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少不了你--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少不了你——合作学习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215159,顾丽华
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日本人的智慧抵不过一个中国人,而十个中国人的智慧却抵不过十个日本人。”不难发现,这句话的意思说明中国人在合作精神方面的欠缺。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孤军奋战就可以取胜,团队合作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齐心协力合作完成。因此,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对合作学习十分重视,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对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见解。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有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一味追求热闹。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认为行之有效的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在观摩课和公开课更是司空见惯,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是行之有效的。而有些课上的合作学习总感到有些牵强,只是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活跃,热火朝天。我们在听课时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4人或6人一组,围成一圈,探讨老师的问题,而老师却严肃地在一旁等待学生探讨的结果。疏不知,有些学生并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而只是几位“尖子生”的大胆表现。等过了两三分钟,教师就喊停,点中几位刚才讨论积极、热烈的学生交流汇报,其他学生只是听众和观众。这种看似合作学习的形式可能促成一种热闹的氛围,但却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实践,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反而会让部分学生养成滥竽充数、不劳而获的习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它并不能让每位学生得到小组成员的 1
帮助和支持,不能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我觉得这种“无意义、无价值”的合作学习还是不用为好。
二、小组学习的问题无价值
有人认为:课堂上没有讨论就不是一堂完美的课,小组讨论就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话也不无道理,而有些老师不管适不适合,就把它用到课堂教学中。这种事情我就发生过,记得在上五年级(下册)“公倍数与公因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让学生合作交流:6和9的公倍数为什么要添上省略号呢?其实这样的问题只要联系四年级有关“倍数”的知识学生就能回答了。而我为了突出重点,非把它作为一个合作交流题处理,现在想想真是很没必要。小组合作学习的“魂”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感悟和反思。这种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的价值,没有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为了追求有效的教学效果,那些合作时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选择,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里讨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的。提出一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由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讨论问题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展开,最好是“跳一跳能够摘下果子”。
三、活动不充分,注重形式。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更多层次的问题,适度地指导与引导,否则学生很难自觉地先与学生交流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有位老师在上“确定位置”
时,让学生在书上填几个景点的数对,让学生围成一组合作完成,而学生认为,数对学习很简单,用不着交流就直接动笔,就要求学生说说“儿童乐园”、“水池”等景点的数对。由于整个活动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缺乏真正的讨论与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所以,我觉得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我们必须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挈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学习内容或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学习成为学生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是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同进步,学会共同做事、学会生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在合作过程中教师真正成了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就会缺乏主动性,而缺少了主动性,必将导致合作学习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尤为重要。有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统计”时就采用了这样一个方法教学:他设计了生动而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运用录像播放了某拥挤的路口各种车辆的通行情况。等播完一遍后,教师就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这个路口通过的轿车、巴士、卡车的数量记录并统计出来。于是又回播了一遍,学生们信心十足,觉得并不是件难事,就认真地记录着,可没过多
久,大家就纷纷摇头叹息:车子太多、太快,来不及记了!这时教师趁热打铁,抓住了这个突破口,向学生提问到:那有什么好办法能既准有快地记录各种车辆的通行数量呢?忽然间有学生恍然大悟:“可以几个同学分工合作,一人记录一种车型,然后汇总„„”接着,学生们按照这样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实证明,这种合作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合作”的重要,不仅方便地解决了教学问题,还能发挥团队精神。学生也知道了仅靠个人努力很难完成时,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讨、互相帮助就能完成任务。
2、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参与未来竞争能力的培养也是积极有效的。对于大部分小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有些教师本身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还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教师们如果能认真学习新课程,按新课程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一定会搞好小组学习的。
3、教师应及时掌握信息,组织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而不单单是权威的“导演”的角色。对于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要及时搜集信息,组织学生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的结论与意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要
洞悉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和关照,而不是站在一旁若无其事地等待学生合作过程的完成。组织反馈汇报时,要避免学生一哄而上,七嘴八舌,听不到是谁在说,说什么,防止一些学生滥竽充数。教师应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收获,才会有意义。
俗话说得好:一双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折不断。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应精心选择学生学习中有合作价值的内容,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第二篇: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感
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感
近些年来,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了适应新课改,我在闲暇之余品读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这一本著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的共同学习法。
共同学习法(learning together),简称LT,又称学习圈,是约翰逊兄弟于1975年开发的合作学习方法。约翰逊兄弟认为,简单地把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里,并让他们在一起学习,这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产生较大的效力,这样的小组活动在许多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效益的。LT全面体现和有机结合了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即异质分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反思等要素。LT依据的是约翰逊兄弟提出的社会互赖理论,该理论强调,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赖关系决定了他们的互动方式,从而影响学习的结果。如:竞争产生消极的互赖关系,从而产生对抗的互动方式;个体化的学习产生无互赖氛围,学生之间互不干涉和理睬,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合作的情境可以引发积极的相互依赖,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LT的实施大体上可以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组织阶段两个基本环节。
一、课前准备
1、教学目标具体化
LT在注重高效学习的同时,也倡导社会技能的教授。因此,每一节使用合作学习的课,其学习目标都由两部分组成,即学业目标和社会技能目标。这两个目标都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予以明确和具体化。
学业目标和社会技能目标都需要用规范、确切的语言来表述,以便于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验。比如,教师把“积极倾听”作为合作学习的社会技能目标,表述时不能笼统地说“要做到积极倾听”或“要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而应该用具体、可观察的动作界定学生应该出现的行为,如“其他人发言时,学生不插嘴,眼睛看着发言人”“学生边听边记录他人发言的重点”等。
2、确定小组规模
LT通常安排2~4人一组,小组规模越小越好。小组规模小时,成员在合作时所需要的社会技能相对简单。
3、异质分组
在异质分组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关键的因素,比如学生成绩、性格、学习风格、文化背景等。
4、小组空间安排
各小组在教室中的空间安排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方便组内交流;二是不影响其他小组交流。
5、利用教学材料促进学生互赖
教师需要事先准备课堂所需的材料,比如发给学生的补充阅读材料、作业单、社会技能的观察记录单等。教师要考虑如何通过材料的分配促进学生积极的相互依赖,方法主要有两种。
(1)每个小组只给一份材料。这样学生不得不合作,组员间的互动和交流会随之增多。随着组员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逐步提高,可以改成每个学生一份材料。(2)给每个学生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进行总结概括并讲给其他组员听,这可以激励每个组员都参与学习,并增强组员间的凝聚力。当小组比较成熟、合作技能比较熟练时,教师就不必用任何特定的方式来分配材料了。
二、课堂组织
1、组织合作任务结构并详细说明 教师对学习任务、合作的规则和要求、判断合作学习目标达成的标准等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便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达到目标。(1)分配角色促进学生互赖
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给学生分配不同角色,以促进学生的个人责任和积极互赖。教师要解释每个角色的职责,可以写在黑板上以提醒学生,如果有可能可带领学生当场练习。(2)解释学习任务
一是对学习内容中的关键概念、原理和策略等进行简短的直接教学。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自主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障碍。二是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要完成哪些学业任务,要达到什么目标。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明确了合作任务。
(3)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
教师需解释将如何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并通过一些要求促进小组成员互赖。
(4)建立个人责任
需用一定的策略促使每个组员都参与合作活动,为小组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根据个体回答问题的表现来为小组打分,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决定小组成败的关键人物。(5)建立组间合作
教师鼓励圆满完成任务的小组去帮助别的小组学习,如果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达到了预定的标准,教师可以给全班同学再加分,或对全班进行奖励,这样会促进各组相互帮助和支持。(6)解释成功标准
教师要明确指出自己将以什么方式来评定学生和小组的表现。(7)将期望学生表现出的行为具体化
这一步是教师将社会技能的教学目标明确地说出来,让学生知道教师希望他们表现出什么行为,不希望看到他们作出什么行为,要求要明确具体。如:“不要在教室里走来走去”“遇到困难先向其他组员请教,如果小组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小组成员按顺序发言,一个同学讲完了另一个再讲”等。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监控和干预(1)监控学生的行为(2)提供协助
(3)介入并教授合作技能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观察表进行观察和监控,该表格也适合学生观察员使用。
3、师生一起评价和反思合作学习(1)学习总结
合作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能自己总结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总结时以提问、提示、补充等形式给予适当的帮助,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根据考核方法和成功标准的界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使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小组奖励、个体奖励等。(3)评估小组合作情况
小组反思的内容包括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组织情况两部分。既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评估,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估。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对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要认真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教师在评估时要注意具体化。LT是所有合作学习方法中最严格遵循合作学习的定义的。它为保证各个要素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非常完备,几乎可以作为其他一切合作学习方法在实施时的参考手册。从上面的叙述中可知,LT共包含18个步骤,由于各个步骤如何操作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所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班级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
平阴县玫瑰学校
吴兴华
“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 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优势: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方法和思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教学时效。
5、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二、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低效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往往很艰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一些低效现象,如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生和临时性,合作学习小组之间水平差距较大,缺乏横向比较的公正性。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第一、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如请求发言,遵循指导,称赞他人,澄清观点,支持反馈,互相检查,表示疑义,提出建议,概括小结等。
第二、通过具体形象的内容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交流是说与听双方的事。眼神,表情是语言的说明,和生动的语言具有同样的感染力,面对面的交流是传递信息最好的办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放下手中的书,把目光都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学习的氛围立刻就不同了。
第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中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要如何进行合作。他们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首先要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例如先请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发表见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然后再请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两人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导向,最后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由讨论。这样由于教师示范作用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第四、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如果学生自制力很差,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乱,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小组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动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知道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作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想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每组的组长可以实行轮换制。这样可以培养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但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充分挖掘资源中的娱乐元素,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健康、有序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
平阴县玫瑰学校
吴兴华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淅河中心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为指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依据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借鉴外地课改的先进经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目标:
1、培养会学习的人才,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学会自主学习,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力求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形成“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点拨”课堂教学模式;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三、实施步骤与工作措施:
根据校情及教学规律,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改革,大概分为试点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总结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全面展开(2012年9月起)三个阶段。
(一)试点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6月)
实施范围:七
(六)班、七
(七)班、八
(一)班、八
(五)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
本阶段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外出学习、校内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转变观念,认识课改的必要性;二是成立课改机构,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搞好宣传启动工作;四是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五是总结出适合我校实情的经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使课改更有“实效”,课堂更加“高效”;六是发现能带动课改开展的教学带头人,充实课改力量,使课改工作可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
1、成立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冯小明
副组长:杨万富
组员: 余正武、戢祥登、徐波、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试点班班班主任
职责:
筹划课改实施工作,适时到班听课、召开实验班师生座谈会和反馈意见,共同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推广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课改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益。
2、全员培训,切实转变观念:
(1)将聘请专家以及赴外地考察学习的领导、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理解并逐步掌握教学模式;
(2)学习观摩外地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组织交流反思;
(3)重新认识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应当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方法的指导者,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潜力的挖掘者。认识新教学模式下“先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明白我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模式,以“导学案”(讲学稿)为教学抓手的课改具体做法;
(4)重新理解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不再是老师讲得精彩,老师的个人素质的充分展现,而是在于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发问、思考、领悟、发现,最终获得发展。
3、利用各种培训形式,全面宣传,让师生了解“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4、具体要求:
(1)由四个班教师按照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2)定期面向全校推出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示范课。
(3)学校号召其他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课堂教学模式。
(4)本学期内,学校将组织观摩、反思、研讨,重点围绕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的设计与呈现、课堂质量的监控、教学进度的协调等问题进行研讨,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5、在试点阶段,总结经验,修正实施措施,并鼓励有责任心、钻研有成效、有志愿的教师加入课改研究团队,以保课改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总结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实施范围:七八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学科
本阶段主要任务:全面成立学习小组,让试点年级相关学科的所有班级都加入到课改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各学科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初步形成“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点拨”课堂教学模式,各相关学科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由逐步熟悉到熟练运用,各学科形成成体系的导学案等教学资料,评价机制趋于完善,学校相关制度逐步健全。
具体工作:
1、成立“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各工作小组。使课改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工作小组设置:
(1)学生工作小组
余正武、徐波(教务处学生活动负责人)负责,各班主任协助
主要职责:抓好各班学习小组设置,并要有小组分组记录,负责小组培训。
小组设置原则和培训要点:
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联合体,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尽可能地使小组的组成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由于在每个小组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个小组之间组成了一个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组内异质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和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②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小组学习成绩的优劣与个人是否尽责密切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的学习任务分解到个人,或者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而且也会给整个小组或全班的任务完成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小组的学习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输—赢”关系,在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荣辱与共”的积极互赖关系。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掌握了学习内容之后,就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学习成绩较差的成员,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的作用,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的小组不因个人的成绩不理想而失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③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往往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有的善于倾听,有的善于捕捉信息,有的善于澄清事实,有的善于分析问题,有的善于组织活动,有的善于缓解冲突,有的善于组外外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安排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同时,在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题研究之中,学生的角色可以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④小组合作学习中课桌椅的排列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课桌椅的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主动参与和相互合作的程度和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桌椅的排列方式主要是一种一排排课桌椅朝前的“秧田式”,这种课桌椅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同桌的两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是再大范围的合作学习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必须改变传统的课桌椅排列方式,可排成“田”字形或“T”字形等,从空间结构上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教学资料编制小组
余正武、戢祥登(教务处教研活动负责人)负责,各备课组长和实验学科教师协助(优秀的实验实验教师可以充实到负责人行列);
主要职责:
负责导学案(讲学稿)制作的培训与收集,编成体系,定期收集经验体会和反思材料,及时调整课改方向,在教研中不断地改进,使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和完善。
具体工作:
① 负责对全员教师进行导学案(讲学稿)制作进行培训;
② 备课组长负责制定教学进度,平行班实验教师负责备导学案并修改成型,并在教务处登记后交付油印室印刷,保证在上课时学生人手一份;
③ 教务处(戢祥登负责)负责登记并收集成套教学案,备课组长协助,为资源共享作准备;
④ 学校在每周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
⑤ 在实验推广阶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运用水平,以期早日达到熟练应用水平。
(3)考核评定工作小组
杨万富、余正武(教学负责人)负责,各年级组、备课组长协助 主要职责: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到课堂上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二是督促教师在“先学后教”的理念下,采用“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点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三是对实验过程中工作不力的教师进行交流谈话,使所有实验教师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对不作为的实验组或教师实行问责;四是通过听课、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等手段,发现并及时解决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五是通过评价,对课改效果良好的教师和学习小组进行奖励,对教师上报上级彰,并在绩效工资积分的相关项进行奖励。
2、多层面推出公开课,使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立体交流,迅速、全面地把握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1)交流课:备课组推出交流课,旨在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善。
(2)示范课:各教研组定期推出示范课,旨在突出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并以点带面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3)汇报课:每位教师推出一堂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
(4)跟踪课:对改革不到位的教师,考评小组不定期听课,及时给予整改意见,敦促其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3、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1)改革并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点围绕学生的参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形式的创新来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建立督促机制:对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反响强烈,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考评小组将采取戒免措施,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展开阶段(2012年9月起)
实施范围:各年级所有学科
任务目标:根据积累的教学实验经验,对教师进行再培训,用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全面培养爱学、会学的学生
具体工作:
1、全面铺开课改工作,包括毕业年级在内的所有班级所有学科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2、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报告会或经验交流会,以研促教,并在其中大力推出骨干教师,培养自己的“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将优秀的教师推到“专家”行列;
3、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成为培养素质性学生的品牌之举,形成社会影响,多为社会培养爱学、会学的学生,从而提振学校的教学品牌形象。
四、保障措施
1、学校重视。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课改工作作为和中考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充分重视课改工作;试点阶段后学校领导轮值进课改课堂听课,每天不低于1节;
2、人、财、物的保证。学校在财力、人力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要是课改需要的教学硬件与软件,经审定全力投入。人员的需要,可按计划调整到课改实验中;
3、奖励机制到位。将课改成绩带入到评优表模中,同时,课改效果优秀的集体和个人上报中心学校进行表彰,对评价机制中优秀学生个人和小组,学校也予以表彰;对消极对待课改或持抵触情绪的教师在一切评优、晋级中“一票否决”;对积极投入到课改中的教师,在学校老师聘任中优先聘用;
4、制度保障到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健全各项制度,责任明确,做到事事落实到人,时时落实到人,环环相扣。
淅河中心学校
2010年10月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具体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容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展示交流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
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动中去的信息,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
六、评价激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导向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