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组教研周活动简报(二)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美术组教研周活动简报
(二)一、专题如何确立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属于孩子,每个孩子都重要。”此次研讨专题的确立是在教师关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不同学段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开展交流。
二、如何进行现场研讨
在现场讨论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老师讨论的大方向围绕主题有序开展,并且运用互动交流的形式使话题得以深入,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在校表现浮躁的问题怎样解决?
2、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予以正确的引导。
3、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感悟和鉴赏能力,通过美术活动得到愉快的体验,同时培养一定的美术技能,以及观察力和创造力。
4、学生的能力有学科差异,艺术学科本身则因为艺术形式不同而有差异。语数学科的学困生可能是美术学科的特长生,而绘画能力弱的学生也许在手工、摄影等方面表现出众。因此要发现学生的长处。
5、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之间要多沟通,老师和家长也要多沟通。
6、注重赏识教育,但是表扬不能廉价,要具体有实效才能促进学生成长。
7、要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三、结论
1、转变观念,关注每一个孩子,不仅要关注学困生,也要关注有特长的学生。
2、了解学生,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以及和家长的沟通。
3、要有爱心,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二篇:语文组活动教研简报
从一堂《一石三鸟》语文综合性活动课
看 语 文 教 研
平浪中学语文组
我校制定了严格的教研活动制度,本学期听评课实行定人定时制,让教研活动成为一种习惯,每次活动都要进行记录。有了这样的纪律保证,语文组老师们也积极投入到了新课改中,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2010年3月23日上午第四节课,学校领导及全体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师进行语文教研活动,苏骥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课。
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苏骥老师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活动示范,利用基本图形圆、直线和三角形分别组合了《眼镜》、与《父爱深沉》两幅图案,并讲解了图案创作意图。
根据事先宣布的活动规则,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由组长组织本组讨论添画的内容,确定接力顺序,选出演讲选手。教师播放《进行曲》,各组真正动起来了,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五个小组的添画内容确定后,每组由第一位同学先画出基本图形,然后粉笔后传,每人只画一笔,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图案意境(不限制笔画数量)。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上台了,每人添上了自信、神圣的一笔。几分钟后,黑板上展示了五幅生动的添画,分别拟题为《信心》、《青松》、《热爱祖国》、《笑脸》、《公正、平等、和平》等。老师们都惊讶了,学生的想像力太神奇了。
最后各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演讲,介绍添画的内容,代表的意愿以及蕴含的美好情感,铃声响了,但同学们意犹未尽。
苏骥老师这堂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既锻炼了大家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又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锻炼了大家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一堂课三种收获,真是一石三鸟。
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并不拘泥于一两节课,它渗透在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它和语文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课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有创意,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要持续时间长。
苏骥老师的这堂七年级“语文兼美术”的活动课,教学设计富有创意,教学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这堂课为平浪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开了个好头,只要语文组老师们有信心,精于钻研,长于思考,勇于创新,语文组教研活动实现突破并不难。
2010年3月23日
第三篇:地理组教研活动简报-重庆第三十二中学
《地理组教研活动》简报
重庆市第32中学
高中地理教研组
活动时间:2017年3月22日
活动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 活动内容: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 活动组织者:严龙成
参加人员:重庆市主城五区高
二、高三地理教师
2017年3月22日,我校高
二、高三地理教师前往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参加了重庆市2017年春季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
研讨会首先由东道主学校——凤鸣山中学李老师执教二轮复习课《热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供依据。
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设计思路上看,符合本届学生的地理基础、认知规律,梳理基础,落实双基,兼顾全体,抓住重点,稳步推进,有效练习,强化训练,构建体系,培养思维,提升能力。尤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更是做到了擒贼先擒王,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从具体实施上来看,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体系的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地图语言这一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问题的设置到解答不是简单的罗列和给出结论,而是通过筛选海量的信息后有计划的分布设置,后让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图文互换、图图互换、以图示文、以文释图,胸有成图。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也符合地理高考无图不成题的特点。
此外,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层层铺垫,勇于探索,乐于实践,打破了原有教材的框架体系,避免知识在低层次上的重复而产生得视觉、听觉疲劳,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和,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并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本次会议,不仅使与会老师了解到更多的高考信息,同时也为我们的高三后期复习提供了方向。
第四篇:地理组教研活动简报-重庆第三十二中学
《高三地理备课组外出教研》简报
重庆市第32中学
高中地理教研组
活动时间:2017年2月22日 活动地点:重庆市垫江中学 活动内容:高三地理复习研讨会 活动组织者:严龙成
参加人员:重庆市全体高三地理教师
二月的重庆,春寒料峭。2017年2月22日我校高三地理备课组冒着严寒,前往重庆市垫江中学参加重庆市2017年春季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
研讨会首先由东道主学校——垫江中学周丽老师执教二轮复习课《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她把文字材料类型的高考题分为纯文本型、寓图于文型、设问藏信息型和概念型,并分别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周丽老师对高考试题的新变化捕捉得非常到位,让我们佩服。
然后由重庆七中刘明炼老师执教《人类活动与径流的关系》课,刘老师的课让我们大受启发,她完全是打破常规的二轮复习方法,没有再重新讲知识点,而是从小切口入手分析径流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了径流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对径流的影响,刘老师创意改编的去年新课标2卷高考试题,把一组选择题该为了综合题,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
听完两节精彩的课后,两位老师们谈了他们的教学设想,其它老师对他们的课也进行了点评,其后张文革老师对高三后期的教研活动进行了安排,四月份大西南四省在重庆主城区联合教研,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也很期待。
通过此次学习研讨活动,我校高三地理备课组教师震撼很大,对我们的后期二轮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我们也将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二轮复习。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研活动简报
小学美术教研活动简报
大足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专题教研活动,11月23日在市级美术特色学校龙岗一小如期开展,来自我区各校的50多名专、兼职美术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是以“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为基本理念,以弘扬大足石刻自身的完美规律与形式规律为主要目的而举行的。活动呈现了两节美术课,第一节《佛像》(中段)一课,是由龙岗一小青年美术教师周海燕执教的,该课以龙岗一小已经编印成册的校本教材为蓝本,在引领学生了解佛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线描的形式对佛像作了表现。此课重情境的创设、内容的感知、个性化的表现,突出了作品展示的新颖,为一节朴实、实效性强的常态化的示范课。另一节是由龙岗一小青年美术教师黄缨执教的《玄妙的形式感》(高段),该课力求透过大足石刻表象的规律,从大足石刻艺术隐含的形式规律着眼,首先用直观的视频来引领学生欣赏、解析《六道轮回图》的本身意义与隐含的艺术价值,挖掘出关键词——形式感。教师在解读了形式感的概念后,用生活中的场景、自然物中的肌理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感悟形式感的玄妙,再用大师的美术作品来分析、解读形式感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与价值,感受似与不似的魅力,方法直观,可视性强;接着用教师的范画来引导学生探研表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滴、撒、吹、流等方法,来体验创作的乐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敏于发现的眼睛与乐于创造的能力。作业展评后,教师又用简洁、煽情的语言,配合滚动的、精选的大足石刻图片,来激励学生对大足石刻的关注、激发学生去探索与发现大足石刻更多的艺术价值。此活动,为与会教师提供了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与多角度利用课程资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