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总结
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
1、第三十条 国家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2、第三十三条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有本法第三十条所列事项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行使权利。
3、第五十一条 本法所称国有资产转让,是指依法将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转移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按照国家规定无偿划转国有资产的除外。
4、第五十三条 国有资产转让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转让全部国有资产的,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对该企业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5、第五十四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如实披露有关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用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
转让上市交易的股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进行。
(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1、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审核批准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
2、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3、第二十四条 所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重要子企业的重大事项,需由所出资企业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1、第二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持有国有资本的企业(以下统称转让方)将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有偿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受让方)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金融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2、第四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第五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4、第二十六条 所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其中,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需预先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第二十七条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或者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应当同时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对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财政部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0年5月19日财管字[2000]200号(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废止、停止执行、修改部分涉及企业资产与财务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发布日期:2001年11月5日 实施日期:2001年11月5日)修改)
三、办理国有股权管理审核批复事宜需报送的材料。
(一)设立公司需报送的材料:
1.中央单位或地方财政(国资)部门及国有股东关于国有股权管理问题的申请报告;
2.中央单位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意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文件;
3.设立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产重组方案、国有股权管理方案;
4.各发起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营业执照及主发起人前三年财务报表;
5.发起人协议、资产重组协议;
6.资产评估合规性审核文件;
7.关于资产重组、国有股权管理的法律意见书;
8.公司章程。
(2003年国资委设立后,该部分职能被划归国资委)
第二篇:学习法律法规总结
学习法律法规活动总结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满怀着对前途的信心,对事业的渴求,对理想的抱负,即将迎来就业的季节。当我们静下心来时,都不可不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不论是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还是大学毕业生等其他求职者成功进入了新单位,都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先学会如何签订以及如何签好劳动合同,为以后劳动争议的发生减少隐患,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何了解,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怎么样才能迅速的提高认识,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劳动合同法》,学习劳动法,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理论和社会见识,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就是我学习后的对《劳动法》的认识与理解。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充满活力,但也带来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在劳动关系中,不签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者随意离岗,劳资双方冲突不断加剧,农民工的权益受剥夺、受侵犯等。而《劳动合同法》颁布与实施,恰恰总结了我国的立法经验,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开门立法,解决了劳动关系中的这些突出问题。所以,它是一部切合实际的好法。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立法必须给予劳动者倾斜保护。劳动合同法旗帜鲜明地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在具体内容中强化了对劳动者保护的力度,如针对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的现状,劳动合同法强调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并加大了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针对合同短期化现象严重的情况,劳动合同法扩大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情形,力图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促使更多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从而实现劳动关系的长期稳定;针对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细化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和程序,加强了对劳动者解雇的保护;针对违约金条款滥用的现象,劳动合同法限定了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范围,仅在服务期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中可以适用违约金。劳动合同法充分体现了劳动法的社会法特性,符合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理念,它的实施对于保护劳动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劳动纠纷,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内容,通过规范双方的行为,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够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以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不仅明确保护劳动者,也同样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如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为了让用人单位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达到“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终极目标。
劳动合同法通过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劳动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劳动合同法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和谐相处,以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正所谓“和”----是要让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人人都有饭吃,而“谐”----是要让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人人都可以讲话。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通过与实施,不可不说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社会进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
学习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内容,只要我们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并把它们联系到实际当中去,我们就会在以后的求职、就业,甚至发生劳动争议需要进行劳动仲裁时,少走许多弯路、错路。
第三篇:新课改和法律法规总结
1.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 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2.新课程改革时代发展特征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3.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原因是:①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深远,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②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7.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8.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体现: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角色是开放的,是社区型教师 9.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表现: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1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的本质是引导,引导的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启迪与激励
12.教学反思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13.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1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也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1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独立行使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独特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这五个特性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只有全面把握,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6.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其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7.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8.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①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②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③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④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⑤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⑥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19.信息技术教育是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20.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促使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信息技术使教和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1.多媒体教学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分支,代表着现代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22.上好多媒体课的方法:紧扣教材重点,有的放失;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适度的艺术性,激发情趣;讲究画龙点睛,适度动用;信息量适度,以学生为主;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23.如何建立师生积极互动、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
建立积极互动、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要做到:①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加大对原有传统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②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创新观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统帅教学的全过程;③强调是生交往,建构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④采取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积极性;⑤改变原来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24.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25.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6.教育法规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27.教育法规的类型:①依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②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③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④依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和基本法
28.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纵向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学位法)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 30.我国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1.教育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是:①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②根据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③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32.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33.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①依据教育法律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可以分为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②依据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可以区分为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③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可以区分为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34.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因素教育关系的主体、教育关系的客体和教育关系的内容
35.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产生教师与学生权利、义务的基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36.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行为 37.法律事实是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
38.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39.教育法律救济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
40.教育申诉制度是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41.教师申诉的程序包括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天内,作出处理
42.教育行政复议是教育行政相对人(如学校、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43.依法执教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44.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
45.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各种法律、法规;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46.依法执教的意义: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
47.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特征: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侵犯学生的人身权;侵犯学生的财产权;侵犯学生的著作权;不作为违法侵权。其中,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的表现: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侵犯学生的入学权、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随意开除学生;人身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隐私包括个人私生活、个人日记、照片、储蓄及财产状况、生活习惯及通讯秘密;不作为侵权行为是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不作为的行为表现是:对学生身体状况关照不足;教师对生病学生或受伤学生救护不力;在履行职责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学校活动组织失职;饮食安全事故;未及时向学生监护人履行告知义务
48.教师违法(侵权)行为指: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49.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必要措施:①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②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③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④增强法规观念、宣传及教育法规;⑤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⑦加强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⑧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50.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51.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52.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3.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54.教学目标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它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描述
55.教学目标的结构:层级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有机体
56.一个完成的教学目标表述由四个部分组成:明确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在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57.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通常以一节课为单位编写。它既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设计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是保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课的必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58.教案分为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程序式教案。教案的编写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内容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59.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新课、巩固联习、归纳小结
60.作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依据学生的发展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人物的一种方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61.教案的编写要切合学生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实用性” 62.教案设计的要求:端正态度,高度重视;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优选教法,精设课型;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认真备课,纠正“背课”;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63.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64.课程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温故导入、问题导入、实力导入、情景导入。此外常用的导入类型还有审题导入、游戏导入、练习导入、经验导入。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式;温故导入是有已知导向未来,过度流畅自然,适用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应用实例导入新课,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
65.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66.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六类
67.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68.课堂半数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用具(主要是黑板)上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板画是板书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叫黑板画
69.课堂板书类型: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其中文字板书包括:提纲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图画板书包括:示意图板书、简笔画板书。
70.提纲式板书是最常见的一种板书形式,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这类板书的主要特点是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语词式板书的特点是紧扣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够以这些词语为生长点再现全部教学内容。演算式板书特点是书写格式规范,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71.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形式灵活,布局合理;文字精当,科学性强;书写规范,示范性强;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72.汉字是记录汉语、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三笔字是(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常书写的粉笔字和钢笔字。
73.教师口语是教师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教师口语具备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功能,教师口语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得体等特点外,还具有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的特征。
74.教师口语的构成要素:语言和吐字、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
75.教学口语的分类:说明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论证式语言、抒情式语言、评价性语言、演示性语言、概述性语言
76.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77.教师口语表达技能的提高途径:提高内在的修养水平;强化语言外化能力;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78.教态语言表达技能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重要因素。其功能是教育、传递信息、激励、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特征是: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
79.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身姿稳重端庄,自信得体;表情真实自然,适度适当;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第四篇:学习法律法规总结[范文]
学习法律法规总结
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教师们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一、在十七大的引领中正视教育。
十七大报告中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一项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们一定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层次,提高质量,精心教书,潜心育人。要想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室们必须丰厚自己的底蕴,提升自己的品味,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今后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教师们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三、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教师们都必须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四、学典型找差距
在教师这个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教师们并非熟知,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从事教育的人们,目前教师们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教师们必须继续努力学习法律法规,成为合格的法制教育人。
第五篇:法律法规培训总结
法律法规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我们部门对职工进行了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让职工能更加直观的去解读新的安全生产法的内容,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和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这次培训由公司安保部领导作为主讲。以下就是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统一组织全员以新安全生产法为主要内容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广大职工对其有了总体的认识。在以后安全生产管理上能有强化“超前意识”、“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只有有效地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达到最高的境界。
二、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各个岗位人员进行了有重点、分层次地专题安全培训。
三、丰富学习形式,选择有针对性的ppt课件,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将新《安全生产法》十大亮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新旧对比表)作为重点学习材料,通过集中宣讲,播放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深入学习。
四、利用了现场安全事故实例,来解读新安全生产法,并对职工工作作为一个警醒。
五、对职工进行一些现场应急事故的自救知识的讲解,让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碰到一些小的事故,能够及时的进行自救处理,降低事故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六、通过培训后的考试测评成绩看,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今后工作中对新《安全生产法》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此次培训,全体职工对新安全生产活动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安全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在深入学习、深刻理解新《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以新《安全生产法》为标准,对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梳理,并严格依照新《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要求布置安排工作,确保现场施工过程安心管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