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感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感悟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吸引着我,让我走进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在一所全美学生最多、教师最少、装备最差、秩序最乱且位于洛杉矶贫民区的学校,雷夫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感悟并积蓄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他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并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的责任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我们要学会倾听:“给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工作中要不断积蓄经验和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教育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和社会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里,我们就要视学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爱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会再因为无知的冲动影响与学生沟通和引导的机会,经常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去想问题,用宽容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事情。这样,我们也会迎来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为学生营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风港的同时学生的心里也肯定会有老师的一块地儿。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每位教者时刻要身正为范,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每位学生想要什么?是一时的分数还是一生的人格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同的国度对教育的解读也不尽相同。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教者要坚信“没有害怕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行为偏差或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者要不离不弃,多一份耐心和关心,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知识、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学生进步了就应该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赞许声中快乐的成长;不要小看比我们年龄小的孩子,要提供一个可以施展孩子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孩子带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无论何时,我们要谨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有学生教者的舞台才会精彩,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思想和情操才是教育的方向。相信,雷夫是每位教者的一面镜子,尽管教育工作中没有同样的舞台却有着同样的目标:让孩子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每位教者都应为这个神圣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和摸索。当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学生的陪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果实”是我们所期盼的,也是我的人生目标。
第二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感悟
寒假有幸拜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这本书,并了解到书中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在讲授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其中并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却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
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梗概就是一位小学教师精心教育他办理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是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件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洛杉矶一个充斥着贫穷与暴力的地区,有一间非常不寻常的公立小学教室,叫做第56号教室。教室里的五年级学生,多半是身处弱势、贫穷、以非英语为母语的移民之子。这个班的老师叫雷夫。第56号教室,到底有什么奇迹?
奇迹一:
十二岁的孩子,懂得忠于自己的原则,知道“品格”的重要性。第56号教室的学生,知道何谓“道德六阶段”。同时也知道“人要忠于自己的原则”。道德六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要孩子们达到更好的境界是非常高标准的,但雷夫老师还是这么要求他们。
奇迹二:
从第56号教室离开的孩子,个个热爱“阅读”,且终身为自己的人生而读。在第56号教室里,是以“读书时发出多少笑声”和“流下多少泪水”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雷夫老师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奇迹三:
第56号教室的孩子“管理金钱”的技巧,比他们的父母还强。“管理金钱”是孩子终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
奇迹四:
第56号教室的孩子知道“考试”只是理解的温度计,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孩子们知道,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世界末日,这只代表着一件事情:他还不了解这个技巧。而雷夫老师很愿意在为他讲解一次。
奇迹五:
在56号教室的孩子,用“艺术”当课余爱好。雷夫老师强调(www.xiexiebang.com)“艺术”的基本真理,加入管弦乐团的孩子们不只学到如何拉小提琴或吹单簧管,也学到了纪律、责任、牺牲、沟通、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
雷夫老师创造的这些奇迹,有他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或许对我们的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有用。用书中的话作为启示
?把教室打造成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
?以信任取代恐惧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你就是榜样(身教重于言传)
?要尽最大努力把恐惧从你的课堂赶走,做到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给孩子再多的奖赏也比不上我们用心的陪伴。教育无捷径,真相往往是朴实的
第三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读书感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教给我的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在第56号教室里,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雷夫老师将他的教育心得写成《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书中有很多教育事例,感人且引人思考。在读的过程中,我总是为雷夫老师的教育智慧赞叹,也从中领悟到:做老师,就要多读书、勤思考,做智慧教师。
雷夫在文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总是书包很乱。年轻的老师想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却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年轻的老师把这个小男孩书包里的所有东西都倒在课桌上,让全班同学看。还拍下照片来,跟孩子说要展示给所有家长看。后来,男孩的父母找到学校来,因为老师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雷夫在书中评价道“这件事最大的灾难,是老师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他原本可以协助艾利克斯学习整齐的价值,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学生,但是他却把事情搞砸了,现在反倒成为艾利克斯和全班眼中的怪物。这种伤害要好几个月才能弥补”。抓住教育机会,对孩子进行及时、恰当的教育是一种智慧。这比起无聊的说教有更明显的效果。
看到雷夫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们班就有两个孩子,总是书包、桌洞乱的一塌糊涂。每到下午放学收拾书包的时候,拖拖拉拉、丢三落四,说了也不改。后来,我看得着急,忍不住就自己动手两三下给孩子把书包收拾好,催促他出去站队。但我知道,我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一年级的孩子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要耐心等待他们开花或者长成挺拔的树木。我的心急会让这两个孩子失去一次成长的机会。再次看《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们班的这两个孩子。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抓住教育机会,也让他们认识到整齐的价值、学会干脆利落的做事?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不再插手给这两个孩子收拾东西,而是给他们时间。首先让他们观察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收拾的书包、桌洞,对什么是整齐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然后在课间让他们练习整理桌洞。我在旁边看,只要有一点做得好的地方,就及时表扬,将他的优点放大。孩子从老师的表扬中得到动力,能积极的将东西收拾好。这样练习了几次之后,这两个孩子明显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要摆放整齐,放学收拾书包时既要有条理,又要利索。我再不用在放学时朝他们大声命令“赶紧把自己的书包收拾好”,孩子也不用害怕地看着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构成了和谐的关系。
科学的方法加上耐心的等待,是我从雷夫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领悟到的。每重读一次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感悟。想做一名拥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先从读书开始吧。读书,然后思考,最后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我相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勤读书、善思考,就会越来越懂得教育的智慧。
第四篇:《56号教室的奇迹》 读书汇报
《就让我们:“相 信”》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汇报
相信身为教师的我们,都遇到过插图一中的情形,那么请在座的各位回想一下,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在《56号教室》这本书中,雷夫老师选择了一种最智慧也是最温馨的处理方式,他对学生丽莎说“我相信你。”当孩子还在半信半疑的状态时,他又强调了一遍,“我相信你”,随即又将两人谈话的重点转移到丽莎需要有条理一些,并且提示丽莎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雷夫老师是幸运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丽莎都不曾忘带作业,他成功了。但当我们在感叹雷夫老师成功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思考雷夫老师成功的原因。如果我们也能够掌握这种成功的方法,我想幸运也会降临到我们身上。
“我相信你。”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雷夫老师播种了信任,也收获了信任。“用信任代替恐惧” 是雷夫老师的成功之本,也是我读过这本书后感受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更是我们每位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事实是,即使我们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所执教的班级中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害怕我们才会乖乖上课、听讲、写作业,尤其是对班主任的害怕。可能有些教师会以此为傲,对于别人不能管的学生他能管而沾沾自喜。但我却觉得这种以威严而非人格建立起来的威信是可悲的。试问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只剩恐惧,甚至在校外遇到我们连招呼都不愿意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么? 执教不久的我常思考,我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一定是可亲的,想在每一天收获孩子的笑脸、拥抱甚至是亲吻;一定可信的,爱学生
之所爱,乐学生之所乐;一定是可敬的,希望有那么一天我的学生会爱上逐渐成熟的我,会乐于向我学习。而不是让他们在我的专制独裁下成长,屈服于我的威严,那样的我是不成功的,那样成长的孩子也会是不健康的吧?所以,我,一个年轻教师,立志和雷夫一样,“用信任代替恐惧”,想要为我幼小的孩子们建造一个没有恐惧,但却充满爱的港湾。这听着像句口号,但是,它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工作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充满爱心,像爱我的家人一样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包容他们的一切,用我的爱去感化和鼓励他们;其次,要脚踏实地,事无巨细。从身边和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任何一件小事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最后,虚心学习,向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使自己成长和进步的目的,套用最近备课时我们常说的话就是“将一实验的名师一个个榨干,捞净”。当然,学无止境,我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定要终身学习。
读过此书虽然觉得特别钦佩书中雷夫的做法,但有大部分内容我并不能读懂。通读几遍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让我们建立信任,涉及到了平时教学和生活等各个层面:阅读、写作、计算、应试、历史、科学、艺术、体育、经济。不论何时、何地,身为教师的我们只要记得: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身教重于言教。我想要达到的状态是:用行为建立信任,用信任理解行为。
读书汇报之后,我的读书旅程并没有结束,这本书我想我会再读
一遍,当然,还有其他利于我成长的书。“要么读书,要么履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第五篇:读书心得中国教室的奇迹
增智、益志、怡情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洮南市第二小学张美琳
本质上讲,阅读是自我建设与自我塑造的过程。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人身之躯譬如一座房子,生来都是毛坯房,通过阅读构建装修,灵魂居住期间才会润泽舒适。那么为什么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重要问题。
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中的幸福第四课“赴一场与好书的约会”之后,我也深深地有了感触。俞玉梅为了能让孩子们爱上读书,精心设计了很多办法,如:打通生活与学习的“任督二脉”;让孩子明白,阅读是最美得人生姿态,告诉孩子“为什么阅读”;让攀比阅读之风席卷教室;带孩子与朝阳清风一起读书等。
书籍为人类插上改变命运的翅膀,阅读是获取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一个老师曾经问他的学生:“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最后只见一个同学站起来大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学生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传奇人物——周恩来,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周恩来,一代总理的成长缘于读书,读书赋予了他知识,读书使他渊博,读书使他通晓古今,懂得了治国之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代诗人的成长缘于读书,读书让他豪情满怀,读书让他立志报国,读书让他感悟到百姓的疾苦,写下了千百首感人肺腑的诗篇,成为受后人称颂的“诗史”。
一位位有志之士,一代代天之娇子,他们工作于不同的领域,成长于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读书。我无法保证读书便可以成为诗人,更无法保证能成为总理,但是我可以保证在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收获许多原来没有的东西。
一本书,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此伴着这个人快乐地成长着,我想大概这就是书的魔力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无数成功人士热爱读书的原因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又怎么能进步呢?人之所以富有,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充实和纯洁,其次才是房子,车子和钱财。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第一位的是,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的竞争力,没有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成为富强的国家。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浮躁到连书都不愿意读,猖狂到视读书人为另类而不齿的地步,那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离崩溃不远了!从主观上来看,功利化,世俗化思想的泛滥是读书人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人的眼里,哪些灰暗的书本中只有‘颜如玉’,或是‘黄金屋’。功利,世俗,浮躁化倾向日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众,推杯换盏整天喝得头昏脑涨,天昏地暗者众,而坐下来踏踏实实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者寥寥。
----军事专家张召忠说
我也认为:读书,不光是学校学生的事,每一位现代人都要读书。读书的目的可以各各不同,依我看来,无非三种目的:增智(知识技能),益志(修养心志),怡情(获得快感)。
如果我们是一棵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如果我们是一只小鸟,那么书就是翱翔的翅膀„„我想我们不必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但我们至少应该“为成长之健康而读书”,“为人生之辉煌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