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管教的学生怎么办

时间:2019-05-15 14:1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服管教的学生怎么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服管教的学生怎么办》。

第一篇:不服管教的学生怎么办

不服管教的学生怎么办

一、无论怎样不要体罚学生。有的学生受到过来自教师方面的伤害或体罚,是导致其对老师产生报复心理的主要原因,他便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故意气老师,这样他有一种快感。这时老师一定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二、和家长联系。有的家长家教知识贫乏,在孩子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没能起到引路人的作用。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出生后,家长便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引路人。家长应该在孩子犯错误时,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家长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改正不足和缺点。

三、孩子个人内在素质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千差万异,不同的个性及心理品质面对外界影响,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这时老师应该和学生多谈心,交朋友,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听进去,记得住,慢慢改变。

四、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与他们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给予更多的关爱,了解原因,疏通情感,培养其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使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师生的关系将会非常和谐。

第二篇:学生管教

学生管教:底线与原则(郭凯)

一、学生管教的尴尬 杨不管现象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

《实话实说》就“批评权”展开讨论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的观点 教师管教学生是一种公权力 《教师法》第8条的规定

《教育法》第28条赋予学校的权利 拓展链接:台湾地区

1、适当之正向管教措施 2 .口头纠正 3 .调整座位 .要求口头道歉或书面反省

5、列入日常生活表现记录

6、、通知监护权人,协请处理

7、要求完成未完成之作业或工作

8、适当增加作业或工作

9、眼球可与从事可达成管教之公共服务

10、取消参加正式课程以外之活动

11、经监护人同意后,留置学生于课后辅导

12、要求静坐反省

13、要求站立反省,但每次不得超过一堂课,每日累计不得超过两个小时

14、在教学场所一隅,暂时与学生保持距离

15、经其他教师同意后,于行为当日,暂时转送其他班级学习

16、依该校学生奖惩规定及法定程序,记录档案 美国

一般管教:口头训诫、剥夺权利、课后留校、学业制裁 重大违规事件之惩戒:短期停学、长期停学、惩罚性转学、体罚

(二)未对管教、惩戒、体罚做相应区分

(三)育儿观与计划生育政策

(四)教师管教的风险不确定 1.教师自身受伤害 2.学生可能走极端 3.教师利益受影响

(五)教师不管教的责任不确定 1.假定(条件)2.处理(行为准则)3.后果(奖励与惩罚)

二、教师管教学生的底线 不得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不得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不得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与自由 不得侵犯学生的表达自由权 不得侵犯学生的肖像权 不得侵犯学生的身体健康权 教师为什么不敢管教学生

[摘要] 教师为什么不敢管教学生,从教育法律的视角考察,主要原因有:教师管教权的范围、程序与方式不明确;学生权利被过度解释以及对“管教”的误解;教师管教的风险以及不管教、不当管教、违法管教的法律责任不确定;教师不了解管教学生的相关法理和法律知识。当前必须尽快规定管教的范围、程序和方式,明确不管教、不当管教和违法管教的法律责任,合理解释学生的基本权利,正确理解“管教”、“惩戒”、“体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也应该掌握管教的相关法律原则。

[关键词] 管教;管教权;基本权利;法律原则;法律责任

一、教师管教权的范围、程序与方式不明确

关于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权以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处分权,我国早已有多部法律法规作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第八条规定,教师负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然而一些人认为,教师管教学生的权利是教师职业与生俱来的,是教师不证自明的自然权利,并不需要“多此一举”的规定。真的是多余的规定吗?应该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权利社会,公民和法人的基本权利都需要法律法规予以明确规定,教师管教学生的权利也应如此,否则即使能够说出千万条“教师应该管教学生”的理由,没有法律的赋权,教师仍然是不敢管教学生的。然而问题在于,有了这么多规定,教师却依然不敢管教学生,这表明教师要不要管教学生,或者教师有没有对学生的管教权,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到底应该怎样管教学生。换言之,我们认为这些规定不仅不“多余”,这只是教师行使管教权的第一步,教师要行使好管教权,还需要更具体、更详细的规定。

具体地说,教师管教的范围、程序与方式不明确,是导致教师不敢管教学生的原因之一。通常一些家长认为,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学生的所有方面就是教师的责任了,不论教师管还是不管,教师都有责任,与其如此教师“管”学生不如“不管”学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教育法律法规没有圈定教师管教的边界和明确管教的方式,教师即使管教,也只能按照传统、习惯或者经验来管那些承担责任可能性较少的学生事务,至于其他可能需要承担责任或者承担较大责任的事务,教师可能会尽量逃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管教学生是教师行使的一种公权力,作为一种公权力,一方面教师不得放弃,另一方面,按照“法无规定即禁止”的原则,由于管教的范围与方式未作规定,教师如果管教学生就会有越权管教或违法管教之嫌。当务之急,并不是需要一部又一部法律来“笼而统之”地规定教师拥有管教学生的权利或者教师可以“适当方式”管教学生。对于“教师拥有管教学生的权利”的规定,多一部法律还是少一部法律,多一条法律条文还是少一条法律条文,意义已经不大。因此关键在于尽快明确教师管教学生的范围与方式,出台教师管教学生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教师管教学生的行为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禁止的”,哪些是“倡导的”,给教师以管教行为上的指引。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教师管教学生的规定值得我国借鉴,他们对管教的规定比较具体,教师在管教学生时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哪些方面应该管,应该以什么方式管,他们的教师都了然于胸,既不会导致越权管教,也不会导致管教缺失。譬如美国对学生的管教措施分为一般管教和重大违规事件之惩戒,前者包括口头训诫、剥夺权利、课后留校、学业制裁等,后者包括短期停学、长期停学、惩罚性转学、体罚等。如果规定不具体明确或比较模糊,法院在判决时有时会撤消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规定。在Caliborne诉Beebe学区案(1988年)中,法院认为禁止在上课或参加学校活动之前喝酒的规定过于空乏,因为这一规定可以解释为参加学校活动的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喝酒,算是违规而予以惩戒。我国台湾地区 2007年6月22日颁布《学校订定教师辅导与管教学生注意事项》,第二十二条指出,教师采取的一般管教措施有:适当之正向管教措施;口头纠正;调整座位;要求口头道歉或书面反省;列入日常生活表现记录;通知监护权人,协请处理;要求完成未完成之作业或工作;适当增加作业或工作;要求课余从事可达成管教目的之公共服务;取消参加正式课程以外之活动;经监护权人同意后,留置学生于课后辅导或参加辅导课程;要求静坐反省;要求站立反省,但每次不得超过一堂课,每日累计不得超过两小时;在教学场所一隅,暂时让学生与其他同学保持适当距离,并以两堂课为限;经其他教师同意,于行为当日,暂时转送其他班级学习;依该校学生奖惩规定及法定程序,予以书面惩处。同时也对教师违法处罚学生的措施列出了参考表。这些详细的规定,使教师对管教学生的范围、方式、程序乃至时间等都相当清楚,教师管教学生不会感到茫然无措。

二、学生权利被过度解释以及对“管教”的误解

与日益繁荣的物质相比,人们的管教观念并没有因此进步,有的甚至出现倒退现象,许多家长或社会人士认为,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管教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批评和惩罚则被排除在管教手段之外。也有许多人将“管教”与“惩戒”、“体罚”、“变相体罚”相混淆,甚至将它们等同起来。众所周知,“体罚”、“变相体罚”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同时法律也没有赋予教师“惩戒”的权利,因此“体罚”、“变相体罚”是违法的,“惩戒”是越权的。什么是管教?它与“惩戒”、“体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澄清这些问题对于教师敢于管教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管教不是惩戒。“管教”作为一个法律概念首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这两部法律明确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上的管教既包括对学生的正向对待,也包括对学生的负面对待,既包括学校的管教,也包括家长的管教,管教不是学校和教师一项独有的权利或义务。对于“惩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的解释是,一种加诸于违规或表现不合宜行为人的行动,它透过负面方法来控制行为。台湾学者李惠宗认为,广义的管教包含了惩戒,或者说惩戒是管教的一种方式。狭义管教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事先预防”,而“惩戒则是事后责任的追究”,是“管教无效后所不得不采取的手段”。管教本质上属于教育措施,由教师施行,以教育为目的,“惩戒本质上为教育行政措施”,“由学校行政单位为之,具有令学生负责之意旨”。通常人们对“管教”持一种广义的理解。其次,管教不是体罚。体罚是有意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疼痛或者不舒服,通常目的在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处罚其犯错,以及避免这样的行为再发生,是惩戒的一种形式,因此体罚只是惩戒和管教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有争议的惩戒和管教方式。之所以相当多的人认为管教就是体罚,恐与早期体罚是经常的、主要的管教学生的措施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对人性的尊重,体罚逐渐被废除,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以法律明文予以禁止,即使在允许体罚的少数国家和地区,也必须遵循严格的正当法律程序。除了体罚之外,管教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正向的积极教育、语言责备、体力措施、剥夺某种特权、没收、留校、惩戒性转学、警告、停学、开除等等。管教、惩戒、体罚关系图,具体如下。学生作为一般身份的普通公民享有宪法及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同时作为特殊身份的受教育者也享有相应的基本权利,如受教育权。不论教师怎样管教学生,其界限或者底线是不得侵犯学生的基本权利。因此这就需要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及解释在教师管教权与学生的基本权利之间必须适度平衡,如果教育法律法规的天平对学生权利过度倾斜或者我们对学生权利作过于宽泛的解释,那么也会导致教师不敢管教学生。比如,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不得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作出了规定。然而“由于只对体罚及变相体罚作出了简单的禁止规定,而没有对其性质、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界定,许多中小学校在实施惩戒时缺乏明确的指引,尤其容易在变相体罚与合法的惩戒之间产生混淆。”令教师非常困惑的是,当学生严重违反课堂纪律或者校纪校规时,教师当然打不得,害怕体罚学生承担责任,教师也批评不得,因为一旦批评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脆弱,学生离校离家出走,自伤、自亡,教师还会惹上一身官司和债务。有的教师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求其站着听课被扣上“体罚”的帽子,有的教师对严重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将其“请”出教室,则被视为侵犯学生的上课权。正如有位教师所指出的那样,“教师对严重违纪学生被称之为‘体罚’,批评教育几句更是被扣上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罚’的大帽子!打不得、骂不得、开除不得,不夸张地说: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已经苍白得只剩下一张只会进行‘正面教育’的‘嘴皮子’!”因此当前除了尽快对教师管教学生的权利、范围、程序和方式作出规定外,还应尽快在立法技术上对学生的基本权利作出合理合法的解释,避免过于宽泛的解释,在教师管教权和学生的基本权利之间适度平衡,否则教师管教学生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侵犯学生基本权利的嫌疑。

三、教师管教的风险以及不管教、不当管教、违法管教的法律责任不确定 不管有多少部法律规定教师拥有管教学生的权利或者义务,当教师管教学生的风险不确定而且日益增大的时候,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或防护,大多教师都会持一种不管教的立场或态度。教师管教学生首先面临的风险是,教师本身可能会受到学生的报复或伤害,当前频发的因管教而致学生伤害教师的案件使许多教师不得不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同时,受新公共管理、“用户第一主义”、“顾客就是上帝”等观念和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学生评价教师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和考核的办法,相当一部分教师担心管教学生或过严管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评价降低,影响到自己的评先、评优、评奖等。此外即使是教师正当管教,由于执法部门和机关在处理和判决时考虑到学生相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是弱势群体,不管三七二十一会将责任的板子打在学校和教师身上,教师轻则赔偿,重则挨处分甚至可能会被解聘,因此在就业压力大和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师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宁愿对学生放任自流。而且放任学生导致的问题似乎不甚明显,也较难追究责任,而一旦批评学生或者强行管制学生导致发生问题,后果则更为严重,两相比较,教师宁愿择其轻。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不仅没有规定管教的范围、方式及程序,也没有指出不当管教和违法管教的范围,更没有规定不当管教和违法管教的责任(除体罚和变相体罚之外)。《教师法》尽管规定教师负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但是并没有规定如果不履行该义务到底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因此教师不管教,无法追究责任。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说,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应该包括条件、行为准则和奖惩三个要素。从条件来说,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只是规定了必须管教,对于什么情况下教师应该管教,什么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管教,什么情况下属于不当管教,未作规定。从行为准则来说,教师的哪些管教行为是“必须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哪些行为是“倡导的”,哪些行为是可以“选择的”,相关法律法规虽有规定,但不甚详细和明确。从奖惩来说,对于教师做得好的,并无奖励的规定,对于教师不当管教或违法管教,要求承担的法律责任亦未规定(体罚和变相体罚除外)。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对人们行为进行导向、控制和约束,如果要做到人们能够按照预期的行为去做,那么法律规范的上述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与刑法、民商法、经济法等法律相比,部分学者将我国的教育法律称为“软法”,乃因为我国许多教育法律缺乏对法律责任(即惩罚)的规定,结果导致教育法律流于形式而无法执行。因此为了加强教育法律的可执行性,现在新修订或新出台的一些教育法律法规都用较大篇幅对“法律责任”作出专门规定,如2006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今后的立法或者修订教育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国有关教师管教学生的法律规范也应该遵照上述立法技术的要求作出相应的修改。

当法律阙如的时候,法院的判决则至关重要。如果法院的判决具有分歧,则会让学校和教师管教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譬如对于两起案情比较相似的“田永案”和“刘燕文案”,法院的判决结果截然不同,这给学校以“适当方式”管教学生留下了难题。另外法院在判决时,基于学生属于弱势的一方,往往或者很容易给教师和学校扣上“不当管教”或“存有过失”的帽子,从而导致教师即使没有过错也需承担责任的现象。

四、教师不了解管教学生的相关法理和法律知识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管教学生的规定不多,但教师忙于和注重于教育教学事务而对这些规定知之甚少,对管教的相关法理则知之更少。当前即使我国虽无教师管教学生的诸多法律规定,但是退一步来说,如果教师掌握管教学生的一些相关法理,了解自己的管教行为是否正当、是否合理、是否合法,教师也会有“勇气”和“底气”行使学生管教权,教师在管教学生的过程中会学会尽量少担责或避免担责。教师如要敢于管教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法律原则是必要的、有益的。

首先,管教应该遵循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包括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所谓法律优先,就是法律对行政权处于优先的地位,实质是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得违反现有的法律,不能采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学校作为一个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必须遵循法律优先的原则,不得制定与法律相抵触的学校章程、教育教学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也不得采取与法律相抵触的行为,否则这些规章制度将是无效或可以被撤销的,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遵循实质的正当性、形式的必要性和程序的合法性,应该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应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应该不得侮辱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受教育权。所谓法律保留是指某些事项虽应保留由法律加以规定,但也可以授权行政机关以行政立法加以规定,此时法律的授权必须在授权目的、范围、内容等方面明确具体。根据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校可以根据章程自主管理,这表明学校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和班主任可以随便制定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和限制。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班级管理制度只能基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且不得侵犯学生的基本权利。比如学生停学、开除学籍等处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如果学校仅凭自己的内部规章制度就随意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其合法性是令人质疑的。正如拉莫特所说:“公立学校不能成为极权主义者的‘飞地’(孤立的小块地区)。学校官员并没有凌驾于学生的绝对权威。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一样都是宪法保护之下的‘人’。他们拥有国家必须承认的基本权利,就像他们自己必须承认对国家的义务一样”。

其次,管教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学生管教的每一个方面,并不都需要由法律法规来规定,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和确保学校与在校师生的安全及利益,学校可以在法律法规之外行使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和自主自决权,但是这些权力的行使都应该经得起合理性的检验。合理性原则包括不当联结禁止原则和比例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做出行政行为时,应只考虑到合乎事物本质的要素,不可将与法律目的不相干的法律上或事实上的要素纳入考虑。比如,学校被停电,电力局的孩子被逐出校园;家长不交税,其孩子被赶出学校;学生交不起学费,扣押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等等,都违反了不当联结禁止原则。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使“目的”和“手段”之间处于适度的比例。具体来说,比例原则又包括三个子原则,一是妥当性原则。指行政手段对于实现行政目的是适当的,有用的,手段必须符合目的。对于学校而言,学校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或手段,不能仅仅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应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维持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提升教学和科研的品质。比如教师对不写功课的学生,不准其下课直到写完为止,这样的管教方式有助于功课的完成,假如要求学生到操场跑步30分钟或者跑20圈,这样做并不有助于学生完成功课,违反妥当性原则。二是必要性原则。指行政目的即使完全正确,但达成行政目的的手段有多种,行政权力必须采取最缓和的手段,尽可能使相对人权益遭受最小的损害。比如学生不专心听课,教师命其站立听课,应可认为是最少侵害手段,假如直接将学生逐出课堂,剥夺其受教育权,则不符合此原则。三是过度禁止原则。指行政权力在行使过程中有助于达成目的,也采用了对相对人损害最少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仍须加以衡量,行政目的本身的价值必须大于相对人受损的价值。简言之,学校对学生采取管教措施的结果总体上应该是利大于弊。譬如台湾教师对经常欺侮或殴打同学的学生施以青蛙跳的处罚,如果一次处罚20下,视为正常,如果一次处罚上100下,则违反过度禁止原则。

第三,管教应该符合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通知、送达、听取申辩、告知权利、举行公开、公正的听证等一系列程序。我国《教育法》虽然使学校的自主管理权拥有了合法性,但不等于其具体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学校自主管理权和教师管教权能否得到公正、合理的行使,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正当程序来保障。目前对学生何种处分需要正当程序,何种处分不需要正当程序,仍然存有争议。从美国历年的判例来看,“并非所有学校对学生的处分,都必须具有正当程序的要件,除非是校方对学生严重的处分或是学生有重大利益损失”,“短暂的停学、紧急的事件等非显著伤害,都不需要具备正当程序的要件”,“在10天以上的停学、长期停学、转学、退学、一直未做决定或延长停学的处分超过10天等严重的处罚,则需要有正当程序的要件”。一般而言,愈是严厉的处罚措施,正当程序保障的措施要求越齐全,一般的惩罚,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应该给予学生申辩的机会,处分后应该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学生,但是对于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严重处分措施,除了上述的程序要求外,应该举行公开的听证会,甚至也应该允许司法审查的介入。

第三篇:孩子进叛逆期"不服管教"怎么办

孩子进叛逆期"不服管教"怎么办?

这两天,杭城两所学校的老师,用一封信、一堂课,让十三四岁身处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感受到父母最深沉的爱。这种方式经过流传,已成为杭州当下最时髦的亲子教育。一封信,看哭一群小学生

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有个惯例——小学毕业前夕,每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要给孩子写封信,说说心里话。这封信的催泪效果,远胜好莱坞悲情大片,每年都会看哭一群小学毕业生。昨天,记者亲历了这部传说中每年上演一次的亲情片,差点跟着一起哭了。

学校215位六年级学生,昨天都收到了信,其中大部分同学是生平第一次收到父母的亲笔信。因为想给孩子惊喜,爸爸妈妈们之前都悄悄地将信寄存在班主任那里。部分孩子直到拆信前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爸妈前几天为何总是“鬼鬼祟祟”。

信送到每位学生手上,教室里响起悉悉索索的翻页声——许多家长写了好几页纸,孩子们第一次发现自己爸妈如此文采斐然。

几分钟后,有人哽咽着收起信,小心翼翼叠好,放进书包;有人小声啜泣,看完一遍,又再看一遍。

一封属于男生盼盼的信,记者看得眼眶湿润了。

“快生你时,因为你在妈妈肚子里缺氧,为了抢救你,妈妈被推进了手术室。当麻药还没有发挥作用时,医生就在妈妈的肚子上开了一刀,把你从妈妈肚子里抱了出来。事后妈妈对爸爸说,那有多疼啊!但妈妈都忍住了„„”

盼盼的妈妈几年前因病过世,爸爸工作又忙,小家伙在校表现一直让人难以满意。“爸爸经常跟我谈心,但是从来没有讲过妈妈生我时那么困难。”盼盼低着头,告诉记者,“妈妈生下我那么不容易,我以后一定不惹爸爸生气,好好孝敬他!”

爸爸写的信里充满着期许,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当医生,救治像妈妈这样的病人。盼盼却摇摇头:“我想像爸爸一样,当老师!”他的理由虽然有点幼稚,但估计爸爸听了会掉眼泪:“当老师就有工资拿,我想赚钱,买很多补品给爸爸!”

一堂课,打动一群初中生

上周五下午4点,在全国初中语文文本细读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文晖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赵群筠指导的公开课《目送》,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初三(2)班8位学生家长,跟子女坐同桌,一起上起了课。

《目送》是龙应台的文章,记叙了她与儿子以及父亲渐行渐远又无可奈何的故事。由于这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两代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待角度迥然不同。当龙应台的儿子华安到了叛逆期渐渐疏远母亲时,学生们回答: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总归要到外面去闯闯的;家长们则表示: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焦虑、失落又无奈。

课文中有一处写道:龙应台成为大学教授后,父亲用运饲料的小破车载着她去学校报到,父亲觉得对不起女儿,丢了女儿面子。课堂上,男生肖克悄悄用手肘碰了下老爸,问:“如果我是那个大学教授,你会怎么样?”肖爸爸笑了笑,什么也没说,但小男子汉却眼红红的,当

场哭了起来。

课后,肖克说,今天爸爸能答应来,让他很意外。在他小时候,爸爸总在走南闯北做生意,管他不多;但在儿子心目中,爸爸是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英雄。可刚才爸爸朝他笑的一瞬间,他突然发觉爸爸脸上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心里好难过。

肖爸爸也告诉记者:“20多年没有听老师上课了,心中很感慨。我平时和儿子话也很少,他大了,有些话也不愿跟我们讲。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儿子需要,我们一定尽力办到。”

谈起亲子课堂,赵群筠告诉记者:“我特地选择了这篇文章,因为孩子们到了初三,进入了一个很敏感的时期,有些叛逆的孩子很难体会父母的感受,同样,有些家长也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希望藉此机会,能让他们双方都互相理解、互相感同身受。”

第四篇: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平和而坚定的态度。

不试图控制孩子,平等、尊重的对待孩子。

要用正面的方式,告诉她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更多的让她自由安排或是选择。

放弃短效的手段,采用长效,对她有益的沟通、解决问题的方式。

正面管教的工具(所有工具仅在你对孩子没有任何附加期许(条件),不去试图控制的条件下才有意义)

1拥抱。不仅是在她做对了什么事情时拥抱,更要在她做错事情的时候拥抱。“能给妈妈一个拥抱吗?”

2共情(同感)。问她的负面情绪的来源,识别情绪是什么,猜出她的愿望。孩子情绪往往很诚实,所以要保护孩子的情绪安全,但情绪没有对错,行为却有对错。

3积极暂停。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暂停角,当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她可以自己主动或是你建议她一个人或是陪伴下去暂停角冷静反思下。

4启发式提问。发生预期外的事情时不要责备,也不要问“为什么”,而是问具体的“事实”,允许她说“不知道”,给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完全的放权,不要期待某种答案。

5行动比语言更重要。想要孩子做什么最好自己先做到,自己做不到更不要说要求孩子。

6不要贴标签。不要用标签式的语言定义孩子,即使是所谓的好的词汇。比如聪明、好动、懂事、乖、不爱吃饭、爱吃甜食等等。标签式的重复会使孩子走向为附和他人的意见而改变自己行为的路子。

7鼓励和赞扬。鼓励像是主食,赞扬像是糖果。糖果偶尔吃,主食必须经常吃。鼓励无时不刻,及时她做的不够好。不贴标签,不做比较,对孩子行为的结果仅做描述,关注孩子的感觉,而不是自己的感觉,发现孩子细小的进步。

8日常惯例表。给她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利,由孩子自己设计制作,她更容易遵守,便于她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

第五篇:正面管教

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正面管教。

自我介绍下:

顺妈以省级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中级工程师(6年多设计院工作经验);近4岁男孩妈妈(顺产、母乳倡导者,从顺顺出生开始关注亲子、育儿,有500篇左右育儿日记、心得)美国注册CPDPE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受训与蒙特梭利教育法并不断学习者!

关注与生活、学习(阅读)、成长、教育......那现在先请大家先想一想一个你在最近发生的让你觉得最头疼的事情?最后一个环节是PHP,也就是家长帮助家长的环节!

请大家说一下当你听到“正面管教”或“管教”一词之后对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觉得管教应该是什么样的?

管教=惩罚???

等一等

Positive:adj.积极的;[数] 正的,[医][化学] 阳性的;确定的,肯定的;实际的,真实的;绝对的 Discipline: 训练,训导;惩戒

Positive discipline更倾向于正面引导、训导

正面管教是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通过体验性教学,提出长期、有效而实用的解决办法,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相互尊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相互尊重的方式,正面管教结合和善与坚定,采用家庭会议、鼓励、从错误中学习等多种工具和方法教孩子“自我约束”,让孩子学习终身受益的生活技能。通过正面管教的学习,不仅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和社会责任感,改进亲子关系,而且也让家长自我成长,促进婚姻关系和家庭幸福。

4个人:正面管教是以个体学心理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①的思想为基础的,这里就简称为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由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和琳。洛特完善和传播。可以这么理解,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这两位男士提出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个理论让大家看起来比较晦涩,可能只有部分的心理学人士才回去研究。二后两位女士,也就是简。尼尔森博士和琳。洛特将其晦涩的理论更加生活化,更适合大众。

详细介绍一下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说、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全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角色这个人很了不起,很厉害,他的孩子一定很优秀,没什么让人头疼的问题,即便出现问题她也能很好的解决。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来选取《正面管教》书中的几段话读给大家听:

“只有在我有孩子之前,才觉得自己是专家” 当我冲孩子大吼“我说了一百遍了,收起你的玩具。”时我突然明白真正的“笨蛋”是谁,我要等到重复一百遍才知道自己的方法不管用。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糕!”

“我的孩子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但我现在真正能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了!”

所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家庭几乎都存在一样的问题,例如:孩子的吃饭、睡觉、打人、争抢玩具、不听话.....所以大家都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聚在一起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区别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对于孩子与问题的看法:

弗洛伊德认为:小车走不了了,是因为小车轮子坏掉了——问题出现了,就是孩子本身出现了问题;就得修理或换掉轮子。

阿德勒:小车走不了了,因为小车遇到障碍了,比如遇到小石头,被卡住了。解决方法就是排除障碍,搬石头。

在正面管教的理论里,不管孩子 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认为孩子本质是没有问题的。如三字经立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解决问题,就是要有技巧的清除障碍,搬掉石头或填平道路。

说到技巧我想到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里有这麽一段话: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你,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您是这位病人,你会怎么做?会接受这位充满爱心却不懂医术的医生的手术吗?

所以我们才要一起学习,和大家一样,在有了孩子以后开始关注各种各样的育儿知识、早教理念,从郑玉巧育儿经开始、到不可错过的英语启蒙、卡尔维特天才教育...国内的李跃儿、孙瑞雪...国外的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有自己看书查资料,有去参加培训的,这一路走来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这个过程就像盖房子,自己学习、看书、查资料,各个门派都了解...这就像是房子的框架,基础、墙壁、房顶..都有了,而我们参加课程就是另一个阶段了,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知识,但是我们还缺少门窗、家具、家具、床上用品、洁具、厨具、窗帘、装饰品....决定我们生活舒适与否、品质的高低就是这些。那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就是为了第二步:更高品质、更舒适!就拿正面管教来讲,你可能看十遍或二十遍,恩,你打到我们上课的效果了。很好,但是你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次就够了,最后还会结成一张大网。我们一起努力。

顺妈育儿育己就是这么一个组织,我们一起学习,在盖好房子以后,让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顺妈育儿育己有:正面管教父母课堂、读书会。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

1行为的目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联结

价值感——贡献、重要

2诠释/感知的力量(感知——诠释——信念——决定)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标背道而驰。比如,他们想要得到归属感,但他们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就会惹人讨厌。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他们的行为越是惹人烦或生气,他们就会越急迫地追求归属感,因此也就越发令人讨厌。

德雷克斯解释说:“孩子们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孩子们并非是存在这一问题的惟一群体。下面的情形就是这种状况如何开始的一个好例子。

当阿黛尔(2岁)的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弟弟从医院回到家里时,阿黛尔发觉妈妈给予小宝宝很多的关注。糟糕的是,阿黛尔将此解释为,这意味着妈妈爱小宝宝胜过爱她。这并非事实;但阿黛尔的看法比事实更重要。她的行为将取决于她所相信的事实,而不在于真正的事实。阿黛尔的目标是想要重新获得她在妈妈心中的特殊地位,并且她错误地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办法就是表现得像个小宝宝,因此她可能会需要奶瓶、会把臭臭拉到裤子里,并且爱哭。结果,她适得其反,妈妈对此感到很沮丧、很厌烦,而不是充满爱意和亲切。)

3行为背后的信念

4社会兴趣、社会共同体的感觉

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下面的故事很好地表达了“社会责任感”的含义。阿德勒有一个他称之为“14天治愈计划”的方案。他宣称,只要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就能够在14天之内治愈任何有心理疾患的人。一天,一个极度抑郁的妇女来找阿德勒。他告诉她:“如果你遵从我的建议,我可以在14天之内治愈你的抑郁症。”

她蔫蔫地问道:“你要我干什么?”

阿德勒回答:“如果你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坚持14天,到时候你的抑郁症就会消失了。” 她反对道:“凭什么我要替别人做事?从没有人替我做任何事。”

阿德勒打趣道:“哎哟,那你可能需要21天了。”他接着补充说:“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愿意为别人做的事,那就想想看,假如你有心情去做的话,可以做些什么吧。”阿德勒知道,哪怕她仅仅是想想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她就已经走上改善之路了。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年轻人不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当大人扮演“超级妈妈”或“超级老师”的时候,孩子们就学会了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正是这些孩子,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不公平。当别人拒绝侍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以某种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寻求报复。当他们寻求报复时,他们对自己的伤害往往与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甚至超过对他人的伤害。

在另一个极端,是一些家长和老师太过忙碌,没有时间教导孩子为培养好的品格而学习社会和生活技能。恰恰就是这些成年人为孩子不“守规矩”而感到气恼。我不明白他们认为孩子能从哪里学到恰当的行为。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太多的大人只是“责备”孩子,而不是承担他们自己应尽的职责。

正面管教通过促进社会责任感,能帮助大人和孩子走出这一恶性循环。父母和老师们常常不知道,他们为孩子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孩子自己本来能做的。他们没有花时间教孩子学习如何对家庭和班级做出贡献。我们不妨来列个清单。请问老师们,你在班级里做的多少事情是可以由孩子们自己来做的?请问父母们,你为孩子做的多少事情,是仅仅为了图省事,而不是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来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5和善而坚定并行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在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背规则会得到的惩罚”

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现在就拿吃饭这件事来举例:一个三岁的孩子在三个不同家庭吃早饭的故事。在一个严厉的家庭里,只有妈妈知道什么最好,xx

6教导的长期效果 7鼓励

8不完美的勇气 9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在顺妈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上你会了解到:

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 情绪觉察:育儿先育己 换位思考: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亲子关系:纠正前先链接 育儿思维:关注与解决问题 全家动员:归属感与价值感 - 体验性教学,通过头脑风暴、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在活动中体验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决定,更深入的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 在课堂中演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学以致用,并在实际运用时充份调动家长的集体智慧,客观分析,主动思考。

- 与传统培训相比,不仅是用大脑去学习理解,更用心去领悟和感受,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内在的能力。

Php: 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再这短短一个小时内表达完全,所以很期待周六与大家一起互动分享。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下载不服管教的学生怎么办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服管教的学生怎么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教工作岗位

    峰 不知不觉间走上管教工作岗位已经10月有余了,从开始时对管教工作的懵懂到现在的熟悉,从对工作的无从着手开始摸索前进,其间有过迷茫,有过困惑,甚至是厌烦,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

    管教总结

    上半年管教工作总结 1、 政治攻势深入开展、干警注重能力提高 根据所部有关精神指示,中队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制定详细计划、加大深挖工作力度,积极开辟打击犯罪第二战......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体会 金杖子中心小学 樊保成 2016年11月26日,我在平泉双桥小学听了曾涛主任讲座——《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知道了正面管教,知道“和善与坚定”......

    学生办工作思路

    学生办工作思路一·工作定位:1·为学校老师工作每年建立好档案(老师教学班级,所从事工作取得成绩,学生办工作思路。转出去向)为以后学校以后的发展,举行建校庆典活动提供完整资......

    利用正面管教,正视学生青春期教育

    利用正面管教,正视学生青春期教育 【案例背景】 到了六年级,很多孩子有进入青春期的表现:表现为部分女生开始月经初潮,男女生的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生常常三五个聚在一起窃窃......

    关于将在校期间多次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不服管教的学生送往专门管制学校的建议(五篇模版)

    关于将在校期间多次严重违反纪律、不服管教的学生送往专门管制学校的建议 不少捣乱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已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且严重不服管教,教师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控制,类似学生......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2017年,我在一位教师朋友的推荐下,在网上购买了《正面管教》这本书回家看,一看就爱上了这本书,书本的封面就写着“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我读了很久,其实直到现在我仍旧不能一字不落的记得术中提到的内容及案例。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大不如前,只是这本书对我更像一本工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