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时间:2019-05-15 14:1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师的挑战》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第一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太仓市璜泾镇鹿河小学施晓磊

读了佐藤学教授所著的《教师的挑战》一书后,感慨万千。本书聚焦课堂教学时间,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学生们向往的,还是我们教师所梦寐以求的。

佐藤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这种自由的交流有产生出多样而肺腑的串联。我同意佐藤教授的这种说法,在大江南北齐唱“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口号时,我却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总是被动接受学习,没有参与、交流思考的意愿,孩子们总等着老师能把知识“嚼碎”了才肯“下咽”,很少有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样下去,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就成了空想。

感慨于日本临时教师原田三好的做法:把教室铺满地毯,还用加厚的三合板做了四个比较大的桌子,套上桌布,教师充满了布艺的触感,变成了柔性的空间,没想到这一环境的改变就促使曾经大声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起来。看来,环境的改变对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一定影响。我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是给孩子们在教室硬件上有所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1)可以给他们提供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课堂可以在校园内,甚至在校外。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可以打破以往的坐法,按教学组织的需要而定。教学时间也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2)也可以给他们提供操作的机会。不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现代化媒体的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常规教具的作用。(3)要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如提问后不要忙于叫先举手的学生,要留于余地;也不要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出问题,以便于全体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少用按座位依次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以便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等等。(4)要提供给孩子们表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凡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凡是学生能够动脑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平等的讨论问题,可采取“合作教学”的方法,这可以为内向型学生和后进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原田老师的另一招“学习种菜与卖菜”也值得我们思考。鉴于学校所有班级都种马铃薯、甘薯和萝卜,原田老师打破常规,选择种植花生和棉花。其实,原田老师是想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做事,促使他们思考种出的果实该如何处理,学生一致同意把果实卖掉,原田老师采纳了建议,这样就将种菜与卖菜联系了起来,有关卖菜赚钱,孩子们的精神马上来了。这一事件究其教育学原理实则是教师努力创设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回归教学后我想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能埋怨学生激而不发,学习无兴趣。魏书生老师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都存在着,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吸引学生参与。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具体情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层次。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求知和成功的心理,想方设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力求实效。

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趣味来引导学生,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用知识来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读了佐藤学教授所著的《教师的挑战》一书后,感慨万千。本书聚焦课堂教学时间,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学生们向往的,还是我们教师所梦寐以求的。

佐藤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这种自由的交流有产生出多样而肺腑的串联。我同意佐藤教授的这种说法,在大江南北齐唱“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口号时,我却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总是被动接受学习,没有参与、交流思考的意愿,孩子们总等着老师能把知识“嚼碎”了才肯“下咽”,很少有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样下去,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就成了空想。

感慨于日本临时教师原田三好的做法:把教室铺满地毯,还用加厚的三合板做了四个比较大的桌子,套上桌布,教师充满了布艺的触感,变成了柔性的空间,没想到这一环境的改变就促使曾经大声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起来。看来,环境的改变对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一定影响。我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是给孩子们在教室硬件上有所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1)可以给他们提供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课堂可以在校园内,甚至在校外。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可以打破以往的坐法,按教学组织的需要而定。教学时间也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2)也可以给他们提供操作的机会。不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现代化媒体的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常规教具的作用。(3)要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如提问后不要忙于叫先举手的学生,要留于余地;也不要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出问题,以便于全体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少用按座位依次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以便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等等。(4)要提供给孩子们表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凡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凡是学生能够动脑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平等的讨论问题,可采取“合作教学”的方法,这可以为内向型学生和后进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趣味来引导学生,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用知识来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文档

遇见你,遇见了静谧与思索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开福区金鹰小学张利双

每个教师都追求“好的教学”,曾经的我以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地引领,让孩子能迸出精彩的发言,再趁机串联起来为好课标准,这样的课堂环环相扣,学生精彩语言不断,课堂热闹非凡。但是,现在,纵观整个课堂,纵观整个教室里的儿童,会感觉,如果这是好课标准,那么发言的孩子永远只是那些大胆表达的孩子,展现思考的永远只是那些乐于表现的孩子,其他孩子呢?其他孩子的学习主动权在哪里?其他孩子默默无闻的倾听会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吗?这样的课堂是否真的是“好的教学”?我一次又一次地追问自己,我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多少孩子在课堂上,获得了学习的能力与发展.我一次又一次地在课堂上改变着教学模式,突破常规,想要找到另一种课堂的风景。此时,我遇见了《教师的挑战》这本书,我看到了柔和契合我心的课堂风景,我感觉到了静谧下孩子涌动着学习动力的课堂实感,我接近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的交响课堂。这样的课堂能属于我和我的孩子们吗?我在书中努力寻找着拥有此风景的本质。

一、改变教学的立足点

平时的教学起点,以教师的预设环节和问题为主,而现在,应该以儿童的 感受,观察,疑惑点为立足点,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尝试。从儿童的表达当中,挖掘课堂交流的核心主题,让儿童逐渐养成对现象的细致观察力和利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其发现与思考的表达力。只是,这样的改变,有时不能如期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时会偏离“大家公认的核心主题。”而顺着儿童感兴趣的点在进行探究,讨论,没有按照常规路线去教课。不过,书中的观点是“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儿童的学习与交流比教案更重要。”是呀,立足于儿童的发展确实是教学的立足点。

二、创造每个人互动交响学习的境界

如果每个儿童在教室里都是学习的主人公,他们将与要学习的内容相遇,相遇后有了自己的看法,观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进而倾听同伴的声音,从不同的观点中吸纳新的思想,从不同的观点中进行思想交锋。每个儿童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学习的权利,感觉到与别人交流的意义,感觉到自己内在的发展,寻找到自己发展的主动性,怎能不创造交响学习的境界。原来互动的交响学习并非教师,一再对课堂的硬性要求,而是在自然的学习状态中自然的形成,这样的交响曲不再硬生生,呆邦邦,而是灵动自在的流淌。我是多么沉浸于如此的学习境界。

三、敏锐地寻找课堂串联点

虽说孩子们在讨论,在质疑,在交响,我们不禁要问,教师需要干什么? 一切遵循着儿童的思索,儿童的兴趣,儿童的焦点,教师可以干什么?其实,儿童的发言,有时是不能完全准确表述自己观点的,有时的表述是很难说服其他孩子的,教师要敏锐地进行转述,要巧妙地进行回应,要疏通孩子的语言,将他们的表达与核心的问题进行串联起来。这一境界看似自然平和,却是无比高深哪。教师需要将分散的语言一个个小心地联结起来,以对儿童无限的信任感支撑着每位儿童的学习与交流,轻轻松松地将清爽的感觉与思考编织在一起。教材与学生,教材本身的核心主题,多重意义直接的联系,儿童与儿童之间以及今天的儿童与昨天的儿童之间,课堂上多元的,多层次的联系如同织网一样,编织在一起。如何编织、如何串联?我一直感叹,我可能没有这样驾驭课堂的能力,既发散孩子的思考,又能把握中心的话题;我可能没有这样敏锐地触角,既尊重每个孩子的发言,又能激发多种思考;我可能没有这样完整的储备,无论孩子怎么发散,都能找到一个迁移的知识点,打通孩子与教材之间的联结,来进行核心的讨论。如果改变我的教学,我会不会陷入泥潭,我会不会思无所从,我会不会混思无措,各种思想,观点搅合在一起,反而会理不清,理不顺。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中也非常真实地呈现了从表面上看不太成功的课例,可是,背后的故事却也随之一层一层展开,看不见的多幕剧其实在悄然上演。如:福谷老师上的“家庭生活的形式”的课,孩子们围绕:收纳空间的话题讨论不停,疑惑不断,以至于老师的教案只用了一半。可是,正是这个话题,让性格异常腼腆的龟彦突然站在黑板前向全班人求助:“我不知道这个空间是做什么的。”班级的学生完全接受了龟彦的请求,继续探究。龟彦迈出了坚强的一步,儿童完全接受了这一步,其中的感动令福谷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每次观摩课堂,我们总被表面的花絮吸引,以为明艳的花儿可以让所有种子成熟,其实几朵艳丽花儿的绽放不代表所有种子的成熟,而当我们把焦点关注在每颗种子的细微蠕动,慢慢储备,虽然花儿还没开,但是,我们欣赏种子的节奏,呵护每一颗种子的挣扎,努力,那么终究有一天,我们看到的将是花儿的多样性,满园性。所以,即使有着对自我的种种担忧,但是如果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评价事物的标准,或许,我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创造,多一份坚守,多一份期待。只要我先勇敢地营造无限信赖,无限尊重儿童的课堂,在静谧柔和的孩子发展的思维点进行回应,敏感地接受、呵护任何儿童的低语和动作,我会慢慢知道串联的点在哪里,会静静编织语言,带动儿童的发展。

第四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交响的课堂

交响的课堂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陈雅伦

有时候,人就是需要逼一逼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嘈杂的生活琐事之中,静下心来,好好沉淀。阅读,便是最合时宜的事。读之、思之、记之,你总能在某些地方找到共鸣,如同遇到许久未见的老友般亲切与暖心。

初读《教师的挑战》,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自身的挑战是什么?回想工作两年多来,最大的挑战那便是:面对不同的学生,我如何当一名“不同”的老师?在书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这是基于对每一个儿童个体的尊重,让课堂成为和谐交响的课堂。

书中,山崎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让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反反复复地阅读四个情境,学生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看着黑板上贴出的海报纸上的课文在读;有的得意忘形地大声朗读;有的一边思索一边默读;有的小声的细细品读。汇聚成的一股股声音在这同一时间,同一空间里交响。整个课堂教学都是根据山崎老师的指导展开的,但这过程中却没有一句命令式的话语,而且所有话语都充满着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好,大家来说说”,他引导每一位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阅读心得。以“某某地方,我认为——”为引子,孩子们几乎都阐述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一个个小小的声音共鸣着,在课堂里汇成交响。

这是我所向往的课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公,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过程。

时常怀念去年教过的那一群可爱灵动的孩子们。每节课最后的“role play”(角色扮演)是他们最喜欢的环节,而八班的“role play”总是异常活跃。从一开始略为胆怯地照课本你一句我一句地念,到后来各种创新地扮演,惊喜连连、精彩不断。

尤记得那次课的内容是“狐狸吃到酸葡萄”,我惊喜地看到平常很少举手的珊同学与她的搭档玲同学一起上台表演。到台上时,她怯怯地小声问我:“老师,我们打算一人演一人配音,可以吗?”“可以呀。”表演刚开始,只见玲同学读完第一句就已经被珊同学的表演逗得接不下去了。“Ah,grapes.”珊同学把狐狸的垂涎欲滴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因这持续不断的大笑,表演被迫中断,过了一小会儿,待玲同学冷静下来表演重新开始,尽管底下仍然有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但珊同学还是异常镇定地表演完了。狐狸那看到葡萄垂涎欲滴的样子,到最后吃到酸葡萄气急败坏而跺脚的样子,珊同学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把整篇小对话完美地诠释出来了。表演结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惊喜、欣赏、不可思议,所有的眼光都注视在这对最佳搭档身上。在欢笑声与掌声汇成的交响中,我第一次在珊同学脸上看到了自信与满足。

开学初,珊同学因为身体原因缺席了部分英语课,因此有点跟不上课程,而且她本身胆子又比较小,在课上我清楚的感觉到了她的迷茫与不安。可能有些句子她读得不是那么流利,可是机灵的孩子们选择以这样不寻常的方式分工合作参与表演着实让我很惊喜。表演完后我表扬了她们,并鼓励同学们各种形式的创新。从那以后,孩子们五花八门的表演把课堂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越来越多的孩子大胆地参与进来。而珊同学更是成为我们每次表演活动备受期待的小演员,她的英语学习也慢慢进入状态。随着表演活动一次次的开展,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高效地与搭档分工合作,也懂得了倾听、欣赏别人,这令我欣慰不已。

佐藤学老师说:“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或者挫折都是了不起的,并且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创造性强的老师总是能够接受儿童的多样性和教材的发展性。”

课堂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有个性的鲜活个体都应得到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存在感与参与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共同奏响一曲美妙的交响曲,这是我期许的,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读后感

我阅读了日本著名教授佐藤学的著作《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一、这是一本让我感动的书。

作者作为知名教授,他是付诸于行动的研究者,亲临一万多间教室,聚焦课堂教学实践的“小事”,以现场素描的方式记录了老师的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多彩的生活。如:“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了”。我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教师,身边有如此丰富的资源,案例,可很少去观察、思考研究过这些小事,每天的目标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心情最好时是班上学生作业都清了,如此而已。我被佐藤学治学精神感动,也被他文笔中鲜活细腻教学案例感动。

二、这是一本对我具有启迪价值的书

先看一下我的真实课堂素描。上课预备铃声响了,走进教室,依然没有看到安安静静的充满求知的眼神,有学生急急忙忙找书,还有人趴着看似准备好了,却无聊的手上摆弄这节课的玩具——橡皮、小尺、计算器,还有个别学生忙着处理课间活动留下的“人际纠纷”。这样的情景我已经习以为常了,通常这时我会明知故问“刚才是什么铃声?你准备好上课了?”总要需要一句话压一压他们。

数学课堂上我通常会要求学生先尝试解答,但是总有1-2人会耐心的等待一直到黑板上有了正确答案才会动笔。我也常会让学生交流讨论,当然一般只是同桌,可是我发现多数学生只是表达,缺少思考和辩论。回答问题时,只有固定的那么几个人,不点名了就不发言或者不作为。一节课,很多同学只当了听众,还是不走心的听众。这样的情形似乎如影随行了,老师学生都在煎熬,一种焦躁、郁闷的情绪藏在心灵的深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这时我习惯上会把问题全部归责与学生:为什么不写作业?怎么不动脑筋?举手发言有那么难吗?讲了多少遍还不会?

我知道现状需要改变,但很无力觉得无处着手,直到看到这本书,让我有了点方向。

书中讲到了令几乎所有老师着迷的课堂教学是在娴雅的关系之中,每一个人互倾听彼此的心声,每个人的细腻思考得到细致的交流教学。能够紧扣当今教师心弦的教学绝不同于以往那种受到喝彩的、热热闹闹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而是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悄悄的文化革命。

改变从哪出发?具体怎么做?走向哪里?

1、改变观念。

现在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在没有形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之前这只是空谈。在教师创造教学的力量中,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不过占了3层成而已,剩下的7成取决于教师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思考和感情,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潜在可能性。所以,老师要对所有儿童有成功的期待,摘下“能” 和“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位儿童挑战固有的学习情景,才能看到他们无可比拟的、个性化的经验和创造。

2、培育课堂倾听的关系

先看看“佐藤学”对倾听的解读

“倾听”一词的本意是接收他人语言的过程,是一种被动的动作,但这种被动性恰恰形成了特别的主动性。首先倾听是对别人的关注,让发言者产生信赖感,拉近两人的关系。其次无论意见多么活跃,没有倾听,就不可能从别人角度思考,进行深入学习。

培育课堂倾听的关系非常不容易,起点是老师要作一个出色的倾听者。回顾自己平时教学,时常打断学生的发言,只在意“好的”发言,对错误的回答只会“不对,再想想”,很少细微观察,像这样自己都没好好倾听,更别说带给学生一个润泽、安全的言说环境,所以出现一开始的情形。当然培育课堂倾听的关系远不止这些。

3、真正的合作学习

现在的课堂希望学生不吝惜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积极接受他人的观点追求合作学习。因为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讲,他们的学习与交流比教案更重要。合作学习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在课堂上,我也会有所谓的合作学习,多数只是同桌,或者前后四人一组。可是我没注意到,同层次学生的交流看上去活跃,实际上是相同意见的重复,而不是学习。而差异过大可能交流都无法形成,只由一人支配,所以合作的效率很低。合作学习是个大课题,我没做研究,但相信那是高质量课堂需要探寻和实践的方向。只有思考远远不够,行动才能说明一切,愿意去努力!

下载读《教师的挑战》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师的挑战》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读有感 对于教师来说,在经历一个学期的辛苦教学工作后,暑假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让人轻松一下的假期。每年暑假我都会到全国各地走走,或是在网上挑几本书看看,沉浸其中,作一番身体和......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静待花开

    静待花开——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原创: 王亚明合上《教师的挑战》,书中的讯息和从教以来的经历让我感慨颇多,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一定是——静待花开。(一)静待花开之倾听......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实践·合作·创新

    实践·合作·创新——读《教师的挑战》有感林秋妹 东山二实小悦读共同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真真切切搞革命。——题记国庆七天长假里,在家陪同高三女儿复习考试,想着自己也要充......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尊重与信任

    尊重与信任——读《教师的挑战》有感林雪琴 东山二实小悦读共同体近来在教学上,我遇到了许多的苦恼,教学的心都是浮躁的,想从书里头求得一知半解,便开始阅读《教师的挑战》。佐......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课文告诉我了我们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还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面对绝症,霍金毫不畏惧,他只......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每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有人欣喜,有人悲伤,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对待命运。霍金对待命运的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 17岁考取了牛津大学的......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了《向命运挑战》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霍金的毅力超乎常人,一个患有绝症的人,还抱着如此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真让人震惊。 这篇课文写了科学家霍金被医......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哪个人不希望?但现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设想一下,当你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医生告诉你患上了“脊髓侧索硬化症”,至多只能再活两年半,你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