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10年——改革催生新国企

时间:2019-05-13 09:5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10年——改革催生新国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10年——改革催生新国企》。

第一篇: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10年——改革催生新国企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10年——改革催生新

国企

记者 白天亮

2013-05-21 05:56:00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5月21日 01 版)

国企改革一度被称作“最难啃的骨头”。机制僵化、效率低下、包袱沉重,许多人一提国企就摇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动力不足,体制难题长期困扰着国企。

迎难而进,矢志不渝。十年前,国企改革再次发力,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布局调整、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经历坎坷曲折、激昂壮阔的探索,如今,国有企业已是活力、效率、影响力的代名词。在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4家国有企业上榜。

经历改革的新国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上,展现出“国家脊梁”的崭新风采。

体制改革,国企成为纯企业

企业是什么?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理性反应的竞争主体。传统的国有企业,虽然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直至本世纪初,仍面临着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外界看来,国企负盈不负亏,躺在政府身上。企业自身感受,“婆婆”一大堆,自主经营谈不上,何来自负盈亏?

要让国有企业变成真正的企业!2003年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初步到位,迈出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关键一步。“为什么出资人到位这么重要?以前没有明确的出资人代表,政府部门谁都可以来管国有企业,可一旦企业亏损了、出事了,又找不到人来负责。”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介绍说,这一体制变化,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管资产与管人、管事脱节的问题。“有了国资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了唯一的责任人,如果国企经营不好,就要打国资委的板子。”

政府部门则不再承担出资人职责,而是集中精力做好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对各类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政企不分,有的政府部门既管资产,也管投资、管规划、管经营、管招标、管监督。这样的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邵宁说。而分离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企业从此只是单纯的运动员,政府专心去做裁判员。国有企业真正“断了奶”,经营得不好,不会有公共财政来兜底,该破产的破产。

国资委会不会又是一个新“婆婆”?国有企业此后是听政府部门的还是听国资委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之初,多数国企心里没底。

“国资委不是‘婆婆’是老板。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之后,还要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首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多次强调。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国资委严格限定以股东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不直接插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

履行出资人职能,国资委逐步建立起对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开展业绩考核,依据考核确定经营者薪酬;推动国有产权进场交易,促进管理透明;公开招聘,改革经营者选任制度。

央企感受到来自出资方的约束——必须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多创利税,否则任期考核拿不到理想的级别,集团上上下下十几万人都要减薪,企业经营层领导还有可能被撤换。央企也被赋予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投什么项目,开发哪个市场,只要是合法合规的主营业务,国资委不会过问,完全让企业自己根据市场决定。

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使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的竞争主体。

机制完善,国企展现新活力

政企分开,在市场中经风历雨,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产权结构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批大型国企相继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953家国有控股公司在A股上市,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

股份制改造,使从前“纯而又纯”的国有企业逐步发展成国有控股、多种资本参与融合的公众化公司。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中。目前,央企60%以上的资产、80%以上的利润集中在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直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回顾30多年的国企改革,国企领导体制经历了党委集体领导、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演变,但始终缺少有效的制衡机制。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有规范的董事会。国资委成立后,立即着手研究在国有独资公司中建立董事会。2004年,宝钢集团率先试点,这一事件被称为“国资委成立后最大的新闻”。成立董事会,央企高层管理人员不再是国资委任命,而是由公司董事会进行选聘,负责日常经营。“外部董事要占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一批有丰富经验、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成为外部董事人选,避免了董事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实现了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权制衡。“授予董事会部分出资人权利”,董事会开始拥有重大投融资项目的决策权、选择考核经理人员的权利,更好地实现了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截至目前,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的中央企业达到50多家,占央企总数的一半。

用人机制新——10年来,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彻底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制度变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国有企业进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2002年到2012年,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2.5万亿元,增加近6倍。2012年,117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3万亿元,上缴税金1.9万亿元,10年间年均增速近20%。从2003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所有者权益从3.19万亿增加到11万亿元,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一大批国有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工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等通用的绩效指标方面,约1/3的行业领先国企赶上或超过全球500强。中国建材、中国国际航空等一批竞争性央企,近两年相继成为行业内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

勇于担当,国企砥柱中流

新国企展现新担当。

过去,国有企业常常与“等靠要”联系在一起。如今,国有企业的数量虽然在减少,但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中流砥柱作用日趋突出。

新国企成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资源枯竭的国有企业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退出市场,一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放开搞活,改组改制,国有经济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承担了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所有的基础电信服务。

新国企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7.1万亿元,年均增长近20%,2011年国有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国税收的38.4%。国有股权划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使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到2011年底,已有2119亿元的国有股权转让收益划归社保基金。中央企业还划转到全国社保基金83.94亿股,为社保基金提供长期收益。

新国企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基础设施、保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计得失,展示了关键时期的社会担当。急难险重,国企冲锋在前。2011年利比亚撤侨,国航、东航、南航无偿组织包机,迅速投入撤离工作。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央企业第一时间奔赴抗灾一线,抢修电网、通讯、交通设施,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通道”。目前,所有央企都建立了定期对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度。“通过向利益相关方发布报告,有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给予高度评价。

新国企成为“中国创造”的核心力量。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10年来,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神九飞天、蛟龙下海、高铁奔驰、歼15一鸣惊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绝大部分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由中央企业获得,近一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央企。

跃上新平台,开启新格局。今天的新国企,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但改革的不凡历程,让我们坚信,新国企必将以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快 评

以更大智慧和勇气推进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一直伴随着激烈的争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能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还有没有发展优势?国有企业的支柱作用如何体现?更是挑战重重、质疑不断。

不变即死、应变求生。10年来,我国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既没有把国企“一卖了之”、“一退了之”,也没有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是毅然决然地开启新一轮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调整布局,我国初步找到了一条在市场经济下搞好国有经济的新路径,取得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新进展,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国企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经济社会的“顶梁柱”。

国有企业的成功实践说明,企业经营好坏与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联系。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把握企业发展规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体制、机制,国有企业就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永无止境,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都不会比不发展时少。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强做优”?如何实现更高水准的“惠及全民”?如何与民营经济“公平竞争、携手并进”?今天的新国企,面临着更为复杂而激烈的局面。回首10年,改革成就了新国企。展望未来,实现国有企业的更好发展,仍然要靠改革。

改革是动力,改革出活力,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潜力无限,必将迎来新的精彩。

第二篇: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催生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

推进社区股份制改革 催生经济发展新活力

--苏南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考察报告

中共鼓楼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区堤北、马场等12个村在撤村建居的转轨转制过程中,普遍存在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弱化,经济发展乏力,九里街道随着“融入崛起,三年跨越”计划的实施,其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与收入增长缓慢相反,村民福利支出、生活保障支出普遍提高,集体经济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引发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发展和稳定。为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子,5月23日,区委、区政府组织8个涉农社区(村)书记、三个办事处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区委农工办负责人共15人,在副区长朱文凤带领下,赴无锡北塘区黄巷街道庄前社区、高泾社区和苏州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社区等地考察学习,着重对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一、苏州、无锡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经验 苏州、无锡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大,发展条件优越,在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方面步子较快。北塘区是无锡市老城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商贸区的西北部。2003年初,无锡北塘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村级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的意见》,全面部署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03年底,北塘区2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北塘区黄巷街道庄前社区由原陈巷村、庄前村、庄前新村合并成立,总面积2.6平方公里,总户数共3025户,总人口数9961人,居民小组45个。2003年实施社区股份制改革,资产总量为6000万元,总资产股份量化后分割为两块,一是集体股,占40%;二是村民股,占60%。村民股按两种形式量化到个人,一是人口股,即18周岁以上,有农村工作经历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量化分配;二是贡献股,贡献股分两个时段、按两种系数计算,一是从58年人民公社到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为一个时段,该时段每一个农年为0.7个系数;二是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为一个时段,该时段每一个农年为1个系数,贡献股总量按20%控制。改制后,股份总量不变,股民不变,股份不能转让、不能拆分、不能变现、可以按继承法继承。黄巷街道高泾社区由原高泾村、瓦屑坝村和龙塘岸村三个行政村撤村建居合并而成,共有成员6000多人,2003年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将60%资产股份量化到村民,合作社现在年收入1100多万元,收支平衡,股红分配约占纯收入的6%。

苏州相城区自2002年起全面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区委、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着力抓好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通知》,到2007年全区所有涉农社区和行政村全部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2003年相城区北桥镇(街道)将灵峰村合并扩容,谈埂、庄浜、凡店、姚浜4个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合并到经济较好的灵峰村,合并后,灵峰村总面积6.9平方公里、1836户农户、5791位村民分布在36个自然村。2005年灵峰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挂牌成立,对1623万元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设资产量化股3685股。当年,灵峰村花100多万元,从村民手中流转出了2000多亩低洼田和抛荒田,建设了灵峰工业园。2010年,灵峰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4128万元,人均收入17800元。

实践表明,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制,对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有效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是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第三,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第四,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土地资源由合作社按照统一规划和产业布局统筹经营,大大促进了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第五,统筹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征地款不分配,失地农民由合作社安排进入社保系统,农民象市民一样享受退休养老金。对于超过社保年限的村民,合作社按照每人3--5.5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缴 纳社保资金购买工龄,使退休村民(男60周岁、女50周岁)进入社保,生活无忧,安享晚年。

二、我区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借鉴苏州、无锡等地的成功经验,我区加快推行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对于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社区社会稳定,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实,早在2004年,市委办公室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今年,市委在《关于实施农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的意见》中再次要求,到2016年,全市集体资产200万以上、年经营性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社区(村)全面实现股份合作制。根据这一要求,我区12个涉农社区和九里街道的6个行政村,2016年前都要逐步实现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目前,我区只有殷庄社区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全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1、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解决产权虚置问题。目前,集体资产从表面上看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拥有,实际上却是人人没有的悬空状况。实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使村民人人持股,重新确定农民对集体财产的个人占有权、利益分配权、民主决策权和民主管理权,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产权虚置问题。

2、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按市场化企业化运作项目、使 用资金、经营资产、配置资源,必将促进我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有利于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流转,将加快土地开发利用,便于对上争取政策支持,减少土地征用矛盾。社区(村)合作社向具有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转变,真正走向市场,从而打破城乡壁垒、地区分割,促进城乡经济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走出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3、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是创新建立农民增收机制新举措,农民不仅有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收入,而且有股份合作社资产经营收益中的“二次分配”收入,这就从产权收益上建立了农民的经济保障机制。

4、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区“城中村”、“城边村”,大都撤村建居,但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保住村民福利,一心靠着村组集体吃大锅饭,要福利待遇,缺乏面向市场,自主创业就业的激情。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村集体资产中的权益,把集体资产量化分到人头,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让村民放心地离开村、组,走出去就业创业,完成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历史性转变。

5、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解决信访稳定问题。区委、区政府制订了《关于实施九里街道办事处“融入崛起,三年跨越”战略的意见》,九里街道开发建设的进程将加快,从堤北、下淀等12个撤村建居的社区来看,有关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和集体资产处置等方面的信访不断增加。应该看到,由于发展带来的征地矛盾、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等都比较突出,需要我们提前思考,认真谋划,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妥善解决这些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走股份合作制的改革道路,而且宜早不宜迟。

6、我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亟待改革。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失地农民和农民非农化转移不断增多,农民就业渠道、居住区域、利益心态日益多样化。但是,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收益分配不规范,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增加,由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工作引发的矛盾也逐步凸现,村民上访事件增多,直接影响稳定和发展,一些社区(村)为了平息上访,不断提高村民生活保障和福利支出,由此造成经营性收入与福利保障性支出矛盾不断加大。今年1—3月份,全区村组两级收入1472万元,支出845万元,结余627万元,但应付福利费总额高达1040万元,赤字413万元。这种体制问题严重制约集体经济发展,亟待通过改革创造发展新活力。

三、积极稳妥推进我区社区(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一定要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及省市有关集体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为核心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具体要做到资产存量清楚,价值总量真实;产权主体明晰,股权量化合理;组织机构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经营机制灵活,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实,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

1、清产核资。由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和村民主理财小组联合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对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摸清资产家底,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并经村民代表大会确认,报街道办事处和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

2、股权设置。依照各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范围和股权设置的类型。折股量化的范围,原则上为村集体的经营性净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尚有的集体土地)可以只登记产权,暂不作评估量化,待转化成经营性资产后再进行折股量化。股权设置的类型一般可以设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类。集体股主要为村办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保障村日常行政开支。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村日常行政开支可在股份合作社年终可分配收益中预先提留。个人股一般又可以细分为人口基本股和劳动贡献股两种。可以根据村 7 级集体收益状况、村级正常开支情况确定集体股所占比例。

3、股份量化。一要全面调查、准确核实全村各类人员的户籍状况、出生年月、劳动年限和就业安置等基本情况;二要合理确定个人股中人口基本股和劳动贡献股的比例。人口基本股的量化,可以依照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时户籍在村的实际人口,或者依照撤村建居时户籍在村的实际人口,按照年龄分类分级定档确定各类人口的分配系数。劳动贡献股可以根据村民在村的劳动年限,按照分期分级定档的办法,合理确定每个人在劳动贡献股中的分配系数。在校大中专学生和义务兵现役军人等特殊人员可保留享有人口基本股、劳动贡献股的权利。可以兼顾历史因素,按照民主、公正、合理的原则对农转非和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给予一定的补偿。集体资产量化要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4、制订章程。新成立的股份合作社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制定《股份合作社章程》,规范股份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

5、建立机构。股份合作社组织机构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份合作社的经营方针、发展规划、重大投资决策、计划及其执行情况、财务预决算和年终分配方案,要经 股东代表大会审议,由三分之二以上股东代表同意方可通过。董事会是股东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体股东的民主监督。监事会是股份合作社的监督机构,要对集体资产的投资、经营、收益和收益分配等实行有效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苏 州灵峰社区的村民代表就是股份合作社股东代表,这是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6、收益分配。股份合作社的当年收益按以下程序进行分配:①弥补上经营亏损;②提取公积金;③提取公益金;④剩余部分按股分红。要针对我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福利支出过大、集体负担过重的实际情况,当前,在保持群众收益总体不降低的原则下,逐渐推行福利变股红,今后,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股红为主要形式提高股东收益。

四、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要研究把握好四个到位

1、组织领导要到位。苏州、无锡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表明,各级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如苏州市把“推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写入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把基层干部在“推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的态度作为衡量干部是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来考核。改革实践表明,社区股 9 份合作制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于农民,而是来自于基层干部,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决心很难取得成功。

2、“目的”认识要到位。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保障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的创新举措,通过明晰产权,激发活力,解决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使社区股份合作社具有市场主体地位,能够象其它法人机构一样实现市场化发展、企业化管理,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但集体经济要真正发展壮大,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干部。所以,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面向市场,争取政策,用好政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发展成果最终惠及股民,这是广大基层干部必须解决的一个全新课题,也是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

3、政策支持要到位。社区股份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要顺利推进这项改革,必须要有政策支持。一是省市应尽快出台入社社员的身份界定政策;二是市政府对社区股份合作社要继续给予集体经济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市政府对社区股份合作社要给予留地发展的政策,促进集体经济组织盘活资源,加快发展;四是市政府对失地农民给予城市居民相同的养老保险政策,对失去劳动能力的“退休”农民,给予补办养老保险优惠政策。政策支持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改革的配套措施,是发展惠农的具体要求,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措施。

4、资源整合要到位。从我们所考察的苏南3个社区情况看,都经历过3-5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的整合,这种整合在苏南是很普遍的,其目的是什么?显然,是整合土地资源。灵峰社区由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社区股份制改革完成后,首先就整合出2000亩土地建设工业园区,整理出140亩土地建设灵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无论是村庄合并,还是股份合作制改革,目的都是整合土地,促进发展。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三化转换,才能催生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1996]31号 【发布日期】1996-04-22 【生效日期】1996-04-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省属企业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

(粤府[1996]31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试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为了加强领导与协调,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协调小组,由钟启权副省长任组长,李文岳副秘书长任副组长,易振球(省体改委)、李妙娟(省计委)、巫开立(省经委)、梁益华(省贸易委)、姜德芬(省外经贸委)、俞宪渝(省农办)、劳应勋(省建委)、李中铎(省科委)、罗妹珠(省财政厅)、邹华(省劳动厅)、金耀观(省国资局)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由省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试行方案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 公司法》)和《 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监管条例》)有关规定,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合省属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方案。

一、一、指导思想

试行方案以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原则。目的是通过明晰产权关系,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企业的权利和责任,理顺企业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和企业经营的相互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促进企业严格管理,增强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二、监管体制及办法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实行分类管理与监督。

(一)对符合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条件的企业集团公司、大型企业、原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性公司转为的经济实体及其他全省性公司,可授权其统一经营管理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承担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职责。

(二)对暂不具备授权经营条件的原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性公司转为的经济实体及其他全省性公司,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维持现有的管理格局,由其按《 公司法》、《监管条例》等规定,对所属企业的资产经营实施监督管理;第二步,这类公司逐步发展后,符合授权经营条件的,可对其实行授权经营,改组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

(三)对省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直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目前基本维持现有管理体制,即由省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按《 公司法》、《监管条例》等规定对直属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四)对其他党政机关(含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直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决定,企业应与原部门实行脱钩。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具备条件的,也可暂由有关党政机关按《 公司法》、《监管条例》等规定继续对其实施监督管理。

三、三、分工与职责

明确省有关部门、投资主体和生产经营企业的职责,对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监管。

(一)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省政府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省属企业财产管理法规和制定企业财产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监督实施。

2.汇总和整理国有资产的信息,建立省属企业财产统计报告制度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

3.组织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管理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考核国有资产经营状况;

5.会同有关部门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进行监督管理;

6.会同有关部门审批省属企业财产的经营形式及省属企业的设立、合并、兼并、分立、终止、拍卖,审批产权变动和财务处理工作,组织清算和监督被撤销、解散企业的国有资产;

7.参与研究核定省属企业(不含公司制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方案,并协同财政部门组织收缴税后利润;会同财政部门组织收缴省属公司制企业的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及其他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8.负责指导省属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包括原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性公司转为的经济实体、其他全省性公司)、其他党政机关(含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直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

9.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省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为省政府授权的监督机构,依法对归口直属管理的省属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原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性公司转为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1.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公司、原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性公司转为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2.按照现行人事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协助人事组织部门管理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3.商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奖惩建议,并按现行人事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办理;

4.根据需要,会同省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共同派出监事会,对授权监管企业实施监督;

5.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归口管理省属企业转产、破产、扭亏增盈等工作;

6.按下述第(三)条规定,监督本单位直属企业的国有资产。

(三)省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经省政府授权对本单位直属企业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统计等产权管理基础工作,对直属企业财产经营形式变动和企业设立、合并、兼并、分立、终止、拍卖、产权变动提出初审意见;

2.对直属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3.依照现行人事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决定或建议直属企业厂长(经理)的任免或奖惩(已改为公司制的企业,应按《公司法》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4.商省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监事人员,向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派出监事会。

其他党政机关对直属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责,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四)省属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主要职责:

1.代表省政府持有受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产权,对受权范围内的全部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2.制订受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经营的战略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目标及规章制度;

3.有权依法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筹集发展资金,享有省政府授予的地级市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和投资权,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公司或依法将全资企业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有权与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联合设立新的企业法人,有权依法与外商实行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向境外投资;

4.依法决定受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重组,包括决定所属企业资产的转让(大型企业除外)、兼并、破产、拍卖以及国家股、法人股运作等优化配置事项;

5.负责对受权范围内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管理,依照省有关规定进行分配,留用部分用于国有资产再投入;

6.依照法定程序向所属全资、控股、参股公司委派或更换产权代表、财务总监,并对其进行考核、奖惩;

7.对受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组织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统计、财务报表编报等产权管理基础工作,审查批准全资企业(公司)的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计划;

8.执行国家、省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能。

(五)省属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职责:

1.享有法人财产权,依法独立支配国家及其他出资者授予其经营管理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权;

2.对国家及其他出资者投入的资本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登记、资产统计和资产评估,并按规定填报报表;

4.省属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及现行隶属关系报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批准或转报(省属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下属企业报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1)改组为公司制企业;(2)与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联营组成新的企业法人;(3)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或向境外投资;(4)转让中小型企业产权;(5)其他重大事项。

四、四、实施步骤

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应点面结合,分步推进。

(一)继续抓好省直三户授权经营试点,争取1996年4月底前完成试点实施方案的审批工作;同时,提出省直第二批授权经营试点名单,并制订实施方案上报审批。

(二)确定省直授权监督机构和部门名单,并由这些机构和部门提出加强所属企业监督的方案,报协调小组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其他党政机关也要提出加强所属企业监督的措施,报协调小组备案。

(三)监督机构、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按照方案进行运作,对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提交协调小组研究解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费县新农合监管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精选)

费县新农合监管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文章类别:【工作动态】 发布时间:【01/07/2011 00:00:00】

临沂市费县从改革新农合经办体系、严格报销审核程序、加强考核稽查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一、实行垂直管理,创新管理机制

改革前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一直未落实到位,经办人员全部在驻点医疗机构调剂,编制关系在原单位,其工资待遇、办公条件等也由原单位提供,经办人员难以对驻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管。医疗机构超范围用药、不合理检查,甚至出具虚假证明套取新农合基金的问题时有发生。他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机构垂直、人员专职、定期轮岗、异地任职”新农合经办管理体系。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实现监管职能分离。根据各农合办的工作量,以县直单位5-7名、乡镇3-5名工作人员的标准,核定县直农合办21个、乡镇57个。将各基层农合办确定为县合管办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实现工作统一部署、财物统一管理、工资由县农合办统一发放、人员统一调配、处罚统一标准。

二是创新队伍建设,强化自身业务管理。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各基层农合办经办人员以现有人员为基础实行公开选聘,选聘人员身份不变,工作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实行聘用制,并采取异地任职、定期轮岗等方式,确保经办人员工作开展的独立性。县农合办和驻点单位每月对经办人员的工作进行双重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离考核不合格人员。

三是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操作程序。基层农合办经办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搞好新农合档案和信息管理,审核参合农民的门诊、住院费用,界定调查意外损伤事件补偿前的责任,收集、审核、上报新农合大额报销资料,负责所在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经办人员每天巡视一次所驻单位病房,提前了解收治住院病人情况。

新农合垂直管理机制运行以来,全县新农合运行和管理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各基层农合办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结报规范率和审核符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经办机构的服务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医务人员为群众诊疗、用药更加规范,新农合经办人员操作更加合理,参合农民利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实行审核巡查,严格监督机制

新农合垂直管理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明确各农合办的会计、出纳、审核、稽查等岗位职责分工,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如会计、出纳、审核不得互相兼任,审核和复核不能由同一人完成。对患者报销补偿的各个环节实行“三级审核、调审巡查”制度,做到层层把关、全程监控。

一级审核由各基层农合办审核员负责。属意外伤害的,还要进村入户走访及到有关部门开具证明。将属于新农合报销范围的病历及其用药、治疗费用,输入新农合信息系统,上传县农合办进行二级审核。

二级审核由县农合办审核员负责。对一级审核上报的病例进行在线实时审核,逐一审核其填报资料的完整性,用药治疗项目的合规性,适用报销比例、报销金额的准确性以及提供有关证明的有效性,经审核未发现问题的,准予一级审核结果,在线批准一级审核单位现场报销。

三级审核由县农合办审核员、县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员,联合县检察院民生检察联络室检察人员共同负责。对于二级审核发现问题及意外伤害、6000元以上大额报销、县外民营医院住院报销病例,采取逐一调取病历、入户走访、调查有关部门等方式,审查报销对象的参合身份真实性、疾病性质是否属于报销范围。属于报销范围的,调查人员签字负责,并报县农合办主任批准后,转一级审核单位予以报销。

调审巡查每季度一次或随机进行,抽调各定点或部分医疗机构一个时间段内的所有报销病例,采取查阅帐表、调取病历、入户走访等形式,查看新农合报销政策执行情况。对不严格执行审核制度,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按照《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追究责任人和领导的责任。

三、实行考核稽查,完善激励机制

为加强考核针对性,制定了《费县2011新农合工作考核方案》,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奖惩措施,尤其是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相关政策把握、收费及建设管理等定性项目进行了分解细化。在月度考核中,重点抽查参合患者身份确认、知情告知、挂床住院、规范用药、报销审核公示等情况。在季度考核中,重点抽查大额报销及意外伤害报销的个案。每半年和年底,依照《责任书》规定的目标要求,综合考核政策宣传、监督措施、医疗服务等3个方面15个指标。对工作人员实行日常抽查与半年、年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包括执行工作制度、费用结算与管理、财务及档案管理情况。同时,将新农合管理工作纳入县卫生监督所工作范围,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对有问题的个案进行卫生监督稽查。

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依据考核结果,对成绩较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成绩较差以及在各级检查考核中发现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实行一票否决;对管理人员(院长、分管院长、农合办主任)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年终不得评为先进个人,考核扣分计入单位当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总成绩。

第五篇:XX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的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XX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结合XX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求,理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关系,搭建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监管效率。

二、改革要求

(一)分类实施改革。

1.全部脱钩划转。对于党政机关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直接兴办的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完成违规经商办企业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将其持有所办企业股权无偿划转至同一主管部门下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或未分类事业单位的,除政策另有规定外,原则上实行全部脱钩划转。

2.部分资本划转。对于与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事业发展职能密切相关,属于本部门或单位职能拓展和延伸的企业,实行部分资本划转。划转资本持有者要履行出资人职责,并实行集中监管。

原主办单位通过持有部分股权方式保持一定影响力,实现公共事业和企业业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维持现行体制。对于政法、金融等领域承担国家特殊任务的企业,以及经镇政府批准的其他特殊企业,维持现行管理体制不变。

4.市场化方式处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中,属于“僵尸企业”、空壳企业或与行使公共职能和发展公共事业无关但难以脱钩划转的企业,要妥善处理好资产、人员、债权债务等问题,按照国家及省、市、县有关规定通过实施注销、撤销、破

产、拍卖、出售等市场化方式处置。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为金融类、文化类且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集中统一监管。

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逐一甄别、分类处置”的原则,由镇政府授权的城投、产投分公司作为承接主体,集中管理,实现规模效应。

1、对于全部脱钩划转的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再持有这部分企业股权,协商将企业包括资产、人员、债权债务划转移交镇政府授权的城投、产投分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承担资本运作、资产处置和保值增值等职责。

对于这类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理顺企业产权关系,明晰资产权属、土地使用方式、职工身份等,并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相关接收方要做好企业资产、人员、债权债务等整体接收工作。划转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有关资产接收、人员安排、债权债务处理以及相关补偿等事项。对企业存在产权、涉访涉诉等方面历史遗留问题的,由原主办单位妥善解决后再进行划转。

2、对于部分资本划转的企业,将企业国有股权分为集中监管股权和原主办单位股权,集中监管股权统一划入镇政府授权的城投、产投分公司并由其持有,城投、产投分公司履行部分保留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负责国有股权管理、资本运作和布局结构调整。原主办单位股权继续由原主办单位持有,负责推动企业

经营与公共事业之间协同发展,在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方针、管理人员选聘、投资风险控制等重大事项上拥有主要表决权,在国有产权转让、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上拥有一票否决权,同时享有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和持股情况获得收益的权利。

镇政府授权的城投、产投分公司和原主办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规定,对企业派出股权董事,通过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履职行权,形成分工明晰、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其中,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原主办单位和镇政府授权的城投、产投分公司均派出股权董事;对于国有参股企业,镇政府授权的城投、产投分公司委托原主办单位派出国有股权董事。镇政府授权的城投、产投分公司与原主办单位须就股权董事的委托派出事项签订委托协议,并就重大事项作权责约定,保障双方权利和义务。

对于这类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清理核实企业资产、人员、债权债务等,与接收方协商一致办理资本划转手

续。资本划转比例由县国资委根据所保留企业的资产总量、与事业单位结合程度确定,资本划转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70%。同时,按照国家及省、市、县有关规定,在企业章程中明确集中监

管股权及原主办单位股权股东具体职责,通过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履职行权,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对于维持现行管理体制的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对这部分企业建立统一监管规则,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健全规范国有资本运作制度,增强监事会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强集中监管。理顺特殊企业的产权关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对于这类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董事会内部制衡约束,增强监事会独立性和权威性,重视企业职工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健全规范国有资本运作制度,强化对企业的监督检查。镇相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党组织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有关国有企业和镇政府授权的城投、产投分公司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大力推动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切实加强对划入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4、对于实施市场化处置的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其主办单位要妥善处理企业资产、人员、债权债务等各类问题,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改革涉及的相关人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涉及国有资产出售的,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在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处置,防止暗箱操作、低价贱卖、利益输送、化公为私。企业资产处置收益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安置职工,经费不足的由原部门和单位通过调剂预算适当解决。

(三)有关税收政策。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重组整合、划转、处置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工作步骤

(一)方案制定。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按照统一部署,以2020年12月30日为基准日,具体组织对所办企业进行资产清查,2021年5月底前将资产清查报告报送镇国资办(责任单位:各企业主管部门)。镇政府按照分类改革要求,及时研究制定所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改革方案,2021年5月底前报送县国资委审核(责任单位:镇国资办)。

(二)接收准备。

城投、产投分公司提出接收方案,做好接收准备。(责任单位:城投、产投分公司。完成时限:2021年9月30日)

(三)划转承接。

根据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批复的《关于全面推进XX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的实施方案》,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城投、产投分公司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按要求将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分类分批纳入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全部脱钩划转和部分资本划转的企业,股权由原主办单位划转至接收企业,完成出资人变更,纳入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监管。维持现行管理体制的企业,完成资产清查后,按照分类改革的要求,积极构建集中监管机制,加强集中统一监管。市场化方式处置的企业,由主办单位和各主管部门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实行注销、拍卖、出售等处置,并办理相关变更或注销手续。以上工作2021年11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各企业主管部门,城投、产投分公司,各有关单位)

(三)总结改革经验。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认真总结改革工作经验,全面梳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好做法、好经验,2021年11月底前将改革工作做法及成效报送镇国资办。镇国资办及时对我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

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工作进行总结,2021年12月底前向县国资委书面报告。(责任单位:镇国资办,城投、产投公司)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镇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的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平稳过渡。企业产权划转前,仍由原主办单位履行管理职责,保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维护企业稳定运行;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由企业原主办单位商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后再移交。

(二)明确工作责任。

镇国资办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督导,推进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城投、产投分公司作为集中监管股权接收方,要与原主办单位进一步明确权责利相关事项,切实做好企业资产、人员、债权债务等整体接收工作。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镇纪委、经发办、规划分局、人社所、行政审批分局、税务分局、司法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积极配合,凝心聚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是集中统一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积极主动作为、杜绝推诿扯皮,加强改革期间的人、财、物管理,认真开展企业资产清查、清理分类等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国有资产安全。

(三)提升监督力度。

镇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原则,整合纪检、审计、人大、媒体等监督力量,强化对推进集中统一监管工作的监督力度。各相关单位、企业不得隐瞒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得擅自处置资产,严禁伪造、变造、损毁会计账目、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等,不得突击花钱、私分财物,不得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对工作不力或故意推诿及其他违反规定的,严肃追究责任。

下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10年——改革催生新国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10年——改革催生新国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