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建议
初中地理教学建议
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落实“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中地理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评价的能力。地理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国情、国力、国策教育,科学人口观、资源现和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计划与备课
1.认真学习地理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和把握全册教材内容、知识体系、教学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整合和补充。开学前,认真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进行学期和学年教学的整体安排和整体设计。
2.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地理的方法及兴趣爱好等情况。
3.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l)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教具。教师应积极自制图表、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多收集和制作课堂教学课件。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即一堂课的具体活动步骤、内容和方式。不仅要重视教师“教”的活动,更要注重学生“学”的活动。教学过程设计要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注意把握新知识的起点和难度,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知识教学、智能培养和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养成的结合。
二、课堂教学
1、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建设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
2、讲解,要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语言准确生动,要讲普通话。板书要规范、适量、突出重点。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图表,让学生从读图中发现问题(或地理现象),开展思维活动,找出地理成因和规律,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利用教具演示和多媒体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提倡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5.地理教学要讲清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地理规律,突出区域差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注重探索、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要分层次,形式多样。应及时批阅,及时讲评。作业批阅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作业讲评要分析典型错误,及时纠错。要采用面批作业等方式,进行个别辅导。
课外要积极开展地理科技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教具小制作、野外观察、地理调查、采集标本、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气象观察、环境监测、图书展览、演讲会、“世界旅游”、观看电影和录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四、学习评价
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和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学习评价要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适当、及时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五、加强教科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分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六、教学中要注意加强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七、加强活动和阅读材料的学习。
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动和阅读材料,有时一些重要内容在课文中找不到一个字,只在活动中涉及到了,“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同样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八、三种课型的教学
新授课教学
新授课是初中地理最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过去的主要讲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根据所学内容不同,参与的方式也不同:思考、调查、自学、探究、讨论、观察、联系、合作交流等。学生能配合老师的讲解动脑动手,生动活泼的获取知识。形成思维活跃,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表现自我,在思想、观念和感情方面发生交流碰撞。基本的教学环节包括:
1.课题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材料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新情景,自然引导出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本环节通过对学生提供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有以下四部分组成:教师的问题提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和教师的疑难问题点拨等。
(1)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提出学习的问题和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中基本知识梳理和思维、拓展的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问题答案,并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发挥集体的优势,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把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级讨论。
(4)教师根据学生学案中存在问题和讨论的结果,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点拨。
3.训练及反馈
(1)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案中的对应训练题,以巩固所学地理知 识,提升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逻查学生完成训练的情况,了解学情,及时对易错易混点及其原因反馈,把堂堂清落到实处。
4.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学案知识和当堂训练的情况,对本节知识重点进行概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复习课教学
1.单元知识梳理
通过梳理单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上理清知识的前因后果联系。该环节是教师对教材再加工的处理过程,最能体现教师对单元重、难点的把握处理技巧o(该环节最忌讳教师顺着教材跑直趟,混淆了复习课与新授课)
2.典型例题分析
针对本知识单元的重点难点,精选综合训练题,教师分解审题思路、解题方法和答案组织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提升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3.对应训练
针对知识单元的重、难点,学案中设计适量的有代表性的训练题,让学生限时做完,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解题情况,收集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4.反馈纠正
教师根据学生答题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分析,指出解题的方法和答案组织的技巧,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中的误区,反思内化所学知识,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评课教学
1、成绩与试卷总体分析
(1)对考试成绩提高较大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没考好的同学鼓励为主。
(2)对试卷的知识结构和考查的热点问题予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中的现象。
2.自主、互助学习讨论
(1)该环节让学生根据答案改正错题和不完整的答案要点,反思内化。
(2)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在小组内解决大都分问题。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
3.错题归类分析和典型试卷展评
(1)教师对试卷和学生讨论中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从审题的思路,到解题运用的地理原理以及答案组织的条理方法。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学生错题、失分原因的卷面,并把优秀卷面予以展评,让其他学生学习模仿。
4.变式训练及反馈
(1)针对学生错题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强化解题方法和步骤,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原理。
(2)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反馈指导,“堂堂清”落到实处。
第二篇:2017年初中地理毕业班教学指导建议
2017 年初中地理毕业班教学指导建议
一、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考试目标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区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领悟本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建议
1、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气候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三)居民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认识地区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3.认识国家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与文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地域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认识区域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2、教学及复习进度的安排
(一)八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内容: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内容: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二)八年级下学期质检前复习进度的建议:(建议每周课时为3课时)第一部分 中国地理 8-9课时 第二部分 地球与地图 7-8课时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0课时 质检模拟练习及讲评1-2份 2-3课时
第三篇:2012年初中地理毕业复习教学建议
2012年初中地理毕业复习教学建议
今年我市地理学科中考与去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根据上述变化,为了搞好今年地理复习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考试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地理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选拔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命题原则:
命题的总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1)“围绕基础”拟题。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地理知识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识图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遵循课标”拟题。命题严格遵循课标,强化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注重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中考说明》要点。
(3)“依据教材”拟题。体现教材为“教学之本”的作用,试题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和教材重点章节的内容,注重对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内容不回避,有利于指导今后教学。如经纬网位臵、行政区图、等高线、地形图、河流湖泊、铁路干线等。
(4)“强调能力”拟题。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查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取、处理各种信息,能判读、使用简单的地理图表;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提取的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地理现象和把握地理规律的能力等。通过读图、填图、比较分析,提高地理学习技能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七年级:第一至六章,约占40%;八年级:上下册,约占60%。地理中考权重:20分。
(2)题型:单项选择题;读图分析题(含填空题);简答题。
(3)组卷:试卷按思品、历史、地理学科顺序分科集中排列。思品、历史、地理三科合卷,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卷纸”(具体版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试题难易度比例 :基础题:稍难题:难题=60%:30%:10%(去年为7:2:1)
三、几点变化
1、继续增加难度。2011年地理中考全市及格率为45.4﹪(思想品德为67﹪、历史为 58.3﹪)。去年的难度值为0.65~0.75,今年难度值为0.60~0.65(见《中考说明》)。
2、注重考查乡土地理知识。今年《中考说明》明确说明在语文和综合文科试卷中,渗透考查《襄阳好风日》的有关内容。乡土教材中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多在高中学生第三章使用的版本中,请地理老师借阅高中学生使用的《襄阳好风日》教材(学生可不借阅),然后,编辑相关知识于初中地理复习题中进行训练。(如中考考从襄樊到西藏的铁路交通等)。
3、适当考查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要注意“三点”:一是《中考说明》要点;二是教学章节重点;三是联系实际热点(如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涉及气候、交通运输、地形地势等)。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1、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详见《地理中考说明》要点。
2、教材板块重要内容:
七年级:重点章节: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说明》1~4点),这些重点章节要全面掌握.对这部分内容,复习中可加深难度,适当拓展(这些内容也是历年考试命题中学生最易失分的);次重点章节:主要掌握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四章民居与聚落、第六章亚洲、第七章国家和地区等,《说明》第5-9条的相关内容。
八年级:重点章节: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1节)、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1节)、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1节)等,即《说明》中第10、13、18点,这3个点的知识内容无论是独立还组合,尤其是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引起重视。除此以外,第一至五章的重点基础知识要全面掌握;次重点章节: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主要掌握《地理中考说明》第23-30条的相关内容。
3、注意《中考说明》中的“框题要点”。《说明》中列出的要点是框题,那么本框节应该系统复习,老师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自己对照课本一一列出相关的知识要点。
4、注意《中考说明》中的变动样题。《中考说明》的要点虽然没有大的变动,但在后面的样题中有修改变动,对样题中的变动部分要酌情处理,领会变动的意图,把握复习的方向。
五、复习建议
1、抓好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学习研究。
了解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方式、方法、试卷内容比例、试卷题型比例、基本题型示例等。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今年考试说明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之处,领会这些变化的背景、意图、密切关注政治科改革的动态。要认真学习2012年《考试说明》精神,学透学深,学以致用,要明白考什么,怎样考,要知道变化了多少,为什么这样变化,这样变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应对等等。深入分析样卷的特点,明了形式,并制定应对措施,找准复习的方向。
2、抓好复习计划安排,明确总复习的目标。
复习要有计划,分哪些阶段复习,进度如何安排,使用那些材料,每一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到什么层次,要保持复习的连贯性和层次性。整个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的目标分别是: 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本阶段的复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与提高,基本技能趋于熟练,方法系统逐步完善,应考能力、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即“心里有底了。”
第二阶段:将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用知识来联系热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要能举一反三,克服死记硬背,要变式的训练学生,让学生获得的知识发生迁移。如:样题
(一)中读图的第(三)题,《中考复习指南》中第17面的第12、13题等,这些都是把学生在第一轮系统复习中所背诵的知识点变式成为读图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
第三阶段: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在这个阶段,通过整合将教材的内容整理成若干个板块,建成一个牢固的地理知识体系。要注意查漏补缺,注意对薄弱易错知识的再盘点,注重做好考前适应性训练。
3、加强复习课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复习课要精细备课,不准无教案上课,教师必须去粗取精做好充分准备。复习课不能上成重复课、练习课、满堂灌、放羊课,复习课要归纳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要有考有改,提高复习效率。要管理好学生的听讲、作业、检测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忙而不乱。复习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明确每节课的复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目标,指导形式预习思考。②注意做到讲答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难点。注重以图为载体,养成学生用图的习惯,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力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利于知识间的迁移与综合。③导练结合,设计有效的练习题,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当堂训练,反馈矫正。
4、加强中考试题的研究与训练,培养学生答题的良好习惯。
从历年中考阅卷分析报告来看,地理答题失分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一是基础知识不牢,概念和原理混淆;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臵、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不清;四是读图、填图绘图的技能。在答题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以灵活运用。各地中考试题都是命题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探究、创新的硕果,是试题中的精品,也是来年中考命题最好的参照物,认真分析研究历年中考试题的高频考点(因中考范围没变,高频考点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摘要: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教师就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改变教育观念和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62-02
1.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只粉笔一节课”,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开启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且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因学习习惯、年龄、学习态度、家庭等原因,使得其学习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效方面。
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和学习。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教育观念和传统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
2.初中地理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2.1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导语设计”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导语成为一堂课中的有效指引。初中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半成熟阶段,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比较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课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比如,用用诗句引入、用典故引入、用谜语引入、用歌曲引入、用对比实例引入……
2.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学习地理。现行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和情景,与各地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经验基础不太符合,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和知识背景,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类有关地理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和所学内容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例如,通过看电视新闻和天气预报,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来记忆典型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以及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认识与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此外,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地图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与记忆,如通过图案来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如内蒙古自治区像一只飞翔的老鹰,云南省像一只美丽的孔雀,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2.3恰当使用各种媒体教具。众所周知,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放映出来,这样既可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并促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拼板、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地理课的教学内容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2.4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开放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良好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交流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来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前置性的有效指导,让学生率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知识点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足够空间与机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沟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进行辅助性地讲述。当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开放和多元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但要关注其差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毫无目的、毫无头绪地进行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进行有效调控、指导和帮助,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2.5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情感教育。情感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有足够表现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的机会,使师生都能够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呼吸”,也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矛盾,促使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及发展。
3.结语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优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课堂教学,以及“民主、开放、互动”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会学地理”,到“学会地理”,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第五篇:初中地理中考后阶段备考教学建议
初中地理中考后阶段备考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过好基础关。要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向学生讲清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如气温与纬度、海拔之间关系,降水与地形、海陆位置间的关系等),注意地理概念(如气候与气象、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轻工业与重工业等)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地理事物(如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的基本特征,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对学生的地理数量计算技能(如比例尺、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加以训练,同时教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如太阳直射点判断、半球位置的判断、方向和风向的判断等)。
2、狠抓主干知识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纵观历年来的地理中考试题,经纬网、地球的运动、地图的三要素、等值线地图、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主要的地形和河流、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西欧、东南亚、中东、印度、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中国主要的地形和河流、中国四大区域、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中国的四大工业区、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土地资源的分布、节约用水、节约资源)等主干知识不是必考点就是常考点。在后阶段有限的时间内讲究复习效率的关键就是紧抓主干知识进行教学。
3、加强综合训练。“学”是理论,“练”是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成功的关键。练习一般要讲究四个方面的原则:①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要讲究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②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③练习要讲究精选精练,要注意题目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切忌搞题海战术;④练习题还应针对学生容易出错误的方面出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4、加强学生读图(资料)技能的指导,做到:①要加强填图和描图的训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比较准确的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②要让学生养成仔细读图(资料)的习惯,学会从图和有关的资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进行知识迁移;③教师要多使用地图或适当的板图,指导学生注意图中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并进行图文转化,用正确的地理语言来回答问题。
5、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热点,并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对一些重大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6、平常教学中要紧密联系乡土地理。历年来的中考说明中的乡土地理知识要做到题题过关。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乡土地理知识,如南方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台湾的教学中均可穿插结合福建省和漳州市的共性地理知识(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工业生产特点、旅游资源、民俗民风等)。
7、要充分保障地理学科的课时数。八年级地理学科每周合理课时数应是3~4课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地理学科的每周课时数安排是2课时。在八年级的阶段,既要上新课,又要复习七年级的课程,还要补充乡土地理知识,试问一周2课时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合理的课时安排是地理中考争创佳绩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