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范文
八年级语文德语渗透工作计划
叶金龙
一、明确指导思想
现今的中学生存在于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间或失衡的环境中,时常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各种信息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他们的脑海,撞击他们幼稚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现在农村中学面临的更艰巨的问题是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管理约束和亲情温暖的这些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影响,各种不良现象频繁发生,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德育工作。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产生明确的人生信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德育工作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是必然性的。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其德育功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思想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文课本隐含作者浓烈的思想倾向,或褒扬,或贬责,有着丰富的爱憎感情。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其人文思想,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道德,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教材。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进精神,等等这些无不撼动我们的魂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只要语文教师做到既“受业”又“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依靠文学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情操上做文章,让语文的道德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语文教学活动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措施。
方法因人而定,因事而定,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这三年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了以下这些措施。
1、了解、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制定语文思想教育计划,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大致13—16岁这个范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美丑,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他们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差一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每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作好情况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2、深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语文教材饱含丰富的思想素材,富有质朴的美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初中新教材主要体现在:有爱心和责任心,有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集体主义和爱国思想,有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有为人处事、宽容待人的思想教育,有理想信念的指导,等等,我们只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这些思想内涵就不难被发掘出来。
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进行无痕教育。
语文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了解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自觉的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思想观点、道德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中播撒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讲课要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要善引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用壮美的祖国山河陶冶学生,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在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很多,如,在导语中渗透,在朗读中,在字词教学中,在讲授课文中,在人物分析中,在主题归纳中,在作文教学中等各方面都可以进行。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收获。
语文活动是思想升华的殿堂,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领悟活动的主题,体验思想的精华,从而得到情操、道德的升华。几年来,我们在实验班级开展了许多项目的活动,如,故事会,普通话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编演课本剧,书法比赛,课外阅读比赛,办校报、手抄报,知识竞赛,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这些活动的确对学生的思想其到了教育作用。
5、、做好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并做好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语文的德育渗透要注意的问题。
1、要不断增强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
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德育渗透的无形力量,其本身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说:“不能正身,如正人何。”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应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开出绚烂的情感之花。
2、德育渗透要讲究艺术性,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的本色和主体。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深入细致的尝试和探索,开创语文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011年8月31日
第二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寿阳四中吴攀峰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学生会犯许多的错误,也会出现屡教屡犯的情况。作老师的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用自己耐心去教育学生,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不要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好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理发育开始日趋成熟,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
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最怕的就是学生闭藏起来,学生一言不发,什么都不讲,全是教师讲,讲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教师白费口舌,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因此,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时,一定会想法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得越多,谈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要想方设法揣摩学生的心理,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使对方与自己情投意合。这个方法是教师所广泛采用的。教师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之情,目的是拉近双方距离,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
李岚清指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德育意识、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教育实效。,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教师不能算合格的教师。所以在做德育工作时,除了站在孩子的角度,还要从自身找突破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我认为在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激发课堂活力,就能让学生自主、自动、自发的学习。
因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授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三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官池初中 樊小平
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名句渗透
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孟子》二章中,有这样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学生要成就一番事业,心先苦其心志不断磨练自己;如果只贪图安乐享受,那将一事无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告诉我们,治国需要人和,战争需要人和,工作和生活也需要人和。要想“人和”,先需“得道”,即多做好事,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真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是《出师表》中诸葛亮受恩于刘备而报答感恩的佳句。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文天祥笔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千古名句更是让人心动。讲到这些我进行了点播,古人尚能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早被文章
塑造的形象所感染,这样一激发,就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思考的欲望,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强烈的爱国之情顿时溢满了课堂。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2、拓展渗透
(1)、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广泛地吸取课外书籍的丰富营养,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但书籍也有良莠不齐,而且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针对学生意志薄弱,经受不住困难挫折考验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从中学习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以顽强的毅力迎战困难的精神;针对学生革命 理想淡化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林海雪原》,学习革命先辈为正义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事实上,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
(2)、专题活动
学习《最后一课》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收集赞颂祖国的诗歌、名言,举行朗诵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去熏陶学生,加深对国家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
3、写作渗透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窗户,写作讲评时,我引导学生朝着“阳光”、“鲜花”的方向发展,即要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有亮点,展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张扬个性之美。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告别了过去的苦恼与压抑,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快乐,大家都深刻体会到:写作就像飞鸟在湛蓝的天空中划过的那一丝灵动,自然、美丽、脱俗。
总之,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教他们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追求、全新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牢牢把握语文教学这一环节,联系现实生活,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德育的春风去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课堂,美化学生的心灵!
第四篇: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八年级语文德语渗透工作计划
叶金龙
一、明确指导思想
现今的中学生存在于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间或失衡的环境中,时常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各种信息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他们的脑海,撞击他们幼稚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现在农村中学面临的更艰巨的问题是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管理约束和亲情温暖的这些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影响,各种不良现象频繁发生,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德育工作。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产生明确的人生信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德育工作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是必然性的。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其德育功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思想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文课本隐含作者浓烈的思想倾向,或褒扬,或贬责,有着丰富的爱憎感情。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其人文思想,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道德,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教材。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进精神,等等这些无不撼动我们的魂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只要语文教师做到既“受业”又“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依靠文学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情操上做文章,让语文的道德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语文教学活动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措施。方法因人而定,因事而定,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这三年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了以下这些措施。
1、了解、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制定语文思想教育计划,有针对性进行教育。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大致13—16岁这个范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美丑,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他们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差一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每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作好情况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2、深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语文教材饱含丰富的思想素材,富有质朴的美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初中新教材主要体现在:有爱心和责任心,有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集体主义和爱国思想,有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有为人处事、宽容待人的思想教育,有理想信念的指导,等等,我们只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这些思想内涵就不难被发掘出来。
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进行无痕教育。
语文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了解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自觉的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思想观点、道德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中播撒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讲课要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要善引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用壮美的祖国山河陶冶学生,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在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很多,如,在导语中渗透,在朗读中,在字词教学中,在讲授课文中,在人物分析中,在主题归纳中,在作文教学中等各方面都可以进行。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收获。
语文活动是思想升华的殿堂,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领悟活动的主题,体验思想的精华,从而得到情操、道德的升华。几年来,我们在实验班级开展了许多项目的活动,如,故事会,普通话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编演课本剧,书法比赛,课外阅读比赛,办校报、手抄报,知识竞赛,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这些活动的确对学生的思想其到了教育作用。
5、、做好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并做好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语文的德育渗透要注意的问题。
1、要不断增强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
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德育渗透的无形力量,其本身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说:“不能正身,如正人何。”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应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开出绚烂的情感之花。
2、德育渗透要讲究艺术性,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的本色和主体。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深入细致的尝试和探索,开创语文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11年8月31日篇二: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高村一中 吴稚丹
挖掘语文学科“内在”德育因素,掌握“渗透”原则,即要有“情”、要有“意”、要有“机”、要有“度”、要有“伸”。以及进行“榜样 ”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语文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以语文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贯穿德育因素呢?
一、挖掘语文学科“内在”德育因素。
集体主义精神,即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支持配合。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要求“听、说、读、写”,四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作为我国的外语,学习语言的外部环境相对差一些,必须靠同学学以致用提高创造情景,加强语言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交际功能,所以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可在学习与运用语言中培养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为对方提供创设交际环境,才能使语文学习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二、掌握“渗透”原则。
要有“情”:也就是要有满腔热情,富有情趣地渗透德育。首先是教师的热情,以老师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以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熏陶学生美好心灵。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情趣的情景教学,在对话时多用些“对不起”、“谢谢”等。这不仅使学生达到对课文的深层认识,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机对老师的“爱。篇三: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七年级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开始了,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高震东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德育,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没有德育,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没有德育,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没有德育,劳育就是社会**的根源。”由此可见,教书育人首先是教给学生作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在教学的最佳时机熏陶学生
所谓教学的最佳时机,是指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相当活跃、感情深受课文内容影响的教学时刻。在教学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有关的德育问题如人生价值、为人之道等等,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二、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
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故此,思想教育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触及他们关心而又感到不解的问题,对其进行引导、点拨。
三、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
初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是非辨别力不强,因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足,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繁荣向往过多,容易产生信仰危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课文大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学生热爱祖国的信念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自豪感。
四、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
五、从学生关心的“热点”上引导学生
初中生对国家民族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大事所表示的关心是学生思想上的“热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些“热点”上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告慰学生牢牢把握自己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这样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它好就好在克服了政治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空洞说教的弊端,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因而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篇四:2016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 2016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
1、初中2016上半年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提出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题,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科学管理,有针对性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突破与创新,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抓早、抓细、抓实、抓薄弱、抓反复”,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力争使我校德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与措施
1、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本学期我校除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外,着重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1)在学生中开展安全隐患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以求防患于未然。(2)要建立安全月报制度,开展群体性活动要报批,积极维护县“十佳安全文明校园”荣誉称号。(3)与政法部门联系,继续抓好校园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集中整治工作,并在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效果上下功夫;继续搞好与派出所、交警队的共建关系,共创“平安校园”,把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管理的重点。(4)邀请有关人员来校作法律、法规方面的讲座;加强“真空时段”(学校、家庭、社会都管不着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和“高发群体”的引导和管理,重点做好防差转差工作,妥善处理意外事故,积极防范犯罪事件的发生。努力调动积极因素,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促进其转变。(5)优化学校值日工作,尤其要加强午间的巡视力度,弥补管理盲点,杜绝在这一时间段发生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以保证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同时要求值日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违规违纪行为,要以提醒、引导为主。
2、大力开展常规教育,稳固学生思想道德基础。(1)加强七年级学生的行规教育,根据军事化、人性化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2继续优化班级创优、周统计汇总制度。(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我养成教育。a、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
本学期各班要切实利用好国旗下讲话、班会课,提出明确的要求,要高度关注特殊学生问题,在行规上要建立预警机制,要善于跟踪心理危机的学生。b、堵疏结合,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文化教育,杜绝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的不良现象,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兼收并蓄网络优秀文化,把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c、树立正气,选拔典型。本学期将继续推行“星光灿烂”系列活动展现各类优秀学生风采、评选示范学、文明班级等活动,在全校形成向先进学习的良好氛围。d、突出加强学生的卫生习惯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课间操广播、板报加强宣传“杜绝乱扔果皮纸屑陋习,创建整洁校园从我做起”的卫生意识。对全校同学提出以下具体要求:a.认真完成值日工作。做到自己的抽屉里无纸屑,自己的教室、校园里无垃圾。b.严禁带零食到教学区,严禁丢弃果皮纸屑、食品包装袋等废弃物,对有损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敢于举报和批评。c.见到果皮纸屑、食品包装袋主动拾起,养成勤弯腰、主动捡的好习惯。d.积极参加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增强文明卫生意识。e.引进新教育实验先进成果,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努力构建理想课堂。(3)以活动为载体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奥运年,校庆年、爱国爱校双教育。b、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通过演讲、诗歌朗诵等具体形式把民族精神扎根于学生心中。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班刊、团队课等教育平台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c、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现代化教育设备,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定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科技教育影视片。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班主任工作专家讲座,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水平。(1)通过论坛的形式,组织全体班主任继续学习有关“自我教育”的教育理论,逐步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由支配者、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促进者),建立新的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2)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每两周一次),反馈信息,交流经验,逐步推广好方法、好举措。(3)在班主任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德育专著、参加一次德育培训、开一次主题班会公开课、写好一篇德育论文、研究一个德育小课题。(4)进一步优化班主任的过程管理,要求班主任做好德育课的备课记录和典型案例的收集,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班主任工作的新面貌、新成果。(5)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加大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加强考核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把考核逐步向质的考核和重激励的方向发展。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以此激励班主任争先创优,促进班主任整体水平的提高。(6)全面开展“德育导师制”活动,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中分解到任课教师身上,通过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密切配合,凝聚教育合力,从而优化教育管理,真正做到“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7)注重发挥学科教师的德育功能。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切实做到德育思想进头脑,德育目标进教案,德育措施进课堂,贯彻教书必先育人,正人必先正已的宗旨。a、要求备课认真挖掘教材大纲的思想教育内容,并同德育大纲的教育内容相结合,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b、要把德育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形式起到促进作用。(8)组织推荐优秀德育论文参加县德育论文评比活动。
4、积极维护“市反邪教教育先进集体”、“县预防毒品教育四星级学校”的德育品牌荣誉。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思想意识。安排预防毒品及艾滋病专题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课,同时与班级签订禁毒工作目标责任书。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1)建立在校长室领导下,以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和德育导师为主体、兼职 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2)各任课老师在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本学期将组织心理教育公开课活动,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县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3)班主任要利用活动课、班团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4)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充分发挥心理辅导教师作用,有效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5)通过各种渠道,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进家长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形成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环境。
6、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搭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使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使学校成为学园、花园、乐园。(1)加强对校广播站,板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2)加强和完善文学社管理,并刊出一期团讯社刊,浓厚校园文化氛围。(3)联合语文组开展读书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4)加强班级文化,规范教室布置,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富有个性的育人氛围。黑板报设计力求图文并茂,主题突出,思想鲜明,各班实行板报月月换制度。2、2016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
一、德育状况: 上学期,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变化。学生思想稳定,打架闹事等严重违纪现象只有6起,比同期明显减少,特别是初三年级学生,越是临近毕业,表现越好,学生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学生普遍已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学习、生活习惯,校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中。很多班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班级风貌,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正悄然形成,像一(3)班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二(3)的“班级是我美丽家园”、“知心姐姐信箱”等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德育工作思路,使我校德育工作开始“贴地而行”。
新的学年,学校的班级数保持不变,仍为22个班级。班主任队伍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优化,一批年富力强,更有工作经验和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走到了班主任队伍中来。初一7个班主任个个是能手,班级管理各有所长;初二7个班主任年轻有为,敢于创新工作思路;初三8个班主任有新手,有老手,新老交替,更能相得益彰。
二、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意见,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本学期将继续以“好习惯伴我行”为载体,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同时要重视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尽可能地缩小落后面。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师德修养,师表风范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使之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使我校精神文明建设能更上一个台阶,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工作目标: 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继续以“好习惯伴我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现根据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年级德育工作目标如下:
初一年级:勤奋自信
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树立自信心,进行感恩教育和为他人着想教育。篇五: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古邳中学语文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 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二、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三、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 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第五篇: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高村一中吴稚丹
挖掘语文学科“内在”德育因素,掌握“渗透”原则,即要有“情”、要有“意”、要有“机”、要有“度”、要有“伸”。以及进行“榜样 ”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语文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以语文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贯穿德育因素呢?
一、挖掘语文学科“内在”德育因素。
集体主义精神,即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支持配合。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要求“听、说、读、写”,四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作为我国的外语,学习语言的外部环境相对差一些,必须靠同学学以致用提高创造情景,加强语言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交际功能,所以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可在学习与运用语言中培养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为对方提供创设交际环境,才能使语文学习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二、掌握“渗透”原则。
要有“情”:也就是要有满腔热情,富有情趣地渗透德育。首先是教师的热情,以老师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以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熏陶学生美好心灵。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情趣的情景教学,在对话时多用些“对不起”、“谢谢”等。这不仅使学生达到对课文的深层认识,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机对老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