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19-05-15 14:4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一篇: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内容提要: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革教学提高质量,课堂教学应“搞活开放”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三、开展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四、合作交流互动、张扬每位学生个性。

五、运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七、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关键词:新的理念 教学有效性 搞活开放 激活情感 张扬个性

自己做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体会和我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认真分析,深刻反思,深深的感到当前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其主要原因是:

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虽然新课改已实施了多年,可大多数教师观念陈旧,嘴上谈讨新课改,实际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体地位。一节课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富有激情,滔滔不绝的讲授。虽然教师不断的引导、提问,学生不断的思考、回答,教学气氛很是活跃。可实际上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基础差的学生却无所适从。老师们普遍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学习负担,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经常听到老师们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回答“听懂了。”老师才罢休。特别是我们有的老师在的教学时,不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味的追求大容量、高层次。每一节课设计都力争与中考接轨。什么“直击中考”“链接中考”“冲刺中考”等等。似乎只有这样,这节课才算高效果、高水平。也自感问心无愧,良心可安。这种教学把学生当成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老师们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老师们激情四射的讲授,学生却兴趣不高,甚至厌烦,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 1

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只是我们老师一方面的“教”,学生只不过是老师进行表演的道具和观众。更有甚者把加班加点,强课占课,“磨”时间作为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苦教苦学、多讲多练、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一时能获得较高的成绩,但往往学习没有后劲。当遇到老师未讲的题目,他们就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其有效性不言而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展现于我们面前,新的教育理论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都进行了变革,在新理念下如何适应新教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道必选的探索题。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与同事研讨,认为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搞活开放”。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面对新的课程目标,我们每位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传道、授业、解或”的观念。课堂教学不应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应该是师生互教互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因为教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感情、精神平等交流的过程。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

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入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创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合作交流,互动探究,主体发展。课堂教学因该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展开,以互相尊重,互相坦诚的民主的课堂互动为主要形式。因此我们教师应以“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般的姿态来面对学生。优化师生情感,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有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数学标准》总体目标中强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生活素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生活引进课堂;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创设有吸引力的悬念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有效的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情境,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学习。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开展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学只注重结论。这样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死般硬套,学习不透彻。本次课改最主要的是学习方式的革新。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提出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同时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探究、交流的空间。如: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观察”“探究”“思考” “练习”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学习活动中不仅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结论,更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学习活动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学生学会,更重要的使学生会学。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是他们能深入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合作交流互动、张扬每位学生个性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还要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一堂课的教学既要给学生留下知识、方法及能力,还要给学生留下情感。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层次及能力,科学的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是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知、去操作、去体验、去交流、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及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发辉,个性得到张扬。

五、运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运用生动的动画演示,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的板书来出示问题和练习,这样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利用网络下载的信息可将有限的教材加以扩充和拓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多媒体的运用可创设丰富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搭建互动平台,尤其是新教材中设计的有些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解决:教材中《勾股定理的探索》《平移与旋转》《灯光和影子》《数据的分析》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可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这

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要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科学的整合,实现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新突破,提高教学效果。

六、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数学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只有促进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将知识内化,内化成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匹配,克服低效、无效重复问题。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挑细选、科学创新。要以“优化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改善作业结构,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例题、反馈练习层次、课后作业布置都要以学情出发,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科学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七、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我们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断的增长。有效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

首先要反思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促进有效教学而创设的特定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尤为重要,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实践证明创设充满新奇、富有情趣、极具思考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心理倾向,使学生能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其次要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达到教师所要教学的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有效性。用充满个性的教学风格去引导学生在参与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知识素养。

再次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就是对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组织教学、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知识检测等实施全面的自我调控,抓住局部,优化整体,注重教法,努力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教,精心批改,精心点评,求不得半点疏忽与马虎。

最后要反思教学态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投入是否充分,教学热情是否饱满,教学准备是否得当。只有时刻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

《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有效教学学习体会》

第二篇: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朱宁

“关注教”是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要表现,它“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教学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是“知识本位式”教学。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优化教学设计”受到了教师的高度关注。学生被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显现出来,但教师预设的问题过重,学生较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自主学习与探究的高级思维仍然没有得到体现。

深思自己多年来备课、课堂教学偏重于对“教”的钻研,而较少涉及于对“学”的探究。其实,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 “学会”和“会学”。重视学生的“学”,也将带动教师的“教”,教学可以相长。个人在借助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结合课堂实践做了的一些实践探索,总结如下。

一、以学设教,关注学情差异

“以学设教,关注学情差异”,做好课前准备。备“教案”是着重备“学案”,关注学生的学情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所需,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

例如,对《观潮》一课的教学,进行了一次回头看,学生关注的更多是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当时就有学生提出大潮形成详细原因是什么,甚至有学生当堂提出要看视频。我也不是很了解,就搪塞过去。后来在组内公开课中,特意安排了这节课。10月2日去了浙江海宁盐官镇,当日下午1:45亲眼观看了钱塘大潮中的一线潮,回来把视频剪接融入了电子白板课件中,在板书上也对传统教案的板书进行了在设计,新板书的内容体现了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观潮顺序,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视频的导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刻感受钱塘大潮壮观天下无的奇妙自然景象。

二、以学施教,关注学习过程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课堂常常是教师先入为主,这是有待思考的,这样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课堂思维能动性的激发是否有利?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已经养成了铃声响进课堂,接下来便是等待教师来,等待教师开口,等待教师提问,随后紧跟教师跑,过程中时刻揣摩教师意图,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自由的空间。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如何改变,我做了如下尝试:

1.先学后教,培养自学能力

大胆让学生“先学”,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然“后教”,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大胆探索,确确实实把课堂放开,使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畅所欲言,不必顾忌说对说错,在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学生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进步。

温故知新,巧铺垫。在教学古诗模块中,智慧的教师就是遵循了此条规律,由重新认知诗作者开始,了解他的诗词开始,顺其自然引入新诗的学习,学习中,以问启思,以题开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自助能力。教师则负责组织、引导、解疑。例如,我在教学小语四年级上册20课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分析学情时就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李白这位伟大的唐朝诗人,是学生熟知的,四年级学生但就课堂学习的累积,也不下三四首,课外链接,对于李白和他的诗作更是知晓不少。如果,单纯就诗论诗,直接教学本诗,显得过于传统。如果把这首诗放在“送别诗”范畴,让学生从探讨友情的角度,把李白放在被烤量的位置上,教学的价值可另当别论。学生不仅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绝妙绘景中,从词的考究方面,一“孤帆”,一“唯见”深知李白对故友(孟浩然)满怀的依依惜别之情,从“碧空尽、天际流”也体会到李白胸襟宽广,揽天地的气概。而且,李白对于“故人”之情可见一斑,《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豪情,如此深情,谁可比拟?“友情”在诗人那个年代是如此的被珍视,他们的笔下“友情”又是何等的风情万种。这样去引导,学生作何感想,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在教过后,让学生是记住诗词内容,还是在学生心中留下“他们对友情的尊重”?

自主观察,寻找突破点。习作教学中,习作指导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传统的讲解式指导法,学生兴趣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甚至有敷衍了事的现象发生。教训告诉我们要痛定思痛,不断调正思路,改变方法,对学情要充分预测,对设计要再三斟酌。因为教材只是样本,一个作文题,一个内容,一张图画很难引起学生构思的欲望,学生也很难找到突破口,很难抓住中心意思。大多数写出的文章都是一种结构,一种开头,一样的结尾。重复、呆板、无新意。例如在教学看图作文中,出示图画后,让学生尽量说出看到的,罗列起来;再说你根据图画想到的,如果能说出为什么也说出来,罗列起来;再让学生补充说,罗列起来。现在老师根据习作要求提出意见,指导学生自由组合材料。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降低了坡度,对于能力好的学生预留了发挥的空间。

2.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后,各组代表交流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分析问题的思路及形成的观点、存在的分歧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感悟体会,升华情感。

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中华为何不振”展开探究,各抒己见。然后把意见和想法梳理归纳:同样的街道租界地却大不相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巡警耀武扬威,因为“中华不振”;中国妇女被欺侮,却无处伸冤,因为“中华不振”;面对同胞被欺侮,国人却麻木不仁,因为 “中华不振”。所以,我们“周生”理解了伯父教导的“中华不振”,才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我想说的是,在理解人物或文章主旨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告诉学生。他们的活还是由他们来完成,不是吗?

三、以学评教,关注学生发展

“校本教研”主体是教学研究,就是课堂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听评结合,推动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其中,在评价上,不可忽缺对学生课堂的反映进行思考,参与度、目标达成性、个性展示等多方面的信息加以分析,点评,以此来 “评教”。教师个性再鲜明,手段多丰富,设计再完美,不能代表学得多好。本学期,本校语文教研组共开电子白板校内公开课(每人一节)九节,校级交流三节,区内赛课两节,其中两节同课“我要的是葫芦”异构的课影响深刻。共性很明显,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点,同时也突出了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目的较明显,以生为本,方向没有错。我很欣慰,个人的粗浅认识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并付诸于行动,结果大家感受自知。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然而这种教学很容易使课堂失去活力,而“以学定教”的教学尝试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成的精彩。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中,我们教师的角色一定要转变,要“主导型”教师为“指导型”教师,成为成功的“助学者”。但是不能过分单一地偏重于“关注教”或“关注学”,要“以学定教、教学相长”,最终达到“关注人”的发展目标。

写于2012年12月7日晚

第三篇:以学为主感受

观看“以学为主”课例感受

2016年12月5日,通过网络学习了观看了“以学为主”课例后,感受颇深。变被动于主动,这样把学习者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能使其逐步引向深入,更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使学习成果显著,往往包含了特定学习主题中的重要学习步骤。首先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为学生提供一个典范,可以为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提供参考,得到启发。

新课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多思考,做到精准备课,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这样在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及时点拨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给他们自己去理解、品味、感悟,用情境呈现问题,创造开放的学习坏境。

在课堂上,教师应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既要认真反思,正确评价,又要充分阐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启发学生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能全盘替代。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使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不是传话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集体中的一员,应积极实践,努力做好点拨、激发指导工作,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积极参与,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达到以学为主的目标。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学生也就可以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去学习和体验。这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构成了整个成长历程的总和。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却没有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很随意,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学生也很随意,玩得开心就很满意。经常会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节或是枯燥无味的文化课,或是乱成一气的游戏课。我们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条件、认知结构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教师角色定位

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1、角色转换

我们以前的课堂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一句一句的教,不照顾个别特殊的学生,对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然而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方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口耳相传”,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完全地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课堂也出现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师一人“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调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导向,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的速度、难度及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老师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地关系到每位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5、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如的技能,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3、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张江平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某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又一个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

1问题。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

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

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索。

下载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学为主、适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

    依据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依据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

    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越来越成为各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

    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立足课堂、重在养成;依托学情、探究展示---学期经验交流稿 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 葛君 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1.什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

    以学为主的名言

    都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但其实,学无止境,人生在世就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学为主的名言,希望能帮到你。1、经验是知识之父。——英国2、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时初中物理教研组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建立新的理念,有效地改进教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