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时间:2019-05-15 14:5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第一篇: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如何上好一节课

我是一名刚毕业,刚步入岗位的物理老师,在新课改的政策下我浅谈一下如何上好一节高中物理课。

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学,它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及自我思考自我动手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改变灌输式教育改为启发式教育,那么如何进行启发引导成为目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如何上,如何上好,如何创造高效率课堂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具体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节课的开始,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想知道,想学习,想探究。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特别密切的学科,这是它与其他理性学科相比的一个优势,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而引人新课,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物理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知识而是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对物理感兴趣,从而更爱学习,更想学习。第二,课堂探究要有序、有效、有度。

有序,我们设计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有着它循序渐进的顺序,既不能难易混乱也不能杂乱无章,应从导入到引出、从启发到讲授、从肤浅到深入。让学生们不仅看到的实例也学会了理论,最后会用理论解决问题。同时课堂内容中明确哪些需要直接讲授、哪些需要小组讨论、哪些需要个人反思、哪些需要实验探究、哪些需要练习巩固,都要进行分类整理,统筹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要事先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有效,课堂四十分钟应做到有效率,教师应在有效的四十分钟内,整理好思路,组织好语言,尽量做到不浪费一分钟,不多说一句多余的话。让学生在四十分钟内更多的掌握知识,更有效率的学习知识,做到分秒必争。

有度,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是时候应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再次,不要过多过滥的探究,不要不分轻重是问题都要去探究。

第三,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第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

以上是我对上好一堂物理课的点滴看法,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教学相长,上好每一堂课,应是我们执着地追求。

第二篇:怎样上好一节物理课

怎样备好一节物理课

通榆县第十中学校

郭太保 2016.08.15

怎样备好一节物理课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目前许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关注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只是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应当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认识。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备课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以“备简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来内化,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或者能不能内化教学内容没有受到重视。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个体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活化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存在状态是静止的,是僵硬的,是没有感情的。活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知识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每一节课首先对老师是新的,然后才能对学生是新的,这样才能避免课程结果是对知识的复制。例如,同样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效果自是各异。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是如此。“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不动的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运用得心应手。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论是雨过天晴,还是风雷激荡,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远是狭小而又宁静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

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是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2.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新课程下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案的创新,教学设计的推陈出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备课内容的开放性.2.备课方法的互动性.3.备课过程的反思性.4.教学设计的创造性.3.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备课应是终身随时的感悟,而不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我们不再用大量的时间去写“花架子”教案,而是把精力用在对教学起重要作用的备课上:进课堂以前,认真钻研教材,并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在头脑中象“演电影”一样梳理一遍,分清教学主次,抓住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调整,随手在课本上做一些提示性的标记,使之成为备课环节的一个有机延伸.4.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合作备课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新课程新设计,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新问题,往往靠一个人的头脑来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而且节省时间.三、如何备课?

第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

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

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常年备课。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观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

2、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学期备课可粗一些。学期备课后可编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3、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单元备课拟出单元的教学计划.4、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5、课前复案。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

6、课后备课(课后反思)。这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写教学后记。

第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

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所以课时备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好与坏。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时备课呢?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三个阶段,分三个步骤来操作。通常教师备课之初不应急于编写教案。

第一步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因为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备课信息吸纳的愈多,愈有助于对备课内容和方法的理性认识,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步是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三步是编写教案。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总是反复修改得以完善的。

当然,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吸纳备课信息中有对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会伴随着对备课信息的吸纳。尤其是在编写教案过程中,有时既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输出的物化过程。不过,教师按三个步骤三个阶段来考虑备课将会更有效提高备课的层次和质量。

下面主要讲讲第一阶段的备课。

吸纳备课信息要领——厚积而薄发。教师备课首先要广泛搜集吸纳各方面的备课信息,具体操作要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五备)。

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教学都与教师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教材有关。为此教师在课时备课时,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

(一)弄清《课程标准》精神。各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二)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三)弄清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例如有一位老师说:“每个假期我总把课文通读二至三遍,了解重点难点。备重点时,我要反复细细体味,记下许多零散笔记,然后归纳总结,再去琢磨教法。有时,一课书在我头脑中孕育许多天,设计多种教案,我总是要反复推敲才定下教案。”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

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它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之中,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重点与难点混淆起来。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

(四)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如小学数学有的内容偏重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有的内容偏重于演算;有的内容则偏重于联系实际等等。从中学语文来看,对记叙文的分析,要从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则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缘文脉,洞察作者心头的感情;而议论文则要抓住事与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出作者的论点及其论证方法。由于教材的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恰当的方法。

(五)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语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与胃的不同这就是疑点;数学的除法性质、分数性质和分式性质,除数和被除数、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个数,其大小不变,这个数必须强调“零除外”等。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以释疑解惑。

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一位老师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感烦生怨。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从这位教师的体会可以看到,教师要上好课既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牛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

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

(一)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班级中各正式闭体和非正式团体的构成等。

(二)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个体自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同学和老师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等。

(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2.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五)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有很大个性差异的:教师要从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力式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六)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了解学生,还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还了解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表扬产生的变化,同学之间闹纠纷吵架后的变化,在家里受到叱责或打骂后的情绪变化,考试成绩下降后的情绪变化等,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尤其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强化引导,使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巩固自己成绩的力量和继续前进的愿望。

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必须吃透: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这势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样,让学生感到一点油、盐、酱、醋的味道也没有。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的恰当利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死课活教。

那么教师怎样去学习和吸收各种教学资料呢?应掌握这样几项原则。(—)博览精选,厚积薄发。作为教师应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些。

(二)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创新运用。如对教学参考书不能照搬,而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

(三)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四)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糠乱谷子。

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一)单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二)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时论→设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等都属于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备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学改革中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包全杰的“小学循序训练作文教学法”,张思中的“外语教学十六字教学法”等。另外,教师还应看一看国外的一些教法研究资料。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等。

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

教师备学法指导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学法指导的内容。通常教师指导学法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

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师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外语的方法等)(二)学法指导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要想卓有成效应遵从以下几项原则:(1)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2)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3)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4)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5)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三)学法指导方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l)渗透指导。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2)讲授指导。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3)交流指导。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5)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

第二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书写教案

一、首先提高对书写教案的认识。

1、教案不但要写而且还要认真地写,因为它是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的教案犹如一名士兵的战刀必不可少。教师好像一个导演。如果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导演,导演好整个课堂,我们该有一个好的剧本,我们对于剧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该有预见性,而这个“预见性”就反映到了教案里。

教案也是促进我们自己反思的一个过程,我们到底成功在哪里,我们失败在哪里呢?没有教案,我们不知道,就好像我们做了事情,但是我们不知道是如何做的一样。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年纪大的老师,有经验的老师,他们是不是可以不用备课呢?我翻阅了很多特级教师成长的过程,最后发现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在认真地备课。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的变量,今天对一个人管用的激励方法第二天不一定还有用,对一个人有效的激励方法不一定对第二个人有用。时代在变,我们的学生也在变,难道我们永远凭经验办事情吗?很多老师,他们在教学经验上很有一套,可是当让他们写一点东西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不能写了,为什么呢?这与不写教案还是有关系。

2、不应该提倡不写教案

假如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他从来还没有教过课,还没有什么经验。那么他教课以前,就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备课,这个过程是了解学生的过程,也是研读教材的过程,更是设计教学过程的过程。有了认真备课这个前提,他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而作为自己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的教案,不仅仅见证了自己的从教过程,而且会成为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一个阶梯。教案就好像是份历史档案,以后再教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再备课就会相对轻松一些。所以,对于新老师来说,写教案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有经验的老师也是需要写教案的。不过,因为老教师有经验,写起教案来会相对简单一些。简单不等于不写,简单也不能够说备课不认真。现在的教材变换很快,有许多新知识,新课文,假如上课以前不好好研读的话,老教师也可能会很被动。能够上课是一回事,上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课又是一回事,经验丰富的老师要想精益求精,也必须好好设计上课的思路、设计问题、设计过程,顺手把这些记录下来,写成教案,其实也不是很烦琐,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写成教案,心里就有了谱,就避免了手忙脚乱,当然应该提倡。

现在,有条件的老师采用网上备课的形式,这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劳动强度,但网上备课也不可能完全把人家现成的教案搬来使用,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这其实也是一个备课的过程,我认为夹杂了自己劳动的,取舍以后的教案其实也应该是自己写的教案。

这样看来,写教案实际上是任何年龄段的老师都应该做或者说都会做的。一些学校检查教案也是对老师的一种督促。我看,老师们还是少一些怨言,多一些实干,把写教案当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好写吧。

3、教案是老师教学的镜子。

写教案是一个体现备课思想,或者是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案要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的精华,或者说教学中的思维的灵光,教学中的得失。成为及时的反馈教学、总结教学的一种模板。这样的教案才有意义。

教案是一种教学态度的体现,一种教学思想的展现,一种教学思路的展示,一个老师教学的镜子。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所以我说,教案一定要写,新教师要写,优秀的教师更要写!

二、编写教案要领

1、教案编写的原则:

(1)符合科学性。依标扣本,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2)加强创新性。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3)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4)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5)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

2、编写教案的详与略:

对教案的详与略要正确理解。详案也不是事无巨细,越详越好,大段的叙述文字,照抄教科书上内容,致使一节课的教案长达10几页,这不仅耗时费力,应用性也不强。简案也不是越简越好,除了罗列几个标题以外,教学过程的导人、练习、板书、提问什么设计也没有。

通常,教案应简明扼要,不应写得过详,一个有充满教学经验的教案是简短而实在的。例如有位中学教师在备《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此文是9000个字,但他的教案仅写了400来字。一是理清文中人物间的关系;二找出对比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人形象的文字、分析其异同;三以《西江月》词为全文之纲,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上述三条,安排教学环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用,目的明确,学生有事可做,课堂秩序井然。一二两条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巡回答疑,第三条教师重点讲解,点明作者为“封建王朝”唱挽歌的哀惋。

三、新教案模式特点:

1、程序清楚,一目了然。新教案模式分设教学程序栏,把教师环节和步骤设计以及时间安排直接体现出来,这就会使教学过程的程序设计一目了然,又有条理性,又便于教者操作。

2、独立设计,避免抄袭。新教案的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栏目的设计就逼使教师设法独立处理教材,主动去筹划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这既能减少和避免教师的抄袭现象,也有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3、体现主导主体作用,“教”为“学”服务。新教案格式上客观要求,要设计出教师指导活动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体现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动脑、动口、动手情况,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学服务。

4、言简意赅,减轻负担。传统教案一般都要求写详案,劳动量大。新教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处理,写出思路和知识点以及师生活动就可以,这样能适当减轻教师的一些负担。

当然这种教案并非是尽善尽美的,有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怎样设计和书写教案。

1、具体做到:

(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独立思考并设计,可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2)编写教案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应各有特色,不强求一律。

(3)书写教案必须用字规范,书写清楚,保持干净整洁,始终如一。

2、要写清楚以下几项内容:(1)授课题目:即本节课的课题

(2)授课时间:按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时间

(3)课 型:即本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习作指导、讲评等。(4)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教学目标。写教学目标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应达到的程度;二是有关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三是对有关思想情感的渗透。

(5)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分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需要情况。

(7)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授课的方法与手段。

(8)教具、学具的准备:即本节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录音机、实物等等。

(9)教学过程(也叫教学程序):

这是教案书写的重点,也很复杂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也是教学思想的展示过程。写教学过程应写清以下几点:

①写出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结构设计。

②写出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及过渡衔接。

③写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可以说主要写清楚:创设情景的导入;师生合作的交流;课堂效果的反馈(如设计的练习题)课堂教学的小结。

(10)板书设计。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板书使用合理。

(11)课后反思。新的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写好课后反思,而怎样写课后反思,写什么等问题是每一个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

一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记录。二是教学的不足之处,如小组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况、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

三是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四是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案设计相统一。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桥南中学同课异构之感想 艾红梅

前一段时间我校开展了一项同课异构活动,每位老师都很重视这次活动,大家都尽心尽力地做准备,一心想上好这一节课,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也参与了这次活动,听了几位同行的课,我自己也上了一节课,感受颇深。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大家看到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的表情。上课,是教师每天工作的核心。课上得好,学习目标达成度就高,学生学得轻松,我们老师自然就开心,充满成就感。要让我们每一天都享受这样一份快乐,我们就要把“上好每一堂课”落到实处。一堂好的物理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尽善尽美的一堂课是我们教师的追求。我认为上好一堂物理课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把我们当成演员,我们充其量是个导演。初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表达、推理、归纳的能力,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他们乐于动手,而且与生俱来有一种“我能行”的表现欲望。思想不够成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

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兴奋地表现自己。

二、教师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备课历来就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备课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吃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基础上分析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每个环节我们都要精心备好。上课之前的一两分钟的课堂组织很重要,可以反馈上节课的问题来强调本节课应注意的问题;也可以清点人数,强调课堂纪律;也可以表扬几个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这一个环节往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比如这两天我上“密度”,我的导入是:同学们,你们的妈妈都有金项链或金戒指吗?妈妈一定想知道它们是不是纯金的,你们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就可以给妈妈做鉴定,所以,这节课可要认真听讲哦。这一来学生们上课格外有兴趣。讲授新课的过程是我们每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尽可能应用各种手段完成教学目标,有的课我们要注重实验,有的课我们要注重练习,有的课我们要注重概念,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备好教法,尤其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有它的优势:直观性、动态性、图文并茂性、大容量、大信息性等,所以设计课件是我们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练习我认为最好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有自信心,再步步深入,在备课中我们一定要设计好

习题,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我们的预设下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布置作业一般要少而精,让学生学会知一反三,必要时可以分层布置。

三、课堂上要反复强调重难点

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难点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要注重分析,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四、课堂中把重点,难点演变成问题

问题是物理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在上很多节课的过程中,我首先采用课堂提问,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如果能在一开始就设置诱人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采用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物理思维能力。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用来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载体。针对本节课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跨度的,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问题,一环套一环,通过对多个问题的观察、探索、实践,掌握速度的真正含义,并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教师

用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去发现多种关系,活动说明: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表格呈现数据,把问题由具体引到抽象,在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总结出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很有好处,并且能进一步体现物理的简洁美,让学生以生活为背景对代公式进行描述,更激发学生浓厚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

五、建立课堂内外的联系,将课本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这一个理念在物理上非常重要,因为物理本身来源于生活,它最终要走向生活,在课堂上给学生举一些切合实际的生活实例,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能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所以联系生活对于物理教学很重要。

六、反馈部分

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规律,最好当堂完成课本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内容,这一点教师可作为课堂教学检测是否达标的依据。

七、课堂小结——探索部分

课堂小结时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最后给予知识补充完善,对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八、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的同时再通过这个开放性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做此题是采用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在交流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彼此摩擦出思维火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九、要上好一堂好课对我们教师也有新的要求

首先,要做学习型的教师,要学习新课标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次,要做做反思型的教师,如果日复一日,教学却不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将进入一种麻木的“教书匠”状态。“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无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有效走向高。再次,做研究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优化上进行研究,不求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但求有所思,有所得。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坚持研究这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做快乐型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也因为压力而感到烦恼,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做一名快乐型的教师。因为只有快乐,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激情,只有快乐,才能将心中的温暖与欢乐播撒。

一节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课堂气氛,作为“导演”的教师,首先要投入到课堂中,作为演员的学生更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老师要导好每一节课,必须优化课堂,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给学生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这是一堂好课真正应做到的。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教学相长,上好每一堂课,应是我们执着地追求。

2014年12月14日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桥南中学同课异构之感想

桥南中学

第四篇: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课

教学论文

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课

单位:永德县小勐统中学 姓名:徐正忠

联系电话:*** 时间:2013年7月20日

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课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理论上说,比较抽象;就实践来说,又比较纷杂:除了具备必要的实践经验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方法。因而,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尤其是听起来好像理解了,做起来就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哪儿?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如概念、规律没有真正领会和记住;二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入门或不熟练;三是实践环节训练不到位。

一、备课

1、备学生

所谓“备学生”就是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所教年(班)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知识缺陷、智力状况、接受能力等等,在自己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从我校生源状况出发,尤其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此基础上,研究分层次目标教学,找些通读易懂的教法。

教师在确定难点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更要考虑什么样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才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了解学生喜欢的听棵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要想使我们的教学顺利而有效的进行,就要更多的了解学生。

尊师爱生,爱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爱生就很难换来尊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赞可夫说过:“儿童对教师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尊师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教师爱生”的反应。所以,教师只有首先真诚的爱学生,和学生心心相印,忧喜与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还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

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

2、备内容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

(2)、备教材。备教材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全部物理教材,每学期开学时,最好能重读课标和通读教材,力求在上讲台前精读完初中的全部教材,对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每一章的重点、难点、考点做到心中有数,课标要求是识记、了解、掌握、应用的各部分内容要清楚明白,作好这些准备,在具体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才不会发生重心偏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需细读课标,在不同的教学时间读出不同的感受,不断深入对课标的把握,及时调整教学的重心和教学进度。能根据课标的研究领悟教材的编排情况和前后知识的照应情况,兼顾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物理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时段,合理安排各章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灵活处理教材,做到教材知识整体结构通畅,知识体系完整,教学内容螺旋式第进,前后照应。、(3)、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备课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是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电化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二、课前预习

扎实预习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保证。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让学生提前预习,对本节要讲的内容,学生要熟悉,即使不能充分理解也要把课文读熟。要鼓 2

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和规律,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的作用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著名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 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进入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学习,不要因为学生做不好就代办,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事实上,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品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要恰到好处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

2、重视探究的过程

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活动程序,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

3、探究形式多样化

课标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环节,教师可以以次为依据设计探究教学计划。但是应避免千篇一律,将教学单一化、用多种探究形式,注重完整探究和不完整探究、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小组探究和个人探究、实验探究和演示探究、讨论探 3

究相结合。

4、课堂练习是巩固、检查新授课教学质量的手段

课堂教学讲解后,要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新授课的质量。同时他能通过学生的做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根据练习情况教师查缺补漏,及时纠正、发现阻碍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在课堂练习的选择、设计上,教师应依据课标的要求选题、组题。我们应重视《学习与检测》一书的应用,该书把教学目标、学习指导和练习融为一体,循序渐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该书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但也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

四、课外作业

物理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我认为, 当前应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解决。

1、加强作业的备课研究,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 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出来,或教师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物理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和检测,而且避免随意性,练得恰到好处,完成习题的时间严格控制在18分钟以内。这里,精选的目的集中体现数量少而质量高上面。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物理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精选的目的是保证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要求。这有别于课堂中的巩固练习,又不是巩固练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课堂巩固练习的有效延伸,是在课堂巩固练习基础上的适当提升,包括思维和能力的适度提升和训练。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学内容之外,加大备课后作业的力度,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使课后作业体现在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知识的训练上,力求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来设计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分层布置作业,加强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练有所获,增强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考虑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 避免一刀切,作业有简到难,循序渐进适度提升,最后留一、二道选做题,满足中上学生的能力要求。基础题,适合 4

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并要求做课本相应习题和难度相近的习题;中档题,在基础题的基础上适度提升,中下学生可以做,选做题或稍难题,有能力的学生自己选做,教师只是规定必须完成的量。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题海战术。教师在精选习题时由于保证了每个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学生做完后能从题中总结一类题的解题通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使学困生更加关注基础,量力而行,不必为每天完不成作业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某科作业而烦恼;优秀的学生通过选做题进行适当的拔高,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作业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减少,同时为教师作业批改和研究留出了宝贵时间,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教师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第一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通过下次课前或者“三翻扔题”时间予以解决,从而增强了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3、教师要认认真真的批改,利用自习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综上所述,只有在物理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物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仁勖《中学物理教法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3阎金铎 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五篇: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上好物理课,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课题。其实,静心研究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一节好课之所以呈现出外在的诸多亮点,应归功于设计者对课程理念、学科精神充分领悟后生成的教学策略,以及实施者践行教育理念的扎实基本功。

一、“一节好物理课”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旧课程截然不同,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标准。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4、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6、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展

二、在新的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为了让学生学好高中物理,并为将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学好高一物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物理知识基本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常识性知识,但进入高中后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系统性、抽象性、应用性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学生的心理、智力、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不会经过一个暑假就飞跃到了相应层次的,这样就发生了学生心理的承受力和认知能力与他们所学高一物理新知识之间的矛盾。

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几个大台阶,如速度与加速度,标量与矢量,一维运动与多维运动,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及应用等。如何跨越好这几个台阶,需要从学生的心理上、逻辑思维方式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分析清问题所在之后,我们就要设法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只有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才能在老师的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通过老师形象美产生学习该课的兴趣,所以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亲近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上,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运用 1 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活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

例如,有的教师对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能重视完成,而往往忽视了课本上安排的小实验。其实,这些小实验的器材随手可得,简单易做。另外,可以对教材中“做一做”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完成,并且定期检查评比,这样即有利于巩固知识、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一些小型课堂测验,测一些基础的、课堂常练的题,以树立其学好物理的信心,调动听课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2、强化模型意识,让学生入门。

学生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专业名词、术语,这一点让学生比较头痛,本来物理就很难,现又加上一些令人费解的名词,感到无从下手。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一些空洞、抽象、乏味的知识,必须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描绘和数字化描述,建立起一些必须的物理模型。如“质点”、“轻绳”、“轻弹簧”、“光滑的水平面、斜面”或者一些临界条件,象 “刚好”、、“一定”、“可能” “恰”等字眼。

这些理想模型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是舍去了大量的具体材料,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利用逻辑推理建立起的一中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作为科学抽象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近似的反映。

为了让学生建立起物理模型,教师可利用小实验和简易逻辑推理,使学生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物理模型,并且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真正掌握运用它。

3、教学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不断积累,各项能力在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重复出现,并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例如矢量的方向性,这是高中物理的一大台阶,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力、速度、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中反复出现逐渐深化学生的意识,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再加速度方向跟合力方向相同,利用平抛中速度与速度变化量之间的矢量关系,再进一步分析变速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这样即准确的反映了矢量的方向性,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可以减缓学生学习的负担,慢慢消化,不会一棒子把学生“打死”。

4、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

这是新教改下一个重要举措,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也能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完成实验外,多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等科学方面的资料,开拓视野,打开思路,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受到课本或教师的束缚。

三、如何具体地上好一节课

1、认真备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同时也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备课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此间,我们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我们不但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还要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

2、课堂导入环节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环节应该紧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际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导向性。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开始。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所以课堂的开始一定要设计一个好的,适当的导入,以此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满激情,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拥有了激情,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引发、激发学生的激情,同时进行信息交流。课堂就充满了活力,课堂氛围就是民主、和谐的,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语言和板书是课堂的通行证。

语言很重要“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几十倍。老师上课时语调、语速都很关键。若声音太小了,学生听不清楚;若声音太大,又会引起听觉疲劳;若声音的调子一直高昂或一直低沉,学生都会昏昏欲睡;若说话拖拖拉拉,学生听起来就觉得懒洋洋。老师上课的语言应该简洁、准确。作为物理老师还要用词规范,用专业术语,不可随意发挥。老师上课时语调抑扬顿挫,语速有节奏感,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上课的激情,故也会带着激情去学习。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课堂探究环节要有序、有效、有度

课堂探究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感受;学习结论的得出、应用以及小组合作是否切实、有效,都要在 这个环节得以落实。我认为,课堂探究首先要做到有序。所谓有序,就是指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节内容中哪些需要直接讲授、哪些需要小组讨论、哪些需要个人反思、哪些需要实验探究、哪些需要练习巩固,都要进行分类整理,统筹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要事先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课堂探究要做到有效。所谓有效,就是指有效果、有实效、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

再次,课堂探究要做到有度。所谓有度,就是指不要过多过滥的探究,不要不分轻重是问题都要去探究。

另外,探究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适量的实验穿插,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6、课堂练习环节要有启发性、综合性、开放性

一个课堂练习题,表面上是对上面刚刚学过知识点的应用和巩固,实际上它更重要的价值是对课堂内容的一个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这样使练和学熔为一体,大大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7、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正是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做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难点,同时可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氛围中把一堂课推向高潮。

8.及时做好课后总结,反馈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我们勤于思考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善于从经验教训中寻求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反思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反思使我们锦上添花。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9、学案设计要能展现思维过程、简洁而实用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是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领悟老师的教学思路的一个依据。为了让学生更有效、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活动,要设置简洁、实用而具有开放性的学案。

总之,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也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无论怎样的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反思。所以上好一节课对于每一个老师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多闻多问多学习,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下载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上好第一节物理课

    怎样上好第一节物理课? 我今年从小学又重新回到了初中,被安排教八年级物理,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充满好奇,充满对新增科目的向往和期待。所以第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

    上好物理课的教学反思

    上好物理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崔家桥镇东曹马小学陈晶敏 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 一节好课是平实中闪烁着亮点的课。一节......

    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节课是每位教师从教生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

    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

    音乐这门学科具有其它学科(艺术类除外)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是最能培养人,陶冶学生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取代的......

    上好一节创新课

    新课程下,怎样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节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深刻独到的知识见解,广博丰富的综合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针对面前小学教育当中教师在语文教育中提出的问题看法,如何才能上好一节真正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这是目前一直困扰教育一线的大问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

    如何上好一节钢琴课

    如何上好一节钢琴课 钢琴教学是钢琴教师把有关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对于刚走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