始部分出售国有企业的股份等,但“官民合作”的形式被沿用至今,成为维系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欧洲,多国政府拥有控制权的空客公司被认为是打破美国垄断的“最成功国企”;英国铁路部门私有化后5年,接连发生13起严重伤亡事故,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接收。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有优势和弱点,二者的合作和互补才能构筑起国家经济发展的脊梁。在国外,最风光、最赚钱的是民企,但真正支撑国家安全的则是各类国企。只有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才能够有效维系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现因自然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时,政府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直接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二是作为政策性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功能。当出现经济危机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资助国有企业,使经济较快走出困境。因为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政府代表全民对资产行使权利,这与政府通过财政支

出扶持国有企业,从财产归属上,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另外,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由各级政府任命,对其的评价指标往往多元化(除了利润指标外,社会公共利益指标和政府政策目标也被纳入到对企业经理人的考核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意图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能够迅速落实,保证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财政刺激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并迅速产生效果,正是因为这些投资更多地用于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国有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得到显著发挥。国有企业的存在,使政府的投资拥有鲜明的微观主体,保证了宏观调控意图的迅速贯彻和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其实,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英美“国有企业”的数目也在增长。2008年9月起,美国政府先后以各种形式向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企业注资,并有权干预这些注资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利润分配。通用汽车公司经过重组,60%的股份由美国联邦政府持有。2008年10月和2009年1月,英国政府对大型金融机构分别实施两轮注资救助方案,政府也成为了诺森罗克银行、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最大股东。欧洲多国政府已在50个最大公司中的一半拥有直接控股权,许多人熟悉的公司,如雷诺汽车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瑞典钢铁公司,政府都是惟一或最大的持股者。美英许多媒体感慨,没想到最后是“国企化”拯救了经济。

我国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使得国有企业在稳定宏观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经济安全、推动自主创新以及实现科学发展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依托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出良好的竞争力。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冲突,而是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过程。大多数国有企业是行业的骨干,但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也只能处于产业链中一个或几个关键环节中,其他环节需要有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生产配套服务。做专做强是目前国外大型企业发展的趋势,国有企业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因此,国有企业的壮大就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大量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庆油田每年为全社会提供300亿元的市场采购额,围绕油田钻采、井下工具等配套产业为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移动经营的是基础电信业务,与之密切相关的下游电信增值业务,多是由民营企业提供。在中国目前稳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投资的行为受到限制,这也为民间资本扩张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四、从“国民共进”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中央对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是明确的,就是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进退,既不能逢“国”必反,也不能遇“私”就恶,而应该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现共同富裕。国有经济具有发展特殊产业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功能,应当在发展战略性产业和支持高技术产业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作为这些产业的先导,这些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了国家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体现了国家长远的、根本的发展目标。

企业的天职是做强做大,国有企业谋求做强做大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无可厚非。但中国的现实却出现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的一个很大“反差”:一方面,处于一般制造业的国有企业制定宏大计划,力求把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一些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大量国有资本投资,却缺乏足够的资金。这就涉及如何理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如何为国有经济定位。到目前为止,中国主要依靠全面工业化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是最近10多年,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发展较快,国有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比重也较大,为保证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国有资本大举进入重大基础设施、基础原材料、能源开发、重要服务业、重要制造业等领域,有助于促进工业化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已达到48.6%,而经济的增长更多地依靠城市化,依靠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变化,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肯定也在转变。依据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和布局,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战略性不可再生资源领域,以及所有针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性服务和产品供给方面,就应该多“进”少“退”;而在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做得很好或已经比较成熟的领域则应多“退”少“进”。目前制约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科技投入不足、技术进步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竞争力较弱;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此外,制约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们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因素已转向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社会产品上来。国有资本要在这些方面发挥优势和潜力。如果大量国有资本投资于一般制造业,不利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会形成对非公资本的挤压。我国国

有资本通过国有企业转化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举措,积累了宝贵资源,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可考虑把滞留于一般产业的部分国有资本转到社保和公益性基金,如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扶贫基金、教育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补充这些领域的投入不足。这样的调整,可以使国有资本回归全民所有、全民共享的本性;使其在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技专项、中小企业融资、新兴产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民营企业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竞争力不强,恶性竞争严重。从民营企业内部看,要强化科学管理,逐步改变家长式管理方式;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鼓励员工进行人力资本积累;要鼓励民营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开放的心态经营企业,逐渐实现资本的社会化,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

政府的责任是要创造使各种所有制企业协调发展、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外部环境。要重点建设公平准入制度,切实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等领域尽快推出一批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强对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引导,鼓励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更多地相互参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二者唇齿相依。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了,就能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民营经济获得健康发展,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平等的竞争氛围,促使国有经济转变发展理念,增强发展活力。总之,只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打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魔咒,早日实现赶超战略。

第二篇: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纪玉山李兵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整体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改革思路已经逐渐清晰。本文试图在国有经济应该退出的领域探讨国有经济战略退出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的改革思路,将“国有经济的战略退出”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嫁接。

关键词:“十六大”,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区域经济,MBO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aid, “It is necessary to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unswervingly the publ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while firmly encouraging, supporting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sectors.” And “the country must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ublic sectors while keeping the public sector as the dominant player, incorporating both into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instead of setting them against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eceding of the publ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sectors of the economy in the competitive fields, and inoculate the seceding of the publ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sectors of the economy.Key words: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ompetitive fields, the publ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non-public sectors of the economy, district economy, MBO.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关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十五大提出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方针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十六大”又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怎样将“两个毫不动摇”结合起来呢? 国有经济应该进入并加强的领域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和保障国家安全的经济领域,而在竞争性领域,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则应该逐步退出,这有助于提高国有经济整体实力,就是坚持了第一个“毫不动摇”。在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的过程中,应该从提升整体国民经济的高度,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坚持了第二个“毫不动摇”。本文试图在国有经济应该退出的领域探讨国有经济战略退出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的改革思路,将“国有经济的战略退出”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嫁接。

一、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背景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正式加入WTO,使我国在特有经济结构的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退出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首先,民营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作为一种天然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它与国有经济有着许多不同特征,如,产权明晰下的经营自主性和极强的自我约束性;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追求纪玉山(1948--),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中国

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经济、技术创新理论等研究; 李兵:(1976--),男,吉林辽源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自身利益大化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统一性;长期自我发展冲动与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求的迫切性;积极要求打破地域限制、拓展经营空间、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主动性等。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民营经济在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根据对国内近千家成长型非上市民营企业的调研,前100名的平均营业收入总额成为速度达210.54%,其中成长速度最高的接近2000%。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总量(GDP)已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40%。

其次,加入WTO把我国经济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结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来审视和判断国有经济的战略整合。目前,世界经济正面临一场新的战略大调整,产业升级、战略联盟、兼并重组浪潮愈演愈烈,国际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任何企图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锁国政策,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特别是中国经济二十多年的持续高增长,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警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举向中国转移,其资本正像潮水般涌向中国。这不仅为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的战略退出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三,我国仍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国有经济战线过长,运营效率不高、整体效益太差并没有彻底改变。从制度层面上考察中国的国有企业比其他的现代企业更为严峻地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而且解决的难度相当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如果不在制度上进行彻底改革,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就会被断送。其根本原因在于“所有者缺位”。在竞争性经济领域中实行民营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第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地区之间不平衡。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缘、人文、国家政策以及历史上的原因,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省区民营经济的比重,一般都达了70-80%,甚至90%,而西部省区一般只有20-30%,最多30-40%(杨启先,2000)。目前,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有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而东北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在原来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却十分缓慢。

二、竞争性领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建议

第一,在我国196个部门中,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军工、造币和公共投资领域、自然垄断产业以及具有战略地位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四、五个产业外,其他竞争性产业国有经济都应该逐步撤出。即使是该领域中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的特大型骨干企业也不应该搞国家独资,应该在保持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引进民营经济和外资成分,并且应该允许民营资本对某些大型企业实施控股收购。这既有利于国有经济的股份制改造,又能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关于退出渠道,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广广东顺德县八十年代后期“靓女先嫁”的经验,利用近年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的契机,稳步推进向非国有投资主体出售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和转让国有大型企业部分股权的改革,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近期,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异常活跃,多起转让案例显示,一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正在加紧入主上市公司。自8月15日国有股减持叫停后首家国转非案例沈阳北泰受让方向光电获财政部批准,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财政部又连续批复健特生物、ST鑫光等6家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给非国有企业。而有关报道称,2000年8月至今,已有70多家上市公司签订了100多份股权转让协议,其中公开披露受让方为非国有单位的就有40余家,除已获批的几家外,目前都在等待财政部审批。

从国转非的案例来看,受让方以民营高科技企业和投资公司为多,而这些民企买壳介入后,往往通过对原有公司不良资产的剥离,注入优质资产等方式,促使公司重组、转型,例如有些失去成长性的传统企业纳入民营资本后主业方向转移至医药、IT、零售、能源、环保等产业。这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也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为盘活国有资产开辟了新思路。更多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将为国内证券

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把国有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既可使原来过分集中的持股结构得以分散化,又将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另一方面,在当前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对原由公司不良资产的剥离,使公司在转型后业绩出现大幅增长。

第三,除了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出售竞争性国有企业外,还应大力推动高层管理者收购所在的企业,即MBO方式。“管理者收购”或“经理层收购”,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运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来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目的是谋求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其实质也是国有经济的民营化。广东、上海近年来的经验已经证明,MBO方式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竞争性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主流方式。

第四,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探索适合国有大企业特点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方式和股票期权分配制度。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试点逐步形成包括年薪制、持有股权、股票期权、补充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制度。实践证明,股票分配计划和股票期权分配制度是一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和职工较为有效的长期激励制度,也是一种国有经济向民营经济逐渐过渡的明智之举。近日,国家八大机关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将一部分国有资产量化到职工个人,从而将一部分国有经济(文件中特指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简称“三类资产”)转化为民营经济。

三、竞争性领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与培育民营经济

以上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建议,不仅可从产权经济学或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出发进行规范分析得出,也可以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得到。

实证分析包括两种类型:一种利用反映历史趋势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二是利用同一时点的横断面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考虑我国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出售国有企业、推行高层管理者收购及股票期权分配的历史较为短暂,相关时间序列的样本过于缺少,不宜进行回归分析。但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间发展的不平衡,为我们把浙江、广东、江苏、山东、辽宁(由于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太特殊,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不大,我们暂时不做考察。)至内地落后地区作为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横断面分析,提供了绝好的素材。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发现,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及民营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程度越高,民营经济越壮大就越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

目前,浙江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处于全国前列,在各种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地原来的国有经济存量就不多,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巨大空间。浙江的民营经济以劳动力密集产品为主,经过早期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的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发展成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乃至成为世界上某些单品种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唐仁健、陈良彪,2000)。浙江民营经济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断发展升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宋学宝,2001)。

广东经济在起步阶段也是国有经济存量不多,而且有邻近港、澳地区的地缘优势,加上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许多改革方案率先实施,因此,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广东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资,而且主要是港资,其自身的本地民营经济也主要是为港资服务,目前也面临“二次创业”的问题(许卓云,1997;梁彤缨、黄建欢,2000)。从本质上说也就是发展、升级本地的民营经济。

江苏地区的民营经济目前也发展得比较好。江苏,主要是苏南地区的民营经济在早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营经济,而是乡镇企业,其所有制性质为集体所有制,乡镇政府拥有大部分所有

权,其发展主要依靠社区精英(韩云,2001)。但随着规模不断壮大,产权不清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乃至“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甚至亏损倒闭。经过产权改革的阵痛之后,政府退出,转变成民营企业的乡镇企业又焕发了生机(沈立人,1998;马奇凡,2002)。

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正是背上了这些沉重的包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放慢了脚步,民营经济发展缓慢。这些国有企业的存在之所以称之为包袱,是因为它们不但低效率使用资本、劳力、人才等多种生产要素,而且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还要设法维持其生存,采取各种措施,如:暗示或明示银行为其贷款,政府采购,地方保护,行业管制等。这一切都挤占了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空间和资源。另外,从目前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势头及中央精神来看,等待民营经济自发出现、发展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将拉大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改革现有的国有企业与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同时进行,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将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主动培育民营经济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四、竞争性领域内的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的模式探索

国有企业转变成民营企业的模式有很多种,大都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以高层管理者收购为例,广东2000年开始在国有企业中实行了大面积的管理者收购,极大地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

80年代,MBO作为一种便利的所有权转换形式和可行的融资形式在英国逐渐大行其道,还成为英国对公营部门私有化的最常见的方式。1987年11月股票市场的崩溃对MBO的热潮也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许多上市公司经过MBO后转为非上市公司,使资本市场更加活跃。1987年,美国全年MBO交易总值为380亿美元,而在1988年的前9个月内,美国MBO和杠杆收购的交易总值就达到了390亿美元。美联储1989年的统计调查表明,杠杆收购的融资额已经占了大型银行所有商业贷款9.0%的份额。

在中国由于改革发展的不平衡,管理者收购还存在很多问题。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MBO在中国发展棉铃的突出问题起码有以下数条:(1)巨大的政策风险,产权改革思想上还不够解放;(2)在先由的法律框架体系上,缺乏MBO推行的制度保证;(3)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金融机构发育不良使得金融融资难度大以及缺乏专业水准很高的中介服务机构等;(4)高素质企业家阶层不成熟,不仅是管理才能不够高,还包括资金力量的薄弱。在这种情况下,MBO最大的风险是内部人交易。内部人交易就是由于管理者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而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利用对自己企业架构的控制权,利用自己选择中介机构职务的方便及在董事会上的话语权,做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企业定价。然后将企业在缺乏社会监督,缺乏竞争机制的情况下,不适合的把资产转移到自己的手下。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就必须增加MBO的公开透明度,向社会公布购买方式和购买价格,并允许别人竞标。要杜绝打着MBO的牌子搞“分、卖、赏”的内部人的行为。

尽管如此,MBO确实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发生了一次耀眼的碰撞,使它可以在中国以它独特的方式向前发展,使“大股东的地位得到应有的回归”。MBO对根到底实际上也是所有制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的问题。加盟WTO要求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一定要符合国际标准。管理者持有股权是趋近于国际化、全球化的重大举措。过去搞股份制主要是通过外部来调控,从外部使得产权多元化。MBO是从内部保证管理等知识型生产要素物有所值,得到他该得的产权地位。WTO对我们的压力是人才的争夺。因为未来社会的人才是最大的资本,现在外国企业给更多的工资或者更高的待遇,特别是股权来吸收人才。如果中国的企业没有相应的手段留住人才,这是很大的损失。我们谈到国有资产不能流失,而国有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是管理者,不实行MBO使人才离开,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

通过MBO来保证我们的企业资产增值,意义重大。从四通看,MBO是一次很不彻底的“产权归位”;从美的看,MBO是“一个政府逐渐退出、管理逐渐凸现的过程”;从深方大看,是“小老板”(管理层)享受到“老板”权益的变革。MBO在中国的发展的确极具“中国特色”,MBO作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工具变得次要,而明晰产权和制度变迁才是关键所在。可以预见,在我国竞争性国有经济领域国有企业的MBO风暴也必将到来。

国有企业改革从政企分开、到承包制、股份制,其改革的思路一直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但是作为所有者的监督职能只在事后发生作用,从而造成委托成本比代理成本对社会财富产生更大的危害。解决办法最终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身份合为一体。但此时的两权重合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从长远和更大范围看,在国有企业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期权激励仍然面临很多问题的时候,MBO也许是一剂最好的良药。

当然,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设计适合自身的改革模式。

五、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我国“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曾明确提出:“取消一切限制企业和社会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权、信贷、税收、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进出口等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随着WTO的保护期限的临近,对内开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规定,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适用于国内的民间投资主体,即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投资进入;在实行投资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民间投资同样适用。但现实与这些政策显然还有着一段不小的差距。虽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在近年来逐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民营企业在采煤、石油勘探和石化产品、银行业和保险业、邮政、传媒、医疗药品等领域仍然难以介入。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市场竞争体制、金融服务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制等四个方面。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的实际地位不完全平等;(2)保护个人产权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给民营企业财产权利的保护水平比较低,部分企业的产权归属不清,存在着戴“红帽子”的现象;(3)市场主体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以后,对各个市场主体的保护尤其是私人财产的保护还只能依靠《民法通则》,民营经济的发展期待《民法典》的通过和实施。

市场竞争体制不够完善表现在:(1)政府的经济职能有些还是依靠直接调控,导致部分产业中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由此抬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限制了公平竞争,成为民营经济在重要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在服务业中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2)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市场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监管水平还比较低;(3)在中央政府确定扩大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范围以后,在个别具体政策或一些地方的办事程序中还存在着歧视性因素;(4)在税费、要素使用及其价格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性的歧视现象。

金融服务体制不够完善表现为:(1)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刚性依赖”的体制关系,而国有银行与非公有制经济体制不兼容,造成民营经济融资困难(樊纲,1999);

(2)民营经济多数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而这一难题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扶持来解决,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3)民营企业在发行企业债券和股权融资方面的渠道比较狭小;(4)现有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差,不能开发适合民营经济的金融产品。社会化服务体制不够完善表现在:(1)政府对民营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仍然带有“各部门分兵把守,齐抓共管”的特点,造成政出多门,职责交叉,缺乏一个有效的政策协调机构和机制;(2)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不高,存在着服务不规范的现象;(3)社会保障体系对民营经济的覆盖面还比较窄;(4)在部分地区,户籍、人事、劳动等方面的政策还存在歧视。

以上制度性的障碍,有些可以通过股有经济从完全竞争领域战略退出而实现,而更多的是需要政府树立服务意识,不仅为国有企业服务,也要为民营企业服务,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才能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网2002年11月17日。

3. 韩云:《论初期阶段苏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第18卷第3期。

4. 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纵横》2000年第10期。

5. 唐仁健、陈良彪:《“温州模式”再审视——浙东南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改革》2000年第4期。

6. 宋学宝:《“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改革》2001年第3期。

7. 许卓云:《广东经济结构需要实施战略性调》,《南方经济》1997年第2期。

8. 梁彤缨、黄建欢:《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经济影响研究》,《南方经济》2000年第2期。

9. 沈立人:《苏南模式改革中的所有制结构优化》,《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10. 马奇凡:《论苏南乡镇企业的嬗变与发展》,《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月。

11.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发文机关: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经济参考报》2002年11月26日。

12. 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资料来源:《非上市民营企业收入总额3年最快发展近20倍》http://business.sohu.com/2002年10月18。资料来源:《民企频频接盘股有股权》http://business.sohu.com/2002年9月20日。

 参阅 成思危:《四大体制性障碍瓶颈制约民企发展》。

第三篇:加强银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银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董事长在市商业银行银企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金融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的应邀参加市商业银行举行的银企座谈会。这是市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一级法人灵活快捷的特色优势的创新举措。对于促进银企沟通交流、搭建银企平台、共铸银企诚信基础,密切银企鱼水关系、实现银企双赢双荣、促进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企业,我们深得银企合作之利,借此机会,我们向商业银行和金融界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谢!

集团公司,是在银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在银行的支持下,我们累计开发住宅房地产125万平方米,先后成功开发建成踏月嘉园、瑞丰苑、丹桂苑、香樟苑、湖畔春天、金色阳光等住宅小区,累计上缴税收6100万元,每年向社会提供1500个建筑产业工人的就业机会,带动了钢材、水泥、砖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内需、刺激县域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银行的支持下,我们累计开发商业地产项目13万平方米,搭建了西亚超市、华联商厦、集美建材大市场、瑞丰家俱城、状元广场等数个商业平台。这些集中式商业平台的 1

运营,不仅整合了县的商业资源,实现县的商业繁荣,而且每年向社会衍生创造了3000个就业机会,为县财政创造近2000万元的税源。

二00六以来,又是在银行的支持下,我们在凤凰新城滚动投资10.35亿元,在6平方公里范围内修建城市道路52公里和各种市政配套设施,改善了区域性投资环境。我们投资公益事业,建成了外国语中学、外国语小学、外国语幼儿园三所学校,向社会提供6000名初中就学机会、2000名小学就学机会、800名幼儿就学机会,缓解了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

去年以来,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号召,我公司由集团公司向工业企业的战略转型,投资建设大输液塑瓶、软袋生产线项目。这个项目的建成,每年销售产值将达到4.5亿元,年创造税收2200万元,每年向社会增加450个就业机会。

我常说“是银行规范了企业”。公司建立十几年来,正是在银行严格的信贷制度鞭策、约束和引导下,集团公司由一个作坊式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是银行帮助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10年来,集团公司没有一笔违规贷款,没有一笔逾期贷款,10年累计依约支付利息

1.42亿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银企战略联盟。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集团公司的十年历程,其实是在回顾银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历程。可以说,没有银行的信贷支持就没有集团公司的发展,更没有上述的建设成果。集团公司正在实现战略转型,向集团化经营发展。二0一0年是我们发展的关键性一年,今年集团要完成总投资6.8亿元以上,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3.5亿元,医院建设投资1.5亿元,外国语中学高中部投资5000万元,商业地产项目投资8000万元,药业公司软袋项目及台商工业园标准厂房区建设投资30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完成,可以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既是商业银行的股东,又是商业银行的客户,银企之间水乳交融、密不可分。集团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投资的急剧增加,需要得到信贷的支持。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国发[2010]13号文件精神,在积极寻求民间资本的同时,积极申请银行的贷款支持。我真诚希望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到集团公司考察,为我们提供金融支持,我深信集团公司将会成为你的黄金客户,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让我们共同祝愿集团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友好合作关系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四篇:以人为本实现共赢创建和谐

以人为本 实现共赢 创建和谐

――湖北爱仕达工会工作情况简介

爱仕达是世界最大的炊具重点生产基地之一,亦是全球产能最大的不粘炊具制造商,综合经济实力居世界同行业前列,是不粘锅、压力锅最新国家标准的权威起草单位之一,爱仕达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爱仕达炊具为“中国名牌”产品。

湖北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是由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以生产炊具产品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湖北省安陆市太白大道588号,公司始建于1999年6月,发展10多年来,公司先后投资建成了铝制品炊具和不锈钢炊具生产线,形成了年产压力锅、不粘锅、硬质耐磨炊具、汤奶锅及茶具等产品2500万只的生产能力。公司先后被评为“孝感十佳民营企业”、“纳税先进单位”、“出口创汇优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湖北爱仕达工会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5月,现在的工会组织是在2011年11月9日由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的第二届工会委员会。现有员工2600人,工会会员1912人,职工代表128人。新的工会组织成立以来,在公司党总支的领导下,以人为本,围绕公司和员工发展,开展工会各项工作,履行工会各项职能,实现员工和公司双赢,创建和谐企业!

一、把员工的发展内化为公司的发展,在发展中创建和谐

一是了解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把员工放到和他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的岗位,实现员工和公司的共同成长;二是把公司的远景规划分解为目标,建立三级目标考核责任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员工有奔头,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公司的岗位能力需求,对在职的员工进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职业含金量,现在有20多名员工从普通工人提拔到中基层管理岗位,有30多名学徒被评定为中级技师,每年有20多名员工在学历教育中拿到大专以上文凭,实现着他们的人生梦想;四是每年开展员工技能比赛,让技能高、业务强的员工脱颖而出,比赛结果也是调岗调薪的依据。公司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财富,把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作为基础工程、长远工程,以操作技能大赛和工人技师评选为主要载体,掀起了人人学技术、个个钻业务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技术精湛、操作过硬、爱岗敬业的技术能手。

近年来公司把管理重心前移,把班级建设作为公司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工会在基层大力开展“五星”级员工和班组活动,通过对在技术、质量、生产、节约、6S等六个方面达标的个人和班组进行评定,开展争创星级员工、星级班组的热潮,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二、创新员工与公司的对话机制,在沟通中创建和谐 一是在员工中大力开展改善提案活动,启发大家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对公司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不管提案合理不合理,可行不可行,只要提出一个提案都有30元的奖励,对可行并实施的提案,根据实施后的

效益按总效益的3%给予奖励,每年员工提出改善提案300多项,取得效益500多万元。二是从2007年开展集体工资协商制度,每年以员工工资反映强烈的问题,由员工代表组成谈判小组与公司行政部门进行协商。三是实施员工投诉制度,工会在每个车间都设有员工投诉箱,任何员工都可以通过投诉箱、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公司领导和工会投诉他们在工们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和问题。三是每年召开5月份召开一次员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可以把他们在平时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在职代会上畅所欲言,我们把每次职代会的议题通报到公司行政部门,督促解决。由此,公司行政部门和员工通过工会这个桥梁和纽带,形成了无缝对接沟通通道。

三、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安全意识,在平安中创建和谐

安全是工会始终关注的大问题。本届工会委员会改过去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为事故预防的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大大减少了公司工伤事故发生率。工会和公司安全委员会实行工作对接,加大员工安全培训力度,对特殊工种实行100%持证上岗;加大安全检查监督和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坚持公司级月安全检查两次,车间周安全检查一次,班级安全检查每天一次;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管理的重心放在事故预防上,通过教育培训、安全责任制、安全技术的实施达到本质安全。近几年来,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工伤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在安全中创建和谐。

四、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在快乐中创建和谐

定期开展员工文化生活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体员工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全体员工中秋团圆宴会,每年组织员工旅游,每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晚会把员工文化活动推向高潮。

五、关注员工福利,在员工满意中创建和谐

员工福利水平是增强员工归属感,形成企业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公司,公司工会在保证国家法定的福利待遇外,还增加了职工生日、婚丧、病伤、生育、家庭纠纷及思想情绪波动时的及时访问,为部分工种员工提供免费餐、上下班交通车接送、免费体检等,这些细致周到的关爱,把工作做到了职工心里,架起职工与企业行政的“连心桥”。近几年来,向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和帮扶资金30多万元。

工会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爱仕达工会紧紧以公司和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抓手,既有效地落实了工会大部分工作内容,履行了工会职责,又赢得了企业领导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实现了公司和工会的双赢。

第五篇:加强银企对接 实现合作共赢

加强银企对接 实现合作共赢

——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界同仁: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和大家座谈交流,我代表在座的各位企业同仁对市政府召开此次以“金融促发展,信贷早春行”为主题的座谈会表示感谢。我们深知:市委、市政府及金融机构切实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信贷有效投放,实现银企共赢,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极其重大。当前,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存在“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面,我就怎样加强银企合作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要坚持互惠共赢,把握合作的共同点

任何合作,都必须基于共同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都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讲究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银行放贷与否是银行的自主经营行为,企业能否贷到款是企业的经营结果,也是企业的行为。银企合作需要银行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银企双方都要明确各自责任,做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努力构建精诚合作、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银企双方一方面要平等互利、互相依存,银行要把服务企业作为重点,企业也要把支持银行发展作为重要责任,通过对信贷资本的供需行为来满足各自的经营要求,共同获取利益;另一方面必须恪守信用,认真履约,真诚合作,相互支持。只有这样,银企双方才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求得共同发展,实现银企双赢的目的。

二、要实行互动对接,找准合作的切入点

企业和银行要实现互惠共赢,必须找准良性互动的切入点,这就是要通过双方合作,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更为广泛的银企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是信息要互通。银行要多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指导企业用好金融支持政策。企业要主动搞好与银行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或媒介,积极与银行接触,交流信息,邀请银行到企业考察经营情况,增强银行投贷信心,最大限度地争取银行的支持。二是工作要互动。银行要正确处理好存贷关系,克服“零风险”信贷意识,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加大对优势客户的信贷支持;要建立有利于增加信贷投放的工作机制,对企业有效的资金需求要主动帮助解决。企业要积极主动地接受银行对企业信用度的调查、评估和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使银行放心大胆地把资金贷给企业。

三、要做到共建共享,抓住合作的关键点

抓住合作的关键点,就是要抓住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信用度差的问题,共建共享良好的金融环境。一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从银行融资比招商引资来得更快,而且银行是我们最大的商家,关键要树立企业信用。信用是企业的名片,作为企业来讲,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客户、赢得扶持、赢得发展。企业要改变“欠贷有理、不欠吃亏”、“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错误思想,树立诚信第一、诚信是生产力、竞争力的思想。对银行的借款要严格按规定使用,自觉接受银行监督,并按时还本付息,赢取银行信任。二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资信度。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借贷关系,克服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随意性大的现象;有关财务要透明,不能做糊涂账或口袋账。三要增强盈利能力。企业要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创新,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切实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投放信贷资金的信心。

市政府召开此次座谈会,目的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通过银政、银企、政企之间的协作配合,使得企业有好的项目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和金融事业的共同发展。最后,祝愿我市各银行和企业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

谢谢大家!

2012.3.

下载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落实企业文化、实现和谐共赢

    在人类文明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同样,在商业文明的不断演进中,商业文化、商业道德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尤其是当现代商业文明从郁金香之......

    民营经济典型材料(范文模版)

    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跨越(2005年3月2日)蓝山地处湘南边陲,毗邻广东连州市,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全县辖6个镇9个乡,其中少数......

    民营经济讲话稿

    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发言稿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朋友们: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此我代表河北苹乐集团全体员工向这次论坛的主办方—......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学习沿海先进经验,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切实为我市民营经......

    民营经济讲话

    心 得 体 会 ——学习《栗战书在贵州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这是一篇关于民营经济的讲话。 在学习这篇讲话前,我首先注意到“民营经济”这个概念。 什么......

    民营经济年终工作总结

    本文由好范文小编辑收集整理,这是一篇关于民营经济年终工作总结,欢迎浏览借鉴!**市人民政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高效的政务环......

    街道民营经济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街道在搞好城区建设的同时,狠抓民营经济发展,组织企业内部挖潜,盘活资金,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抢抓机遇,占领市场,扩......

    2011年度民营经济工作总结

    瓦埠镇二0一一年度发展民营经济工作 总结2011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尤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措施,今年新增私营企业3户、个体工商户7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