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管理决策机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完善管理决策机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汤汪乡“干群互动工作法”提升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汤汪乡党委书记 秦文俊
汤汪是扬州东南的财门福地,曾经的蔬菜之乡,是全市乡镇中行政区划较小的乡镇。全乡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下辖连运、九龙、同心、横沟4个行政村和东昇花园、九龙湾2个社区,总人口1.6万人,共有5个党总支、46个党支部,党员730名。近年来,汤汪作为扬州“东进东联”、广陵“三河三城”战略实施的重要板块,区域路网条件不断完善,优势产业不断集聚,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汤汪乡党委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加快融入城市”的目标,结合“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完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的特点和规律,开展了以“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公开办事、两票评事”为主要内容的“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实践,为打造创新汤汪、实力汤汪、民生汤汪、清廉汤汪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推行以“五事”为主要内容的干群互动工作法的现实意义
当前,汤汪正处于发展的机遇期,也处于矛盾多发期,面临经济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基层基础,密切干群关
系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五事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应运而生有着以下几层重要意义。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需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前不久召开的“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专题会议上强调: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要在“创新管理格局、完善管理机制、突出源头治理、抓基层强基础、注重网络管理”五个方面下功夫;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要带着深厚感情、政治责任和敬畏之心做好群众工作。”汤汪在近年来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一直坚持以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就是先想一步、先学一步、先行一步,践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是完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的需要。在全市基层基础工作会议上,王燕文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全面推行以“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公开办事、两票评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我乡近年来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实践,就是旨在搭建基层事务提出、论证、决策、办理、评议的完善机制,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提高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水平。
三是解决汤汪城市化进程若干问题的需要。汤汪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因拆迁征地、体制变革等引起的问题日益增多,各类利益诉求错综复杂。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发现一些党员
干部和群众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干工作存在“衙门化”倾向,走门串户少了,和群众沟通少了,让群众感觉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另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发展集体经济、带头致富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致力于通过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来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能力、转变作风,自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促进党员干部在城市化进程中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推行以“五事”为主要内容的干群互动工作法的方法步骤
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的目标,我乡在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整改调整,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
一是出台制度、强化宣传。从07年起相继出台《关于在全乡试行“干群互动工作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干群互动工作法”的意见》等文件,制订了“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具体规程。利用《汤汪简报》、乡政府网站和戗牌橱窗等载体,宣传目的、意义和做法。借助“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对《意见》和相关流程进行系统的学习消化。同时,还积极利用外界媒体开展对“干群互动工作法”实施意义、情况和成效的宣传。“人民网”、《新华日报》、《扬州日报》都多次对我乡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和推广。
二是分步实施,扩大影响。以同心村为试点推行“一卡、一表、一簿”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干群互动的“三宝”。相继出台《村民小组指导员制度》、《关于完善村民小组指导员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将机关干部派驻到全乡69个村民小组担任村民小组指导员,实现乡、村、组三级联动。“干群互动工作法”得到广陵区委组织部认可后,我乡还承办了全区“干群互动工作法”现场推进会,在全区面上进行推广。
三是注重结合,取得实效。在推进“干群互动工作法”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做到“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培训到位,思想工作到位;注重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推动各村、社区和大学生村官完成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注重与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相结合,促进党员干部“愿意走进群众,能够走进群众,走进群众能解决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注重与解决社会矛盾相结合,在干群互动中注重发现苗头信息,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力量,从源头上化解基层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干群互动工作法”推行5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员干部通过定期不定期联系、个别走访等形式了解了民情、掌握了民意,为民办了实事、解了难题,使群众有话能够跟干部说了,愿意跟干部讲了,有事能够想到干部了,愿意找干部帮忙了。二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明显提升。党员干部在干群互动中,不断改进自身能力水平、工作方法和作风上存在的不足,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明显提
升,真正实现了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尽心尽力。三是汤汪城市化步伐更加扎实。“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实施促进汤汪逐步形成了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2010年,汤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亿元、财政收入8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30元,分别增长24%、13.9%、13%;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82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8.7万美元,民资注册9.5亿元,连续第六年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全年完成9个地块,共30.8万㎡的拆迁任务,全面建成25万㎡的九龙安置小区和4.6万㎡的九龙南苑一期,725户拆迁户顺利分房安置。今年首季度,全乡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4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民资注册3.83亿元,分别完成区年度计划84.3%、24.6%、43.8%;启动了运河南路延伸段和汤汪花园等4个地块共150多户的拆迁工作,并已基本完成,全乡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
三、提升以“五事”为主要内容的干群互动工作法的实践思考
在推行“干群互动工作法”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还要按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继续完善以“五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事务管理决策机制,继续深化提升“干群互动工作法”。
一是在“干部问事”方面。推行“干部问事”,就是要让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到群众中去,问出所思、问出所想、问出所盼。具体抓好三个层面的“干部问事”:在乡领导班子成员中建立“五大联系”制度,即联系一
名党员、联系一家企业、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联系一名老干部、联系一个困难家庭,让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示范;继续促进“村民小组指导员”发挥作用,通过发放《村民小组指导员工作手册》,建立“周末干群联系日”制度,不断规范日常管理,促进指导员落实好“四个一”,即联系一名党员、联系一名普通群众、帮扶一户困难家庭、帮办一个企业的量化考核指标,行使好“学习、服务、指导、解难”的四大职责;在村、社区党员干部中开展“三联三为”主题实践,即联系在办项目,为发展助力;联系重点企业,为基层排忧;联系困难家庭,为群众服务。通过三个层面的“干部问事”,要问出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具体项目,实现“我们要为群众做什么”向“群众要我们做什么”的转变。
二是在“群众说事”方面。发动“群众说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群众的诉求表达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在村级基层事务管理中更多的让群众参与,鼓励群众说,说出热点、说出难点、说出重点,真正做到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每季度举办“群众大型说事会”,让普通群众讲,让干部当听众。对群众不清楚的事,让干部当场答疑;对群众呼声高的事,让干部当场表态;对群众提出的质询,让干部当场陈述。结合广陵“四民机制”(民情采集点、民意代言人、民情恳谈会和民间评议团载体)建设的要求,在各村、社区设立“社情民意采集点”,聘请专人担任“社情民意采集员”,设置专门的“社情民意收集箱”,形成民情民意、群众诉求的收集、凝练、表达的顺畅体系。
三是在“集中议事”方面。开展“集中议事”,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四个汤汪”建设的实践中来,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满意的的就干、群众不满意的就不干,绝不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以村为单位建立“村民议事会”,制订好章程、配备专职秘书长、落实固定场所。议事会由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对群众反映的关系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议事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及时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坚持把集中议事作为一个集中民意的过程,规定涉及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各个具体项目,在村民议事会上未能达成80%以上人员认可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实施,必须重新调研、论证、沟通,体现群众议事的权威作用。
四是在“公开办事”方面。实行“公开办事”,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敢于亮给群众看,看规范、看态度、看效率。进一步规范好村、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事情,实行首问负责制,要求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做好承诺,并迅速向上一级汇报,实行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办法加以解决,并将办事进程和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今年要重点做三项具体工作,实现“公开办事”由事务办理程序的公开向事务办理过程的公开转变。更加注重涉及群众关注的集体资产管理、重点工程建设及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查处等村级重大事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一是在集体资产管理上,专门研究出台《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集体资产出租竞租管理办法》,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二是在重点工程建设上,乡政府专门成立“工程建设评审委员会”,对各家需要建设的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标,由各家在乡规划建设办的指导下、乡纪委的监督下,公开发布招标文件,召集意向建设单位投标,评审委员会公开开标、审标议标、确定中标单位;三是在“两违”控制上,乡出台《关于防违、控违、拆违的实施意见》,落实机制、明确责任、细化奖惩。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执行,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推进的全过程予以公开。
五是在“两票评事”方面。采取“两票评事”,就是要在村级事务管理中设定满意度“门槛”,把对村级事务管理的评介权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群众评,评班子、评干部、评事务。我们将在各村建立村民评事会,成员由群众推荐的群众代表和党员推荐的党员代表组成,定期对村干部及各项村级事务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评议。一方面,结合半年一次的村干部“述、询、评”活动的开展,对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另一方面,对村级事务进行集中评议,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办理结果、对重大项目实施及推进情况进行测评,群众和党员“两票”满意率达不到90%的,责成村“两委会”限期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第二篇:完善创新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完善创新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维护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本文对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等进行了阐述。
1、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必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要把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规范机制,切实从源头上堵住产生腐败的漏洞。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到干部的考核评价中去。
1.1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坚持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等问题。努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使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更加务实,制度更加健全。自觉地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以人为本,加强自身建设学习制度不放松。认 1
真接受党内、党外群众的监督。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坚持进行定期研究,做到有制度、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一是要通过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二是要通过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勤俭的生活态度,要提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是要通过党纪政纪国法教育,大案要案警示教育,加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结合一些发生在党员干部身边的事和案例,通过以案说法,让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治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1.2 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存在着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制度上也有不少漏洞,为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一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学习和自学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建立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了建立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部署。
2、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不能局限于形式,而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具体目标,使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
2制度更加符合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把科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切实按照客观规律去谋发展,就会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能仅仅局限于惩处腐败行为,而应把发现并改革那些可能诱发腐败现象的体制、制度性因素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另外,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旧的腐败形式不断消失的同时,新的腐败问题有可能产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贯穿于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并及时追踪新的腐败现象苗头,根据实际效果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和反腐败措施,从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有效性。
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促进科学发展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是党的“十七大”对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诚倾听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的贯彻落实。
3.1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着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
3党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自觉做遵守纪律、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以优良的党风促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3.2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要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基础上,抓住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这个根本,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既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又要做到常监督、勤检查,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使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常
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树立廉洁从政意识。
3.3 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要结合不同部门的具体工作实际,认真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严格禁止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切实有效地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对大额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工程招投标等事项的监督和制约,保证不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等方面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把握操守、心
4系群众,多干实事、多干好事,努力做到亲民、为民、务实、清廉,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献计出力。
3.4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党风廉政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好教育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对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党风、政风修养,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要深入研究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总结以往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既善于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善于引导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既善于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育,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育。加强示范教育,既善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又善于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深化警示教育,建立警示教育基地,深刻剖析违法违纪案件,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使教育真正入心入脑。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组织编写一些针对性强、内容鲜活的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党纪党规的内涵,提高教育实效。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开设廉政专栏或专题节目,唱响主旋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综上所述,党风和廉政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大局,关系党员干部个人命运和家庭幸福。科协
5全体干部职工要从个人自身做起,切实加强党性修养,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弘扬新风正气,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以优良的党风促进科协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三篇:完善五项工作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完善五项工作机制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马剑光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对三项重点工作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新机制的必然要求,对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提出了迫切要求和严峻挑战。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责,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建立新机制,除了首要完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组织领导体系工作机制外,还应完善以下五个方面工作机制。
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是完善社会利益协调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检察机关,一是要健全涉检信访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完善涉检信访责任制,检察长作为涉检信访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检察长、部门负责人作为直接责任人,积极落实检察长接访、首办责任制,采取开门接访、联合接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挂账督办、公开审查等有效措施,确保涉检信访得到有效化解。今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扎实开展涉检信访案件排查和积案清理专项工作,建立涉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全市检察机关涉检信访案件推进会,实行办案工作月通报制度,确保排查出的涉检信访案件年底前结案率达到80%以上、涉检信访积案一年半全部化解的目标。建立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制,实行案件承办人、部门负责人、主管检察长三级评估预警,把控申、民行、侦监、公诉、反贪、反渎、监所等业务部门办理的案件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范围,综合评估案件危害程度、案件性质、社会影响等带来的风险,科学确定风险等级和措施,严格落实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的发生。
二是建立检察环节释法说理工作机制。市检察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释法说理工作的规定,把向群众释法说理作为有效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执法办案的必经程序和检察文书的组成部分,重点对不(予)批准逮捕、不起诉、不受理、不立案、撤销案件、不予抗诉、不(提请)抗诉等开展书面或口头释法说理,不断提升检察人员释法说理的能力,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探索完善检调对接工作机制。贯彻落实调解优先的原则,明确检调对接的指导原则、工作范围、机制建设、组织保障等内容,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局(所)、律师协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协作配合,努力把刑事和解、民事申诉和解、息诉罢访工作纳入社会“大调解”工作格局,探索建立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联动机制。市检察院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台推进检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协调公安、司法局、法院等单位,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检调对接工作机制。
二、完善处理群众诉求工作机制
及时、高效处理群众诉求,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
一是创新检务接待模式。市检察院把创新检务接待作为有效受理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平台,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检务接待工作的决定》,探索成立检务接待中心,开发完成检察机关办理案件当事人查询系统,推广“一体化”、“一站式”、“联合接访”等工作模式,加强规范化、智能化、便民化检务接待大厅建设,有效整合接待资源和力量,实现12309举报电话、网上举报、来信、来访“四访合一”,做到接访事项统一受理登记、统一归口分流、统一答复反馈,切实做到便民、统一、规范、高效接待群众来访。二是建立联系基层群众工作机制。总结推广“法制村长”、“检察官联络室”、“社区检务工作站”等经验做法,在10个基层院部署开展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试点,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人口较多、信访总量较大、治安问题突出、辐射功能强的地区,设置检察联络室、检务工作站,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法制宣传,化解社会矛盾,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监督并配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三是深化检务公开。市检察院制定下发了《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突出执法办案环节权利义务告知、办案流程等公开机制。切实加强检察长接访、检务开放日、联系基层群众等举措,建立重要工作、重大案件定期通报制度,逐步实现除法律规定保密的情况外,执法办案的依据、程序、理由、结果一律公开。
三、完善重点地区整治、重点人群管理帮教和法制宣传工作机制
加强重点地区整治、重点人群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是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针对北京市社会治安特点、推进大规模城乡结合部建设等工作,全市检察机关积极部署开展专项活动,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提升。
一是积极开展服务城乡结合部建设专项活动。市检察院制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服务保障城乡结合部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法查办涉及拆迁领域职务犯罪,严厉打击暴力拆迁、妨害公务等犯罪行为,各级检察院立案侦查涉及拆迁的职务犯罪25件32人,批准逮捕涉及拆迁的刑事犯罪21件38人,依法查办了一批玩忽职守、贪污拆迁补偿款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件。各级院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深入村镇做好重点村拆迁职务犯罪预防、矛盾化解等项工作,确保城乡结合部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积极开展服务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专项工作。为了促进“两委”换届的顺利推进,市检察院制定下发了服务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换届选举举报信访、法制宣传等工作。各区县检察院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教育培训195次、受理信访举报402件、查办职务犯罪33人,努力为换届选举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积极参与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工作。结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50个挂账重点村、重点地区的集中整治工作,依法惩治治安乱点地区的各类犯罪,召开流动人口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专题论坛,加强与综合、维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配合,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积极作用,切实提升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水平。
四是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制度。按照中央六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各级检察院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有的院成立了专门机构,整合侦查监督、公诉、监管监督和预防等职能,完善法定代理人到场、品行社会调查、羁押必要性评估、不起诉跟踪回访、分案起诉、量刑建议、刑事和解、参与社区矫正等项工作。积极引入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等专业司法工作力量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再犯罪评估、心理矫治、就业安置等工作,有效提升对涉嫌犯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五是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加强了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西城区、怀柔区等检察院还建立了社区矫正检察官办公室、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工作站等新的工作机制。
六是健全被监管人员申诉和死亡独立调查制度。完善检察官信箱、热线、约谈等制度,及时受理被监管人员超期羁押、体罚虐待、“牢头狱霸”等申诉,及时纠正监管违法。完善被监管人员死亡独立调查制度,切实维护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
七是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重点指导和督办了公安部挂牌的“太阳城”网络赌博案等一系列涉案范围广、人员数量多、作案手段复杂的重大专项案件,批准逮捕74件114人,涉案金额高达27亿余元,为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作出了积极努力。
八是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完善法制副校长、“青春防线”、法制村长等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
九是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制定《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推进检察环节救助与其他诉讼环节救助的衔接,切实体现执法文明和司法人文关怀。
十是完善检察建议工作机制。制定《北京市检察机关检察建议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规范检察建议的适用对象、原则、程序、跟踪落实。探索实行检察建议分类管理,建立跟踪落实、抄报同级党委和综治部门等工作机制,定期对检察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针对办理案件中发现的社会治安防范、社会管理制度漏洞等方面突出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整章建制的建议,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完善维稳风险研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维稳风险研判机制。结合执法办案工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商联席会议等形式,对社会稳定形势、涉检信访情况和检察环节突出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准确掌握影响稳定的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和重点案件,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检察工作中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市检察院建立了维稳情报信息会商联席会议机制,制定了《北京市检察机关维稳情报信息会商制度》,全面搜集、汇总涉及稳定的各类情报信息,进行维稳情况分析研判和安全隐患风险评估,提出工作意见。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排查、梳理、上报、批示、督办等工作流程,对各成员部门报送的涉及稳定的突出情况,根据内容的紧急程度和密级,采用不同形式及时报送市委政法委、市维稳办、高检院等上级机关。各分院、各区县院参照市院模式,建立健全机制,统筹协调本单位维稳情报信息会商工作。
二是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市检察院制定了《北京市检察机关突发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和18项分预案,成立了市院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各分院、各区县院按照市院应急总体预案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或完善了本单位应急工作预案。
三是完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全市各级检察机关健全完善了新闻发布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和工作主动权。加强舆情监控,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评论员队伍,编发《舆情动态》,对涉检网络舆情及时作出预警,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不断提高在公开、透明和信息化条件下规范文明执法的水平。
五、完善外部协作衔接工作机制
一是及时向党委和上级院汇报重大工作部署和重要工作情况,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政法单位的沟通联系,统一适用政策标准,共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对执法办案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配合政府各部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妥善解决。
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建立运行“网上衔接、信息共享”的工作平台,积极打造检察机关与执法执纪机关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行政执法案件全程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跟踪、网上反馈、实时监控,促进行政执法机关做好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增强法律监督和打击违法犯罪工作的整体合力。(作者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第四篇:创新管理 完善机制 优化服务
创新管理 完善机制 优化服务
全面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流动人口
管理工作
各位领导、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我县矛盾纠纷排查和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工作做以下发言,不妥之处,请指证:
近年来,我县城区结合流动人口流量大,构成复杂和治安管理难度大的实际,牢固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管理、转变思路、完善机制、优化服务狠抓落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开展社会热点难点排查和矛盾调处工作,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下推行“33533”和“13551”工作机制,使街道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稳步推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33533就是:建好三个阵地、编制三张网络、构筑五道治安防线、创新三个机制、坚持三条原则。
三个阵地就是:一是成立综治维稳委员会和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整合了街道维稳、综治、公安、法庭、司法、信访、民政、安全等力量,组建了街道办维稳综治工作中心,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按照警务、人民调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技防“四进社区”的总体要求,整合原社区治安联防队、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办、社区调委会、社区警务室等资源成立了 1
社区综治工作站。在社区内以创建“安全文明社区”为契机,成立了治保会、调委会、帮教小组、护村队、护校队、治安巡逻队、治安信息员、法律宣传队、法律服务站等,形成了“调委会、治安会、警务室、中心户长、治安信息员、群众”为一体的社区综治维稳工作新模式。三是成立治安警务室。在有条件的7个社区建立7个警务室,每个社区落实两名驻社区民警,实行警力下沉,在7个社区建立治安巡逻执勤点12个。
编制三张网络,构筑五道治安防线就是:在街道办、社区、居民小组建立三级综治信访网络。每个社区和村都设立调委会,由社区和村主任担任调委会主任,负责本社区本村的民事纠纷调处。每个居民小组配备了2-3名包租干部担任综治信访工作信息员,在居民区设立了治安巡逻点108个和3个夕阳红治安巡逻队;在街道门店和主要巷道设有43个治安联防组,具体负责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同时我们聘请了220名环卫工为兼职治安信息员,及时掌握异动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今年,共接受到各类反馈信息263条,我们对231条进行就及时的调处化解。通过抓“网络”建设,在街道社区积极构筑起“五道治安防线”。第一道防线设在城乡结合部,封住“边”不出问题,主要靠包组干部、治安中心户长进行防控。第二道防线设在街道小巷,控住“线”不出问题,主要发挥街道联防组作用。第三道防线设
在案件多发地带,守住“点”不出问题,主要靠社区民警防控。第四道防线设在居民小区,护住“院”不出问题,主要靠住地居民、楼长和治安兼职信息员举报防控。第五道防线设在机关单位,看住“门”不出问题。
三个机制就是:一是实行联合接待制度。每月一由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整合八个部门工作人员,对所有来访人员,在便民服务大厅实行联合接待制后,很多问题均能及时予以解答和督办落实,减少了环节、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二是实行分极联调制度。对日常报送的隐患和已发生的问题,严格按照包社区包片领导协调处理;对跨部门、跨社区村的问题,由综治维稳中心主任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查处。三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固定每月召开综治维稳工作联席社区会议,听取综治维稳工作阶段性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对重大疑难案件集中协商解决,并抓好督办落实。
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坚持三条原则就是:“两早”(早排查、早发现);“三快”(接到信访赶往现场快、发现纠纷介入调解快、重大纠纷上报快);“四不”(对矛盾纠纷调处不过夜、不扩大、不激化、不上交),以社区调委会和司法所为依托,对上访案件做到早立早破,快调快处。
在机关单位重点抓了“四个一”(建立一个安全领导机构、形成一套安全责任制度、组建一支治安联防队、配备一
名保安人员)。“四个二”(两室:门卫室、治安室;两亮:楼道亮、院落亮;“两钢”:钢门、钢窗;“两器”:报警器、灭火器)。在个体门店和居民区还实行“十店联防、十户联防”措施。形成一家报警,家家相助的联防工作格局。把相对毗邻、联系方便的经营者划分为同一个治安联防片区,按10户为一个治安联防组,共组建治安联防组31个,推选联防组长31人,联防组长和社区民警签订“治安联防责任书”,组织带领治安巡逻员开展义务巡逻。各门店严格落实,“三包”、“两防”、“一举报制度”。“三包”即包店内、门前治安秩序,包本店流动人口无违法事件发生,包内部无火灾隐患;“两防”即防内部火灾事故,防各类治安、刑事案件;“一举报”就是发现可凝情况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和住社区民警举报各类违法犯罪线索。
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推行“一牌三卡五星级”管理办法:将管理对象姓名、婚育、工作、户籍管理类型等基本情况实行挂牌管理,简便易行,一目了然。三卡就是推行便民服务卡、出租房屋档案卡、流动人口登记卡。五星就是将出租房主按五星级管理模式进行,分别为爱国守法星、诚实守信星、家庭和谐星、文明带头星、环境卫生星。在措施上实行“五管理”:即协议管理,与小区流动人口重点对象签订《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公约管理,推进居民自治,制定《社区居民公约》;以房管理,社区和派出所与出租房主签订《出租房屋责任书》,对现租房屋进行登记备案,落实监
督责任人;捆绑管理,将综治、信访、计生、卫生等工作融为一体,落实到包片干部身上,进行捆绑管理,签订《综治工作责任书》;户长管理,选聘德高望众,责任性强,既熟悉小区情况,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担任中心户长,聘计生信息员220名,健全网络,畅通信息渠道。一服务:我们利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通过掌握建筑工地、爱心超市、服务业等用工情况和房屋出租户信息及时向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并散发平安创建的一封信、平安建设知识、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居民手中,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贴心服务。
同时,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对社区干部和中心户长实行“六定”(定任务、定目标、定措施、定制度、定责任、定奖惩);三包(包区域、包宣传、包治安);五不漏(不漏市场、不漏街道、不漏一楼一室、不漏一店一户、不漏一商一贩);五个清(责任区基本情况清,档卡资料清,总人数清,联系方式清,变动情况清)。
第五篇:创新机制 完善管理 努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
创新机制 完善管理 努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
2007年07月09日 15:14:18来源:
柳城县人民政府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北部,是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的辖县,也是柳州市工业的北拓腹地,距柳州市46公总面积2124平方公里,辖9镇3乡及2个华侨经济管理区。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5万人。近年县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以加强法律援助的队伍、制度、业务建点,创新机制,完善管理,不断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努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平安柳城”建柳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柳城县法律援助中心2003年以来年年都被评为柳州县妇女儿童维权先进集体,柳城县创建“平安柳城”先进集体。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我们的主是:
一、以推进法律援助中心建制工作为突破点,努力实现法律援助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三落实”
1、机构组织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一直把它作为政府的民心工程,办实事工程年6月,县编委批复成立县法律援助中心,同年8月,在全县十四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同时联、共青团县委、县总工会、县残疾人联合会、县民政局、县武装部六个职能部门共建立了六个工作接待站,明工作站、接待站的接待咨询、申请、受理、初审职责。此后,又在村级组织确定了一名兼职法律援助联络员,初了县、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基本上满足了弱势群体求助的需要。
2、编制人员落实到位。从编制上,法律援助中心单独列编,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为3人,人员司法行政机关人员同等待遇,享受司法津贴及司法行政人员一切福利,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柳城县会公开招考录用优秀法律专业人才到中心工作,中心目前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其中两名律师,两名法律本科毕人员。
3、经费保障落实到位。自中心成立之日起柳城县就把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援助经费专项账户,每年拨付不少于2万元的专项办案补贴经费。2006年在自治区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支持下,法专项办案补贴经费增至6万元。我们下达了《柳城县法律援助资金使用和补助办法》,明确了法律援助办案成本准,一般案件为280元-350元,最高不超过800元。加上上级每年支援拨付的法律援助经费,每年及时足额给法律援助案件工作者办案补贴,自2004年以来累计发放法律援助办案补贴11万元。
二、加强法律援助中心软硬件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创建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
1、改善办公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柳城县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场地设在县司法局。司法局把接待申请大厅安排便群众来访的面向大街的一楼办公,并投入3.5万元将法律援助申请大厅及办公室安排进行装修,目前中心办公积达到60平方米,有专门的接待申请大厅、档案室。中心配有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照相机、咨询专线电话档案橱柜等,开通了宽带网。实行“一站式”服务,即申请、接待、审批、受理在同一个大厅进行。规范服务,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通过一张笑脸、一杯茶水、一张椅子、一席话,使来访群众感到舒心、放心,使着希望来,带着满意走,法律援助工作实现了零投诉。
2、着眼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法律援助工作队伍。县法律援助中心制定了《法律法规技能培训方案》,通过定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心工作人员、基层工作站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进行法律援助技能培训,提高援助队伍的高效性以及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性。几年来,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培训84次,共培训256人次。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创新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按照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完律援助工作运行机制,实行“三上墙”:即对法律援助申请的受理、审查、指定及办案补贴审批、发放程序作了规定,中心把法律援助对象、形式、范围、条件、程序、工作流程等公示上墙,做到援务公开;制定了《中心工作《咨询接待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受理审查指派制度》、《中心五项服务承诺》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公示柳城县法律援助资金使用和补助办法并公示上墙。同时法律援助中心与公、检、法、劳动仲裁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工作联动和衔接机制,确立双方对法律援助案件互为告知、互为免予审查经济状况、互为免除相关费用的工作机
4、以提升法律援助办案质量为落脚点,强化法律援助案件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柳城县法律援助工作流程要求》,有效地指导基层工作站、接待站规范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制订《案件质量检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卷归档目录》等制度措施,从实体上、程序上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三是实行承办案件事后反馈与回访制立投诉处理机制,对重大维权案件和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严把质量关,促使承办案件质量范化要求。四是加强法律援助台账资料积累,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年有计划总结,季有业务分析报告,月有统计报有来电来访记录。
三、以着力加强公共法律教育和法律援助宣传为载体,实现法律援助工作家喻户晓
政府逐年加大普法经费的投入,司法行政机关、新闻媒体把公共法律教育与法律援助制度宣传作为普法宣传通过结合“法律进农家”活动,特别是利用柳城县 “百村百戏,百村百课,百案百例”即“三百工程”法律宣传一活动载体,进社区入乡镇到农村,广泛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印制宣传资料和爱心援助卡,同时还将助工作的范围、条件、承诺等资料归类成册,免费发放,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法律援助。同时实施法律援助“阳光程”:即法律援助思想、服务、行动三到位;方便群众受理,实行就近快速办理,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对受援人对称管理四项便民措施;面向青少年、下岗职工、农民工、独生子女、残疾人五类对象发放专用法律援助温情卡卡人申请法律援助,均不用经济状况审查。法律援助中心每年负责县妇联、县残联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每年多堂。几年来,共开展法律援助宣传85次,发放资料12万份,法律援助卡3万多张,中央、自治区、市级报刊传报道柳城县办理的重大维权案例,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法律援助在柳城县已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熟
四、以关心弱势群体为工作出发点,切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重点承办社会影响大的重大典型维权案件和农民工维权案件,法律援助中心坚持“攻坚克难、弱者必援、援援助到底”的办案原则,为受援人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援助,切实保障弱者权利不受侵犯。
李仲其是柳城县沙埔镇长隆村上榕屯青年农民,在柳城县某林木加工厂打工。在一次为厂方砍伐树木时,被到面部,其伤经司法鉴定为三级伤残。狠心的加工厂只为李仲其支付住院医疗费用1万多元后,就拒绝再支付任费用。柳城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决定给予李仲其法律援助。法院于2003年3月26日作出一认定李仲其系工伤损害,判决加工厂赔偿李仲其10.8515万元。而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对加工厂的一切诉讼请求。为了还事件一个本来面目,县法律援助中心继续给予李仲其法律援助,全权代理其向检察院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请申诉。由于李仲其伤势越来越严重,于2005年3月8日去世,其母亲覃秀元在援助中心的无私援助下继续为其申诉。2005年12月20日,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本案再审,重审此案并作撤销原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柳城县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判决加工厂赔偿覃秀元108114.50元。这场历时四年
身损害赔偿官司,在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倾心援助下,终于有了一个公正的判决。
适当降低法律援助门槛,降低受援经济标准,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农民工拖欠工资、工伤损赔、重大交损害赔案件不审查其经济状况,专为农民工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柳城县社冲乡农民赖某与柳州市沙塘镇某仙人掌种植基地签订《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赊销回收合同》。全家人把所有的致富希望都寄托在仙人掌上时,基地只收购赖某的550公斤仙人掌后,就拒绝回收。赖某与基地成,想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又感到很为难,因为他已拿不出钱来打官司。赖某的遭遇通过新报道后,柳城县法律援助中心立即赶到他家了解情况,并在第二天帮助其写好诉状起诉到法院。与此同时,立即查取证及证据保全工作。2004年5月26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种植基地向原告赖某赔偿经济损失及种苗款共元。赖某一家人握住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手激动的说:“法律援助专门为我们穷人打官司,让穷人看到生活的希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接待来电来访咨询3334人次,给予法律援助案件319件,其中诉讼案件160讼案件159件,受援人数545人,为受援人减免诉讼费用及聘请律师费用30多万元,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元。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实现司法公正、建设“平安柳城”、促进柳城县经济发展与建设和的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