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岗考常考问答题
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重视学生的的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整体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知识的过程,而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非常重视让学生实践操作,使实践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在测量圆的周长的时候,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的寻求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和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非逻辑的,也叫似真推理)。我们要重视猜想这种非逻辑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
2、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导”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导”,从宏观上来说,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和有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从微观上来讲,“导”就是引起学习主体注意和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形成共识,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引导学生通过内部动因,自主地经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情感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使其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生长新知。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现实是年级越高,学生举手发表自己见解的人却越少,这种现象除了学生方面的原因外,与老师未能创造有效认知的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一是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如果总认为教学中什么都重要,不抓重点、难点,不精讲、精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和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你的课讲得再好,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促使其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语文、政治、历
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3、注重结果的教学与注重过程的教学区别
注重结果的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授、受知识为中心,以提高成绩为教学的直接目的,以追求升学率为宗旨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接受式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习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把形成知识结论的复杂过程变成了单调乏味的条文背诵,从源头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条狭窄的、片面的发展之路,极大的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了学生发展的阻力。
注重过程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水平和当前的学习状态等因素,在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去主动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过程在形成认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善于根据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当前的学习状态,优化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活动环境,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图片、电教、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幽默性;利用名人名言、诗词等增强艺术性、思想性;巧妙运用以上要素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让学生在讨论探索活动中,体验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内外认知;在模拟活动中,知行结合,使听、说、读、写、算、推理、思维等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极富个性的认知能力。
4、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意的关系
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本身所具有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学力因素,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情意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兴趣、情感、动机、意志、需要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传统的教学活动忽视了情意因素对于学习者的影响力,把生动、丰富的学习活动变成为简单、枯燥的单方面的知识授、受活动,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贬低了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这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知道,情意需要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学生情感需要的满足是推动其有效认知的进步的基本动力源泉,它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情感上的创伤,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远甚于知识学习的不足,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要了解和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意需要,那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哪些情意需要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意需要主要表现为: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关注和尊重的需要等。如果我们在教
学活动中,经常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辩论,自主提出研究问题,进行成果展示、汇报等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并合理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要,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好学”。学生有了乐学的内驱力,就会观察更仔细,注意更集中,记忆更深刻,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捷,进而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能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意志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有效的学习还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交往,重视情意在教学交往中的动力调节作用,既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教学效益,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可靠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单纯的行为参与是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师生单向交往的状况,重建人性化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多向交往模式,使师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的体验,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5、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发展一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一般能力是指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新能力是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极富个性化的创造能力,它是一般能力的升华,是能力的最高层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首先关注那些既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等;同时又要关注那些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培养综合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终身培养,而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却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呢?一是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二是程序性而非事实性的知识;三是高度精确,亲和力强的知识;四是以主题为中心而构成的结构性知识;五是多方面、多类型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始终以一种陌生的眼光看待新事物,而且不怕失败,把失败也能看作是探索上的成功;要为高质量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要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独特的观点,有待解决或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矛盾产生,以开阔思路,促进联想,形成创新素质。例如历史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西安事变”一节内容时,设计出融历史内容、语文阅读、政治观点、地理知识的一组讨论问题:①西安曾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曾在此定都的封建统一王朝有哪些?②阅读补充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什么哲理?④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有何优势和劣势?⑤西安有哪些闻名全国的人文景观?你认为西安在开发建设中,应发展什么特色产业?⑥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去图书馆、网上查询西安事变的有关资料,写一篇500多字小论文,题目为“西安事变留给我们的启示”。在上列问题中,①②体现了一般能力;③④⑤⑥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样做,随着的时间推移,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发展一般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6、请你谈一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有侧重,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如生动的语言信息,美观大方的板书设计,意味深长的体态语等等,仍具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和情感共鸣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素质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它信息量大,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概括性强,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谋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积极思维、讨论、探索及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最优的外部条件,使其在人机交互作用下,在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中,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用具,更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个黑板的原始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化、多样化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因此,综合利用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仪器,不仅使课堂组织形式新颖、逼真,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活动生活化,而且更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现实的幸福,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7、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差异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差异教学的实质是个体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群体的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社会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就不一样,如果只用同一种方式去教育情况各异的学生,按照同一模式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因此,我们在统一要求,集体施教的同时,承认学生的差别,要让优秀者更好,中等生不断提高,学困生迎头赶上,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康地发展。
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就是不要把“全面发展”片面理解为“平均发展”,要重视学情的分析研究,努力实现统一要求和差异教学的和谐统一。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和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能针对不同学生,在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有快智型和慢智型两种类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照顾快智型的学生,更要兼顾慢智型的学生,在提问时,先面向中等水平的学生,发现并利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在突破重点、难点或在进行知识小结时,可以发挥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优势,启导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练习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设置习题,分层检查,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知识,力求做到人人有事做,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知识、能力、悟性等方面都能不同程度的获得提高。其次,必须从重视讲解向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转变,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每个学生解决自己学习知识的结构度、理解度、记忆度、灵活运用度。第三,由重视教学研究转向重视学法研究,即重视学生认知水平、认知状态研究,分析学生认知的障碍和应采取的措施,开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研究以及进行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研究。第四,转变师生的角色。
8、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处理和创新性使用的能力,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新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的?
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 “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
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另外,有效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有效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它指的是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1、合理地调整教材的编排内容.2、适当地拓展教材的文化内涵。
3、充分地挖掘教材蕴含的价值。
9、教师问题设计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水平,你认为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
(1)课堂提问必须有启发性(2)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3)课堂提问必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堂提问必须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难度(5)课堂提问应该避免无效性,力求有价值
(6)课堂提问应该力求新颖(答案四点即可)
补充: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正确性,课堂提问要注意对学生的中肯的评价
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教师“想”好、“问”好,是学生“答”好的重要前提。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数量的问题。这些提问既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要难易适中。
(1)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2)领会新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全盘考虑,注意提问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性提问,即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对此,教学中要设置梯度,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创设好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促进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尤为重要。
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①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②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③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④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⑤通过学生的自学阅读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景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10、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你怎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一是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因为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谈不上培养能力、发掘潜力。一堂课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的机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果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另一部分却默默无言,这样的课堂只会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二是看学生思维是否积极。即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交流是否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同学间的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看学生是否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提出的问题和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
三是看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即看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是否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听讲是否专心致志、发言是否完整流畅、书写是否美观工整等。
四是看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即看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是否适时有效。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回归原位,一会儿跳,一会儿唱,就像得了“多动症”,其实效果平平。好的活动应该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五是看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师生问答和课堂巩固练习,看三维目标是否达成,看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学生学过的知识重点,大多数学生是否初步掌握并能够运用。如果课堂检测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课堂练习多数出错,这自然是低效乃至无效的课堂。
第二篇:《经济生活》常考问答题及答案要点
1、关于分配问题
⑪、为什么要重视分配不公?
①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
③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更好地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⑫、我国应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提出几条(至少4条)合理的建议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
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③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④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⑤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定的范围之内。
⑥调节财政支出 , 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
⑬为什么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有利于促进广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分配结构是否合理,会影响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和生产积极性的发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从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广东地区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将会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⑭、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3分)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必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3分)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2分)
④分配制度是影响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不断增加广大劳动者的的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2分)⑤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2分)
2、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
⑪、物价变动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但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上张,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给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②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农产品价格的上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产品供应的增加。⑫、企业怎样应对物价上涨?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武装企业,提高职工素质,降低成本,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节约型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③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④诚实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⑤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依法维护自己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关于对外贸易的问题
⑪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①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国有企业进出口比重低于外资及其他企业;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品牌少,服务
贸易与货物贸易比例不协调。总之,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目前仍较为粗放。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时代。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中国企业所控制的,中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
(1)原因:
①我国产业链定位错误,自主创新能力差,缺自主品牌;
②竞争中,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和面临破产; ③人民币升值、社保、劳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等等因素,导致大批企业陷入困境
(2)建议: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优势;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④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
⑬怎样应对贸易摩擦:
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②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③企业要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规范自身的竞争行为。
④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提高国际竞争力。
4、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
⑪怎样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放思想,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②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继续做好环保、义务教育、社会环境等项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改善经济、生活环境。
③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等的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④进一步协调区域、城乡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⑤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等工作。
⑥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做好客观调控的工作等。
⑫、怎样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一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②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③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④提高居民收人占GDP的比重,.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人,加快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减少低收入阶层比重。⑤应该提高消费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⑥防止投资过热,促进投资合理、适度增长。⑦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5、区域协调问题
⑪、“XX省一体两翼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国家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②国家加大对山区和东西两翼的财政投入。
③山区和东西两翼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④山区和东西两翼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⑤山区和东西两翼要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⑥完善和创新珠三角地区与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区域合作机制
7、关于节能减排
⑪谈谈我国如何做才能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
国家角度:
①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②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④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提高科技水平,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⑦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建立更加有效的节能环保监督管理体系。
企业角度:
①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8、政府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刨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稳定物价,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
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⑤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等金融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并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鼓励公民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努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9、关于就业措施?
政府可以提出哪些就业政策:
①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政府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③政府必须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0、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提高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理顺分配关系 , 缩小收入差距 , 促进消费。
③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 ,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1、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转变。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产品。(2分)
③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④要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调整组织结构,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实现规模 经济,降低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⑤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内进行资源配置。
12、就国家如何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谈谈自己的想法?
① 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物价进一步上涨,保障人民生活。
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③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
④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降制度,建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
二、经济生活一般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1、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具有高质量,才能实现其价值,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3、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一般特征,要求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地位平等,实行等价交换;开展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市场经济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需要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6、各种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平等权、知情
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民族尊严受尊重权)。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进行。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
10、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例如:企业为什么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
答案: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必须保证商品的质量,才能顺利让渡出使用价值,实现价值。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一般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形手”)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5、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6、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7、依靠科技、自主创新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构建和谐社会
11、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等。
(三)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一般有(有利于)
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7、构建和谐社会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
第一,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要点缺漏。
第二,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
A.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E.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F.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G.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
H.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答案的关键词有:
A.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等;
B.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
C.农村、城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
经济效益。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
D.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等。
E、.国内区域合作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答案的关键词有: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等。
☆、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注:这里的“外”包括其它国家、地区、经济体,如欧盟、东盟、港澳台地区等] ▲对我国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4.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等。
▲对外方的意义:
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
▲对双方和地区、世界的意义:
①.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加强双方国家/贸易区内(世界)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求同存异,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③.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④(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问题: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我国的各种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共同富裕。
2、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就是按照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相均衡的原则,统筹区域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3、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有利于优化区域分工,开发西部市场,使东、西部互为市场,最大限度地拓展国内市场空间,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优势互补。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较落后的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东部沿海地区领先发展的经济则有望成为带动全国(包括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业优势和东部相结合,则会促进全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有关解决“三农”“新农村建设”问题答案一般要点有
1、党的政策-----前提
2、增加投入------基础
3、依靠科技------关键
4、发展产业化经营------重要措施
5、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6、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社会事业
7、工业反脯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8、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9、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劳动力
10、增加农民收入
11、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有关“国家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2.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并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国家政策:(联系社会热点的答案要点):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⑦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⑨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⑩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
(12)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六)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正确的市场定位。
2、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者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降价空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4、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创立名牌产品。
5、企业要实行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6、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
7、企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8、遵守市场交易原则。
9、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
10、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11、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14、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七)有关“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具体地说:
▲劳动者角度:
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律程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
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劳动者素质。
③遵守职业道德。
④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消费者角度:
①增强权利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
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社会公德。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理性消费。
▲投资者角度: ①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规避风险。
②注意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投资方式。
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
▲纳税人角度:
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
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第三篇:上岗考
东兴 05-25 10:16
一、招聘范围和对象
(一)2009年至2011年本市生源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师范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二)2009年至2011年本区县生源的普通高校全日制非师范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和师范类专科毕业生。
二、应聘条件
(一)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师表。
(二)学业成绩优良,具备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
(三)身体健康,形体端
晓燕 2011-5-26 21:03:56 东兴 05-25 10:16 招聘方法
招聘采取考试的方法进行。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为闭卷形式,面试为试教或说课形式。笔试满分100分,面试满分100分,按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考试总成绩,即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一)笔试
笔试的主要内容:
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主要测试应试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关知识和能力。不指定考试参考用书。
晓燕 2011-5-26 21:05:09 东兴 05-25 10:16 组成结构和比例由各区县按《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施行。考官组成员不得少于7名,其中主考官1名,由用人单位选派,其他考官按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专业人员2:1:1:2的比例搭配,考官组中具有教师高级职称的人员必须占50%以上。面试具体操作按《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进行。面试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标准由各县区自行研究确定。
四、聘用
各区县根据招聘新
晓燕 2011-5-26 21:05:27 东兴 05-25 10:16 示无异议的,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批后予以聘用。
其中,中心城区(即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拟聘用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新教师,由区教育局初审,经区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审核后,报市教育局审定后,再报市人社局备案。上报材料包括《汕头市教育系统公办学校拟聘用新教师名册表》(见附件1)一式2份(须加盖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公章)并附电
晓燕 2011-5-26 21:05:50 东兴 05-25 10:16 就业协议书等原件),《汕头市教育系统公办学校参加招聘新教师考试名册表》(见附件3)一式1份。
非中心城区(即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拟聘用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新教师,由区县教育局审核,区县人社局审定后,分别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备案材料包括《汕头市教育系统公办学校拟聘用新教师名册表》(见附件1)一式1份并附电子文档,《汕头市教育系统
晓燕 2011-5-26 21:06:05 东兴 05-25 10:16 招聘方案在招聘公告发布前7个工作日分别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各级教育局、人社局要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规定及本通知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公开招聘方案,规范公开招聘程序,严肃考试纪律,确保招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各区县在招聘新教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招聘新教师工作应在8月15日前全面完成,工作总结连同笔
晓燕 2011-5-26 21:06:31 东兴 05-25 10:16,制定招聘新教师方案,报市教育局审定、市人社局核准后组织实施。
报名表.zip
晓燕 2011-5-26 21:06:47 东兴 05-25 10:17 汕头市公办学校招聘教师((应届生,面向生本地源)来源:广东教师招聘网
时间: 2011-05-18 阅读:239次
晓燕 2011-5-26 21:04:39 东兴 05-25 10:16 理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笔试的时间、地点,由各区县确定。笔试的命题、评卷等工作由各区县自行组织。
(二)面试
面试主要考核应试者的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质。面试对象根据笔试成绩高低顺序确定。面试人数按招聘岗位拟聘用人数分段计算确定,具体计算函数为:(1)Y=3X(1≤X≤5);(2)Y=2X+5(5<X≤50);(3)Y=1.5X+30(X>50
第四篇:2011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结构化面试常考题型答题技巧
2010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结构化面试常考题型答题技巧作者:华图教研中心 袁圆
【华图教育阅读提示】转眼,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结束已将近一个月,笔试成绩即将公布。对于顺利通过笔试的考生来说,也意味着也将进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第二阶段——面试备考阶段。在这一阶段考生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所报考职位的面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考。在本文中华图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专家袁圆老师详细地解读了公务员面试的主要形式——结构化面试常考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公务员考试面试形式一般包括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两种形式,目前除了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和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以外,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其他省市公务员考试面试一般采用结构化面试的形式。
所谓结构化面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事先设定的流程,要求考生根据考官的提问,回答相应的问题。具体到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结构化面试虽然依据各部门的不同规定,会有稍许差别,但是主要还是通过考生在25分钟的时间内回答5道题这样一种形式,对考生的相关能力进行测评。
结构化面试备考的重点是加强自己的结构化面试技能。下文中华图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专家袁圆老师通过对结构化面试常考五类题型的解读来阐述其答题方法与技巧。
结构化面试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类、职位匹配类、计划组织类、沟通协调类、社会现象综合分析类及此外的杂题类这几大类考题。考生只有掌握了这几大类考题的考查侧重点,才有可能从结构化面试中脱颖而出。
自我认知和职位匹配类面试题经常混合在一起出题,其主要考查考生对自身的了解及定位,同时也考查考生对于报考职位的认知度。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袁圆老师建议考生在回答自我认知类面试题时尽可能地结合自身与职位相匹配的内容。辅导中袁老师要求考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撰写一份个人小结,对自己过去的履历进行一番梳理,针对的就是此类题型。
计划组织类侧重于考查考生统筹计划能力,政府公职人员,很多情况下需要担当起组织会议、开展调研、编写报告等公务活动,而计划组织类面试可以清楚展现考生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工作的能力。
沟通协调类面试题往往给考生设置一个情境,包括对上级、同事、亲属、下级、群众等各种复杂的关系进行处理,要求考生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华图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专家认为处理此类面试题的宗旨——在不触及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尽量化解矛盾,消除误会。
社会现象综合分析类面试题就像一个小申论,往往通过给考生一个社会现象要求考生探寻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对于此类题型华图公务员面试辅导专家建议考生采用申论试题解题原则即首先明确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点明其危害;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最后结合自身做一升华。
至于上述几类面试题型之外的杂题,主要包括漫画类、名言警句类、连词成句类、演讲类等面试题型,这些题型更多地侧重于考查考生的临场反映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总之,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的流程和内容每年的变化不是很大,华图公务员面试辅导专家建议考生总结规律,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尤其是对于结构化面试这种形式。如果能够把握结构化面试中每种题型的考核重点,进行相应的理论素材积累,再辅之以大量的实战演练,势必能够在考场实战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华图提示:国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方直属机构一般会在春节后的第一个月组织面试工作,预计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的时间主要安排在3月份,拟录取名单会经过10天左右的公示时间,在完成体检和政审工作之后,入围者将正式成为一名国家机关的公务员。
第五篇:中考英语常考六大题型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英语常考六大题型答题技巧汇总
题型一:听力
听力主要就是一些选择题,需要考生通过听录音里面的对话、短文、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听力题重在了解题目的问题,然后才是听录音里的内容。
答题技巧:
1、勾划题重点,关键词,特别是一般疑问句的答语。
2、做好笔记,学会记下数字,比如时间,数字,年份等,因为很多时候关于数字需要进行计算,而不是简单的答案。
3、听短文时,特别注意题目的关键词,以及选项的关键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短文,没听到的及时看下一题,等下一遍的时候再做之前没做的。
题型二:单项选择
属于考查各项基础知识的传统题型,此题内容涉及语法、词汇、惯用法、句型、口语功能等方面。此题灵活,覆盖面广,但多数题目源于课本或化于课本。
答题技巧:
1、题目有语境,吃透语境,把握题干的全部信息,并从词法、语法、惯用法、词的搭配等多方面考虑。
2、对话构成题干,更生活化,更灵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断定答案。
3、注意综合性的知识,切记“语不离句,句不离文,语法不离语境”。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题型三: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的考查比较综合,往往是一篇文章中有10个空,要求考生去填。通常会考查到动词固定搭配、单词含义、语感、上下文联系等。完型是相对较难的题目,需要考生反复去推敲答案。
答题技巧:
1、第一遍要通读全文,掌握大意,不用急着做题。
2、抓住结构、语意及逻辑三条线索,推断和预测选项。利用上下文的提示,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扫清部分词汇理解上的障碍。必须从空缺句的内部结构入手,从语法、词语固定搭配、词形变化等角度考虑,务必使所填的单词准确无误。
3、要特别注意语法,如单词的各种形式的变化,种类句型的结构等。
4、选项填完后,通读全文,仔细检查。验证答案,修正错误,着重注意这几点:
(1)文章是否顺畅;
(2)所填单词是否是最适合的单词;
(3)所填单词搭配是否有误。
题型四: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是考查学生交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对一些生活常用对话的考查。
答题技巧:
1、避开族语。答题时,语言要得体,表达要地道。
2、应将一些常见情景下经常运用的句型、词组背熟,比如,问路、看病、邀请等常规用语。
3、语言实践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平常多注重对自己语言实际运用的练习,多读一些对话。
题型五: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中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题,在原来的“选择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新题型,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水平。考生知识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得分。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的题型:考查事实细节、猜测生词含义、推理判断、归纳主旨大意、推测作者的态度、意图和目的。
答题技巧:
(1)对于一些细节题目的考查,往往文章中是有原句的,要到文章原句中去找答案。
(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词义的题目,要着重看这个单词前后的句子。
(3)一些归纳主旨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主题句。主题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有时也在中间。
题型六:作文
作文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而且它也是中考的一个必考题目。英语的作文写起来其实要比语文的作文容易多了。只要平时多背一些英语范文,同时积累一些常用句式和词组,对于你来说英语的中考作文应该都不难。
答题技巧:
1、认真审题: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吃透要求,选好人称、有提示词,不要漏掉提示词语。
2、语言地道:尽量使用你初中读本中学过的句子、常用的短语、习惯用法。表达要正确。
3、不要跑题:理解脉络,抓住重点。
4、仔细检查: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单词是否有单复数的错误,拼写的错误,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