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
张人利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现状:教师基本上已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课程一些基本理念;也认可 “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IT整合”等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
(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
(3)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这种学生差异不仅包括学业成绩好与学业成绩差的差异,还包括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
(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
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了“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其中“议”是对话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是让教育走向对话和合作,让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
1.价值取向确定:
(1)以学论教。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中,在学生的基础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学生是否得到有效、充分的发展,决定于教师的教。因此,我们以学生学的效果怎样,来判断教师教的效果。
①、学生的发展方向是三维的,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不但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1)把“读”、“议”、“练”、“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中,“读”、“练”主要是学生活动。但是学生的活动决不排除教师的策划与指导。“讲”,主要是指教师活动。“议”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
1.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关注学生的起
点。
2.以 “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追求
学生“最近发展区”区域的最大化。
3.提高学生“最近发展区”区域的质量。
4.重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后续发展。
第二篇: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差距研究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差距研究
作者简介:彭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8 彭波(1973-),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对义务教育而言,努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差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然目标。通过对C、Y、H三县学生2010年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城乡学生在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上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差距。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学前教育及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等。要缩小这种差距,一是加强农村社区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创建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学校小规模化及小班化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 键 词:学业成就 教育公平家庭环境 学前教育 小班化教学
由于二元社会的客观存在,我国城乡教育存在差距早已是公认的事实,不少学者从城乡人口受教育年限与城乡居民教育支付能力(高书国,2006)、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杨东平,2005;蒋国河,2007)、经费投入、教师水平、学生升学率和辍学率(袁振国,2006)等多个角度进行过定量为主的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对城乡在校学生的学业成就差距却一直缺乏相应的研究。我们认为,对义务教育而言,无论从教育公平考虑,还是参考借鉴世界一些政府和组织相对成熟的评价教育的普遍做法,学业成就都应该成为评价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是根本性指标。追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生的学业均衡,对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提高城乡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效率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一、城乡义务教育学业成就差距之现状分析——以C、Y、H县为例
本研究以C县、Y县、H县2010年的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为分析对象,从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三个方面来考察城乡学校学生的学业差距。
1.三县教育基本情况
C、Y、H三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依次呈由高向低的趋势,且C县远高于其他两个县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三县的教育主要是高中阶段教育也呈现一定的梯度。其中C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升学率达88.6%。Y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学生巩固率98.0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1%。H县初中、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为100%、65.2%。
2.三县城乡学校学生学业差距
C县、Y县、H县的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涉及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7科,其中,C县将政治、历史合为一科,物理和化学合为一科,测试成绩共5科,Y县、H县均为7科。这里主要从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等三个方面分析县域内城乡学生的学业差距。
(1)平均成绩的城乡差距。总体上看,三个被考察县的城市学校初三学生的平均成绩普遍高于农村学生,其中C县和Y县差异幅度较小,有些科目的农村学生成绩甚至超过了县城学生。H县差距比较显著,县城学校学生平均成绩接近或超过70分,而农村学生都没有达到60分,学科成绩差额最大的是数学,县城学生要高于农村学生29.1分,差额最小的政治科也有16分。
(2)学业合格率的城乡差距。学业合格率主要反映学生达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三个县的情况表明,学生的学业合格率存在城乡差别。C县5科的城乡差距在5~12个百分点,农村学生英语比较薄弱。Y县的城乡差距要小于C县,但英语、物理合格率普遍偏低,城乡学校有50%的学生都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H县的城乡差距特别明显,合格率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幅度达到30~40个百分点。县城学生学业合格率语文科达到87.7%,最低的英语也达到了64.2%,但农村学生最高的语文也只有56.1%,数学、英语、物理、化学4科都没有达到学业合格要求的学生超过65%,英语科学业不合格的学生甚至超过75%。由于农村学生学业基础差,以致除政治和语文两科外,全县有50%的学生在其他5科都没有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这表明,农村学校学生的后进面较县城学校学生的后进面大得多,学生的分化趋势相当严重。
(3)学业优秀率的城乡差距。优秀率主要是从更高水平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从三县的情况看,县城学校学生的学业优秀率都要高于农村,且差距幅度也都高于学业合格率的城乡差距程度。其中,Y县县城学生的学业优秀率接近农村学生的2倍,H县县城学生的学业优秀率则达到了农村学生的3倍。
二、影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就差距之归因
对产生城乡学生学业成就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如果将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分成城乡两个不同的群体,首先可排除有些因素对城乡学生学业成就差距带来的影响。比如,义务教育学校以“就近入学”招收学生,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城乡之间理论上应处于均等水平。事实上,多数研究也认为,在个体认知因素中,智商水平与学业成就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赵淑梅,2005;钱含芬,1996;等等)。其次,个体认知因素中的学习策略和非认知因素中的成就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等,虽然是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并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刘电芝,2003;周国韬,1997;王振宏,2000;甘诺、陈辉,2006;等),但这些因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诱导性获得”,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因素对城乡学生学业差距构成了影响,这种影响也是源自学生个体所处环境,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结果。因此,我们将城乡学生学业差距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
我国有学者把家庭资本(即家庭环境)区分为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并选择了若干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家庭资本对子女的学业成就影响显著。家庭经济资本如收入水平、资产占有状况等与子女的学业成就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家庭文化资本如学习用品的占有情况以及父母的教育水平对子女的学业成就的影响同样显著。家庭社会资本中的大部分与子女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关系,如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对子女学习的督促和辅导程度、子女上培训班的情况等,但也有部分呈负相关关系,如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往往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
对义务教育而言,努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差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然目标。通过对C、Y、H三县学生2010年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城乡学生在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上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差距。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学前教育及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等。要缩小这种差距,一是加强农村社区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创建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学校小规模化及小班化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使得我国城乡之间家庭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城乡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乃至社会资本方面的差距相当大。这种客观存在,使得城市子女往往能获得更多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持,而农村孩子则往往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这些差距最终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学业成就上。尽管目前我国大力倡导教育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已得到基本解决,过程公平也在逐步改善,但家庭资本优质而稀缺的教育资源的获取仍然呈现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当中考仍然是一种选拔性而非水平性的考试时,拥有优势家庭资本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和占有相对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从而较易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2.城乡学生学前教育的差距
一般认为,幼儿时期是人的大脑发育、语言学习、智力生长、个性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世界著名幼教专家David Weikart在一项长达40年的早期教育研究中发现,学前教育阶段是投资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据测算,接受早期教育投入的儿童在40岁时的投资总体回报率高达1∶17.07。澳大利亚南澳州州长与内阁部早期儿童教育主任Stephanie Page在一项国际教育比较中发现,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儿童比未接受的儿童明显表现出学业成就高、就业率与经济收入高、犯罪率低、家庭关系和睦、吸毒率低的特点[1]。这些均充分说明了学前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情况看,城乡之间差别巨大。城市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而广大农村、山区发展滞后,幼儿入园率不到60%,且存在规模偏小、层次偏低等问题。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属于“家庭圈养式”,学前教育师资严重匮乏且女性化现象严重,很多幼教教师缺乏正规的幼教训练,幼教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低,专业水平一般化,由于大部分幼教老师没有公办教师身份,其归属感与责任心不强。与农村学前教育对比,无论是教育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城市学前教育的平均水平要高出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学生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之前,其影响将来学业成就的各项储备已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入学后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差异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3.城乡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
学生学业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结果,学业成就的高低可以说是学校教育质量最直接的一个外在表现。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城乡之间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明显不如城市,据统计,农村学校无论是教学设备的达标率、图书藏量、生均经费等平均水平均远低于城市;另一方面,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城乡之间的差距更是巨大。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待遇、发展机会等各种原因,许多农村教师流向了城市,导致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教师编制严重不足,只能通过聘请代课教师来应急。留下来的农村教师也往往是年龄较大无法流动的。据调查,许多农村小学45周岁以上的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达到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0%。此外,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严重失调,跨专业、跨学科教学现象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学科如英语、信息技术等的师资严重匮乏,有的农村中学甚至连一名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教师都没有。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上,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加上人手紧张,农村教师一年到头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2]。加上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许多学校既无校园网,又缺乏图书资源,使得教师的学习资源十分有限,教师知识老化现象极为严重,教师业务能力难以提高,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难以在广大农村教师中普及,严重影响到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业差距的路径选择
1.加强农村社区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一是大力加强农村社区资源建设。农村家庭文化资本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建设的滞后。基于此,在农村加大诸如影剧院、图书馆、互联网等公共文化资源的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此外,要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与培训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强农村家庭、社区和学校与政府的互动与联系,着力改善农民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加强农民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使教育决策逐步民主化,实现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增值,以保障农村儿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益,接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弥补农村儿童在学前智力发展环境上的差异,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帮助和辅导。在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的同时更新学前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充分把握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广泛开展游戏、观察、上课、娱乐、体育、劳动等多种活动,因材施教,使每个儿童的潜力在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着力提高幼教教师的专业水准,加大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专业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幼教队伍,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2.创建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的发展,由城市反哺农村,重点是创建城乡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由国家制定教师定期流动的相关政策、法规,使教师定期流动形成制度且有法可依。各地区可根据情况从教师的工作年限、身体状况、性别特点等方面限定在职流动教师范围,新增师资直接参与轮岗流动任教,并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在创建教师定期流动制度过程中,应依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明确教师流动的具体范围、期限,完善教师流动的程序环节。在教师的流动范围方面,应根据各地实际,在县域范围,分层次逐步推进。在教师的流动过程中,为确保教育质量,应建立流动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入发展性评价方式,通过纵向比较流动教师在先后学校的表现,客观评价教师流动的个体效果以及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实际影响。同时,将教师的考核结果与物质利益、职务晋升挂钩,逐步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考核聘用新机制,为教师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在流动教师激励方面,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和津贴奖励补助那些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在实行教师流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以津贴的形式给予流动到农村学校的教师以差异补偿。此外,教师的流动还会给教师产生额外的流动成本,也需要政府来进行经济补偿[3]。
另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应借此机会,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改革教师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探索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以“师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任职学校和行政部门共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4]。
3.积极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小规模化,实施小班化教学
美国的相关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成效显著,并且小型学校对于处于社会弱势阶层的学生效果最为显著[5]。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已相继开始推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6]。受城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普遍出现生源不足,学校规模萎缩的现实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优化组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小上做文章。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平均学生数大约在100~200人之间,中学的学生数在100~400人之间[7]。这种规模正好适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并且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闲置了大量的教育设施和资源,实行小班化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所带来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自身特色,逐步改变其弱势地位,最终达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小班化的实施,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增加农村学校的预算和教师的编制。既要增加学校硬件方面的投入,建设标准化的学校,与城市学校看齐,让优质教育的提供成为可能;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以吸引人才,同时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以更好地熏陶和培养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特别是可以借鉴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教育理念和模式,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小班化教学培训,使小班化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过程与组织的优势得以体现,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小班化的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教学存在不少差异,即使是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善于摸索与总结,在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师生互动等方面积累自己的经验,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情况开展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水平。
另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应借此机会,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改革教师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探索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以“师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任职学校和行政部门共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4]。
3.积极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小规模化,实施小班化教学
美国的相关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成效显著,并且小型学校对于处于社会弱势阶层的学生效果最为显著[5]。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已相继开始推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6]。受城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普遍出现生源不足,学校规模萎缩的现实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优化组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小上做文章。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平均学生数大约在100~200人之间,中学的学生数在100~400人之间[7]。这种规模正好适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并且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闲置了大量的教育设施和资源,实行小班化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所带来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自身特色,逐步改变其弱势地位,最终达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小班化的实施,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增加农村学校的预算和教师的编制。既要增加学校硬件方面的投入,建设标准化的学校,与城市学校看齐,让优质教育的提供成为可能;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以吸引人才,同时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以更好地熏陶和培养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特别是可以借鉴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教育理念和模式,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小班化教学培训,使小班化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过程与组织的优势得以体现,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小班化的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教学存在不少差异,即使是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善于摸索与总结,在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师生互动等方面积累自己的经验,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情况开展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水平。
参考文献:
[1]计琳.学前教育投资获益最多[N].中国教育报,2006-06-10(8).[2]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阻抗及其消解[J].当代教育论坛,2013,(1):20-26.[3]彭波.困境与突破:农村教师流动问题分析与路径选择[J].教育导刊,2011,(11上):23-24.[4]彭波.湖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43-44.[5]郭少榕.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发展的政策思考——以福建等地为例[J].教育研究,2011,(12):25-27.[6]杜屏,赵汝英.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变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3):66-69
本文章来源于:http:// 转载请注明来路,谢谢合作!
第三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流程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流程
1、转学条件:在籍学生因家庭住址迁移,准予转学。
2、转学程序:
(一)县(市、区)内转学:由各县市区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制定。
(二)跨县(市、区)转学:除遵循转入转出县市区有关规定外,还须: ①持户口薄及接收学校出具的《同意接收介绍信》到接收县(市、区)学籍主管部门审批;
②持户口薄及以上通过审批的《同意接收介绍信》到原就读学校换取《同意转出介绍信》及学籍档案材料,并到原就读县(市、区)学籍主管部门审批;
③将以上通过审批的《同意转出介绍信》交接收学校;
④由接收学校负责协助县(市、区)学籍主管部门为学生建立新学籍。中学
1、转学条件:在籍学生因家庭住址迁移,准予转学。
2、转学程序:
(一)县(市、区)内转学:由各县市区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制定。
(二)跨县(市、区)转学:除遵循转入转出县市区有关规定外,还须: ①持户口薄及接收学校出具的《同意接收介绍信》到接收县(市、区)学籍主管部门审批;
②持户口薄及以上通过审批的《同意接收介绍信》到原就读学校换取《同意转出介绍信》及学籍档案材料,并到原就读县(市、区)学籍主管部门审批;
③将以上通过审批的《同意转出介绍信》交接收学校;
④由接收学校负责协助县(市、区)学籍主管部门为学生建立新学籍。学籍变更所需证明材料及办理流程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籍变更
1.转学
(1)所需材料:
初中、小学学生学区内不准转学。
跨学区转学需准备家长工作调动证明(工商营业执照)、户口本(暂住证)、房产证(房屋租赁合同)。
(2)办理流程:
第一步:家长持上述证明材料,至转出学校,提出申请,由转出学校打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转学证和转学证回执”(共两张纸),不盖章。
第二步:家长继续持上述证明材料及转出学校打印的转学证和转学证回执到转入学校,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并盖学校公章。
第三步:家长持上述所有材料到转入学校所在地教育局基教科进行审批、盖章。
第四步:家长拿已盖章的转学证回执及转学证再次返回转出学校并在转学证上盖章,转学证回执由转出学校留档,家长领出学生学籍卡片(转入学校公章、教育局学籍管理公章需盖全后方可允许领学籍卡片)再到转出学校所在地教育局基教科审批、盖章并办理电子学籍转出程序。
第五步:家长拿学籍卡片及转学证到转入学校所在地教育局基教科,办理电子学籍转入手续,并在学籍卡片上标注新学籍号。
第六步:学籍卡片、转学证明交转入学校,其它材料家长带回。
此转学程序,由转出、转入学校负责向家长解释清楚,避免家长多跑冤枉路。
2.休学、复学
(1)所需材料:
小学学生需提供乡镇级以上医院证明(含乡镇级医院)、病历、药费单据,中学学生需提供县以上医院证明(含县区级医院)、病历、药费单据、学校出具电脑打印的休复学审批表。
(2)办理流程:
第一步:家长持医院相关证明至学生所在学校。
第二步:经学校审查同意,由《山东省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打印休复学审批表,并盖学校公章。
第三步:由学校持上述证明材料及学籍卡片统一到安丘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批并办理电子学籍休学手续。
3.更名
(1)所需材料:
户口本、学籍卡、更名申请表
(2)办理流程:
第一步:家长持户口本至学生所在学校取得学生学籍卡并从《山东省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打印更名申请表。
第二步:家长持上述材料至安丘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批、盖章,并更改学生学籍卡姓名、电子学籍姓名。
4.学籍办理地址
例:市教育局:审批在办公楼403室,电子学籍办理在417室。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节假日除外。(电话由转入、转出学校负责告诉家长,来之前最好联系一下,避免因出差等而让家长白跑)
(二)高中学籍变更
学籍变更每学期一次,根据潍坊市教育局的通知时间,由各高中学籍管理员统一到基教科办理。若有特殊情况,需由家长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潍坊市教育局办理。
学籍办理地址
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潍坊市高新区东风东街与东方路交叉口东南角,阳光大厦附楼;东方大酒店南邻;富华游乐园东南角斜对面)三楼市教育局窗口。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9:00-11:40,下午13:00-17:00),节假日除外。第十一条学生不得随意转学。因家庭住址变化、户口迁移等因素确需转学的,由学生或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准予转学。
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准转学。
高中学生在本市内不准转学,义务教育段学生在本镇(街道)不准转学。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
第十二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市内须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户口簿、房权证原件及其复印件相关材料先向转出和转入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同意分别填写《同意转出介绍信》和《同意转入介绍信》,然后家长持两个介绍信、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房权证或相关证明材料等到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批。市外转学须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房产证或相关证明材料,先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学,学校同意后填写《同意转入介绍信》并到转入学校主管局审批;然后持以上材料到转出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同意后填写《同意转出介绍信》,最后持以上材料到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查,审查通过后进行学籍异动。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迁入本校辖区内居住或其监护人在当地有固定工作且工作一年以上的转学学生必须接收。如果接收学校确有困难,可由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协调安排入学。
第十三条 小学学习结束后至初中入学前,因特殊原因未办转学手续而外出上学的学生,由户口所在镇(街道)学校予以跟踪落实,及时索取学生在外地入学通知书及学籍档案复印件等有效证件存档备查,否则,按未入学处理。
十四条军队子女随迁转学时,应遵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规定办理。
十五条经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申请,学校报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接收学生借读
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中途到流入地学校就读但未办理转学手续的,按借读对待。
第十六条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原就读学校同意其借读的证明等相关材料,经接收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办理借读手续。
十七条学生借读,由原学校保留学籍,由借读学校负责做好借读生借读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及《成长档案记录》),并及时提供给学籍所在学校。
三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的标准,按照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要求采集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建立学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应永
久保存。
三十六条 新生注册信息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学籍信息须于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内,集中上报基础教育科申核备案。
第四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报告书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报告书
报字[ 2014 ]第01 号四郎镇人民政府:
张志善(监护人姓名)的被监护人张璐于014 年2月16日辍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之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我校向张志善(监护人姓名)送达义务教育劝学书(义教字[2014]第 01 号),张志善(监护人姓名)未在限定的时间送被监护人复学。张志善(监护人姓名)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之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城市由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机构,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之规定,建议对 张志善(监护人姓名)进行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罚,并责令张志善监护人姓名)送被监护人 张璐复学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盖章):洋县四郎镇中心小学
2014年 4月7 日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报告书
报字[2014 ]第01 号四郎 镇人民政府:
张志善(监护人姓名)的被监护人张璐于2014 年2月 16 日辍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之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我校向 张志善(监护人姓名)送达义务教育劝学书(义教字[2014]第 01号),张志善(监护人姓名)未在限定的时间送被监护人复学。张志善(监护人姓名)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之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城市由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机构,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之规定,建议对 张志善(监护人姓名)进行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罚,并责令 张志善(监护人姓名)送被监护人 张璐复学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盖章):洋县四郎镇中心小学
2014年4 月7 日
第五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通知书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通知书
____________(学生家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规定,你的被监护人_____(学生)已到入学年龄,应当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请你接到通知后,于2013年 6月17日送被监护人_____(学生)到孟张庄小学报到入学。
孟张庄小学校长:王艳红
2013年6月17日
学生入学通知书送达回证
送回字[2013]第1号
送达文书名称及文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通知书(义入通字
[2013]第1号)
受送达人:__________(学生家长)
送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送达时间:2013年6月16 受送达人签名或盖章(学生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 送达人签名或盖章(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