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浅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摘 要:目前计算机课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具有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等特点,这决定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特色,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它们的特色采取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下列现象:学生在学习基础部分时比较费劲;在上机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不能解决的问题;好多学生上课能听得懂,但对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题目却一筹莫展,有的学生不知怎样学习计算机课等。针对上面的现象,笔者从学生、老师、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要把好上课这一关,特别是把握好上课中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这一关把握得好,就可以为教学中的其它环节扫除许多障碍。笔者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计算机课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摸索出了一些突破计算机课程的重点及难点的教学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结合实物讲解法
学生不管学什么都应该从基础部分开始,基础部分学不好就很难进入下一步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是基础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很普及,但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只处在对外观的认识水平上,鉴于此,笔者在讲硬件的基本构造及有关部件的功能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部分的重点是:输入设备的定义及常用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定义及常用的输出设备、外存的功能及划分、外设的划分、内存的功能及划分、CPU的功能等,这些硬件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面对这些具体的实物可以很容易接受老师所讲内容,因此笔者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具体的实物进行讲解。笔者在上课前找来两台一样的486主机箱和一套外部设备(键盘、鼠标、音箱、光盘、软盘),把其中一个主机箱内的能拆的部件都拆下来,给两台主机箱里的各部件、箱盖、外部设备一一贴上标签,标签上附有所贴部件的名称、功能。上课的步骤及主要细节如下:
第一步、启动教师和学生用机。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处在一个能感知计算机工作情况的环境里。
第二步、输入设备的定义和常用的输入设备举例。向学生展示具体的输入设备并补充其它的输入设备,让学生体验“输入”的含义。
第三步、输出设备的定义和常用的输出设备举例。向学生展示常用的输出设备并补充其它输出设备,让学生区分“输出”和“输入”的差别。
第四步、外存储器的功能及划分。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外存储器并通过类比等方法讲解它们的功能和划分情况。
第五步、外设的划分。对上面的第二、第三、第四步进行汇总。
第六步、软盘、软驱与光盘、光驱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它们并通过类比等手法说明它们的关系。
第七步、主板(核心部件)及有关部件的介绍。笔者向学生展示主板并指明CPU、内存、其它插件与主板的相接情况。
第八步、CPU及内存的功能。通过一些手法说明它们的作用及划分。
第九步、最基本的硬件系统。根据计算机的作用讲述计算机的最基本的组成,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工作流程图。
第十步.让学生感知各部件。要求学生按组对两台计算机的各部件进行观察,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象上述这种突破所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的讲课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主到次等。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对所学硬件知识印象比较深刻,同时也为后面讲授与硬件有关的知识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讲解与操作相结合市场上推出了好多软件,但是作为课程来学的软件并不是很多,到目前为止普遍作为计算机课程来学的软件有:操作系统中的DOS、WINDOWS,应用软件的OFFICE系列中的WORD、EXCEL、WPS2000、低版本的WPS和CCED等,计算机语言的高级语言中的BASIC、QBASIC、VB、VC++、C等,数据库系列的DBASE、FOXBASE、Visual Foxpro等等,其中有些已被淘汰。
这些软件用各自的特定方式解决某一范围的问题。有的软件是英文的、有的软件是经过汉化的;软件提供给学生的操作形式各具特色,有的比较直接、直观、方便,有的比较间接、抽象、复杂;当学生按照软件所提供的操作方式操作之后,软件向学生所展示的信息也不尽相同,有的信息提示学生继续输入或确认,有的信息表明计算机在做什么,有的信息是出错提示;对于结果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结果显而易见,另一个是看不到明显的结果。
一个软件的运行必须有相应的软件环境。一个非操作系统软件的运行必须有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支持,如WINDOWS版本的FOXPRO就必须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即WINDOWS启动成功之后才可以运行FOXPRO系统的有关程序,如FOXPRO.EXE,在FOXPRO的系统下才可以完成FOXPRO所提供的各种功能,操作系统软件的运行依赖于其本身。
上述各种情况都会使得学生在对不同软件的学习、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
学生在对高级语言的各种规定的掌握、源程序的编写及编译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它们各自的重点和难点在一个能操作的环境下,采用讲解、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看到具体的操作环境、各种操作规定的具体应用、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信息、操作结果的表示方式等,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操作规定、看懂各种变化信息、掌握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时的解决方法等。实践证明采用讲解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规定和功能,同时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编程能力、纠错能力等。
三、利用知识的联系及迁移原理的方法
计算机领域跟其它领域之间以及计算机领域本身有许多内容具有相似点,不仅如此计算机领域里有好多内容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充分利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似性或联系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既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笔者常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求同与求异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计算机中的数制转化部分、数据库及高级语言中的一些运算符及有关表达式与数学中的这些内容有许多相似点,这些相似点大致有下列几种:一是功能相同,表达方式有差异,如数学和计算机中分别用“H”、“*”表示运算符“乘”,二是运算规则的定义和运算过程的方式有相似性,三是运算过程有部分相同。另外,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之间及课程本身的内容之间存在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笔者在教学中碰到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内容具有某种相似点时通常采用求同与求异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两者的结合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导出”的问题,不能有失偏颇。
(2)分解综合法(也称化整为零)
计算机课程里有好多知识包含了若干小知识点。比如说专业术语的定义、数据库中的命令格式等等,碰到这种情况时,先分析一下它在章节里所处的位置,找出它与前面内容的联系,再根据它的特点进行划分,划分的要求是先要解决主要知识点,然后逐步解决其它知识点,最后再汇总。笔者在讲Foxpro2.5中的物理排序时就是这样处理的。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排序的定义。由日常生活中的排序引出数据库中的物理排序。
第二步、命令格式: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A|/D][/C][,<字段2>[/A|/D][/C]„][ASCENDING|DESCENDING][<范围>][FIELDS <字段表>][FOR <条件>][WHILE <条件>]。引导学生看命令格式,根据已学知识确定命令的主干部分,即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并说明〈文件名〉、〈字段1〉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文件名不能与源库同名等),举例并操作。
例1:
USERSDA
LIST
SORT TO AAAON 编号
USE AAA
LIST
第三步、在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的基础之上添加[/A|/D],解释它们的作用,举例并操作。
例2:
USERSDA
LIST
SORTTOCCCON基本工资/D
USECCC
LIST
第四步、在SORTTO 〈文件名〉 ON< 字段1>的基础之上添加[/C],解释它的作用,举例并操作。
例3:
USERSDA
LIST
SORT TOEEEON英文名字 /C
USEEEE
LIST
第五步、在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A|/D][/C]的基础之上添加[,〈字段2〉[/A|/D][/C]]。
(1)引出问题。
例4:
USERSDA
LIST
SORTTOFFFON工作年月
USEFFF
LIST
显示的结果中存在许多工作年月相同的记录,为了确定具有相同工作年月的记录的排
序,就必须再加一个字段。
(2)举例说明
例5:
USERSDA
LIST
SORTTOGGGON工作年月/A,基本工资/A
USEGGG
LIST
第六步、在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A|/D][/C][,<字段2>[/A|/D][/C]] 的基础之上添加“„”,用类推的方法增加如[,<字段3>[/A|/D][/C]]等,问题的引出和举例跟第五步相似。
第七步、最后添加[ASCENDING|DESCENDING]。
(1)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A][/C][,<字段2>[/A][/C] „]的功能与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 [/C][,<字段2>[/C] „][ASCENDING]的功能相同。
(2)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D][/C][,字段2>[/D][/C] „] 的功能与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 [/C][,<字段2>[/C] „][DESCENDING] 的功能相同。
例6:
USERSDA
SORTTOIIION工作年月/A,基本工资/A
SORTTOJJJON工作年月,基本工资 ASCENDING
USEIII
LIST
USEJJJ
LIST
第八步、汇总。把所有项都汇集起来,举例并操作。
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举例,并用LIST命令查看结果,让学生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类比的方法
计算机领域里有好多术语或说法跟日常生活中的说法一样,如索引、读、写、排序、编辑、编译、输入、输出等等。碰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往往采用类比和简易计算机工作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
(4)点面结合的方法
在学生开始学习软件时,必须让学生对软件有一个全盘的认识:软件是什么、软件的产生、软件的分类、不同类别的软件的作用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同一系列的软件的共性和特性、用户通过何种软件跟计算机打交道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对软件的知识有一个最基本的知识框架,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四、简易图形法
一般来说,人们比较喜欢形象思维而不喜欢抽象思维。笔者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因想象不出计算机内部的操作过程,所以对一些知识无法理解。例如计算机高级语言中一般都有类似于下列这样的两个连续的语句,这儿不妨用C 语言的描述方法进行描述:X=2;
X=X+3;
上述两个语句中的“X=X+3;”在数学中是无法成立的,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该语句的作用,因此笔者在讲解这样的知识点时,常用简易图表示计算机内存储器变化情况来让学生体会,具体如下:
先假设X在内存中的存储地址是2001H,内存变化如图a,执行X=2后,内存变化如图b,执行X=X+3后, 内存变化如图c。
„ „ „
2001 X2001 2 X2001 5 X
„ „ „
图 a图 b图c
再如:指针是C语言中特有的变量,在讲有关语句时也要借助于简易图来表示内存中的存储情况,如下列一个源程序:
main()
{
int a,*b;
b=&a;
a=2;
*b=4;
printf(“a的值是%d”,a);
}
这个程序里有两个关键的知识点:&和*的作用,在未讲之前学生很容易把程序运行结果写成:a的值是2,对这样的问题只用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采用简易图形辅助讲解可以很快地问题解决。
假设a和b在内存中的存储单元的地址是2001H、1001H,如图a,执行“b=&a;”后,内存变化情况如图b,执行“a=2;”后,内存变化情况如图c,执行“*b=4;”后,内存变化情况如图d。
„ „
2001 a2001 a
„ „
1001 b1001 2001 b
„ „
图a图 b
„ „
2001 2 a2001 4 a
„„
1001 2001 b1001 2001 b
„ „
图 c 图 d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笔者不一一列举。
总之,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方法比较多,讲一个知识点到底采取什么方法,既要看知识点本身还要看教学设备,最好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很轻松地学会并能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知识的传授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了这一环节,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环节之外,还有其它环节。只有抓好了其它环节,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促使他们提高综合素质,所以老师也要抓好其它环节的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二篇:语言学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安排
第一章
语言
本章是语言的导论,通过学习了解语言的本质,掌握其定义和功能。
一、课程教学要点
了解什么是语言以及语言的起源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语言的功能 2.语言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课外查阅: 比较不同的语言学家对 “语言” 所下的定义(至少三位), 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加以比较、分析、讨论
2.讨论:人类语言和动物交流之间的区别 3.通过语言实例领悟语言的功能
第二章
语言学
本章是概述,要求掌握语言学的定义和语言学研究的微观框架和宏观框架,初步了解语言学各分支的研究内容,熟悉并了解语言学的重要基本概念。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语言学的界定和分支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语言学的定义
2.语言学的分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3.语言学里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描写与规定、共时与历时、语言和言语、能力与表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 课堂知识扩展: 通过介绍语言科学研究的步骤和原则使学生理解语言作为一门科学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2. 基于语言主要要素即语音、符号形式和语义,概括引出语言学的分支,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借用实例对语言学的分支做形象地介绍。
3. 课下查阅+课堂讨论:现代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区别
4. 重要的基本概念课下导读: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及比较
第三章
语音学
本章探讨语言学的分支——语音学,重点学习语音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声语音学。要求掌握人类语音共有的一些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如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同时也要掌握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及区别。熟悉语音学里的基本术语,达到能熟练地对英语里的发音进行准确地描述,并知道国际音标、严式标音、宽式标音和运用一些常见的严式标音的附加符号。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语音学”的界定和分支以及元音和辅音的描述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语音学的定义及其分支 2.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 3.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区别及描述 4.严式标音、宽式标音和协同发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 利用教学图片对人体的发声部位进行介绍和归类,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发音问题; 2.课后加强对术语的理解和记忆;多进行语音的实例描述;
第四章
音位学
本章主要学习语言的音位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位、音位变体、音位过程、区别性特 征理论、超音段特征。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音位学的基本概念,能应用最小对立体等方法识别音位、音位变体;理解区别性特征对音位学的意义;理解音位过程的原理;理解音节的结构以及重音的音位学意义。
一、课程教学要点
音位学的研究对象及音位过程的描写。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音位学的研究对象
2.音位和音位变体
3.音位过程的描写
4.区别性特征的概念及意义 5.超音段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音位学和语音学的区别与联系。
2.认识最小对立体对音位学的方法论意义。3.运用英汉对比和一些实例来讲授超音段特征
第五章 句法学
本章主要学习自然语言的基本句法知识,包括基本的句法范畴、句法关系、句法结构以及句法分析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句法学的研究范围及基本概念,能正确分析句法关系,能应用直接成分法分析句法结构,了解生成语法和功能语法对句法的分析。
一、课程教学要点
句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句法分析方法。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句法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句法范畴 3.基本句法关系
4.句法结构及直接成分分析
5.生成语法及功能语法的句法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讨论句法学与音位学和形态学的关系。2.在句法分析中应用最小对立体的方法。
3.利用树型图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 4.对乔姆斯基的标准理论和扩展标准理论进行粗略介绍 第六章 语义学
本章主要学习自然语言语义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意义的实质和分类、意义关系、意义的结构以及意义分析的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语义学的研究范围、意义的概念以及基本的词汇、句子意义关系;能应用语义成分分析法理解意义关系和词汇场;能应用述谓分析法分析句子的述谓结构。
一、课程教学要点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及语义分析方法。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2.意义的定义 3.意义关系 4.语义成分分析 5.述谓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多运用语言实例比较语言的几种“意义”。
2.通过对语义研究的几个主要理论(命名论, 意念论, 语境论和行为主义论)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意义”.3.讨论语义学和句法学的关系。
第七章
语用学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不同之点, 语境的分类,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2.言语行为理论
3.会话含义理论
4.关联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运用图解的方式说明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说明语境的构成要素;
2.结合例子说明言语行为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 关联理论, 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在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是否有这样的例子体现这些理论
3.介绍一些相关的中文书籍和比较浅显的语用学专著, 可以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探索, 比如何兆熊所编的《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和 George Yule.Pragamtic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八章
语言与文化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2.宏观社会语言学 3.微观社会语言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对比汉英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 籍此让学生体会一个言语社团的社会规约, 人的性别差异, 人的社会地位等等都会对语言形式产生影响;
第九章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各语言学流派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理解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和语言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掌握错误分析, 中介语, 正确理解语法与教学的关系, 理解Krashen’s 的输入理论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形式主义语言学与功能主义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2.语言学习的相关理论, 如语言正迁移和负迁移, 普遍语法
3.错误分析中的对比分析与非对比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通过对比或图解的形式理解结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功能主义的教学方法以及交际能力对语言教学的深刻影响.2.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英语的过程谈谈英语学习当中的难点, 或所出现的错误, 加深学生对语言学习理论的理解.
第三篇:作文教学难点与突破
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与突破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表述: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理性定位初中作文教学目标 第二、科学构建作文教学序列
第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 第四、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夯实学生写作技能
第五、修正对作文评改的认识,强化评改的落实与评
作文教学现象面面观
1、随意式:作文指导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想写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2、功利式:不考虑学生的写作实际和生活实际,从七年级就以中考考场作文的要求作为写作指导的主要的衡量标准。
3、生态式: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写作,作文之前没有深入的指导,作文之后也只是以简单的分数加以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随其认知水平的提高而自然改善。
4、碎片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文本阅读的示范功能,展开针对性的片断训练,但是训练点之间缺乏关联性与综合性,学生习得的写作技巧呈碎片化的形态不能为其综合表达所用。
一、理性定位作文教学的目标
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明确价值取向;第二、科学设定水平到达度; 第三、关注个体差异,实现有差别的共同提高。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引导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表达对生活的认知与思考;
3、指导学生在评改过程中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
4、引导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写作视野。
二、科学设置作文教学序列
作文序列化教学: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阅读教材为典范,使阅读与写作贯穿起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坡度地进行写作指导训练。
作文并不仅仅是客观生活的反映„„日有所见,耳有所闻,未经情思的同化,不在想象中按照文体的规范排异、重构,形成贯穿首尾的主旨,只能是产生杂乱无章的罗列现象的流水账。
——孙绍振
横线:即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年级教学目标及学习实际,力求设置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作文专题训练。
七年级——简单的记叙文,即一事一(情)理及写景状物类写作指导
八年级——较复杂的记叙文:寓情(理)于事及托物言志类写作指导+简单说明文 九年级——复杂的记叙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言志,并能限时完成高质量考场记叙文+简单议论文
纵线:即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提升美化四步。七年级——围绕主题快速选材并组材 八年级——表达技巧的灵活运用
九年级——则侧重立意的深远和语言的提升美化 双线结构序列教学模式——记叙文写作序列教学示例 七年级:
横线目标: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即:一事一情理+写景状物类写作指导 纵线目标:
1、审题立意:在叙事、写人、绘景的基础上,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选材:
1)扣住主题选择恰当的事件 《走一步再走一步》 2)扣住景物特征选择典型素材 《春》、《济南的冬天》
3、组材:《走一步再走一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春》等 1)侧重训练“起承转合式”“并列式”的素材组合方式
2)指导学生以(变化的或不变的)心理活动为线推动文脉发展 3)指导学生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对素材进行详略处理
4、提升美化
1)通过观察事件,抓住六要素完整清楚地叙述事件,并能运用动作、对话、心理等综合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等
2)通过观察景、物,抓住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景物描写。《春》、《济南的冬天》
3)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皇帝的新装》、《夸父逐日》等 八年级
横线目标:能写较为复杂的记叙文,即寓情(理)于事+托物言志类 纵线目标:
1、审题立意:在记叙和描写基础上,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突出主题。
2、选材:体会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力求选择不与大众雷同的生活素材以突显文章中心。
3、组材:1)侧重训练双线结构、插叙、倒叙、对比等素材组合方式 《背影》、《蜡烛》、《春酒》等。2)运用象征手法托物寓意 《雨之歌》、《海燕》、《爱莲说》等
4、提升美化:1)运用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背影》 2)过渡句、主旨句的提升美化。《春酒》、《我的母亲》等 九年级
横线目标:能写复杂的记叙文:即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言志,并能限时完成高质量考场记叙文。纵线目标:
1、审题立意:1)根据题意选择最恰当的文体2)紧扣题目,确定明确、新颖、深刻的主题。
2、选材:体会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力求精选生动鲜活的材料、感情充沛的材料、底蕴深厚的素材突显文章中心。
3、组材:1)侧重训练抑扬结合、伏笔照应、环境渲染、首尾呼应等素材组合方式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等 2)变换视角写景叙事 《孔乙己》、《谈生命》等
4、提升美化:1)细节刻画中词语的锤炼,力求细腻动人。2)过渡句、哲思句的打造,力求优美典雅。温馨提示:
作文序列教学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地域不同、学情不同,作文教学的序列结构也会各不相同。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适时调整,以期完善,避免教学指导的随意性或教条化。
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
写作兴趣是一种写作能力,而且是写作第一重要的能力!(马正平)
1、巧用多种媒介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借助文本中的名著阅读诱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向往之情。2)开设阅读课程,展开读书漂流活动,并适时开展读书沙龙
3)引导学生轮流写班级日志或专题日志,借助班级网络平台发布 4)不定期开展影视文学的欣赏及社会实践活动
2、借助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设置佳作上榜激励机制;并借助班级网络平台,与家长及时分享 2)构建分层评价模式,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
3、体验式作文教学指导,是触发学生写作动机切实有效的途径之一
1)实践情境体验 2)创设情境激发
1)实践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 四个步骤:
第一、确定写作专题及写作方向 第二、指导学生展开实践观察与体验
第三、展开口头交流与分享,教师二次激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着力于书面表达,侧重写作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1)实践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示例:
专题训练点:赏读《紫藤萝瀑布》,借鉴其托物言志的写法作文。情境体验指导:
a、首先在赏读文本的同时推动学生观察身边带给你深刻感悟的景或物,察其形,读其心;
b、文本赏读完成后展开观察成果的交流分享,着力于引导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内化为富有哲思的感悟;
c、最后展开书面表达和作品交流。习作共赏——实践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
观察对象:教室外角落里的一丛铁树 观察步骤及成果分享:
习作展示: 《绿光》 襄阳市第41中学 七(1)班 王问樵
寒风中,一丛丛翠绿的铁树,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一束束铁树叶整齐地排列,齐齐的向外绽开,宛如一簇盛夏的花朵,让人暂时忘记了冬天的存在。日光下,那翠绿变有深有浅,仿佛在流动,在闪耀。一阵风吹来,那团翠绿断断续续的泛起微波,发出“沙沙”的声响。声响中,似乎带着一丝对寒风的挑畔。
走近些看,千万根细针般的铁树叶,密密的交叉排列,像一支巨大的船队,一起驶向它们想去的地方。我伸出手,想摸一摸铁树叶,可它们一个个展出的叶尖,形状不一,看起来都很锋利,好像在警示人们不要靠近,我又缩回了手。只是静静地观望,那带着盛夏气息的翠绿,仿佛在尽情欢笑,笑容闪着光,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生命的喜悦„„
察其形(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层次地生动描写眼中景)
多么熟悉的绿光啊!哦!这几棵铁树是从校门口的迎宾花袋中被移栽到这个角落的。那是的它们,每天享受着赞扬的话语,爱戴的目光,早晨初升的太阳,也正对着它发光;地下肥沃的黑土也在催促它成长。而今,它在校园里的一个僻静的角落。干黄的土壤似乎没有多少养分。而且只有在傍晚的夕阳中,才能接受阳光迟来的问候。但即使如此,它们似乎还是原来的摸样。看起来依旧是那样充满热情的色调。仿佛有一种力量,指引着他们。
我又小心翼翼地伸出手,避开叶子的尖端,不冒犯他们,摸了一下铁树叶。坚硬中带着些韧性,里面仿佛包含对生命的执着。对,或许就是这种执着,使它们没有停止过在生命长河中航行的足迹吧。我久久地凝望着„„内心感到这些天从未有过的轻松,愉悦。
读其心(了解铁树的习性特点+生活经历,触动景中情)
从小学到中学,从一个儿童到一名少年,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曾经的我,几乎干什么都比别人更胜一筹,现在却只是和别人并肩同行,有时还有些吃力,加上越来越繁重的学习任务,跟小学同学日渐少去的问候,甚至开始有点麻木„„然而铁树,离开了它曾经熟悉的环境,却依旧光芒闪耀!一瞬间,我蓦然发现自己原来丢失,遗忘了这么多。我丢失了原属于自己的光芒,遗忘了曾执着的自己的梦想啊„„
此刻,铁树坚定,执着的绿光,仿佛照亮我明天的道路,我不觉满含热情,对明天充满了期待!
悟其理(链接个人生活实际,借助联想与想象,升华为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感悟)2)创设情境激发式作文教学
根据写作专题训练的要求,教师设置情境,带动学生在预设中入情、学法、表意习作共赏——创设情境体验激发式作文教学 案例分享:《盒子里的秘密》
专题训练点: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创设的情境体验中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不仅掌握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多种方法,更在情境探寻中获得一份成长的动力与思考。
情境创设:以“说说有关盒子的事”情境导入,整堂课以猜盒子(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看盒子(间接透视人物内心活动)——开盒子(综合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悟盒子(收获盒子里的秘密)为线,扣住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步推进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学法指导及习得表达,双线并行最大程度实现作文教学有效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目标。
习作共赏——情境创设激发
(一)盒子里竟然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啊!教室里刚刚还喧嚣的声音骤然消失了,大家仿佛随着这一个个盒子,走进了一个沉寂而又灵动的世界。我的心也被深深地震撼着:那个空空的盒子啊,我似乎听到它在我的耳边吟唱——空即是无形,无形即是无限!是啊!在这无限的空间里,既可以承载逝去的点点滴滴,也将包容我未来的分分秒秒。空空的盒子里,有的是回忆,有的是希望!
(二)盒子里竟然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啊!静静的,我只能听到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和我们一张一合的呼吸。转动的笔停滞在拇指与食指的间隙,似乎也在聆听盒子里的秘密。我的心也被深深地震撼着:那二十颗乳牙啊,一颗也不少!我能想象妈妈在拾起它时的眼神,一定是满满的期盼和幸福。而今我已经成为朗朗少年,妈妈,亲爱的妈妈,是您诚挚的爱陪我度过了成长的风雨,您的孩子从心底里感谢您,爱着您!
(三)盒子里竟然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啊!教室里好像一下子被时间老人凝固了一般,刚刚还在为小乌龟逗笑的同学们,这时却收起了脸上的嬉笑,现出一副沉思的模样,好像在追忆着什么。我的心也被深深地震撼着:那个可爱的小乌龟啊,我怎么会忘记你,你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陪着我度过了多少烂漫的时光。在你那里,安放着我已经逝去的童年,更有我对快乐的珍惜„„ 温馨提示:
体验式写作指导是最能触动学生写作动机的方式之一,但是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增强,实践教学中要预防为了体验而体验。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最真切的情境,善于在琐碎而平凡的日子里品读岁月的韵味,才是王道!
四、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夯实学生的写作技能
1、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建立写作材料库
1)储言:引导学生去积累教材中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美典范的语言,以备写作时化用或模仿,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2)储情: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优秀人物事迹进行搜集整理,使学生们的材料库得到充实,写出的文章才能更具感染力。
3)储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朱元思书》——抓住特点有层次地写景状物 *《孤独之旅》和《智取生辰纲》——环境描写的渲染与烘托
*《孔乙已》——选取新的视角来处理一些常见的题材,使作品“陌生化” *《老王》《台阶》——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去细化语言,从而使突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
2、深入挖掘课本资源,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
1)及时迁移仿写
*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朱熹
*对于处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要有“具体写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
*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茅盾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叶圣陶 *习作共赏——及时迁移仿写
童趣
襄阳市第41中学七(1)班 张佳慧
我家附近有一个小花园,叫做翠竹园,那儿是我儿时的乐园。
不必说素雅的小亭,高大的香樟树,憨态可掬的石熊猫;也不必说飞蝶在花丛中贪婪地享受着花香,麻雀在枝头哼着小曲儿,机敏的蚂蚱“嗖”的一声从草丛中跃起。单是那个无人打理的水池便充满了乐趣,在长满青苔的假山周围时不时有一两条鱼儿游过,一会儿来到池边一会儿钻进石洞,看得我心里直痒痒。
夏日的黄昏,带上爸爸自制的鱼竿,再偷上一块外婆刚买回来的奶香馒头,到翠竹园里去钓鱼,一定会使你忘记夏日的酷暑。
来到翠竹园,站在水池边的石阶上,揪下一块还冒着热气的馒头挂在钩子上便丢进水中。水面泛起一圈圈的涟漪,馒头甜甜的香气好像也随着涟漪四散开来。池中的鱼儿着了魔似的,顺着香气游到了水面,不一会儿,便有四五条鱼儿在馒头附近游来游去,有的似乎还有些犹豫,有的则不管不顾地一头就撞了上来。而我则在岸上满怀期待地暗笑着:饥不择食的傻鱼儿啊,我在这儿等着你哦„„就在这时,一条鱼咬住了馒头,殊不知那里藏着鱼钩。"哈哈哈,上钩了!上钩了!"依稀记得那是一条身披黑银色鱼鳞的扁平扁平的鱼,虽然不大,但我的心却被填充得满满当当。可仅仅一方小水池又怎能满足我儿时那颗贪玩的心呢?
水池右边是一道狭长的走廊,上面盖满了肆无忌惮地生长着的藤蔓,挂着长藤荡秋千是我们屡玩不厌的游戏。每到闲暇时光,和一群小伙伴一起,登上走廊旁的高台,一个个心中都充满了似乎将要进行一次冒险似的激动,大家都跃跃欲试,我也站到了高台的边缘。伸手拽住一根貌似较为结实的藤蔓,然后紧紧地握住它,紧接着再向前迈上一步,轻轻一跃,一时间仿佛成了轻功了得的侠女,腾空而起,"飞"过了“万丈深渊”,而后稳稳地停在地面上。虽然过程只有几秒钟,但其中的惊险、刺激和成就感却在我们的笑声里不断地漫延开来。我们一次次登上高台,一次次地抓住藤蔓荡了下去,笑着、闹着,直到藤蔓那碧绿的叶片上映射出夕阳金色的光芒„„
如今的翠竹园已经被一把沉重的铁锁锁住,稚气的童年也似乎沉睡在了我的记忆里,只是那快乐幸福的味道却常常在我的心头萦绕„„ *温馨提示:
a、模仿习作的训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更要重视方法的点拨
b、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训练 2)深入探究续写
*《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命运发展 *《皇帝的新装》——皇帝游行结束后的故事发展
*《羚羊木雕》——“我”与万芳第二天在学校见面的情景 *习作共赏——深入探究续写
深入探究《孔乙己》,为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孔乙己爬到了所谓的住处——一座破庙,他倚着墙角,从烂草堆中翻出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捧在手里,凝视着它,若有所思。夜幕低垂,气温骤降,孔乙己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不知何时,夜空中扬扬洒洒飘起了雪花。当人们再看到孔乙己的时候,他已经僵卧在墙角,长衫还在那僵硬的手上,嘴角仍浅浮着一丝早已凝固了的笑容。没有谁能知道,也没有谁想知道,孔乙己在离开这让他饥饿而寒冷、让他充满向往却又畏惧的世界的一刹那会想些什么,只有那定格了的笑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什么„„ 3)利用留白扩写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的绿洲。”——《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4)巧妙转换改写
*《最后一课》——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 *《皇帝的新装》——变顺叙为倒叙来写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诗歌改编成故事 5)情动辞发悟写
*《丑小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对丑小鸭形象的认识 *《敬畏自然》——谈谈对环保的认识
*《羚羊木雕》——评析一下“我”与“父母”谁是谁非 6)巧借飞白补写
*“飞白”是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笔法轻重的运用,留下几丝空白,创设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针对不同的写作技巧训练点,隐去相关片断,引导学生尝试补充
3、重视诗歌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1)现代诗歌仿其形,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语言魅力
何其芳《秋天》节选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仿写:
秋天(蔡辰宇)
惊醒了/林间/酣睡的鸟儿,嬉闹声/悠悠地/浸出山林。丢下/手中熟透的/金果,拖着/疲惫又满足的/身体/卧在/乱叶中。秋天/徜徉在孩子们的笑声里。仿写:
《秋天》(谢晓晓)秋风淘气地穿梭着
似乎惹醒了那些昏昏欲睡的黄叶 乘着金灿灿的光旋舞着落在地上 挤在一起又安然地睡着了 秋天/摇曳在斑驳的树影里
2)古代诗歌演其意。重在引导学生在演绎中体味诗歌的构架与意境,提升其对语言的感受力及对生活的思考力
*习作共赏——古代诗歌绎其意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古诗今绎:与作者对话,以第一人称演绎词人情怀。大漠•秋月•不眠夜(余兴梓)
大雁不失优雅地掠过暗黄的天际,秋天,已在眼前;
黄沙不留痕迹地抹去时间的残影,今夕,又是何年?
四面号角撼地般响起,我独坐城楼之上,面对斜阳,斟酒一杯,饮下这荒芜大漠。戍边已久,看尽了无数次这样的日落,心中却是愈加不能释怀:遥望远去的雁群心田间隐隐牵扯着故土的思念;然而城楼上摇动的大宋旌旗,盔甲的寒光,利剑的锋芒却时刻在提醒着我的使命,西夏人豺狼般的野心也不允许我有片刻懈怠。
日暮已逝,明月初升。羌管悠悠,秋霜满地。
我缓缓放下酒杯,抖落身上沙尘,回到了榻前,除去厚重的盔甲,偶然扫见镜中的自己,双瞳已染上浑浊的杀气,面颊被无情的沙尘雕刻得棱角分明,鬓角也不知何时冒出了几根银丝,仿佛岁月拉的琴弦,一触便可听见往昔的回声。睁眼,耳边是铁蹄的铿锵;闭眼,脑海中亲人的别离。思家,怎奈马蹄难跨江河;忧国,惜乎只手难以托天。
明月如钩,牵绊着我前进的脚步;秋风似刀,撕裂我落寞的胸膛。
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3)以诗歌的形式悟读文本,侧重于指导学生以哲思的语言表达对文本及生活的感悟
五、修正对作文评改认识,强化作文评改的落实与评价
*杨万里改文章:
1951 年秋天,赵树理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村里有个小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说:“你先改一次,明天让我看。”第二天,小青年把稿子改好,送给赵树理,他看了一遍,说:“你再改一次,明天送给我。”第三天,小青年又把稿子改好了送来。赵树理看了一遍,说:“我看你会改,再改一遍。”第四天,小青年再次将稿子送给赵树理,他看了微微一笑,说:“你改的有门路,再改一遍。”小青年应声而去。第五天,稿子再次改好,赵树理夸赞道:“你的耐性真好,再改一遍,行吗?”第六天,赵树理满意地说:“好了,弄个信封,把它寄到《山西农民报》去。”小青年对赵树理说:“你光叫我改,改,改。你是大作家,那么多写作经验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呢?”赵树理说:“我已经把我的真经全部传给你了。
专家言论: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通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应该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的习作和反复修改中悟出写作的规律来。”
1、修正对作文评改的认识 *探究结论
1)许多文学精品都是在反复修改中锤炼出来的。可见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2)写作者是作文评改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推动与促进。
2、细致深入地展开学生作文修改指导。
1)抓组织落实 2)贯彻批改原则 3)教给批改方法
3、加强作文评改的落实与评价
1)坚持学生作文互评互改、教师面批、学生反复修改相结合的做法才是最切实有效的方式。
2)在作文互评互改后,教师在二次复查中要做好筛查评选及修改督促等工作
第四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 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为例,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通过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学会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列表假设的方法蕴含了变元思想,比画图假设的方法更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可直接给出表格,让学生看懂表格后,再填表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从本质上理解假设策略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独立思考——尝试解题——合作交流——比较归纳——反思小结——形成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自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4.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基本数学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数学经验源于日常生活经验,高于日常经验。小学数学活动可分为4类: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间接来源干生活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习设计的纯粹数学活动;意境连接性的数学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属于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解题过程,进行体验和反思,把解决问题中的体验加以整理,对获得的数学经验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再认知,从而掌握解题策略,感受策略价值,积累数学经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以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为例,教学例1要让学生经历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有条理地列举;教学例2要引导学生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举的简洁、有序;教学例3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一步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教学每道例题,都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积累数学经验,树立主动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5.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并通过与传统技术的联合与互补,有效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假设”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画图直观演示用替换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这两种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保证了重难点的顺利突破。
第五篇: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王宁125834 4.简述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一.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时间安排充分
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备课室要合理安排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奖最佳教学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上。
2.透彻讲解重点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围绕重点来进行,设置问题.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要防止直接问题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备课室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问题设置.实验掩饰.阅读指导.分析讲解.启发探究等,都要着眼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上。
3.加强口头强调
用准确的语言和加重的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可以在课堂的复习环节,再次口头强调旧课的重点;在新课导入环节,指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同时,强调新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搞学习效率。
4.注重板书提示
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的方法去突出重点,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的插图,可以详细板书的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讲授提纲和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学生通过记录板书内容,将教学重点记录下来,反复复习和领会,从而不断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
5.强化实践应用
针对教学重点进行归纳.小结.课堂训练,安排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上习题课.实验课和实习课,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运用。不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高度重视,而且检验突出重点是否成功和有效。
二.突破教学难点
一般情况下,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新困难。要针对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突破。
1.学生基础薄弱,可以温故知新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是学生难以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加以突破。它要求教师根据新旧知识内在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和技能,已达到温故知新的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温故知新,即是针对本门学科,于是针对相关学科而言。
2.教学内容生疏难懂,可以分解难点化难
将一块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减小突破大型难点的难度;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教学内容抽象,可以直观教学化难
由于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来加以突破。直观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的语言外,主要是具体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标.音像教材.模拟等。
教具演化难。模拟表演难。讨论交流难。图片动画难。4.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可以构建网络化难
对于多个因素引起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难点,可以突出主要因素并降低非主要因素的难度,或者将多个因素分散,各个击破。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各个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知识网络有3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星系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要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比较容易;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及每个知识要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几个知识点相联系;三是内容的开放性,随着学习和理解的深入新的知识可以不断的补充到原来的知识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要点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把教学的知识进行排列组合,并适当引申,扩展,发挥,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可以采用列表法,树形法,流程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
(1)列表法
把教材中易混淆(相似或相关)的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逐相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避免知识的混淆,如光反应与暗反应,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及微生物的培养基等。
(2)树形法
根据一定的规律按顺序将主要的概念连成主线(树干),然后对诛仙个概念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要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
(3)流程法
把细胞分裂.个体发育.生物生理.生物进化.实验步骤等具有发展.变化或形成过程的知识,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按先后顺序编写出知识流程,并把相关的知识放在流程的合适位置上。
(4)图文结合法
对于生物结构图.代谢过程等认识,可以以结构图(或模式图.示意图)的各个结构为起点,把有关知识要点按一定规律有顺序地串连在一起,构成一条条以结构名称为起点的知识链,进而形成以图为中心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