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存在是教学工作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从初中开始,学困生变得尤为突出,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要转化学困生,需要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走近学困生,深入了解他们以“对症下药”,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乐学、会学,总结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如下:
一、化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主观和客观原因
学生初二结束后,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学校为了升学率,往往会在暑期补课,在补课的时候就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由于是新的学科,往往会给学生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由于是补课形式,有时候两三节连着上,学生思想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在硬件上也不具备做某些化学实验的条件。像这样,学习化学就没有一个好的开端,学生接触一门新学科的新鲜感随之消失,给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虽然一部分学生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对学习化学已经不感兴趣,放任自流,导致化学成绩差,从而形成一部分化学学困生。除个别与先天遗传有关外,大多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2、家庭教育原因
一些家长对学生一味地迁就、纵容,不会说服教育,过于溺爱孩子,给了他们太多物质条件的满足,但没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的家长性格暴躁,逼着孩子学习,信奉棍棒底下出成绩。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有一种叛逆心理,故意不学,久而久之,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有的家长事业太忙,只是在物质上和金钱上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孩子贪玩导致学习低下,落后于人。
3、学科原因
化学学习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而且有的需要死记,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化学用语;有的需要理解记忆,如:概念和定义、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等。没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就会感觉学习越来越困难,在上课时就会出现机械听课,甚至打瞌睡或者做其他的小动作,下课也不去复习,也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化学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学习落后于人。
4、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风气不好,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或其他原因辍学,然后外出打工挣钱,有少数在校生目光狭隘,缺乏远大理想,看着以前一起上学的朋友都在外面打工挣钱了,心生羡慕,总是胡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降。
总之,这些学生缺乏理想、自制力差、怕苦怕累、自我中心意识强烈等,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了初中化学学困生的形成。
二、转化学困生对策研究
学困生是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转化学困生仅从一个渠道入手,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因此,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从而提高整个教学工作的质量。
1、加强学校教育管理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一定要多让学生做实验,从接触化学的初期开始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在课后还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看法,多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即使说的不对,也不要责怪学生,要多鼓励学习学习,从学生的思想上改变学生,让学生主动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学校还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拥有一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
2、强化家庭教育
用良好的言行影响孩子,使其从小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与学校教育不同,家长是靠其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小的细节当中,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对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作为家长,无论自身文化程度高或低,家庭经济状况贫或富,都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3、争取社会的支持
改变社会风气,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政府及社会各界应该配和学校的管理,加强对知识人才的重视,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给学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困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的优秀学生。
第二篇:学困生成因
二、农村初中学困学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农村初中学困生是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外因一般包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三个方面;内因是指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自身原因,一般包括智力、人格、身体等方面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而社会原因中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家庭原因中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学校原因中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三个外部原因中,对农村初中困生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自身原因中影响农村初中学困生发展最主要的是成熟度。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自身原因
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自身原因是其产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它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知识基础薄弱
突出表现在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技能比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计算障碍、写作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而长时间差的学习成绩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由于缺少成功的体验,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从而形成了教育中“习得性无助“。
2、性格造成的困难
农村初中学困生正处于性格发展时期,其成熟度低。这主要表现为他们自我约束力差,性格内向,自卑感较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封闭,不善于和老师、同学进行感情交流,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查发现,有43.5%的农村初中学困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如打架等)。①遇到问题不敢问老师,以致问题解决不了时,产生悲观情绪。于是问题日积月累,越来越多,思想包袱越背越重,学习上的困难也越来越大。
3、动力造成的困难
有些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的动机不强,没有足够的推动学习的心理力量,对学习无兴趣,缺乏自信心。只要遭受一次小的失败或挫折,就否定自我,产生隍恐和逃避心态,导致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学习兴趣上的衰退。他们学习不主动。调查发现,他们当中主动学习者仅为10.5%,而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却有50.2%。@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差。
4、方法策略造成的困难
当农村初中学困生进入初中后,学科知识增多、难度增大、综合性增强,需要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如果照搬小学的学法,显然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而农村初中学困生不能及时、恰当地做出调整,学习的困难就会增大。这表现在他们学习机械、呆板、效率低,只知死记硬背,不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造成他们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而一些农村初中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同时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不会主去寻求最佳的学习方法而产生学习困难情况。与学优生相比,农村初中学困生缺少学习策略。
(二)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调查表明,有15.4%的家长打骂子女。有的父母文化水平
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①关文信著:《问题学生教育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②王晓春著:《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扬州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观念滞后。同样来自曾令辉的调查,有71.2%家长只关心学生考少分或在班上排名,而不关心他们是否进步。他的调查还表明,有30.1%家长会经常把自己的子女和学习较好的其他学生比较,认为自己子女不及他人。①这些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问题家长的教育必然导致出现有问题的学生,这使农村初中学困生增多。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在农村初中,有的学生“家长“专制意识还是很强,认为孩子什么都得听他的,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又采取简单粗暴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时会出现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孩子的独立意识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 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有的父母说:“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父母却不知道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家长有了这种思想就难以教
育好孩子,更谈不上因势利导。从而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产生。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学习部分农村初中生家长迫于生计,整天奔波在外,无力、无心、无暇顾及孩子。家庭配合、监督教育的缺失和空白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没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
惯。部分家长托孩子爷爷或奶奶看管孩子,这些孩子或被疏于管教,或被过度溺爱、袒护,他们脆弱、涣散、懒惰且又反叛。他们受不了学习之苦,在学习上极乏耐心、恒心和毅力。有的家长虽在家,却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这些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和优待,然而教师给予每个孩子的只能是均等的关注。有时他们会把老师的正常教育视为歧视和欺负。因此这些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有颇多抱怨和非议。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孩子也极易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最终他们天真地用放弃学习表达了对校方的不满。我通过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入户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作息时间上,至于周末或节假日的活动内容则不太注意。调查中还发现,在非上课时间里,有些学困生有晚归(凌晨1、2点钟)或不归现象,家长却不知道孩子的去处和作为。调查发现,在农村初中,孩子在家时间分配上,只有9.3%的①徐芬著:《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陈小鹰: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冈及对策研究学困生用于学习,71.2%的学困生是在看电视的,玩游戏和主动做家务的分别占11.6%、7.9%。调查中还发现,男学困生基本上是不拿书回家的,更不用说在家学习了,女学困生只有部分会在家自觉学习。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①从对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学习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4、不适当的期望值
有的父母的期望值高于孩子的实际能力,使孩子感受到较大的压力而产生逃学、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等反抗行为。大多农村初中学困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低于孩子的实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对他们行为规范不严。大多数农村初中学困生家长认为上得了学就继续读书,上不了就外出打工,缺乏对他们成长方向性的引导。这些造成孩子在学习上自暴自弃,缺乏上进心而使学业失败。
5、留守儿章的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出现了许多留守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是伴随近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三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这个群体还将持续增长。有统计表明,目前中国中小学有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这些人当中成绩优秀的却不到lO%。②而这些留守在家的学生,由单亲、或隔代亲人、或亲戚代为监护和教育。鉴于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这些留守学生都反映出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在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渴望亲情、缺失理想、缺乏家庭教育等方面。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远在他乡的父母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关心又是怎样的呢?有这样一组数据:对孩子的沟通,通电话占79.4%、写信占14.7%、无联系的占5.9%。@这种单调的联系还会受通话费用的影响,因此只能仅限于孩子成绩如何、听话不听话等这些简单的话题。而有一部分家长只有用满足物质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至于说其他方面却只能鞭长莫及了。这些缺失亲情关心的留守儿章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同样对于留守学生有过这样的统计:18.5%的孩子表示“学习费用高,支付困难”;12.8%的孩子说:“同学欺负,不知道找谁帮忙“;17.7%的人担心自己的学习,34.5%的孩子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学习。锄
①徐芬著:《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②李献林、张淑清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版。
③李献林、张淑清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人氏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版。
④徐芬著:《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扬州入学硕十学位论文
总的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较多地面临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困难与问题。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初中学困生产
生的直接原因。
(三)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由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在农村初中日常教学中,忽略部分学生的需要,不了解他们的基础,任意地拔高教材的难度,使他们无法消化所教授的内容。这
不仅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常常遭受挫折。他们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必然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人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如此,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
2、农村初中教师自身原因
(1)有些老师在授课时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些接受能力弱、对知识再运用能力差的学生。(2)有些学生有问题向老师求教时,老师不是和颜悦色、极富耐心地解释讲解,而是讽刺、挖苦,甚至厉声叱责。从此,这些有问题的学生再也不愿
或不敢向老师求教。(3)部分老师上课语言浮华,节奏又快,不能张弛有度、深入浅出地授课。(4)部分老师缺乏理想、信念和追求,他们没想在教学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而是抱着不思进取、混天度日的态度。体现在教学上便是不加强学习,不在研究学生、教材的基础上备课、授课,而是机械照搬,照本宣科,教学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甚至在讲授的知识上有偏差,有错误。(5)有些老师也深知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但却无心或不愿一对一地辅导。
(6)有些很敬业的老师受到一些家长无端地谩骂和侮辱后变得心灰意懒,为了避免一些
不必要的麻烦和受到不必要地伤害,得过且过。(7)有些老师使学生的作业、尤其陈小鹰: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冈及对策研究是家庭作业流于形式,不检查、不批阅,没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
这些都可能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
3、评价单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在中考还没取消的情况下,现行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教师(包括家长乃至社会)往往以学业成绩或考试成绩论“英雄“(即以考试分数论“英雄”)。成绩好了就一好百好,成绩不
好就什么都不好。但按此评价方法,农村初中学困生得到的往往是较低的分数,而这个分数又容易诱发他们的自卑、自弃心理。所以即使没有人给他们以“差生’’的定论,他们自己也会对自己以“差生’’定位。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和动机。这种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价值观以及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使人们漠视了学生的独特性与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也是这样。但如果教师因一部分学生考试分数低,便觉得他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在这种以成绩为标准的“工
厂”化生产模式下,不但不能使本来可以转化的农村初中学困生得以转化,而且会使他们的数量增加。
4、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自尊。
有些农村初中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仍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为了升学率,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身上,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另眼相待,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无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要不劝其不要参加考试,要不就分个重点班,这对在差班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农村初中学困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丧失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
农村初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但有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有些老师缺乏职业道德准则,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专业知识,素质不高,往往只教书不育人,没有责任心。他们忽视 对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思想教育,不能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他们不去主动接近农村初中学困生,对他们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甚至排斥、孤立、歧视他们,或者向家长和学校告状。有的教师说话缺乏证据,批评主观武断,不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剧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对立情绪。我从老师的调查发现,有许多老师对犯错误的农村初中学困生只是进简单教育,对他们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或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压服。这些情况导致他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此,不仅不能使他们进步,相反会使他们变得更差。
(四)社会原因
l、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部分农村初中生培养的投入
随着改革开发,经济的发展。使得现在的就业渠道多,就业机会多。只要你有一点技术或者你肯出苦力,就不愁找不到一份工作。经常听周围的人提到某某小学没毕业就能够挣多少钱一个月,又有谁没有文化,却混得很好。“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家长和农村初中生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我调查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还是去打工,上大学这些年,还要投资很多,在学校混上两年,认识一些字,出门不迷路,认识个男女厕所就可以了;有的家长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或是把钱挪作它用,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农村并不少见。就是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理解,直接影响着这些思维不能够成熟的农村初中学生,而他们仿佛领到了一张“圣旨":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上不好学我还有路可走,可以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家庭的思想及家庭的放纵使得原本不错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样造成他们无心学习,没有了理想,没有了奋斗目标,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这些现象导致了农村初中学困生数量的增加。
2、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农村初中生的危害更
大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出现了许多高速运转的信息工具。电脑,手机,商务通,MP4等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见都没见过的新鲜事物,现在不少学生都已陈小鹰: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冈及对策研究经有了。加上影视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农村初中生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农村初中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他们往不良的方向发展。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学习上的帮助,而是负面的影响居多。对新鲜事物的理解,他们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是全盘吸收。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还有的看一些暴力电影、上黄色网站。由于这些不健康内容的影响,致使有的农村初中生出现早恋现象而影响学习。这些现象都容易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
第三篇:“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过程
1、学困生的界定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
(1)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
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二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4、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
6、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7、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
8、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9、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
10、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老师、爱家长。
前六项反映了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四项反映出他们不满于现状的情感意识和心理动机。
三 通过学科教师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在界定学困生的概念时已将其划为另类研究范畴,本专题不作研究)。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3、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5、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四通过与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了解,感到大多数家长:
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
2、家长特别注重的是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3、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
4、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5、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六、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体制,来此上学的都是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学生。也正是这种背景,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七、转化措施及建议
学困生大部分是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因此,只要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也都可以成材,甚至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英国对20世纪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400人调查中,发现其中60%在中小学时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或学习困难生。我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为师者绝不能以差生甚至于以“笨蛋”来歧视学生,要富有爱心,对其转化充满信心和希望。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四篇:学困生的现状、形成成因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现状、形成成因调查报告
唐庄第一中心小学
学困生的现状、形成成因调查报告
一、由教师因素导致学困生成因分析
我们通常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称为“学困生”。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智力因素所致,但大多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我们东桥小学学困生研究组成员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统计、分析,一致认为:学困生的形成,教师是关键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所说: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现就由教师因素导致学困生成因分析如下。
1、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学困生
亲师信道,厌师则厌学。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尤其是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鼓励。可我们常常忽视学生的心里感受,过多的批评,过多的责备,甚至讽刺挖苦或体罚与变相体罚,让学生的心里蒙上阴影,产生逆反心里,导致厌师厌学的局面。这些面临学困生边缘的相当一部学生,由于心里承受能力差,自暴自弃就沦为了学困生。如,有的老师,经常说学生是笨蛋,还经常大发脾气,时过一个学期,他真的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学困生了。
2、教学节奏过快“落”出学困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赶进度,超进度,生怕学生学不了,考不好。因此,讲课速度过快,常常是拉着学生跑,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一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节奏就只能当听众
或观众了。常此以往,它们思维闭塞,就沦为学困生。经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大多两极分化的班级,或多或少有一点这方面的原因。
3、教师视线偏高“挤”出学困生
教师希望自己教的每一位学生都聪明,都勤奋,都优秀。常常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而制定同一教学目标,提同样的要求,布置同样的作业,视线偏高,那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的一部分学生,由于常常达不到目标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学习上表现出懒散、不认真,从而沦为学困生。
4、教师缺乏耐心“弃”出学困生
根据前一阶段现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困生人数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加大,知识面增广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放弃所致。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往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教师经过长时间教育与辅导,收效甚微,于是心灰意冷,干脆弃之不管。
5、学业负担过重“累”出学困生
目前,学生的各种学习资料丰富多彩,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好学牢,广泛收集信息加大作业量,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写得手疼,记得脑胀,累得喘不过气。一部分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渐渐放弃了竞争,沦为学困生。还有一些教师布置作业欠科学,常让学生机械的抄写,一个词语抄写一行或十遍,一首古诗抄写五遍或十遍,写错一个罚抄一百遍,连数学题做错了,也得抄十遍,也不管效果如何。就此,我专门做了一次实验,我找来一位成绩稍差的学
生,我让他将一首古诗抄写十遍后默写,他一字写不出,整整花去了一节课的时间。次日,我又找来一首同等字数的古诗,让他先背熟后再将不会写的字记一记,最后默写,不足一节课的时间他就完成了。可见,学业负担过重,让学生感到累,一部分学生由累变懒,沦为学困生。
二、后进生学习的心理特征
调查表明:后进生与其他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差距卜,智力的差异最小,心理品质的差异最大,他们在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视学习为负担,学习没有目的,认为上学是家长的意图,上课是学校的安排,因而没有成材欲望,志向水平低,抱着混学态度,认为知识难学、深奥,随着内容的加深、时间的推移,听不懂、记不住的内容越来越多,渐渐产生厌学心理。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认为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足轻重,学习上马马虎虎,一般不预习、不复习,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求甚解。课后抄袭作业,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现象。
3、情感和意志上有缺陷。他们存在自卑感,认为不是学习的料,永远也学不好,有的与老师持对立态度。他们缺乏学好的信心及意志,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放弃学习,特别是连续几次的成绩过低,便认为学好无望,彻底消除了学习上的积极性。总之,一些教师的教育及教学方法欠妥,造成了学困生队伍的壮大。为了改变此现状,我们还要深入的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的研究。
第五篇: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由于各种原因,在小学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明显,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成绩不好,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谈谈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有学生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这两方面。
一 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困生往往在这些方面却十分欠缺。
1.心理特征
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水平低。对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也有一些学困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因而随着考试临近,常出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失眠、难以集中进行正常的学习或考试等,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松弛下来投入下一轮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2.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学习也是如此。分析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他们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学习毅力,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做小动作,有的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学习;也有部分学困生凭个人的爱好学习,对一些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而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毫无兴趣,更有一些学生对老师有成见,上课有逆反心理,甚至上课故意捣乱,从而变成学困生;还有一些学生为家长或老师而学习,所以为了报复教师或家长的某些行为而故意不学习,结果导致成绩不良;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但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3.学习习惯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也有的学困生经常是很晚才睡觉,从而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很少举手发言,若遇老师提问,则往往措手不及,答非所问。
4.学习方法
方法的正确、科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尤其遇到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时,更是束手无策。这在数学学科中尤为明显,他们往往会做一些简单的按部就班的计算题,但对一些需要运用一定知识进行分析的应用题,就不能正确解答。
二 外界因素分析
(一)学科原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数学的系统性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形成学习困难。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家庭因素分析
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更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因素是学困生形成的外部条件之一。而学困生的家庭因素,不外乎以下这几个方面。
1.放任自流
即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极少管教。而这样的家庭又有四种情况:其一是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工作之余,常常是喝酒、赌博,不注重言传身教,从不顾问孩子的学习,来于这种家庭的学困生,往往在品行上也有一定的缺陷。其二是一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小老板,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往往在他们身上反映得比较多,他们认为知识再多也不如经商实惠,“读书无用论”不仅是他们的观点,也影响着他们的子女,因而对子女的学习也是放任自流。其三是父母都外出打工,来自这些家庭的学困生其父母往往长年在外很少回家,一般都由爷爷奶奶管他们的吃穿,对老人来说,他们能管好孙辈们的吃穿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了,对他们的学习想管确实也管不了,所以对学困生的读书之事只能是放任自流。其四是放任自流为主,偶尔管教,这些学困生的家长往往为生计整天忙于奔波,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平时较少关心子女的学习,只是到学期结束或看到子女考试成绩时才进行管教,但为时已晚。
2.管教不当
来自于这类家庭的学困生,他们的家长往往苦于自己读书少,认识到子女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都存在偏差。要么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使他们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期望,从而丧失信心;要么对子女棍棒式教育,使他们难以忍受高压,导致厌学;要么是父母双方在教育思想、方法上不一致,使得他们无所适从;要么是放弃,即当孩子考试成绩有一段时间不太理想时,没有对成绩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就轻率地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加以否定,过早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没用,这种不良暗示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
3.家庭受挫
学困生出自受挫家庭比较多,但受挫家庭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一些学困生的家长往往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在子女面前吵架,甚至打架,不懂得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子女的学习得不到安宁。另外,由于父母离异或再婚或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亲人,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或家庭受到重创,也给他们施加了心理上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孤癖、暴躁,无心学习,甚至会走上社会的对立面。
4.长辈溺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爷爷与奶奶、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关心、呵护,溺爱,而对老师的教育不予配合,从而使孩子养成任性、贪玩、专横、说谎、狡辩等坏习惯,导致学习不勤奋,学习上怕困难,不愿努力,成绩不理想。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主要是分析网吧、游戏厅方面的原因。据调查,我国的学生对于上网、打游戏很容易上瘾,他会把任何事情抛在脑后,包括亲情、学业。这样的例子处处都有。
总之,学困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对学困生的转化辅导对策也因时因人而变。
目前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并出现大批学困生,而物理学困生的存在已影响到了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笔者结合多年在初中物理一线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尝试就初中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做初步的探讨。
一、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1、智力落后的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而在思维活动中,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可以影响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心理活动的进行速度,他们的观察肤浅、抽象概括能力差、记忆力差、注意力不稳定、理解缓慢、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变通,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约占学困生的10%左右。
2、缺乏学习物理动机的学困生
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物理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对学习完全是被动地应付,这主要是由于受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当今社会,生活条件明显好转,但多数农民尚缺长远意识,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导致很多学生意志力差,无远大理想;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人受打工热潮的诱惑,贪图眼前利益,出现一些家长不愿供子女上学,反而希望子女弃学打工的现象;还有一方面,对农民来说,如今上大学的费用很难承受,而毕业分配又无保障,大学似乎已经失去了对农村孩子过去的那份吸引力,由此导致不少农村学生丧失学习动机,从而丧失探究学习方法的兴趣,成为学困生,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处于中等和偏下,他们意志薄弱,缺乏恒心,上进心不强,稍有困难极易退缩,无自主学习意识。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生源单一,一个班中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首先要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研究转化他们的对策。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困生的形成有家庭的、社会的、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等诸多因素。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就能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困生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
一个人从小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他今后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很大。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学校很多农村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市区开出租车,母亲也随父前去照料生活,因此就由爷爷奶奶照看,而祖父母对孙辈往往一味溺爱,缺乏应有的管教,这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往往很差,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学困生就这样产生了。再如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成天沉迷于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认为学习是学校老师该管的事情,自己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尽责了,这样家庭的孩子常常容易成为学困生。还有的农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少关注,不管孩子的资质如何,过高地要求孩子,每次考试一定要考多少分才行,否则训斥或打骂,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其子女产生厌恶学习的倾向。总之,不良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学校原因
由于学校教学还要围绕中考这个指挥棒转,因此考试成绩好坏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教师常常通过采取布置大量习题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使学生感觉到有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特别是考试后总有部分同学成绩优秀而另一部分成绩不理想,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赞赏,这样严重地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学生越来越差,认为老师已经放弃了他们,瞧不起他们,干脆自暴自弃,这种情况下学困生就产生了。
(三)学生本人的原因
1.学习上自学能力差
比如对教师布置看书的任务,只是形式上看一遍,根本不知道书上讲了什么,也提不出任何问题,而且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干扰。
2.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做习题没有积极性
老师讲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去听,时常开小差,简单习题的解法也要通过老师多次讲解才能掌握,对于一些略难的习题,不愿做深入的思考就放弃,不能自始至终参与课堂活动,也不愿举手发言,课堂听课效率低。
3.不能认真对待作业
对定理概念法则的理解一知半解,做作业只会生搬硬套,做题缺乏逻辑性,或者干脆不做。对老师讲评过的作业也不知如何订正
4.缺乏自信心
学困生的在学习上不能令家长和老师满意,因而对待作业、练习和测试都应付了事或者抄袭、干脆不做,结果成绩越来越差。
(四)班级环境原因
学困生因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感受到的大多数是批评和指责,表扬和夸奖是与他们无缘的,因此他们常常敏感地认为:周围人都只看得起优秀学生,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这样就产生了与老师和同学的疏远,也可能有一定的敌对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逐渐流离于教学和集体之外,学困生就这样产生了。
因此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家长回访等渠道了解学生在学校外的一些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同时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使家长与学校达成一种共识。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要的是在于调动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缺点。例如:我班级一个学困生,由于惧怕学习经常不做作业,但是她字写得比较好,我就常在班级里表扬她写字认真,字迹漂亮。并说:如果对待学习也向写字那样认真,那么成绩一定会有进步,这个学生后来成绩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毕业后考上了卫校。
(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学困生的情况相当复杂,其原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分析原因,了解症结,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学困生的教学转化工作。如与教师、同学有对立情绪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在情感上抚慰他们;对于犯错误的,应重在讲清道理,提高其认识能力;对调皮而有能力的,发挥他的积极性委以具体的工作,让他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责任感;对自卑、自暴自弃者,要肯定其优点,帮其重树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创设和谐的环境,注重情感教育
由于学困生经常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所以特别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教师要对他们投入更多的情感,当他们有所进步时,就需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
(五)放低要求,循序渐进
学困生由于基础的原因,作业和考试成绩都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情绪,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起点开始,耐心辅导逐步提高;在出试卷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并在考试前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重点辅导,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养他们的,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激发,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增强,这必然会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提高,有利于他们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