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林口县奎山乡中心小学
姜英发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第二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益智的作用,而且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它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在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有的孩子因家长溺爱和娇惯,养成了怕苦,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不良习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应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品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1.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在队列队行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阅兵式、军营生活等影片,让学生通过体育课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祖国是一种民族情感,是家国情怀,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内在情感需求和持久发展动力。
2.进行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
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
体育教学一般是以班级形式组织的集体性活动,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体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鲜明的集体性。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竞赛,都意味着为集体争取荣誉的时机和责任担当。
儿童和少年在体育活动中,从实际行为表现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许多思想、态度和情感,因而体育教学比一般教学有更多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实际机会,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穿过隧道”游戏时,我通过让学生观看集体配合好的组与配合不好的组的表现,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力量,从而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也可以在平时的活动、游戏、语言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发挥较好的教育效果。
3.进行民主法治和组织纪律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安排教材的组织教法时,特别在游戏和体育比赛中,每个人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规则都要受到批评教育,这使儿童少年开始接触到的民主和法制的教育。
同时,体育教学中,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各项规则,加强队列队形等教学与训练,也是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遵纪守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时刻要求学生把遵守课堂、游戏等规则作为活动的首要任务,并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提醒他们,让体育教学更具实效。
4.进行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多,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较高的现代生活中,体育课是最能锻炼学生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的品质的好场所。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400米跑时,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比较娇惯,年龄小耐力不足,他们一听400米跑都很发愁,更何况再去跑,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些肚子痛之类的借口不想跑,此时我给他们讲“马拉松”的由来、讲解放军的战斗故事、讲世界冠军刻苦训练的故事等,鼓励他们自信起来,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此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发掘其思想教育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结合体育知识,宣传我国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颂扬我国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通过武术、气功等民族体育教材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教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等教育。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因运动项目的不同,其教育的效果也不同。
如:田径项目中的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是小学体育的长跑项目,在教学中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讲清长跑的技术要点、对运动系统及身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中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均需在同伴配合下方能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2.结合师德素养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是学生身边的第一榜样,切不可不拘小节,把粗、懒、散等不良习气和作风当作小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既要有一般教师的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有健康而有朝气的体魄。
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和增强学生对仪表美的正确认识。教师上课的用语力求文明、简练、且有较强的逻辑性,来培养儿童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例如,对待那些能力较低,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以任何理由侮辱漫骂他们,同时还得教育其他学生要关心帮助他们。对待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袒护他们的缺点。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来培养学生对为人处世的正确观念。
3.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接力跑的过程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等,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4.结合榜样的力量激发德育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一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感人的体育先进事例,利用“讲、问、说、仿”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行有目标,为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利用讲、问来给学生介绍一些我国的优秀体育名人。例如:篮球明星姚明;跨栏王子刘翔等人。再就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爱的体育名人。
然后就是让他们模仿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名人的动作;让他们了解女排姑娘的奋斗精神,这样一来,既增长了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生年龄小,单纯活泼,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应聚焦“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育人”的高度备课,掌握好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形象地将“道德法治”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养,培养学生从小学会体育健身技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2 . 3 .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2 . 3 .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3、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3 . 1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3 . 2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 , 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 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3 . 3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结束语: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
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
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
”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
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
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3.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4.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5.收放器
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
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
师表的榜样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
效果。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课程改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改革,在“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在实施中,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在导学上,变教材为例材,变讲堂为学堂,使教与学和谐发展;这次改革,使我们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模仿到自身再创造的探究过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成为体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不仅要把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而且要做到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目的及其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特异个性,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创造性。在此,本人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明确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在事业上有所造就的物质基础。德育的具体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的情感和意识;②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④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二、结合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季节天气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法。在室内课中,可介绍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一是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体育发展史。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是从旧中国国力衰败,蒙受“东亚病夫”之辱,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富民强,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各个竞技运动项目都在向世界顶峰冲击,使得我国在国际各项体育大赛中日益显示出东方巨人的崛起。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是用中国体育健儿在各大型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申办奥运会成功等历史和事迹去教育学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
首先,体育教学是在严密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项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多样,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影响集体的成绩或荣辱,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强,凡是比赛都要夺冠军、争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因而在教授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时,教师应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
其次,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如游戏,大都有主题思想,教师要利用游戏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自觉遵守规则的教育;对于消耗体力的内容,如耐久跑、越野跑等,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障碍跑可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单杠、双杠等项目,可培养勇敢、果断、机智的优良品质。在这些活动中用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思想和优秀运动员坚持锻炼、磨炼意志、创造伟业佳绩的事迹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再次,体育也是一门艺术,在许多运动中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庄重之美,尤其在教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等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享受。因而教师应挖掘、揭示美的内容。在调队、集合时,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拾器材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公物等优良品质,并在课中抓住突发事件,表扬先进行为,制止不良倾向,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学环节。
总之,育人是教学的核心,只有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