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切都在运动中科学教案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所选不同,判断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的描述物体的运动;会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同学们,刚才在来学校的路上老师听到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只是觉得其中有一句歌词很难理解。歌中是这样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教师唱出)。
提问:这句歌词是什么意思,青山怎么会走呢?请大家帮老师来解释一下。学生依据自己对运动的前概念对歌词的意思做出自己的判断,对歌词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大多数的学生会说只有竹排和人才会动,青山明明是不会动的,它怎么会走呢?也不排除有学生能说出坐在运动的竹排上会看到青山的倒退。揭题:大家都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形成问题,点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新授 1.理解参照物。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课件出示书26页图片,学生回答。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图中的运动,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理由的说明。描述,这里要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其实是位置发生了改变,而且是相对于一个用来作参照的物体位置的改变。
鸭子——湖的中心——湖边 汽车——湖的前方——小孩下方 老鹰——小孩上方——湖的上方 乌龟——路的拐角——路边(参照物)
物体
另一个物体 位置改变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出位置的变化以及判断位置变化需要借助另外一个物体(参照物)来描述会更清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学生初步感受参照物的作用。
引导得出参照物概念:大家真是聪明,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的: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用来做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课件出示参照物定义)板书:参照物
(2)练习:出示范例和26页图片,让学生就刚才所说按范例复述我们知道了判断物体的运动要选择参照物,通过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物体的运动,你能用刚才所学来描述我们图中的运动吗?(3)预设1:以树木为参照物,汽车在向前运动
预设2:以天空为参照物,老鹰在运动
预设3:以湖面为参照物,鸭子在向前运动
预设:---(4)看来大家已经能借用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了,刚才大家所选择的参照物有什 么共同的特点呢?预设学生得出:不动(静止的)板书:静止 质疑提升:是不是所有的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呢? 课件出示27页乘坐汽车图片
教师提问: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望着车窗外你能看到什么?你看到它们运动了吗?追问: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就自己生活经验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汽车在向前行驶,坐在汽车上会发现两边的物体在向后退。教师追问:我们看到两边的建筑和树木都在向后运动,它们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得出:以汽车为参照物,两边的建筑和树木在向后运动。
小结:看来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我们平时看起来运动而将它假定不动的物体。板书:假定不动
【设计意图: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使学生明白参照物除静止不动的物体以外还可以是假定不动的。此环节是建立参照物概念的难点,通过举例来加以说明。】
2.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小游戏:
(1)、那么都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呢?
(2)、请同学们把橡皮放在你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用手把它推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运动了吗?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3)、桌子、树等等,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可以做为参照物,那么正在运动的物体能不能做参照物呢?
(4)、请同学们把科学书放到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把橡皮放到科学书上“科”字的上面,用手推动书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3、巩固练习:
(1)出示一幅上下行电梯图片(简单带领学生看图,设置一个情景)。提问:以上行电梯中小女孩为参照物,下行电梯上的叔叔是运动的还是没运动呢(运动的)学生回答后追问:还能选择哪些物体为参照物能说叔叔是运动的?
提问:以下行电梯上的小男孩为参照物,叔叔是否是运动的?学生回答后追问:还能选择哪些物体为参照物能说明叔叔是不运动的引导学生发现下行电梯以内的物体作参照物都可以说明叔叔是静止的。同是下行电梯上的一位叔叔,我们一会说他是运动的,一会又说她是没有运动的,还都有道理,这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小结:因为我们两次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
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2)、出示课件,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3)、原来物体的运动是这样啊,那现在谁能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课前老师的那个疑惑呢?(课件出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学生反馈:以青山和两岸为参照物,竹排在江中游动,以竹排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在向后运动。
(4)、课件出示书28页上图。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以你为参照物,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他走得快还是慢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研究结论。结论形成共识后提问:车内和车外的孩子看同一位旅客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判断运动的物体运动得快还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4.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1)、设计提问:我们的黑板、教学楼在运动吗?地球在运动吗?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既然地球在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也就跟着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了,板书课题(一切都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板书:运动(绝对)
(2)、追问点拨:既然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说黑板、教学楼这样的物体是静止的呢? 引导学生知道所谓静止只是相对某个物体来说的。板书:静止(相对)【设计意图: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我们常说的静止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来说的,有其相对的性质。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分析事物】
(3)、毛主席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参照物是地心或者说是“地轴”,“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假定不动或静止)
鸭子——湖的中心——湖边
汽车——湖的前方——小孩下方 老鹰——小孩上方——湖的上方
乌龟——路的拐角——路边(参照物)
物体
另一个物体 位置改变
运动(绝对)静止(相对)
实验记录一
例:以湖面为参照物,鸭子在运动。
以()为参照物,()在运动。以()为参照物,()在运动。以()为参照物,()在运动。以()为参照物,()在运动。
实验记录二
以()为参照物,(橡皮擦)在运动。以()为参照物,(橡皮擦)不运动。
实验记录三
以青山为参照物,()在运动。
以竹排为参照物,()在运动。
第二篇: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
一切都在运动中
文化小学
孙婷婷
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2.能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什么是参照物,运用到实际生活 教具准备:橡皮或铅笔、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知道有哪些物体在我们周围运动着吗?
(二)认识参照物
1.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有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么知道它在运动的? 2.刚才同学们说的马路是没有动的,它是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时用来比较的物体,看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不动火静止的问题。
3.请大家再来看这幅图,你认为这幅图中运动的物体时相对于哪个物体的,它的参照物是谁?以()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它在运动。4.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只有你选定了参照物,才能判断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物体是否运动。
5.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三)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在运动中的作用
1.请同学们把科学书放到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把橡皮放到科学书上“科”字上面,用手推动书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以什么味为参照物的? 以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以书为参照物,橡皮不运动。2.看来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做参照物,并且选择不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3.乘坐电梯的人动了吗?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4.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首歌曲。(出示小竹排视频)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明明是竹排在移动,为什么会觉得青山在两岸走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你怎样理解这两句歌词?
5.小结:选择不同物体作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
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位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如果选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则人在运动。如果选择竹排为参照物,岸边的景物就在运动。
6.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列车车厢的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的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7.为什么两个人会有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8.小结: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非常必要的,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是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探究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刚才我们都在研究物体的运动,那么,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2.小结:因为有地球的自转,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二行进,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所以,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要先确定好参照物。
(五)总结
1.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2.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虽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自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6371千米。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也就是40009千米,约等于8万公里。
3.总结: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太阳、月亮、地球以及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宇宙中不存在静止状态的物体。今天,课上所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而其中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教学反思:这一课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展开,利用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的问题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给孩子造成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碰撞和活动,从而产生问题情景,激发孩子思考,引入探究佳境,“逼迫”孩子在活动中养成主动动脑,习惯动脑的状态。通过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理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习和应用中总结知识方法,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组块,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一切都在运动场上
在这个一切都很美好的年龄,请把我们的回忆留在运动场,不管你是参赛者或是记者、通讯员,或是啦啦队员、后勤工作者,只要经历了,感受了那种气氛,你就会明白,尽管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同样的青春年华,让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快乐感受。
如果你是运动员,那么,只要你参加了比赛,那就是成功,不论你是否获得冠军。
如果你是记者,那么,只要你采访到了快乐的人,那就可以了,不管他(她)是否是第一名,只要他(她)在你的激励、加油下,超越了自我。
……
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把美好的回忆留在运动场。
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把每一秒都写上“快乐”。
第四篇:《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
4月1日,我讲了一堂科学公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课后,对我这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具体而言,我的这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教学环节把握不透
本课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交流、交流、拓展、问题、交流,每一部分都在教材上用明确的图标表示了出来。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图标,更没有去想这些图标所表达的作用,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偏差,应该让学生交流的部分,变成了自己的讲述,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
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教材第二环节交流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参照物,让学生明确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不足,在引出参照物概念后没能指出“运动位置变化”,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由于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导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问题三:利用身边资源不够
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坐在车内体会汽车是否在前进。教学中,我只是利用课件让学生理解,没有完全以生活中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学生虽然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一点,但是有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而不知道怎么来说。
问题四: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太少
这堂课的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太少了。而科学课更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而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看成是给学生讲解知识点,没有意识到这个知识点的获得,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得出来的。
回眸自己一年多的科学学科教学,以上几个问题,不仅是在这堂课中暴露出来的,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上好科学课,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在科学教学中,自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向有应验的老师多请教,争取早日入门。
第五篇:《一切都在运动中》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公开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2.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
1.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刻舟求剑》的故事都听过吗?那个人能捞到剑吗?
2.看来这个人对物体的运动太不了解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运动有关的知识_____《一切都在运动中》。(板书课题)
二、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初步认识参照物。
1.师生对话:同学们记忆力强,思维灵活,那现在老师要考大家,你怎样观察得到的一些物体是运动的? 举例:同学们请看图片,(出示书上26页的图)图上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上下两幅图,哪些物体运动了?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它们是运动的?(„„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时用来做比较(或做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参照物(板书)
2.出示“只有双层巴士”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窗外有向日葵花移动的双层巴士”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活动预设] 学生的观点可能只有一种,或难能可贵的有不同意见出现。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4.出示“窗外有运输花的车”的图片,提问:你还认为汽车在行走吗?为什么?(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5.出示“窗外有运输花的车和双层巴士都在行走”和图片,讨论:为什么我们开始的时候会判断错误? 6.讨论交流:我们观察这四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讨论,你知道怎样才能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7.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8.举例:
①汽车行驶。
②拔河。(课前活动)
③请同学们把橡皮放在你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用手把它推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运动了吗?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
三、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深入理解参照物。
1.树、白线、桌子等等,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可以做为参照物,那么正在运动的物体能不能做参照物呢?
师:请同学们把科学书放到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把橡皮放到科学书上“科”字的上面,用手推动书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以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以书为参照物,橡皮不运动。)师:看来,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做为参照物,并且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2.提问:在上升的电梯上的人呢?行驶中的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3.描述:水中鱼和水草的运动状态。4.判断:谁的说法对?
5.(出示飞机在天空飞动画。)(你都看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大飞机、小飞机)
师:你都看到什么在运动?你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6.师:下面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首歌曲。
(出示小竹排视频)读一读这两句歌词。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你怎样理解这两句歌词?(一句一句地来分析)
师:小竹排上的人说青山在走,可山上有个砍材的人听见后,说山根本就没有动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7.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自寻标准,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不同标准下的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
8.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9.枪打出的子弹运动速度怎样?(快)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可还是有人徒手、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它,你相信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述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忽然发现身边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瞧,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他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就抓住了子弹呢?
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也不一样。
四、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1.师:咱们学校这幢房子它在运动吗?毛主席写过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吗?(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虽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自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也就是2∏r=2∏×6371千米≈40009千米≈80019里。由此看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参照物是地心或者说是“地轴”,“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
2.总结:地球自己在转动,同时也围绕太阳在运动,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跟着地球在运动着,月亮绕着地球在运动,所有的星体都在运动中。所以说一切都在运动中。(板书)我们所说的静止都是相对的。
板书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参照物 运动(绝对)静止(相对)
一分钟安全提醒:
同学们,放学了,你的平安全就是全家的幸福。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轻声慢步,紧靠右行;不追逐,不打闹,不推搡,不跑跳;不在路上逗留、玩耍,不私自下河洗澡;遵守交通规则,注意来往车辆,横穿马路请走人行横道。祝同学们天天快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