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杜郎口心得体会
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10年3月30日至31日分别听了来自杜郎口中学的徐立峰和徐利两位专家的汇报交流和崔其升校长的经验介绍。同时本人还听了由谢尔塔拉中学教师执教的三节课。此次的学习交流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
从我上学到从教,从来没想过老师可以不上讲台,不用讲桌。我更不敢相信一节课能完全交给学生,也照样能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我的头脑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了。以前,别说是让学生来讲,就是让学生讨论也不忘记自己的提醒,总结时不忘记加上自己的意见。观摩了杜郎口教学模式,我才真正折服了,原来被动听课的学生有那么多的潜力,把原本老师来做的事情交给学生去做,他们不但能够完成而且能做得那么出色;让我心悦诚服的还有他们有条理的板书设计,端正清秀的字迹,还有他们清晰的讲解,多样化的巩固练习等等,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二、师生角色的彻底转换
杜郎口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撤掉讲台搬掉讲桌。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于者,追问者,合作者;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
因素,让学生多动、多思、多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带有明确的目标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三、课堂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变
学生的座位不再是插秧式的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合作学习,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相互阅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一言堂变为百家鸣; 单纯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唯一答案标准答案变为多种解答; 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精英式变为大众化;死记硬背变成体验感悟;听说读写深化为演、唱、画、作;接受式变为探究式;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选。
四、树立正气,强化团队意识
从崔校长的报告中我深刻地领悟到:树正气的重要性。正如崔校长所言:要重点抓正气,有了正气才有士气。也深深地感受到崔校长本人的正直和无私。真正体会到胡局长所讲的:“没有崔校长,就没有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走到今天,崔校长所承受的压力和为之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崔校长不仅是一位人格高尚的领导者,同时还是一位的课堂教学的优秀教师。真正发挥着引领、榜样、表帅、标杆的作用。
杜郎口中学的团队意识是很强的。这一点不仅是从崔校长的报告中感受到了,在徐立峰主任的回答中也能感受到,他说:“所有的荣誉都是杜郎口的。只要记住我是杜郎口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就够了。”在评价教师和学生时也都时时体现了团队的合作。
五、学习榜样,明确方向,努力工作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觉得杜郎口的领导作风,教师的工作态度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论本校是否实行杜郎口模式进行教学,我们都要改变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教学宗旨;“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课堂主题;“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教学意图。也要力争培养: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达到: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的目的。
总而言之,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班级中人人互动,正如学生所说:“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课堂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010年4月2日
第二篇:学习杜郎口心得体会
杜郎口学习心得体会
广河一中
马福俊
通过观看学校组织的学习杜郎口中学的视频,有以下体会:
杜郎口中学开放的课堂,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用心灵讲述课堂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唱歌,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甚至几个学生同时发言,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他们的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反驳他人的意见。
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有如此精彩的课堂,他们的学生之所以有如此自信的表现,应该归功于他们学校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甚至不讲解)。三个特点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课堂活动才有意义。预习课上老师提出目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展示课则以问题为载体,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思维和提升能力。展示课上,先把学案内容分块给小组研讨,然后组内讨论,再把答案及解析过程板书到黑板上供别组同学参阅,别组同学可以根据提示或者个人见解对该组的答案提出异议。这种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中下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优秀生在组内教别人也是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表达能力,对其将来在社会上参与工作可以提前学会合作,学会如何竞争。
正如他们学校老师所介绍的“让弱生 保底,优生拔高”。反馈课,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通过本次杜郎口中学学习,给我以极大地精神震撼,感触颇多,粗浅整理如下:
一、重实质,而非走形式。
杜郎口中学真正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形式。学生在小组里快乐、高效的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讲的时间很少,大部分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他们通过“预习—展示”获得了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老师由于不用繁琐备课、上课,也教得轻松、自在,没有看到有老师紧张的现象。
他们的课堂是实实在在学习的课堂,学习能力发展的课堂,学习方法可以培养的课堂,如果他们学校的大标题“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他们的学习不走形式,同样在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的创建方面也不走形式,让人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并太精致的手抄报、黑板报,显露的是学生自主办报的原生态,而非追求外表的形式的华丽、精致与新异。我们看到的他们的手抄报写的都是学生的心声,这样的并不华丽的手抄报显示的这一份质朴与真诚,我想比一张张家长参与帮助完成的手抄报是不是更有意义呢?所以这一点值得思考:活动是追求形式还是追求学生实质?
二、初一学生的进校教育抓得很好,很严,落实到位。
听了他们学校老师的报告,知道他们初一学生新入校能力培养抓的很好,让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习惯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中,学生发生彻头彻尾的改变,变成了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他们特定教育下培养的人:自信、善表达、爱发言、习惯好的孩子。但我不知道,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学生是否能够发展出鲜明的个性,或者说是否只是部分优秀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发展,而其他中、下等学生并不能很好发展呢?
三、小班化教学时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得以开展的优势
他们每个班的人数四十人左右,非常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室里学习时活而不乱,教室里处处有黑板,加上他们人数少,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黑板、空间,与我们每个班六七十个人的班额相比,小班化教学真有利于学生能力、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好的激励评价措施
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良好运行的是他们的评价、激励措施,这也是保证组内每个同学都能发言、展示的手段,不然的话,小组合作就成了优秀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五、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班级宣言。
之所以很多学校搞这种模式失败,我想,是因为他们缺乏杜郎口中学深入贯彻这种模式、这种理念的毅力和决心。这是最令人佩服的。“一事不休,不做二事”“责任上移,权利下放”“百善孝为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等这些理念写在黑板上,每次课前课后都要念诵三遍的语言,会变成支撑他们的信念。
第三篇:学习杜郎口心得体会
学习杜郎口心得体会
天立国际小学
童敏
缘起
因上期天立教育发展中心黄主任、天立小学张学文校长一行到杜郎口中学考察中,与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一见如故。2011年7月中旬,全国知名中学校长崔其升和庞总一行,应邀到天立教育发展集团进行交流参观。当天,罗实董事长、中学田校长和部分中学高管,小学童敏副校长和部分中干参与了会议。
会上,双方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庞总、罗总、田校长、崔其升校长非常投机,对于教育有很多相同的情节,于是他们罗总当场聘请崔其升校长为教育集团的特聘专家。我们两所学校也和杜郎口约定这个学期到杜郎口深度学习。
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早上6:50,怀着兴奋与好奇我们中小学一行八人第一次踏进杜郎口中学,至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中午11:50恋恋不舍地离开。在这5天里,我们认真观察、询问、倾听、学习,内心受到的是洗礼,更是感动。
杜郎口现象
历史:
1997年以前的杜郎口中学,一直挣扎在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差的困顿之中。十年中,杜郎口中学共有10位校长主持过工作,最长的待了四年,最短的8个月。到了1997年4月,学校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生源流失,原来每个班级60——70人,有的只剩下11人;管理困难,班主任收缴的学杂费,一律不上交学校财务,学校开支每一分钱,都要问班主任拿,老师们都不愿意上课,教导处无法安排老师的课程,采用抓阄的方式安排课程;学生成绩很差,连年中考都是全县倒数第一„„
现在:
杜郎口中学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中学教育改革的楷模,有“南洋思北杜郎”的美誉。杜郎口中学能从一个准备拆并的学校变成今天中国教育界的神话,得益于他的改革,而在众多的改革措施中,最为有效和最为核心的是他们的课堂改革 1 模式。截止目前为止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人员200000多人,被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被中国教育界誉为“农村教育改革的神话”。杜郎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牵制到了山东省的教育部门,市上的中考命题受杜郎口的严重影响。
考试成绩——
2011年中考结束。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又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高中录取率98.43%。报考重点高中的学生全部录取,占毕业生总数的75%。
经济效应——
很少有一所乡镇公办中学,会像杜郎口中学这样,因“出格”的表现被议论——学校收取每人260元门票,每天却仍然有成百上千游客来参观!目前的杜郎口接待的规模
杜郎口每天接待规模:1000人——1500人左右。
杜郎口的收费情况:(1)全包260每人每天;(2)参观学习160每人每天;(3)只听报告110每人每天。
杜郎口的每天收入:15——20万之间。
●每月除了国家工资外,每个教师平均有3000以上的学校考核奖金,班主任经费另计;
●教师子女3——18岁的教育经费学校包干; ●教师90%吃住学校,校服学校购买;
●每周,杜郎口教师外聘出去讲座交流人数不下10人,待遇在5000——2万一次不等,吃住全包、机票报销;
●学生的校服学校免费赠送,全部学生的住校用品学校包干,每月补贴学生伙食费;
为了迎接更多的参观者,杜郎口引进企业合作,成立了接待中心、自己花钱修建了可容纳1000人以上的豪华的大食堂,学校有自己的接待宾馆,随着规模的壮大,又开始修建更为大型的宾馆。
镇上的所有宾馆起死回生;县城的所有星级宾馆住的基本是到杜郎口参观学习的人 „„
课堂效应——
当地人世代以农业为生,没有人会想到今日的杜郎口会因一所学校闻名。教室里没有讲台,一面有窗,其余三面设黑板,学生们相对而坐。老师在课堂上只准讲10分钟,多讲一分钟都要不行;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自由自在。
社会效应——
在对杜郎口的学习中很多学校取得了成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北京中关村四小(校长刘可钦)等等。当然也有失败的。最近教育部签发了学习杜郎口的文件,再次在教育界掀起了学习杜郎口的热潮,《小崔说事栏目》也对杜郎口做了专题报道。泸州学习杜郎口的风也吹得很紧。泸县、江阳区部分学校已经接受市教育局的安排,在中学开展了杜郎口的学习。
“杜郎口现象”解析
解析一:从“杜郎口现象”看学校成功的关键
一所地处茌平县最贫穷乡镇的初中,一所濒临绝境的农村中学,通过一种课堂组织模式的改革,挽救——成长——造就了一大批老师,更是让一大批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快乐、自信,甚至是尊严,这是怎样的一种贡献,如何不令人惊奇。
我们试图将杜郎口的成功因素进行分解,发现支撑杜郎口成功的原因是如此简单,那就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于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杜郎口的崔其升校长,将学校所有工作简化为——一切为了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出来。为此改变学校的管理,拆除了教导处、德育处,直接彰显教研组、年级组的管理和业务功能,扁平化学校管理,一切都是为了促进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课堂改革改变老师,将老师们培养成了一批在反思中不断前进的教育改革者。
杜郎口的学校办学的成功,源于他们紧扣住了教育本质——主体性教育,为此诞生的管理是奇特的,管理者对教育的追求也是执着到了固执的地步。
解析二:从“杜郎口现象”看中国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不在于硬件设施、不在于师资队伍、不在于精细化管理,他们的硬件设施和很多学校没法比,他们教师队伍还存在有教师文凭不达标的情况,管理上,甚至没有一本像样的制度集。成功源于他们把教育当做教育,不是当做管理,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课堂阵地的真正回归。其实杜郎口的教育模式在外国人看来并不先进,在国外这样的课堂模式是非常普通的,杜郎口的教育模式类似于大学校园的研究型学习课堂模式。
但是这样的模式在中国的小学、中学是罕见的,却是教育者、家长、社会渴望的,是学生发展真正需要的。教育的新思想影响下,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呼唤的是一种能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育,杜郎口无疑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样板,这种样板极具冲击力,他唤醒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都迫不及待的去观摩和学习,想从中获得启示。
很显然,杜郎口的成功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契机下获得的。解析三:“杜郎口教育模式”的复制问题
杜郎口给中国教育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三三六”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吗?
如果是,那么该如何学杜郎口的课堂模式?杜郎口的孙玉生主任这样说:考察杜郎口,会看的人分为三个层次:初等层次是进课堂看教学模式,中等层次是看支撑课堂模式背后的管理,最高层次应该是看杜郎口的“灵魂”。
这让我想起了每次和崔校长交流的时候,问他杜郎口模式的学习问题时,他都笑而不答。最后一次,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杜郎口是复制不出来的。我们一行八人经常讨论交流,最后我们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杜郎口的模式是不容易复制成功的。原因如下:
其一,天时不再。杜郎口的成功源于他探索了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将模式简单复制,将会步别人后尘,这样的复制对于天立是没有意义的。
其二,地利不再。杜郎口的成功,有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对比度。假如将杜郎口放在一所大城市,他的光芒绝不会如此耀眼。老师的执着、校长的思想、学校的成绩和他们地势的偏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三,人和不够。杜郎口的成功,有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这些教师生活在穷乡僻壤,没有社会的更多诱惑,学校给与的就是他们人生的最大价值,而校长对他们的人性关怀,让他们找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如今的杜郎口教师,每个人都是专家,每个人都是教育家,学校每个教师都是以校为家,以校为荣。从他们举行的课间表彰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杜郎口的人思想单纯而直接。这在充满诱惑的大城市,是很难做到的。很多外来参观的人,对于杜郎口的教师、领导是很难理解的。
所以,如果简单的复制,绝对是不能成功的。
我们的路该怎么走?
杜郎口的成功不能学其外在模式,要学其内在精神。这个精神是—— 学校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以此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和发展的根本。
这是杜郎口的精髓。这个是完全可以学习,也是每所成功学校必然这样做的。我们要找到自我,才谈得上学习别人。邯郸学步终究是要失败的。纵观天立教育走改过的十年,我只是初来乍到的后生,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妄自菲薄。在小学建设的这一年里,我也在努力思考怎么做好自己分管的小学教育教学部分。在杜郎口学习的一个周,以及回来后的这段时间里,杜郎口这个神话在我心里更为丰满和具体,并且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首先,杜郎口仅仅是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我们要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更多种。我们天立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中学的个性化教育,小学的立人教育,都已经做了自己的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例如中学的学生个性档案、已经启动的初中和高中的课堂改革,小学的校本课程探索、一二年级的主体性教育实践等等。5 杜郎口的成功告诉我们,学校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研究和探索,我们现在要更加彰显和重视这些工作。也希望董事会能在这个部分加大重视力度,给予经济和管理上最大的支持。
然后,我们应该在一体化、一脉相承上多做功课。至今小学成立已经一年,学校的建设思考已经初见成效,要想天立教育做大做强,品牌特色建设势在必行。天立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也已经成立,完全可以提炼出小学中学内在的、共通的办学理念,根据小学和中学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年段的教育形态。做到中学和小学的真正接轨,实现天立教育学生发展的系统性和不可替代性,体现天立教育的优势。让天立教育品牌化建设的路走得更为有节奏和档次。
其次,我们必须重视自己的宣传和打造。杜郎口的成功,是因为他们背后一个强有力的《中国教师报》作为支撑,这个国家级的报刊杂志在不断给杜郎口进行理念的洗礼、活动的设计、运转的指引,更做了广泛的宣传和支持。我们必须寻找或者制造这一的平台。
以上就是我个人去杜郎口学习后的心得,时间仓促,思考不够,如有不当,请各位专家和领导批评指正。
童敏 2011-11-20
第四篇:杜郎口学习心得体会
我随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到杜郎口参加了中国教师报组织的“聚焦杜郎口高效课堂下的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专项研讨会”,会上聆听了多位专家的报告,观摩了杜郎口的高效自主课堂。通过学习,自己的思想观念、理论素养、创新意识又得到了一次明显提升。
杜郎口中学曾经是一所濒临关门的农村联中,在条件、师资、生源都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凭着崔其升校长对教育的机敏和睿智,通过短短几年的不懈探索,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杜郎口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有一个团结实干、拼搏进取、锐意改革的坚强领导班子,张代英校长说:“我自己没什么本事,师范毕业,但是在贯彻学校工作意图上不折不扣,因为穷则思变,只有改革才会有出路。”二是有一支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正是基于这两条,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才得以一步一步走过来,最终走在了全国前列。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的精髓就是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是新知识的探索者、实践者、发现者,可以说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对自我的肯定,在每一堂课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成了展示自我、获取新知识的战场。难怪徐利老师说:“杜郎口的学生即使将来考不上学,在校期间建立的自信、流利的语言表达、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他们将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几年来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真的那么难吗?如果说难的话难在哪里?目前全县有效达标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推向深入,我校的课改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绝大部分老师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教师的备课,尤其在课前预设、课堂生成、学生的展示、小组作用、探究的实效、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去努力,真正做到了这些,把课堂还给学生还难吗?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最难改变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老师的理念决定了老师的课堂,最省事的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一旦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只是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智慧的启迪,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学生动起来不难,关键是教师动不起来,学生想动也动不了,“放手就是爱”,抱着的孩子永远也不会走,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为将新课改进一步推向深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
1、继续强化教师的学习和引导,在听评课、各级优质课的推选、教职工考核等方面突出自主学习的导向性。
2、积极培树典型,在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优秀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机会。
3、改革教研机制,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4、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第五篇:杜郎口学习心得体会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双树实验学校
李芳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来说,能够出去学习而且去听赫赫有名的杜郎口中学徐立老师讲课是非常幸运的,心情也是异常激动的。
一节课听下来,基本上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是加以指导和引导。可见他们的这种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习成绩好,而且养成了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自主学习。这就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回到学校后反思我们能从中学点什么?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们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第一,争分夺秒的习惯。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强,在黑板上写字时速度很快,仿佛在与时间赛跑。有一个教室黑板上方写着: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这种时间观念是我们很多学生缺乏的。
第二,合作与竞争的习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四人小组分组学习、探究,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老师在点评时,也注意强化学生的这种小组的归属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合作与竞争二者很自然地成为一种习惯之后,这个课堂就成为健康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上课的过程也就成为享受快乐的过程。
第三,自信地展现自我的习惯。他们教室前有标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后面也有“学习的天堂,展现的舞台”。学生自主学习占据了课堂上的绝对优势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的表现我读出了他们的自信,他们明白,成功必须依靠自主学习。从走廊上学生自己创作的标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自信:“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 „„
第四、以强带弱的习惯。在分组学习这种模式下,基础好的辅导基础差的,先明白的提醒还不太明白的,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更准确一点,已经成为一种责任。这样,借助学生的力量,老师的负担相对就减轻了。
相比之下,我自己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定要好好总结,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精髓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创造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积极跟随新课改步伐,让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要会用。
徐立老师在课后的报告中讲授了很多备课、上课的方式和方法,使我受益颇
多。听完报告之后,突然间想买几本他的书来看看,现在正在阅读中,争取早日建成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不是完全的照搬照抄,而是立足学生,有个人特色的上课方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