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对待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写写帮推荐)
如何对待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
(1)应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理解,贯穿于广义的教育活动中,而不应拘泥学生一时所犯错误上,不因为学生说谎而不信任学生;不因学生屡教不改而百般歧视,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2)要“蹲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要通过理解去激励学生,撞击出学生自信的火花;
(3)要善解人意,要靠渊博的学识来维持,要靠高尚的价格魅力来升华,理解学生,不失严格要求;平等待生,不失师者的风范;赏识学生,不失谆谆引导。
(4)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健康向上的班风,让学生来帮助屡教不改的同学,消除品德和学习等方面的不良习惯。
第二篇:如何对待孩子屡教不改?
如何对待孩子屡教不改?
现在,我们讨论另一个方法,来帮助家长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一位母亲叙述了她面临的难题,她的儿子鲍比总是不能按时回家。她告诉我们,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也不遵守诺言。
我站在鲍比的立场,重新把这个情况介绍给大家。
然后,我写了家长在鲍比常年迟到的问题上,可能用到的三种方法。
鲍比:我喜欢和同学放学后在操场上玩。我知道应该5:45回家,但有的时候,我忘了。昨天和前天,我回家晚了。我妈特生气,我不想让我妈再对我大吼大叫。那天我问同学几点了,他告诉我6:15。我马上不玩了,跑回家。向我妈解释:“我真的是问时间了,但已经太晚了,我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的。”
第一位家长的反应:
“我已经听够你的借口了!再也不相信你了。这次你要接受惩罚。从下周开始,每天放学就回家,不能出去。也不能看电视。我不在的时候,我会让姐姐看着你。回你自己的房间吧,晚饭已经没了。”
鲍比会怎么想?
第二位家长的反应:
“哦,亲爱的,你都跑得出汗了。我给你拿块毛巾擦擦,向我保证别再迟到了。”“你真让我担心,过来洗洗手,晚饭要凉了……哦,要不妈妈给你热一热?”鲍比会怎么想?
第三位家长的反应:
“你说你在尽力往家赶,但我还是不高兴。我不想再看到你那么急急忙忙的。我希望你说好5:45到家就能做到。”
“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了。厨房也没剩什么吃的了,你要愿意就自己做个三明治。”鲍比会怎么想?
我们当然不可能知道鲍比的真正想法。但你可能想知道小组里的家长,在做完练习后是怎么想的。他们认为第一位家长的做法太侧重惩罚了。(孩子可能会想:“她真坏。我要报复她。”)第二位家长太好欺负。(孩子可能会想:“我做什么都可以逃脱处罚。”)第三个家长做得“正合适”。她没有惩罚,但又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孩子可能会想:“妈妈真生气了。从现在开始,我最好按时到家,她既然相信我,我不能让她失望……我也不想自己做三明治了。”)
理解了这个练习后,这位妈妈就回到家里,用了第三种方法,果然见效。坚持了三个星期以后,鲍比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位妈妈实在没有招了。
当问题一再出现时,情况就会变得比先前复杂。那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技巧。家长辅导员、劳务谈判代表、婚姻咨询师已经总结出一套非常好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冲突。这是我在小组里介绍给大家的: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 :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 :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 :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 :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 :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第三篇:怎样处理屡教不改的学生
怎样处理屡教不改的学生
1、“屡教不改”学生的形成原因。
其一,学习“屡教不改”型。如:课不专心,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不工整,或不做作业等。
其二,纪律“屡教不改型”。如:早退,迟到,打架,说脏话;上课捣乱,讲小话,玩物件(学习用品、玩具等),好动,抽烟,逃学,玩游戏,乱扔垃圾„„
其三,思想“屡教不改型”。如:“早恋型”的,懒惰的,撒谎的,没礼貌的,乱翻拿别人东西的„„
„„
2、对策。
其一,爱心。我们要“用爱心点亮孩子的心灯”,要“和孩子交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是无坚不摧的利器。比如,我们可以看孩子喜欢看的书,玩孩子喜欢玩的游戏,想孩子爱想的东西,这样就很容易和孩子找到共同话题,也就能顺利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
其二,技巧。我们要掌握并恰当使用和家长沟通的技巧,将会事半功倍。比如,家访时,我们要想好谈话思路和主题,适时表扬孩子或家
长的长处,适时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家教方法,并且以达成共识为目的,切忌对孩子和家长抱怨不满。
其三,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用宽容心对待孩子。比如,我们可以“多睁一只眼看孩子的优点,多闭一只眼看孩子的缺点”,大度包容孩子的错误,且不能和孩子“记仇”。
其四,降低要求。我们要适时降低对问题学生的要求,让他“跳一跳,就能摘到香蕉”,兴许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上课爱讲话的孩子,可以让他一天少讲一句话。时间久了,兴许他也就能控制住自己的言行了。
其五,习惯。“培养习惯,收获成功。”我们要充分利用或创设情境,培养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比什么都重要。
其六,交往。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与人交往,“勿把好感当恋爱”。比如,男孩子喜欢和女孩子打闹,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
其七,心理咨询。学校要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室,当孩子有什么烦恼苦闷时,可以到这里寻求帮助,及时得到宣泄和矫正。
其八,宣泄。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宣泄”,减缓心理压力。比如,学校可以设立“宣泄墙”,让他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画下来;
可以设立“宣泄室”,里面摆上一些物件,让孩子或摔或砸,或唱或跳,及时缓解各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
„„
总之,“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多说一些诸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进步真大!”等的话语(毕竟,那些话是不用“花钱”的,何必在乎呢?)。兴许,你就会发现:孩子渐渐的变好了
第四篇:谈如何教育屡教不改之学生
谈如何教育好屡教不改之学生
高一学生正处于高中阶段身心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有些学生学生由于在初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上网、课堂上瞌睡、晚上不按时休息、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行为懒散、屡教不改等。有这些不良习惯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总会不时表现出来,而且有些学生某些习惯很难及时改正,可谓屡教不改,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应如何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呢?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耐心和时间。且要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此类问题,也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下面就此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有明确的校纪班规,做到先明后不争。结合学校的校纪及时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班规。我采取了学生讨论的民主方法由他们自己制定出自己的班规,这样的班规有说服力,更具约束力。在此过程中我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把我发现的、学生易犯的错误添加进去,使班规更充实。严明的班规首先对有不良习惯的孩子首先起到约束的作用。
其次是要发现问题。作为班主任要在教学中、生活中仔细观察,特别是在学生自习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掌握这些学生的各种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发现学生问题要身体力行,不能道听途说,要亲自发现学生的问题,亲自抓住学生的把柄,比如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一定要抓现行,有学生经常上操迟到,班主任一定要在操场上提前守候,这样让有问题的学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这样为后续的教育引导打下好基础。我班有一个学生上课时用手机上网聊天,被我在我网上发现,找到他时,开始他还不承认,当我拿出聊天记录时,他不得不承认。该生原来就有拿手机进班被发现没收的情况,这次属于再犯。
再次是指出其错误的严重性并严厉批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当我对这个玩手机的学生单独谈话时,我对其先是指出其问题,违反了什么纪律,然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让其自己谈对问题的认识,该接受何种处罚,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此过程中要找到违反纪律的根源,以便从源头解决根除。
最后要让他知道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必须对其作出适当的惩罚。比如:纪律处分,在班级内作出深刻的检查。有些学生对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查一般有抵触情绪,但我认为这是必须的。不仅对该生是一种惩戒,也对其他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另外,必要时可请家长协助教育。一般的学生很不愿意家长被叫到学校,我一般情况下也不采取这样的手段,但是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必须让家长了解情况,进行配合!
进行了上述几个步骤以后,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有效遏制,效果较好!但还是会有个别学生再犯,这就要求班主任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第五篇:浅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教育
浅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教育
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常遇到有的学生经常违纪,班主任、学校多次教育、处罚,可谓苦口婆心,但学生仍然我行我素,不见好转。因此,有的老师视其为品德、纪律差,为异类,鄙视之,放任自流;有的老师、学校干脆动用校纪班规将其赶出学校为乐事。为什么他们会屡教不改呢?
通过观察调查分析,我认为“问题学生”产生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中小学生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除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之外,家庭的教育也是重要环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家长忙于工作、生活,对子女的学习、思想都无暇顾及。同时,也由于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素养、思想意识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不少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失当,从而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养而不教,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家长对子女表现出漠不关心。如:子女在学校的哪个班级,学习的又有那些科目,班主任是谁等等,都不关心,有的家长甚至连子女读哪一年级都说不清。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放任自流,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脱节,致使学生大钻空子:在家哄父母,在校骗老师、骗班干部。
2、娇宠放纵,养尊处优。改革开放,不少人富了,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少子女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成了家庭的“小皇帝”。一些家长对子女在金钱、物质享受上慷慨满足,有求必应,甚至无求也应,生怕自家孩子的口袋里比不上别人。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小学生自制力差,花钱无原则,无计划,一些学生有钱在手,在校吃零食,放学上网吧、玩游戏,暗地里吸烟、赌博;穿着讲究名牌,追求时髦;一上课则无精打采,恹恹欲睡,一下课则如出樊笼,如鱼得水……
3、专横粗暴,严而出格。与前面两种情况相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却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有错误缺点的子女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稍有不对,便施以拳脚棍棒。这样做会阻碍学生的品质、个性的发展,导致他们的发展走向两个极端:年龄小的、性格内向的,慑于父母的威力,可能整天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老实听话”,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忧郁、自卑、怯懦,失去了自立自主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这些学生今后往往变得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平庸之辈,成为社会的“次品”。对于那些性格倔强,桀骜不驯的学生来说,家长的简单粗暴会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形成对抗,以致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这种人容易沦为社会的“害群之马”,成为“危险品”。
4、重言教而不重身教。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模仿性强,家庭中的一切,他们耳濡目染,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子女。“有其父则有其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家长只知教育子女,自己却不以身作则,只重言教而不重身教。父亲在外面包二奶,儿女当然就会在学校谈恋爱。当发现最终导致子女铸成大错时,家长已回天无力,只能听天由命,把子弟交给学校,学校也就面临了极大的难题。
针对上述家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我们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1、要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的糊涂思想。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共同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
络,防微杜渐,防范未然,把学生的各种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要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气氛。让子女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融洽的氛围中,能与家长平等交流。家长要尊重子女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力争成为他们生活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3、要讲究教育的方法方式、尺度和时机。既不放纵溺爱,也不专横粗暴。既关心尊重,又严格要求。不要以势压人,而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4、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在各方面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做子女的表率和楷模。
亡羊补牢,为之不晚。针对这些的家长,班主任首先要做一些引导工作,让家长明白以上一些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初步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其次,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是屡教不改学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现在的教育往往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不少学校工作一切围绕中考、高考运作。在这种大背景下的学校老师无奈地开展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的承受能力,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当前,校园中失当教育行为、方法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着教育的发展,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教师教育方法失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使用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
在教育实践中,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表现为一些教师对那些反应慢、基础差的学生,习惯于给以不遗余力的反复说教,或者是对那些经常性犯错的所谓“差生”盯住不放,甚至在他们的身边安插“间谍”。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了,大家也不当一回事。可是,这些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便使那些被特殊“关照”的所谓“差生”丧失了主体人格,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受的特殊对待实际上不外乎意味着自己是无能无用、坏孩子的角色时,他们的一切自尊都丧失殆尽了,只剩下失败者的形象。这样一来,这种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就把差生教育推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2、教师片面理解“师道尊严”和教师威信。
诚然,教师要能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必须有一定的教师威信。但是,教师威信的建立,它不应该基于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等级制度,也不应该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体力或社会环境上的优势,更不应该基于学生对因为不服从老师而可能招致的处罚的恐惧。威信的建立,它应该产生于教师品德的高尚、业务的精良和善于教书育人上,产生于理解、平等、真诚的综合土壤之中。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
3、教师不能把爱心公平、公正地给予每一个学生。
爱是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而不能公平、公正地给予每一个学生,也会把教育推到绝境之中。在这一方面,我们是常见到的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某些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优生和差生。例如:优生和差生共同违犯了同一条纪律,有的教师对该差生是进行最严厉、最“细致”、最“有耐心”的教育,甚至把以前犯过但现在早已改正了的事也一并掏出“算总帐”,其间还往往还有不少的教训之词、斥责甚至侮辱之词。在那些教师眼里,那差生就彻头彻尾地坏透了,无药可治了。可是对那优生呢?他要么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要么柔言细语地劝几下,算是“提醒”,更有甚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这种对优生和差生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客观上会恶化屡教不改学生教育环境,把“问题学生”
推到更无挽救的境地,同时也会给某些优生的变质埋下祸根。
4、老师本身的“心理障碍”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有些老师由于自身或是来自于学校的原因,比如性格比较暴躁,或由于学校领导没有正确评价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或由于利益分配不理想等等问题而使情绪失调,很容易将这一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于是对学生或冷漠、或恐吓、或贬低,而缺少热情,缺少引导和鼓励。
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的恰当与否,乃是对整个屡教不改学生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要冲出这种对屡教不改学生教育的“围城”,就必须改变这种教育方法失当的局面;要使有这种角色失当的教师认识到:教育从根本上说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唤醒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因此对屡教不改学生进行批评要有针对性,要注意教育方法。怪罪一个并不认为自己有错的孩子——这是一种教育的祸害。这并不能使他从错误中解脱出来,反而会引起他的敌意。因此班主任在决定是否应该批评学生以前,要注意冷静查明原因。部分班主任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是听到其他学生的告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应该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耐心地核实情况,冷静地分析原因,然后再来决定怎样处理,是否批评,如何批评学生。这不是与学生妥协,这是一种策略,这是一种智慧。
教师对学生教育方法的失当,多是发生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冲动、不理智,采取了一些伤害学生的方法。要避免这些失当的教育方法,教师必须认识到: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出现错误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必然现象。正是由于学生会出现错误,才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教师不可以一种完人的形象,苛刻地要求学生。
2、要学会善待、宽容和理解学生。以势压人,批评、激怒的话语,以及冷嘲热讽,只会刺伤学生的心灵,而心灵的创伤格外难以修补。教师是人,也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教师要面子,学生也要面子。当代中小学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
3、教师要激励学生,使他们在失败面前不失尊严,鼓起他们的信心。
4、屡教不改学生是带病的花朵,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更需要教师加倍的爱和耐心。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屡教不改学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
转化屡教不改学生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们,并用我们浓浓的情、厚厚的爱去开启他们的心扉,这些学生决不会是铁石心肠,更不会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