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报告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
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奇迹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认真地研读,然后也慢慢地走进了这间教室……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这部被称作奇迹的作品,不仅是雷夫老师讲述他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己,更好的培养学生,而且《第56号教室的奇迹》更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在这里,雷夫.埃斯奎斯以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无比热忱的教育之心,把一批批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也取得不凡的成就。雷夫.埃斯奎斯认为“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在第56号教室里,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阅读、做算术,一起游戏,一起创作,一起表演,一起旅行……在他的引领下,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我想,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奇迹,还有他勇敢、执着和创新的教育精神。
“想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他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
“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反复的读着这些语句,当然还有他们的故事,深深地被感动着,思索着。也许在你最初踏上讲台上的时候,也听到过这样的忠告“一定要镇住学生,要不然以后不好管理”。我也不例外,于是也带着无比严肃的的假面具走进了教室,让孩子们畏惧老师,于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孩子们遵守纪律,在课上表现的很安静,这时老师就会暗自窃喜自己多么有威严,多么镇得住学生。但孩子在老师面前的听话并不一定代表他们懂得该怎么做个更好的人,只是不想被老师批评。这被雷夫老师称为“道德发展六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但作为老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批评才去做。雷夫老师也坦白早年他也是用“让孩子害怕自己”的方法来镇住学生,不过后来发现孩子除了害怕外什么都没学到。于是就不再对孩子灌输第一阶段的思维了。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做的不是让孩子去害怕你,而是信任你,明白你让他们做的是对的。
由此,我感触很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认为他们是一群捣蛋鬼。我想,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带着真诚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的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我们一样,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也许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会着急、生气,有时候还会发火;也许在反复的教导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无助和沮丧……但,很多时候对孩子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学会用孩子的心态面对问题,真正的关心他们,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真正感到生活的温暖,才能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有意义的生活之中。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第56号教室才成为了一座让孩子们温暖的、能躲避暴风雨的天堂。
接下来,我走近了雷夫老师的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别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饽。”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 “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
读着这些文字,感受着他的教育生活,我反思着……
在家庭、工作中,我们可能会经常用“贿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们可能常说“如果你能做得好,我会给你买礼物的”。老师们也可能常说“如果你能做得好,就会为你加分的”。以前,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并在班级里设置了一个评比专栏,作业、纪律、课堂表现、做好事等都会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加分,在每周班会上根据孩子们得分的多少进行评比。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挺有成效的——孩子们积极性提高了,各方面的表现也有了明显进步。可慢慢地,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因为在我们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不平等的因素,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很容易引起“急近功利”和“破罐子破摔”的两种极端现象。有的学生因为很内向,不太喜欢崭露头角,有些则是在某些方面表现欠佳,得到的星星寥寥无几或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时间一长可能就出现了“反正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们了”心态;更令我苦恼的是,我发现有的学生竟然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星星才帮助他人、表现良好的,一旦与加星星无关的事情,他们态度就消极了;有些同学甚至还会因为相互间的竞争变得自私了……好像做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争取星星而已。不经意间,孩子们原本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变了味道……接触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明白了。这种评价的方法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比较有诱惑力,但已不应该再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了。是的,在我们的教育中,人格品质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学生们应该可以做的更好。正如书中所说“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一切,豁然开朗了,和学生们探论了一番,我们一致表决撤换专栏、取消评比,并下定决心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不断地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
继续品读,简单而又深刻的进行了摘录—— “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里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在第56号教室里,我们不取笑或揶揄他人,无论我们做什么(包括体育在内),这个原则不会改变。”
“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的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经历的探索,以及为了使每一个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过程就是一切。”
……
反复读着这些关于阅读、关于艺术、关于创作、关于教育的句子,当然还有雷夫老师和他的孩子们发生在第56号教室里的故事,我被深深地被打动着。如果我是第56号教室里的孩子,我也会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才回家。我也会在节假日的时候跟随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来到学校,跟他一起阅读、算术、表演、旅游。因为在在雷夫老师用他的真诚、热情为孩子营造的自由、快乐的学习天堂里充满了关爱、信任、自由、快乐、想象和创造……其实,只要真诚的付出,我们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我想,教育的本身或许就是一种艺术——在许许多多不经意间给人坚持的力量或是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实践,创新,为更好的教育好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我希望,每一个为师者都能成为一位幸福的老师,只有我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才能给学生们一个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借学校读书月这一契机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谢谢!
第二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报告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报告 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奇迹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认真地研读起来,然后也慢慢地走进了这间教室……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这部被称作奇迹的作品,不仅是雷夫老师讲述他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己,更好的培养学生,而且《第56号教室的奇迹》更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在这里,雷夫.埃斯奎斯以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无比热忱的教育之心,把一批批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也取得不凡的成就。雷夫.埃斯奎斯认为“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在第56号教室里,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阅读、做算术,一起游戏,一起创作,一起表演,一起旅行……在他的引领下,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我想,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奇迹,还有他勇敢、执着和创新的教育精神。
“想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他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
“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反复的读着这些语句,当然还有他们的故事,深深地被感动着,思索着。也许在你最初踏上讲台上的时候,也听到过这样的忠告“一定要镇住学生,要不然以后不好管理”。我也不例外,于是也带着无比严肃的的假面具走进了教室,让孩子们畏惧老师,于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孩子们遵守纪律,在课上表现的很安静,这时老师就会暗自窃喜自己多么有威严,多么镇得住学生。但孩子在老师面前的听话并不一定代表他们懂得该怎么做个更好的人,只是不想被老师批评。这被雷夫老师称为“道德发展六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但作为老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批评才去做。雷夫老师也坦白早年他也是用“让孩子害怕自己”的方法来镇住学生,不过后来发现孩子除了害怕外什么都没学到。于是就不再对孩子灌输第一阶段的思维了。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做的不是让孩子去害怕你,而是信任你,明白你让他们做的是对的。
由此,我感触很深:是呀,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认为他们是一群无法挽救的捣蛋鬼,不再想去理会他们。有几次我们是先倾听孩子的解释,有几次我们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
问题的,当孩子不诚实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省,自己是否言而有信?我们是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吗?没有,都没有。我想,其实孩子需要的是时间和老师的信任,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恐惧感,给予他们自信和信任,相信学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想,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带着真诚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的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我们一样,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也许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会着急、生气,有时候还会发火;也许在反复的教导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无助和沮丧……但,请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学会用孩子的心态面对问题,只要我们对每一个孩子都抱有期望,只要我们真正的关心他们,并随时为孩子们送上可靠的肩膀,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真正感到生活的温暖,才能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有意义的生活之中。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第56号教室才成为了一座让孩子们温暖的、能躲避暴风雨的天堂。
接下来,我走近了雷夫老师的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别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饽。”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
“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
读着这些文字,感受着他的教育生活,我反思着……
在家庭、工作中,我们可能会经常用“贿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们可能常说“如果你能做得好,我会给你买礼物的”。老师们也可能常说“如果你能做得好,就会为你加分的”。以前,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并在班级里设置了一个评比专栏,作业、纪律、课堂表现、做好事等都会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加分,在每周班会上根据孩子们得分的多少进行评比。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挺有成效的——孩子们积极性提高了,各方面的表现也有了明显进步。可慢慢地,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因为在我们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不平等的因素,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很容易引起“急近功利”和“破罐子破摔”的两种极端现象。有的学生因为很内向,不太喜欢崭露头角,有些则是在某些方面表现欠佳,得到的星星寥寥无几或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时间一长可能就出现了“反正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们了”心态;更令我苦恼的是,我发现有的学生竟然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星星才帮助他人、表现良好的,一旦与加星星无关的事情,他们态度就消极了;有些同学甚至还会因为相互间的竞争变得自私了……好像做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争取星星而已。不经意间,孩子们原本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变了味道……接触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好想明白了。这种评价的方法对
于小孩子来说是比较有诱惑力,但已不应该再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了。是的,在我们的教育中,人格品质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学生们应该可以做的更好。正如书中所说“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一切,豁然开朗了,和学生们探论了一番,我们一致表决撤换专栏、取消评比,并下定决心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不断地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
继续品读,简单而又深刻的进行了摘录——
“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里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在第56号教室里,我们不取笑或揶揄他人,无论我们做什么(包括体育在内),这个原则不会改变。”
“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的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经历的探索,以及为了使每一个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过程就是一切。”
……
反复读着这些关于阅读、关于艺术、关于创作、关于教育的句子,当然还有雷夫老师和他的孩子们发生在第56号教室里的故事,我被深深地被打动着。如果我是第56号教室里的孩子,我也会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才回家。我也会在节假日的时候跟随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来到学校,跟他一起阅读、算术、表演、旅游。因为在在雷夫老师用他的真诚、热情为孩子营造的自由、快乐的学习天堂里充满了关爱、信任、自由、快乐、想象和创造……其实,只要真诚的付出,我们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我想,教育的本身或许就是一种艺术——在许许多多不经意间给人坚持的力量或是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实践,创新,为更好的教育好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我希望,每一个为师者都能成为一位幸福的老师,只有我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才能给学生们一个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
第三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体会
Teach your hair’s on fire(教育需要有热情和耐心)
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白的、黄的、黑的„„封面上10来个肤色不同容貌各异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却拥有同样灿烂的笑容,同样信任的目光,而目光都汇聚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眼神清澈、面带笑容的雷夫老师。再读这本书,就好像走进雷夫经营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感受到了教育不因文化差异而本质不同,感受到了五十六号教室里发生的奇迹,更感受到了五十六号教室缔造者——雷夫的艰辛与欢乐。
雷夫老师所从教的小学是一个处于充满暴力和贫穷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成长环境并不好,面对如此恶劣的教学环境时,雷夫也曾感到疲倦沮丧,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教下去,但是当他经历了“教室里的火”之后,他勉励自己只需要尽一切努力帮助孩子们进步。或许不一定做得很好,但起码努力过了。于是从那以后他便开始用“头发着了火似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回顾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能像雷夫老师一样下决心的老师比比皆是,特别是青年教师(包括我自己),但大部分的人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也慢慢的被燃烧殆尽。我想我们所缺乏的是牺牲的精神和敢于试错的勇气,就如雷夫所言“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成功无捷径。”对孩子而言,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书中说,教师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雷夫老师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做一个好老师不必随大流”。而在中国,随大流似乎是约定俗成的,大家习惯人云亦云,不管自己对该事物是否经过详细的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只要别人在做的,或者是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自己就认为这是对的。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这种叫做从众心理。在老师队伍中,这样的人也很多。自己也曾多次随泼逐流。我很赞同雷夫老师说的:“很多人认为顺应大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个人虽然也很尊重这样的人,但这并不是我所追寻的标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时我们的某个观点不符合大众的口味,就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一旦为自己的观点做解释,就会被说是固执己见、听不得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自然而然的成为千夫所指。有时坚持自己的想法真的很难!但我们需要的就是坚持!
身为一名科学老师,在细读本书第二部分第八章后深受启发。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因此特别强调科学探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学成效最大化是我一直在摸索的问题。而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感觉问题颇多,比如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不够,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究,担心实验课课堂纪律难以掌控等等。由于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生成性问题,常常为了减少学生在实验中失败的可能性而绞尽脑汁,原以为一堂成功的实验探究课的标志就是所有的小组都得出了预期的实验结论,一旦哪个小组出现误差就如临大敌,而一些所谓公开课就更是如此,老师往往在课堂下要做足功课,防止学生失败。而雷夫老师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在科学课上必须让孩子们经历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在一次有访客的自然课上,学生制作维京火箭,当一个组的学生火箭飞不起来时,雷夫并没有像其他访客一样急于“引导”,而是让学生自行找出火箭飞不起来的原因。访客问道,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尽快找到错误呢,雷夫老师回答,问题可能5分钟就解决了,也可能要花上两个月,但不断经历失败试验的两个月却是最令学生惊喜、兴奋的时光。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所以有时我们有必要闭上嘴巴,让孩子们自己摸索。
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学生们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对于雷夫老师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简单的复制与粘贴,但是我们可以去感受、去学习、去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很多时候,一个完美的提议会因不能坚持而就此搁浅。教育中,我们需要太多太多的坚持,坚持教师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坚持教会学生们善待他人,坚持相信我们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而我们要学习的也还有很多很多„„
第四篇:《56号教室的奇迹》 读书汇报
《就让我们:“相 信”》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汇报
相信身为教师的我们,都遇到过插图一中的情形,那么请在座的各位回想一下,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在《56号教室》这本书中,雷夫老师选择了一种最智慧也是最温馨的处理方式,他对学生丽莎说“我相信你。”当孩子还在半信半疑的状态时,他又强调了一遍,“我相信你”,随即又将两人谈话的重点转移到丽莎需要有条理一些,并且提示丽莎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雷夫老师是幸运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丽莎都不曾忘带作业,他成功了。但当我们在感叹雷夫老师成功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思考雷夫老师成功的原因。如果我们也能够掌握这种成功的方法,我想幸运也会降临到我们身上。
“我相信你。”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雷夫老师播种了信任,也收获了信任。“用信任代替恐惧” 是雷夫老师的成功之本,也是我读过这本书后感受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更是我们每位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事实是,即使我们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所执教的班级中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害怕我们才会乖乖上课、听讲、写作业,尤其是对班主任的害怕。可能有些教师会以此为傲,对于别人不能管的学生他能管而沾沾自喜。但我却觉得这种以威严而非人格建立起来的威信是可悲的。试问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只剩恐惧,甚至在校外遇到我们连招呼都不愿意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么? 执教不久的我常思考,我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一定是可亲的,想在每一天收获孩子的笑脸、拥抱甚至是亲吻;一定可信的,爱学生
之所爱,乐学生之所乐;一定是可敬的,希望有那么一天我的学生会爱上逐渐成熟的我,会乐于向我学习。而不是让他们在我的专制独裁下成长,屈服于我的威严,那样的我是不成功的,那样成长的孩子也会是不健康的吧?所以,我,一个年轻教师,立志和雷夫一样,“用信任代替恐惧”,想要为我幼小的孩子们建造一个没有恐惧,但却充满爱的港湾。这听着像句口号,但是,它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工作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充满爱心,像爱我的家人一样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包容他们的一切,用我的爱去感化和鼓励他们;其次,要脚踏实地,事无巨细。从身边和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任何一件小事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最后,虚心学习,向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使自己成长和进步的目的,套用最近备课时我们常说的话就是“将一实验的名师一个个榨干,捞净”。当然,学无止境,我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定要终身学习。
读过此书虽然觉得特别钦佩书中雷夫的做法,但有大部分内容我并不能读懂。通读几遍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让我们建立信任,涉及到了平时教学和生活等各个层面:阅读、写作、计算、应试、历史、科学、艺术、体育、经济。不论何时、何地,身为教师的我们只要记得: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身教重于言教。我想要达到的状态是:用行为建立信任,用信任理解行为。
读书汇报之后,我的读书旅程并没有结束,这本书我想我会再读
一遍,当然,还有其他利于我成长的书。“要么读书,要么履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第五篇:读书心得中国教室的奇迹
增智、益志、怡情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洮南市第二小学张美琳
本质上讲,阅读是自我建设与自我塑造的过程。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人身之躯譬如一座房子,生来都是毛坯房,通过阅读构建装修,灵魂居住期间才会润泽舒适。那么为什么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重要问题。
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中的幸福第四课“赴一场与好书的约会”之后,我也深深地有了感触。俞玉梅为了能让孩子们爱上读书,精心设计了很多办法,如:打通生活与学习的“任督二脉”;让孩子明白,阅读是最美得人生姿态,告诉孩子“为什么阅读”;让攀比阅读之风席卷教室;带孩子与朝阳清风一起读书等。
书籍为人类插上改变命运的翅膀,阅读是获取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一个老师曾经问他的学生:“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最后只见一个同学站起来大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学生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传奇人物——周恩来,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周恩来,一代总理的成长缘于读书,读书赋予了他知识,读书使他渊博,读书使他通晓古今,懂得了治国之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代诗人的成长缘于读书,读书让他豪情满怀,读书让他立志报国,读书让他感悟到百姓的疾苦,写下了千百首感人肺腑的诗篇,成为受后人称颂的“诗史”。
一位位有志之士,一代代天之娇子,他们工作于不同的领域,成长于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读书。我无法保证读书便可以成为诗人,更无法保证能成为总理,但是我可以保证在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收获许多原来没有的东西。
一本书,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此伴着这个人快乐地成长着,我想大概这就是书的魔力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无数成功人士热爱读书的原因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又怎么能进步呢?人之所以富有,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充实和纯洁,其次才是房子,车子和钱财。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第一位的是,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的竞争力,没有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成为富强的国家。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浮躁到连书都不愿意读,猖狂到视读书人为另类而不齿的地步,那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离崩溃不远了!从主观上来看,功利化,世俗化思想的泛滥是读书人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人的眼里,哪些灰暗的书本中只有‘颜如玉’,或是‘黄金屋’。功利,世俗,浮躁化倾向日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众,推杯换盏整天喝得头昏脑涨,天昏地暗者众,而坐下来踏踏实实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者寥寥。
----军事专家张召忠说
我也认为:读书,不光是学校学生的事,每一位现代人都要读书。读书的目的可以各各不同,依我看来,无非三种目的:增智(知识技能),益志(修养心志),怡情(获得快感)。
如果我们是一棵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如果我们是一只小鸟,那么书就是翱翔的翅膀„„我想我们不必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但我们至少应该“为成长之健康而读书”,“为人生之辉煌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