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实践,应用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金钥匙

时间:2019-05-15 13:5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学,实践,应用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金钥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学,实践,应用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金钥匙》。

第一篇:自学,实践,应用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金钥匙

自学、实践、应用

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金钥匙

谷城县第三高级中学詹海涛

时光越过千年,世界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今天,每个人都在谈论信息、网络、电脑,在现代社会里,懂得上网,会用电脑,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成为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如何使高中计算机教学真正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落实高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打开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发展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师急需研究的新课题。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意见(会议讨论稿)》中已明确提出,“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于2001年秋季开学从高一年级开设信息必修课程”。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呢?我认为,自学、实践、应用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三把金钥匙。

一、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几年前还普遍流行的“DOS+WPS”,现在几乎被窗口化的“WINDOWS+WORD”完全取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名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如果我们继续坐等老师来传授知识的话,恐怕只能是坐以待毙。因此,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

我们这里所说的自学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课前和课堂上对教材的自学,另一类是课余时间对教材之外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自学。前一类为课堂学习和后一类自学打下基础,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后一类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带有广泛性和选择性,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的获取。但是,不管哪种形式上的自学都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只有善于自学,勇于自学,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实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

自学是为了掌握知识,为培养技能打下基础,实践则是为了培养技能,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意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这说明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而其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则占据主要地位。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实践,让学生动手是领会,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秘,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

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已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

在实践中我们可能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比如鼠标的单击、拖动等,听起来或看起来都觉得挺简单的,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就想知难而退,这时教师就要懂得如何教的艺术了。如何才能使学生既学生学到知识,又能不感到枯燥无味呢?首先,我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机房进行,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作练习。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但是这种模式对机房配臵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配臵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学,需要配专门的软件,如TOP97或WINSCHOOLS等软件,可用于控制台(教师机)控制工作站的使用情况,统一锁住或开放工作站;而且机器的放臵也可以按照教室里的位臵横放为佳,学生既面对黑板,又面对机器,便于听课又便于操作。对教师的要求也高教师应该具有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和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否则,就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配臵价格不菲,有时边讲边练,会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而减少了课堂容量,降低了课堂效率。这种模式的采用,一般可用于上复习课、基础知识课和练习课,因为

这些课,教师可自制一些操作简单的课件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行练习,不会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另外,还可采用“一堂讲,一堂练”的教学方法:目前,不少学校为计算机教学配臵的是单机房或者是无盘工作站的网络机房,还有一个或几个为各科教学而设的配有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在这种配臵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若在机房进行,边讲边练,会产生以下的问题: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自己在电脑上操作或玩游戏,课堂纪律差,教师的讲授效果甚微。对于这种配臵推荐一堂讲、一堂练的模式,这“一堂”并不是一个量化的概念,将课时一分为二,一半上机,一半上课,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机房练习。需演示教学课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就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过程,而操作性比较强的DOS命令、WPS文字编辑、程序设计课,教师讲授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练习在机房进行。以DOS命令为例,教师可以先在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将DOS命令的类型、功能、格式讲解并演示,再叫一个或几个同学到前面来进行演示操作,第二次课就给学生布臵一些任务,让他们上机完成。这样一来,在第一节课上,学生通过听、看基本掌握命令的格式、功能等,第二次课又通过自己实践,进行巩固学习。这样,教学过程既集中又个别,教师既传授了知识,学生又巩固了知识。在练习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任务之后,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教师可加以辅导,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也可多花点时间用以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练习的次数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的速度加快,这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信息技术技能也不例外。就拿最基本的指法练习来说,一开始你可能连最基本的键位都不清楚,手指敲击键盘的姿势也比较笨拙,但持续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如果能坚持每日练习的,你的速度就会持续快速上升,最后甚至让你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亲自实践,自己动手还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你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这样,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收获,你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随之你的信心也会大增。学习劲头也就会更大。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三、应用是培养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本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而且要经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画图”时,同学们可以利用画图中的一些工具,随心所欲地绘制出美妙的美术作品;学习“文字处理”内容时,可以利用的字体、段落、艺术字及插入剪贴画等手段制作板报、贺卡和校报校刊;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学习资料,进行网上学习和考试,还可以自己设计网页,建立一个中学生自己的网站……

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并不是考查的真正目的,关键是使用知识并把它运用到有意义的场合,最好是现实生活中。衡量一门英语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的口语能力有多好,衡量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用计算机帮助你解决了多少问题。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这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

总之,只要牢牢掌握这三把金钥匙,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增强,最后,你必定能驾驶信息技术这艘航船,顺利抵达胜利的彼岸。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这次国培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第三篇:信息技术是开启语文自主学习的金钥匙

信息技术是开启语文自主学习的金钥匙

[内容摘要] 现代社会是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会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所必须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机会。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网络化

[正文]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对教学各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使教育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因为条件与环境的制约不能发挥其自主性。不能进行自主学习。而今,信息技术为主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机会,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同时,丰富的远教资源和强大的交互性对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他们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认真钻研,积极思维。所以构建学习理论十分强调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生动的创设学习情景。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视、听、说、做于一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如一的围绕着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把他们带入到一个广阔的天地中去长久不衰。

1、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能对某种知识感兴趣,一是学生情感心理的作用,二是外部条件刺激的作用。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要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造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进入自主式学习的最佳状态之中。如:《雷雨》,上课开始的第一锤已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有的学生读完一遍,明 1

白了课文内容的大概之后,就进入了阅读欲低谷,甚至是休眠状。此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或朗读,或提问,或讨论„„再次激励学生。如对雷雨中所表达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个画面,就可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叙述出来,并能上台展示。这会极大地催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看有关的录像或动画,再闭上眼睛听《雷雨》声音,把声音与画面景象联系起来进行联想,感悟乐声所表达的意思、寄托的情感。无论是听音乐还是看画面,都唤起了学生多种感知器官的活动,学生始终能兴致勃勃地参加课堂阅读活动,从而提高了语言感受能力,享受到了审美乐趣。

这样教师不留斧凿之迹地把学习的要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能力。所以,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语文教学首先是朗读教学。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学生读得筋疲力尽,可还是不得要领,收效甚微。现代信息技术的适时地运用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课文。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观看声情并茂的画面,朗读课文就会津津有味,绘声绘色。

如《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学习3-5自然段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对话时,在学生初步讨论练读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出他们争论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来朗读,我利用电教手段演示它们当时争论时的激烈的动画场面,学生立刻被这一情境所感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于是,学生仿佛化身为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氛围下,深深体会了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自己的朗读演绎得淋漓尽致,使朗读训练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3、创设悬念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

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一课时,学生对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诗所包含的哲理的理解就有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过程。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抓住关键词“不识、真面目”和“只缘”的理解,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这首诗的后两句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它的隐含意思吗?学生经过思考发言道:“要看清庐山的全貌,除了多

角度地看之外,还要跳出山外,站远一点、站高一点,才能看得清。”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看山应该是多角度,全面地去看,那么看待一个人呢?希望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小组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由物到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出了:越是好朋友,越不容易看清他(她)的原因,是只看优点,不看缺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角度地、全面地评价一个人。为了让学生将这一认识内化为自己看人看事的观点和方法,我还布置了课后习作:全面认识我的朋友(或同桌)--读《题西林壁》有感。

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探究学习应从发现问题开始,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自主学习的方式

1、自主选择学习材料

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之后,形使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自主阅读”,在在《雷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语感,读出各自的喜欢。接着,在美读课文之后采用质疑、游戏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寻找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教师提供描写写景的文章,如《雨点儿》、《下雪》、《雪地里的小画家》等,借助网络的有声画面,听到画中的音,使学生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诗中画,画中情。

提供描写景物的儿歌、文章,让学生网上自由阅读,在阅读中比较,创设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机会和空间,学生通过学习,总是能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独立阅读。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完全愉悦的心情下,自由享受着文学的熏陶。

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各个环节的不同要求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单元计划。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的《语文园地4》教学中,让学生观察读读认认生字:月、夫、肤,月、旦、胆,女、生、姓,厂、则、侧,比、十、毕,父、斤、斧,加、马、驾,敬、言、警。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家”总结出了书本上没有介绍关于文字知识识字的方法,学生们敏锐的洞察力,真让人惊叹不已。精彩的还在后面,学生望上自由阅读后,输入自己学到的生字词,通过网络相互传阅,让人大开眼界之时,教师抓住这一美好时机,问:“这些字词你们是怎么学来的?”有的说是看电脑上的拼音标注学的,有的说是听网络图书馆管理员说的;有的说是金山词霸中找到的;有的说是平时看电视学到的„„此时此刻,教师在没有必要干巴巴地告诉学生怎么去学习字词。

网络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识字依赖音——形——义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形成一种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老师归纳的效果要好的多。

3、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网络教学的能“给学生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聊天室来质疑,交换意见。主动寻求解决疑难的方法,改变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统局面。对难读的字词,可请网络小老师帮助解决;较集中的问题,让学生用网络聊天室互相介绍解决办法。如有不懂的问题,留在下一个环节,而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力求让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多让学生讨论、争辩,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相交流、探讨得出结论,但忽略了自悟的过程,抹杀了学生运用工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符合创新人才的要求。质疑、解疑的过程。施教中,学生把学、思、疑、问连接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评价自主学习的成果

“评价”是我们教学中一种经常的行为,它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和地位。在课堂中,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积极、肯定的评价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气氛。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他们所释放的热情和潜能是无法估量的。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在教学“语文园地5”认认读读时,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互说互评识记生字的方法,看谁的方法新颖,符合本身实际,易懂易记,并在留言板上发言,最后小组集体评谁方法的好。在学生小组协作评议中,教师要以学生平等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和评价,在评价语言上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让小时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充分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

总之,信息技术渗透在信息化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致力改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革新课堂教学,以实现课程的最优化,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其真正地在一定情境景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真正让技术支持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艾修永.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化学习.山东电大学报.2002-1

[2]成尚荣.校园e时代——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 [3]唐剑岚,胡建兵.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网络环境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03-6 [4]陈晓慧,李馨.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创设.中国电化教育.2000-4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实践

[按]研究性学习课程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之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帮助研究性学习课程跨越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尚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领域。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所建的“研究性学习支持网”在学生自主选择、查找资料并最终自主确定课题以及公开性评价等方面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本文试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描述中体现校园网创造的全新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实践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陈越

在中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教材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重要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难适应开放的课题研究。

因特网固有的开放性能解决传统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利用这一开放性特征,我们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该网建立在Windows NT server 4.0+IIS 3.0+ASP+Access数据库的构架上,通过512Kb带宽的ADSL与因特网联接。“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由八个栏目组成,其栏目名称和相应的功能如下所示:

 “研究方向”:学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供的课题研究方向;

 “课程概述”:对研究方向的大致介绍;

 “学习资源”: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

 “网上交流”:老师和学生进行作业和成果的交流和展示;

 “课程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自己的研究方向,学生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 “提交作业”:学生通过网络上交作业和研究成果;

 “成果评价”:教师和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角;

 “在线帮助”:指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中这些栏目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主要阶段(即研究课题的确定阶段、研究课题的实施阶段、研究成果的评价阶段等)的学习要求。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则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之中。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学习支持网提供的“研究方向”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概述”阅读这些研究方向的“综述”,大致了解 1

研究方向的基本情况,再通过“学习资源”由校园网访问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因特网址,从中收集有关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中查阅有关的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尽快地找到有关的参考书目,“研究性学习支持网”提供了本校图书馆的书目查询功能,并且设臵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地区图书馆的链接,学生可以在这些大型图书馆的网站中进行书目和全文查询。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查找到相关的网上资源,“研究性学习支持网”还提供了一些具备全文检索功能的搜索引擎的链接。因为只有建立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课题才能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也才能顺利地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学习支持网中的“研究方向”是教师根据自身的专长和兴趣爱好提出来的,有三十多个,涉及学校的各个学科以及学科之间的综合,但并不涉及具体的研究课题。学生需要在查找资料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最终确定自己课题。

除了教师提供的这些课题研究方向以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历,自己提出一些研究方向,并将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资料,包括内容简介、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上传到“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的“学生研究”中,供其他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课题时参考,其他同学也可以在学生自己提出的研究方向中确定课题。

当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中发现问题并基本形成自己的课题后,就可以在学习支持网中注册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与进行类似课题研究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

由于学习支持网的使用,参加同一研究小组的同学,不再局限于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往往一个研究小组的同学来自好几个班级甚至两个年级,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在学习支持网的帮助下走到了一起,这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到了信息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全新的网络合作的工作和学习模式。

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教师与单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途径,缺乏在不同教师与不同学生之间以及不同教师之间开展交流的机制。没有一个教师能对这么广泛的问题作全面的解答,也很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召集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中解答,更不可能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和交流讨论,由于时间有限,也不可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及时的交流。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对信息交流的开放性要求。

“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为师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场所,使得参与信息交流的人员更加广泛,参与交流更加方便,信息反馈更加及时。“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的“网上交流”,可以进行类似聊天的实时讨论交流,更可以在“提问:回答”中运用BBS技术,按照课题研究方向进行分类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到BBS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问题进行解答。该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则可以通过BBS对有兴趣从事该课题研究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其他教师可以对这些同学进行帮助,并且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BBS开展有关学术方面的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讨论后,指导教师可以将与自己指导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讨论内容整理以后,加入研究

方向的“课程概述”中;也可以把与学生和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加入研究方向的“学习资源”中。

通过“研究性学习支持网”,师生就能随时随地针对研究方向进行交流讨论,较好地解决了“生-生”、“师-生”和“师-师”之间在开展研究性课题过程中的交流障碍问题,有利于学生充分地了解课题研究方向的有关知识,从而为他们最终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课题实施阶段。

一般来说,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开题”、“研究”、“答辨”。在这三个阶段中,需要分别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和“答辩报告”。

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将从事相似课题研究的学生组织成课题小组,在课题小组中开展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而学生更多的时间则可以继续利用“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资源进行交流讨论、查找资料。如果学生对课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可以在BBS上求助,或自己上网查询。

指导教师如果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在“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的“网上练习”中建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库,供有关学生测试自己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支持网”还为每一位学生的研究课题设臵了一个专用的“课题档案”,每位学生都要将自己撰写的三份报告上传到自己专用的“课题档案”中,研究课题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每位学生的“课题档案”中查阅学生的三份报告并在报告后面附上意见或建议,其它学生可以相互查阅、彼此共享成果,同时也可以发表意见,帮助其他同学完善各自的报告。

每位学生通过各自的“课题档案”可以及时了解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所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学生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吸收后,可以对报告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对于报告内容中指导教师和同学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进行澄清和说明。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比如数据的存储和格式化、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统计、图表分析等。在信息科技课中,我们就及时地进行电子表格软件的教学,指导学生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并着重介绍了软件中提供的大量函数和数据图表化功能。通过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使用,学生们体会到,运用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课题研究中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有些学生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靠现有的软件无法解决,这时,我们就引入了程序设计的概念。在信息科技课上,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程序设计的思想,学习用VB编制一些简单的程序。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对VB进行了深入学习,并用VB编制应用程序帮助其解决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每位学生都要将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WORD文档)或研究成果网站的形式在学习支持网上,向全校展示。

三、研究成果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每位同学都要制作一份答辩报告在学习支持网上展示,在答辩过程中,其他同学和老师看了答辩报告后,可以在网上提问,答辩的同学也在网上回答。答辩结束后,答辩同学对自己的答辩进行自评,指导教师给出一个评分并决定是否推荐为优秀课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对答辩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评价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和过程性。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演示报告形式是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我们在信息科技课中对如何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答辩报告进行了指导,每位同学都及时地将答辩报告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并上传到学习支持网中。

四、有关安全问题。

由于校园网的开放属性,在运用校园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否则,就会在校园网上引起混乱,造成损失。

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中采用分级权限管理,学生只能查阅“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的资源,只有经过身份识别后,才能上传资料、发布信息,因为是用于学习目的,一般不存在隐私问题,所以不允许匿名发布信息。

同时,在校园网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对服务器上重要数据的破坏,在校园网与因特网之间架设“防火墙”,防止校外的黑客对校园网的恶意攻击。为防止意外,我们还及时备份“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的重要数据。

此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做到安全、高效、守法地使用校园网和因特网,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以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为平台,我们在对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整合的探索中,深刻感觉到,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支持网得到整合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大为提高。本来一个学校只有20个左右的学生课题,现在一下子发展到超过100个课题,课题研究的水平也有一定提高,多名学生的课题成果参加省市级和地区级的展示。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在一个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是自己很感兴趣的,彻底改变了苦读书的状况,学生们在课题小结中纷纷表示希望今后多开设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通过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我们实现了两者的全程融合。学生在每周一节的研究型课上主要是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讨论,统一进度,进行操作实验等工作,而学生在信息科技课上则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处理数据、制作研究报告、网站和答辩报告等,完成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大部分学习任务。我们只以每周一节的课时,就完成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离开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此外,研究性学习课程还为信息科技课的教学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案例作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给信息科技课的教学也带来了生气,高中信息科技课的教学

要求,全部得到了贯彻。学生带着真正有用的任务来进行学习,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本来,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学期就能全部完成,多出的课时则又给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在上海市统一进行的信息科技三级考试中,我校学生全部合格,一个小时的考试内容,许多同学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

校园网和研究性学习课程都是新生事物,运用校园网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还有较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克服,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来自传统的教育思想的阻力还相当大,在教学中时常会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教师不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放性,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统一学生的想法,不能摆正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地位。

其次,教师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异较大,部分教师尚不能熟练地输入汉字和进行网络浏览,影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要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水平,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能力。

再次,由于技术的限制,许多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尚不能使用,如:动态影像的实时传送;许多基于网络的因特网服务功能(ASP)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于对研究性学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如:现在尚未有一家ASP能提供基于WEB的中外大百科全书的全文检索、查阅功能;一般中学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还不能实现“虚拟现实”技术,那就对学生研究一些近、现代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课题产生极大的制约,如:不可能研究原子核方面的课题;由于要考虑网络的安全问题,就要用“防火墙”将校园网与因特网隔离,这样,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就很难得到社会上专家的及时指导,交流的范围只能局限于校园内,虽然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得到专家的帮助,但不管怎么说,校园网与因特网交流限制,使课题研究的开放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最后,由于经验不足,在进行运用校园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指导教师的安排、场地和时间的调配、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等,特别对一些学生自己确定研究方向的课题较难把握,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网以至于因特网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乃至所有课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一个网络化的数字校园时代即将到来。(http://)

附:

以50套计算机为例,建设一个简易校园网的大致费用如下:

1.硬件。

网卡60元×50=3000元;

网线3箱×650=2000元

RJ45100个×2=200元

10M交换机2个10000×2=20000元

ADSL代理共享器3000元

辅助材料1000元

计:29,200元

2.人工费2000元。

3.ADSL安装费1200元。(上海地区)

以上合计:32,400元。

另外:ADSL包月使用费512Kb带宽1500元。(上海地区)

第五篇:信息技术使用手册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使用手册培训心得体会

这学期,在市教育局的要求下,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和全体教师一样,参加了本次信息技术培训,我很高兴,同时也有一种担心,因为不懂的太多,生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觉得压力很大。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线教师,我没有理由不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以下这样一些知识内容:第一章:多媒体设备,这章我了解掌握了多媒体设备的简单维护和保养方法;知道了木马等恶意程序的发作症状,掌握防范木马等恶意程序的基本方法。第二章:软件篇,这章我学习了POWERPOINT、ACD see、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和电子邮箱等常用的几种软件和应用技巧。第三章:技术应用,这章我重点学习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了解了电子白板的主要功能,学会了电子白板的简单操作;了解了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尝试学习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了解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博客进行积累资源、记录学习进程、师生互动和教育反思等活动。掌握博客平台应用于教学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使之成为有效辅助教学的工具。通过应用实例理解魔灯平台应用的优势,掌握魔灯平台的基本使用和操作;学习了制作主题学习网站的方法和常用的制作主题学习网站的软件,尝试使用新浪博客制作主题学习网站。

在当今社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本次培训中,虽然只是对信息技术粗略的介绍、讲解,对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型人才。

下载自学,实践,应用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金钥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学,实践,应用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金钥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羊场小学 林伟 这次网络培训让我们基层的教师吸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可以利用资源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这次网络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

    创设情境,开启综合实践课程的“金钥匙”(5篇范例)

    创设情境,开启综合实践课程的‚金钥匙‛ ——2011--2012上期学习方法指导谈 建瓯市第二小学 冯淑珍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以自主......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杜凤霞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安排,我校自1月18日在伊旗四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培训。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大。我认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习心得体会朱加鑫 2008年8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把“金钥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实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践操作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 抄写在继教记录册:P.45—46培训时间填:2010.12.24培训地点填:学校电脑室主讲人:孙明嘉 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是我们需要探讨与研究的重......

    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1205404033王仕芳 通过这学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我从中收获不少,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下面我谈谈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些看法。 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