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工作总结
***乡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
工
作
总
结
当前,随着我乡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在我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社,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乡镇对村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村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基组织建设。围绕村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基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基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村基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村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基管理基础。
3、推进村基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基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基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中共***乡委员会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第二篇: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卜宜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我乡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大机构统筹,四级网格承载,五大平台对接,六大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遵照上级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展以下工作。
一、狠抓思想,全面动员,掀起学习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高潮
1、思想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调结构、促发展、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以服务黄陂桥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新期待为主线,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目标上,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和督查考核创新,建立起全方位、动态化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积极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打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原则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全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
理创新的根本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抓好典型,整体推进,在高起点上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初见成效
1、逐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点抓好落实重大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以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为重点,明确风险评估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2、着力构建多方联动的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3、加快建立信访工作三级接访工作新格局。重点抓好制定落实我乡信访工作三级接访,畅通乡、村、组三级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渠道,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按照“清积案、化新访、控非访”专项活动部署,抓好积案集中清理工作。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办结期限,做到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责任查究落实到位、困难帮扶救助到位、复查复核工作到位,直至当事人息访罢诉。
5、全面推进基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乡综治信访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托社会网格化平台建设,推进村综治信访服务站建设,健全制度,落实人员,完善保障,有效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力量,形成综合治理的大平台。
6、深化村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服务管理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组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7、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依托派出所、计生办等部门对重要区域的流动人口实行重点管理,重要区域为辖区内4个煤矿,2个洗煤厂,2个铸造厂,2个砖场,1个镁厂等大中型企业厂矿。流动人口约为600余人。
8、落实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管理工作措施。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健全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刑
释解教人员的衔接机制和有效安置机制。乡司法所、派出所对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定期签到和思想汇报相结合的机制,真正对全乡21名帮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9、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实行乡、村、组分级排查、三级整治,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改造建设步伐,健全基层组织,扩大管理覆盖,延伸社会服务。
10、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11、健全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组织分类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建立由民政、派出所等部门对社会组织管理的内部会商机制。
12、全面提升城乡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大执法力度,探索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文明管理的方法途径,保持安全畅通的交通秩序。并协同派出所对公路沿线特殊人群拦车收费的不良行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惩治与教育并举,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重点区域为靳村口、林泉口、梁家寨口、果子沟口,实行属地管理、专人监管。
13、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司法保障力度。对我乡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定点联系、主动衔接,开辟服务快速通道,深入工程项目一线和周边地区提供司法服务和治安保障,营造支持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明确要求,各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
1、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细化措施,抓好落实,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2、搞好组织推动。各牵头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对牵头项目的实施负总责,确定直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协调,抓好牵头项目的落实。
3、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4、严格工作考核。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和各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5、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诠释创新,面对问题,查缺补漏工作要有新高度。面对新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真正诠释“创新”的内在涵义,意义深远。从全县组织的多次培训会,特别是党校教授专门授课后,更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针对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土地问题、两委换届、群众诉求、涉农补贴等敏感问题,更加融入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诚然,工作中还有诸多的不足有待解决、完善,更有待于今后工作中的加强学习,学习中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
卜宜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月
第三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食安办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三定”规定,明确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调整、充实执法机构和人员,修订和完善《南安市食品安全职责和工作制度》、保障编制和经费。同时,明确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和专管人员,深入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市食安办制定了《南安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表》,布署了专项整治统一的行动时间、内容、重点整治范围及责任单位、具体要求,突出对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突出对问题乳粉、地沟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至2012年2月底,在专项整治期间,卫生局共检查餐饮单位1350多家次,出
1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80多人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76多份。有效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工作。2011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目前我市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方案已报省农业厅评审。下一阶段我市将按评审确定方案开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新项目建设工作。
2、加快检测能力建设。2011年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我市配置流动监测车和快速检测设备,为我市11家蔬菜生产基地配置蔬菜快速检测仪,有力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切实保障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省农业厅开展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次例行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农产品质量整体稳定提升。蔬菜检测37种农药,抽样120个合格率87.8%;生猪尿样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合格率100%,莱克多巴胺合格率100%。
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为切实提高食品销售店守法诚信经营,引导自觉守法经营,在全市形成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氛围,工商部门在辖区
内评选128家“诚信示范店”,切实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市广泛推广,加快了推进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五、完善应急预案掌握应急要领
认真总结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加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步骤,增强应急处置规定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指挥、协调和反应的工作效率,使各部门能够迅速掌握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的要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查控问题食品,降低风险。
六、食品安全宣传氛围有新提升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如食品安全“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周”“知识问答”等活动,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社会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做为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我们体会到,只有在忠实履行职责的同时,及时掌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找到新路子、新方法,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保证一方百姓饮食安全。
第四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
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社,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乡镇对村(居)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村(居)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居)组织建设。围绕村(居)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居)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居)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村(居)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村(居)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居)管理基础。
3、推进村(居)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居)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居)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第五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工作总结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社,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乡镇对村(居)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村(居)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居)组织建设。围绕村(居)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居)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居)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村(居)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村(居)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居)管理基础。
3、推进村(居)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居)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居)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
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