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学习的体会

时间:2019-05-15 14: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标学习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标学习的体会》。

第一篇:课标学习的体会

利用寒假休息的时间我又学习了数学新课标,下面谈谈自己对数学新课标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数学新课标的认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价值。我们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的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大多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让学生去经历”对学习数学极其重要,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要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去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过程,主动的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和学生生活来考虑,并要求学生完成阶段性实践报告的撰写。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要教会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

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发展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新教材的认识,使我们更加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课标学习体会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我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后,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我理解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侧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三篇:研讨课标学习体会

研讨课标,通读教材心得体会

南甘子小学

张维昔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清醒的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

语感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语感在听、读时会表现出理解的功能;在说、写时会表现出遣词造句的功能。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就会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上看,培养语感,对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教学,同时又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对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是一个密切相关的对立统一体。训练的形式就是听、说、读、写。四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处理得当,则相互促进;处理不当,则相互掣肘。

一、阅读教学离不开听、说。比如,课堂上的复述、问答、讨论等,既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又是听说训练。这样的听说,既反映了学生的理解,又体现了学生对理解的表达。离开听、说,阅读教学则无法进行;阅读教学,又为听、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极好的机会。为学生的说提供了材料。读得懂,则有利于说得明白,有利于听得懂;说得明白,听得懂,又会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理解与表达的训练,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训练,就是这样自然地融合在阅读教学之中的。

二、阅读教学离不开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即是说,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在阅读的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写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了解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

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使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密切相关的对立统一体。我将为此而大胆尝试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1版课标学习体会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王家山小学

王 正 燕

2011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够根据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理解新课标,真是很贴心!新课标的精髓一针见血的指出:原课标的双基、双能,提升为四基四能。即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化到现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两个能力到四个能力的变化,即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现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现在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的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下面我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浅谈与剖析。《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

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习修订后的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1、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有些学生不敢发言,怕说不好,怕老师批评。作为老师要不管学生说的对还是错。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好问总抓不着要点的同学不嘲笑和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2、鼓励学生大胆猜疑。有的数学课课题出现后,就可以让学生提问。比如小数的加法这个课题出现后,有的同学就猜加法怎么加呢,他们会猜出各种设想。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堂课,并自己去探究。

3、探索学习过程时的提问。比如梯形面积的一课,发给学生一些学具材料和工具。让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通过怎样的变化,把图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并能用旧知识解决它。之时学生就会提出一些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4、对“数学思想方法”提问

怎样分析、综合?怎样联想?怎样总结?如何探索?如何转化?如何构造数学模型?……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也是很多的。例如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之中,剪半径是1cm的圆。究竟能剪多少个呢?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很熟悉,许多同学就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是错误分析的,此时我告诉大家能否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很快就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5、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少现象与数学有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比如银行的利率问题买东西时用的简便计算问题,铺地板砖遇到的数学问题等。平时结合所教内容,渗透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要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处处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并积

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五篇:2011版课标学习体会(范文)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王家山小学

通过学习了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再对比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我清楚的了解到新旧课标有以下较大变化:

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一)、课程目标:“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课标实验稿的“双基”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1版课标的“四基”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还有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四大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三)、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

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找到新旧课标的不同后更有利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教材相对来说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这种变化呢?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体会最深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实际上教师都有这样一个思想:遇到某个知识点,就非常“罗嗦”,讲解几乎面面俱到。其实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我们应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度”。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也就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益。学生将来要继续求学、深造,要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 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方便了以后的工作。

二、新课程标准需要创新型教师。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4、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1)、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一个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的课堂,上课由“听”转变为“做”。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由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伙伴。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理解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学生会喜欢学,并且主动去学。

(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那么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学生会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可爱,我们将一同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3)、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难点的知识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王家山小学

王 正 燕

2011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够根据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理解新课标,真是很贴心!新课标的精髓一针见血的指出:原课标的双基、双能,提升为四基四能。即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化到现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两个能力到四个能力的变化,即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现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现在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的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下面我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浅谈与剖析。《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

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习修订后的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1、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有些学生不敢发言,怕说不好,怕老师批评。作为老师要不管学生说的对还是错。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好问总抓不着要点的同学不嘲笑和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2、鼓励学生大胆猜疑。有的数学课课题出现后,就可以让学生提问。比如小数的加法这个课题出现后,有的同学就猜加法怎么加呢,他们会猜出各种设想。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堂课,并自己去探究。

3、探索学习过程时的提问。比如梯形面积的一课,发给学生一些学具材料和工具。让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通过怎样的变化,把图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并能用旧知识解决它。之时学生就会提出一些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4、对“数学思想方法”提问

怎样分析、综合?怎样联想?怎样总结?如何探索?如何转化?如何构造数学模型?……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也是很多的。例如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之中,剪半径是1cm的圆。究竟能剪多少个呢?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很熟悉,许多同学就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是错误分析的,此时我告诉大家能否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很快就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5、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少现象与数学有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比如银行的利率问题买东西时用的简便计算问题,铺地板砖遇到的数学问题等。平时结合所教内容,渗透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要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处处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并积

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王家山小学

李 玲

通过对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受益非浅。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这样的课程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接受及机械记忆。《标准》从数学学习内容及数学学习方式两方面对传统的数学学习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从而建立起了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数学学习观。

1、数学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结果的形成过程。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使得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

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过程”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

(1)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并对这些成分作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在这样的过程中,客观的数学知识被赋予了学习者的智慧、情感,从而成为有生命力的、富有个性的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了应用意识及创新精神。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自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数

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新课标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由此可见,可以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视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过去提得较多的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此次修订更加完整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却更加重要,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总之,我认为《标准》在关注变化的同时,我们要关注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实际上就是对于数学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于学生发展的真正关怀。我们需要培养一个真正健康的任,真正有自己想法的人。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过程,启发思考,总结经验,学会反思。要鼓励学生不断思考:为什么要思考它,思考的东西是什么,思考的核心是什么,思考的主线是什么,能启发哪些新的问题。

下载课标学习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标学习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立标课学习体会

    劳动立标课学习体会近日,我听了几节组织的小学综合实践立标课。在这三节课中,我收到了很多知识,有了很多收获。下面自己针对这几节课谈一下自己浅薄的认识:一、动画导课,激发兴趣......

    《英语课标标准》学习体会

    《英语课标标准》学习体会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和理念,深切感悟到学习新课标是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需要。通过学习,......

    课标解读

    对运算能力的理解与培养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一直将运算作为主要内容,运算能力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有别于《标准(试验稿)......

    学课标

    学课标,通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王和中心校 李俊琴 9月12日----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2014学课标,通教材教师全员培训。认真聆听了薄老师的“依标托本,凸显语用,全面提......

    研读课标

    2011年修订的语文新课标发下来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研读。下面把我研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说起新课标,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它有哪些变化,其中的变......

    课标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汪 丽 红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一)数与代数 1.有理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数轴的应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2)重视......

    课标心得

    班级:12数本2班 姓名:练浩冰 学号:121101022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这一学期我们进入了新课标解读课程的学习,虽然这个课程学习的课时不多,但是我还是从在这短短的......

    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用心思考,受益匪浅。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学会放手,欣赏创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