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化学教学能手学习心得
山东省初中化学教学能手优质课比赛学习心得
济南十二中米春阳
四年一度的山东省初中化学教学能手优质课比赛,于2011年10月30日至2011年11月2日,在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举行。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在化学组老师帮助下,我前去听课学习。比赛共进行3天,分为三个课题:《原子的构成》、《元素》、《元素周期表及复习》,7名教师一个课题进行讲课,共21名教师参加比赛。
参赛选手是山东省各地市选拔而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精英,因此,这次省优质课比赛,的确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遇,通过这次优质课的学习,自身感觉的确实收获了很多,有些是直接就可以应用到自己平常的教学当中,有些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一些有利的影响。以下是我这次学习的几点教学思想的心得体会:
第一,时刻努力提高,永争第一。
见到了高手,精英,自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这次活动,长了见识,的确见了很多优秀的老师,自己警告自己决不能停滞不前,闭门造车。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应当为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时刻以一名优秀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在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当中提高自己。使自己也成为优秀的初中化学老师,化学教学的先行者。
第二,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分析教材。
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每位参赛选手在教授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有对化学观念的教学。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等先进化学观念有效提升了教学高度,加深了教学深度,对学生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说到底我们是教的方法,而不是知识,也就是要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只有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他们才能不断的自主学习,不断的提高,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深层次的分析、挖掘教材,透过教材的知识层面,站在更高的方法与技能层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提高,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当然这样说不是降低基本知识的要求,只有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层次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要求每一位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一种方法,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掌握。
第三,新授课要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内容。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有的章节内容有多,那么能不能面面俱到的讲解呢,这样会使得一节课的内容过多,看上去自己讲了很多东西,可往往效果很差。因为东西太多,学生掌握起来困难,尤其是很容易打击程度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要突出重点。因为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东西才容易记忆,容易掌握。这就要求每一堂课有一个最基本的目标,通过这个目标把最核心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本次比赛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包含原子结构和原子中电子两大重要内容,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分二到三课时,参赛选手在45分钟内有效进行了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在平时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第四,课堂上和学生互动要有充分的预见。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要给出及时的评价,对于学生的疑问也要给出及时的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往自己的想法上引导学生,将知识强硬的授予学生。更不能对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见。对于学生的问题要有准备,在探讨中使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
第五,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保持优良的传统,有效进行创新。随着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也趋于多样化,如果合理的利用会很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学习使用新的教学手段的同
时也要保持以前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的传统。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只要是有用的我们都可接受,但绝不能一味的创新而不顾其他,最终很有可能会导致新的没学来,老的丢掉了。化学有些概念很抽象,用多媒体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这一点是老的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还有其他等等,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要在有效地基础上创新。
第六,要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
新课改不再要求对学校经常组织考试,而且考试成绩也不能排名公布,这不是说不让考试。缺少了评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只有做出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进一步促进自己的教学。我们要掌握学生每一堂、每一周、每一学期的情况,就要做出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可以有多种形式,不知是考试,如课前提问这种优良的传统就是要保持的。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每一位学生不能只看分值,要看到他们的进步,用进步的幅度去衡量。
第七,汇总参赛选手的经典“语录”。
1、情景剧形式演示氯化钠形成过程:问:你得瑟什么?答:多一个电子,不稳定。
2、一句话总结提升,不要让学生随意表达,不能让学生“绑架”老师。
3、先描述现象,在现象前加一个为什么,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去生活中发现问题吧!
4、本节课我们以想象为主线,贯穿整节课。
5、原子结构示意图,放手去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6、在进行化学史教学,在课件可用阶梯形式。
7、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属于非金属元素一种。
第二篇:省教学能手评选听课学习心得
省教学能手评选听课学习心得
古城镇中心小学孙利华
2011年10月24日起,由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小学数学能手评比活动在我市举行,我有幸参加聆听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评选课。现场看到参赛的都是一些在教坛“磨练数年、功力深厚”的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们,以自己独有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可以领略出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全力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的体现。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同一课题的课也具有不同的风采,这次参加听课活动的安排中,把相同的课题安排在一起进行,这给我们听课者进行比较带来了较大的方便,也让我们的听课活动产生了更深的体会,有收获也有思考:
一、找准起点,源于生活;把握终点,回归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思维的场所,而现实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无疑是开启思维大门的兴奋剂,因此很多教师都在此狠下气力,课始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课中又适时引出生活素材讨论研究,课终又回归生活解决问题,很好的把握引导学生学习研究主旨方向。教师寻找与生活贴近的知识,使学生耳熟能享,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时,更
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二、体现生本教育,演绎生成课堂
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很多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点播而很少教学替代,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要我学为我要学”。印象深刻的是聊城一位教师执教的《认识方向》这节课,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认知,理解、创造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备受感动的是下课时间到了,老师示意,孩子们竟然还余兴未了不想下课,这是我们已在数学课堂中久违的场面了,试问这样的课堂除了感动和欣慰我们还能再说什么呢?
三、采用小组学习,倡导合作探究
在我所听的课中,都采用了小组教学的形式,小组教学是学生对数学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组内交流,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不多,他们的交流往往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争鸣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多数教师采用同桌说、小组议、全班评及辩论的形式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的认识必然要深刻。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多数老师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有的有目的性的重点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有的是指导性的各个小组巡视,当然也有极个别老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这是不应该的。
四、评价及时到位,方式灵活多样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准确的具有鼓励性的评价是对一位老师的基本要求,在此次听课过程中,发现老师们能够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并且还能结合所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即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肯定了学生学习的成果,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当然在我所听的课中,老师对学生的赞美的语言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可是我想课堂上我们的表扬也不能太廉价,表扬应该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出口时才出口”,并且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还是要适时的予以指正。
五、贯穿情感教育适时渗透德育
一些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审美教育等也被适时引入课中,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外出学习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因为新课程实验跟以往的课改相比,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理念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材的难度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权,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更强的能力和更宽的知识面才能很好地驾驭新教材和课堂。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教师既要继承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又要及时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外出听课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丰,一定会取其精华,运用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省教学能手高中数学《说课稿》
《xxx》说课稿
建议:不要背诵条文,可以参考框架。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下午好!
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注意板书课题)。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既是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本章教学作铺垫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
2.教情、学情分析(可直指学生已有生活基础、认知基础,说明对理解或掌握新内容有哪些方面是较为容易,有哪些方面还有困难,可以设置问题、讨论或题目做铺垫等。
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认识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知识层面:学生在已初步掌握了。
(2)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用初步具备了思想。
(3)情感层面: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较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方面进行类比,这是认知的有利因素.认知的不利因素有:.3.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可以考虑按现行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来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说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过程目标..用什么方式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究(或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路径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过程。注意写结果反思:得出。。结论后,提出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还可以拓展到哪里,或是可能应用到什么地方等。
方法:可能蕴含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概念、公式、法则、结论等)、综合法、分析法、数形结合、化归方法、类比方法等。要写具体在什么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应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以教材为背景,根据具体学情,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各种有趣,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创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兴趣;体会应用价值;发展学习动力——让学生参与过程体验,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意识地通过评价激励等方式
4.重点、难点分析
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要把握这个重点,关键在于理解,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不必说的太全,说清楚主要用什么方法,比如探究法——可以说设置什么问题情境或是设置什么问题(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在给出某个结论后,再设置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结论。
比如自主学习法。在某个环节,让学生县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使得更多学生有自主学习和与同学交流的机会。
或是其他方法
根据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规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现的的历程,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不但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获取的知识,而且易于保持。我采用“引导发现法”、“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法”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注意说明一下突破难点的方法。
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教学内容,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通过系列问题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运用了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设计分析
1.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2.创设情境,(说明创设的情景及有关的说明)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3.探究新知,探究问题一创造联想的空间
探究问题二分步设问有效排除了障碍
探究问题三由直观感觉上升到理性证明,(注意问题的阶梯性,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合作交流(体现合作学习,给学生合作交流和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得到结论,注意概念用举例说明,以加深理解。
4.例题讲解,(说明例题的作用)学以致用
5.变式训练,(主要指公式的变形应用)拓展提高
6.归纳反思,自主总结
7.课后作业,分层练习(必做+选做+探究)
8.板书设计
五、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用及时点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理解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训练规范程度,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例如
1关注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数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度加以引导,做出评价;
2、在学生探究过程时,通过教学观察,对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和主动合作的意识做出评
3、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反馈教学效果,以便查漏补缺。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注意:
1、核心内容要板书
2.、创设情景是关键一环节要说明
3、例题讲解说明意图作用,注意变式训练(是同类例题,或公式的逆用变形应用)
第四篇:省教学能手评选听课体会
2011年山东省第六批教学能手(政治学科)评选活动于9月26到9月29日在潍坊市广文中学举行。我们一共听了来自全省不同地区的23名教师的课,共有7个课题(七年级,第六课我爱我师、我与老师交朋友两个课题;第七课做人要自尊、成功需要自信两个课题;八年级,第四课文明交往礼为先、交往讲艺术两个课题;第五课,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一个课题。),课型全部为新授课。二十三节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都下了功夫,做了精心准备,所以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
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做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用知识升华学生思想、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进而引导学生行为。因为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给人的感觉是失去了教育功能,只是一门考试课,所以课堂就会是干巴巴的,我认为这是知识化过于严重的结果。但如何与生活相结合,还能达成教育目标,确实有难度。通过这一次学习,在这个问题上,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许多老师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更加增强了思考性和操作性,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思考和活动空间。思考往往是引领教学的首要因素,要求我们把握好思考的“度”,如果太易,缺乏调动学生思维的动力,如果太难或者理论性太强,学生就会“鸦雀无声”。有几位老师在讲到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时,以问题形式出现的,学生积极性不强,因为问题太单一,而以续写故事形式出现的,因为思维是多向的,学生也就是活跃的,课堂效果就很好。
体验性的活动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实践性的活动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模拟的形式来巩固已有知识、生成教材上没有的方法和技能。在生活中发现素材,离学生近、典型、教育性强。比如菏泽的王建英老师,设计了一个视频资料:来广文中学的路上,同样是问路,两种结果,引出“文明交往礼为先”。来源于生活的素材,从素材中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设计了思考、实践、体验系列活动,将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我市市育才学校的何冬梅老师执教的《我与老师交朋友》一课,由三个小伙伴的“困惑”这样实实在在的问题,引入所有孩子共同面临的困惑:小学和中学老师不一样,我们应如何何老师交流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第一个思考性问题“你希望怎样与老师相处?这样的问题学生愿意探究,引导思维上具有发散性,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然后让学生自编、自导、并自演故事的结局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
另外,高密立新中学单爱玲老师用了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的例子,提出问题:谭老师的那些地方让你感动?有的老师用了采访活动有的老师用了一个故事,层层递进,串起了整个课堂,内容呈现自然,逻辑性强,和学生生活贴近,引发共鸣,教学有个性,效果理想。
二、紧扣课程标准,升华学生情感
在这一次学习听课之前,我总认为自己把我课程标准已经很不错了,通过听课,我认识到自己掌握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何冬梅老师的这节课就紧扣课标要求,怎样与老师交
朋友,涉及到新型师生关系,这节课将重点放在了怎样做上,避免了笼统教学目标的设计,目标定位很好,联系了学生9月1日刚开学,进入了新的环境带来许多不适应,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在总结提升时,有一位学生这样说:“尽管这节课没学到多少书本知识,但是我知道了怎样去做”太好了!这正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目的,这也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得到了省教研员周家亮老师的高度赞扬。
另外,情感目标在这一次得到了深化和提高,许多老师运用汶川地震中老师为了学生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如临沂的郝斌老师,德州的刘荣老师都能够以情感人,情境的创设首先感动了自己,然后感染了学生,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上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有些课堂受到了多媒体课件的限制,教师的安排是步步为营,逻辑性很强,所以无论创设情景后学生做什么、说什么,老师其实并不关心,教师关心的是如何引出这一节的关键知识点,所以出现了对学生有些具有思维火花的回答不闻不问,甚至出现“回答得很好,答到老师的心坎里了!”这样的教师评价学生用语。
充满智慧的课堂应是不拘泥于形式的课堂,不能看到别人好的教学形式就都用上,视频、小品表演、情景剧、故事延伸、现场采访等等,将一节课40分钟塞得满满的,弄得表面上热闹非凡,没多少实际用处,这其实要不得。要克服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两张皮”现象,甚至有的课堂为了形式的需要,完全抛开了教材,实际上这样的处理不是深刻而是更加付钱了,显得课堂没有思想性,深刻不起来。
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特别表现在怎样评价学生这个问题上,评价学生要及时、要中肯,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更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教师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评价的用语应充满人文关怀,不能离学生太远,有几位老师的课堂开局良好,但是逐渐的比较压抑原因就在于此。
四、博采众长,寻求亮点
每一位老师的课,无论现场效果如何,都代表了一个团队的水平,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在许多老师身上找到了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单爱玲老师大胆的“体验式”教学平台,富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感受到另外一片蓝色海域别一样的律动。赵兴舒老师丰厚的语言功底,饱满的文学素养,还有深深的人文底蕴,尤其是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点评各具特色。鹿艳梅老师的“情景再现,学生演示”,还拓展了教材——在受到保护时,更要学会感谢父母、老师以及身边的人,情感升华又高了一个层次。刘伟老师用她激情澎湃的语言演绎了“了解老师——夸夸老师——报答老师”三部曲,在分享自己的感恩情怀的同时,引领学生不断进行心灵体验,情感升华;课堂设计,层层递进,富有感染力;课件制作富有较强的视觉观感。年轻的威海老师刘淑敏语言表达能力强,并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和灵活的应变力,驾驭着课堂,细数着生活中的“成功需自信”;鼓
励学生大胆创新,“心动不如行动”,让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一切皆有可能”。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应注重平时的积累。在今后课堂基本功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注意语言:言简意赅,语言要精炼,干净利落。第二,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学生要适度,赞美学生要赞美在点子上,回答问题不好的要鼓励,不要学生一回答就说好,太好了,你真是太棒了,好话说多了让人听了也不舒服。第三,注意处理好课堂上的一些细节。瑕不掩瑜,是当我们成了一块玉的时候,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但当我们还是一块毛坯玉时,缺点是可以掩盖优点的。所以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予以处理。
我相信自己会找准方向,不懈努力,结合我校小组管理实际情况,努力打造出高效、和谐、灵动的课堂。
第五篇:太原化学教学学习心得
太原化学教学学习心得
作者: 王明远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展开,一个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的教学理念的热潮正在兴起。不论是否在用课改实验教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这是广大教师的一个基本共识。课堂,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关键阵地,我们必需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分分秒秒里,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摸式。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贯穿到教学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结合教学谈谈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新型试题只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模式,关键还要靠我们的教学主阵地——课堂。新的理念成了我们课改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毕业班的课。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因此,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就要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我们还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创造贵质疑,创新往往是“质疑”的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多思、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创设质疑情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对学习基础教不太好的一些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应用性的问题,而将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同学们都经历过成功的体验,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在不同学习层次上都有进步。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有其积极作用。
三、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中明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里的过程包含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实践互动过程等。但是,这并意味着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先学科学探究,再 学习其他的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将科学探究的学习同其他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来看,就是要鲜明、具体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思想来叙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与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关的科学探究的要求,做到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有效落实这一理念,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在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在使用新的教材,在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今天,对我们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继承昨天的优秀成果,补充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