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时间:2019-05-15 13:3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1教学反思 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认识固体

一、几点不成熟的成功之处:

1.本课中研究的是固体的性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对固体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认识和描述。能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2.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学生对牙膏这种物体分不清是固体和液体时,我及时用和面的方法让其明白它是一种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把问题简单化,学生接受效果很不错,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类似的物体,真正达到了学而用之。

4.运用比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固体性质的多方面认识,既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又实现了教学。学生的积极性特高,教学效果特好。

5.在每一个实验前,都让学生计划实验的步骤和目的,从而使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让学生养成做事前先思考的习惯。

二、不足需改进之处:

1.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中时间的把握心中没数,至使提前完成教学任务,更惭愧的理当自己发现时,还用让学生看书的方法去弥补少的时间,失败呀!

2.课堂上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认真的去听,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其实这期间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3.最后一个环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其实应先让学生看书上的那两个最典型不过的例子,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去举一些例子。而我却没能做到。很是不应该呀!

4.以后还要在备课上大下功夫。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认真的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学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准备好多种方案,以及时的应付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尴尬局面。1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认识固体》教案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品盒,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出示石块、螺帽、玻璃、橡皮、一瓶可口可乐)生:橡皮 生:石块 生:螺帽 生:玻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物体。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这四种物体?先思考一会。生:我认为可以用眼睛看。生: 我补充,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生:还可以用手摸、也可以捏。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生:„„

师:在研究时,除了可以用感官观察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进行研究,看一看,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工具?(出示铁钉)你打算如何运用铁钉来帮助研究呢?

生:可以在这些物体上面刻划。

师:这是个很好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相信你一定会有特别的发现。师:用这些方法可以研究这四种物体的那些方面呢? 生:颜色 生:软硬、轻重。

生:还可以看他们是不是透明的。生:也可以研究他们的形状。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吧。师:下面,把在小组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向全班汇报一下。(师板书)

石块 螺帽 玻璃 橡皮

颜色 淡黄 银灰 淡青 绿色

软硬 硬 硬 硬 软

透明度 不透明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形状 五边形 六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师:这是第四小组研究的成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第一小组)我们组认为,玻璃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把玻璃放在桌子上,玻璃就是绿色,把玻璃放在衣服上,玻璃又变成了深蓝色,所以,我们认为玻璃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师:他的说法,大家同意吗?

生:(第四小组)如果从侧面观察,确实是淡青色的。师:从正面看呢? 生:是无色的。

师:大家认为我们应该从那个面来看玻璃的颜色呢? 生:(齐答)正面。师:玻璃的颜色是

生:(齐答)无色。(师将汇报表中的“淡青”改为“无色”。)师:为什么从侧面看是淡绿色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查查资料。师:刚才,我们分别研究了这四种物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下面,我们再分别从每一个方面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比如颜色。生:石块、螺帽、橡皮都有颜色,玻璃没有颜色。师:说的真好,请接着往下说。

生:石块、螺帽、玻璃都很硬,橡皮很软。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他们软硬不一样。

生:透明度也不一样。除了玻璃是透明的,其他的都不透明。师:再比较一下他们的形状。生:形状不一样。

师:在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惊奇地)这一行都有 “形”这个字。

师:哦,五边形、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他们都有形。

生:都有形状。

师:(再次出示这四个物体)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都有形状。(板书:形状)师:出示长盒装的水,水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再倒进烧杯中,还是长方形吗? 师:将螺帽放入透明水槽中,什么形状?再放入烧杯中,什么形状?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的形状可以变,但是螺帽的形状是不变的。

师:不变的,我们就说他的形状是一定的。石块、玻璃、橡皮的形状可以和水一样改变吗?

生:不能,他们是一定的。

生:我补充,是平常情况下不会改变,如果用力的砸他就会变了。

师:像石块、螺帽、玻璃、橡皮这样有一定的形状,而且在平常情况下不改变的物体就叫固体。(板书一定)这节课,我们的重点就是认识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

师: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是固体呢? 生:(略)

师:出示面粉、牙膏,你们看看这是固体吗? 生:这是固体

生:我反对,不是固体。

师:同学各有各的理由,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看谁说得对。

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面粉是固体。

师:大家在看。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生: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小结: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呢? 总结: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认识固体》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认识固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认识固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一课。

2、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固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固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想。

《认识固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上学期学过《水的认识》,知道了用多种方法了解水的一些性质,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认识固体。

本课是以固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固体,了解固体的性质。在探究固体性质的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实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目标——认识固体。

3、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固体的性质。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2)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固体,从固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软硬、透明度等方面分析固体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快乐。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的性质。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这样说到:“学生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一个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要依据”。因此,本课为了让学生认识固体的性质,我设计了大量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全面认识固体的性质,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以①自主学习,②提出疑问,③实验探究,④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知道表述一种固体要从它的颜色、形状、轻重、软硬、透明度等多角度去说,才能说得更加具体、更加全面,通过这一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的基本理论,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我根据这一理念,运用简单易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逐步完成教学目标。(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根据学生认识水的过程,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固体》。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猜这些常见固体有什么性质?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颜色、透不透明、形状,接着向学生交代这些都是固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性质)这样以旧引新的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急于想认识固体的性质。(二)研究固体的共同性质

这是本课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时机。

1、引导学生知道还能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固体的性质。

2、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猜测——怎样研究——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各小组一边做实验一边完成表格的填写。

4、各小组汇报实验经过、发现及得出的结论。(三)全文小结。

通过回顾本堂课所学的有关固体的知识,最后得出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四、说知识延伸

在本课结束之前我设计了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地去观察、猜测、研究,我让学生回去做实验,把两和睦不同的固体倒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做好记录下节课来汇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清晰,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3、认识固体

性质:颜色、气味、味道、透不透明、味道、轻重、流动快慢、张力

第四篇:三年级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1课时

《认识固体》

学校 宁兴学校 姓名 高小梅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课题第三单元第一课

《认识固体》第1课时 编号

《认识固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认识固体》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2、知道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难点: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牙膏、学生实验记录单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水槽(石头、玻璃、螺帽、橡皮)、玻璃棒、烧杯、沙子、水、面粉、药勺、小刀、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揭题:

同学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认识固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将物体分类。

(1)课件出示水、橡皮、布、水杯、面粉、文具盒、钢笔、牛奶。(2)提问:你们能把这些物体按照固体和液体分类吗?(3)学生分类并回答。

(4)教师出示牙膏。提问:牙膏是固体吗?(5)学生讨论,产生疑问。

(6)出示面粉和水,学生实践“和面”活动。提问:和出的面糊是固体吗?(7)学生争论,教师讲解中间物质。牙膏和面糊都是混合体,称为“流体”。(8)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呢? 2.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1)提问:你们的水槽里都有哪些固体?(2)小组讨论选用那种方法研究这些固体的性质。

(3)教师提示学生要用各种方法观察(用眼看、用手摸、用工具研究),提示学生从各方面观察(如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4)分组实验,记录,师巡视。(5)汇报研究结果,描述固体的性质。

(6)小结:固体都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受到的外力不大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3、巩固练习。判断:

(1)沙漏里的沙子也会流动,所以沙子也是液体。()(2)固体都是硬的。()(3)固体都是不透明的。()

(4)如果受到的外力不大时,固体的体积和形状不变()

4、板书设计:

认识固体

固体都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受到的外力不大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第五篇:认识固体教学反思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1

本课通过给固体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的性特点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

第一部分,给周围常见的物体按固体和液体分类。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固体、液体的已有认识,以便提升其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分类能力进行训练。活动中我出示几种让孩子感兴趣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固体、液体。孩子们踊跃回答。然后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道:“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正是教师引发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最佳切入点,面对来源于学生中的大量问题,我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并把它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时,他们会更专心。因为只有这样积极性的支持态度,学生的内心才能激起科学探究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情感和探究意识。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的性质。通过利用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固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性质,培养学生在探究中随时收集证据的良好习惯。

第三部分,通过混合和分离认识固体。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混凝土和筛沙子的例子引出固体的混合和分离。接下来引导学生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整个活动实施下来,我觉得有几个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中时间的把握心中没数,致使拖堂。

2、课堂上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认真的去听,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其实这期间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

3、最后一个环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其实应先让学生看书上的那两个最典型不过的例子,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去举一些例子。

4、以后还要在备课上大下功夫。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认真的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学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准备好多种方案,以及时的应付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尴尬局面。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2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自己感到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浅谈一下不足之处:

1把教材图中的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只是先认识,再说出是固体还是液体。教师如果能把图中的这些物品摆在讲桌上就更好了,让学生在判断之前对物品摸一摸、晃一晃、捏一捏,学生的感觉会不一样,根据不同的感觉,学生会容易做出判断。这一环节没有做出直观演示和学生用手去感受,这样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让学生通过晃动水杯,用眼睛看,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水是液体。让学生通过用力握石头、木棒,捏木板,感觉到它们的体积和形状不易改变。根据这样的感觉,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它们是固体。对特殊的几种物品(橡皮、棉布、面粉),教师能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固体,并进一步讲述固体的几种形态。固体不一定都是硬的,不一定都是大颗粒的。在这个基础上,固体的共同性质就容易总结出来了: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时,让学生举出的例子少一些,要让学生动脑多举实例,教师加以指导。

3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情况时,教师没有使用教具天平和量杯,学生光靠静止观察和思考,对这个知识就不易接受。如果使用教具直观演示,教师不用过多地讲解,学生就明白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出示物品和教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2

本课是《固体和液体》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通过对物体的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由于本课内容比较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充分参与探究活动,需要两课时完成,这节课是属于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固体的性质。通过这次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关注原有知识,激发探究欲望。

当我了解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后,不失时机地问道:“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一些与本节课无关或距离较远,若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头脑里的这些问号可能被忽视为“给教师添麻烦”,而且花几分钟给学生发问,似乎“不合算”。但这正是教师引发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最佳切入点,面对来源于学生中的大量问题,我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并把它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时,他们会更专心。因为只有这样积极性的支持态度,学生的内心才能激起科学探究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情感和探究意识。

(二)、关注观察材料,获得探究体验。

“探究——研讨”教学法中提出了要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的观察材料有塑料棒、石头、乒乓球、黄豆、勺子、瓶子、橡皮、泡沫等,还提供了学生可以自选的工具:小锤子、放大镜、烧杯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的还是经常玩的。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来研究,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物体。在接下来的10多分钟都是学生在进行观察、研究,看起来这一环节似乎与教师无关,实际上这正是教师在通过材料进行教学。在以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将主要通过中介——活动来体现,也正是由于这些材料,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的探究经历。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3

《认识固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的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一课。本课是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在《他们是怎样做的》单元认识了常见材料金属、塑料、纸、纺织材料之后,第一次通过观察认识固体的共同性质并发现各种固体有很多的不同的性质。本课也是在渗透本册过程技能--“观察”的一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明白观察不光可以用眼看,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感官以获得所观察物体的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本次是在北师大导师进小店进行课题指导而作的一次汇报课。确定课题后,我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参考了由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的《美国主流科学教材》及由南京市教科研中心编写的《做中学教材》,整合了三套教材各自的优点,凸显科学课标注重学生的体验和苏教版教材注重学生过程技能训练的特点,设计了初稿:首先,布置学生带来一种他自认为是固体的物体,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他调动自己的关于固体的前概念并运用这一标准判断身边的物体的过程,之后,请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他们带来这一固体的原因,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关于固体前概念的碰撞过程,学生会列举出各种各样他们自认为是固体的公共性质,学生会突然发现:原来他们对固体的共同性质并不熟悉,于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运用各种观察方法观察固体,发现他们在颜色、软硬、形状等方面并无共同之处,学生的思维陷入僵局,教师出示学生在上学期学过的水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发现: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而固体有固定形状。之后,为了巩固固体的共同性质,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固体,最后,为学生推荐了一本科普读物,将学生的视野有科学课引向广阔的科学科普阅读。

试讲之后发现,由于布置了学生提前带一样固体,所以学生对于固体的共同性质的认识只局限于自己所带的固体,而没有所有的固体,只是有学生的心理发展所决定的,说明自己的设计主观性太强,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将环节调整为:布置学生带一些物品,既有液体又有固体,课上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理由,既复习巩固液体的共同性质,又为发现固体的共同性质打下基础,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与液体的对比,发现固体的共同性质:有固定的形状,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发现固体在颜色、形状等方面的不同,之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固体,最后,为学生推荐了一本科普读物,将学生的视野有科学课引向广阔的科学科普阅读。

教学环节的调整反映的其实是教学思想的改变,通过这次的调整,我真正意识到什么是以学定教,虽然自己也看了不少心理发展方面的书籍,但把这些理论真正运用到课堂实践真的还有一段距离,通过这次教学展示,也使我明白了:做一名好老师,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不是只钻研理论就能达到的.,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4

最开始的教学设计我是把认识固体和认识液体完全分开来的,第一节课讲固体的性质,第二节课讲液体的性质,我发现这样的效果显然不是很好,在学生的脑中形成的概念是支离破碎的是不成系统的。

首先我把在厨房里由一个鸡蛋引发的争论作为情景。“想为它们做裁判吗?那我们得先学好第三单元的《固体和液体》”接着要求学生观察提供给他们的木头、布、玻璃、钩码以及纸张,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学生这时很容易总结出固体的一般特征,“我们给不容易流动,有固定的形状的物体一个名字”引出固体。“沙粒是固体吗?可它怎么能‘流动’的嘛,应该怎么解释呢?”沙粒单个来看的话它有固体的形状并且也是不能流动的,聚在一起并且要借助外力才能流动的。

观察摆在桌面上的四种另外的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容易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引出液体。接着在要求学生将P28页的物体按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类。

分好后学生们肯定有争议,比如说对鸡蛋、牙膏、修正液、胶水的分类。它们似乎既具有固体的特征又具有液体的特征,但是呢,它们又不具备完整的特征,不纯。引出流体。

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见到的固体和液体的例子,学生会举出钢铁塑料等,并且一开始只认为它们是固体,“钢铁就一定是固体吗?它在什么情况下形态会发生变化?”固体与液体之间的转换,要求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原来物体的形态是能发生变化的。培养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节课还有很多问题,仍在不断改进中。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5

教学课题:认识固体。

教学分析:本科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通过给物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于分离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物体的能力。

课文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武平按固体、液体分类,还有一类物体、既像固体又像液体,我们把它叫做中间状态的物体。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锤子砸等多种方法,研究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的性质,并要求记录在表格中。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固体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中发现: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3、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

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 确定研究固体的种类与方法

1、研究固体的性质,灵活使用活动提示卡。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三) 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看哪组的发现多,不足的实验材料向教师领取。组内汇总、记录,完整研究结果)。

(四) 评价

1、小组展示研究、点评、全班交流。

2、布置继续研究任务,评出固体研究所所长。

(五)重点项目研究

1、利用工具,研究轻重。

2、故事导入。

(六)拓展

1、设疑:鸡蛋是固体吗?全班讨论。

2、设疑:牙膏是固体吗?分组实验:和面粉。

(七)全课总结

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固体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我们运用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实,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八)课外延伸

1、回家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把你的新发现告诉老师。

2、思考:固体有共同的性质吗?

教学反思

在课本的教学中,教师、学生、材料三大基本较大幅度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学生地位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3、教学内容的转变。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对象,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重视能力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学习环境的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实施协作学习,进行效果评价。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6

一、几点不成熟的成功之处:

1、本课中研究的是固体的性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对固体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认识和描述。能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2、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学生对牙膏这种物体分不清是固体和液体时,我及时用和面的方法让其明白它是一种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把问题简单化,学生接受效果很不错,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类似的物体,真正达到了学而用之。

4、运用比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固体性质的多方面认识,既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又实现了教学。学生的积极性特高,教学效果特好。

5、在每一个实验前,都让学生计划实验的步骤和目的,从而使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让学生养成做事前先思考的习惯。

二、不足需改进之处:

1、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中时间的把握心中没数,至使提前完成教学任务,更惭愧的理当自己发现时,还用让学生看书的方法去弥补少的时间,失败呀!

2、课堂上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认真的去听,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其实这期间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3、最后一个环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其实应先让学生看书上的那两个最典型不过的例子,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去举一些例子。而我却没能做到。

4、以后还要在备课上大下功夫。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认真的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学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准备好多种方案,以及时的应付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尴尬局面。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7

1、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堂教学不仅注重最后的结果,还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本节课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和观察,找出固体的特点,由此了解了固体的性质,我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手”。事实证明,学生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一点我认识到,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可以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2、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尽可能体现教师由如何讲向学生如何学的转变,实现教师由讲述者向促进者的转变。尽可能体现对学生课堂生命力的尊重,对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促进,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整堂教学都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师生互动,问题启发与学生思考、回答;有生生互动,有学生间的讨论与协作等。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兴致很高,效果较好。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利用材料探究固体的性质。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分工、协作,既探究出了科学规律,更体验到了学习与合作的快乐。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个性化的教育,为学生营造创造的环境,使他们积极、踊跃、大胆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如各小组对信封中的固体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角度和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固体研究,探究结果精彩纷呈,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面向全体,注重差异,渗透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由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提出问题,切入主题,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一连串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中,在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维以及表达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发展的时间或空间。

4、在学生对牙膏这种物体分不清是固体和液体时,我及时用和面的方法让其明白它是一种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把问题简单化,学生接收功效很不错,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相似的物体,真正到达了学而用之。

5、在每一个试验前,都让学生计划试验的步骤和目标,从而使试验有条不紊的进行,让学生养成做事前先思考的习惯。

6、在教学将液体和固体分类时,由于我将实验工具也一起放在了实验袋中,误导了学生,这是我在课前准备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7、教学中我的语调没有起伏,使学生在听讲时容易找不到重点所在,这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多注意的地方。

8、学生个别出现问题、错误的细节之处没能及时指出纠正。

下载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1教学反思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1教学反思 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1 《认识固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的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一课。本课是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在《他们是怎样做的》单元认识了常见材......

    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太阳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认识太阳《认识太阳》一课时,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在这节课中,有收获,也有不足。下面,我针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讲课体会。 一、......

    三年级科学下册 塑料 1教学反思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常见的材料 塑料每天早上,学生们用塑料袋装着早点来上学,不一会儿工夫,垃圾桶就被填满了。看着这一情景,我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

    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3教案 苏教版(五篇模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认识固体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认识固体》......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 1.认识固体教案 苏教版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 认识固体 教学目的 : 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研究固......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物体的特征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体与材料》的第一课,本单元先从认识物体入手,再研究材料,让学生从认识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获得抽象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1、身边的材料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开始采用了倒叙的教学方法,我想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我的视频资料引导会很顺利的认识我们周围的材料。所以我......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本节课在观察种子这一环节的时候,当对种子外部观察前,我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