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庙乡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6:3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戴庙乡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戴庙乡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戴庙乡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彭集镇创新工作体制积极推进

社会管理创新

按照上级部署,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臵,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集成政策、集中资金、集聚资源、集合力量和上下齐抓共管、部门积极参与、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把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做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

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先后召开镇党委会议和党委扩大会议多次,针对本乡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进行商讨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多次召开全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镇党委领导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到位,观念超前,李书记提出:“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与加强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与完善社会服务紧密紧密衔接,在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李书记还指出“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奋勇争先,努力做到工作有新思路,执法有新举措,服务有新办法”。全镇上下各各部门领导也牢牢树立起抓经济是政绩,抓社会管理也是政绩的思想。通过集中学习、会议动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和泰安市赋予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任务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各项任务上来。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 1

领导,提高全镇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和专项工作组织体系。领导机构即:成立了1个以党委书记组长,党委副书记为第一副组长,政法综治部门及镇直其他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牵头综合协调、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防控体系建设及“两实”服务管理、特殊群体服务管理、虚拟网络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安全生产、大调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矛盾排查化解10个专项工作。同时,成立了以一个主要部门牵头,其它若干个相关部门协作的“1+X”工作模式,围绕各自工作职能和分担的工作任务,分兵把口,分工协作,将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庞大的工程层层分解,使任务精细化、责任具体化、制度规范化,形成了“指挥有力、协调有序、配合默契、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局面。

迅速启动,整体推进。按照“重在基层”的工作思路、“创新发展”的工作主题和“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调查,反复研究,出台了一些列有关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创新内容、基本要求和方法手段,提出了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大调解”体制机制、大防控体系、“两实”管理机制、“两新”组织管理体制、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体制机制等工作机制建设和专项工作内容。按照一体化谋划、社会化运作、规范化建设的要求,镇对53个镇行政村进行分类指导,对10个专项工作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牵头单位汇报,掌握工作进度,安排下步工作,定期进行通报,有力促进了工作。

严格考核,强化保障。为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镇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综治和平安建设纳入年底工作考核之中,对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隆重表彰,充分调动全镇上下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发生有影响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促进领导责任制的落实。

蹲点包村,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调查研究、指导协调,落实镇机关干部蹲点联系行政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制度。镇全体机关干部分成八个工作小组,分别由书记、副书记和各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在包村工作中与村干部一道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工作责任,宣传发动群众,协调部门参与,检查督导考核,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部署要求。

做强基层和夯实基础做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治管理与服务站、综治中心户建设强力推进。按照动作要快、标准要高、设施要全、整合要到位、运转要协调的总要求,以实行“四个一”为基本运作模式,以完善“六联工作机制”为基本着力点,不断强化村级综治组织领导力量,村综治管理服务站建设得到强化。把有能力、肯实干、群众威信高的能人选上领导岗位,在短时间内改观了村里的工作面貌。

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不同行政村类型,建立健全48支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队伍,构建实有人口管理网络、实有房屋管理网络、和谐邻里关系网络、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治安管理防控网络等5张防范网络。在大力推进门点联勤创平安、企业共建创平安、阵地控制创

平安、场所严管创平安、邪教联防创平安“平安五创”工作,实现社区群防群治全覆盖。社区、村级级群防群治队伍有新发展。太平办事处柳家社区专职巡防队,开展护厂、护院、护校活动,社区实现无发案。

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得到提升。按照综治工作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乡、村级综治机构建设、内业建设和制度建设,基层综治工作实现了“八有”,落实了工作例会、业务培训、述职报告、检查考核等制度。同时,按照人力精力倾注基层,物力财力倾斜基层的原则,基层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建立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重点群体等信息资料库,提升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水平。派出所、文化站等职能部门积极探索构建虚拟社会防控网络,建立了舆情中心,成立了专兼职结合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对舆情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强化舆论引导,提高网络监测、预警、侦查、控制、处臵能力。

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一村一品创树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广泛开展法进家门、德进家门、安进家门、富进家门“平安四进”以及遵纪守法好、文明风气好、团结友爱好、环境秩序好的“平安四好”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综治知晓率和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前海村以“农村安定有序、邻里和睦相处、村屯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广泛开展“平安一条街”创建活动,推进了治安防范进万家、纠纷化解进万家、法制意识进万家、文明新风进万家、致富门路进万家。后围村两委班子坚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客观公正调解每一起纠纷,坚持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常态化,有效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落实项目,完善政策,把工作机制建设做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

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基层大调解格局建设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乡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居矛盾纠纷调处站、村队十户联防联调中心户四级调解网络全面建成。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完善,在机制上,不断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实现了重点人排查、重点部位排查、不稳定因素排查经常化,维护了一些政治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

人性化的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设取得。按照规范化建设,常态化管理的要求,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本着公平对待、服务至上的原则,解决流动人口培训、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问题。积极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为了明天工程”,强化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工作,建立了不在学、流浪未成年人、留守未成年人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和帮扶工作制度。在乡认真落实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艾滋病患者、邪教人员、吸毒人员等,由卫生、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牵头,多措并举,落实治疗、转化、戒毒等措施,使其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按照无缝对接,不留缝隙,不留盲点的要求,司法所与全国监狱系统组建了信息网络平台,按照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原则,建立了48个安臵帮教基地。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建设取得新突破。由组织部和

民政局牵头,工会、团委、妇联、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配合,积极推进在2650家新经济组织和215家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综治组织、治保组织、民调组织,形成了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的有效体制机制。同时,明确“两新”组织内部安全稳定工作责任,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和谐行业协会;明确“两新”组织的社会责任,积极引导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探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加强新经济组织的管理与服务,为新经济组织提供“保姆式”、“亲情化”服务,在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安全防范指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较好地维护了新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管理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把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和平安戴庙乡建设纳入戴庙乡的整体工作中来,统筹安排,整体谋划,编制项目,落实资金,为今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处臵等工作机制建设上也都取得了新突破。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去年全镇无命案,刑事案件下降,信访稳定,基本上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工作目标,为创建平安和谐彭集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篇: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将“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由“管理”到“治理”,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更深刻、内容更丰富、要求更明确。这标志着由传统的社会体制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社会体制转变,也就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国家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总的看来,我国现行社会体制与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大体相适应的,这是一个基本判断,也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绝不是对现行社会基本制度的改弦易辙,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基本制度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其基本要求是,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需要着重推进以下七个方面创新:

(一)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正确的社会治理理念是实施有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社会治理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做到为民、亲民、爱民、利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安居乐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中大量问题是由利益问题引发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发展社会生产,优化经济结构,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要切实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人民权利和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切实体现公众社会需求导向,更加尊重人的尊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创新社会治理主体。社会治理主体是实施治理行为的能动力量。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位角色构成了治理的基本格局。在新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主导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多元社会主体合作共治,是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中,重政府包揽、轻多方参与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社会治理工作往往成了政府的“独角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要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主体格局,从单纯重视党委政府作用向党委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转变,既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各自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使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形成社会治理整体合力。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治理方式反映了治理行为运行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不仅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方面,而且是转变我国社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社会治理要讲究辩证法,既要管理又不能管得太死,要做到刚柔相济、宽严适度,使社会活跃起来而又有序运行。关键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一要坚持系统治理,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要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治理方式从单纯行政管控向注重法治保障转变。三要坚持综合治理,实现社会治理手段从单一向行政、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并用转变,特别要注重诚信建设,规范社会行为。四要坚持民主治理,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五要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先,动态治理,实现治理环节前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构筑全面、系统、有效的供给、服务和保障体系,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方面。一要扩大公共服务体系。既要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与体制创新,也包括推进就业、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民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特别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二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安全是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要抓紧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健全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要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健全网上网下管理体系,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三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一案三制”。四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既要加强传统安全体系建设,更要加快非传统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以上这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中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治理改革创新要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

(五)创新社会治理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当前,相关制度的缺失、滞后和不规范是许多社会矛盾产生的重要根源;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制度接续之间出现一些断裂、真空地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制度改革创新:一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基础制度供给和制度设计,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二要实现从传统的重视命令式、运动式、动员式的社会治理制度向法治型、互动式、规范化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转变,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

(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机制的主要问题是:群众权益表达渠道不够畅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程度较低;矛盾纠纷的各种调解机制彼此互动衔接不够。为此,应注重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推出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把社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刚性门槛,使重大决策的过程成为党委、政府倾听民意、改善民生、化解民忧的过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发生。二要建立通畅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立健全个人心理医疗服务体系,开展个人心理调节疏导工作。三要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四要改革信访工作机制,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制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七)创新社会治理能力。要全面提高各个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包括党委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能力、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社会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这样整个国家社会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为此,要围绕提高全社会的治理能力,加强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注重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和分析处理,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强社会治理信息技术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制定社会治理领域信息技术系统和平台的行业标准。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社会治理规则体系,加大社区居民自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搭建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治理框架和环境氛围。

二、着力把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五个关键环节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社会的深刻社会变革,需要从多方面着力,特别应当把握好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个关键环节。

(一)政府善治:创新政府治理方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应当说,将之前的“政府负责”改为“政府主导”,是对建立现代化政府、实现政府善治的更加明确要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相关社会治理规制、政策和标准体系,制定与实施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提供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服务,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等。目前,我国政府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在地方还大量存在,政府社会治理缺位现象还较为普遍;公共权力运行不够规范,依法监管意识和能力薄弱。为此,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要向社会放权,都可以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还要建设效能型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二)合作共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是解放和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能量。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更加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治。现阶段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不少弊端,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加快实施政社分开,规范发展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二要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使之做到权责明确、依法自治。三要营造良性社会生态,发展合作关系,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广泛、平等的合作关系,构建开放型现代社会组织生态系统。四要加快社会组织立法进程,优化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环境。特别要抓紧研究制定指导、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法律——《社会组织法》,保障合法权益,实行依法监管。同时,要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治理责任,使它们发挥在社区建设、安全生产、处理劳资关系、发展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基层自治: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治理首先需要社会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这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安全秩序的自动调节机制。要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途径、新形式,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一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二要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建设,注重发挥社区作用,规范和提升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三要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提高社会组织自治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四要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保障,搭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参与机制,并从组织、人力、财力、设施等方面创造条件保障基层自治。

(四)社会法治:推行法治社会建设,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和手段,全面推行法治,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立法、执法、司法、遵法、守法普遍提升。一要加快社会领域立法进程,尤其要加大规范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力度,建议抓紧制定《社会稳定法》。二要深化执法、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括深化执法、司法公开,提高执法司法透明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切实维护人民权益。三要大力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社会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做到“学法、知法、遵法、用法、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律至上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显著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水平。

(五)全民德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既要靠法治,又要靠德治,做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并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是全社会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灵魂作用,为此,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广泛的社会共鸣;要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正面引导,凝聚社会共识;要树立“全民德治”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公民行动的准则。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凝聚改革共识,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创新理论研究,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

第三篇: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是激发生产经营活力、保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和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业部门的重大任务。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扩大登记试点范围,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服务。深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确保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遏制土地经营的“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强调解仲裁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引导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扶持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增加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快建立部门联合评定发布示范社机制,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支持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

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方向是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总体要求是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

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重点是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在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使公益性服务机构真正做到全覆盖、有保障,切实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关键是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着力点是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多种形式、便捷有效的服务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通过探索服务模式、总结典型经验、树立推介典型、研究扶持政策,从基层入手务实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四是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神圣权利,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根本体现,也是农民进退有据的重要保障。要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对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强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宣传示范县先进经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大农村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

(来源:农民日报评论员)

第四篇:推进县域管理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文章标题:推进县域管理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必须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三个突出”,即“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其中,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是个关键。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好这一“关键”,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继续当好全国排头兵,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层级。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强则全省强。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全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是活力不足、动力不够,而制约其活力和动力的因素之一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存利去弊,清除障碍,激发县域活力,凝聚强大合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尽快实现新的跨越。

为此,今后五年,**应坚持以有利于增强县域发展活力为标准,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着眼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不断强化县(市)、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而建立起一个“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县域管理新体制机制。笔者以为,具体要抓好以下“五个创新”。

创新管理权限设置 着力扩大县(市)、镇的自主权

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权限。上级政府应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凡是县(市)能办的事,都放手让县(市)去办。不仅在经济领域下放更多管理权限,而且在社会事务、干部人事等领域给予县(市)更大的自主权。对经济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镇,各县(市)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委托或明确职责等形式,向镇(街道)下放有关管理权限。

积极探索改革“市管县”体制。可分三步:一是选取综合实力较强、城镇布局较合理、改革基础和发展潜力较好的若干县(市)进行试点,省对试点县(市)的财政进行直管;二是省对试点县下放相当于地级市的管理权限,赋予县(市)包括经济、社会事务、干部人事等方面的管理权;三是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和正常运作,地级市与县(市)解除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分治,实现省直管县的行政体制,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创新组织机构体系 着力理顺政府部门、行政层级之间的关系

一是以精干高效为目标调整政府组织机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县(市)、镇政府组织机构,合理配置机构职责,优化部门之间和层级之间的职能配置,避免交叉重复。二是以权责统一为原则理顺条块关系。理顺县与镇、县直部门与镇之间的权责关系。国家和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由县级政府和部门承担的责任,不能转给镇级政府承担。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镇级配合工作的,必须提供必要的经费,并赋予相应的权限;着力理顺税收、工商、国土等垂直管理部门与县级政府的关系,重点解决垂直部门工作任务目标与当地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加强垂直部门与所在地政府的协调与配合。三是科学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对不同类别的镇,在分类确定机构限额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并相应核定人员编制。同时精简镇级领导职数,提倡党政领导交叉兼职。继续推进镇级事业站(所)改革,对不同类别的事业站(所)实行不同的改革方式。要探索理顺镇与村委会关系的新方法,进一步规范镇派驻机构设置。

创新决策机制 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

完善县(市)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采取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决策透明度。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对涉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开展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推行政务公开,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市)政府要依照行政许可的新要求,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和简化审批程序。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按照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要求,强化镇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镇级政府要积极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回应公众诉求,维护社会公正、

第五篇: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怀仁县中医院文件

怀中医学组发[2009]15号

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方面的意见、办法和规章制度

一、意见方面:

(一)、是对医院科学发展认识不足,思想解放不够,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不快;

(二)、是医疗服务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行为不规范,对患者权益维护不够;

(三)、是学科建设不健全,各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重点学科建设滞后;

(四)、是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缺乏,中坚技术骨干储备不足,住院医师培训;

(五)、是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医院发展;

(六)、是党性不强、执行党纪不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采取的办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在什么是医院科学发展、现在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医院工作。

(二)解决突出问题。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思路、政策、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医院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医院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三)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创建有利于医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医院制度建设,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医院建设和发展。

(四)促进科学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在领导班子和中层党员干部中,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

33、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全程参与,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4、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激发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实事求是查找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三、规章制度建立

(一)、我院理论学习要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医院改革和发展,专题学习不少于3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二)、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交流、主题征文、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创新学习方法,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

(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在思想动员、学习提高的基础上,院班子成员分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克服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等思想,开创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院改革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五)、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

(六)、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

(七)、对科学发展观及体制机制创新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要认真分析,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要得到充分体现。

(八)、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要提出创新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科室,使机制创新工作有章可循。广大干部职工要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九)、完善体制机制。从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保障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广大党员要认真落实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中完善的各项制度。

(十)、提高执行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师业务知识培训,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应急能力。要强化业务科室的管理意识,提高其执行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自觉性。定期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措施,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十一)、狠抓行风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行风建设要从生存危机考虑,从塑造形象出发,主动地把行风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自觉行为。尽快把转变行风作为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把行风建设作为创建现代化医院的龙头和抓手,把行风建设的过程作为不断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以行风建设的成果,向社会展示医院的良好形象。

(十二)、明确职责任务。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科室的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机制体制的不完善之处。

(十三)、接受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医院要把扩大群众民主参与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广泛听取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十四)、搞好舆论宣传。各支部、各科室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十五)、坚持统筹兼顾。医院要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把体制机制创新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效能建设结合起

下载戴庙乡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戴庙乡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下决心清理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2008年,市权范围内仅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1个、核准事项49个、告知承诺事项10个,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62个......

    体制机制创新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管理创新工作精神,以维护人民......

    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6月26日至29日在广东深圳和广州举行。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会上强调,全国公安机关要着眼经济社会......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摘要:人才工作是强军兴国之重要战略,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对于人才工作至关重要。创新人才工作机......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合集五篇)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之文化篇 在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

    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卜宜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我乡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大机构统筹,四级网格承载,......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食安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

    整乡推进机制创新

    小寨乡整乡推进扶贫项目机制创新 一、建立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的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新模式,有效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