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了,为了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总结如下:
一、目标实施方面:
1、本学期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达到了如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能力方面
1、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教学实施方面: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着眼于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当然,本学期的安全教育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一一更正。使安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学会防微杜渐。排除生活中思想上所有的安全隐患。
小学2010、1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六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上学期结束了。为了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总结如下:
一、目标实施方面:
1、本学期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达到了如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能力方面
1、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教学实施方面: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着眼于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当然,本学期的安全教育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一一更正。使安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学会防微杜渐。排除生活中思想上所有的安全隐患。
久长小学(2013-2014)六年级上学期地方课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任课教师:杨成2014年1月2日
第三篇: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均田小学六年级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学期又将近结束了。现将地方课程总结如下: 六年级共有学生56人,平时孩子们外界知识了解少,对贵州的人文地理,文化知识更是了解甚几,因此,教学地方这一课时,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结合贵州实际,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现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使学生学好地方课程。而地方课程真实而又亲切,总是以家乡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让他们学得有兴趣,学得有热情。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地方课程以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物质等为主要内容,编制结构采用主题方式展开,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探讨区域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形成。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了解人的血缘和人缘等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和地位等的态度,态度,调查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2.了解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了解人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区域文化特质
1.了解贵州的风俗民情,分析生死观,时间感,价值观和思维特点,领悟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2.了解贵州的文物古迹,特别是古村落群的聚落形态和侨民的聚落形态。
3.了解贵州的地方语文和民间艺术,重人文、重教育和重科技的传统、领悟商贸文化的思想理念。
了解贵州及各县(市、区)的主要文物古迹,通过实地参观、查询资料、采访和观看记录片等方法感受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了解文化名人的治学及创业历程,体会其创业的艰辛与成功,认识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文化名人刻
苦求学、专心治学、爱国爱乡的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多种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波。运用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要转变教师即是知识权威的错误观念,让地方教学能得到各层面的支援,如家长、老前辈,专家学者等。因为要将地方教好,非单一教师的能力所能完成,它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的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我们采用“问问别人”方式,让学生回家了解一些本地情况,上课时又相互介绍,相互补充,以达到家庭、社会资源的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总结_百花齐放_百度空间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 百花齐放真诚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总结2009-09-23 20:06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2008——2009 学下学期结束了。为了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总结如下:
一、目标实施方面:
1、本学期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达到了如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能力方面
1、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教学实施方面: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着眼于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当然,本学期的安全教育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一一更正。使安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学会防微杜渐。排除生活中思想上所有的安全隐患。
类别:默认分类 |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1077)| 评论(1)上一篇:六年级上册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下一篇: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司天の人A仔子feng雨季注册_1988边缘不落人532667646谢超文﹍雅涵ミ
网友评论:1匿名网友 2010-01-19 16:06 | 回复
发表评论:姓 名:
注册 | 登录 *姓名最长为50字节
网址或邮箱:(选填)
内 容:插入表情▼ 闪光字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四位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看不清?
取消回复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教案
《登 高》
1、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学生自读感悟
自读全诗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思考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3、译诗
《书愤》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
生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师问: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生答:白描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师问: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生答: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
生答: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生答: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4.师问: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明确: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五、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第5课古诗两首
《戏答元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设想
我打算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训练,因此本节课我考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使学生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从基础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1、查一查下面的加点字。(见多媒体)2、听一听录音。
3、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4、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5、学生齐读。
三、比一比(学生合作,讨论交流)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请各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歌的主要内容。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
4、以作者此时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并对朗读作评价
四、品一品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好批注,与同学作交流并作汇报。
五、赛一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实行分组背诵竞赛。
六、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全诗内容,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像欧阳修这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七、教师总结,学生再读全诗
八、理一理
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已在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