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19-05-15 03:2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才兼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理想的育人目标。相比之下,一个人的德行更为重要。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往往忽视德育。教育理论上曾说道:“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事和社会也有了初步的看法,而这段时期是他们的思想最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中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情绪多变,很容易受媒体、社会和周围人的负面影响,这时教师应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渗透,他们才能摆脱困境,化险为夷。

由此可见,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形成学生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尤其是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德育引起各级学校的高度重视,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语文课程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做到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师应把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语言文字 的同时,还要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情感,挖掘文本的育人点,让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呢?

1、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对爱国主义教育做了规定: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关注人民的情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教材中,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所选课文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这条基本线索。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作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宏大壮丽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和统一的布局,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精神的敬佩之情,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初中课文中还精选了一些名家名篇,塑造了很多爱国形象。以《藤野先生》为例,作者鲁迅为寻求救国道路来到日本学医,但在学医期间他深感国民的愚弱,决定弃医从文,唤醒国民的灵魂。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震撼了学生的心,让学生懂得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从而树立起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

2、用文中生动感人的形象事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国家教委《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 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有句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可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有多重要。

语文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思想意义,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人物事件所折射的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为例,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无论是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化大为小,就会变难为易,闯过难关,取得胜利。在阅读赏析这篇文章时,学生明白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树立信心,从而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

语文教材中还选取了不少先进人物为例,他们的思想和追求对学生起到了很大的典范和引导作用。学生可以体会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远大抱负;体会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感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

3、选择课文中的典型事件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典型事件、形象感染、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从而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学习《斑羚飞度》一课时,抓住老斑羚为了保全种群,甘愿做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的场面描写重点分析,让学生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又如学习《老王》一课时,我让学生分析老王形象,感受劳动者质朴、善良、无私的美德,并希望学 生也能像作者那样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人,做到平等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我还注意在写作教学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个学期我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低碳环保的作文。通过写作学生不仅明白了“低碳环保”是怎么一回事,还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感也强了。

4、感受人物优秀品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学习成绩及升学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现代社会关系复杂,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使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讲《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到贝多芬那种勇于承担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幸,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不妥协、不屈服、勇于斗争的意志。我让学生回想自己平时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境时的表现,反思自己,提高自身对抗挫折的能力。如讲《信客》一课时,我让学生分析信客形象,感受信客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宽宏大量的优秀品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品质方面的熏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启发、感受写在日记本上,以促进学生人格品质的提高,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 教育。

5、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法制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法制观念、守法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必须对青少年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在群体生活中,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服从一些客观规律和某些人为规则。语文课程是进行纪律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纪律教育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教师可请专人或播放相关视频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师还可建议学生熟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主动融入到班集体中;回家多看《焦点访谈》等法制节目,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的教师,就要做到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征和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让语文课程成为承载德育的肥沃领土,为学生创造进行德育学习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蒋蓉《语文教育新论》(2)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3)《语文课程标准》(4)《中学生德育大纲》

(5)《例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6)《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7)《论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8)《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教育名言警句》

岳麓区含浦镇含浦中学:朱泽 手机号码:*** 6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新河中学 陈 静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句进行德育

语文教学要始终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因为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一定要选准角度,认真钻研课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寻找与语言文字的最佳联结点,对揭示文章思想内容的重点词语、某些限制性成分或是一些警策性的句子进行点拨推敲,因文悟道。在教学《我的信念》这篇自读课文时,我就采取听读、朗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斟酌课文词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从而培养他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发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

2.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思想品质教育的优秀的素材。例如:课文《七根火柴》,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画卷以及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气概,使学生的内心感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课文《谈骨气》,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深度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实„„这些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以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优势,在学生的心里树起一座座丰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另外,数千年来,无数的爱国英雄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孕育而生,如代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木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们应该通过课堂语文教学在心理上、思想上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敬慕和仰慕,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课外进行德育渗透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课外,我们还可以将专题讲座、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目录,要求学生必

须多看、多读课外书,然后写读后感,通过阅读优秀书籍使学生接受健康的教育;同时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综艺大观”“神州风采”等电影、电视节目,让学生看新闻,谈体会,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全球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让学生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伴随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语文教材作为思想启蒙的载体,又一次分担了思考的任务。目前,我们推广的语文教材和大纲,加强了人文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品德、个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这让人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在这种情形下,语文教育和德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题,这对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一系列崭新的、建设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将成为众多探索者追求的目标。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灵魂工程师”的身份和使命,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强业务进修,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台湾的著名教育家忠信学校的创始人高震东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德育,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没有德育,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没有德育,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没有德育,劳育就是社会**的根源。““有才,别人才会需要你,有德,别人才会喜欢你。„„”——《忠信教育法及其评要》丁广举 由此可见,教书育人首先是教给学生作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学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要地位。而单纯的说教又使学生难于接受,我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刻的体会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好处。也经常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课本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依据。但现状却往往是老师一篇篇课文地详细分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收到德育的实效。其重要原因是老师未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未能将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未能做到真正的“渗透”。一旦感觉的神经,把一股激动之情渗透到心灵时,我们便会获得主要的启示。只有那些为学生的感觉和情感所肯定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在理性上肯定和接受的东西。要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课文中描述的生活、思想、情感,从而对这一切产生爱憎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学生听起来离自己也比较遥远。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讲的就是法国人民爱祖国的故事。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

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

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 “是小弗朗士出于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有了责任心!”„„

这时,我及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同学们!我们不该忘记历史,而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就是爱祖国,大家不要认为爱祖国必须是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民族兴亡的关头,拿枪打仗,保家为国是爱国,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从现在做起,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母语,奋发向上,关心集体,爱护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爱祖国的表现。

教这一课的时候,正是我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我就结合着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三省建立伪满帝国,禁止中国人民学汉语的事实说给同学们。告诉他们,历史曾有过惊人的相似,请同学们看看,9.18事变之后,东北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八年的抗战,又有多少同胞惨遭涂炭。说着我给同学们播放了实现编辑好的一张张幻灯片,从同学们的表情,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时,他们的的愤怒和悲伤,有些同学甚至还用手用力的压着桌子„„难道我们真要像小弗郎士一样要到最后一课,才能幡然醒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而后悔,把自己和国家命运相联系?国家兴亡,我得责任!所以我们就从现在起,从上好每一节课起,学好汉语,学好每一学科,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就应该明白我和祖国的关系。”同学们深情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在课后的周记中,有个孩子写到:“落后则挨打,国富则民强,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我真想大声高呼,中国万岁!我要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语文教学中,进入课文情境,与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再加上教师紧扣现实的巧妙点拨,学生们真切的感受这种爱国思想就会水到渠成了。

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呵护,所以把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家长经常慨叹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呢?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初一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但是每次讲授都让我潸然泪下。文章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在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文中对父亲过铁道时艰难情景的描绘,配着乐曲,看着画面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读到此处,我深情的讲到,父亲奔丧回家,一身的重孝,又失业了,送儿子远行读书,这时的悲伤之情可想而知,但父亲忍住心中的悲痛,一心想的都是儿子,文中的“蹒跚”“攀”“缩”身子“向左微倾”,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的描述出来。

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本已伤感的儿子怎能不落泪呢? 听到这里,同学们不由得被文中的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又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也可以想想,你们的父母每天上班那么辛苦,他和你们抱怨过么?父母带病送你上学、给你准备一日三餐,他和你们诉说过辛苦么?今天我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同学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在记事本上,每天写一个让你感谢的人,让你感动的事。学会感恩,你就会有责任心,就会懂得去回报别人。上完这节课,学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经常会在学生的记事本上看到学生们对家长爱唠叨的反感,现在变成了“今天,我要感谢妈妈,她提醒我带语文作业。”“我要感谢爸爸,他今天提醒我要认真听讲”“我要感谢老师今天中午给我答疑。”“我要感谢同学,今天借给我美术用具!”„„ 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的人多了,相互帮助的人多了,能体谅家长和老师的人多了,孩子们的思想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总之,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东汤九年一贯制学校

赫文

第四篇: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 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 中,使德智相长,是新世纪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1、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深感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以身垂范,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是寓德于文成功实施的基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运用自己的影响和感召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围,培养和谐、融洽、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吮吸健康成长的甘露,获取全面发展的营养。

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情感与道德观念成长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主题与道德主题积极理解,受到身临其境的陶冶,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保持情感、情绪的兴奋,主动获得课文中知识、情感、品德的精华,成就健康豁达的人格。

教师是影响学生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还包括对学生情感发展、品德发展欲望的唤醒能力。这种能力唤醒了学生对自我人格成长的自觉意识,坚定他们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念。

语文教师应是探究教学育德功能的“弄潮儿”,在深入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情感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工作热情、深厚的才识与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正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到与学生同心、同情、同感,又要保持施教者的清醒、主动地位,既能同学生融成一片,感染、打动学生,又能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权威。如果说游泳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下水牎师生同泳”,那么教学也是这样,语文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同学习,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鸣,才能使学生进入善学、善思、善得的学习境界,教师在这时也就达到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教育艺术境界。

有人说“学生的身上有老师的影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道德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终生洗刷不掉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位教育家这样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人格塑造人格,教师的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严谨的工作作风、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传输着某种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自珍、自爱、自尊、自重,从而在认识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逐步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一点,我要和各位教师共勉。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育德功能,不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对课文道德、情感主题的品评水平。只有教师自己从课文中受到感动,才能把课文中的情感点传递给学生。只有教师自己对文中的精神境界向往,才可能使学生确立学习仿效的决心,实现知、情、义、行的良好结合,使语文教学在中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

语文教师应加强指导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国旗下的讲话稿写作;指导学生编辑学校小报、墙报和黑板报;指导学生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才能。

3、发挥德育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正处在十五六岁年龄段的初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这就更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表者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不顾此失彼,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来说有着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纵观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社戏》等名作名篇都是初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教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的渗透于我们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教学过程 中一点粗浅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投身其中!

第五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 要: 摘

过程当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创作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构想。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 作者应该关注的方向。

德育教育 关键词: 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而学科德育则是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

人才的内在动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

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苏教版语文教材很

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其内容丰富多彩,蕴含深刻的德“道德修养”育知识。比如语文八年级下册就有“咏物抒怀”“人生体验”等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学内容,同时富含深刻的德育教育内容。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的分析中,使学生得到启发,受到熏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升修养,这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 德育渗透,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在语文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语文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挖掘爱国主义素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立场。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长征之歌”中,不管是《七律长征》,这些《老山界》还是《草》、文章或通过叙事,或通过抒情,表达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以及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语文教师在让学生理解这些精神内涵的同时,应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其实,适合注入《人、《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如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还有很多,《沁、“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民英雄永垂不朽》《我的雪》及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歌词三首”?园春,等等,都包含深《黄河颂》、《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心》,让深的爱国情怀,我们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应“传道”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 自豪感。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团队协作教育

新课标指出: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新课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教师为辅,程应以学生为主,带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协作中增进友谊。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协作完成采访任务,在过程中大家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真诚沟通,在团队中各尽其能,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己在团队中的处事能力,为将来踏上社会奠定基础。在苏教版语文初中阶段的六册书本中,像这样能锻炼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材料还有不、九年级下“广告多棱镜”少,例如九年级上册的专题训练:册的专题训练“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的收集和运用等,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中,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环境保护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

所具备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新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要》指出:”由此可见,语文课也要渗透“绿色”教育。及环境意识。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人与环境”单元,单元提示中“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说道: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在本单元,你将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慨叹智者《明天不封阳台》、《幽径悲剧》、《都市精灵》的无奈……”等都能让我们从课文与现实的对比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行动。因此,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其中,教会学生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的今天,语文教学应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为培养跨世纪的 环保人才打下基础。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现代世纪的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更多的现代素质,21 语文学科在塑造青少年学生现代人格的过程中应渗透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是现代人的思想素心理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语文课程所应承载的教育使命。科学精神回归语文课程,就是要转变课程理念,树立科学性与人文性互融的语文课程观;改进课程内容,增加语文课程的科学含量;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师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渗透科学精神;转变课程评价观念与方法,注重评价学,生对待学习的科学态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注科学”告诉我们要在语文中学科学,在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梦溪笔谈》等,议论、《叫三声夸克》、有《斜塔上的实验》文的知识点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应精心引导,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科学素

养,在新世纪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逐渐形成的阶段,在此阶

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优良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苏教版语文初中教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现适合渗透价,就要值观教育的资源。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陋室铭》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刘禹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杜甫的《茅屋为秋风尚情操。另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破歌》都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

育,让学生学会忧国忧民,学会坚强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多一些宽容》又能教会学生做人做、折。而《敬业与乐业》事有责任心,对人对事有宽广的胸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

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六、在语文课外时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是课堂教学的必

要补充。语文课外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丰富多彩,二是生动活泼。能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它能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开阔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眼界,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与习惯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易于,要让学生被学生接受。例如“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社学会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精神,可以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明辨是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学生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中,等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非,不仅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优秀。,也展现“人文性”的道德情操,让语文课展现“工具性”当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还有很

多,如课外阅读训练,作文训练,名著阅读,等等,教师都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语文课不仅要承传自己祖国绵延不

因此,而且要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息的文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选定渗透角度,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品质,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益处。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动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语文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让 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官池初中 樊小平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初探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在具体教学中,将德智体美劳作为培养学生的风向标,才能有效实现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大全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寿阳四中吴攀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学生会犯许多的错误,也会出现屡教屡犯的情况。作老师的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过去和......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

    芜湖市第五十中学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芜湖市第五十中学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