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3:3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

第一篇:《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

4月1日,我讲了一堂科学公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课后,对我这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具体而言,我的这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教学环节把握不透

本课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交流、交流、拓展、问题、交流,每一部分都在教材上用明确的图标表示了出来。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图标,更没有去想这些图标所表达的作用,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偏差,应该让学生交流的部分,变成了自己的讲述,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

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教材第二环节交流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参照物,让学生明确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不足,在引出参照物概念后没能指出“运动位置变化”,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由于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导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问题三:利用身边资源不够

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坐在车内体会汽车是否在前进。教学中,我只是利用课件让学生理解,没有完全以生活中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学生虽然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一点,但是有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而不知道怎么来说。

问题四: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太少

这堂课的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太少了。而科学课更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而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看成是给学生讲解知识点,没有意识到这个知识点的获得,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得出来的。

回眸自己一年多的科学学科教学,以上几个问题,不仅是在这堂课中暴露出来的,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上好科学课,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在科学教学中,自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向有应验的老师多请教,争取早日入门。

第二篇: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

一切都在运动中

文化小学

孙婷婷

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2.能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什么是参照物,运用到实际生活 教具准备:橡皮或铅笔、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知道有哪些物体在我们周围运动着吗?

(二)认识参照物

1.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有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么知道它在运动的? 2.刚才同学们说的马路是没有动的,它是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时用来比较的物体,看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不动火静止的问题。

3.请大家再来看这幅图,你认为这幅图中运动的物体时相对于哪个物体的,它的参照物是谁?以()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它在运动。4.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只有你选定了参照物,才能判断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物体是否运动。

5.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三)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在运动中的作用

1.请同学们把科学书放到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把橡皮放到科学书上“科”字上面,用手推动书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以什么味为参照物的? 以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以书为参照物,橡皮不运动。2.看来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做参照物,并且选择不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3.乘坐电梯的人动了吗?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4.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首歌曲。(出示小竹排视频)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明明是竹排在移动,为什么会觉得青山在两岸走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你怎样理解这两句歌词?

5.小结:选择不同物体作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

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位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如果选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则人在运动。如果选择竹排为参照物,岸边的景物就在运动。

6.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列车车厢的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的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7.为什么两个人会有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8.小结: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非常必要的,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是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探究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刚才我们都在研究物体的运动,那么,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2.小结:因为有地球的自转,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二行进,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所以,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要先确定好参照物。

(五)总结

1.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2.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虽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自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6371千米。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也就是40009千米,约等于8万公里。

3.总结: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太阳、月亮、地球以及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宇宙中不存在静止状态的物体。今天,课上所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而其中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教学反思:这一课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展开,利用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的问题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给孩子造成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碰撞和活动,从而产生问题情景,激发孩子思考,引入探究佳境,“逼迫”孩子在活动中养成主动动脑,习惯动脑的状态。通过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理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习和应用中总结知识方法,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组块,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下册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这个星期,在四年级上了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这另一个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参照物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讲物体的运动时,并没有选择一个参照物,而无意识的以自己为参照物,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给本课讲解参照物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课本中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置了两副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哪些物体在运动,为什么?学生也能很快的找出哪些物体正在运动,但一问“为什么说它在运动时?”学生就没有办法清楚的讲出原因,或者就直接说物体不在原来的位置了。学生不能将头脑中的判断标准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即使讲解了参照物的重要性,学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判断物体的运动,这样“参照物”这个概念出现与否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了。因此,在课前我就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总是会把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做比较。慢慢归纳出参照物的概念。

但是,即使是这样,第二节课接着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时,学生依然不能清晰的找到参照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

课后,我又查找的一些相关的课例以及有关“参照物”的知识延伸。于是在后面一个班上课时,我将原本的两幅图同时出示,改为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学生说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同时请学生说出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在运动的。由于只有一幅图,学生只能感受到物体在运动,但是要说清道理,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再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再判断哪些物体在运动,说出理由。这一次,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理由说是物体的位置发生的变化,此时,我接着问,物体的位置与谁比较发生了位置,从而很自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学生理解也很容易,为下面选择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作辅垫。

另外,我发现在《科学》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概念教学,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适当借助一些现代化工具,通过录像和课件演示的形式介绍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以后在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

第四篇:《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

长底乡上海有视希望小学:宋留铸

一、说教材

1、教材体系:

《一切都在运动中》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1课。苏教版教材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理念。(单薄了一点)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位置与运动的要求,《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从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出发,围绕运动的速度和方式展开,共有三部分内容:识别运动、描述运动及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其中识别运动(即《一切都在运动中》)是整个单元的总起。在本课的基础上,展开对运动的描述和不同运动方式的介绍等。(此处在视频上用“概念图”或“树状图”形式表示比较好)

2、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安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强调参照物的重要性)。教材的编排呈现引导学生逐渐深化理解概念的特点,很有层次感。教材意图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本课重点:学生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本课难点:使学生理解参照物这一概念。(要交待一下为什么确定它们为本次教学 的重点和难点,其理由是什么?)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运动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生活积累,但对运动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明显看得出位移的。对于位置相对固定的物体如大地、房屋、大树等,学生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学生习惯选择临近的静止物体与之比较,表明参照物已进入他们的思维过程中,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参照物。使学生意识到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并不难,难就难在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也是运动的,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为求更加形象地进行体验和解释,我在上课时通过课件的设计、问题的递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加明确利用参照物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此处前移作为解释难点的辅助,但文字多了点)

3、教学目标:

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关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乡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4、教学安排:一课时

5、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等。学生准备: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及思维方式在个体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于交流。采用视频导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处从策略上讲宜总说理由,然后叙述方法,否则容易说得碎)

(二)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我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借助各种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交流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同上)

三、说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引出“运动”的话题。

视频展示《刻舟求剑》的故事(边说课边展示),让学生说说那个丢剑的人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丢在水里的剑了呢?学生回答后,我顺势引出“运动”的概念: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剑来说它的位置已经移动了,所以以船上的记号来找剑是找不到的。对“运动”的常识不了解是多么的可笑,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运动。(板书:运动)

这样设计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同时初步揭示了运动的概念:运动就是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学生意识到不懂科学是多么可笑,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下面内容的兴趣。

(二)理解参照物。

1、体会参照物的作用

我谈话: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呢?比如有一架飞机,你说它是运动的呢还是不运动的呢?无论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我都会加以反驳。这时,学生会很疑惑:老师我们不能判断了。我出示两段视频:一个为天上正在飞的飞机,一个为停在飞机场上的飞机。有了具体的环境,学生会很容易就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小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板书:参照物)

这里设计让学生就单独的一架飞机进行是否运动的判断,无论他们判断是否运

动我都给以反驳,利用他们的疑惑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在老师的双面反驳中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个无法判断的问题,这个问题缺少前提条件,很自然也很期待地引出书上的一个结论: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设计,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接受。把很难解释的参照物的概念有趣地渗透给了学生。学生感受到这个道理之后,在下面的活动中就会自觉地去寻找参照物,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比老师生硬地要求他们去做要好得多。

2、以“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

我用书上第26页的图,让学生说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因为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估计能很快说出:以树木为参照物,汽车在向前运动,以天空为参照物,老鹰在运动,以湖水为参照物,鸭子在向前运动„„小结:我们通常把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当作参照物,比如:大地、树木、墙壁、建筑物等。这里采取让学生同桌交流的方式,再指名说,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避免无谓地浪费时间。

3、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

我问: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是怎么发现车在前进的呢?追问:你以什么为参照物发现树木在倒退的呢?学生能回答出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我可以启发学生:除了坐汽车感觉道路两旁的物体在运动,你还在什么时候有过类似的体验?这样处理能将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使这一新知识点很快内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接着教者播放摄像机在摇晃中拍摄的教室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说我发现教室在摇晃。我通过谈话使学生意识到以摄像机镜头作参照物,教室是在运动的。

设计这两个生动且视觉效果十分明显的小例子,让学生明白:选好了参照物就要从参照物的角度去观察,你要透过参照物去看其他物体,在你的眼中参照物没有运动。

4、学生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视频展示学生说的过程)

三、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

1、学生分小组讨论: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里坐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运动的还是没运动呢?

预计学生会说出:车里的人可以说是运动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的话。也可以说是不运动的,那就以汽车为参照物了。(视频展示学生交流、小结的结果)

2、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3、引导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不一样,对判断运动的物体运动得快还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有了上一环节的感受,这里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已经懂得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几个小例子的分析加深了对选择参照物的理解,也体验到换位看世界的乐趣。

四、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谈话:我们看到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你认为是谁在运动?选什么作为参照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大多数认为是太阳在运动,我加以点拨:以太阳为参照物呢?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学生可以展开辩论,说明自己的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世界上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一切都在运动中。而我们生活中说的静止都是相对而言。所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一定要先找好参照物。(板书:一切都在运动中运动绝对

静止 相对)(视频展示学生小结的结果)

这里的知识点很容易理解,设计也很明了。学生都知道地球在转动,所以地球上的一切理所当然也在和地球一起转动。这样设计起到点明课题,突出运动主题的作用。

五、知道参照物对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作用,为下节课作铺垫。我讲述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

有趣的故事又一次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人怎么可以抓住子弹呢?当真相大白的时候,学生也体会到参照物对判断物体快慢的作用了。这里的知识点的渗透完全是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开展的,学生学得一点也不乏味,接受得很容易。同时也为下节课《运动的快慢》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拓展作业。

1、课堂总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课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是运动的,运动得快还是慢?

这里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通过学生的练习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体会到科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长底乡上海有视希望小学:宋留铸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难点:理解“参照物”。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科学书和橡皮。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动画播放:刻舟求剑)

师: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吗?结果怎样呢?为什么没找到剑呢?(船的位置发生的了变化。)师: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科学知识——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运动。(板书:运动)

二、认识参照物。

师:生活中你观察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是怎样观察得到的?(师生对话。)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出示书上26页的图)图上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上下两幅图,哪些物体运动了?你是怎样知道的?(„„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时用来做比较(或做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参照物(板书)

三、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师:(教师走动)老师现在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单单一个物体能判断物体运动还是不运动吗?判断物体的运动必须得有参照物。

师:请同学们把橡皮放在你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用手把它推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运动了吗?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师:桌子、树等等,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可以做为参照物,那么正在运动的物体能不能做参照物呢?

师:请同学们把科学书放到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把橡皮放到科学书上“科”字的上面,用手推动书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以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以书为参照物,橡皮不运动。)

师:看来,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做为参照物,并且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出示树后退的视频)

师:坐在车上的人,看路边的树为什么会后退呢?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出示汽车里的人视频)

师: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她是运动还是不运动?(出示飞机在天空飞动画。)(你都看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大飞机、小飞机)

师:你都看到什么在运动?你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师:看来,利用参照物还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出示两辆汽车运动动画)

师:你都看到什么在运动?什么不在运动?你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师:枪打出的子弹运动速度怎样?(快)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可还是有人徒手、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它,你相信吗?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述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

师:他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就抓住了子弹呢?(课件演示徒手抓子弹)师: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也不一样。师:下面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首歌曲。

(出示小竹排视频)读一读这两句歌词。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你怎样理解这两句歌词?(一句一句地来分析)

师:小竹排上的人说青山在走,可山上有个砍材的人听见后,说山根本就没有动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咱们学校这幢大楼它在运动吗?地球自己在转动,同时也围绕太阳在运动,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跟着地球在运动着,月亮绕着地球在运动,所有的星体都在运动中。所以说一切都在运动中。(板书)我们所说的静止都是相对的。

老师的名字你还记得吗?一匹骏马在长长的森林里奔跑,谁在运动?谁不在运动?

第五篇:《一切都在运动中》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公开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2.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

1.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刻舟求剑》的故事都听过吗?那个人能捞到剑吗?

2.看来这个人对物体的运动太不了解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运动有关的知识_____《一切都在运动中》。(板书课题)

二、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初步认识参照物。

1.师生对话:同学们记忆力强,思维灵活,那现在老师要考大家,你怎样观察得到的一些物体是运动的? 举例:同学们请看图片,(出示书上26页的图)图上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上下两幅图,哪些物体运动了?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它们是运动的?(„„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时用来做比较(或做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参照物(板书)

2.出示“只有双层巴士”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窗外有向日葵花移动的双层巴士”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活动预设] 学生的观点可能只有一种,或难能可贵的有不同意见出现。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4.出示“窗外有运输花的车”的图片,提问:你还认为汽车在行走吗?为什么?(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5.出示“窗外有运输花的车和双层巴士都在行走”和图片,讨论:为什么我们开始的时候会判断错误? 6.讨论交流:我们观察这四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讨论,你知道怎样才能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7.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8.举例:

①汽车行驶。

②拔河。(课前活动)

③请同学们把橡皮放在你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用手把它推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运动了吗?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

三、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深入理解参照物。

1.树、白线、桌子等等,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可以做为参照物,那么正在运动的物体能不能做参照物呢?

师:请同学们把科学书放到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把橡皮放到科学书上“科”字的上面,用手推动书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以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以书为参照物,橡皮不运动。)师:看来,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做为参照物,并且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2.提问:在上升的电梯上的人呢?行驶中的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3.描述:水中鱼和水草的运动状态。4.判断:谁的说法对?

5.(出示飞机在天空飞动画。)(你都看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大飞机、小飞机)

师:你都看到什么在运动?你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6.师:下面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首歌曲。

(出示小竹排视频)读一读这两句歌词。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你怎样理解这两句歌词?(一句一句地来分析)

师:小竹排上的人说青山在走,可山上有个砍材的人听见后,说山根本就没有动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7.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自寻标准,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不同标准下的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

8.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9.枪打出的子弹运动速度怎样?(快)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可还是有人徒手、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它,你相信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述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忽然发现身边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瞧,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他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就抓住了子弹呢?

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也不一样。

四、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1.师:咱们学校这幢房子它在运动吗?毛主席写过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吗?(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虽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自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也就是2∏r=2∏×6371千米≈40009千米≈80019里。由此看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参照物是地心或者说是“地轴”,“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

2.总结:地球自己在转动,同时也围绕太阳在运动,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跟着地球在运动着,月亮绕着地球在运动,所有的星体都在运动中。所以说一切都在运动中。(板书)我们所说的静止都是相对的。

板书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参照物 运动(绝对)静止(相对)

一分钟安全提醒:

同学们,放学了,你的平安全就是全家的幸福。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轻声慢步,紧靠右行;不追逐,不打闹,不推搡,不跑跳;不在路上逗留、玩耍,不私自下河洗澡;遵守交通规则,注意来往车辆,横穿马路请走人行横道。祝同学们天天快乐!3

下载《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科学下册_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_苏教版.

    《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根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

    一切都在运动场上(五篇范文)

    在这个一切都很美好的年龄,请把我们的回忆留在运动场,不管你是参赛者或是记者、通讯员,或是啦啦队员、后勤工作者,只要经历了,感受了那种气氛,你就会明白,尽管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同......

    一切都在运动中科学教案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所选不同,判断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的描述物体的运......

    在流体中的运动教学反思

    在流体中的运动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发展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5篇)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呈现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探索天......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学中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我们大力采用高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程标准关......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李树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改革提倡课程意识,提倡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拓展。课程标......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