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楚人才,中秋共庆”[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9: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楚人才,中秋共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楚人才,中秋共庆”》。

第一篇:“湘楚人才,中秋共庆”

“湘楚人才,中秋共庆”

——第25期湘人团拜会成功举行

2010年9月19日,即2010年中秋前夕,题为“湘楚人才,中秋共庆”的第25期湘人团拜会在东莞南城西平湖南大碗菜隆重举行。

商会在各省竞争力的体现,而同乡会是各省文化底蕴的体现。经济的发展要以文化为基础,才能悠久流长。历经17年风风雨雨,24期的湘人团拜会,是所有同乡会中历史最悠久,最坚持的民间同乡会组织之一,也是发起召集人多年的心血所在。湘人团拜会,是在东莞湖南人的骄傲。所以此次湘人团拜会,宾客云集,文商政艺各界人士乃至省外友人都齐聚一堂。主持人也是郎才女貌,才艺双全,整个场面热闹非凡。有诗为证:

今秋赏月在东莞,湘楚人才聚南城;

四方宾客胡如云,后脚踩了前脚根。

二十四期团拜会,一十七载戴月星。

异乡创业风云路,商界打磨成湘军。

四处奔波多凌乱,人不团结不能成。

千里迢迢齐相聚,共商大计到西平。

金牌主持问是谁,各位客官请听清:

于斯为盛湘人杰,唯楚有才敬长征。

湘人团拜会是在17年前由最早来到东莞的杨双奇、刘少荣等几位湖南同乡发起的,因此,尽管刘少荣先生已经退休,身体多有不便,但一如既往来到现场。而杨双奇老先生虽然满头白发,但依然精神矍烁,亲自为本次团拜会写了一幅对联,对仗工整,颇有气势。所有团拜会召集人热情迎客,集体向来宾敬酒,使场面十分温馨。有诗为证:

感谢筹备委员会,为我湘人献爱心:

打抱不平龙元富,小龙功夫谢雄英;

饮食文化蔡文见,甘当团拜阵前兵;

白发前辈杨双奇,劳苦功高第一人;

友邦保险湛慰兹,笑脸相迎候来宾;

任达湖南大碗菜,举杯处处有乡情。

各路英雄来相助,饮水不忘挖井人。

鞠躬尽瘁洒热血,留取丹心照后人!

活动尚未开始,气氛已经热烈起来,因为团拜会发起人之一龙元富先生和同乡蒋东方先生相继客串主持,现场采访,即兴表演,随即响起欢笑声、交杯相庆声。临近中午,活动正式开始,在由杨双奇老先生介绍了重要嘉宾后,本来邀请到湖南原创歌手谢江波演唱《我来自湖南》,因行程冲突而未能如愿,好在首次参加团拜会,也是本次主持湘人杰一首《祝酒歌》点燃了第一把火,引得满堂叫好。

接下来,是龙元富先生致主题演讲,简单讲述了团拜会创办源由及举办宗旨。第二个节目,是一家茶叶公司的同乡欧阳利讲解、敬长征(本次主持之一)现场示范的岭南功夫茶。让我们进一步见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女声独唱,魔术表演,抽奖活动,以及曾凡忠先生的萨克斯和古琴表演,再加上东莞形象大使、湖南女婿黄任峰的原创歌曲演唱,将整个聚会推向高峰。有诗为证:

名片请你多准备,交友不枉此一行。

原创歌曲来祝酒,萨克斯风配古琴。

岭南茶艺真功夫,魔术表演更传神。

男才女貌台上站,大家来点喝彩声!

吃香喝辣烟酒茶,没有月饼照样行。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醉不是湖南人!

酒醉三分最是好,不要喝到打吊针!

留点精神看书法,抽奖好戏最后呈。

相信我们做为每一位湖南的同乡,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湖南人曾有辉煌的历史,曾有德国有普鲁士人,中国有湖南人的豪情壮志,也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引以为豪,湖南人的教育、娱乐也搞得很好。但英雄要趋势而动,在这个和平年代,创造财富,造福家乡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湖南人不甘后的义务。相信每一位参与团拜会的游,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湘人团拜会能搞得更红火,借以引发湖南人的团结互助,引发湖南人的商业意识,带动湖南人的商业气息,进一步促成湖南商会的再次发力,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听到湖南人的声音!杨双奇老先生也说了,在团拜会里,要有老一辈的引导和带动号召,也要有年轻一代的加入,使团拜会更有活力和朝气,更有效率!忠诚希望更多湖南有志之士的参与,达成我们共同的愿望!诗以明志:

洞庭湖畔九千载,湘楚文化传古今。

岳麓山下读书早,智慧开启富人生。

邵山冲里龙气在,少年英雄世界惊!

长江后浪推前浪,风流还有后来人!

湘人团结一条心,辉煌再创气象新。

国家建设发展快,算我一个湖南人。

扬眉吐气炎黄子,胜过美国小日本!

下期团拜再相会,少了一个都不行!

活动举行完之后,所有筹备召集人和一些热心之士,酣游石碣明主岛,总结这次的筹备工作及不尽人意之处,畅谈团拜会及湖南人在异乡的发展愿景。湘人团拜会,也载承了众多东莞湘人的心愿!借用黄任峰的歌曲,作为本篇的结束,2010年“湘楚人才中秋共庆”团拜会,胜利闭幕!

湘人杰

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附本次活动流程如下:

11:30开幕

1.报幕(杨双奇)

2.主持人开场

3.介绍特别嘉宾(杨双奇)

4.主持人介绍赞助单位

11:50节目表演

1.男声独唱《我来自湖南》,演唱者:谢江波

2.岭南功夫茶艺,表演者:品普茶叶有限公司欧阳利、敬长征。

团拜会召集人龙元富先生讲话

3.女声独唱《月满西楼》,表演者:南图表

4.魔术表演,表演者:工农五金商行

邀请来宾讲话

5.男声独唱《祝酒歌》,表演者:湘人杰

6.萨克斯、古琴表演,表演者:曾凡忠

团拜会召集人集体敬酒

7.女声独唱《回家》,表演者:敬长征

8.男声独唱《想去台湾唱首歌》,表演者:东莞形象大使黄任峰

第二篇:感恩老师 共庆中秋

黑板报主题:感恩老师 共庆中秋

【节日简介】:中国教师节(9月10日)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 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节日诗歌】:我们的教师

您是蜡烛,闪耀微弱的烛光 您是园丁,流下辛勤的汗珠滴滴闪亮 啊!老师--您把我培养成人,让我为祖国发光 啊!老师--您教会我怎样做人,我的血液里有你的心血在流淌!老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您辛苦了!老师!把青春无私奉献的人们。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辛苦了,老师!=========================== 九月,献给老师 九月,如期而至。世界因此灿烂。我们歌唱九月,因为这是您永恒的节日。我们牢记九月,因为这是我们真诚的表白。

粉笔沙沙落红尘 师道尊严孔门魂 黑丝渐染现白发 老师变老我心疼

九月,是只情满四溢的杯子,我们用双手高高地举起 一片真诚的祝福声中,请您干杯。

九月的乐章已经奏响,请接% 【节日简介】: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

《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月饼】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

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三篇:“传承文化,共庆中秋”活动方案

“传承文化,共庆中秋”活动方案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如期而至,望着天上皎洁的圆月,你会想起谁?也许今日不能点百盏灯,也许再也没有意味深长的邂逅,但至少猜谜的趣味依然在。

小小的一句灯谜,亦庄亦谐,是中国古老的文字游戏,是中国最睿智的文学,怎么能让人不怀念。

一、活动主题:传承文化,共庆中秋

二、活动意义: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大众参与活动的形式,让每个人体会中秋文化的魅力,在各种节日冲击中国文化节日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目的:

在祖国生日之际,在红色之月,在文化西化的年代,重温中国文字的美好,也为师生带来一些高雅的乐趣。很多同学之间缺少主动性、配合与交流,可以通过此次活动的调动性,增进友谊,给以感染。

四、活动对象: 二(2)班全体师生

五、活动时间: 9月25日下午第一、二节

六: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了解奖品,确定题量和奖品数目;收集灯谜及安排工作人员。

2、活动布置,用绳子将谜语挂好,每位工作人员负责看相应的区域,活动参与者若知道谜底,撕下选中的谜语,去旁边的兑奖桌告诉工作人员编号及答案,若答案正确,则可当场获得奖品。

3、活动结束阶段,落实好场地的清理工作

2017年9月19日

第四篇:[原创](中秋征文)湘月(无风带)

[原创](中秋征文)湘月(无风带)[原创](中秋征文)湘月---------------祝皓腕凝霜雪生日快乐!湘月,其实就是湖南的月亮,就是我们平时在任何地方看到的那个月亮。但我叫她湘月,就像我们叫一株兰花为湘芷汀兰一样。计程车沿着京珠高速由南往北快速行驶。我独坐后座,盘算着此行的目的和实施计划。司机时不时搭讪着和我说话,见我不甚言语,也就专心开自己的车了。我累了,闭起眼睛想睡一会,但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只好又睁开酸涩的双眼,去透视车外夜色的黑幕。就在这时,我看见了湘月。湘月像一只硕大的灯笼挂在半空,千古以来,一直毫不卷怠地迎来送往。在她朦胧清幽的辉光下,依稀可以看到绵脉起伏的丘陵延展至无限。其实,湘月对我来说算是故识,我曾数度到湖南,当然也见过湖南的月亮。只是当时从来也不以这里的月亮为意。现在,我独自坐在开往岳阳的夜车上,偶然看见这高挂半空的月亮,用孤寂的心窥视了她,心里就忽然觉得她是不同一般的湘月。作为月亮,淡青是她的主色调,她所表示的感情是“沉静,是安慰,是冥想”。这是她的共性,也是湘月所共有的。但湘月,她不同于一般月亮的地方又是什么呢?我努力要找出湘月所以为湘月的内涵和神韵,用双眼透视着窗外的迷蒙。我发现这轮月亮蓝幽幽的,又罩着一层淡得几乎看不见的鹅黄,这种颜色和辉光所蕴涵的诗意与我的想像竟是那样地吻合。我激动起来,本来半躺着的身子忽地坐直了:难道这就是曾经伴随着《离骚》的作者行吟泽畔的湘月?难道就是她的幽蓝辉光孕育了唱彻楚郢的《九歌》?是啊,她的幽蓝多么符合山鬼深藏树丛背后的脸色的幽怨、孤苦、凄冷!然而,这是一种美啊,这种美真的是被她的色彩说出来的。夜色渐浓,暖冬的雾气静悄悄地升腾在湘北的平原上,把那轮湘月熏染得如同初浴犹湿之处子丰满的脸蛋。不,这样形容不甚恰当,难以清楚地解释那幽蓝中的哀怨和凄苦——因为这是湘月,不是我们惯常看见的那个月亮啊!是的,她像一个人的脸,我曾见过这张脸。且让我想想……啊,我想起来了,一定是湘夫人的脸,一张泪脸,只有她的泪脸才可比拟这轮潮湿的湘月。她在空中向所有关注她的行人诉说千古不变的空虚、寂寞、哀怨和悲伤。我被感染着,被一种色彩抑或是一种情绪,并滋生了无端惆怅、悲哀的情绪。“这悲哀原非确实的悲哀,其默然无定,如月光之幽暗,其朦胧而淡,如月光之梦境。”于是,我在心中默默地叨念着“湘月,湘月”,像一个失恋者呼唤记忆中情人的芳名。我知道,我这个天涯孤旅的流浪之心已经被她照澈凝冻,如同千年不化的寒冰,悬挂在空荡荡的胸腑。“咳,咳!”我强迫自己咳嗽几声,以打破冰凝的时空。“你受凉了吗?啊,快到了。”司机说话了。我注目前方,看到一排红绿相间的灯光,知道是高速公路的收费站。车子很快进入市区,喧闹的车水马龙使我暂时忘记了湘月的幽蓝,;忘记了莫名的淡淡悲愁。我在一家名为“云梦”的旅馆住下,这个名字使我记起唐宋之世的岳阳、岳阳楼、洞庭湖、云梦泽……我睡着了,因为我必须睡,不仅是劳累之故。我急乎乎地想睡,想进入梦境,于是,我梦见湘月缓缓落人洞庭湖水,用浩荡清冷之波清洗湘夫人的泪脸。

第五篇:云南蒙自楚湘实验高级中学

兵 车 行

云南蒙自楚湘实验高级中学 刘玛林

教学目标:1、2、3、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特点。了解七言古诗的有关知识。学习诗人“缘事而发,即事名篇”的现实主义精神,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翻译下列文段:

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 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 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二、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 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 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 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 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录自《唐诗鉴赏辞典·诗体诗律词语简释》,上海辞 书出版社1519页)

三、朗读课文

1听艺术家朗诵录音。

2学生试读、齐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有表情地诵读。在范读与学生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3诵读点拨

(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 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二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 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 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 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 ”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 血泪铸成,尤应重读。

四、赏析重点句子

(l)“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柬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为“宾”;下句是哀叹之辞,为“主”。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颗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五、分析课文

1、第一段“惨别”撼人心魄,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诗一开头,一个“走”字写出了“行人”被驱赶着上路,更写出了家人老小不忍亲人离去,而又不得不让亲人离去,又惟恐这一离去竟成永别的心情。多少人被征发,多少人追赶送别,诗人只写了一句“尘埃不见咸阳桥”,多么具体而又形象。这个“不见”,更“见”得“行人”之众多,送行者之众多了。更妙的是,接下去诗人从视觉转而写到听觉,巧妙地运用了动词:牵(衣)、顿(足)、拦(道)、哭,勾勒了一幅撕心裂肺的画面。艺术地概括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悬念,抓住读者的心理,自然地引出下文。

2、诗中几个数词有何作用?

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数词却是事物量的抽象,二者好像很难结合。可是《兵车行》中的几个数字用得非常自然贴切,融入了诗的意境。例如“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十五”“四十”,这里准确地反映了当兵者的年龄,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又如“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句话里的数词并非实指,是略数,写出了“点行频”对生产所造成的破坏以及田园荒芜的景象。诗人驰骋想像,从眼前联想到全国,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这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而且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3、《兵车行》在句式上有什么新的特点?

先说一下“行”。“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乐府诗中诗题称“歌”或“行”的很多。这种诗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古代有“从军行”的乐府旧题,但杜甫却自拟乐府新题创作《兵车行》,继承并革新了乐府民歌体。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杜甫不采用绝句、律诗那种格律严整的形式,而选用了灵活多变的句式,或三言,或五言,或七言,节奏疾徐顿挫,极富表现力。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后来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五字句,表现了“行人”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传神。此外,诗人还采用了民歌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

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诗的最后还采用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给诗增添了感染力。

4、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的话呢?是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真正变了呢?

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属于“正常”,那么重女轻男则是“反常”。这种反常观念是战祸未已,征兵不断,“边庭流血成海水”所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正常”观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识的真正改变。诗人这种翻案之笔,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们内心的愤激和控诉。

是不是真的生女儿好呢?诗人没有说,也不必说。因为如果都是生女儿的话,无可嫁之“比邻”;退而言之,纵然“生女犹得嫁比邻”,可是比邻之男何处寻呢?由此可见,生男生女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诗人留给读者的思考是多么深刻啊!

六、总结

1、章法严密

先说形式。这首诗的结构方式古称“一头两脚体”。全诗共三段:第一段(即“头”)共6句(按乐句计算,下同),一韵到底;第二、三段(即“两脚”)各 14句,并四次换韵。从整体看,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结,桥之则三,合则为一。

再说内容。其特点有二:一是前后呼应,例如第一段以“牵衣顿足拦道哭”写战土家属,颇有生离死别之意,下面就用“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证明“行人”此去决难生还;又如第二段以“千村万落生荆妃”“未生陇亩无东西”写农村生产凋敝,第三段再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二是层层递进,这在“行人”答话里表现极为鲜明。这篇答话由“点行频”三字领出,接着用“十五北防河”“四十西营田”为例加以证明,又以“武皇开进意未已”说明频繁征兵的原因,揭示了事情的本质,使意境加深一层。循此继进,先以“君不闻”翻出一层新意,揭露“开边”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土地无人耕种,荆花遍野;后说本地区人民无以为生而朝廷依旧催索租税,意境又深。再顺势说到战争怎样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心理,以半宽慰半哀叹的方式将怨愤之情暂时隐藏起来。经过如此层层蓄势,最后更以“君不见”翻出又一层新意,描绘了古战场的阴森景象,将满腔的怨愤一齐渲泄出来,也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

2生动的场景描写

诗的开头写士兵家属前来送别的场面。前两句为“宾”,写出征士兵。“辚辚”“萧萧”是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弓箭各在腰”是视觉形象,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后四句为“主”,写士兵家属,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走”,表明这些人闻讯后立即跑了来,心情万分急切。他们料定,很可能这是生离死别,所以一见面就“牵衣”而泣,“顿足”而呼;待到队伍出发了,他们拦在道上,不让自己的子弟离去,而且哭得更厉害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了震天巨响,仿佛吞没了一切……。诗人用这些细节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使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好像是用摄影机拍下的一个全景镜头: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橡檬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诗人这样来描绘古战场,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颇能发人深思。

七、作业

课后练习题

下载“湘楚人才,中秋共庆”[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楚人才,中秋共庆”[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莞楚湘设计公司电子杂志爱心设计文件

    东莞市楚湘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欢迎您----提供电子杂志设计爱心服务我们是一家关注环保,专业设计电子杂志的设计机构,一直在宣传节约纸质杂志,推广绿色环保的电子杂志。如果您是公......

    年致全市人才中秋慰问信范文大全

    2020 年致全市人才中秋慰问信 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才: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值此中秋佳节之际,×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谨向辛勤工作在我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才致以诚挚的......

    致在外人才中秋慰问信(大全)

    致在外人才中秋慰问信 **在外的乡亲们、关心**发展的领导和朋友们: 你们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值此传统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向你们致以最良好的祝愿......

    留楚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情况汇报

    留楚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 情况汇报 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直接关系到全乡经济的发展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加快社......

    致在外人才中秋慰问信(最终版)

    **在外的乡亲们、关心**发展的领导和朋友们:你们好!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值此传统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中国共产党**区委、**区人民政府向你们致以最良好的祝愿和最诚挚的问候!月到......

    致广大人才中秋慰问信[优秀范文五篇]

    致广大人才中秋慰问信 〇〇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才: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值此中秋佳节之际,×〇〇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谨向辛勤工作在我〇〇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才致以诚挚的问......

    年致×籍外人才中秋慰问信(推荐五篇)

    2020 年致×籍在外人才的中秋慰问信 ×籍在外各界人才:你们好!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值此传统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谨向辛勤工作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籍在外人才以及......

    在外来人才中秋茶话会上的讲话

    在外来人才中秋茶话会上的讲话各位外来人士、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在国庆节和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谋发展,共庆佳节,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今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