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19-05-15 13: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下册应注意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下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应注意的问题

六年级下册应注意的问题一、六年级学习圆柱、圆锥比一年级有哪些发展?

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此时学习圆柱和圆锥,学生将主要从一下三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

第一,从“静态”到“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本课的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第二,从“整体辨认”到“局部特征刻画”。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这里是在以前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这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

第三,从观察圆柱、圆锥的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直观图”。学生在认识直观图中可能存在着困难,教师要加以指导。

二、在“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的教学目标中,都要求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来探索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教材这样要求是基于什么考虑?

我们以圆柱体积的内容安排为例。教材安排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内容,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先呈现了“类比猜想”的过程,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又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教材中呈现了两种“验证说明”的方法:一种是用硬币堆成一堆,用堆的过程来说明“底面积×高”计算圆柱体积的道理,这实际上是“积分”思想的渗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思想的渗透,即把圆柱通过“切、拼”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要求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来探索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主要是由于这种过程的重要性。数学发现通常都是在类比、归纳等方法进行探索的基础上,获得对有关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或否定猜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然,通过合情推理得到的猜想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在小学阶段不要求给出严格的证明,只要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说明其合理性即可,可以说是验证说明。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运用类比的关键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与已学习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存在诸多相似点,为进行类比提供了可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特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正迁移作用。这就使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学习有了合适的类比对象或者说类比的基础。

三、教材第18页为什么要安排“变化的量”这节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量。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同时,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也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函数的学习一直是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表明,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描述应从小学阶段非正式地开始,早期对函数的丰富经历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以前学习的探索数和形的变化规律、字母表示数等,已经为学生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而本

章的正比例、反比例本身就是两个重要的函数。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模型,多种研究表明,学生体会、理解函数思想需要丰富的情境,应使他们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数值表示(表格)、图像表示、解析表示(关系式)有丰富的经历。学生在这些情境和经历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变量,感受到有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教材设计了三个关于变化的量的具体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分别运用了表格表示、图像表示、关系式表示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

四、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可不可以说成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

这样说是可以的。正比例函数描述的是两个相关的量的变化规律。当表达式为s=vt时,其中自变量为t,因变量为s,这时我们可以说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表达式为t=s/v时,自变量为s,因变量为t=s/v,这时我们会说时间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无论s=vt,还是t=s/v(注意速度一定,即v是定值)它们都属于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一般为:y=kx。在s=vt这个表达式中,常数k=v;当表达式为t=s/v,常数k=1/v。

虽然这种说法没有问题,但在小学阶段我们希望学生首先体会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习惯上,速度一定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不反过来说时间随路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建议老师不要讨论后者。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用语言描述时,一般习惯把因变量写在前面(教材上也是这样处理的),但没有找到正式的规定。

五、教材24页“反比例”中,加法表和乘法表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体会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这些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反映了反比例的意义。

教材24页提供了加法表和乘法表,旨在通过“和是12的直线”和 “积是12的曲线”为学生认识反比例提供一个直观的帮助。在图表中,我们能够看到两个表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不同的。第(1)题加法表,在和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设这两个加数分别为x、y,和为a,则两个加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a—x,这是一次函数。第(2)题乘法表,在积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设这两个乘数分别为x、y,积为a,则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x·y=a,这是反比例函数,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直观、动态地体现了“成反比”的过程。

教材不要求学生独立地画(或连格)反比例曲线,对于两个表格,教师主要应当引导着学生去从中感受两种不同的变化的量,在这里还不必引出反比例的名称,也不用写出表达式。

六、没出“比例”一词、没有学“解比例”,学生怎么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教材中没有给出“比例”名称,这在六年级上册我们的问题解答中有过阐述。主要是由于,在学生刚刚学习比,就引入了比、比例、比值等概念,学生将把大量精力放在区分这几个概念上,而忽略了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同样的想法,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解决问题的经验加以解决,因此教材没有安排“解比例”的内容,教师也不要补充此内容。

例如,教材30页在出示了房屋平面图并给出了比例尺1:100后,第4题实际上就是指导了实际距离是2米(200厘米),就图上距离。在没有学习解比例的前提下,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探索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想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自然图上2厘米就代表实际200厘米;有的学生利用倍数的关系,200÷100=2(厘米)。

七、总复习的设计体现了什么样的意图?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把总复习的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又分为“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方面。每一部分的“回顾与交流”主要是对重点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梳理;“巩固与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应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澄清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梳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在小学阶段,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总复习,而不只是让学生做练习题呢?具体地说总复习内容编排的主要目的在于:

第一,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通过复习,突出核心概念及核心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应按照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的服下,不提倡进行机械训练,更不能让核心概念及核心方法湮灭于题海中。

第二,加强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总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到新的情境。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良好的认识结构是在个人思考中初步建立、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在班级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的。

第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总复习除了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巩固、应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经历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第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复习时,不仅要复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把相应 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往往代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第五,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自觉地整理知识,回顾、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 的方法和策略,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重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在安排复习时,把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以分类、归纳、转化等办法串起来,使相关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整理的内容,如学过的数的联系、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关系、估算策略的总结、计算法则和运算规律的总结等。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既关注数学内容的整理及其内容之间的联系,也关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渗透整理和反思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结合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类,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用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来呈现。教材还在多个地方对学生梳理知识的角度进行提示,如对运算规律的整理与验证方法的整理等。

3、注意整理与应用相结合。教材每部分内容的复习都分为“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方面。“回顾与交流”以提示性问题的形式,把主要知识内容加以呈现,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巩固与应用”部分,练习的设计既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第二篇:六年级毕业班应注意的问题[范文模版]

再过两三个月,六年级学生就将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取得人生第一份学历毕业证书。那么,如何让毕业班学生在最后冲刺阶段提高学习效率,以更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呢?

近日,藏书小学针对这个问题就连续采用了“四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措施一:召开六年级教师会议。为了进一步使教师重视毕业班暂差生的学习,上周三学校组织召开了六年级任课教师专题会议。会上,校长室、教导处首先听取了任课教师关于六年级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然后就如何帮助暂差生顺利完成小学阶段最后的学业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

措施二:召开暂差生访谈会议。前阶 段,学校通过调研测试和调查了解,掌握了六年级各班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一些学生。上周四开始,由校长室和教导处组织有关人员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习暂差的原因。通过这种“专家式”的会诊,为指导教师正确辅导好这些学生获得了第一手信息。

措施三:召开毕业班学生大会。为了给毕业班学生 鼓劲,指导学生用最佳的方法学习,以及调整好毕业前的学习心态,上周五下午1:00,教导处组织召开了全体毕业班学生大会。会上,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以及教导主任先后发言,大家围绕毕业班学生在冲刺 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谈了各自的看法;接着,应邀来参加会议的藏书中学朱解元副校长针对小学到中学如何衔接的问题,给毕业班学生谈了四点学习要求,使学生们认识到现在要努力学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后,吴校长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班学生提出了希望,鼓励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毕业生。

措施四:召开毕业班学生家长大会。为了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本周四下午学校又召开了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家长会。会上,吴安东校长向全体家长介绍了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本届毕业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家校合力教育效果提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和要求。会后,家长们还和任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通过相互沟通,教师和家长间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对如何教育孩子达成很多共识。

藏书实验小学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措施,不仅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得到了明显提高,“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目前,全体学生正在全力以赴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六年级毕业前须注意的问题

过了寒假,六年级的孩子们就要面临着毕业。然而,孩子们恰好处在身心发展较快且不 稳的时期。这就需要毕业班的老师们留心观察,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了。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容易产生出脾气暴躁、厌学、对抗,甚至打假等各种情况。要预防这些情况发生,首先要做好孩子们的心理工作。心理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多从正面引导孩子,尽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平和的心态。有些家长会因为选择比较好的中学而提前给孩子说等小学毕业之后咱去***中学去上学。这就会给孩子传达一种“我就要毕业了”的想法,进而可能产生出“这里的老师马上就管不到我了”。因此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行事了。

我们不反对给孩子“要毕业了”的信息,但是根据心理学中“目标倾向”的原则,在说法上,我们应该讲求艺术。“要毕业了,小学阶段的生活屈指算来已没有多少时间了。你想在将来会想起小学生活的时候。”“成绩好了,迎接你的将是鲜花和掌声,反之……”虽然“学而优则仕”已经不再是当今社会择业的主流思想。但是,人对于荣誉的追求仍然是可以当作促使他们向前的动力。

生理变化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正处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各种性特征的突现,带来也许是好奇心也许是自卑心理,也许会使得胆小的孩子不知所措甚至使自己不愿与别人交流沟通,慢慢导致心理的闭塞等;也有可能会使得有些孩子脾气变得极为暴躁,不能够正常的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使孩子们安全的度过这个时期。

首先,应该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使孩子们科学地理解自身的身体变化,降低好奇心理;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青春期问题的咨询,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再就是要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到积极的活动和学习中去。给他们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一些,不留思考其它问题的时间。思想领域的东西,积极的东西如果不去占领,必然会被消极的东西占领。

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大,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逐渐的形成。当他们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对于成人的教育就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有些孩子表现为用言语和行动来反抗,有的则表现为暗暗的和老师和家长较劲儿。这个时候,高压已经不能够再像低年级的小孩子一样——批评一顿就会有效果了。高压政策不仅不能够解决问题,更容易使矛盾扩大化。解决的方法是从心理上取得孩子的信任,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从心理上疏导。当然,这种交流应该建立在平日平等的基础上。建议老师和家长平时就要多和孩子交流。不要临时抱佛脚,这时,很难打开孩子的心扉。

当孩子的心理问题解决之后,学习就是最关键的了。对于教学,老师应该从思想上有整体的把握。学习的进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期末复习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至于最后的时候手忙脚乱。

对于学习的进度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进度的安排既不能前紧后松,更不能前松后紧。

前紧后松,容易使孩子在复习的过程中产生复习情绪的低谷时期。期末复习,老师往往会找来一些复习题测验,以查漏补缺,这种测试不易太频繁。如果后面复习得时间太多,测试次数过多,就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懈怠和疲乏,这就是情绪的低谷期。如果考试的时候,正好赶上学生情绪的低谷时期,肯定会影响发挥。前松后紧,就会使知识复习不够扎实,或复习不完。进度的安排,老师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因生因时而定。多数老师的复习,是等到整册书都学完之后,再进行整体的安排,或者是分类复习,或者是单元复习。根据心理学上的“遗忘规律”,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复习。学习第二单元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把第一单元中的重点知识安排到作业或者与新课的联系中去。整册书中的重点知识不断重复出现、训练,自然比最后的“突击”效果要好。

第三篇: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身为秘书,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上司关系的处理:

1、秘书地位的特殊性,很多时候会尴尬。因此,要与上司成为朋友,但不能亲密无间,太随便,或是轻视上司,这是根本性的错误;不可涉及到上司的私生活,最好的方法是保持中庸之道,既不引人注目,又不默默无闻,让他感到你的存在,但非无所不在。

2、体谅上司的劳苦,分担他的压力。要观察细致,尽可能考虑周到。

3、不急于表功。要把功劳让给上司,表面上他可能会谦虚一番,私下底他会对你存有好感。

4、不忙着提建议。你的建议都表明对上司目前工作运作的不满,所以要选择好时间场合,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5、不依靠上司,要保持工作积极态度,主动帮助、辅佐上司,要有相应的独立性。

二、与工作人员关系协调:

1、要和同事们和平共处,不搞派系。在工作角色上,大家是平等的。

2、要有合作精神,主动帮助同事,消除隔阂,创造和睦的工作气氛。

3、要宽容体谅他人,不强求别人。不同的人能力素质不同,要善待世事。

4、要勇于承担责任。这一点很重要,工作中难免有错误,“心底无私天地宽”,有了问题能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反而会得到别人的原谅和敬重。

5、此外,秘书的礼节、仪表、服饰和幽默感会影响到你公司的文化氛围、职员们的精神面貌等诸多方面,不能简单敷衍了

三、培养秘书口头报告能力:

秘书人员的口头报告能力,是一个人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迅速、简洁、准确的口头报告,有利于领导及时掌握情况,迅速作出决策。培养秘书人员的口头报告能力,要从以下细节着于:

1、精心过滤,区别处理、区别对待、慎重处理,以免干扰领导的正常工作,甚至给领导造成被动。

2、弄清原委,力求准确。视信息的真实性、完善性为生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六要素调查了解,构建完善的信息。

3、打好腹稿,简明扼要。说话要讲究层次,抓住主要事实;语言要精炼,不能重复;客观陈述,不搀杂个人观点,以免影响领导独立思考。

4、举止沉稳,口齿清晰。无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急事缓事,都要做到举止沉稳,语调节器平和,口齿清晰,不卑不亢。

5、把握时机,灵活对待。在人员较多的场合,一般应注意保密,宣向领导个别报告。领导情绪不好时,要尽量做到语言平实、平铺直述,以免引起领导情绪波动,影响对事情的正确答复或处理。不是特别急的事情,还可缓一步报告。领导正在讲话或聚精会神地处理某一文件,一般不要立即报告。

四、秘书日常工作程序:

1、起提前到达上班地点

负责本人及领导办公场所卫生清洁

领导文具、茶水准备、家具、物品有序摆放

分拆信件、分送文件

2、领导到达时

提示领导本日日程 汇报有关事项 询问领导本日日程

督办重要事项,急事急办

进行正常事务工作

接听电话、接待来宾、资料整理、撰写文稿、打印复印、来往文件等等日常工作执行。

领导随传随到并记录并校对收发传真以及处理催办和呼叫服务。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3、下班时间向领导征询需办事项

确定是否陪领导或在公司加班

检查文件、锁具、电器、电源情况后下班

4、领导发火时秘书如何对待

人都有脾气,谁都有发脾气的时候,终生不发一次脾气的人是没有的。其区

别仅仅在于,有人脾气大,有人脾气小,有人是乱发脾气,有人故意用发“脾气”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老板是人,自然具有人的一切属性,即老板当然也会发脾气。就通常的情况来看,老板发脾气往往与工作有关,即老板们常常是有意无意地在用发脾气的手段去达到一定的工作目的。

发脾气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一种应该控制的不良情绪,但对于老板而言往往代表着一定的权威,这一点可以从战场上前线指挥员的行为态度得到验证。不少指挥员在激战时都是发着脾气指挥作战。发脾气往往能使对方产生心理震撼。而下属、员工的心里震撼,常常是老板希望看到的应激效果。假如,老板在指挥工作时,其指令不能对下属产生心理震撼,往往影响其工作效率。所以,就一般情况而论,权力越大的人其脾气往往也就越大。当然,所说的脾气是指理智控制下的“脾气”,超过理智界线的“脾气”常常导致相反的效果。

员工在与老板打交道、相处时,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老板发脾气的问题。否则,要么会使老板小看你,要么激化以方的矛盾,从而使一方、或双方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对待老板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只要老板不是有意侮辱人格,或故意找岔子,你应该以忍让为上。

特别是当员工在工作上出了差错,老板为此发脾气时,你不仅应该忍耐,而且应主动表示认错或道歉。因为,事实证明,纠正一个人的错误的最好方法,与其说是和风细雨,不如说是适当地发点脾气,只要不超分寸,后者的教育效果往往优于前者。

因此,对待老板因工作问题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忍耐、自我反省、总结教训。假如在老板发脾气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不应该当场顶撞和对抗,同样应该忍耐,不同的是,你可等老板冷静之后再向其做解释。当然,这是指比较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些不涉及切身利益和个人尊严的小事情,你则大可不必与老板斤斤计较。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在老板对其发脾气之后,特别是受到委屈对待时,能主动向老板表示亲近的员工,将会被视为聪明、有理智的人。这不是委屈求全、而

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修养。此时,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当场与老板对抗、顶撞。当然,地于那些品质恶劣、视员工为奴隶,动辄以发脾气来压服下属、员工的老板,笔者并不提倡逆来顺受。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三:一是“绵里藏针”。即你可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强硬的措辞,向老板表示反抗,比如,你可用和蔼的语气,向老板说出一些有份量的话;二是“旁敲侧击”。即你可以采用“借喻”、“比喻”、“喑喻”的手法,向老板表示反抗。三是“针锋相对”。对于低素质的老板,你不必过于忍让。“针锋相对”往往能使对方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必须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不可随意扩大矛盾。

五、秘书宝典十招

1、有些事要想到领导前边

虽然你要听领导布置工作,但有些事情,秘书要想在领导前边,当好领导参谋。这样做,领导才会感到你是一个好秘书。

2、领导布置的工作要提前交卷

如写材料、搞调查等,一定争取按领导要求提前一点完成,对于按照要求完不成的任务,要提前向领导打招呼,使领导早有安排,免得被动。

3、注意保密工作

秘书和在领导身边工作的职员,知道好多机密事情,有的事要比其他群众早一些时候知道,一定注意保密,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随意乱说。泄密的秘书是不称职的,而且会给领导添麻烦的。

4、负责做领导与他人的沟通工作

当领导与另外领导或其他人发生矛盾时,做秘书工作的不能在领导面前火上加油,而要做领导的思想工作,使其消气,并为领导向他人沟通,使矛盾尽快消除,别人会以为秘书的行动是受他的领导指使的。

5、平时多给领导提供资料

领导比较忙,有一些材料顾不上看,秘书就要将有关资料及时提供给领导,这会对他的决策有参考价值。

6、善于听取领导意见

对领导的批评或要求,要认真听取,不要因小事而同领导翻脸。有不同意见,可慢慢与领导沟通。

7、不要轻易在领导面前告别人的状

轻易告别人的状,影响领导对他人的看法,如果看错了人,领导会从内心埋怨秘书。最好,只同领导谈某些工作,不做那种议论是非的事。

8、不向领导提过高的有利于自己的要求

比如机关要分房子,秘书已经有了不错的住房,还想要一套。这样的事会使领导为难的。如果办不成,以后领导会过敏地认为你不满意了,即便办成,影响也不好。

9、多到群众中去

听听群众对一些事情的议论和看法,以便提供给领导。秘书做到及时反映群众要求,可以使领导办事不脱离群众,群众也会对秘书反映群众情绪的作法极为满意。

10、要关心领导的生活

经常在领导身旁工作,对领导的饮食、作息时间、身体健康多进行关怀照顾,既体现了关心领导,又反映了同事之情。

六、秘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组成于一个秘书工作者而言,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有三个方面: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

1、基础知识

秘书工作者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是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和前提条件。秘书工作者的知识面要广,基础知识要扎实。为此秘书工作应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①科学文化知识

基础知识的基础,包括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逻辑、英语等等。特别要注意语言文字和历史知识的提高,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让自己透过历史的现象抓住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

②政策法规知识

这是作为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法令等相关的知识,特别要注重后者的学习。因为它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知识。

2、专业知识

是秘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核心或者是主体,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构的方面。

①理论知识:

是秘书学和秘书工作总体的理论知识,是秘书工作者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总的理论,也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秘书指导思想。分门别类的理论,包括文书处理,信息处理,信息调研和秘书实务的理论。

②业务知识:

秘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常识,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公文的起草等。③行业知识:

秘书工作者所在机关的行业的基本知识。

3、相关知识

秘书工作者的辅助知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①新的学科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相关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行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②管理学知识,行政管理,领导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③社会交往知识,社会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以便秘书工作者在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信息沟通能力。

④心理学知识。

4、社会知识

①国际知识:

当前国际的基本问题,世界格局,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变化及发展等等情况。

②国内知识:

本国各地风土民情、社会现象和最新时事报道情况。

第四篇:教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彭庆梅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少教案设计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这里提出希望引起老师们注意。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够突出。本套教材三、四年级的对话教学部分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由于是一个连续的情景,里面除了重点句型外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非重点的新语言。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句型,不要把大块的时间花在非重点语言上。

2.热身活动与教学目标缺乏内在联系。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课的热身环节虽然形式上很丰富,既有歌曲、歌谣,又有TPR活动,但几个活动相互并无联系,也没有为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起到铺垫的作用。热身环节的目的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建议这部分的内容应与新课的话题和知识点相呼应。

3.活动设计目标性不强。虽然活动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每个活动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也就是说这个活动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根据活动中涉及到的语言技能,可以把活动分成五类:

· 操炼“听”的活动; · 操炼“说”的活动; · 操炼“阅读”的活动; · 操炼“书写”的活动;

· 综合两种或两种以上技能的综合性活动。

有些活动创意很好,但是与语言点脱离,不能起到巩固、操练新语言的目的。建议教师设计一个活动之后确认它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活动的目标与语言点的学习没有关联,再好的创意也只好忍痛割爱。

4.活动之间缺乏层次性。活动的目标不同,活动的难易程度当然也不一样。上面提到了四种语言技能,实际上,这四种技能之中,听和读涉及到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涉及到语言的输出,很显然,输出的活动应该安排在输入的活动之后,综合性的活动要安排在涉及到单一语言技能的活动的后面进行。理想的活动安排应该是前易后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5.学生的参与面窄。对于大班教学而言,设计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动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保证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活动参与面过窄,一个班上的多数学生都是观众,而不是参与者,这样的活动的教学效果肯定是非常有限的。小学英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及其教学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 姜 南

一、小学英语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是在探究学习的相关理论指导下,依据教学实际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操作模式。模式是由理论基础、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实施条件组成的一个体系。

1.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的帮助,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该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目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发现中学,即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着重培养学生发现的态度、发现的能力。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从各种特殊事例归纳出一般法则,并用之来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方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各教学单元及每节课的内容、学生认知发展的现状,做到既明确又要有可操作性。其实施条件包括教学策略,教师所处的角色等。

2.小学英语课堂探究学习的操作程序。

考虑到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和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笔者认为:在课堂探究学习中,以小学英语教材为基本内容,形成“激疑──探究──建构──迁移”的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过程是适宜的。“激疑”是指创设情、境(情景和语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刺激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中心点以整合成课堂教学目标。“探究”是指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调查、资料分析、观察、思考、比较、推理、假设、验证、讨论和交流等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自主中积极探究语言的相关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以确定假设;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事实为论据验证假设,并引导学生不断地对假设加以修正和完善。“建构”主要是指通过归纳、内化(顺应、同化)、反思、评价等方法对语言运用的规律进行总结,用“再次发现”的方式以形成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迁移”是指将形成的认知结构或学习能力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应用到新的情景中,解决新问题或解释新现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科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侧重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分别采取三种活动形式: ·微型探究活动:是指利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开展的短时间的探究活动。

·课时探究活动:是指为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利用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1-2课时)开展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作业: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拓展学习内容而布置的课外作业。诸如设计“自助餐”式作业,生活型作业,创造型作业,调研型作业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笔者曾布置“找一找身边的英语”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并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输入量,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通过完成该项作业,学生找到了“BS”,“WC”,“stop, pause, on, off”,“OTC”,“Dove”等表达;在网上收集到母亲节(Mother's Day)、圣诞节(Christmas)等节日的相关知识。

4.课堂探究式学习案例

词汇和语法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在词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主动探究词汇音、形、义间的联系,总结英语字母和单词的发音规律,通过上下文去理解生词的意义等,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语法学习则更适合采取从个别事例(通过观察、模型、检验)到一般语言法则的归纳探究方法。重点可以放在教给学生如何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归纳的过程上。这种“发现”语法的活动,可以将枯燥的语法训练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规律。

[案例一] 微型探究型

·找出下面一组词的共同点,列出更多的词,并编成一句话。如: take(拿), cake(蛋糕), plate(盘子), make faces(做鬼脸)·

给出一个主题词,让学生写出相关的词汇,编成一个情景完整的故事。如:

[案例二] 课时探究型 语法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教学)

语法教学多数以小对话或主题的形式出现,一般可以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即通过激疑──探究──建构──迁移等步骤掌握语言知识,最终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步骤一:激疑(创设情境、目标导引)(1)歌曲:I'm Sleeping(2)教师出示一组动作图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描述正在做的动作?”

The girl is singing.The boy is studying English.(3))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和例句。

The girl is standing near the window.What's she doing? She's singing. 步骤二: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仿照例句描绘课文插图中的其他人物。(1)The man is sitting in the chair.What's he doing? He's reading.(2)The woman is sitting at the table. What's she doing? She's writing a letter.(3)The boy is sitting on the floor.What's he doing? He's playing with his toys.

教师提出问题:①这四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何不同?②从这些异、同点,你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或大胆猜想、检验等逐步达成共识。步骤三:建构(成果展示、反思评价)

把上述句子写在黑板上或者通过屏幕显示出来。首先让学生熟读句型,然后看图连贯说出各人物的动作,最后找出句子的共同点并归纳总结。此过程体现了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主的原则。

句子结构:人物+BE+动词的ing形式+地点 stand ── standing(直接加ing)sit ── sitting(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再加ing)write ── writing(去掉不发音的c后再加)步骤四:迁移(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教师出示简单的动作动画,学生尝试运用现在时进行描述。

(2)教师出示动作、人物相对复杂些的图片,学生继续运用现在进行时进行描述。(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即兴描绘课堂情景。

[案例三] 课时研究型语音教学:“ee”(包含多个探究活动)

[目标] 从意义的角度,建立两个单词bee和seen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学习的主题:即“bee”在劳动中可以为植物传授花粉,植物则要靠它们的传粉结出“seed”。先让学生熟识这两词后,对这两种事物分别加以评说,之后总结其内在联系(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

步骤一: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蜜蜂的视听材料,并收集一些植物的种子。

(1)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bees?(2)Do you know the word “seed”? How many kinds of seeds do you know? 步骤二:激疑

(1)创设情境,导引目标。教师打开电视,学生观看蜜蜂采蜜、筑巢及蜂后生子的录像。这个步骤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成探究“为什么”的好奇心理。

(2)教师设问。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bees?” 步骤三:探究

(1)学生回答上述问题。S1: A bee is yellow.S2: A bee has wings, it can fly. S3: There is a queen.S4: A bee has six feel.教师及时将学生找出的包含“ee”的单词(green, feet等)写在黑板上。

(2)教师出示一些种子,请一名学生取一颗自己认识的种子向其他学生介绍:“This is a sunflower seed.We can cat it.”

...笔者及时提出了另外的问题:“What can we do with all kinds of the seeds?”一名学生总结了这些种子的共性:“We can plant them.”

步骤四:建构

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了一个新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对“ee”的了解,总结出曾经学过的包含这一字母组合的单词,并造句或编成一个小短文。(这是一个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并建构知识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更多的包含“ee”的单词,并学到一种记忆单词的学习策略。)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翻生词表,有的查字典,有的和同学一起轻声讨论,总结出的词汇如下:

bee, feet, queen, sheep, meet, see jeep, feed, geese, need, beef, teeth 接着学生朗读自己的句子或小片段:

S1: The queen doesn't work.The bees work for their queen.S2: On a farm, we can see so many sheep, geese...We can get to the farm by jeep. 步骤五:迁移

课后,笔者布置了如下的课外作业:用一句话来帮助自己记忆字母组合ar和oa的发音(奇异联想法)。

ar: arm, car, park, farmer, garden oa: boat, goat, coat, road, soap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由思考问题或任务开始,经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适当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表达和总结。基本教学策略如下:

1.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适当情境以形成“问题中心”,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问题,使学生乐于进行探究性学习。情境设计的原则有:

① 紧扣教学目标,为学习新知服务;

② 要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易为学生理解,富有童趣。如在教学“The Four Seasons”时,可以这样操作:

① 借助多媒体逐个呈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图片。这种形式视听结合,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① CAI呈现问题:

What season is it now in Hang Zhou?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fall best? 问题难易程度不同,保证每一名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都有可能得到答案。③ 布置“描述每一个季节”和“听四季”两个任务型活动。教师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某个季节,开拓学生的思路。“听四季”通过录音,辨别季节,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④ 最后,设计小记者采访的任务型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交际运用,获得情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在一系列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的。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小组讨论要有针对性。

探究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而展开,并随问题的解决而结束。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设计问题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① 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能够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机因素。② 问题难易适度,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或者说问题必须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③ 在形式上要更多地设计一些探究类和发散类问题。探究类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回答“为什么”“你猜想会发生什么?”等。发散类,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议论客观事物,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思考性,能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如在教学“指路”等内容时,可用多媒体设计“一个男孩在校门口遇到一个拿行李的女孩”的情境。先让学生猜测“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的问题,在得到诸如“Welcome to our school!/ May I know your name? / Can I help you?”等不同答案后,再让学生阅读对话进行对比。然后教师再问:“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Where are they going?”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后续编对话,使这些探究类和发散类的问题变成学生探究学习的持续动力。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恰当运用转移(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启发(处理不能正确回答的情况)、追问(回答正确但却不充分)、等待(促进学生真正地思考问题)等提问的技巧.

讨论是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的基本形式,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所有学生“卷入”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提高表达和社交能力。每一次讨论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要保证学生有话可说。例如,在一堂复习课中,笔者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并为各小组命名,如:先锋队,雄鹰队等,以此来引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和愿望。然后,笔者给各小组布置共同的任务目标,即讨论归纳所学名词的复数变化规律。学生先罗列出一系列名词的复数形式,如:books, desks, birds;buses, boxes, watches;potatoes, radios, wolves, knives, factories等,然后学生观察,发现其内在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组内成员相互补充,最后推出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其他组的参与者随时可以进行补充以形成一种热烈的、合作的、自由交流的气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各小组合作、讨论、归纳中的成功点和闪光点进行表扬,对以后的小组讨论活动提出要求和改进的建议。

3.活动设计要具备有可操作性、拓展性,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本身就是通过观察、查找信息、设计调研方案、讨论、搜索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等类型的实践活动来完成的。活动的设计必须考虑实践性、探究性、拓展性。例如在教学故事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故事表演内容,让学生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在学生表演成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故事进行改编或创作出新故事,记录下来并配上插图。该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做事情(表演、讲故事、收集资料、表达、绘画)来体验语言,使学生在“用”中培养创新意识。

4.作业布置要有开放性,应该可以激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布置开放式的作业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性作业强调答案的多样性,获取信息的广泛性,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完交通工具等内容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的探究性作业 ① 收集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名称; ② 为你自己设计一条假期出游路线,并说出为什么选择这些地点,应选哪种交通工具?为什么? 本作业通过让学生设计出游路线及出行方式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有关的地理知识及常见的交通形式,并用英语表达,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技能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5.探究途径要多样化──在学科联系中开拓领域去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上偏重于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爱玩好动,兴趣广泛。如果能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构思、解决问题,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例如:教完“Where's...?”的用法后,笔者给出可供选择的家具及价格和房间的平面图,布置“I am a good designer.”的探究性作业:

① Do a survey.For example: What color do your family members like most? What kind of furniture do your family members need most? ② Decorate your home.(You have only 100 points.③ Design your home.④ Introduce your home.(Use the pattern: There's a...)⑤ Who's the best designer? 这个探究过程涉及到数学、美术等多种知识。首先学生必须通过数据统计选出家庭成员喜欢的颜色和所需家具,然后根据现有的资金,进行预算和统筹,然后通过量、画、剪、贴,科学合理地设计房间的划分、家具的摆放。

6.面向全体学生,关照多样化的学生个性,实行分层探究。

(1)探究性活动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享不同程度的探究成果。探究活动的设计要尽量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让大多数学生都有事可做,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功感。

(2)活动设计要有拓展性,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有所发展。教材中的习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对练习题的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蓄”,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个活动:将含有字母a,c,i,o,u的单词按读音归类。围绕这一题,可进行如下设计:

① 读单词:注意其中a,e,i,o,u的读音; ② 摘单词:按读音分别归类;

③ 析单词:如字母a发/el/的单词有什么特点;

④ 对单词:如教师读出一串单词,学生对出与元音字母发音相同的单词;

⑤ 念单词:教师出示学生不曾学过,但符合发音规律的单词让学生尝试拼读。

这个活动,层次清楚,由浅入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等。7.适时介绍探究性方法,引导学生探索。

探究式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教师必须适时地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其能够逐渐独立开展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探究式学习方法:

(1)联想、内化。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思维和记忆的基础,在语法、特别是词汇的探究学习(理解,记忆)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类联想:,earth → sun, moon, star; 关系联想:

book → storybook, bookmark, booklet, bookstore; air → airport, airplane, by air.对比联想:

big / small;long / tall;right / wrong. 奇异联想:

head, ahead, headmaster, headache低头在前面走,校长头痛。

(2)分析比较。分析是把一个事物分解开来,对其各个要素各个部分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特点和联系。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抽象思维方法。其前提有二:一是英语材料间确有联系才可以进行比较;二是要在同一标准下来比较。

小学英语中涉及许多音、形、义相似的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其音和形上的异同,探究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学生通过观察eat,read,sea,speak,teach,tea后,发现它们都含有ea [i:]字母组合。再如,通过分析birthday(生日)→birth(生)+day(日);playground(操场)→play(玩)+ground(地),探究和发现这些构词性的规律有助于记忆单词。又如,在学习语法时,可针对以下两种现象进行比较:

① 语语法本身中相似但不同的语言现象(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形容词物主 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等)

② 英、汉语言中相关的语法现象和结构规则的异同。

(3)分类归纳。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根据事物的异同程度而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其实质是为了认识事物之间种与属的关系和联系。归纳是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事物结合起来,以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到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在教学英语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以下词组:a book, an apple, one pen, a box, two pear, three boys, many students, some boxes, ten watches, a cat, an orange, eight dresses,然后让学生将它们归类。通过这几个步骤,学生经历了典型例子(观察、认识)──共同特征(分析、对比)──尝试应用规则(检验)──归纳(由感性到理性)的整个探究过程。例如:

A组:a book, an apple, a box, a cat, an orange, one pen B组:two pears, three boys, many students, some boxes, ten watches, eight dresses 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归纳出以下结论:

① 这些名词都是可数名词:A组表示数量为一个,是单数;B组表示数量为两个以上,是复数。

② 词的复数一般在单数词尾加“s”,以s,x,ch,sh结尾的词后加“es”。

教师也可以用归纳分类法让学生探究“have / has”和“There is / are...”用法。这种归纳的能力在语法学习(语法规则、惯用法、搭配)中尤为重要。

(4)理解猜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各样来自情境中的提示信息(如: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视觉支持,上下文、信号词等)理解或猜测可能发生什么(或可能说什么)、理解或猜测词义等,然后再检验自己的猜测和实际情况是否一致。比如,在教学表示运动的单词swimming,jogging,running时,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猜测词义。再如,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谈论时间”、“会朋友”等主题情景,让学生根据场景设置和人物的表情、动作,猜一猜主题,人物谈话的内容等。类似的练习既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又能训练其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模式及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一般模式

实施小学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另一途径是专门的课题研究。即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英语学科的内容、语言功能项目,从学习、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以小组为形式,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专题探究式学习活动。一般来说,小课题研究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呈现问题情境──选题。

呈现问题情境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教材内容,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内容。由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一般的选题是来自教材(存在着大量的可以拓展成为小课题的素材)或由师生共同提出的,当然有时也可由学生自己讨论选择。

2.在问题情境中展开实践活动──分组实践。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安排开展实践活动的计划和具体步骤,可能涉及到分组决定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小项目内容、活动形式、观察以及收集处理信息材料、方法、选择总结和交流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拟定时间、分组进行实践等。

3.总结交流

首先,个人在完成分工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小结。然后,再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成果、形成小组的小结。最后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全班的收获。

4.在情境中评价

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阶段。评价内容主要强调学生课题活动的过程、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积极主动参与的探究精神。

(二)具体实施步骤

1.确定参与人员: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

2.营造研究氛围:为课题组成员组织相关讲座,通过实例介绍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3.选好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课题实施之初,给学生提供若干类可选择的选题: ① 常生活与英语; ② 单词科学记忆法;

③ 英语常用功能语言(如打电话、购等)的探究; ④ 中英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每一类又可分若干小选项。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研究意向书。在选题时,强调每名学生要在一个时期里确定一个重点;在组织形式上,以小组为单位,自愿组合,分工协作。最后教师分类汇总,明确小组负责人,制定方案,经论证后开始运作。选题是小课题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4.分组实践:各小组围绕本组的研究主题,通过查阅资料、收看相关节目、上网查寻等多种渠道,逐步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在实践阶段,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做好工作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和成就感,特别是所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措施。

5.举行成果交流汇报。各小组完成成果汇报方案,自己选择展出活动成果的形式。

四、成果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本实践研究是由课堂渗透式探究学习和小课题研究活动组成的连续体。前者以课堂为舞台,以教材为内容,着重于探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与方法;后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拓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表现在:

1.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取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2.初步培养了小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创新的思维,发展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逐步养成了合作与共享的习惯。

学会分享和合作是2l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探究性学习正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鼓励帮助、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使他们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并进而把这种精神延拓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4.本实践研究还存在若干问题,需加以改进。比如,有的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太杂,材料与课题内容不符,选题过于分散,时间难于掌握等。笔者认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围绕教材的某一话题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即将选题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与本单元话题密切联系的小课题,分散在4—8次在课堂内完成。

第五篇:谈会议记录应注意问题

会议记录是记载会议基本情况的文字材料,是日后工作中可供查考的凭证。它可以为检查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整理会议纪要、下达与上报会议精神、分析研究与总结工作提供依据。它的制作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其日后转化为档案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会议记录工作。笔者在整理、提供利用档案中发现,某些会议记录的质量问题是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有:

一、会议记录本内无目录。特别是不填写会议议题时,在利用时就要逐页查阅,不仅效率很低,而且人为地增加了对案卷的磨损,不利于档案的保护和保密。

二、记录不完整。有些会议记录未记载会议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人;有些会议记录只记了参加人、发言人的姓而没有记全名;有些会议记录只有参加人、时间和主持人而无会议内容;有些会议记录虽有会议内容却没有记录会议的议题等,使人很难了解会议的全貌。

三、会议记录本没有按工作性质分开。如有的系党总支同系行政共用一个会议记录本(联席会议例外),给保管和利用带来不便。

四、会议记录本不固定。有些单位是两三个记录本交叉使用,有的本子只记录了几页就再也不用了;更有甚者,每次开会时临时找几张稿低记录,过后就不知去向了。

五、记录字迹潦草、书写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有的会议记录人经常使用圆珠笔、纯蓝墨水等不耐久字迹材料,而且书写潦草,不利于会议记录的日后查考和归档后的长久保存。为了提高档案质量,笔者认为做会议记录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使用固定的会议记录本。记录人员应选用纸质较好的会议记录本,按会议性质分别记录并按照会议的时间顺序规范、完整地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本前三页应写有目录,包括会议日期、内容摘要、页码、备注等栏目。会议记录人应把每次会议的情况按目录栏中的要求逐项填写清楚,这样不但查找起来一目了然、十分方便,而且有利于档案的保密和保护。

二、按照规范格式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1、会议基本情况。包括会议名称、开会时间(要写明年、月、日及会议开始时间)、会议地点、出席人(人数不多的会议要把出席者的姓名都写上,注明其他人员全部到会;人数过多的会议可只写出席范围和人数)、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上述内容要在会议主持人宣布开会前写好。

2、会议内容。包括会议议题、会议发言、会议结论等。会议内容是会议记录的重点,记录时必须聚精会神,边听边记,耳、脑、手并用,不能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疏漏。摘自:鞍山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

下载六年级下册应注意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下册应注意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审自查应注意问题

    内审查找不符合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查找: 1、原始记录修改是否复核规定。 2、样品是否粘贴唯一性标识。 3、检测员是否持证上岗。 4、人员培训计划是否完善。 5、检测报告副本......

    论文答辩应注意的问题

    论文答辩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毕业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

    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入党申请书内容有四个方面 (1)为什么要入党 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和入党的动机 党的认识是指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奋斗目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入党动机是指参加......

    家教应注意的问题

    做家教,首先要摆正工作态度。 家教事关学生的前途,有时候一个家教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转折点,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并不是讲几道难题就行了,所以马虎不得。要认真......

    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求职面试早已成为毕业生开启职业大门不可或缺的钥匙,能否熟练掌握和使用好这把钥匙,对毕业生能否 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影响极大。那么毕业生求职面试到底......

    招聘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0-04-22 09:10:35.873 来源:新华网 1、要明确自身条件,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能自卑。事先打印出简历,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及求职意向清楚表达。在简历中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注......

    辞职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什么是辞职信辞职信,也叫辞职书或辞呈,是辞职者向原工作单位辞去职务时写的书信。辞职信是辞职者在辞去职务时的一个必要程序。二、写辞职信应注意哪些问题1.理由要充分、......

    考卷应注意的问题

    考卷应注意的问题 今年新疆普通高考是第二次实行网上阅卷,乌鲁木齐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日前对全市考生进行了网上阅卷适应性演练考试,结果显示演练中考生出现了答题不规范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