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复习培训心得
中考复习培训心得
我听了太原53中韩建立老师的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复习课和中考复习建议,以及省教研室苏老师的培训,对我触动很大。他们给我们指明了复习的重点,让我明白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山区的学生本来基础就差,所以更不能忽视基础的训练。为此在以后的复习中,我计划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复习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的中考题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复习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具体的要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在备课中,我要争取做到向韩老师一样,要通过问题形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习积极性。在韩老师的课中,我最欣赏的就是他启发学生提问题,这一点是我平时教学中的弱点,还有韩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对具有可变性的例题、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方法,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两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第二篇:中考历史复习心得
中考历史复习总结体会
-----三明市2017年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检测研讨会
泰宁三中 李霞
自2017年以来,历史学科中考的命题为全省统一命题,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加之历史学科中考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复习时间短的特点,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应该有规划、系统的进行,复习课的质量必须全面提高。既要注意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现就将我个人近几年的一些复习经验跟大家交流交流,权当抛砖引玉。我认为,中考复习可分为三个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拓宽知识,打牢基础。
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课本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教学时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讲课时要语言精炼,线索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板书有条不紊(采取纲要、表格和图示法等板书形式);多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分析、发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使每章每节的基础知识做到人人过关。
第二阶段: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经历了第一轮复习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我认为是很恰当的。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在复习的第二阶段,老师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如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建设史等几个专题。而将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国际关系,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世界科技与思想文化等几个专题。
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如近代重要国家资本主义确立的事件可归类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总结为“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两次资产阶级改革、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导火线、革命爆发标志、领导人、重要战役、重要文献、结束标志、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列表格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以不同历史时期为经线,以每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特征为纬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
第三阶段:综合巩固,针对训练,突出重点、热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点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如台湾问题可以抓住七个“点”:①三国时卫温到达夷洲②元朝设立澎湖列岛③清朝设立台湾府④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⑦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办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目前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活动,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这样对台湾问题就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导用书,要从中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结合近几年来中考试题,把握考试命题方向、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但不要搞成题海战术。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训练和理解训练两大部分。前者采用填空、选择、填图、识图、列举等题型;后者采用材料分析、简答题、综合问答题、编写大事年表等题型。而后者特别是综合问答题是中考分值最多、份量最重的题型。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兹以目前山西历史中考中常见几种题型为例,进行说明。
①单选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运用辨证唯物史观分析重要历史现象、事件的本质,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要留意组合选择题(如几个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选择排列正确的选项)和反向选择题(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去伪存真。另外今年文科综合将采用两卷测试的办法,其中卷1为选择题,使用机读答题卡答题,这一新变化要在平时多训练。
②填图题和识图题:它主要考察学生把握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复习时要对教材上比较重要的图归类汇总,如重要的人物、著作、遗址、事件及重要战争、运动的形势示意图等。填图题主要掌握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包括古称)、路线,识图题主要掌握该图所反映的重要人物、事件、现象及其时间、时期和相关重要知识。
③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包括出处),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限制条件。再根据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分析题常见的考查方法有: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④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历史阐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审清题意,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要答项目和解答对象。行文力求语句简炼,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书写规范。评述型问答题一般是运用辨证唯物史观,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对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要用史实印证结论,史论结合;
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留心也可以学到历史知识。新版《初中历史教学大纲》针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就明确提到要注意“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因此要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如中日关系,中美关系,西藏问题等。近年来中考并不回避热点问题的考查,在考前复习和训练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
此外,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考查,在教学中也要给学生提到,并进行专项训练。学科综合试题体现了高考综合考试的方向。学科之间的综合考试常见的有历史与语文(如材料分析题、问答题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与政治(如时政热点的考查)、历史与地理(如填图题、识图题的考查)、历史与数学及自然科学(如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历史图表数据的分析)等学科的综合渗透。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学科综合意识,基础知识扎实,思路开阔,在训练过程中多从学科联系方面去锻炼思维能力。历史开放性试题常常针对学术针鸣较大的重要史实进行分析、阐述,有多种观点,考生可任选一种回答,并且常与当前形势、生活实际相联系,谈谈学生的启示、体会。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素质和发散、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符合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历史开放性试题常出现在材料分析题、问答题、小论文等题型中。如关于洋务运动的作用,有人说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也有人认为消极方面是主要的。你的看法呢?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失败给你哪些启示?答题要观点符合要求、事理结合、逻辑性强、要点清楚,多角度、多层次甚至多学科分析。当然,开放性试题也有历史考查、历史制作、社会实践活动等之类的开放性考试形式,此不一一述及。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考纲、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要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读书,做到“五看四抓”,即看目录、看标题、看正文、看图表、看材料,抓概念、抓线索、抓框架、抓重点。不能叫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融会贯通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方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学生们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各位同仁,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复习心得,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中考物理复习心得
中考物理复习心得
太阳升中学 物理教研组
一、研究《课程课标》和2011年江西省《中考考试说明》,通读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的依据,《中考考试说明》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明确考试的要求,弄清中考物理“考什么?”,“怎么考?”,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复习更有的放矢。
二、狠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1、“知识和技能” 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概念和规律则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而对概念的复习不能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去理解,要真正掌握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应该从它的引入背景、定义、适用的范围等方面进行全面地了解。否则,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知识,就更谈不上去应用了。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即对研究目的性的认识。这有利于认识物理概念要表述的物理意义。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全面去梳理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复习。
在新课标理念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积极主动地自主获取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的能力体现在对探究诸环节的任务的理解和掌握。近年来,在中考中涉及到的也大多是通过对某一环节的考察来透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实验设计;从数据现象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等。
三、科学制定计划,稳步扎实推进。
1、认真制定复习计划
制定出详细的复习计划是搞好物理复习的前提,有了计划的引导,复习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就会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物理备课组在2010年秋季期期末就着手研究和制订了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我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从3月1日至4月20日(约7周42课时),第二轮复习从4 月25日至5 月20日(约4周24课时),第三轮复习从5月21日至6 月10日(约3周18课时)。
2、明确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按章节复习基础知识,侧重“双基”。复习过程中,我们不漏掉任何一个课标上的内容,也不在课标以外的内容上花费任何一点时间。复习中讲质量,力求全部学生都能够过关。边复习边练习边检测,原则上每个章节配两份练习题,一份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主,紧扣课本和考纲,不拓展不加深,能力题只是兼顾,习题量以15分钟为限,作为随堂练习;另一份(一般两章内容为一份),主要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习题量以40钟为标准,第一轮结束,我们进行一诊考试。
第二轮复习,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分版块复习。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每块每个专题的练习题和测试题均由教师从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筛选或自编,不拿一些现成的题目去练习。对于每一个专题的复习,首先利用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统一认识。对于比较难的专题,例如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问题解决题等,不但要重视让学生理解,更重视让学生动手写出来。通过写,让学生知道这类题的难度和实验的规范、过程等。在这一轮中我们穿插二诊考试。
第三轮复习,模拟考试训练和对上一轮进行拾遗补缺。组织教师对中考的动向和信息深入研究讨论,出了2份紧扣中考的模拟试题。我们组再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又进行了三诊考试,考试题目主要是从其他优秀学校的模拟试题中筛选组合而成。
四、重视各种资料的使用,发挥资料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开学之前,备课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经研究确定了中考复习思路、学生练习和测试方案、科任老师选定《中考新评价》为蓝本复习资料。
加强训练和测试,及时批改及时评讲。每节复习课都配备随堂练习,大部分在堂上完成,少量题目在课后完成。上完的内容及时测试,每次考试都以最快的速度批出卷子,根据试卷分析学生掌握的不足之处,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五、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弥补经验不足的缺憾,同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可以增大信息量,更有利于制定更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案,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但人再多,如果人心不齐,劲不向一块使也是没用的。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我们采用以下的做法: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在每次集体备课以前,提前进行准备,主要从每章节的教材体系、进度、重难点、典型题目、作业等。这些做法,保证了教师之间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作业。总复习期间利用集体备课,对于每章节的开放题、探究题和创造能力题,在集体备课以前每位教师做出答案,在集体备课时进行筛选统一,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创造能力题答案这个难点问题上的五花八门,甚至出现错误。其
二、要做到资源共享。大家伙心向一块儿想,劲向一块儿使,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不保守,不自私,目标只有一个: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成绩。
六、强化自我反思,突出自主纠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复习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最高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找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中的错题,认真仔细地弄清以前为什么错,现在是否会做。如果同学们能把几套综合试卷放到一起,就会很明显地发现,他们经常错的往往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那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他们的弱点,然后再进行有目的训练,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让学生准备一本纠错本,专门用来订正错题。以便缩短纠错的时间。
七、做好培尖转差工作,使尖子生更拔尖,后进生得到转化。
第四篇:中考复习心得
中考复习心得
冯书娥转载2014032
4在这中考即将到来之际,为同仁们推荐这篇文章,希望有所帮助。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极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很自然、很亲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把数学生活化了,情趣化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尝试探
究。
2.追求课堂的扎实有效,突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不仅要挖透教材,而且要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关注学生的表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而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有缺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的,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会更感人,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
3.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中考复习前,一定要进行考法研究,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纲,研究中考复习策略,要进行专题研究。注重中考复习体会及中考后的反思,注重谈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及中考复习策略;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如何把握中考动态,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平时考试中,注重学生应试方法指导,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习的把握更深,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奋力拼争。
4.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能力。第二步,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尽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第三步,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每份试卷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第四步,回味练习。在中考的前一周,教师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
5.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在中考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避免因学生过度的紧张而造成学生过多的压力。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其次,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数学复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大,考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往往会一无所获,考生应把这些做错的题目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最后,教
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第五篇:中考历史复习心得
中考历史复习心得
长治县四中赵雁鸿
近年来,历史学科中考的命题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加之历史学科中考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甚至有山西历史)、复习时间短的特点,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应该有规划、系统的进行,复习课的质量必须全面提高。既要注意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现就将我个人近几年的一些复习经验跟大家交流交流,权当抛砖引玉。我认为,中考复习可分为三个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拓宽知识,打牢基础。
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课本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教学时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讲课时要语言精炼,线索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板书有条不紊(采取纲要、表格和图示法等板书形式);多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分析、发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使每章每节的基础知识做到人人过关。
第二阶段: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经历了第一轮复习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我认为是很恰当的。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在复习的第二阶段,老师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如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建设史等几个专题。而将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国际关系,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世界科技与思想文化等几个专题。
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如近代重要国家资本主义确立的事件可归类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总结为“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两次资产阶级改革、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导火线、革命爆发标志、领导人、重要战役、重要文献、结束标志、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列表格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以不同历史时期为经线,以每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特征为纬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可附表如下: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鸦片战争爆发-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1.列强侵略中国:
(1)(中英)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的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1.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时期(1919-1923年底)
2.国民革命时期或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
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包括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重庆谈判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解放战争:包括战略防御阶段、战略进攻阶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
律性的知识。
第三阶段:综合巩固,针对训练,突出重点、热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点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如台湾问题可以抓住七个“点”:①三国时卫温到达夷洲②元朝设立澎湖列岛③清朝设立台湾府④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⑦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办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目前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活动,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这样对台湾问题就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导用书,要从中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结合近几年来中考试题,把握考试命题方向、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但不要搞成题海战术。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训练和理解训练两大部分。前者采用填空、选择、填图、识图、列举等题型;后者采用材料分析、简答题、综合问答题、编写大事年表等题型。而后者特别是综合问答题是中考分值最多、份量最重的题型。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兹以目前山西历史中考中常见几种题型为例,进行说明。
①单选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运用辨证唯物史观分析重要历史现象、事件的本质,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要留意组合选择题(如几个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选择排列正确的选项)和反向选择题(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去伪存真。另外今年文科综合将采用两卷测试的办法,其中卷1为选择题,使用机读答题卡答题,这一新变化要在平时多训练。
②填图题和识图题:它主要考察学生把握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复习时要对教材上比较重要的图归类汇
总,如重要的人物、著作、遗址、事件及重要战争、运动的形势示意图等。填图题主要掌握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包括古称)、路线,识图题主要掌握该图所反映的重要人物、事件、现象及其时间、时期和相关重要知识。
③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包括出处),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限制条件。再根据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分析题常见的考查方法有: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④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历史阐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问答题的常见类型有叙述题、分析题、评价题和比较题等。无论什么样的问答题,首先必须审清题意,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要答项目和解答对象。行文力求语句简炼,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书写规范。叙述型问答题一般是把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的活动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系统的概括、归纳、综合,一般跨度较大,要面面点到,不宜过细展开;分析型问答题一般是依据史实,运用辨证唯物史观分析说明历史事件、现象,跨度相对较小,进行深挖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现象的原因、内容、性质、结果、作用、教训等;评述型问答题一般是运用辨证唯物史观,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对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要用史实印证结论,史论结合;比较型问答题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现象的分析,比较其异同。对比较题应先弄清题目的比项和限制条件,而后将比项双方的史实进行归类、提炼、分析,得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留心也可以学到历史知识。新版《初中历史教学大纲》针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就明确提到要注意“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因此要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如中日关系,中美关系,西藏问题等。近年来中考并不回避热点问题的考查,在考前复习和训练
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
此外,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考查,在教学中也要给学生提到,并进行专项训练。学科综合试题体现了高考综合考试的方向。学科之间的综合考试常见的有历史与语文(如材料分析题、问答题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与政治(如时政热点的考查)、历史与地理(如填图题、识图题的考查)、历史与数学及自然科学(如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历史图表数据的分析)等学科的综合渗透。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学科综合意识,基础知识扎实,思路开阔,在训练过程中多从学科联系方面去锻炼思维能力。历史开放性试题常常针对学术针鸣较大的重要史实进行分析、阐述,有多种观点,考生可任选一种回答,并且常与当前形势、生活实际相联系,谈谈学生的启示、体会。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素质和发散、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符合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历史开放性试题常出现在材料分析题、问答题、小论文等题型中。如关于洋务运动的作用,有人说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也有人认为消极方面是主要的。你的看法呢?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失败给你哪些启示?答题要观点符合要求、事理结合、逻辑性强、要点清楚,多角度、多层次甚至多学科分析。当然,开放性试题也有历史考查、历史制作、社会实践活动等之类的开放性考试形式,此不一一述及。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考纲、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要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读书,做到“五看四抓”,即看目录、看标题、看正文、看图表、看材料,抓概念、抓线索、抓框架、抓重点。不能叫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融会贯通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方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学生们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各位同仁,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复习心得,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