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的体会

时间:2019-05-15 13:5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新课程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新课程的体会》。

第一篇:英语新课程的体会

通过学习了新课程,使我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新的体会。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

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

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4、创造性运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交流。英语有大量的词汇、复杂的语言规则和时态变化,如果我们没有弄懂这些东西,要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能力,但更应注重基础。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育,可谓是英语学习基础的基础。虽然现在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小学英语课在许多学校可能根本是形同虚设,名不符实;所以说初中英语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区英语教育的启蒙教育,其目的应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一些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不应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过分的强调学生听说能力,则违背了英语外语学习的规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那种完全以听说能力代替所谓的语言能力的说法我觉得是不太合理的。

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个人觉得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应该属于老师的,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

总之,作为当代教育事业中的一员,我们要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掌握新课程的教材教法,实现实质性的转变,如在教学策略上,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使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学习。此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信息技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综合能力和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全面推广,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第二篇:新课程体会

浅谈学习新课程理念的体会

教师:黄治国

二00八年七月

学习新课程理念的体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有了新的理念,用了新的教材,就一定会带来教师教学行为的深刻变化吗?我们不难发现,在实施课改的学校,传统型的课堂教学依然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因为抽象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们需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细心体验新课程的理念,从而逐步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之中。这里试从五个“走向”来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体验。

一、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数学课程目标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偏重大量、重复、机械的解题训练,久而久之造成多数学生厌恶数学,看到数学就头痛,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的失败。因此,数学课堂的目标不应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应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知识技能目标应与时俱进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但需要重新思考的是,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复杂的计算,是各种应付考试的解题技巧?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和数学的飞速发展,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例如结合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算法的能力,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能力,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结果作出判断的能力等。因此,我们在考虑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应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作出合适的把握和定位,切不可只为应试。

2、情感与态度目标应以学习兴趣和成功体验为核心

公民的一些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如:对社会、自然的认识欲望、严谨的态度、独立思考和合作交往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因此,从小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受益无穷。在小学阶段,情感与态度目标应以学习兴趣和成功体验为核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小学生。我们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认知矛盾,使学生乐意亲近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3、解决问题目标应当侧重现实问题的解决

我们的学生几乎天天都在解题,解大量的习题。但是,很多问题都是人为编造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解决问题不应该等同于解习题。只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才会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对学生的解题而言,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而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制定解决问题目标时,我们应当首先考虑它的现实性。

二、内容从教材走向生活

新课程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经验世界,与社会生活、科学世界保持密切联系,不能脱节。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越密切,教学就会越有效。远离学生的经验,再现代化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内容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1、提供真实性任务情境

提供真实性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心向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例如,学习统计,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带到十字路口,去记录每分钟内通过的机动车辆数。在这种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统计的需要,才会自觉选择又简便、又清楚的记录方法,无需教师把某种方法强行加给学生。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数学

数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学习,才容易理解,才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认识三角形,上课开始,我先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

①创造出一个三角形。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特别高涨。有的用纸折、有的用剪刀剪、有的用小棒搭,真是丰富多彩。大家在手脑并用中创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三角形,体会到了三角形的特征,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3、养成收集、交流数学信息的习惯

学生没有数学意识,不能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用好数学语言,学生没有养成收集、交流数学信息的习惯。因此,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是陌生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一条数学信息,既可以是生活中的事例,也可以是报刊数学信息的摘编,定期组织全班学生交流信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运用数学语言,天天接触数学信息,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过程从预设走向生成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今天的课上得不错,尽管与我的备课有所不一样。这说明,课程的预设与机智的生成教学并非矛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

1、形成平等对话的氛围

与传统的课程和教学观把教师作为“传话者”不同,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教师要放弃课堂的“话语霸权”,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才能有精彩的动态生成。

2、追求灵活应变的教学机智

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例如,一年级教学统计,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数据,但小朋友们却用了各种符号记录数据。这是教师没有想到的。那么,应该用怎样灵活的方法来适应课堂,让小朋友接受画“√”的方法呢?一位教师这样启发学生: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究竟有多少?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做统计,要统计出10分种内车辆的次数,看谁统计的又快又准?在这样的现实动态情境中,小朋友自然会想到用更简便、更清楚的方法,很多学生就选择了画“√”的方法。如果教师强加给学生,学生就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3、养成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

一堂课上完了,但教师对这次课堂教学的思考并不能停止。学无止境,教也没有止境。教师课后所产生的反思,也会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教师们应该及时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得失,拓展思维。只有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形成教学机智,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课堂才能进一步延伸和开放,才能形成不需预约而成熟于胸、灵活多变的课堂艺术境界。

四、学习从共性走向个性

虽然一个班级中,大家一起去学习,实质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创造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理解,教师要作出合理评价,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1、允许学生超前学

每个班级都有一批尖子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只需较少的时间就能掌握。剩余时间如果教师不作安排,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也会影响别人。因此,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区别对待,给他们准备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富于挑战性的现实问题,让他们去探究,去合作解决。这样,新课程倡导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就能落在实处。如四年级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吗?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2、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体现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计算298+37,学生想出了以下六种计算方式:①直接用竖式计算;②298+37=300+37-2+335;③298+37=290+8+30+7=335;④298+37=298+40-3=335;⑤298+37=298+2+35=335;⑥298+37=300+40-2-3=335。教师不要一一评价各种方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提倡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3、鼓励解题策略多样化

鼓励解题策略多样化,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亲自体会、亲自反思,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很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究。其实,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不难发现,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者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都是可以的,而不必拘泥于教材上的推导方法。学生自己发现的东西是最难忘的。

五、评价从结果走向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就只考虑成绩,以至于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我们要改革评价方法,努力做到: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1、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

传统的评价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如何获得答案的过程不关心,缺乏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往往会导致学生只注重结论,不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容易形成似是而非的认知定势,不能养成认真探究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要将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要精心设计一些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题目。如,将物体分类,并按一定规律排列,分别数一数物体的个数,并完成统计表或统计图等等。

2、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活动就停留在表层或形式阶段。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判断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不是只看他能解决多少问题,更看他能提出多少有价值的问题,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解决它。为改变传统的“只看答案”的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或操作结果提出若干问题并予以解决的评价方法。例如,统计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后,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第三篇:新课程培训体会

谈新课标新教材的体会

假期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培训邀请的都是有实际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培训会上我认真聆听专家报告,记笔记,回去后又及时消化反思,有不少收获,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专家讲解,了解了化学新课程标准,对以后的教学也有了清晰的思路。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情景素材折射出的教育理念

修订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情景素材,象:新型陶瓷,导电塑料等,这些与时具进的教学情景素材的加入,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会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这些情景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隐患编入了: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等教学情景素材,并在标准中特别强高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编入了: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科学的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情景素材的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首先是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过硬的能力和发展的眼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的接班人。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二、新教材变化的启示

通过这次的培训中专家对新教材的解读,让我了解到新教材的编写确确实实落实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教育理念。原教材中的对“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呈现次序和课题内容进行了调整,呈现顺序调整达到了分散难点的目的,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对水的全面了解。而“自然界的水”中课题顺序的变化,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宏观物质水平

下的水的学习,逐步进入微观水平上了解,使学生能初步知道对物质认识的过程和方法。教材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删减了其它学科中学生学会了和知识内容,这些变化来之不易,是经过了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才得到的认识。虽然这是课程标准的一贯理念,但真正落实并不容易。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现并不缺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而这些好的教学理念却很难落实到教学的行动中,其中的原因即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不能落实是因为存在教学习惯、教学时间、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等等诸多问题的影响。说其简单是因为对这些理念落实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这就是认识问题。人们说认识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在行动中落实到位,这次的培训让我对这些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四、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这次培训收获很多,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在今后的我会更多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把学到的理念技能转化到教学的行动中,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篇:物理新课程标准体会

《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初三年级:赵彦刚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谈谈我在新课标阅读后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我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

新课标和原课标对比,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内容上做了简单的调整,对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更明确,教学者心中有底,对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更能有的放矢,使教学活动更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用。

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迎接中考,我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传授,而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较少,通过此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更重于知识的传递,因为知识是不断的更新,而一个学生对本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主动的探索新知,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受益一生。能借助于身边的器材自制教具把物理课上得有声有色,何愁学生不喜欢物理,何愁学生的成绩不提高!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学习和创新,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欢乐课堂!

二、我对初中物理改版后新教材的认识:

以新《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新版教材有了一定的调整,由原来的17章变为现在的22章,加大了文字量,增加了可读性,把学生容易掌握的力、声、光放到了初二,比较抽象学生难掌握的电学放到初三去学,这样的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这样在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时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本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相对较难的电学也不再是障碍啦,自会知难而上,迎刃而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的课后习题实用性、可行性更强,能全面的体现三维目标,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有所调整,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实施,这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去探索和实施,不断的反思自己,反思教学。

三.在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编排上部分内容不是很合理。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讲质量和密度,本身密度的概念就不好理解,做计算题时还要有那么多的要求:必须写公式,必须带单位,除号得用分式等等,学生感觉很难。况且,密度的单位kg/m3、g/cm3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复合单位,也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而第三章运动的知识,由于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过此类计算题,所以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把题目做得很好。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把二者的顺序颠倒一下,先学第三章。

2、学科之间出现“脱节”现象。

相对来说,与物理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数学了,可这两科之间的脱节很严重,有些物理上的出错点就是因为数学知识不配套造成的。如:科学记数法。在密度的计算题中,大多数同学不会科学记数法的计算,对于乘以103、除以103不知道怎么做;再有体积单位的换算,m3、dm3、cm3、mm3之间的换算不会或不准,也是造成物理计算题失分的一大原因。

3、课时安排不太合适 新教材重视探究过程,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如八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实验,熔化和凝固,按照教师用书的说法,本节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求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这几个环节,说出猜想,作出假设,制定好计划,做出实验,收集出数据;第二课时分析、归纳总结出特点、规律。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般完不成。另外本节探究的实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有些消失了的“重点知识”还得再加上。如测密度的实验,Q吸、Q放的计算公式,考试仍然要考,需加上;有些就不必加了,如:I=Q/t,还有浮力的计算题要求也确实降低了。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第五篇:新课程实施的体会

时间过得真的是好快呀,转眼间高一一年的工作就快要告一段落了。由于这一届高一采用的是新课改后的教材,所以把我这一年的教学心得体会说一下。

我感觉到每次要上一节物理新课的时候,都要思考许久来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还感觉到自己都 “害怕”上课了,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对于新课程的思想和要求把握不好。而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所采取的都是渗透的思想来试图让学生递进式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上存在许多问题。

我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好的课堂应该是老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由学生利用互相讨论、积极思考,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物理概念及公式的推导;还有对于物理的探究式实验也应该在老师的知道下每位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自主实施。即:1.注重体验。2.适度探究。3.把握节奏,面对高考。4.寻求好的方式方法去解题。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感到对于物理的新教材的跨度比较大,因为以前的教材是从力开始的,而新教材是从运动开始的,这样学生对于运动学的学习方面所收到的效果和我预想的差距较大。还有对于渗透思想在新教材的体现虽然想法很好,但是我认为也是有弊端的,因为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就很零散,这样系统性就不是很强了。具体的来说抓好以下几点:

A.养成画图习惯。图象是最直观的思维辅助形式,正确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是建构正确的物理图景。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而且这种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思路很容易受到文字的误导和干扰,思维空间受到束缚。

B.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尤其是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对于字母的上标和下标的书写也是同学容易忽视的地方。

C.“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D.物理规律的基本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过程写到卷面上。

对于现在的新课改,我主要的学习方式是看些新课改的书籍,但是这样的不足在于不能及时了解其他学校实施新课改的近况和他们是如何理解新教材的;缺点在于光看书籍不能尽早把握新教材的主体思想,所以以后可以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新课改的思想。

以上是仅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而已。

下载英语新课程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新课程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体会

    经过这一个暑假期间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通过讲座讨论、研讨互动、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不仅让我对新教材的各个模块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且也让我......

    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体会

    个人认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过程。过程则需要时间,如果一个学校里信息技术课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谈论怎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比如,我校信息技术课......

    新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2012年9月20日上午,我参加了蓟县教研室举办的《解读新课标 演绎新思维 创建新课堂》专题讲座。蓟县六小孟庆阳主任向我们介绍了近十年来的课改路......

    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体会

    个人认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过程。过程则需要时间,如果一个学校里信息技术课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谈论怎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比如,我校信息技术课......

    物理新课程培训体会

    物理新课程培训体会 物理组陆丹萍 很荣幸初为人师的我可以有机会参加金华市高一物理新课程物理培训,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通过这短暂的培训给我的高中物理必修1的教学有了方向......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体会

    高中英语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隆德三中王丽娟 首先我要谈谈我对新课改学习的一点心得和看法: 一、新课程的理念。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

    感悟新课程、体会新理念

    感悟新课程,体会新理念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其全新的教材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的确实人耳目一新, 但基于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所限,新课改理念如何落实,仍使人感到有些困惑。 关......

    新课程美术教学体会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体会 (2012年至2013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xxx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