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九年初义务制教育,也给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新课题:必须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则是如何让全体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整体教学改革实践中,注重激励,实行分步引导,获得了一些认识:那就是分以下三步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第一步:抓住契机,用新颖的教学法吸引学生。学生新入学或刚换老师,往往因为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充满了新鲜感,容易产生一种服从心理。老师提什么要求,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执行的效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暂时的,如果在服从期内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则学生的服从心理及行为,就容易消失。因此我十分重视服从行为产生的契机,做到:
1.重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读书常规,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必须边读书边做书间笔记。书间笔记的项目是:①编节码;②编段码;③归纳段意和层意;④归纳中心;⑤归纳写作特点;⑥划重点;⑦划疑点;⑧ 注拼音;⑨注解释等。发言常规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学习组讨论和大班发言。有一点讲一点,凡表现观点、提出疑问,展开争论,都将受到教师的表扬。书写常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整体教学改革的练习大多在课内进行。做到这些要求,关键是教师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正面引导,学生是做得到的。
2.根据语文整体教学改革要求,设置多种课型我把每周的语文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用于讲读教学,安排周一、二、三、五三天;另一类是演练课,安排周四进行。教学课文的导读重在文章的阅读分析,自读课文的导读重在听写训练。讲读课内,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精讲辅导结合,个人单独钻研课文与大小组讨论结合,既紧张,又不断地转换形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听记训练的演练活动,有学生独立答题,也有自改,互批等教学流程,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紧张在课内,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3.建立一套便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流程
讲读课的教学流程是:
①导入课文谈话(约2分钟)。
②布置导入课文思考题(约4分钟)。
③学生复述导读题(约2分钟)。
④学生根据要求钻研课文做书间笔记(12——15分钟)。
⑤前后四人组成的学生组交流书间笔记,进行切磋讨论(约5分钟)。⑥大组交流讨论(约10分钟)。
⑦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重点精讲课文(约10分钟)。
⑧学生修改书间笔记,小结(约2分钟)。
由于服从阶段的周期较短,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使差生不感到学习语文乏味,初步产生兴趣,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对中途接班的学生,训练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严格按规定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步:激励兴趣,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基础跳摘果实。
经过短期的训练,大多数同学都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转入学习的第二阶段同化阶段。
同化阶段的标志的是:学生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意见。它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完全在外界的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是出于自愿。在同化阶段,他人和群体氛围的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学生在同化阶段持久地自觉自愿地有兴趣地积极学习语文,必须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群体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去跳摘果实。所谓跳摘果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花一定的力气,获得学习语文的成果。做法是:将全班分成甲、乙、丙、丁四个不固定的程度级(对基础较好的或特差的班级也可分三个程度级)。的是便于教师和学生本人分辨进退。听记训练等作业按程度级分别记分。教师在每次表扬作业时,只表扬本级 别中作业有进步、作业完成较好的。这样,即使是差生,只在本级别中,经过努力,超越本级别的一般同学,就有可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大大减轻了起跳的难度,增加了采摘果实的机遇,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 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起跳。连续一个月获表扬的学生还可以升级。
讲读课读做比改的要求:
读: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自读课文,是预习的发展。这种预习在课内进行,既不增加学生课外 负担,又有了时间保证。导入课文后,教师常常发布一连串导入课文的启发性思考题。这些题比较全面地覆盖 课文,并有纵前后课文的知识点和横课内外知
识点的要求。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增强了自学的针对性,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
做:做书间笔记。在书上寻找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对课文进行评注。要求做完整的书间笔记。
改:组织学生在学习组和大班发言交流。凡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以鼓励。要指导学生及时吸收同学发言正确的信息,及时修改补充书间笔记。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的要点,学生也要在书上及时做好书间 笔记,并改正错误的书间笔记。
比:采取检查、提问等方式,了解同学的读做情况。并让学生自我小结:跟学前比,我懂得了什么;跟同 学比,存在什么差异,进行自我完善。
反复进行读做比改,是反复的学习吸收和信息反馈,知识的深化。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能力。获取知识与获取知识的成功,必将促使学生产生再学习和再成功的良性循环。
第三步:自觉加压,让学生在学习中继续提高。
跳摘果实,使学生在成功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在再学习中获得再成功。在语文整体教学创设的全员参 与的良好氛围下,学生必然向第三阶段内化阶段进发。这个阶段的标志
是:学生开始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必要的约束,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语 文。
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其基础则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内化阶段,为学生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既是任务,必然有一定负担。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一定兴趣时,这种学习的负担也就转化为一种乐趣。让学生在有
兴趣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进行刻苦学习,也是可行的。
我的做法是:
1.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安排一定的课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推选代表,由学生自编教案,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课。
2.为学生创造争分数的机遇,鼓励学生通过努力争取好分数。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目前的状况下,可以利用分数巧妙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语文。做法之一:是鼓励学生超前背课文。用老师布置和检查,100%提前完成。
做法之二:鼓励学生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做法之三:鼓励学生人人写广播稿。
做法之四:办好班级广播台。每节语文课前,由同桌的两名同学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轮流演播新闻消息。分数既是学习好坏的标志之一,又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多给了分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何乐而不为!
提高学生课堂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把学习学好。目前不少学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 学生被动地在下面接受知识, 导致学生厌烦听课, 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 导致课堂效果很差。而课堂依旧是我们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 也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环节, 因此教师必须讲好每一堂课, 把握好一节课。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积极、肯定的情绪, 才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学生的思维才够活跃。课堂上, 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 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间心理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企盼, 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 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反之,教师哪怕一丁点儿的焦躁、嫌弃与失望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缩小乃至封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 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享同一片阳光的平等。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不断处于主动亢奋的状态, 养成乐思、擅思、敢思的思维品质, 形成不怕失误、敢于创新的良好个性。
1、创设各种情景,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 然后表演, 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组操练准备, 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 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 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
所学过的知识, 编成各种对话。
2、尊重每个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仅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 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个体, 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3、鼓励后进生, 让他们有成就感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精讲多练, 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他们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 教师要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 当差生回答正确时。应该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样的评语而激动, 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 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 也消除了畏惧心理。
4、利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兴趣英语的学习, 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环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进步, 多媒体进入课堂,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达、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 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求知内需、求异思路,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
二、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语言的敏感性。通俗地说, 当我们听别人讲汉语时, 一般可以一下知道它的意思, 而不是先分析语法, 这就是大脑语言中枢的作用, 也就是语感。它是集语法, 语义, 词汇于一体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 语感起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
1、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思维、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语言习得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 因为我们是在学习英语,而不是研究英语,所以应多开口说、模仿。英语不是坐在那儿想出来的、算出来的, 是“说”出来的。能说出来, 就能写出来, 在写的过程中, 学生的绊脚石是不会写单词。这就是说, 我们必须让学生记忆单词, 准确应用。记忆单词在外语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正像建筑师, 要建房子, 建什么样的房子, 首先必须有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2、读是增强语感的最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使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 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成就感。怎样读呢?大声朗读, 学生在一起读, 可以相互惯耳音。语言是声义的结合体, 所以“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在外语学习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每单元的阅读让学生背诵、复述, 这样学生可
以学的多而精。当然每读一遍都要有新的收获、领悟。语法、词汇、语言思想都可以在阅读中掌握。和语文一样,英语是读出来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钻研有微小差别的近义词, 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就像语文老师没有让我们研究“美丽”与“漂亮”的区别。这样培养语感, 虽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几个月后, 就会有效果。而且一旦语感强了, 做题就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加之语感, 提高准确率。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 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 爱好, 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这样, 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第二篇: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从2001年毕业开始,工作已五年有余,这五年来一直从事的是数学教学工作。每天每天的那40分钟,我都想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听懂,学会。虽然课堂上也有不少同学会一直跟随着老师的目光,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对听课提不起任何兴趣。我想也许有时是知识的难度妨碍了他们向前进取的动力,使他们感觉像对牛弹琴,茫茫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大部分时候应该是自己根本没有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没有机智幽默的数学语言,没有精炼亲切的话语,没有更好的课堂组织形式,所以才导致现在班级的学习状况。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原因。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其课堂语言仅仅具有具体性、严谨性和精炼性是不够的。现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和韩立福教授的《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一书就在课堂上应如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在平时总结的经验。
一、创设适当情境,诱发参与欲望
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即使教师精心设计,认真讲述,对于生性好动的、耐心有限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要使学生觉得数学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而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情境如果是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叙述出来的,那就很难激趣了。事实证明,课堂上通过创设富有趣味儿的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远比平铺直叙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好比向一直平缓流动的溪水里投入几个石子,却可以激起很多的浪花一样,新课程需要这样的“石子”,学生更需要这样的“石子”。
(一)创设童话情境
无论孩子成长到多大,他的头脑中总会对童话故事保留着一丝幻想,其实大人也一样。一提起童话,我们的脑海里总会升起一幅与之相衬的画面,会立刻激起我们浓厚的求知兴趣。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好多这样的素材,里面的问题情境的提出及练习的插图,大部分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身上着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去应用它,组织语言。
案例: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课时,我就利用课本上提供的一个童话情境导入课题。上课伊始,先出示课题,激起学生们的疑惑心理:为什么叫小数点搬家呢?然后告诉学生们“森林王国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一起去看看把!”此时学生的求知情绪被调的高高的,接着就开始叙述山羊快餐店的故事:
“山羊快餐店开业了,4元一份,欢迎光临啊!”山羊伯伯正带劲儿的叫卖着„„可一整天过去了,山羊快餐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山羊伯伯很发愁:“没有顾客,怎么办呢?”这时小数点跳出来说:“别着
急,我有办法。”小数点弯起身子就向左跳了一位。第二天,果然有几个小动物来了,山羊伯伯高兴坏了,忙感谢地说:“谢谢你啊,我的老朋友!”小数点得意的说:“这有什么,我有办法让快餐店的生意更加兴隆,让我再搬一次家。”快餐价格一下子变成了0.04元,许多小动物都来了。山羊伯伯高兴之余,疑惑的说:“为什么小数点搬家后有这么多客人呢?”
到此通过山羊伯伯的话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先让他们独立思考一下原因,然后组织他们再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原来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整堂课学生被童话里的小数点牵着,积极地探究新知,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全体学生都能认真的参与其中。
(二)创设生活情境
说到底,学生的“我要学”的信念是种极大的动力。而教师就是要激发出学生的这种动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体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陶行知曾经提出过“生活教育”的理论。其中“生活即教育”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本质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他指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应发挥教育的动力作用,要将整个社会作为儿童生活的场来设计儿童的教育,教育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教育应为了生活,儿童应为了生活而受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回归生活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生活应该成为教育的素材手段。
案例:在教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文具店》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主题图,而是通过询问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自己都买过什么东西?
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的经历。
师:你学习用的文具是怎么来的呢?
生:从超市、小卖部„„买来的。
师:那它们的价格都是多少?
生交流单价。
师:根据这些收集的信息,你还想去买点儿什么?
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计算价钱。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积极探究,很好的掌握了新的知识。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
学生理解了新知识后,还需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使知识转化成技能,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起着重要作用。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
计数学课堂习题,严密组织课堂练习结构,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一)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
为了提高练习效率,在课堂上应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效力。把学生抄题、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课堂练习时,我们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
1、对口令。即把45句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只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转圆盘。用硬纸做两个同心圆。在内、外圆上分别写上1-9各个数,转动一个圆,使里外两个数对齐,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每转动一个格,算出9个数。
3、猜卡片。活动前先写好卡片。如72、45、24、56、36„,每位学生抽一张后,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
4、夺红旗。先写出算式,按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了红旗。
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
(二)采用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方法。
根据心理学分析表明,如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当堂订正反馈练习作业,学生希望得到正确答案的欲望最为迫切,希望获得好成绩的信心最足,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处于最佳状态。这样的“堂堂清”,既可减轻学生抄写作业的负担,又可使我们把花费大量批改作业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其办法为:
1、集体反馈订正。即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后,通过我们报、学生对答案。要求学生先把做对的打“√”,做错的打“×”。然后,让做错的学生举手,我们抓紧巡视,发现具有共性之错的,马上予以集体讲评,学生动手更正。这样,缩短了错误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停留时间,有效地把错误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避免学生把错误的知识当作正确的越练越牢固,造成难以纠正的现象发生。
2、个别面批辅导。通过师生对答案,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特别是属于概念性或法则性的错误,应采用个别面批辅导的形式,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在我们的帮助下纠正过来。这种个别致错的作业,教师千万不要集体订正。否则,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混淆,使本来不会错的也会导致有错误痕迹的存在。
(三)讲究练习策略,优化练习效果。
为了减轻学生因为过多的作业量而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练习效率,我们应讲究科学的练习策略。
1、新知识及时练。在教完一个新概念或新法则之后,应及时针对概念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题要求针对性要强些。如教学方程的概念后,应针对方程概念的两个本质特征: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方程?哪个不是方程?为什么?为体现针对性,教师可做“诱错”性练习。如教学小数四则计算后,可设计(2.5-2.5×0.5)÷0.5 让学生练习。
2、易混知识对比练。对于易混的概念,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如“数的整除”这单元的各种概念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练习,既有利于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分清混淆。因此,教师可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让学生辨别:如,①15是倍数,3是约数;②1是质数,2是合数;③奇数都是质数。
3、相关知识结合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我们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习迁移往正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带分数的加减法法则教学时,可让学生用类比分数加减法进行练习。
4、主要知识加强练。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知识,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下功夫,不要随心所欲,信手拾来让学生练习。一般来说,在讲了一个新的重要概念之后,应选配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习题用以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习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为了使学生在用比例解应用题时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及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选用形式不同但实质不变的两道应用题让学生分别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求解。
5、因材施练。由于学生存在着知识基础的不同和能力上的差异,在上述的不同知识练习中,教师应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原则,允许学生因材施练,不搞“一刀切”,采用“弹性”作业练习的策略。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后,可设计35789、4000000、4000800、400008等一些数让学生读写练习。并提出:你已经懂得读写的数可不必做,不懂得的多做几遍,直到弄懂为止。
6、练习的份量少些,要求应高些。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求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应提高。如计算式题要求不仅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要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同时练习设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奖励及时强化,加强指导,最后变式提高。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达到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任务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语”“文”结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幽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生动的教学形式,稳定学生兴趣。课内外结合,发展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吸引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线教师们一直探讨的问题.,我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这几年,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悄然兴起。多媒体教学由于
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人”字形线路怎样使火车爬上陡坡,教师如果只是口头说一说,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插图,那样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枯燥无味的讲解,难免厌学,我把火车爬坡的情景制成了课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把火车爬坡的情景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显得意犹未尽,这种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
二、通过动手、动口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在重点、难点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高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怕万一说错会被同学笑话,为了消除学生这种心理障碍,我就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进行个别谈话,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多次锻炼的机会。经过几次活动,学生的胆子大了,表情自然了,思维清晰了。另外,我还特别注重弱势群体,给他们多点关爱,多点表扬,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水平。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先是让学生画一画大榕树、树上的小鸟,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做一只什么鸟?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说的很好,在这样的动手动口中既使学生明白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又懂得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语”“文”结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传统教学中,“语”(口语)“文”(书面语、作文)脱节,大大不利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因为任何语言的学习,如果不把口语训练与书面语相结合,都将是事倍而功半,反之,则事半功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结合,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用,从而产生求知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比如讲授完.《向命运挑战》这课时,我要求学生就当今青少年最热门的“超女”现象来篇即兴演讲:我看超女现象。学生勇跃发言,畅所欲言,有理有据。如:一同学说,超女的成功是中间路线的成功。纵观娱坛,明星们唯男是男,唯女是女。她李宇春却来个“不男不女”的中性妆,颇有新意,因此成功。又另一同学说,超女遗害无穷。成名前一文不值,一夜成名后,身价倍增,达7位数。助长了青少年的浮躁风气,使他们梦想着一蹴而就、一举成名、一鸣惊人,滋长投机取巧的心理,而缺乏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给青少年带来片
面追求个人私欲的利己主义心态、崇尚感观享受的享乐主义心态,而人生思考的理想主义成份大大减少。论辩后要求学生整理成文,而学生已在论辩中明白正确的人生观。
四、利用幽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要让学生乐于上好每一节课,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灵活多样地讲述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急于了解答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幽默恰是有效的诱发这种学习动因的重要的因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会相应的增强。
如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两辆马车飞快的向小女孩驶来,吓的她把鞋都跑丢了,可是马车并没有停下来,我写了这样一句:“那辆马车像赶着去死一样,向小女孩冲来”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跃然纸上。学生哄堂大笑,在大笑之余,联想到当时的情景,增加了对坐车人的冷酷无情的痛恨和对小女孩的同情。也使他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从而更加热爱新生活。在这,我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来讲课,使学生听得非常入神,如身临其境。
五、课内外结合,发展兴趣,提高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决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把语言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课外语言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指导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小组,举办读书会、写
读书笔记、记日记、收看新闻广播、进行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教学《草船借箭》一课之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搜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并且对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性格特征做简单的了解,通过课上交流,同学们不但增长了见识,对《草船借箭》前因后果有了全面的掌握,为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草船借箭》片段,激动人心的场面令学生们的学习兴致极高,课下学生仍继续收集相关的知识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死板、枯燥的知识,学生很难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方式死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所以,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根据知识的特点,选取活泼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法﹑实物演示法﹑想象法﹑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适时的出示大屏幕,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连平时最不爱举手的学生都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趁热打铁,出示:“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同学们兴趣高涨,你一言,我一语,下课铃响了好久他们都不肯休息。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转换成三个小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很高兴,在活动中,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比起只是照着书本来讲,效果要好很多。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丰富有趣的知识去武装学生,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盛群力、全伟民主编:《个性教育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红宇:《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3)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张汉昌:赵菡主编《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2000年版。
(5)崔相录主编:《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1999版。
第四篇:怎样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怎样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换言之:假如今天老师要教100%的东西,而学生学到了你要教的绝大部分,就说明今天的课堂效率高了,反之也就是说不高。这种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虽然正被更先进的现代教学模式所代替,但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这种“填鸭式”仍然存在。这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累。时间一长,很多学生的精力就会跟不上,注意力自然就不会集中。因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这个时候的学生更容易对有吸引力的东西感兴趣,一旦他们感到疲劳,就更不可能对这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感兴趣,自然注意力就会分散,长时间下来,成绩肯定会下降,该掌握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掌握,这就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与否,也是课堂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保证。
由于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观点也谈不上特别精辟,只是在这方面有些心得体会。我认为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那要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社会在不断进步,同样学生也是在不断进步和变化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沿用老的一套教学模式,那么作为教师就会跟不上形式,教学势必要落后。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我们读书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虽然原来也有好的学习方法,但是一味地强调过去,就会落后了。结果我有时在这样处理问题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而这种方法也是我听原来我老师这样教我们的。所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课,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因为学生只是在很被动地接受知识,就像完成某项任务一样,不是用心去理解、接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吗?那课堂效率怎么能提高呢?所以作为教师只有认清形势,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上课中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地位。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课更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改进教学方法当然还要先进的、正确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不断地学习、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洋思经验值得一提,它所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找到了一条新路。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学生能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自然而然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也就更加集中了。所以,先进的、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作为教师,平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方面。
二: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现代社会已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由于条件限制,这部分知识相当程度上来自老师。在老师拓宽知识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所以,教师应该也在这方面注意积累,这也恰恰是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因为你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容易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学生会对你产生一种钦佩之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样再你上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因为学生上课还是主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不要小看这个“导”字,一旦有误导的话,“主体”学生就会犯一系列错误。有句熟话“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假如连“车头”都“脱轨”的话。那后面的“主体车身”会怎样呢?所以,这个“导好”或“导坏”,就取决于上课教师,假如说你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口才再好,也讲不出什么内容,这样你怎么把大纲要求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呢?你怎能把前后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起来就不可能很轻松,相反会很吃力,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又怎会集中呢?那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假如你的英语口语、听力不好,那在和学生对话、进行听力测试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你的学生只会注意你的错误,而不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因为他们会觉得你老师也只有这种水平,这种课不听也罢。你说课堂效率会高吗?何况这也会影响你在学生中的威信,试想一下,一个威信不高的教师上课,学生会百分之百集中注意力听你讲课吗?答案肯定是“不会”。有的甚至还会想:会不会再讲错?这不光是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后果是很严重的。而这种后果的产生是由于你缺乏精深的专业知识而直接导致你上课时对学生产生了误导。所以我说缺乏精深的专业知识的老师上课,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会集中,根本就不能上好一堂课。
四: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
听多了课,大家都知道,有的老师上课声音很洪亮。坐在后面听课,感觉很舒服;有的老师上课声音很低,坐在后面听不清,大家就会感到一个:我们听不清,学生肯定也听不清,到时,学生会吗?从这里也可知道,上课时老师的音量也会决定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知道,说话声音响亮,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个人精力充沛;反之是有气无力。而学生上课需要的是一种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响亮的声音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们感到这个老师充满了激情。曾经我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喜欢你上课时的激情,我喜欢上课声音响亮的老师……”这也从侧面看出学生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课。假如我们在上课时尽量做到声音响亮,并注意上课的方法,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很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这堂课的气氛怎会不好呢?学生的注意力怎会不集中呢?那课堂效率也不会差。所以,我认为教师上课时的音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效率。
五: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的。假如说一个老师和学生只是简单的教和学的关系的话,那这个老师肯定是个不成功的老师。师生关系涉及好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学习和生活。曾经听到过学生这样的言谈:“我不喜欢某某老师,他不关心我们的学习。上完课就算了,我喜欢某某老师,他上课时耐心地指导我,下课有时间尽量帮我解答难题,他很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上学生的这些话,就是指师生之间有了情感交流。我想,后者上课的课堂效率会高于前者。因为他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假如你在上课时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生交流,比如你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一年下来,我感觉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有这些交流的老师,都喜欢上这样的课。这样的老师上课,有哪些学生不愿听呢?这也无形中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还有课后和学生加强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我觉得一个老师在平时如果注意和学生加强交流,使学生感到这位老师很关心学生,那么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具有亲和力,师生关系融洽了,他上课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这位老师,更容易积极参与这堂课的教学。正因为有了平时这些情感交流作为基础,此时课堂的氛围一定会很融洽,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很浓,热情会很高,注意力怎会不高度集中呢?
以上这几点我认为都很重要,不必分主次,它们相辅相成,都是提高学生注意力、保证课堂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
我们的教改提倡学生自疑自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虽然新课程标准当中也提到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
课改之初,我逃避学生质疑,学生漫无边际的问题让我束手无策,好不容易引导到我预设的问题上来,解决不充分就要下课了,我被学生问题“牵”得很“狼狈”,提问的学生倒兴致盎然,结果教学任务没完成,大部分学生眼神迷茫。我反思到,学生提问没有错,关键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呢?
首先,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提问。
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上课时不敢直视教师,面对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时候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可能就是羞于表达,害怕其他学生会笑话自己,针对这一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鼓励和暗示。课堂上学生很在乎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其次,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氛围。
平时在班会课上给学生讲名人质疑的故事,利用班级文化张贴名人主动质疑的名言,并在学生小组量化里设定学生主动质疑加分的顶目,而且根据质疑题目的深浅划出不同等次。此外,我还注意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简单都要鼓励,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幽默、轻松、有感染力、有亲和力,给学生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再次,学生提问常态化,让学生主动提问成为习惯。
学生主动提问这一教学策略要灌输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上,要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上。这样学生的主动提问才会成为一种习惯,主动提问这种思维模式才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可以布置学生在每堂课前都要准备一到两个问题,留到课堂上来交流,并且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时间来,请几位学生说出问题,并且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还可以在每堂课最后留五分钟,请同学再次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并就没搞清楚的内容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有了交流的平台,这样就让学生自然形成主动提问的好习惯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有些问题游离于文章主题之外,和文章并无关系,有些提问本身不合逻辑,经不起推敲,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很关键。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深入地理解文本,预设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如在讲《山中避雨》一课时学生提出“《梅花三弄》是怎样的音乐,能让小茶店温暖起来”。于是我马上让学生欣赏《梅花三弄》,可那时段时续的悠扬的音乐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强烈的共鸣,这时适时引导学生单纯的坐在教室听与在苦雨荒山里与萍水相逢的人共同欣赏是不同的,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乐以教和的涵义。
二、学生质疑问题的深刻来自于对文本的深入地理解
做好预习工作很重要,在讲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详细的预习作业,理解深刻了就会远离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请学生预习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提出来之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看看哪些问题是可以在组内先解决的,实在不能在组内解决也可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课前。有些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写在问题卡上,每个小组一张问题卡,课代表收齐之后交给老师,老师再整理汇总,交给课堂解决。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课时,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奇特的问题?人类长尾巴好还是不好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开始了正反双方的辩论。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可指导学生从文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角度去质疑
讲《小巷深处》时学生就提出了“文本为什么以小巷深处为题”,《美猴王》中猴王“美”在哪里等。
2.可从文本中关键词准确性方面质疑
这是在训练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如讲《美猴王》时胡相濡提出了“我认为文中石猴动作‘瞑、蹲、纵’重复了三次,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呢?”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品析这三个“有重复之嫌”的词,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妙处。
3.从内容切合主题的角度入手质疑
如《美猴王》一课中学生提出“第二自然段写石猴与猿猴、麋鹿的关系有没有价值?”引导讨论后,学生明白了这里体现了石猴有亲和力群众基础好,为被拥戴为王埋了伏笔。
4.从看似矛盾处质疑
学习《陌上桑》时学生提出“行者、少年、耕者爱罗敷与使君爱罗敷作者所持态度相反,这不矛盾吗?”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质疑不只是在课堂,课后对问题思考更深入,引导学生随时记下所思的结果。
5.可从文本中关键句入手质疑
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已成为我课堂的主环节,谁能准确、恰当、有效地提问成为评选课堂之星的重要条件。
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第二中学0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