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加连减评课稿(大全)
连加连减评课稿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张老师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张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在课中,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崔清华
第二篇:一年级连加、连减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巩固展示课
评课稿
11月17日有幸听了康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第一册《连加连减》巩固展示这一课的教学,感触颇深,随着课改的进行,“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低年级教学特别是一年级教学是死搬四个流程:导学、独学、对学、群学,还是灵活运用我感到比较困惑。听了康老师的这一课,我顿时豁然开朗。我觉得通过这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的新课改的理念与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能力,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我们是一直在做并一直做着的,生本教育是有基础的。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师 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学设计很新颖,有创新,设计了到超市买东西,出示一些货物让学生计算应付多少钱?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教师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
对于学生学习知识而言,运用迁移的手段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尽管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也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如:教师在学生列出连加的算式以后,问:“如4+3+2=9这样的加法算式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学生1:“现在所学的加法算式,是3个数的,以前是两个数的”……学生2:“以前是一个加号,现在是两个加号。”……我们不由得感叹学生表达的多好啊,这不正好说出了连加的意义吗?就是把几个部分的数加起来就是连加。连加由此而出就顺水顺风,合情合理了。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引导得当。
4、在导入部分出的连加连减的题目有点多,应适当地出示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出它的计算方法。
5、老师好像对学生的能力没有信心,放手不够,始终牵着学生再走,要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贾洼小学
闫仁涛
王仲武
11月18日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刘**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好:
1、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课的语言、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方面做到尽力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2、在教学中,刘老师出示情境图时,他将整幅图分成三部分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刘老师这样设计,便于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接下来引导学生,计算时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减,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这样做,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混合做好铺垫。
3、在巩固练习时,刘老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刘老师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刘老师的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自己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掌握了新知识。
第四篇:连加连减解决问题练习课
连加连减练习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 45+54 71-34 35+24 6l-45 29+56 29+41 91-452.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200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年 16 22 12 2000年 28 16 15(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2000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第五篇:连加连减说课、教案
《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6页、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三、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出示西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西瓜地)你们想不想去西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1、竖式计算: 78+14= 72-28= 指名板书 2、口算: 4+8+5= 17-8-4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
西瓜地里去看看吧
1、出示摘西瓜情境图
(1)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 23 个西瓜。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师:要想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应该怎么样列式?(2)列式计算。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3=(3)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4)指名汇报。
(5)师:为了写法简便,我们可以采用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这样既不容易出错,又简单美观。
师:摘完西瓜我们下一步就该运西瓜了。
【设计意图:本节课安排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连加连减在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已出现过,所以把重点应放在怎样列式计算和合理计算。讨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了基础性,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表达的平台。】
2、出示运西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1)师:从画面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们一共摘了 85 个西瓜,第一车运走了 40 个,第二车运走了 26 个。
师:我们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列出算式: 85-40-26= 师:你们能用刚才这种连写的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2)学生尝试计算。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我们可以先求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85-40 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学习连减时,就是把连加的例题改变了一下,因为学生已有基础,不会感到很困难,充分让学生讨论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3)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齐读课题。
计算连加连减题时,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三)巩固练习
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几道练习题。
1、做一做:54+20+16= 7+59+20= 90-58-24= 72-6-40=
2、小动物接力:53+19—()+18—()-7—()-39—()
3、篮球43元,乒乓球拍24元,羽毛球拍28元。体育老师买这三样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
4、海港原来有78艘船,上午驶出23艘,下午又驶出36艘。海港还有多少艘船?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帮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巩固了本节课的连加连减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师: 出示西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西瓜地)你们想不想去西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旧知铺垫:
出示西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西瓜地)你们想不想去西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1、竖式计算: 78+14= 72-28= 指名板书 2、口算: 4+8+5= 17-8-4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西瓜地里去看看吧
1、出示摘西瓜情境图
(1)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 23 个西瓜。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师:要想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应该怎么样列式?(2)列式计算。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3=(3)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
算出来。(4)指名汇报。
(5)师:为了写法简便,我们可以采用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这样既不容易出错,又简单美观。
师:摘完西瓜我们下一步就该运西瓜了。
【设计意图:本节课安排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连加连减在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已出现过,所以把重点应放在怎样列式计算和合理计算。讨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了基础性,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表达的平台。】
2、出示运西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1)师:从画面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们一共摘了 85 个西瓜,第一车运走了 40 个,第二车运走了 26 个。
师:我们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列出算式: 85-40-26= 师:你们能用刚才这种连写的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2)学生尝试计算。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我们可以先求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85-40 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学习连减时,就是把连加的例题改变了一下,因为学生已有基础,不会感到很困难,充分让学生讨论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3)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齐读课题。
计算连加连减题时,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三)巩固练习
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几道练习题。
1、做一做:54+20+16= 7+59+20= 90-58-24= 72-6-40=
2、小动物接力:53+19—()+18—()-7—()-39—()
3、篮球43元,乒乓球拍24元,羽毛球拍28元。体育老师买这三样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
4、海港原来有78艘船,上午驶出23艘,下午又驶出36艘。海港还有多少艘船?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帮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巩固了本节课的连加连减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连加连减题时,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 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板演,同时让学生做两道连加连减的口算题。为学生探索连加法计算打下了基础.例 1 让学生全班讨论、交流。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知识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此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最优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例 2,我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根据连加的坚式计算方法,自主探索连减的笔算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又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要根据实际需要示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在设计练习时,我没有考虑周全,题量较大,导致压堂的现象。这也和本身的教学机智有关,如果我能灵活处理自己后面的练习题,我想这节课上的会更成功的。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