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4:3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

分桃子

【课题】

北师大版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材分析】

《分桃子》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深刻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除法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分东西的经历,这对他们学好《分桃子》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不强求公式化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本节课是由学生分物体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日常的随意分和技巧上的平均分的区别,以此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意义的情景,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与同桌合作的交流中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拌的合作,再回到个体的学习过程。

2、课堂上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去思索,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算法多样化长期渗透于实践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本节课在设计小猫分鱼的活动中,开展有效的活动,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3、关注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画圈”的方法,取代小棒进行分鱼的操作,这是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

4、恰当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演示不同的分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

5、设置有任务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反馈与交流,成果展示与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在有任务的合作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果的意识。

4、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点】

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和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完成从操作体验到表象水平的转换。

【教学方法】

讲解、尝试、讨论

【教学用具】

图片、小圆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有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背上浅浅一道沟,肚里粉红好味道。(生:桃子)那你们知道什么动物最喜欢吃桃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子分桃子。板书课题:分桃子。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谜语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唤起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分桃子

1、出示猴子分桃子图,请学生从中提取数学信息。

2、讨论分法:指名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演示并板书七种学生在这么多分法中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3、教师由同样多,一样多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体的经验,这里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只猴子分给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才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并感悟平均分的含义是:每份分得一样多。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当然有一部分学生会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或因为数目过小,没有随意分,而是直接两份分得一样多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说出平均分的特点。

(二)小猫分鱼

1、出示小猫分鱼图,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猫有几只?鱼有几条?谁能看着图说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请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分一分。

3、讨论分法:

①一条一条地分,每只每次分1条,3次正好分完。

②每次每只分2条,再每只分一条,分2次直到分完。

③每只小猫分3条,分1次正好分完。

4、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法很多,但不管怎么分,分到的结果都一样,每只小猫都分到3条,这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是多样化的,结果是统一化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又体现了知识前后的联系性,让学生知道了用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想到运用乘法口诀来分,表明这些学生的抽象思维有超前的发展,乘法口诀能学以致用,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因为这种分法(实际上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值得其他同学模仿。如果没有学生会想到用乘法口诀来分的,也不必刻意去启发,去教它。

(三)小狗分骨头

1、出示小狗图:请学生找知己条件和问题。

2、请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交流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时,可以用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的方法,使每份分得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把图中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①用小棒代替骨头平均分成3堆。每个学生必须学会小数目平均分的实际操作。

②尝试怎样利用图形,用画圈或连线的方法,解决问题。

从“借小棒分”到“借图形分”,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的从操作思维向表象思维发展。表象思维是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的必要的阶梯。

三、分花

1、教师拿出九朵花请1名学生平均分给4位同学,初步感受平均分的第二种可能:分不完,有剩余。

2、教师强调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3、请生对比找出本节课平均分的两种可能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的设计,是想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有分得“一个不剩”和“还有剩余”两种情况,为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4、小结:今天我们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平均分就是把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还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没有分完,有剩余,剩余个数小于份数。

四、巩固练习

数学书33页练一练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五、全课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3、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的整理,还应该是对学生

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学到

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师

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板书设计:分桃子

∧76同样多5}平均分4一样多321

【教学反思】

《分桃子》一课主要是通过“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分一分”的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训练场。整堂课我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整堂课,学生能在“分一分”活动中自主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课堂中,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不够扎实,操作目的性不强,推出“平均分”的概念略早,应在小猴分完桃子后再举一个例子,再出示平均分的概念。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了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连一连等动手操作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学数学,爱数学的热情。但练习题的推出应一题一题分层慢慢推进,不易全部抛给学生,再齐订正。

第二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分桃子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分桃子》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出自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内容。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情景。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子。这一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

学习本内容前,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以计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具体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探索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对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基于学生有了一定的除法计算的相关基础,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在教法上导入时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在探索时先采用直观的方法,借助实物模型来分桃子,认识算理,形成初步印象,进而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采用引探教学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正是由于满足这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以及知识探索的要求,我在算法的掌握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算理认识上采用合作交流,强化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与确立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程序我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二)问题驱动、探索算法;

(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

(六)作业设计。下面我就各个环节的设计作具体说明: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先个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

利用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同时从知识的角度讲,以知识的生长点为切入点,在激趣的同时,引出了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问题驱动、初探算法

“2只猴子怎么分48个桃子?”问题引出以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接着安排了借助直观的图片探讨“48÷2”的算法。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次“合作交流、认识算理”。

在这一环节的探讨中,主要完成对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首先通过交流,然后在对几种算法的比较中,突出列竖式计算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上,从教学的意义上讲,符合课改的精神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便向全体学生。因为交流算法对他们来说有机会参与,也有能力参与。在认识算理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十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这种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正是考虑到个性的差异。

这一环节我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因为,第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我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

(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例2,计算“48÷3”。在环节过渡上采用情境延伸,将例1中的“2个猴子分桃”改为“3个猴子分桃”。这样既延伸了情节,又暗示了探讨方法的延续性。

在过程的安排上我又依照如下两个层次进行: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48÷3”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1后余1的认识,即十位上余1表示1个10,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被3除。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首先我选择安排了书中的两个习题,既教材第55页做一做的第1、2两题,但对两题的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估算出每题的得数,然后再让他们利用本节所掌握的算法计算各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估算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它必须渗透在每个学段的教学中;第2题突出应用意识的训练。首先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完成编题练习,然后再进行解答。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内容之一。

(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

“40分钟的学习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你们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满意的请举拳、比较满意的请举掌”(环视全班同学,察其表情及举动),“请把你在这节课中的最大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这一环节我安排大约5分钟的时间。第一完成自我评价,第二让学生自己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作业设计

本着巩固本节重点,以及作业量适中的原则来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从直观性与条理性考虑,既突出重点,又力求简约。

五、设计理念。

为了体现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 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调,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心理需求,在问题的探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第三篇:分桃子教学设计(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桃子》教学设计

泉州市丰泽区云谷小学吴红红

2010年9月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但是技巧上没有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分的,但根据以往的的经验,个别的程度好的学生也会有规律的几个几个的分。而且程度好的学生还会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但大多数的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要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亲身经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根据自身操作的体验来用”同样多、一样多”表述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在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而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不强求公式化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本节课是由学生的分物体的经验开始出发,让学生体会日常的随意分和技巧上的平均分的区别。以及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意义的情景,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与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再回到个体的过程学习过程。

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为主,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去思索、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改以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长期渗透于实践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本节课在设计小猫分鱼的活动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3、关注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画圈的方法,取代小棒进行分鱼的操作。这是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

4、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的教学手段,在本节课有所体现。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不同分法的演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

5、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设置有任务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反馈与交流、成果展示与欣赏。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够运用不同的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3、培养学生在有任务的合作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和含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从而理解平均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完成从操作体验到表象水平的转换。体现在能用符号正确平均分配物品。(通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的体验,学生能感受到平均分的初步含义,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所获得的实际经验,转化为表象水平,完成由形象思维转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能用简单的符号如:画图、连线、画圈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

教学准备:课件、桃子磁片、气球图片、小棒、一双筷子。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猜谜语

胖娃娃,红尖嘴儿一身毛,背上浅浅一道沟,肚里粉红好味道。(桃子)猜一水果。猜出是什么水果了吗?在小动物中,谁最爱吃桃子呢?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猜一动物。(鱼)哪种动物爱吃鱼呢?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猜一动物。(狗)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今天看起来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聚会。你们瞧:都有谁来?(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桃子、鱼、骨头。可是小熊遇到一点困难,这么多食物该怎样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一分的学问,先帮小猴子分桃子吧。

2、揭示课题:分桃子

(板书:分桃子)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这里有几个桃,让我们先数一数吧。

小熊可能会怎样分呢?每只小猴子可能吃几个呢?请你先来猜一猜。

生1:每只猴子分到4个。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

生2: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分6个。

生3:一只猴子可能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5个。生4:可能一只猴子分7个,另一只猴子分1个。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到底是怎样分的?

课件展示

(二):小熊将桃子按7个和1个分给了2只小猴子,其中一只分的少的猴子很伤心。师:小猴子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分到7个桃子的猴子非常高兴,另一只猴子很难过。

师: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小熊分的不公平,因为分到7个的猴子可以吃很长时间,而分到1个的猴子一下就吃完了,所以它很伤心。师:小熊知道自己分得不公平,可是到底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小熊想请同学们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请学生在印有小猴子的白纸上分一分8个桃子卡片,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分的过程。)

(学生演示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每次每只猴子分1个,4次分完,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生2: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1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剩下2个桃子每只猴子再分一个,最后每只分到4个桃子。生3: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2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两只猴子两次共分到4个桃子。可能还有的学生会一次分完,每个猴子分4个。……

师小结:刚才这几个小朋友的分法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一个的分、有的是两个两个的分,还有的是每只猴子先分1个桃子,再分3个桃子。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师:小熊觉得小朋友分得太公平了,就按这样的方法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又有什么反应呢?

2、课件展示

(三):两只小猴子每人分4个桃子,都非常的开心。

师:它们为什么会都很高兴呢?

生:两只猴子分的同样多,这样分很公平。老师板书: 同样多、一样多。

3、师:小猴子吃到了桃子非常的开心,接下来小熊想请4只小猫吃又肥又鲜的12条小鱼。小熊接受了分桃子的教训,要给每只小猫分的小鱼同样多。(课件显示:4只小猫和12条小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来分小鱼。

小组活动要求: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怎样分每只小猫得到的鱼是同样多的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何分的同样多,在合作动手去分鱼!完成后请一小组上台来展示。

展示学生分的过程和结果,这里可以给学生一个选择,可以用卡片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如果电脑操作熟练的小组可以在电脑上演示。

这里在汇报的时候,可能出现多种分法,如一条一条的分、两条的分,还有的可能是三条三条的分。还有可能会运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进行平均分(这时应该表扬,用乘法口诀只用一次就完成任务了,分的真够快的)

4、小结:像这样每只小猴子分的桃一样多、每只小猫分的鱼同样多,这种分的方法就叫——平均分。也就是说:把一些物体,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5、看到小猴和小猫吃的那么香,小狗在旁边等不及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谁来说一说这次小猴要把18根骨头怎样分给3只小狗?

生: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代替鱼来分,如果没有学具来代替该怎么办呢?其实还有一个方法——画图,师: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请同学们在课本32页的最下面,用连一连、圈一圈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动手分骨头,并在小组内交流是如何平均分的。展示学生平均分的结果。

6、联系生活,举例说说平均分。每组同学平均分,可以分几个小组,每个小队几个同学。

7、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平均分。

三、解决问题。

师:小动物们要开始品尝美味了。小熊拿出了一些筷子,你能数出一共有几双筷子呢?老师这儿也有一些问题(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组五环图),你们愿意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吗?看一看都有哪些问题呢?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的?

要求:用圈一圈、连一连、或利用学具分一分,自己选择方法,独立完成1、2、3题结果。

请4个同学上来代表这4个小朋友,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把这9个气球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分完,师面向全班:还有一个他为什么不分了? 生:这个气球分给谁他都多出来,就不同样多了。

师:对了,这个气球给其中任何一个小朋友他就多出一个,就没有同样多,也就是没有平均分。面向此生:是这个意思吗?(生:是)

师点击课件出示:平均每人分到2个,还剩一个。师再贴一个气球: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剩两个能分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分的话每个小朋友也没有同样多。师再贴一个气球:如果剩3个呢,还能分吗? 生:还不行。

师:如果剩4个呢?

生:那可以分了,每人又分到1个,还是同样多。

师:看来平均分除了前面学到的平均分之后刚好分完,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

四、跳一跳,摘果子

吴老师每天上完课嗓子都很累,下课后总喜欢喝一杯蜂蜜水,同学们,你们知道蜂蜜是哪种小动物酿造的吗?对了,是勤劳的蜜蜂采花蜜的功劳。

今天一大早,就有16只蜜蜂去采蜜,过了一会,有一半的蜜蜂采完了,飞走了一半,还剩()只。

五、总结:

孩子们,一节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谁想说说你的收获?

师:短暂的四十分钟,同学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本领,老师收获了快乐!今后老师还会和你们一起继续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一下收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布置作业:课后回家和爸爸妈妈做平均分游戏。

板书设计:

分桃子

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第四篇:北师大二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课题:分桃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8个圆片,1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在森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猴子兄弟,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他们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就开始分桃子。

2.(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问题探究

(一)小猴分桃子

1.(出示课件)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合作,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来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巡查学生分的过程。

3.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对应课件)4.汇总分法(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为什么? 板书:一样多

(二)小猫分鱼

1.师: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猴的邻居小猫。

课件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小猫们辛苦地钓了一天鱼,可它们满心欢喜的看这锅里的鱼,却犯愁了,你们想帮助小猫吗?

课件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读题目找信息。

2.师:在题目当中,我们知道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有12条鱼,要分给4只小猫,而且要求每只小猫分的同样多,问每只小猫可以分到几条鱼)

3.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用小棒试着摆一摆、分一分。

(1)学生摆小棒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以及分的方法,出示对应课件 4.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师:每只小猫都分到了3条鱼,他们分到的鱼同样多。在数学世界里,通常把分得一样多的方法叫做“平均分”。(出示课件: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5.我们刚刚都知道什么是平均分,那现在老师就想考一下同学们!出示课件,师读: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哪一种是平均分,在()里画“√”。

(三)小狗分骨头

师:你们知道吗?在森林里,不但住着小猫,还有小狗呢,小狗最爱吃什么?(骨头)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题。

师引导理解题意后(注意是平均分,什么意思?)学生独立解答课件显示结果。

三、体验感悟

现在我们一起走近生活来体验平均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3页。1.练一练第1题师引导后生圈一圈完成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上台实物演示 3.问:一个奥运会标志需要几个圆环。生:5个

出示课件,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同学们独立完成生指名回答,说清:一共有20个圆环,可以拼4个五环。

4.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5.独立完成第4题。

在我们学校运动会的气球队也出现了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问题,想不想去帮帮他们。

6.同学们很有爱心,用自己的聪明帮助了别人。我们再去帮帮小蝴蝶。出示课件

问: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四、实践应用

.下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

平均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从这节课的活动看出学生能自己导出“平均分”,能领会平均分的含义。但对还剩几个的问题还是很模糊。这个问题要在下节课着重讲讲。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桃子》

《分桃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板书)。首先我对教材做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分桃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在课本第32页和33页,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及会用2--5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平均数‛和‚分数‛的基础。教材呈现的是三个分层递进的操作活动:分桃子、分鱼、分骨头。通过这几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合作学习、个体反思的认知过程,从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童话故事,为此我将三个活动改编成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物操作、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感受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完成从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的转换;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和有剩余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能对实物进行平均分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具、学具有:电脑课件、圆片、小棒、动物头像等。

(接下来我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但学习活动缺乏有序性和自主性,为此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引导探究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共分四个环节进行)

三、说教学程序

(一)设境激趣 导入新课

陶行知先生说过:‚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体,所以‘乐’与‘学’是不可分离的。‛新课伊始,我就利用课件呈现小兔搬新家的情境图,同时配以童话故事,并适时设下悬念:‚这么多食物该怎么分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与下一环节自然衔接。

(二)自主探究 感悟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渐深的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活动一:分桃子

(1)初步感知 ①首先我出示问题情境: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有多少种分法?每种分法中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个?②引导学生用学具代替桃子,全员参与、动手操作、解决问题;③之后全班交流分的过程,汇报分桃的结果及自己的想法,以此让他们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2)体会平均分的必要性,小结平均分的意义 在学生充分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我适时设问:怎么分才能让2只猴子都满意呢?为什么?再让同桌合作,扮演小猴分桃,要求每人分到的一样多;这样学生就深刻地体会到平均分的必要性及答案的统一性。此时我再小结平均分的意义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比如:我们刚才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这就是一个平均分的过程。(用圆片板书,画图)

活动二:分小鱼 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小猫分鱼的游戏,组织学生扮演小猫(展示头饰),再用12根小棒代替小鱼,让他们通过游戏的形式把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这样设计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

(3)每组派一只‚小猫‛到台前展示他们的分鱼过程。他们有的会一条一条地分,3次分完,每只小猫分得3条;还有的会第一次每只小猫分2条,剩下的4条再分一次,最后每只小猫也分到3条小鱼……对于不同的分法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其间有学生能直接运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得出每只小猫分得3条小鱼这个结果,我将会对他们大加赞许,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画圈的方法表现分鱼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我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予示范和指导。

活动三:分骨头

这一活动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可以选择用小棒代替骨头分一分,也可以用连线画圈的方法来分。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又回到个体的过程。

整个探索过程由一个童话故事贯穿始终,并在故事中逐层深入,以动促思这样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使新知的脉络更清晰、完整。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第33页的第2、3题。

2、综合练习:判断几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如果不是,想办法使它们变成平均分。

3、拓展练习:①课本第33页的第4题。②将课本第33页的第1题与本课情境相融合进行变式:小兔家来了这么多客人,现在有16根筷子,每位用一双够分吗?请你分一分。本题着重引导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回顾总结 评价激励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采用这种提问的方式,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使教学主题进一步升华。

板书的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与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动......

    北师大三上《分桃子》教案

    分桃子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自主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桃子 教学设计(精选)

    1、 分 桃 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流程:......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二年级《分草莓》

    分草莓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草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3.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分......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

    《分桃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分桃子 执教者:黄丽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位置及所授课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分桃子》。P54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七小学 刘兴林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