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时间:2019-05-15 13: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届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届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篇:第七届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六小学校刘明琼

邮箱地址:lhlxlmq@126.com

(“礼让三分”三段教学法是我校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礼”为核心,构建亲近、互敬、有序的课堂特色文化。“让”是目标,让学生成为主人,让教师专业成长,让课堂和谐平等。“三分”是主体:“立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时间三分:教师讲授占三分之一的时间,课堂环节三分:联连看、对对碰、泡泡堂”。)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

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

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

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第二篇:第七届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识别和判断角,并能向别人介绍角。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知,引入概念。

师出示一个颜色鲜艳的长方形盒子,装有学生已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生闭眼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形状。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参与活动,新课开展。

(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小组活动从身边找角交流,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的过程。]

(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2、引导正确指角。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3、同桌互相指角。

4、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很容易在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不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

(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怎么又会变小呢?(两条边收拢一些)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的小的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3、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练习与巩固。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初步认识了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第三篇:第七届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 】 角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反思】

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在这环节能让学生给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在这环节教学中也有个人反思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回答“角的样子是那些物体留下来的”时,如果能及时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话去引导“生活中能没有角吗?”这样就更能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观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导学生,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第四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例1,例2.第40页中“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素质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角.教学难点:正确画角.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小棒.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一段录象.师: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象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 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 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会指了吗 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 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 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上有三个角.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 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三)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

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 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 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 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 怎么变(学生回答)

(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 试试看.(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 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学生再次画角)

(五)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 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 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学会了画角.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第五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

1、例2及相应的练习。

一、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本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折一折、指一指、比一比、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中认识角,使抽象变为直观,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观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五、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这是老师设计的新家,请同学们找一找,老师的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多媒体出示下图)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能回答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教师活动:从小屋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问:同学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这种图形——角(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用情景引入,帮老师找一找她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实物操作,探索新知

1、在主题图里找角(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活动:角不仅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上可以找到,请大家打开书本第38页,在美丽的校园里,就藏着许多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在哪儿呢?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多!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再课件演示。(多媒体在这些地方红色闪烁)

学生活动:小组观察找角并汇报。(大剪刀上有角、大三角板上有角、球门框上有角、小红旗上有角,教学楼的门、窗上有角、钟面上有角、小朋友做操时两手之间形成了„„)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

2、认识角(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图,让学生在图中找角)

教师活动:不单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方也有角,观察剪刀、水龙头、吸管图,这三个物体上有角吗?角在哪里?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学生活动:观察,交流,画角。

教师活动:我们把这三个角画下来(多媒体演示把实物抽象出角,并在黑板上画出下图),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小结:发现了这三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点,都有两条直直的线。这里尖尖的地方我们看作一个点,给这个点起了个名字叫做角的顶点。(多媒体板书顶点)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你能照第一个角的样子,将另外两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写出来吗?

学生活动:独立标出后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教师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看书P39的图,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活动:观察、交流

教师活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角的基础上,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生活中找角

教师活动: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知道了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那你们能从我们的身边的物体上找出角来吗?比比看谁找的最多最快。

学生活动:找出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教师活动:谁来指指直尺上的角、数学书封面上的角和三角板上的角在哪里? 学生活动:自愿到讲台上指角。

教师活动:学生指了后教师进行订正(大多学生指的是尖尖的点),教正确的指角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找角—指角,使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逐步渗透“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知识做好铺垫。

练习1: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练习2: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

设计意图:巩固对角的认识。

4、折角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送给你们的圆纸片,摸一摸这张圆纸片有角吗? 学生活动:没有。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一个角出来。学生活动: 同桌交流,然后学生汇报:张纸对折,再对折就折出一个角来。教师活动:谁能折一个更小的角?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折一折后指名展示。

设计意图: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自己动手折角,目的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的角的形状,同时体现了图形间的转换。

5、画角(教学例2)

教师活动: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知道了角的许多小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角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大家都想,那请小朋友们打开书39页自学例2.学生活动:自学例2画角(师巡视),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活动:在学生展示时抓住学生错误的画法进行教学画角,黑板示范画角的

三个步骤:

(1)、点上一点。•

(2)、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

(3)、我们通常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教师在黑板示范画两个不同的角,画时强调:“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

让学生用笔在堂上练习本上画一个跟老师黑板上画的不同的角,后进行展评,并请学生出来说说自己的角是怎样画的,简单向学生提下,为了画出来的角好看,尽量角的两边的长度要接近。期间教师及时改正学生画角的方法,强调先要点上一点。

设计意图: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画,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学生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6、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师活动:(出示边能伸缩的角,并指出顶点和边)同学们喜欢变魔术吗?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请仔细观察,这个角哪里发生变化,哪里没有变?刚才老师把角的两边变长变短了。可是角的这个部分(师指着叉开部分)没有变。也就是角的大小没变。不管角的两边怎样变,角的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说明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同学们看,老师的角还可以这样玩。(演示叉开收拢),你们想不想也有一个这样的角呢?那你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做一个能活动的

角吧,做好后玩一玩,看从玩中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活动:用图钉、小木棒制作活动角,并展示。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叙述小结。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出示结语)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做角、玩角以及小组讨论、观察、对比得出结论:角是有大小的。但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练习3:成书本P42第3题。

先让生观察两个角的边的长短,然后指导学生用三角板比的方法,后再让学生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再让学生总结归纳: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练习4:用小棒摆角。

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一摆,看最多可以摆出多少个角?(摆法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再次将所学的新知理解、掌握、深化,并进一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三)、总结

教师活动:

这节课小朋友学的真认真,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那么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体感知。

七、教学反思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根据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贯穿始终的问题情景,运用设疑、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通过认角、找角、画角、做角等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直观辩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归纳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下载第七届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届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和兴小学 何艳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84-85页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P38、39的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例1、例2。第40页中“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 教材分析: 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通过操作......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重点:学生初步......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39页(盲文课本51页)的例1;40页(盲文课本53页)的做一做1题、例3;41页(盲文课本5......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