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19-05-15 14:3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篇: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教育途径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后代的教育。”青少年是生命之花,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农村初中学生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应该是教师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不但要会教书,传授科学知识,开发学生智力,更要学会育人,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一、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农村初中学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1.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

2.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留守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孤僻、骄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有心里话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焦虑心理。

(3)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容易产生早恋行为。

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有着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 1

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科学知识。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3、改变评价方式。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教师要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等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

4、培养竞争精神。

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惰性的社会,缺乏竞争精神的个人也只是消极的个体。竞争能力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一遇到困难、失败,又失去勇气和信心。为此,在中学教育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团结友爱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各种竞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例如每学期组织一次运动会、故事会、演讲会、猜谜语竞赛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精神。(2)实行班干部竞选制。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竞争时代。在班级中引用竞争机制选拔班干部,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竞选班干部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平就可进入班干部队伍,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方能脱颖而出。(3)创设竞争机会,开办“我之最”、“我的特长”活动。例如,在班级中开展书法、绘画、歌唱、剪纸、朗诵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智利诗人加伯列曾说:“我们犯有很多错误和过失,然而,我们最大的罪恶就是抛弃孩子,忽视生命的源泉。我们需要的许多东西都可以等待,可是孩子却不能等待。就在此时此刻,他的骨骼在形成,他的血液在生长、他的感官在发育。对孩子来说,我们的回答不能是‘明天’而只能是今天。”这一精辟分析告诫人们:要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育,不但孩子自身要努力,家长和教师每时每刻都负有教育的重任。

愿教师们把每个学生都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二篇: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中的许多富余劳动者,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只能留守在家庭,由老人或亲戚代养,这些学生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2000万左右留守儿童,其中近四份之一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们校一所农村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8个,其中绝大多数学生为农村户口。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很多,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多数学生在校表现良好,成绩也处于中等水平,但性格略显孤僻、倔强,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

我们思考如何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对策研究,怎样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尝试通过系列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和分层实施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

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2、教育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教师工作中特殊对象,他们既有一般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研究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意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对象:张维小学留守儿童

2、进行实验、观察本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留守儿童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4、各班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作好准备。

3、个案研究法。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

2、实验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4年9月)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人员和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会、成果汇报会等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总结。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在实施阶段里,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

(1)撰写研究综合报告、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形成最后成果。(2)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与交流。(3)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七、研究经费

我校虽然资金有限,但要自筹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张维小学

2011年9月

第三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早,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在那时就开始走进我的视野。但是真正拿到课本进行研究,还是在今年九月。

彭场二中目前有一至九个年级,我负责一至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目前,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小学生和中学生有什么不同呢?根据实践,我认为我们学校初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适应问题。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不适应。三,人际关系的变化,对沟通感到困难。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中后会得以解决。但是少数学生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导致情绪失调,产生了心理压力。其次是情感问题。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让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往往不愿与父母沟通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目前的初二学生主要反映父母的不理解。

最主要是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在初二年级,厌学的现象开始蔓延,这在农村薄弱中学比较常见。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作为老师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我认为,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敏锐地观察。在平常的教学过程、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的表现。

二是要和学生交朋友。即使学生有什么出格的事情,也要用心理医生的视角对待。

三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特别是数学考不好,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一学期的课程快要结束了,感到与学生的心贴近了,关系融洽了;也感到有些遗憾:如果多用一些视频和课件为教学配套该多好啊!

第四篇: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现状调查报告(正)

农村初中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对新垛中心校留守学生调查

所谓留守学生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所在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初中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父母关爱的严重缺乏,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家校沟通严重不足以及隔代教育的力不从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中的大多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与其身份严重不符的问题,引起了包括我校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为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为了搞好控辍保学工作,也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以借鉴的教育模式,我们中心校初中部的《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成长实践性研究》课题组,对我镇留守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我市是农业大市,160多万人口中,多数为农村人口,青壮劳力中80%以上在外地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三六九”(即妇女、学生和老人)。课题组通过对我校及周边县区的部分学校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留守学生的比例:

通过对500名13—17岁的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学生数为226人,占45%,其中男生120人,女生为106人。

2、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及家庭生活环境:

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的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者居多,分别占35.7%和61.6%,其余为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另外,40.2%的留守学生与母亲或父亲一起生活,而58.8%的留守学生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起生活。也就是说,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者居多,只有极少数成绩优秀的,在226名留守学生中,13人成绩优异,占5.8%,而学习成绩一般以下者却达到159人,占70.3%.这其中有部分因成绩不好即将面临辍学。另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只有36%的学生想到要问老师或其他人,而64%却保持沉默。

4、留守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列哪些想法”这一问题调查中,38.5%的留守学生选择“想早点长大”,36%选“想让父母安慰自己”,22.5%留守学生“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29.5%的留守学生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另有4%留守学生“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这些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而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留守学生的行为发展情况:

问卷调查中有这么一道题:“父母在电话中最关心你的哪些方面?”排在末位是“思想道德”,仅占4.8%。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自制力较弱,自立、自理能力较差,逃学上网玩游戏,更有甚者其中的部分人早早就学会了抽烟、喝酒。

6、留守学生的父母心声。

为了能全面地了解“留守学生”思想、性格、兴趣、爱好、个性等发展状况,更好地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洋北中学课题组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专门驱车到留守学生的父母较集中的经济发达的昆山,对近200名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走访调查,我们发现:

(1)为人父母,身不由己的选择。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经济收入来源少,学生杂费,日常开支等方面费用大等客观事实。家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务工之路,1

希望能多挣点钱让学生好好读书,穿好用好,与此同时,也能改变一下恶劣的家庭环境。他们也曾盘算着把学生带到外地读书,然而在外地入学学费太高,限制条件太多,加上务工特有的强流动性,迫于这一系列的现实困难,只好忍痛将学生留在家里。一位家长沉重地说道:“孩子3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打工了,把他放在爷爷家里,我们没有一点当父母的感觉。”家长说这些话时,泪流满面,表现出一种悲哀与无奈,更多的是一种辛酸和痛苦。

(2)尴尬相遇,也是匆匆的别离

留守学生的父母,往往一出走就是好几年,因为他们担心路途远、费用大,加上工作不好找,不回家的就占大多数。留守学生与亲生父母逐渐生疏,留守学生见到久久思念的父母却感到十分的陌生。大部分家长说:“我们回家的时间仅仅就是十天半个月,和孩子还没熟悉,就得匆匆地离开。因此,我们也故意地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让自己的孩子又产生挂念之心。” 这样一来,对一些留守学生来说,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

二、针对以上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1、家庭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学生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的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学生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学生过分的溺爱,养成了学生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较大差距,难以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学习方面更不能给学生任何帮助。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学生,新的家庭环境对学生更加不利,站在亲戚的立场上又不便管束,同时,学生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

另外,在外务工的父母平常很少与子女沟通,只有在节假期间农忙时回家,父母又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此,带给学生的只有物质补偿,而缺少精神食粮。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会督促学生学习,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并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因而很多家长成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的不足。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监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学生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另外,学校管理方式简单化,也为留守学生的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有些学校为防止学生外出上网,打游戏,把宿舍建成监狱一般,但仍然有学生冒着危险,爬窗跳墙外出,产生安全隐患。同时,有些老师把留守学生看成包袱,视为“心病”。调查人员与部分老师座谈时发现,说起留守学生时,几乎每个老师都能罗列出他们的许多缺点和错误。而有的留守学生也无奈地说:“老师就连排座位时都把我们排在最后面的边上。”

3、社会方面。

这一方面的根本问题是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社会调控和管理作用的弱化。在对一些村镇干部的调查中,问及对留守学生问题有何对策和想法时,有些人的回答是:“我们只考虑为农民抓票子,没考虑为农民带学生。另外,由于留守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许多不良的社会环境,如游戏厅,网吧等,对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存在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三、改善留守学生状况的对策:

1、构建“留守学生”五大关护网络。

发挥各方面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帮助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络。五大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的阳光档案。

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的阳光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3、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家长联系热线。

通过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主动地与“留守学生”的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为更好地了解这些“留守学生”家长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值等,以便达到有效地教育这些“留守学生”的目的,建立与“留守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制度,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家长零距离接触。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和心理有障碍的留守学生,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由政府出面,各相关部门依法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对网吧及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严加管理,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渡软件,从而净化“留守学生”的成长环境。

7、大力发展地区经济。

解决“留守学生”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建立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农民工外出务工多是因为当地经济欠发达,收入较少。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应该站在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留守学生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他们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

福,更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我们渴望全社会每个人都能对留守学生献出一点爱,让每一朵鲜花都盛开。

第五篇: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浅析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浅析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再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约束,同其他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进而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下列心理问题:孤独、乖僻、心理失衡、放任自流、辍学厌学、成绩偏差,严重的,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堪被家长严管 13岁男孩追求“自由”勒死母亲》报道,也许就是极端的事例之一)。

一、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现状

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存在早已有之,但明确提出留守学生概念则是近几年的事,出现如此数量巨大的留守学生也是近几年的事。留守学生的大量涌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以及城市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职工到外地谋生,他们的子女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家乡,绝大部分随祖辈等亲属生活学习,成了我们所说的留守学生。据统计,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学生。88.2%的留守学生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学生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学生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学生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二、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不理想。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我今年教的年级中就有一名学生怕学习。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学生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龄前学生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绝大数没有享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多半是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监护下成长,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多的、好的家庭教育和行为引导,换句话说,他们中的绝大数是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留守学生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看不到知识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对学习自然也就索然无味了。

2、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好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问题。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兄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大都存在。

3、个性心理发育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教育缺位使留守学生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产生“情感饥渴”,严重影响了留守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通常,在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摧残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磅炸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5、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据调查,留守学生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学生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我们知道,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学生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另外,留守学生对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的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且这些长辈也可能因本身种种原因而无法对这些学生进行行为控制和和承担起社会化教育的重担,因此,极有可能导致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2、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看黄色录像、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在外务工的父母平常很少与子女沟通,只有在节假期间回家,平时沟通较少。例如,一个在北京延庆县打工的父亲给孩子打电话的情景是这样的:“你学习好吧?”“好”“爷爷奶奶好吧?”“好”“家里没什么事吧?”“没什么事,都挺好的”“那就挂了吧”一个电话前后不过30秒,可就是这样的电话也不常有。可见,留守学生是多么缺少精神抚慰。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会督促学生学习,也不可能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因而造成了很多家长成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的不足。

3、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学生的家庭大多由祖辈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一致。特别是新课改对农村地区孩子学习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现行教材是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农村的实际,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寄宿制学校较少,办学条件也不易改善,无法对留守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导致留守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四、改善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状况的建议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加强指导,交流协作。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及心理压力,教师应主动家访,做好临时监护人的工作,使他们正确地对待孩子,掌握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同时鼓励家长多与老师交流,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切实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改正不良风气习惯,还可以定期召开临时监护人座谈会,请教育有效的监护人作经验交流,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孩子的负面影响,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凉,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3、有计划地强化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采取必要的保健制度,及时加强对生病、受伤害留守儿童的治疗。

4.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学生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比如,开设家长联系热线,要求孩子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老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5.整治留守学生校园周边环境。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园周围200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等相关要求。

6.学校对留守学生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有关生活能力训练内容的课程,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留守学生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关爱留守学生是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研究表明,留守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支持,他们更需要精神抚慰。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可能需要从下列两方面入手:一是让外出务工的家长能够把孩子带到外出务工的地方,使他们的孩子不再成为留守学生。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使外出务工者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不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幸运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高度重视了农村留守学生的问题。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要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既然国务院已经提出了“要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并且已经真正开始实施,这对全国2000万农村留守学生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农村留守学生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甚至可以享受到城市的优良教育,参加异地高考了。

下载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五里镇富强初中 陈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黄陂区李集街泡桐二中 余秀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体质虚弱。因此,......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学校教育管理研究专题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学校教育管理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西斋中学课题组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46年,曾名“力行中学”,解放后先后办过初中、高中。1982年改制为......

    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心理健康

    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心理健康——洋湖乡中学召开留守学生大会 为了更好的关注留守学生,解决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问题。洋湖乡中学从我乡外出打工人员较......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5篇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集中学 单士华 一、课题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论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论文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

    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砖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自查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年度以来,特别是自8月参加“庐江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