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9:1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

第一篇: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卓越管理

网站首页公司介绍会员加入会议活动理事单位杂志订阅广告服务发行渠道最新讯息会员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栏目导航

OPEN

月度管理榜

封面文章

领导力

一线大讲堂

魅力成长

卓越诊断

实务管理

高端阅读

专栏

金牌培训

编读在线

机构报告

博客速递

对话企业家

资讯

管理新书架

内刊大观

企业LOGO广告

友情链接

文章搜索: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在国有企业中,曾经有过“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提法。这一提法,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团组织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

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三改一加强”的客观要求,加之企业共青团工作又具有自身独特的行业特点,许多旧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已经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各种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需要加强和改进,使团组织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

加强的重点是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使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体制保障

在企业中,团组织是以一级组织而不是一个下属部门的身份出现的,同时接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双重领导。在对团组织实施双重领导时,至少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目标的统一性。同级党组织的领导,重点是对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领导,包括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指的则是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在组织上、工作上实施领导,并形成保证这一领导的制度和原则。一般说来,上级团组织应该站在一个全局性的高度上,对一个时期共青团的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安排。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同级党组织则应根据上级团组织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指导和帮助同级团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的决定和指示。因而,无论是上级团组织还是同级党组织,在对团的工作实施领导时,均应建立在统一目标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可能产生意见分歧,导致“四马拉车”、各干一套的现象,使团组织无所适从,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其次是领导的坚决性。近年来,在企业团组织中,普遍存在着“团令”不畅的现象,上下工作出现脱节,越是到基层,就越是难以落到实处,致使许多工作被“架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除了基层团干部多为兼职、待遇不高、缺乏经费、团员组织观念淡化等客观原因之外,对团组织和团的工作领导不够坚决,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主要问题是重视不够。集中表现在:认为团组织是“小儿科”,很少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对团组织的请示批复得不够及时,有的批复意见甚至模棱两可;忙于抓大事,很少给团组织出主意、想办法,凡事笼统地让团组织“看着安排”;有的是根本就不过问团的工作,认为“共青团不用管、让她自由去发展”;还有的是平时不管,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同级团组织或上级团组织身上;有的是把团组织看成一个业务部门,忽略了团组织的本职工作,而安排一些与团的工作毫不相关的业务;再有就是党组织本身也没能在企业中争取到自己的地位,更谈不上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团组织撑腰;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不严格,无论团组织的工作抓得如何,都一味地以客观条件不具备为由姑息迁就。在上级团组织的领导问题上,突出表现为四种倾向:一种是以基层单位的意见为转移,对下级团组织的管理流于形式,不敢动真格;另一种是不敢负责,凡事都往下级团组织及其所在单位党组织推;再有一种是团不管团团的系统领导被弱化;还有一种是不考虑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机械地执行上级团组织的指令,所开展的工作虽然受到上级团组织的认可,但又不一定符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致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综上所述,上级团组织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兼顾,又要考虑到某项具体工作在下一级单位的可操作性;同级党组织则应考虑上级团组织对一个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通盘考虑,把上级团组织的要求与本单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指导和帮助团组织紧紧围绕上级要求和本单位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形成既不违背上级意见,又能结合本单位实际的机制,使团组织在本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改进的重点是以适应形势发展为目标,完善共青团工作的体制,改进共青团工作的方法

第一,在管理体制上,调整和改进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一种面上的宏观领导和管理,领导和管理方式应由“硬性”逐步向“软中有硬”的方式过渡。

所谓硬性管理,指的是行政命令式的,带有极强的指令性色彩,需要下级绝对服从。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政令畅通,但不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应力求调动下级的主观能动性,把“软”与“硬”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保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团组织的决定,保持上级决策的严肃性,又能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突出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效果。

2、同级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更多是在于微观的层面。党组织应以正面引导、支持团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为原则,做团组织的后盾,给团组织撑腰,并尽量为团组织开展独立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级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政治上的领导。党组织应根据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求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对团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引导团组织围绕党政的难重点问题开展独立活动,为团组织排忧解难,使其助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上的领导。就是要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党的思想路线贯穿到团的各项工作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的思想。

——组织上的领导。重点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团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团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团的工作纳入党组织的领导之下。

——工作上的帮助。党组织应经常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研究团的工作。在团组织碰到具体问题时,要积极为团组织出主意、想办法,给团组织一定的动力,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经费上的保证。在企业团组织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团组织难以从更多的渠道筹集活动经费。一些内容新颖、效果明显的活动,往往因为缺少必要的经费而无法开展。如果团组织长期没有活动,又会引起团员青年的不满,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3、建立“团要管团”的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团的组织系统。一是要切实做到下级向上级负责。这是基本的组织原则。同时,上级也应向下级负责。要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肯定下级的成绩,纠正下级的错误,帮助下级团组织发扬成绩,改正错误。上下级互相负责,是辩证的统一;二是团干要对团员负责。团干部要以团组织负责人的身份,团结和教育团员青年,同时,团员青年也要对团干部负责,及时指出团干部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使其不断地完善自己,当好青年的带头人。

4、形成具有“自转”功能的运行机制。所谓“自转”,指的是团的工作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团的工作不能是死搬硬套,也不能等靠看,而应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本单位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围绕党的中心开展活动。

第二,在共青团工作的方法上,改进的方向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团的活动要由灌输型向吸引型发展。团的活动包罗万象,各个时期的主题也不尽相同。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既要充分考虑活动的针对性和效应性,又要考虑到大多数人愿意参加,既不好高骛远、“一枝独秀”,又不落入俗套、迎合落后,通过活动把青年吸引进来,而不是强制灌输。

2、团的工作方法要由围绕型向参与型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团的工作也应从围绕经济建设转向参与经济建设。围绕是被动性的,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建设,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团的工作内容要由务虚型向务实型发展。团的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摆花架子。要积极投入到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只有干实事、抓实质、获实效,才能得到党政组织的肯定,赢得青年群众的信赖,团组织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4、团干部的任免,应坚持由同级党组织与上级团组织共同协商后推荐候选人,并及时增补配齐,以保证团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作者单位:贵州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党委办公室)

文 ● 田大坤

2008-7-

1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33号美林花园4号楼2H

邮编:100089

电话:010—51906579、68457990

第二篇:改进和创新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

改进和创新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

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主动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期待、新要求,本着“立足实际、讲求实效,着眼长远、超前规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目标,以改进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为基本手段,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积极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科学、实用、规范、长效的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为维护稳定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创新和改革重点:

(一)着力推进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一是理顺维护稳定综合领导组织协调机制。重点是在各级尽快设立上下衔接对口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党委主要领导任本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由党委专职副书记任组长,党委、政府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代表党委、政府全权领导本级的维护稳定工作。各级维稳办应为同级党委下设的独立部门,明确职能,配强力量,进一步规范与政法委、平安办、综治办等有关涉稳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探索建立由党委常委任政法委书记、政法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政法委副书记、政法委机关实际秘书长负责制的“大政法”领导管理体制,增强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实效。乡镇(街道)应进一步整合维稳力量和资源,组建综治(平安、维稳)工作中心,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任主任,配备一名副科级专职副主任,全面领导组织辖区维护稳定工作。二是减少维护稳定工作管理交叉。重点是抓好市、县区两级维护稳定管理职能下放,按照责权利相一致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费随事转”的原则,把目前由市、县区承担的有关维护稳定工作具体管理、考核职能,下放到所在区和城区街道、镇,纳入属地统一管理。三是改进完善维护稳定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对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所占比重应达到20%以上。在考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应把领导干部履行维护和谐稳定职责情况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征求同级维护稳定工作主管部门的评价意见作为重要依据。积极改进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注重引入更多的群众和社会评价要素,增强考核评价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健全完善维护稳定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把维护稳定作为政府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突出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维护稳定工作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当前维护稳定形势任务需要,除保障涉稳部门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经费外,各级财政可按财政支出总预算2%的比例,将维护稳定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维护稳定工作重要设施配备、重点项目建设、重大任务投入等。

(二)着力推进社会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改革创新。着眼从决策源头上减少不稳定问题的发生,全面推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的范围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关系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调整的重大政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并列入各级重点工程的重大项目;牵涉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民生的各类敏感问题。风险评估的重点内容是:重大事项决策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风险性、社会认可性等;风险评估的主体是:实施重大项目或重大决策的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评估对象,进行风险分析预测,形成专项报告,主管部门审定,做出评估结论。风险评估的结果运用要求是:依据稳定风险评估结论,对评估事项做出实施、暂缓实施、或暂不实施的决定。

(三)着力推进维护稳定预警研判机制改革创新。在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领域,充分发挥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的重要职能,创新情报信息网络收集机制,布建覆盖面广、布局合理、全方位、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网络;创新情报信息专项奖励机制,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特情耳目提供的准确、完整、有效的预警性信息,分级分类进行奖励,确保情报来源和信息质量;创新情报共享研判机制,政法综治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国安、统战、宗教、外事、人事、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预测维稳走向和趋势。在信访领域,推动建设完善市、县、乡、村信访信息预警中心(站、点),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加大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推广使用力度。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依托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快速、准确、全面、连续的信息预警机制。在社会应急管理领域,积极采取现代化监测预警手段,不断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加强信息研判。在舆情监管领域,以网上舆情预警研判为重点,由各级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会同公安、电信、信访、有关网站等单位,定期对网上舆情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四)着力推进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建设。重点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配合机制建设。二是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考核奖惩办法。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阅批人民来信、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市和各县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制度,探索建立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衔接机制,将信访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由油、地、军、校负责人参加的“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三是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建设。按照“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协调,信访、公安、武警力量一线处置,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明确具体工作责任,特别是配备专业化的特警应急队伍。

(五)着力推进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积极推进现代化的公安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用3年时间,建成集中接警、指挥有力、信息畅通、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公安指挥调度中心(含辖区内滨海公安局范围)。二是积极推进区域治安管理机制改革。按照“政府管理社会、企业管理生产”的基本原则,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加强与油田沟通协调,把原由滨海公安机关管理的油田职工生活区、改制后从油田剥离走向社会的油田改制企业、已移交地方管理的原油田所属的学校和医院的治安管理任务,由滨海公安机关移交地方公安机关承担。三是积极推进以“扫黑除恶”为龙头的严打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为主体、政法各部门密切配合、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配合支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四是积极推进“平安城市”基础项目建设。利用两年左右时间,综合应用现有资源和科技手段,建成集地理信息、网络通信、视频传输、模糊识别、访问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五是积极推进治安巡逻防控机制改革。大力推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模式,配齐配强社区(农村)警力;按照每社区3名以上、每行政村1名以上的标准,政府出资招聘保安队员,辅助社区(农村)民警开展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同时,重点加强居民小区技防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实施旧区技防设施改造,新建居民小区一律严格执行建设部、公安部《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技防设施与居民小区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同投入使用。六是积极推进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把出租房屋管理纳入政策、法律的轨道。在出租房屋集中的社区,设立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咨询、暂住证办理、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纠纷调解等服务。七是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创新。在加强对矫正对象进行常规管理的同时,探索建立矫正对象等级评定、分类管理制度。八是积极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互动机制、青少年信息收集机制、青少年犯罪专审机制。

(六)着力推进基层单位内保工作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完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中的综治机构。积极推动规模民营企业、“两新”组织设立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和“两新”组织中设立治安综合治理联络员。二是推行等级化管理制度。按照基层单位的性质规模、重要程度、安全防范类别要求,把基层单位内保工作划分不同等级,实行等级化管理。三是探索建立内保工作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经济利益调节为杠杆,由综治部门协调经贸、财政、银监等职能部门,建立企业内保工作与企业信贷资质评定、专项资金支持等直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七)着力推进舆情管理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健全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完善网上接受举报求助、网下推进问题处置的工作机制。三是扩建舆情监控平台。一方面,可协调租用省委外宣办委托山东新闻网开发的网上舆情监控软件,对我市及国内外重要站点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自动搜索监控;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可在原有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扩容。四是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工作预案;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公开发布权威信息。

(八)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加强安全监管机构特别是县级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和充实工作。二是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考核奖励办法。三是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推行企业安全承诺;建立落实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重大事件企业“黑名单”公告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自我约束机制。五是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机制。规范举报信息处理机制,加大举报信息的核查处理力度。完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制度。六是完善重点领域安全设施建设长效机制。重点是建立政府出资保障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利用3年左右时间,对全市路基宽度超过15米的双向四车道以上公路、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全部规划建设交通安全隔离护栏和行人二次过街安全设施。七是完善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和落实事故通报、事故结案和事故责任追究报备、事故案例评析等制度,推行事故调查组负责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九)着力推进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涉灾部门设立单独的应急管理机构,调整充实应急管理工作力量;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应急平台的完善和提高;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东营市应急志愿者服务队组建方案》,条件成熟时组建我市应急志愿者救援队。

(十)着力推进维护区域稳定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油地军校维护稳定工作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深化“六联”工作机制。随着下一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应超前研究、主动协商,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周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所覆盖市、县的维护稳定工作“双边”或“多边”沟通协作机制。

九、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工作保障措施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每个阶段的任务也不一样。当前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点应当是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内在要求,是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需要多做宣传发动,深化思想认识,加强对相关领域重大问题、重要关系的研究,增强我们对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紧迫性、自觉性,减少盲目性、片面性。这一点要务必成为全 党、全社会的共识。

(二)加强研究,推动创新。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总结、梳理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要加强对国外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研究,以利于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研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安宁有序;要重视对社会管理体制环境的研究,为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的研究,能否在理论上进行突破,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建立起合乎中国国情的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管理体系。

(三)理清思路,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工作,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如何尽快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可等待观望,要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搞好配套、有序推进。

第三篇: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思考2010-06-29 18:56:2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思考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思考(2)

近几年,城北区按照“十一五”规划发展布局要求,以园区建设为依托,把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关系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以小桥大街为主的商业、房地产、餐饮服务、文化卫生教育设施建设为主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朝阳生产资料交易区,北川生物制药、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青海大学以建设发展为主的科研及

人才培育区,**都市精品农业区“一个中心、四个集中建设点”的功能布局已初步形成。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北区增强地区发展能力、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

一.基本情况

(一)区情。城北区总面积平方公里,由北川和**两条狭长呈人字形谷地组成,下辖大堡子和二十里铺2个镇,小桥、朝阳、马坊3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23个社区,总人口万人。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亿元,增长-%,第二产业亿元,增长%,第三产业亿元,增长%);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75:23;区级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全区总财力达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86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二)改革创新情况。随着城区面貌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北区全面推行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成立了城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理顺了融信贷款担保中心的运行机制。组建了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城管重心下移,充实了镇、街道城管力量。落实了项目建设代建制。完善了《城北区政府采购细则》,制定出台了《城北区加强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深化,执行了新的补偿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健全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免费就学。充分利用“青洽会”、“郁金香节”、“环湖赛”等平台,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建成了城北区办公业务专网,电子政务建设有新进展。

二、目前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二、三产发展不均衡。北区虽然是农业大区但不是农业强区,一产仅占经济总量的2%,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占经济总量的23%,二产占地区经济总量 的75%,来自第二产业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而且仅依靠西宁特钢等个别企业的税收,一旦企业效益不佳或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生产下滑,对我区的财政税收影响很大。

(二)项目用地选址困难,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受到制约。近几年,城北区坚决落实国家及省市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客商来我区投资,项目投资额不断增长。但由于项目用地选址困难,致使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难以落地而流产,项目用地选址成为制约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瓶颈。建议建立全市项目用地储备制度,储备土地利用权下放区县统筹管理。

(三)行政机关人员编制紧缺。机构改革中编制削减,但由于“四创”工作、维稳工作、各类普查调查以及多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在北区实施,导致基层工作量骤增,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工作中现在只有一人担负着应有三个人干的工作,需要调查研

究的项目前期工作无暇顾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前期工作深度,进而影响可研报告质量和专项资金的争取。

(四)专业规划滞后。目前,城北区只有“十一五”发展综合规划,而无专业规划和单项规划。对重大布局和重大项目的研究不够,在具体工作中重项目、轻规划。部分规划由于缺少专业规划编制人才及专家聘请、咨询、论证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环节,致使部分专业规划“编写不了,编写不好”,导致规划的科学性不强,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研究不深。再者,规划都是部门制订,往往都是关门搞规划,由于市民参与度不够,未及时向社会公布征询意见,缺少群众意见的参与。规划制订好后,经不起时间考验,影响规划的权威性和对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建设、协调持续发展的指导性。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几点思考

争取大项目、好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

相对滞后的地区来说,在优化结构和产业升级的前提下,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一定规模,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关系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是我们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需要。也是抓住朝阳物流园区、生物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多上项目,特别是上一批培植稳定财源、增加税收的商贸流通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引擎作用,有效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壮大的现实要求。

(一)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招商引资。一是要着眼全局、适度超前、重兵布阵,要改变少数人搞前期工作的局面,多投入精干力量,增加投入做前期工作

第四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体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委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同企业深化改革相适应,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作用。2005年以来,包钢(集团)公司结合实际,整合了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职能,逐步实施了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垂直统一管理。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已初见成效。

一、破解“难题”,寻求突破

包钢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国有企业,1998年,企业改制为公司制后,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加突出。

(一)“同级监督难”的问题越发明显

现行体制下,企业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在机构设臵、人员配备、财务经费等方面的决定权均在同级党委和行政。这种实质性的上下级关系导致纪委的监督成了“奉命监督”,很难大胆地对同级党委、行政进行监督,特别是监督党政“一把手”更是困难。

(二)“上级监督远”的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包钢下属单位多而分散,公司纪委对各单位党政领导的监督往往浮于表面,很难到位,上对下的监督大多变成了事后监督,即使是事后监督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如二级单位纪委在查办案件中,对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必须向同级党委、行政请示汇报,听从党委、行政的意见。同时由于内部保护主义和“人情网”现象,以及基层纪检监察力量不足等因素,致使“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的问题比较普遍,“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职工群众对基层纪委缺乏信任,导致矛盾上交,反映基层问题的大量信访举报集中在公司纪委,公司纪委又由于力量有限,造成众多线索错过办案良机,降低了成案率,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权威性。推行垂直领导前的2004年,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受理控告申诉和信访举报305件,其中二级单位纪委仅9件,只占总数的0.3%,且全年有半数以上的二级单位纪委没有查办过案件。

(三)内部监督资源分散的问题导致低效

包钢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内部管理“扁平化”、生产“区域化”基本形成,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由党群部门人员兼任或纪检监察干部兼任其他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个别领导干部对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错误认识等因素,公司纪检监察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有弱化倾向。在企业内控体系中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也存在点多、人少、力量分散等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造成了监督信息不能共享,监督合力很难形成,监督权威性受到削弱,监督结果无法得到有效运用,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监督的效力。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如何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扁平化”管理新体制下的监督工作已显得十分必要,企业内部监督力量急需整合。

包钢党委、纪委高度重视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调整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思路。经过多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创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的思路日渐清晰,同时提出了体制创新必须坚持党委行政统一领导、实事求是、精干高效、有利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和与企业总体改革思路相一致的“五条”原则,并取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和自治区国资委党委、纪委的支持。200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在包钢(集团)公司实行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公司决定将审计部和纪委(监察室)合并,并在钢铁生产主体单位和公司机关进行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试点。包钢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思路开始付诸实施。

二、大胆实践,稳步推进

按照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总体思路,我们结合实际,反复论证,设计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机构模式和较为健全的制度体系,并在工作中探索推进。

(一)框架模式

将公司审计部与纪委(监察室)合并,实行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依据党章关于“党的基层委员会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由它的上一级党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改革的总体思路,取消了所属二级单位纪委。将二级单位的优秀纪检监察干部选调到公司纪委,其余纪检监察干部由各单位妥善安臵。按照业务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把公司所属68个单位和公司机关划分为11片,分别派驻了11个纪检监察审计组,纪委机关设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6个专业室。纪检监察审计组受公司纪委直接领导,工作对公司纪委负责,在业务方面接受纪委机关各室的检查和指导。同时,在撤销纪委后的各二级单位党委班子成员中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

(二)人事管理 派驻纪检监察审计组由3—5人组成,组长由公司任命,职级为公司中层正职或副职,组员配备科职纪检监察和审计干部。派驻人员不在被派驻单位任职,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和考核、培训均由公司纪委管理和负责,与被派驻单位完全脱钩。派驻人员的工资、年薪收入水平比照被派驻单位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测算,由公司统一发放,派驻人员的收入水平高于公司机关同职级管理岗位的水平。

(三)职责权限

纪检监察审计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被派驻单位领导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各项决策情况;监督检查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业等情况;协助被派驻单位党委、行政加强党风建设,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受理并调查反映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党员干部和职工违纪违法案件;对被派驻单位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核算、各类工程及合同的相关情况进行日常审计监督等。为了确保纪检监察审计组各项职责落到实处,公司明确规定:纪检监察审计组有权通过参加被派驻单位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厂长(经理)办公会议、董事会等重要会议,对各单位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要求各纪检监察审计组要加强与公司干部管理部门就提拔使用被派驻单位厂处职干部的联系和沟通。同时,我们明确提出:统一管理后被派驻单位党政“一把手”仍然是各单位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四)管理考核与评价

建立了纪检监察审计组在被派驻单位轮流办公制度和纪检监察审计干部不定期岗位交流制度。在考核评价方面,除纪委的日常考核外,每年都由被派驻单位进行逆向考核,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根据考核评价,对违规违纪或渎职的纪检监察审计人员严格执行问责制。

科学的框架设计、明确的职责权限、严格有效的管理考核与评价体系,为包钢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新体制试行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自治区国资委党委、纪委的领导多次来包钢调研指导工作,对包钢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机构的统一管理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整体推进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在包钢上下逐步形成共识。2006年9月,包钢决定对所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全面推行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并提出派驻子公司纪检监察审计组组长兼任子公司监事会主席,纪检监察审计组履行监事会职责。

三、优势突出,成效明显

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新的监督模式运行情况表明,新体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活力。

(一)纪检监察工作实现了同步监督

新体制下,纪检监察审计组直接参与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纪检监察审计组通过授权参加被派驻单位的重要会议,监督指导完善被派驻单位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建立与被派驻单位领导班子的定期沟通、规范重大决策事项的事前通报、制定对不主动接受监督行为的考核制度,规范了基层单位和领导的行为;通过对被派驻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公司重大决策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业情况的检查考核,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通过组织参与重大建设检修项目的效能监察,对重大工程项目和物资设备采购招投标的监督,对被派驻单位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季度分析等,促进了领导人员的作风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实时监督和制衡。

(二)提升了纪检监察组织的权威

新体制下,纪检监察干部直接代表了公司纪委履行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职责,保持了工作的独立性,提高了监督的权威性。这种“上对下的监督”使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普遍感到,在心理上威慑力更大,重视程度更高,落实起工作来更扎实到位。特别是统一管理后,公司纪委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权威,有力促进了审计决定和建议的落实。审计监督则为纪检监察组织提供了更有价值的线索和更专业的支持,纪委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大大增强,成案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包钢天津工贸公司造成1000余万元国有资产损失案件等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的查处,使包钢纪委声威大震。

(三)整合了监督资源

企业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机构合并,拓展了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职责,延伸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链条,促进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增强了审计监督的权威。如在对重点工程的效能监察中,我们充分发挥工程审计和合同审计的专业优势,对立项项目实施了全过程监督,使效能监察权威更强,效果更实。同时审计中发现的重点问题,立即转化为案件线索,使证据更充分。如纪检监察审计一组在审计中发现某单位财务对历年估算的材料备品料单作了坏账处理,涉及某材料员的料单比较集中,便立即进行调查,发现了该材料员的违纪事实,并移送司法机关。

(四)解决了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定位问题 我们在全面推行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体制中,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确保企业领导人员的“安全”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标准。特别是纪检监察审计组具有的巡视职能和子公司监事会职能的设计,使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既代表党组织行使监督检查职责,又合理地代表出资人行使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职责,这样的职责定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更加合理准确。

四、回顾总结,体会深刻

回顾总结包钢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障,只能强化不能弱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找准位臵,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但是,一年多的实践也使我们意识到,要确保新体制在推动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方面的优势,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要解决好企业中层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干部认为公司取消了本单位纪委,被派驻单位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应该以纪检监察审计组为主,表现在工作中就会有意识地淡化本单位的反腐倡廉教育和效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还有的对派驻纪检监察审计组的监督不能正确认识,不自觉接受监督,有的有抵触情绪,重大事项沟通就会不及时主动,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要解决好纪检监察审计组工作的定位问题。纪检监察审计组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如何做到“到位、不越位”,是保证监督成效的关键。监督不到位,新体制优势就难以显现;监督缺乏艺术甚至越俎代庖就会形成对立,影响工作的推进。三是要注重纪检监察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在新体制下,除了要赋予纪检监察审计干部相应的职权外,更要注重他们政策理论、技术业务、企业经营管理、领导艺术、法律和财务管理等知识水平的提高。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纪检监察审计干部队伍,是发挥新体制优势、推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们的探索与实践表明:纪检监察新体制能够有效解决现行体制下难以解决的问题,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和独特的优势。

第五篇: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1日 09:00

来源:《求是》期号:2010/01作者:张文学

开滦集团是特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现有职工8.2万人,党员22711名,下属基层党委33个、党总支107个、党支部985个。如何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开滦集团党组织围绕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从五个方面加强党建工作:

从调整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引导和推动各项改革。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999年,开滦矿务局改制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企业集团。面对调整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组织紧紧围绕体现先进生产关系、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改革,发挥保证促进作用,从思想上组织上机制上保证各项改革落实到位。

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具有现代素质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是现代企业制度得以运转的重要组织基础。党组织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研究加强队伍建设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设计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既继承党的优良工作传统,又勇于改进创新,使党的活动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为实现科技强企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保证机制。党组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组织发动党员围绕科技进步开展活动,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注意吸收科技人才入党,改善党的组织结构,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体现在推动科技进步上。

大力推进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搞好企业的信心;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法制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奋发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努力拓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积极探索新的载体,拓展企业思想文化建设阵地。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出发,把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与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的视角研究探索新课题,以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善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积极研究、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党的工作运行机制开滦集团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于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集团党委提出了“开放、融入、转变”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即党的建设要实现民主、开放;要融于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生产管理全过程;党的活动内容、范围和方式要实现转变。

建立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工作机制,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同支持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职权统一起来。集团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建立健全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体制机制。对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从基本原则、组织体系、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以及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党委在董事会进行重大问题决策前,对班子成员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大家转变观念,开阔思路,为正确决策打好思想基础;党委在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意见前,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在董事会形成决议后,党委主动拿出保证实施决策的措施,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教育、选拔、培训、考核、监督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很重要的是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搞好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改进原有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人事管理机制上有所

突破和创新。比如,在人事工作的着眼点上,集团在注重干部使用的同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使人才配置适应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资产重组的需要;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既实行组织调配,又扩大民主推荐和公开招聘的范围,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在干部的管理上,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按聘任合同办事,形成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围绕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2008年以来,集团自主研发了党建创新现代管控系统。该系统以党的工作系统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为手段,按照“职责清晰、途径明确、制度健全、考评科学”原则,将党的工作分为工作职责、途径程序、考核评价三大系统,每个大系统下设三个子系统,实现了党的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集团依托覆盖全矿区的局域网,建立党建工作网站,将全集团实施党的工作系统化建设情况,置于一个网络平台之中,集中进行管理和交流,实现了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双向互动、考评科学和操作便捷等效能,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开滦集团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力引导和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引领、组织保证和队伍支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推进措施和业绩水平等方面发生可喜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优争先活动,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各级领导人员转变作风,提高素质,紧紧围绕集团战略目标解放思想、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甘于奉献,形成了各级班子团结一心、拼搏进取、风清气正的创业氛围。广大职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斗中,大家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坚定了信心,增强了斗志,彰显了新时期开滦集团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经过集团上下的努力,百年开滦成功地踏上了调整转型之路,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下载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