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佳龙:切实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定稿)
切实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许佳龙
语文是广博的,而根植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古国,语文的历史长度、现实长度和未来长度都变得绚烂无比。《国学经典诵读》的启动,正是为了通过让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思想传统的形成、演变的了解。这对启发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大有裨益。
国学经典诵读与国学经典教育有着巨大的社会作用,能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和谐教育、和谐学校的内涵建设、深度建设,真正形成我们的城市精神和学校精神。
就现实教学中国学经典的学习,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学习国学经典,态度上必须明确——精选活修。
现实中,国学经典的处境有些尴尬,从定位上看,由于有制度保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人们时刻盯着考试,看着分数,对于国学经典作品,选还是不选,选多选少,功利思想在背后作祟,学还是不学,好似鸡肋,弃取两难。全选全修,固然积极,但容易冲淡主题,使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变成应试性质的文言知识记忆。不选不修,绝不可取;只有精选活修,或为可行。放开眼光,积极主动,才是学习国学经典应有的态度。
第二,学习国学经典,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的——不是飞翔,而是在大地上行走。
国学经典为文言选读材料,材料的阅读难度比较大。基于学生文化底蕴现状,笔者认为,学习时能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了解和欣赏作品,本身就是目的。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课前可根据学生知识情况提出分级自修要求,设计用适当课时进行学习效果测验,教师组织课堂并进行适当点评,学生用交流探究法展示自修成果。
第三,学习国学经典,要讲求方式方法——灵活多变,以读促学。
学习方式贵在师生互动,提倡共同学习,力求学生自修为主,力戒教师包办;提倡同伴互助,力求教师引领,力戒以讲代修。采取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形式,方式多样,灵活多变,让学生积极行动,主动投入对国学的学习中。教师应多一些“引导发现”,少一些“告诉约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鉴赏,在某一领域深入探究;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文本间能够展开自由交流,使课堂成为互动型、对话型、反思型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国学经典。
经典作品需要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诵读促学习。鉴赏应以品读为核心。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参读、诵读、美读、比读、议读、评读、研读,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法,力求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收获,让学生爱上诵读,爱上声音世界中的经典文章,从而提高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加深对经典作品的印象,进一步感悟经典中的人生道理。
总之,国学经典作为学生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应有三忌:一忌成为浮光掠影的大而空的讲授课,致使学生“吃不饱”;二忌成为学术研究课,致使学生“吃不消”;三忌成为语文只是专题课,致使学生“吃不当”。在对经典作品的学习中要注重挖掘内涵,传承文化,抓住重点,适当拓展。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是个漫长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过程,教师既要反复
独立深入全面地解读文本,尽量吃透读本,又要在学科组、备课组内加强研讨交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只有这样,国学经典才不至于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个“美丽的错误”,才能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人的心灵教育,四书五经均乃儒家为医人心而立之方。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古人更是明确提出“蒙童”关键在“养正”。这如同中医强调“扶正固本”的养元气的理论,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动力和最大的抗干扰能力,都来自从小在其身上形成的孟子所说的那一股浩然“正气”。此“正气”就是他们强大而高尚的“人格”。更为可贵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正”的方法,即形成了一套“幼儿人格教育系统”,它帮助人们从小学会做人,拥有一颗向善的“心灵”,拥有一身良好的“德行”。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德行。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
教育的本质就是开发人性(人的心性)。好的启蒙教育就是要开发孩子“善的心性”,善心开发目标:“敏而好学、乐而有礼、仁勇无敌”。这个培养目标对于古代父母来说并不算高,但是对于现代父母来说,那真是有如登天,尤其是对现代的高官大富来说更是如此。越是富贵家庭,孩子越是容易染上“骄奢淫逸”这些恶的习气,贪玩厌学、自私无礼、对父母不孝不仁,让父母担忧。但是在这个后面,最大的罪魁祸首其实还是父母本身。父母虽然因一时的机缘得了富贵,但往往是修行不够、德不配位。心性还来不及修养到一定境界就不得不开始当父母,开始教育孩子。结果可想而知,那会培养出怎样一个心性的孩子啊!
国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少儿国学教育总括只有两个重点,一,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的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二.从教法说,就是让他对经典产生兴趣,通过背诵记住原文,通过学习理解内涵,再运用于现实生活,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经典的学习,让孩子一辈子受用。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家庭生活,融入家庭教育。我们期许通过帮助每个家长身心和谐,从而促进家庭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其实,培养一个身心和谐的孩子才是我们家长最大的幸福。要让孩子向内求,从内心寻求快乐的力量,而不是向外求,向物质享受寻求快乐的力量!幸福人生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当下孩子启蒙心性的教育开始。让他们从小知孝道、知忠信,有担当,有抱负。让我们和家长一起努力,培养未来能够为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大成之才。
学习国学的意义
一、健全人格
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如何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二、培养情操
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塑造品德
国学素养要从娃娃抓起。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四、铸造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经典大都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通过对大量的国学读物熟读成诵,可以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童蒙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诵读吟咏中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学习国学的好处
我国古代高度重视思想教育,提出了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的教育理论,将人的一生,自觉地规范在道德教化的全过程之中。
而国学中无论是四书、五经等经典名著,还是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教材,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着一种嘉言懿行,对于开拓心胸志趣、提升人格教养、培养敦敏好学精神和开发潜能、启迪智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是各有其成熟之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辩、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育学家都知道,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养性的因素,是最难“教”的,至少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因此,当代许多国学教育专家通过反复研究、实验证明:0—13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记忆力、接受力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诵读国学经典就会受益终身。学习国学的好处,总的来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孩子得到有效的提高:
(1)记忆能力:孩子天生都是记忆的高手,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记忆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2)语言表达能力:读经让孩子开口说话,加上经典里丰富的词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3)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指读,能轻松解决孩子的识字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4)理解能力:掌握了大量词汇,认识了大量汉字,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变得水到渠成了。
(5)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如果说以上能力的提高,都不算什么的话,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6)性格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变其多动的性格。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不是动物。教育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教育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更具体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有仁爱之心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要达到上述的教育目标,只有通过国学教育才能做得到。我们能说国学不重要吗?甚至我们可以说一句偏激的话,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学数学,不学物理、不学化学、不学英语,但是我们不能不学国学,因为国学是教人做人的学问。
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德行教育。
所以真正的教育,首先是教人做人,知识的传授可以暂缓,道德一定要首先确立起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教育已经中断了几十年,我们的现代教育什么都教,偏偏缺少了道德。有人说现代教育是“缺德”的教育,事实也是如此。由于传统教育的缺失,我们几代的学生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承继已经出现了断层,无法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在我们这几代人的血脉中渐渐地流失。由于传统教育的缺失,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成了世界上最没有文化的民族,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没有文明,最没有道德的人,想想真让人悲哀!
现在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正在逐步改变当中。今年教育部已经正式决定在全国近2万所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明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式开展经典诵读教育。
经典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阶段。传统教育中的小学阶段,是先学习做人以及如何生活,然后再传授知识,学习六艺,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教育走的路线。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小孩子一入私塾,开头一、二年首先要学的就是“孝弟三百千”这几本书。孝是《孝经》,弟是《弟子规》,三是《三字经》、百是《百家姓》、千是《千字文》。学了这几本书,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实施了品德教育,奠定了一生做人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能够具有以下的三种能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第一是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能学完所有知识的万分之一,所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走向社会之后仍旧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
第二是与人相处的能力:社会就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群体之外。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与人为善的气度和光明磊落的胸怀,能够了解别人的心意,体恤不幸者的遭遇,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能够和人建立真诚而持久的友谊,懂得去爱人和被爱;
第三是面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人生不能总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许多不可预知的困境,都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成熟、完善,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个人只要具有这三种能力,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当然,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精神成为普世价值的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应该站在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高度,站在提升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成为学通中外,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国际化创造性人才。抓住教育的敏感期
孩子的大脑发育理论,孩子的智力和性格在0-3岁完成60%,3-6岁完80%,6-8岁完成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了13岁以后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结束了.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孩子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4-13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然也因其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这段时期应把握其记忆的特长善加教育。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经典为主要教材,教导儿童熟读,进而达到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好的特长,学习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其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亦将伴随其人生经验成长.能扶持他克服人生逆境难题,养成阅读古文能力.此种终生受益的教育,在童蒙学习经典阶段中种下根苗.十年易过,终身难得,且莫等闲错过了.对国学的热爱首先应来自家长,如果家长对国学没有热忱孩子也很难坚持下来,国学教育在十三岁前的坚持对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的。对国学教育缺乏宽容、热爱和坚持,是目前国学热只在表面而没有深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家长自己没精力陪着孩子学,外出报班不理想、舍不得、没必要、难坚持是影响当前幼儿国学教育发展的潜在因素,外在因素就是学习国学短期效益不明显,办学机构要效益,家长为孩子的升学也讲效果,国学这种慢热型的间接效益也让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选择了放弃。
在幼儿国学教育的过程中,除家长自身的宽容、热爱和坚持外,幼儿国学教育还需要社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需要有社会团体赞助的方式而不是产业化运营模式来保持幼儿经典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举办国学教育方面的社会活动、演出、比赛、演讲、交流等方式来激励和维系各个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组织的存在的发展,形成国学学习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样国学热才会慢慢浸润至每个家庭、每个社会组织乃至于整个社会。
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书院: 更具体的学习国学的效益
1、记忆力提高。
2、识字能力提高。
3、口语表达、演讲口才能力提高。
4、阅读能力提高。
5、写作能力提高。
6、与人交往能力提高。
7、理解力与思考力改进、悟性与创造性提高、更善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
8、良好行为习惯,落落大方。
9、意志力,坚持的力量。
10、气质变化、容貌变化。
11、感恩的心。道德观念。责任意识。
12、专注力提高、动静分明。
13、身体健康、身心和谐。
14、时间观念,有计划。
15、有主见,并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16、学习态度端正,带动并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提升。
17、乐观向上,享受成长的愉悦。性格的改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塑造和谐的生命。
18、促进智力发展,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诸多智力因素的发展。
19、促进家庭和谐成长。为国家培养孩子。20、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为孩子一生奠基。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三年级
柴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国学教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汉字激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欣赏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国学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班班通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字,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还可以科学地安排书法、古诗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姿势端正、字体工整。老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教学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这样孩子对字的字形,演变等都有了了解和练习。
二、诗词吟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到老了,将一事无成。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孝敬,礼仪,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爱国和奉献;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了一生受用的仁、义、礼、智、信。
三、成语故事熏陶.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成语本身就是一个绝美的故事。能给学生以知识、以启迪、以思索、以告诫,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闻鸡起舞》等,在课堂中开展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如“任重道远”成语解释: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教师在课堂中可这样说这个成语故事:曾子的学生问曾子:“读书人应该怎样做人?”曾子回答“:必须刚强而且有毅力!因为读书人要励志治理天下,这任务非常重大,道路非常遥远。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终生———正可谓任重道远!”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由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最后,由学生合作表演成语故事,他们积极性很高,表演欲望强烈。表演的过程正是对成语的理解过程,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锻炼了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四、利用晨读时间.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校每天都有半小时的读书要求,我就极力要求,学生们尽量读《唐诗三百首》、《古诗新解》、《宋词》、《古代民间故事》《古代文言小故事》《小学生必背80首唐诗》、《古代名言录》、《成语故事》等许多的书籍。让孩子们徜徉在古诗文化的海洋里,尽情享受国学文化的魅力。这样既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便悄无声息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渗透国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四有”接班人,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又是何乐而不为的一件事情呢!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小学语文教学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让我们在教学中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努力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能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巨人”的肩上开拓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转正申请书、许福佳
转正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
本人于2010年12月29日经党组织的批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这一年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认真按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思想觉悟有所提高,工作和学习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个人生活作风有所改善。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到2011年12月29日我的预备期将满。现在我郑重的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转正申请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为了便于党组织对我的考核审查,我将自己入党一年来的生活、学习、工作、思想等情况向党组织作如下汇报:
生活上,我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作风建设,努力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遵纪守法,积极为身边的同学排忧解愁,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是平常总喜欢在细节上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清晨坚持起来早读,傍晚常坚持去跑步以增强体质,上课从不迟到、早退、旷课,课上从不玩手机等。日常中我一贯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遵守党纪党规,并且能在同学内部起到良好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学习上,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时刻明确学习是首要的任
务。平常我多阅读国内外的一些文献,并经常与同学相互交流探讨其学习心得,不断研究,努力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对于我而言的学习不仅仅是学有字之书,且很多时候我也去生活实践中学习无字之书。同时在不断的学习生活的积累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如今的现实社会更加需要高素质、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而身为一名大学生党员,首先要在学业上起到争先创优的带头作用,练好了专业技能,学好本领,以后才能在现实社会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这一年多来,我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好每一门学科,从无挂科现象。然而,从这一点上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不挂科或者合格的层面上,应当更加严肃的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松懈自己,继续向“优秀”二字努力奋斗。平日里,我还常自主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的理论知识来当成专业必修课程并加以学习,如熟读《共产党宣言》,然后再拿往昔与今日对比得知:曾经游荡于欧洲的共产主义的幽灵,如今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了神圣之物;学习党章理解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知道了我们党的几大思想精髓理论都是一脉相承、承先启后的。因为党的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系统,我用那么短的时间去学也是学而不深不透的,所以我以后还需加倍努力的去学习与深究,争取做一名既是组织上入党又是思想上入党的优秀共产党员。而对无字之书的学习,我主要是去实践中一点一滴的挖掘与积累,如常向德高望重的长者请教生活之道与处世之理;或如常亲自去接受现实的锤炼,就
连普通的生火烧东西都能生出人生哲理来:正所谓火要空心,人要实心更要忠心,那样火烧得才旺,人也活得务实。其实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处处有学问,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而且在当今这个现实社会,学习就是竞争力。毛主席曾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会继续持之以恒的去学习,争当一名现代化的学习型人才。
工作上,身为班里的副班长,我平日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管理好班级内务,急同学之所急,想班集体之所想,积极辅助班主任和班长的工作,平常主动和其他班委协调好关系,确保大家各司其职,做到了以本班班委内部的团结来带动全班70多位同学的团结。在我们全体班委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总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团结与和谐的气氛。纵使有时候大家有些小打小闹,那也只不过是生活的小插曲,这也为整个班集体增添生活的润滑剂罢了,这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好现象,因为有矛盾才有发展。在我们系学生党支部里,我又是一名党小组组长,平日里常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及生活动态,在党员师兄师姐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党小组配合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思想工作,深得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思想上,我无条件的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对组织上分配下来的任务从不打折扣,并坚决执行。平日里,我还主动学习政治思想的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等党的系统精髓理论知识的学习仍不够深刻透彻,我的思想觉悟还是有待提高的。特别是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我的思想认识必须要及时的改进。认识到这一点,我也在平日里的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终于理想,立足现实,关注时政,认清大是大非,以确保自己的思想能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继而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更进一步的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与此同时,我认真检查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如: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还不够扎实,有时候急于求成,虽积极性很高,但不注重学习的方法,结果多是事倍而功半,直接导致了必考的等级考试不能一次性考通过。所以在接下来的备战考试中,我会全力以赴去改进方法,脚踏实地的去学习,争取做到每次考试都在优良以上,各种专业必考的等级考试都要过级。在工作方面,我虽然敢大胆的放手去积极努力工作,但要求过于严格,被很多同学误解为刻板固执,致使很多同学对我敬而远之。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融入同学群体中,与广大同学亲近温和的交往是特别重要的。增强亲和力这一点,我也有待提高,今后我一定会更加虚心的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不断进取,努力的去真正做到让老师放心,让同学满意。
以上是我一年来基本情况的总结,不妥之处,恳请党组织批评指正。我极度渴望党组织能如期批准我转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此,我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转正申请。如党组织批准,我一定会按照入党誓词来继续积极履行我的职责;若党组织没有如期批准我的转正申请,那也是党组织对我的继续考察,我会从自身找原因,继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此致
敬礼
申请人:许福佳 2011年11月29日
第五篇:巧用国学机,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巧用国学机,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向来都被视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同时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学机中包含的国学经典《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仪,就不会有什么成就。
实际上,礼仪教育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礼貌教育,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教育。《天津日报》曾发过这样一篇报道,记者去韩国、日本访问时,见到很多小朋友自己背着书包上学,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幼儿园,对不认识的路人也彬彬有礼,与陌生人也会打招呼、问好。联想到我们国家的孩子,不觉有些汗颜。
礼仪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据了解,每个国家进行礼仪教育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美国奉行“公民教育”,日本的各个学校都设立了“友爱课”、“道德时间课”,韩国《道德》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日常生活的必要礼节以及道德规范的意义。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更应该加强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融入孩子的早教当中,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明晰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之后,选择正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丛书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教材,而国学机则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工具。神尔天才国学机中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多篇经典名著,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巧用国学机,让家长省时、省力,让孩子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