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东南行观后感
“名师东南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学郑华凤
我有幸去福州钱塘小学参加首届“名师东南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研讨的主题是“着眼课堂实效,关注教法迁移,促进专业成长”。我们一共观摩了刘仁增、戴建荣、薛法根、盛新凤、闫学五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及讲座。
(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几位名师的相关资料:薛法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小语十大年度人物”。闫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2006年全国“十大读书人物”。盛新凤,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小语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浙江省首届高访学者。戴建荣,全国知名青年教师,上海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小学教学》封面人物。刘仁增,福建著名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
名师之所以为名师,是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每堂课都是其智慧努力和精神探索的结晶。课课都是情”“文”并茂,激情与理性共舞。现在我就将自己此次听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风格是语文的灵魂,没有风格的语文教师只能跪着教语文。这些名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刘仁增老师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识字教学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已形成“新、趣、活、实”的教学风格,他执教的《颐和园》课堂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实现读写迁移。课堂上,他非常重视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优美的景色,并体会作者移步换景、有序描写的写作方法。读写迁移的设计尤其巧妙,不是空泛地让学生去闭门造车,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课文中没有介绍的其它景点以及一些景点资料,学生有了这些材料,再运用上本节课上掌握的一些写作方法,写出来的小练笔质量颇高。
戴建荣老师的《雪》与《咏鹅》则让我们领略了上海男人的细腻与温情。简单的二年级古诗,他融入了雪的情怀、鹅的诗意,让人心醉神迷。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课堂上尽情展现。他的课,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尤其是朗读的指导,夸张却不造作的动作,加上动情的语言,让我们每个听课者
也情不自禁地随之吟之,歌之,舞之。我想,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该是多么幸福,多么开心啊!
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他上的《爱之链》则在如何引导学生读书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情节、环境、细节是一篇小说的灵魂。薛老师的课堂,除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外,还让学生领略到了小说的魅力所在。情节之意外,情景之相生,形象之典型,都让学生留连忘返。这样的课堂,是朴素的,是高效的,是实在的。
盛新凤老师的课堂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她上的《读碑》充满了诗意的美。她的语言,清晰舒缓,娓娓动听,和风细雨般,如春风拂面。她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堪称一绝。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在老师动情的引导下,一遍遍地在读书,在思考,在感悟,在积累,从而获得了情感的共鸣。她的讲座,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以及对诗意语文的不懈追求。和美语文的教学理念,伴随着她的课堂与讲座,如汩汩清泉流入与会者的心理。
闫学老师具有厚实的学识修养,她的教学特色是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她的读写课《我的理想》,充分体现了她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殷实的写作功底。敢在大型研讨会上临时改变课题,并选择读写课,需要很大的勇气。读写课,和书声琅琅、精彩不断的阅读课相比,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何况是完全陌生的学生,一个老掉牙的话题。没想到,她竟然有办法让学生对一个沉闷的话题,产生了倾诉的欲望,拥有了书写的能力。不能不佩服她的内涵与素养,勇气和智慧。
二、努力把文本教厚
“朴实、扎实、厚实”是这几位名师课堂的共性。我着重谈谈这个“厚实”。“厚实”就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拓展视野,不断积累,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些名师在上一堂课前首先是自己先读透文本,吃透文本所蕴涵的意思。然后再去深入地挖掘它所包含的更进一步的深层意思。通过资料的查询,课外补充与之相关的诗句,名言,传说等等。让学生在学到这一个文本的同时又知道了其他的知识,做到真正地厚文本。如:盛新凤老师上《读碑》这课前,委托好朋友亲自驾车几个小时到浙江九龙泉纪念碑摘抄碑文上所有英雄的名字,然后打印在电脑课件上,形象地诠释了“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并上网查阅许多有关这
些英雄们的事迹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这是一块厚重的碑”。戴建荣老师的《咏鹅》教学中引入丰子恺对鹅的描述及王羲之爱鹅的故事,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人们对鹅的喜爱之情,最终让学生悟出:鹅,我心中的鸟,鸟心中的我。刘仁增老师的《颐和园》中的各种图片、资料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闫学老师的作文课《我的理想》以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有关理想的作品解读导入使学生明白:理想不一定都是伟大的,也可以是平凡的。
三、善于“煽情”
语文教师是“性情中人”,应该是善于“抒情”善于“煽情”的人。在名师教学活动中,他们想方设法地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盛新凤老师的语言是最善于煽情的。印象最深的是教学《读碑》中的三个带叠词形容烈士名字多的问句,她用自己的情感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的意境,直至熟读成诵。例:学生读,你读出了什么?老师读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分组读让这此起彼伏的感慨在大地回荡。(情感预热)这森林般辽阔的烈士的名字你都记得谁?(讲英雄故事)这么多英雄,我们报得完吗?所以作者这样说——引读。每一个名字,都曾演绎过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汇聚起来,那一定是——引读。多少皮鞭多少枪弹多少棍棒刺刀,多少眼泪多少仇恨多少血的忠告!——引读(情感升温)但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理解“竟”字的含义)是啊,他竟想不到,他内心震撼、惊叹无比,所以他要不断地反问自己,读三个问句。这一连串叠词的叠加,喊出了他的震撼、喊出了他的惊叹、喊出了他的感慨万千!再读。这样的情感只能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和喷发!再齐读。(情感高潮)到这时,学生对这段话早已熟读成诵了。
戴建荣老师的肢体语言最煽情。在执教《雪》时,就巧妙地用手势、肢体来激情煽情。初读诗时学生的语调、节奏都比较平淡,教师加上动作手势、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让学生耳目一新,原来古诗也可以读得这么好听!接着学生跟读、教师引读、配乐齐读,师生在教室里像雪花一样满场飞舞,激情飞扬,课堂气氛非常随性而富有诗意!当学生读到“燕山雪花大如席”一句时,感情基调不对,语气中流露出的气势不够恢弘,教师用手势引导:“再高些!再大点!”在这样不断的激励下,学生反复练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最终达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
此外,音乐是最能煽动人的情感的,在名师的课堂里,老师们在课文的朗读中大都巧妙地配上了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下,使课堂更加富有诗意。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名师的成功就在于对教育的痴迷,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敬畏。只有不断学习、积累、总结、提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才能有满意的课堂以及扎实的理论功底。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按照她们指明的道路去探索实践。
第二篇:名师授课观后感
听辽宁名师送课心得体会
沙湾五小蔡金芳
作为一名很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年的9月16、17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听辽宁名师送课活动,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贫瘠的土地上正需要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在这里,我聆听了不同风格名师的作文课、阅读课以及读写综合训练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要有艺术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沙湾二小曹老师讲《观察作文》一课时,她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亲切自然,极具感染力!在习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领悟观察的乐趣和收获,曹老师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一个小小的胖大海,在曹老师的口中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激发了学生们无限好奇与想象力。曹老师通过五官的感觉让学生全面具体的了解了胖大海,最后的情感升华更是水到渠成,匠心独运。一堂看似平凡的习作课,在曹老师的口中却有了更深的高度,渗透了情感的教育!通过这堂精彩的习作课,我真的是受益匪浅,这给处在习作教学盲区的我一个很大的启发!
二、多读多悟。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在这几节观摩课上,辽宁振兴小学校长李亚东老师的两堂课更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他的一堂六年级《西风胡杨》仿佛让那坚韧、刚强、无畏的胡杨就挺立在我们眼前,他字正腔圆的语气让胡杨不倒的精神深入学生的心中,也深入到我们的心中。曹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渊博的知识,真的让我从心底仰慕!
三、平心静气做一名语文教师这是特级教师李亚东老师在作报告时给我们说的一句话,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话,但实际践行起来是多难啊!我最有感触的是曹老师报告课件上的一句话:给孩子,看得见报的未来。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把该学的知识学会,可我们是否真的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知道自己未来想追求的吗?我想我该重新思考如何成为一名良师这个问题了。
听他们讲课,从心底里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地读,用心地说,尽情地写;重点字词句的挖掘,品词赏句的吟咏,使得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都充满着浓浓的兴趣;他们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恰当地评价每个学生;他们可亲的教态和丰富的课堂语言深深吸引着每个学生和听课者。
最后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非常感谢给我们授课的几位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语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蔡金芳
2014年9月19日
听名师授课心得体会
蔡金芳 沙湾县第五小学
第三篇:十大名师观后感
十大名师事迹观后感 向阳小学二年级组
通过学习十大名师的先进事迹。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名师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事迹平凡又伟大,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些优秀教师的事迹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热爱学生。他们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
尤其是李律华老师的先进事迹,她那激情燃烧的课堂让我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人的精神的教学,用她的话说,“语文是心灵的活动,是生命的交往。”课堂上激情四射的李律华,走下讲台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充满爱的老师,对李律华而言,这个世界上最让她感到快乐的事,就是和学生们在一起,这种快乐什么都无法代替。曾经,她因工作出色被提拔为中山区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但是两年之后,她毅然决定重返课堂,选择继续当班主任,选择继续从事语文教学。“我觉得最能给我带来激情的工作就是当老师,因为孩子们总是让我充满了成就感。我喜欢上课,课堂就是我的一片天地。””朴实的话语,流露出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在21世纪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在专业上要有所追求,要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现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再次,教师要学无止境。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优秀老师们有着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们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他们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总之,向名师学习,学习名师对事业执着的精神,爱学生的品格,学无止境的精神,我们只有向他们学习,再加上自己努力去做,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
2013.11
第四篇:名师课堂观后感
我观“名师课堂”有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活动专场于3月8、9日在金华如期举行。我有幸作为一名观摩者亲临会场,聆听了四位专家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
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在所有观摩者的眼前现场搭建了一个大的“教育以人为本”理论框架,即教育者处于教师的位置,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魏星老师的《水》这一节课让我记忆犹新。在这节课上,魏老师设计出多种感受性、感觉性、感知性的阅读、诵读,就是想营造一个浓郁的情境,创造言语生成的动力,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学生的交流中,魏老师有目的地总结一些规则,比如对“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对水的渴望”的分析。这节课从“感觉”入手,具有良好的发展和生长趋势,它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成一条在内容上贯穿全文、在教学上贯穿始终的动态发展的主线,同时也形成了一条言语的理解、生成、生长的主线。
窦桂梅老师《皇帝的新装》的现场教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的教育魅力确确实实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皇帝新装》是经典的童话,由传奇的窦桂梅老师来授课,让我们看到了经典故事的魅力的再显,感受经典课堂的魅力,闻到窦桂梅老师这朵玫瑰花的芬香。窦桂梅老师通过带领学生,通过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板块,展示了清华附小“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的教育理念。
在预学阶段,教师激发学生思考,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在共学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通过中英文对比、角色扮演、为故事配乐配图片等形式共同研读文本;解决学生质疑在延学阶段,教师留给学生思考、辩论的空间,并向学生推荐延伸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与期待走出课堂。课堂不时出现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碰撞的火花、掌声、笑声洋溢整个会场。
最后清华附小的胡兰老师向我们做了关于《清华附小1+X的构建与实践》,从她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清华附小的学生们的那种学习的幸福感是我们这边的学生远远不及的。
通过这次学习,收获多多,以后我会主动用专家丰富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的教学,争取做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新课改的探索者,做一个与学生、同事共同学习发展的合作者,做一个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自省者,做一个不断充电的学习者,做一个富有教学智慧、教学个性和教学特色的教育者,为永康教育辉煌的明天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第五篇:名师经典观后感
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
前几日有幸到兰州参加了全国名师经典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杭州、北京、广州共四位名师讲授的现场教学以及点评,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这几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现针对这兰州之行谈谈自己的体会。
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特级教师,聆听了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教学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还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展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这次会议中我认识了温柔且充满书香气息的吴琼老师;风格朴素,课堂扎实的张龙老师;以及“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蒋军晶老师,他们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而且精彩的讲座也解除了我们很多的疑惑。
蒋军晶老师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与别人大不相同,难怪很多人说他是教学“奇才”,这堂课他把重点放在感受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情节设计”上,他利用同类文章的阅读拓展等手段,将铺垫、悬念、意外这些文学概念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在学生心中“扎根”,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小说阅读的乐趣。
蒋军晶老师摒弃了繁琐、臃肿的设计,条分缕析的讲解,引导学生扎扎实实从文本入手,还课堂给学生,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惊弓之鸟》这是一篇老的不能再老的文章了,小时候学过,参加工作后教过。但今天听了武琼老师的课让我对这篇文章和教师的作用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
武琼老师来到会场,我本以为她会马上打开电脑安装课件,但是她没有,甚至连书都没有拿出来,只有学生的手中拿着课文资料。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特级教师,不用书和课件,两手空空来上课吗?
一、没有课件,也能上出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而这种功底,取决于一个老师对于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上。本以为武老师只是抓重点段的处理,让学生理解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打下来的真正原因。没想到,武老师又巧妙的回到文中,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用法及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处理太精妙。最后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来体会更羸是一个有名射箭能手,这时经过一节课的研读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为什么称更羸为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正是由于他能够观察、发现及判断才能有所成就。
二、在理解课文中,适时地把本课要求会写地词语进行了教学:武老师的语文课并不像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把词语和文章割裂开学习,第一课时先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来分析课文,已成为一个模式。在武老师的课上让我们看到了在理解文章时同样能够把字词讲得有滋有味,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字词的书写及理解。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注重了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本课老师反复训练学生“因果”句式的表述,相信今后孩子们在语言表达上一定会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四、教育机智,令人佩服:当老师让学生读一读更羸说了几句话来说明射下大雁的原因时,学生们意见不统一,有的说4句,有的说5句。而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叫起几个学生来读,读到最后第5个学生没句子可读了。让学生认识到分号不是一句话,表示话还没有说完,和逗号的作用类似。反思自己平时教学,一定会直接告诉学生。看看武老师,多么巧妙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五、课堂上哲学思想的渗透,潜移默化:当老师讲到更羸把大雁射下时,学生发现了句子之间的联系时,教师适时地告诉学生们,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有联系的,让我们看到了课堂上的哲学思想在闪光。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难以让学生理解,而在汪秀梅老师课件的演示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张龙老师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能力很强,抓住文章的写作主线、情感线索,并进行了很有效的设计。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以及“喂鸥、唤鸥、谈鸥”这三个场景是我关注到了,但这种层叠往复的依据主线理解没有想到。从“意想不到”出发,到了解老人与海鸥是如何相伴的,到升华这种感情,再次受到情感的震撼。其中多次穿插朗读重要的段落,起到了督促理解的作用。张老师在课堂中进行了两次小练笔,及时写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听了语文名师们的课堂,我感到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我们任重道远。同时也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
卜娅菊 2012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