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0:1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第一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社会管理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有一项任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一项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共鸣。并不算“新词”的“社会管理”,已成为今日中国的一大“热词”。“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管理”,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被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被寄予更高的期待。2011年以来,尤其是随着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实施,各地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在不断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夯实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行动凝聚共识,共识推进工作。社会管理还有哪些观念亟须更新,还有哪些思想需要解放,还有哪些问题不能回避,还有哪些难题等待破解?随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不断显现,社会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深水区”。

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也是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既是对党和政府执政水平的考验,也是对社会协同能力的考试,更是对亿万群众参与智慧的测试。

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只有通过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夯实基础,才能使社会管理根基不断巩固,力量不断壮大

党的方针政策再完美,也要靠基层去落实;老百姓的诉求再简单,也要靠基层去解决。社会管理,重点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但是,基层社会矛盾不断增多与基层社会管理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突出矛盾。“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今天,“重心下移”已成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心”。

社区是群众安居的家园,是社会和谐的细胞。“有困难,找„格格‟!”在湖北宜昌,“格格”是市民对社区“网格员”的爱称。2011年3月,1110名“格格”正式进入宜昌城区121个社区,从此,“格格”成为宜昌社会服务的一张醒目名片。宜昌并不是第一个“格格”的诞生地。从理念到行动,从尝试到常态,从局部到全国,随着“网格化管理”地深入推进,“格格”们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群众办起事来方便快捷、遇到问题能就近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能及时化解,“网格化”推动着我国基层社会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架构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走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面对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形势,传统的“街居制”管理模式能否适应?一个尴尬的现实是,面对大量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工作,居委会往往“有心无力”,而街道办事处往往“有力无心”。如何破解?贵阳市动起了“大手术”。今年4月,“街道办”在贵阳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89个新型社区。新型社区打破原来街道办和居委会分级治理的模式,直接面向群众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在这里,社区居民可以很方便地一次办完社保、就业、计生、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或证明。以新型社区为基本单元,扁平化、综合性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网络在贵阳正式形成。从“衙门”到“家门”,这是老百姓对新型社区最直接的感受,而更深层次的变化,则是干部角色从“领导”向“社工”、服务方式从“间接”到“直接”、基层民主从“虚化”到“强化”、基层基础从“薄弱”到“坚实”的转变。

社区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在广大农村地区,“社区”正逐渐为广大农民群众所熟悉和接纳。在山东诸城,“村”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社区”开始进入农民生活。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诸城市将1249个村庄规划建设成208个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社区警务、人口计生、就业社保、社区志愿者等服务站室近距离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农村人开始享受城里人的便利。

任何创新都需要平台来落实。当前,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之所以总体还比较薄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特别是基层各类服务管理资源分散,形成不少服务“盲点”和管理“真空”。只有破除地方和部门的权责壁垒,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拓展部门职能,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服务,才能使群众办事更便捷、求助有渠道、心情更舒畅。

在浙江宁波,通过整合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功能,建立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实行“一个平台运行、一个流程办理、一套机制整合”,着力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在江苏南通,通过积极构建市、县、镇、村四级社会服务型管理平台,促进行政资源合理配置,形成“1+1>2”的叠加效应。在市一级,通过推进市社会管理综治办和“110”服务、矛盾纠纷调解、残疾人服务、就业保障服务等“一办十中心”建设,特别是把30多个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统一整合到“110”服务中心中,实现对群众诉求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督查、统一反馈。

2011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人们发现,此次更名不只是名称的变化,还是职责任务的增加、领导力量的充实、成员单位的增多、工作机构的加强。社会管理,正在凝聚更多的合力。

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调整“指挥棒”到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通过抓顶层设计,社会管理努力实现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设计。无论是群众权益维护,还是流动人口服务,或是社会组织管理,解决之道都不能止步于个体诉求的解决,而要发掘一个个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注重顶层设计,探索治本之策。

一个小小的户口簿,是我国城乡差别的一个缩影。“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显示的不光是身份的区别,更有待遇的差别。

“我是位低保户,以前每月只能领到120元的低保金,现在和城里人一样,每月都能领到365元钱。”甘肃嘉峪关农村居民刘翠英难掩激动之情。从今年1月1日起,甘肃嘉峪关市彻底取消了城乡户籍差别,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户口簿上的这个小改动,带来的却是大变化。实施户籍新政后,嘉峪关市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的要求,出台了8个配套政策,无论是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统筹补偿、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还是廉租房保障、经济适用房、入学入伍就业,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都享受到了同等待遇。

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工业化,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如何服务好2亿多流动人口特别是1.5亿多农民工,不仅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就业服务、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租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

在深圳打工只有高中文凭的黄泰富,是一家小酒店的面点师,通过“积分入户”,黄泰富不仅拿到了深圳户口,还把一家人的户口从广东化州农村迁到了深圳。今年4月初,包括《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办法》在内的3份文件实施,明确规定:引进人才不设人数限制,扩大个人申办范围,取消工种和农业户籍的限制。今年,前两批已有约23000名外来务工人员通过积分入户深圳。

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如何调动基层干部抓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科学设定“指挥棒”至为重要。经济指标偏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指标偏轻,这是我国基层干部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指挥棒”不科学、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抓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近年来,四川成都力推基层履职重点转移,要求各区(市)县要把街道重点履职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并在中心城区乡镇及街道实行干部工作目标考核不再与经济指标挂钩。谈起“转移”前后的感受,成都锦江区双桂路街道五福桥社区党委书记姚艳洪一脸兴奋:“现在好了,跑经济变成跑基层,与老百姓距离更近了、感情更深了,自身的价值在为居民办事中得到体现,感觉浑身有劲,思想境界都高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在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面前,已经难以为继。如何从源头入手,构建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坚持柔性化解原则,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已经成为各地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思路。今天,“大调解”观念在全国已经深入人心,包括劳资、医患、环保、交通事故、土地纠纷等专业化调解组织大量涌现,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从诉讼变为调解,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常态化,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筑起一道缓冲带。

社会管理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制度、体制、机制、能力建设,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保险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等社会管理相关领域立法的扎实推进,社会管理正在步入法制化轨道。

把社会管理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根本上改进社会管理。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风险。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工作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和群体性事件,根本原因就是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既是社会管理的受益者,也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做群众工作的实质,不单是教育引导群众,更重要的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制度上落实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这是社会管理取得实效的前提。

投资20万元的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竣工;340户农民的150亩土地流转工作已接近尾声,河北省肃宁县梁庄镇张庄村村民代表会议今年初决定开展的两项重点工作,现已取得明显进展。由村民代表会议对村里的大事作决策,在河北肃宁农村已经司空见惯。2010年5月以来,肃宁县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分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领着农民搞自治、推着农民唱主角,让农民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领域当家做主,打造了一张覆盖整个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

“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这是许多群众去机关办事时的亲身经历。今天,随着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在全国各地的广泛推行,“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为今天干群关系的生动写照。

在吉林延吉,每天早上5时至8时,市委书记金永默有一堂“必修课”接待上访群众。2005年以来,通过健全“早上接访制”、“工作督查制”等十大工作机制,延吉的信访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减,不仅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更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吉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延吉一直占据全省第一的位置。“把人民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各地党委政府通过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有效地化解了一大批“拖累社会、苦着群众的信访积案”,不但拉近了群众感情、赢得了群众信任,也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今天,在广大基层地区,干部的身影无处不在。走出机关大楼,沉到院坝居家,真情服务老百姓,“干部下基层”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苏木镇、街道3/4的工作人员下沉到了嘎查村、社区。由过去发号施令的“指挥员”、上传下达的“通讯员”迅速转化为亲力亲为的“服务员”,近2000名机关干部带着职责、任务扎根在了社区、嘎查村一线。

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产生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单纯就社会管理抓社会管理没有出路。只有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思考及谋划,认真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做实、做好、做到位,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才能从根本上改进社会管理。

“留守”是个沉重的字眼。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群体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牵动着社会的神经,给社会管理带来许多现实难题,影响了农村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稳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不仅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最佳途径,也是破解农村社会管理难题的有效办法。在河南新郑,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免费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85%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8315元增加至2011年的11344元。

社会是否和谐取决于发展是否科学。科学发展不仅是做实社会管理的前提,更是做好社会管理的保障。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必将不断得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必将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据《人民日报》

大事记

2011年9月16日,中央决定,把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1年9月28日,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进一步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201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正式文件。

201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聚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得以再次强调。

2011年,社会管理创新从政策层面实现大跨越,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

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社会管理创新”也成为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004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社会管理创新”,即“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第二篇:绿春交警大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服务在创新中提升

——绿春县交警大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通讯员 刘浩

编者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靠群众,服务人民”是公安机关亘古不变的宗旨和职能所在,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

在彩云之光闪耀的西南边陲、中国唯一一座只有一条街的县城,生活着一群勇于创新的公安交警。他们努力的实践着,用行动致力于这座小城的成长变迁,日新月异。他们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扩大交通监管布控、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近日,笔者走进绿春县交警大队,见证了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丰硕成果。

以执法规范化为抓手

一栋挺直的办公大楼,门前整齐的排放着一辆辆车,其中几辆挂着云V牌照,几辆尚未挂牌。一楼大厅,数十名群众正排着队依次办理各种证件手续,4名女民警忙得不亦乐乎。沿着楼梯而上,一间间办公室宽敞明亮,民警们有的伏在案头奋笔疾书,有的对着电脑手指快速的敲打着键盘,有的站在打印机旁摆弄着,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着。这是笔者在绿春交警大队看到的景象。

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陈超群告诉笔者,这是今年刚刚盖好的办公大楼,有5层87间办公室,占地十亩。谈起以前的办公环境,陈超群陷入了回忆。他说“以前五六个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的办公室里,开始还能勉强对付着,08后年,新民警的不断加入,甚至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了。连会议室都被用做办公室。”陈超群是云南省个旧市人,2007年通过考试进入绿春县交警大队。说到以前的办公环境,他感受颇深。“老办公楼外没有空地,来办手续的车找不到停车的地方,都堵在外面的街上,办公室又小,挤不下那么多的人,场面乱糟糟的,一天也办不了多少手续”。

感受着办公环境改善带来的改变,绿春县交警大队长李智升告诉笔者,这只是执法规范化的一个侧面,近几年来,为进一步加强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该大队狠抓教育培训,加强对广大交警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狠抓执法制度建设,有效解决了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现象;狠抓执法服务环节。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举措、新方法、新路子;狠抓执法监督环节。将执法程序和相关信息通过政务公开进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稳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以扩大交通监管布控为抓手

与该大队的领导交谈过程中,一个民警走进来向李队长

汇报工作,笔者见他的警号XG0001很是特别,忍不住询问,原来,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警,而是绿春县独有的交通安全专职协管员。“经过县政府的批复,我们聘用了16名交通安全专职协管员”,李智升说,16名交通安全专职协管员在县城区4公里路段实行包段、包片、包点维持交通秩序,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下一步,我们还要聘用70名交通安全专职协管员,把范围从县城区扩大到全县”,李智升的话中透着决心。

绿春县交警大队始终抓住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以扩大交通监管布控为抓手,牢牢构筑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聘用各村(居)委会副主任和各村民小组长为兼职交通协管员,全县87个村(居)委会副主任、739个村民小组长都成为其中一员,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了庞大的交通监管网络。“绿春村寨分散,县与乡、乡与乡之间的公路干线过长,抓好交通安全,还是要从交通监管布控想办法”,对于交通安全工作,李智升有着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期,大兴镇小学门口经常可以看到身着制服的交警在井然有序的维护着交通秩序。大兴镇小学地处绿春县交通主干道边上。来往车辆很多,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为保障孩子们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安全,自2010年10月份绿春县“护卫天使、护学岗行动”正式启动以来,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未间断过。

历年来,绿春交警大队一直十分重视中小学生道路交通

安全宣传教育。每年都会不定期地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展出宣传展板、发放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材料,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以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抓手

“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记为民之托”是绿春交警一直坚守的信念。

在办公室,笔者见到厚厚一堆大队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收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挂钩扶贫俄马村委会等相关材料。

结对帮扶戈奎乡俄马村委会,大队时刻把该村产业培植、饮水工程、基础设施落后等困难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经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大队确定了“给资金与给思路相结合”的帮扶思路。自今年3月挂钩帮扶以来,大队民警的足迹遍布了俄马村委会6个自然村,深入50余户贫困家庭走访;投入5000元帮助解决村委会厨房建设资金紧缺问题;投入

1.3万余元扶持植该村发展三七、七叶、龙胆草等产业;今年“六•一”儿童节为俄马中心完小送去了价值2000余元的学习用具;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建设基础设施。

以省州开展党员干部“三进三同三个一”活动为契机,大队将民警分成7个组由大队7名党员牵头,与俄马村委会6个自然村的14户贫困党员家庭“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以来,收到群众的要求和意见21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

事16件。

该大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多举措、全方位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认真走访,诚恳征求意见和建议、掌握基层动态、化解群众矛盾纠纷。通过警民恳谈交流,民主、公平、公正的评议,进一步拉近了公安交警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年内,大队共组织开展“开门评警”恳谈活动6场,参与群众1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6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个。

结束语:井然有序、平安畅通的交通秩序,凝聚着绿春交警的心血汗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诠释着对绿春交通的责任和对绿春人民的情意。

第三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食安办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三定”规定,明确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调整、充实执法机构和人员,修订和完善《南安市食品安全职责和工作制度》、保障编制和经费。同时,明确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和专管人员,深入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市食安办制定了《南安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表》,布署了专项整治统一的行动时间、内容、重点整治范围及责任单位、具体要求,突出对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突出对问题乳粉、地沟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至2012年2月底,在专项整治期间,卫生局共检查餐饮单位1350多家次,出

1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80多人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76多份。有效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工作。2011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目前我市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方案已报省农业厅评审。下一阶段我市将按评审确定方案开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新项目建设工作。

2、加快检测能力建设。2011年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我市配置流动监测车和快速检测设备,为我市11家蔬菜生产基地配置蔬菜快速检测仪,有力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切实保障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省农业厅开展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次例行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农产品质量整体稳定提升。蔬菜检测37种农药,抽样120个合格率87.8%;生猪尿样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合格率100%,莱克多巴胺合格率100%。

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为切实提高食品销售店守法诚信经营,引导自觉守法经营,在全市形成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氛围,工商部门在辖区

内评选128家“诚信示范店”,切实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市广泛推广,加快了推进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五、完善应急预案掌握应急要领

认真总结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加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步骤,增强应急处置规定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指挥、协调和反应的工作效率,使各部门能够迅速掌握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的要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查控问题食品,降低风险。

六、食品安全宣传氛围有新提升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如食品安全“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周”“知识问答”等活动,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社会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做为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我们体会到,只有在忠实履行职责的同时,及时掌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找到新路子、新方法,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保证一方百姓饮食安全。

第四篇: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年来,我街全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程,结合街情实际,选准点,定好位,超前谋划,抓实载体,打造亮点,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

一、抓实网格化工程,激活社会管理平台

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难点在社区,基础也在社区。我街认真落实区相关工作要求,创建“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新型网格管理模式,研究制定了《街道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从社会管理服务队伍的界定到社区组织构成、网格包户管理的奖惩等方面进行规范,务求资源下沉,“把社会服务管理延伸到社会最末端,使基层社区服务管理责任更加明晰,措施更加精细,协作更加紧密”,形成了服务管理新合力,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基层社会管理从职责模糊向责任明确转变;从事后被动应急向事前主动服务转变;从运动式治标管理向常态化治本管理转变;从单一化、粗放式服务管理向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管理转变。

同时,依据我街实际状况,通过高效操作,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指挥分中心于本月19日在全区率先正式运行,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区政务内网、数字城管网的全面整合。我街还为每位社区工作站站长配备了电脑和对讲机各一台,“三级平台、四级管理”的社会服务模式初显利好形态。

二、推出全新模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为探索社会管理新方法,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促进辖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街针对地区内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多的实际特点,创建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实现了管理精细化、运行规范化、管控动态化和考评绩效化,使流动人口切实享受到亲情化服务、新市民待遇和全方位关怀,实现了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逐步融合。

(一)搭建四类管理平台,实现多层级精细化管理。一是搭建社区管理平台。由网格长和户长负责责任区内出租房屋的走访巡视和信息采集。二是搭建居民自治管理平台。发挥邻里互助之家的作用,吸纳一批退休老党员、老干部、青年志愿者、4050人员和公益岗位人员配合社区工作站做好有关工作。三是搭建出租房主管理平台。建立出租房主协会,对出租房屋进行自我管理,自觉协助社区工作站建立档案、登记信息以及变更注销。四是搭建公安管理平台。社区警务力量负责对新入住人口进行登记排查,督促其进行社区登记,接受学校培训,办理居住证。通过搭建四类管理平台,构建了信息多口采集和工作整合管理的运行网络,形成了层级清晰、覆盖全街、功能互补、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二)建立十个运行机制,实现高效率规范化运行。“十个一”运行机制为:一图(出租房屋装户图);一板(温馨提示板);一书(与房屋出租人、承租人和用工单位签订的责任书);一证(外来人口居住证);一档(流动人口备案登记);一信(流动人口诚信证明);一个系统(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软件平台);一支队伍(街道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组建专业队伍);一所学校(建立 地区流动人口学校);一笔资金(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专项经费)。通过建立十体运行机制,实现了管理内容的标准化和全覆,确保了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转。

(三)实施三类评级管理,实现针对性动态化管控。一是对出租

房屋进行分类管理。将出租房屋分为放心类、一般关注类和重点关注类,根据类别进行定期走访、信息采集、宣传教育和日常帮扶。二是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管理。将流动人口分为稳定人、关注人、重点人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同时注重以党建引领工作,成立 地区流动人口特设党支部。三是将房产中介按经营规模进行分类管理。成立房产中介行业协会,房产中介机构联合党支部也于当日成立。通过实施三类评级管理,能够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全面情况,切实实现了有针对性的动态化管控。我们还在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中心设立了首席接待、同城服务、维权帮扶、日常管理4个工作窗口,全面推行“五同城、五服务”,具体包括10大类28项内容,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主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问题。

(四)发挥六个渠道的作用,为流动人口的提供精神家园。即设免费网吧,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上网场所;设图书馆,为流动人口提供了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设“心理咨询室”,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流动人口婴幼儿早期发展教育”亲子早教课堂,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育儿培训服务;为流动人口登记并发放便民卡片,进行一站式贴心服务;建立流动人口学校。开展“流动人口走进 第一课”载体活动,就 地区基本情况、法律法规、权益保障、文明礼仪、安全消防知识(也可包括学历教育)等课程内容对流动人口进行免费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提升素质,增强技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快速成为一名文明守法的 新市民。

三、做实综治信访工作,实现社会管理源头化

社会管理实质上是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的工作。为此,我街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四项机制”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回访机

制、救助机制,感化机制,处理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社会管理中的协商协调,推动维稳工作领域的协商协调,推动党群关系领域的协商协调。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固本强基、源头治理,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全街上下更新维稳理念,把矛盾处置的关口前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或政策推出前,在作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同步进行社会风险的评估,将“制定方案、识别风险、形成报告、审查定级、分级备案、调控风险、跟踪完善”等7项风险评估程序,嵌入到行政决策程序中,将是否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及群体性事件的规模作为风险界定重要标准。近日,我辖区内的驻街单位——中国黄金的改造工程即将启动,与其相邻的太清宫21号楼2006年曾经历了短暂的征收过程,后征收停止,该楼居民一直存在不稳定情绪。现中国黄金要进行改造工程,修建停车场,如不事先沟通,势必会引发新的矛盾。按照 街道社会风险的评估机制的要求,街道经济、民生诉求分管领导事前到社区向书记、站长介绍中国黄金工程改造的方案,会同社区领导、网格工作人员等共同对风险预测、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分析,指导社区及时召开各方代表共同参加居民听证会,进行了坦诚、和谐、有效的沟通交流,把一场可能出现的新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二)建立回访机制。对息访罢诉的人员及时回访,对处理后的纠纷定期回访,了解相关情况,注意发现问题,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质量,巩固调解成果。

(三)建立救助机制。关注困难信访人员的生产生活状况,积极探索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信访群众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四)建立感化机制,让信访人员在人文关怀中息访罢诉。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一批特殊疑难信访案件及需要救助人员,积极向上申请信访专项救助资金,给予适度救助,使一些长期积累、久拖未决、难以划分责任主体的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我街结合地域民情、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思维、新举措,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些工作做法正趋于完善和成熟。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携手同心,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的新沈河贡献力量。

街道办事处

2012年3月22日

第五篇:司法局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纪实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ⅹⅹ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的职能所在。我局在健全网络,创新人民调解方式;整合资源,创新法律服务理念;强化措施,创新教育矫治模式;搭建平台,创新普法依法治理的方式方法;加强监督,创新队伍建设手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情况综述如下。

一、健全网络,创新人民调解方式,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我县共建调委会552个,其中乡镇调解委会37个,村(居)社区调解委会495个,企业调委会20个。已基本实现了乡镇调委、村级调委会、调解小组、调解员四级调解网络;还在县法院设立了‚人民调解室‛、在交警队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即将在工商、工会、工商联、医院等行业新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新格局。

二是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县乡司法行政机关高度重视调解员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人民调解法》 的要求,结合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将辖区内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中来。同时,为适应新时期民间纠纷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加大对调解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调解员整体素质。多形式对村(居)一级调解员进行了培训,全县受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调解人员政治思想、社会责任感和纪律作风有了很大改善。

三是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乡镇调委会全部达到了‚六有‛(有人民调解庭,有印章,有牌子,有档案柜,有调解、回访、移交记录薄,有统计台帐)、‚四规范‛(规范组成人员、规范工作制度、规范调解程序、规范调解文书)标准,乡镇调委会成员除以司法所人员为主外,还吸收了综治、公安、农业、土管、民政、妇联等部门的同志。建立健全了与开展调解业务相配套的排查、登记、受理、调解、回访和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一年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1731 件,调解件1734,调解成功1659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75件。调解成功率 95.8 %,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二、强化措施,创新教育矫治模式,深入开展社区矫正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吴仕泽为主任,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任副主任,22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矫正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司法局,负责日常工作。二是确定试点,探索经验。选定三个乡镇为全县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安排其他乡镇至少选一个社区、村或居委会作试点。创新性开展试点,发现和思考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经验,完善和规范工作机制,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实施。三是摸底排查,掌握情况。通过与县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沟通协调,截止2010年12月底,排查出2008—2010年五类社区矫正对象362人。其中,本地199人,外地转告163人。四是考察学习,及时培训。9月至11月,积极组织县局机关、试点乡镇有关人员到贵阳南明区、云岩区、省司法警官学校、成都市司法局、市司法局考察学习培训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使矫正工作者全面掌握操作技能,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为启动好全县的社区矫正工作,争取县政府解决了启动和培训经费4万元,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为规范此项工作,制定了《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社区矫正工作规划》、《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社区矫正工作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奖惩考核办法》、《试行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办法》、《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操作规则》等。所有社区矫正对象,都已纳入社区矫正流程常规管理。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对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如何送达法律文书,社区矫正对象如何衔接等具体环节都作了相应的 规定。六是创新性地建成了ⅹⅹ煤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这也是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示范基地,更是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的安置帮教基地,累计安置刑释解教人员67人,将对全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也为ⅹⅹ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搭建平台,创新普法依法治理的方式方法 一是紧扣工作难点开展重点宣传。坚持针对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编印成《盘县农村典型案例学法释法读本》、《‘法进乡村’宣传漫画》,发放到一家一户,同时组建法制文艺宣传队,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典型的案例编排成法制文艺节目,深入到乡村进行法制宣传。二是突出特殊时段开展集中宣传。利用‚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5‛土地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采取书写固定标语、挂横幅、放广播、出流动宣传车、出黑板报、培训、文艺表演、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上法制课、解答法律咨询、发放法律明白卡等形式,广泛宣传了有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创新普法载体,拓展普法阵地。在县广播电台开辟了‚行风热线‛、‚律师说法‛‚法治盘县‛等专题栏目,分别由行政执法部门、司法各部门的执法、司 法人员和律师解答群众提问,解答法律咨询,编播各类法律知识及本地法制信息,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学法、守法、用法;在《盘县快讯》上开辟《学法用法、构建和谐》、《法治导航》等宣传栏目,通过生动案例,切实强化了群众法制观念;县司法局与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合作搭建法制宣传短信平台,适时向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温馨提醒大家遵纪守法;县司法局和县科协、卫生、水利局、林业、消防等部门,在人口密集的村、社区制作了法律、科普长廊,定期在长廊内张贴法制宣传资料,为群众学法提供了一个集中方便的平台;拓展信访接待阵地,建立健全了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制度,为信访群众现场解答法律问题,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四是以深入开展依法治理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在地方依法治理中,充分发挥协调领导职能作用,继续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加快法治、透明、责任、服务、廉洁政府的建设进程,凸显依法治理的社会效果;在行业依法治理中,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的方针,协调监督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抓好资源开发、‚双创双建‛、整脏治乱和节能降耗减排、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难点专项治理活动,使治理效果更加明显、行风更加良好、社会公信力更进一步增强;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中,深入推进以‚四民主,两公开‛为 主要内容的治理活动,巩固‚民主法治村‛创建成果,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整合资源,创新法律服务理念,拓展法律服务领域

(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切实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农民工、下岗职工、低保户、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事技能,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站的职能作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增强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办案激励机制和办案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4件,接待咨询312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二)积极引导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好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为驻盘大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房屋拆迁、资源开发、环保、‚三农‛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使案源得以扩展;发挥专业优势,及时、优质高效服务矛盾纠纷化解,赢得了地方党政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引入教育、诚信、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了法律服务队伍健康成长。一年来,公证人员办理公证274件,接待咨询来访850人次;律 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办理案件354件,调解纠纷53件,办理见证9件,担任法律顾问15家,代写法律文书584份,解答法律咨询4289人次,避免群众经济损失540万元。

五、加强监督,创新队伍建设手段,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一是认真开展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和新任股级干部廉政勤政集体谈话。争取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的批复,开展机关股级干部公开竞争上岗,组织竞争上岗的股级干部深入学习《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部门职能职责,引导他们谈感悟,使他们更加珍惜竞争在岗的机遇,加强沟通协调,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推进全县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学善学、勤政清廉、履职务实的表率,教育引导好本部门干部职工顾大局、识大体,把思想统一到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上来。二是深入开展了‚十佳司法所长‛创建活动。在37个司法所深入开展以增强司法所长政治理论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落实各项工作为目标,以推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和实现各项工作目标为主题、以业务能力建设和司法所所务管理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为规范,在全县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经过评比,向市司法局上报了张怀伦、周彪、杨清江、杨金波、司恒四人为‚十佳司法所长‛人选。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时时有针对性。政治处利用每周一次的副 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轮流登台主持学习的机会,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实际,有针对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严重苦累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的不如看的等现象,认真组织学习了仲祖文的《就是要干好干坏不一样》、《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别让老实人吃亏》等文章;针对只捉摸人不琢磨事现象,学习了仲祖文的《不让投机专营者得利》和李永忠的《琢磨事与捉摸人》等文章;针对少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欠缺状况,学习了《党章》、余心声的《论加强党性修养》和《论更加解放思想》等文章;针对少数干部职工不团结、小摩擦等情况,学习了张怡恬的《团结与‘团结’》和本部门摘编的《欣赏是一种善良和美德》等文章;针对少数干部职工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学习了余心声的《论增强干部执行力》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等文章和书籍,每次学习结束都由局主要领导点评。弘扬了正气,增进了和谐因素,有力地抑制了歪风邪气,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以开展‚践行宗旨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改进法律服务方式。把法律援助、公证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暖心工程,在乡镇建立了法律援助站、在村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系人,积极落实法律援助和公证维权机制和各项便民措施,积极开展流动服务、上门服务,简化申请、受理、审查、指派程序,推行‚首问责任制‛和‚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对低保人群、残疾人、老 年人、涉及农民工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免除经济状况审查,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受援群众。对法律咨询解答一律免费提供服务。搭建了广阔的法律援助服务平台,拓展了法律援助领域,扩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积极配合抓好乡镇便民利民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出台文件要求各司法所:协调做好司法行政工作与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工作相衔接融合,切实发挥好司法行政工作便民利民的优势和作用;每周挤一天在便民利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司法行政业务,并将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办理程序、相关材料、办事时限等一次性告知群众,节约群众办事成本。确保不出现‚三乱‛和‚四难‛现象;下村或外出办理其他公务,应当在合适位置公布去向和联系电话,以便群众联系办事;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充分整合司法所、法律援助站、乡村两级调委会和法律服务所职能作用,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下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XX县委组织部近年来,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对接大桥转型跨越三年行动计划和《基层基础提升行动实施意见》要求,以基层党建工作为......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五篇]

    赫章县综合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赫章县教育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推进我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提升我校的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xx乡党委书记xxx一年多以来,我们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总体目标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工作总结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纪实

    山煤集团洪洞陆成煤业有限公司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纪实 【土建科~~侯生喜】 2011年,我煤业公司在各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安全为天、稳定发展为目的,创建“平安和谐陆......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5篇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 李晓阳 学号:1130359031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深入推广群众工作站、室模式,强化基层基础及信访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