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毕业论文: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资料统计表明,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之一,首先是他们对所研究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家长在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工夫,是使孩子学得愉快、学有收获的重要途径。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从课堂内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善于运用教学语言魅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1、导入语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2、评价语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业、行为时使用的语言称之为评价语。它不同于一般的表扬和鼓励,而是具有较浓的评定、评议、评析、评点的色彩;其用语讲求确切、简练、有一定概括力。评价语既有书面的形式,如操行评语、作文评语,也有口头的形式。这里仅对口头形式的评价语加以探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答题、讨论发言,对学生完成的某个任务,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评价。教师高明的评价,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激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主动地、自觉地以更多的劳动换取更大的成功。这样,教师恰当的评价语,就为学生鼓起了前进的风帆。反之,若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失当,就可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学生的潜能也难以发挥。
(二)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兴趣。
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如,学习“连乘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从“实际问题”引入——自主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你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教师:“在我们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
学习例1
教师问:“小熊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算?”
这样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由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了铺垫。
(三)用正确、新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内容和新颖生动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上有所提高,精神上感到愉快。要想使学生学的有趣,教师首先要教的有趣。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施以不同的方法。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教师讲课生动、表情丰富、故事性强,能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等。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多希望讲述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启发性以及表达的准确、语言的深刻、幽默风趣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当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
1、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教师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无论选择的依据有多少,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而以往的教学总是给予书本知识以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验则是无足轻重的。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那就是日常生活的[:http://www.xiexiebang.com]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更为根本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学科而在教育。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比如浙江上虞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在《一夜的工作》教学过程中,便首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并把自己认为感受特深的话划下来。此外,为使学生了解总理的极不简单,王老师还让学生注意“宫殿似的房子”并展开想象,猜想“这房子的第一位主人会是谁”,“房子里有些什么”。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尽管后来给出的答案各不一样,但学生的猜想都很有道理。由上可见,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看作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师生之间存在一个互动的关系,重视了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
4、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从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具体做法:
1、增强学习科目的吸引力,可以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加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课程的自由度。根据本地的情况加大劳技课的课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一些学科知识的小型展览,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及成果展览等。
2、给儿童讲清楚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要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他们自己积极活动,看到自己活动的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有效能的兴趣;
3、组织小学生参观﹑访问,使他们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不断鼓励和表彰学生的好学精神等。如在数学方面,可以介绍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算出圆周率。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进步等等。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才能使小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从而最终实现“快乐学习”这一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
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3】陈德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安徽人口报,2003年8月22日第004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第二篇:毕业论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毕业论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可以说,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在写“心里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可是,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难有明确的习作意识,他们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发展下去,他们会很消极地对待写话,并对写话失去兴趣。
如果能让写话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就鼓励学生给我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也很想多听听同学们的心里话,但是这样的机会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
如果同学们能把心里话写在纸上,直接交给老师,那么,老师就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细细地看同学们的心里话了。你们愿意把心里 话写给老师吗?“同意!”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表明他们都乐意参与写话活动。从此,我每天都能收到一沓大大小小的纸片。上面有写一两句话的,有写三五句话的,也有写一大段话的。对那些真实表达思想,如实表明看法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得到同学们的赞赏,体验到写话的快感,享受到写话的乐趣,让写话逐步成为令孩子们快乐的事。
二.在文学小组活动中培养兴趣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交流、表现的机会,更有得于激发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表达,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对于进步大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作品,通过张贴、打印等形式展示交流。把优秀作品推荐报刊发表,给了小作者品尝成功乐趣 的机会,也小读者创造了取长补短的机会。我曾将小组成员刘雪琴写的<可爱的小白免>一文推荐<卫辉通讯>(教育专版)发表,在全校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更高的写作热情,很快又有几篇习作被报刊发表。
三、在“学困生“的转化中培养兴趣
各校各个年级,都会因种种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学困生“。他们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作文这个“难区“更是“敬而远之“,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显得更加困难。但是,只要能“号准脉“,“对症下药“,仍可取得一定的成效。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学困生“:她在一个极特殊的家庭中生活了八九年。随母亲迁入我村后,才开始 读一年级。这位女生伶牙俐齿,倔强蛮横,打架、骂人、撒谎、偷窃是她的家常便饭,常常闹得班上“鸡犬不宁“。为此,她母亲对她进行过各种严厉惩罚,有时还采取残酷的惩罚,但都不能奏效。老师们多认为她是个“屡教不改“的主儿。我担任她的班主任没几天,就领教了她的厉害。但是,我并没有恢心。我相信烈火熔化不了的坚冰,用温水也许能奏效。我对她采用了以辅导写作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转化方式。当她儿犯了错误时,我[:http://www.xiexiebang.com]要求她给我交一篇作文,要定.写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要实话实说,写好后我要当面批改。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我就心平气和地问她一两句,让她再补充。写作文的教育方式对她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奇妙作用,在一遍一遍的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她终于一步 步自醒自悟了,习作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真可谓德育与习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事半而功倍。我辅导她写作的<我不再出走>见报后,让这位女生在班上朗读了她的习作,许多同学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平时怕写作文、感到自卑的学生也从中汲取了力量,产生了要发表“作品“的强烈愿望。
四、在写作活动中培养写作兴趣
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有一个让学生演讲的项目。这是供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更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机会。我鼓励学生认真准备演讲稿,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评选出优胜者,参加校升旗仪式上的演讲。我班学生侯文浩同学的<争当学习标兵>的演讲,就很受同学们欢迎,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五、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
我们知道,<新课标>关于写作的要求比<大纲>有了明显的降低,写作训练重点应放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 兴趣方面。对小学生的写作要求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注意从材料入手,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作文评价更要多表扬多鼓励,以肯定成绩为主。如,用红笔圈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写得好的句子;对写得有意思的地方,写上几句发自内心的称赞的话,或者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感爱;挑选一些比较好的作文,张贴在作品展览栏中。对那些写作能 较差的学生,要倍加关爱,悉心指导,稍有进步,及时表扬。我班学生李智菲同学写作能力很差,我常在他作文本中写上“能看出,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只要能多阅读,多积累,你的作文很快就会出现在作品展示栏中的“之类的话,对他鼓舞很大,没过多久,李智菲也能写出像回事的作文了。
另外,在劳动中、体育比赛中、美术展览中、作文评比中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与甘甜。
总之,只要时时留心,处处注意,心中有“兴趣“,随处都有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机会。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喜欢写了,爱写了,写得有真情实感了,写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篇: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范文模版)
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内容摘要: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培养都有在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培养,那教育工作者要怎样去用自身的力量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呢?从问题入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对提高孩子主动学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兴趣 评价 潜能
“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等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所教的东西,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因此,举起你的双手“左手兴趣, 右手勤奋!”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就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过程,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使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一、“你的左手-兴趣”,以趣激学--“我爱学”
所谓兴趣,就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凡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提高学习效率的兴趣,称为学习兴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须臾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得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学习一门新语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枯燥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情之所钟,金石为开,兴趣则可以唤起学生废寝忘食的钻研劲头,成为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让学生肢体放松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让学生沉浸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中去学英语;一首轻松、愉快的英语歌曲,同样能激发、保持、深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次刺激、好玩的英语竞赛,也能诱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人在充满兴趣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东西,往往掌握迅速,记忆牢固。因此,我们应把呆板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声情交融的话语;把一条语言规则化为启动学生智慧的钥匙;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时所出现的尴尬中感受到扬帆起航的愉悦,把40分钟编织成一曲学生乐听的乐章。
二、“你的右手---勤奋”,激励评价,树立信心--“我能学”
成长需要激励、勤奋。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和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在前进道路上,无论失败或成功,都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都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Good, try again!” “Youre clever!” “Youre quite right!”“Congratulations!”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You are wrong!” “Its very easy!Dont conceit.”一味地警诫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尝试的勇气。
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些关爱,经常手中握有多把鼓励的尺子,从不同角度来衡量他们。对于优秀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动动笔,当当英语小作家;多动口,说说英语小故事;可以让他们唱英文歌,做做英语小老师。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阶段性地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奖励,并且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产生“惊讶”之感,形成新的探究反射,诱发新的兴趣或强化加深原来的兴趣,保持他们的上进心。而对于一些学困生,他们是学习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班级的敏感部分,只有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宽容,才能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该对他们提出较低的目标,注意从各方面的表现来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激励,激发他们的自豪感,树立自信心。而且,对于他们可以考虑不根据全班水平打分,而根据他们过去的成绩打分,对他们的成绩予以即使肯定,使他们树立能够进步的信心。
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成功教育,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
三、“双手合一”,授人以渔,挖掘潜能--“我会学”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育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渗透和指导,并鼓励其通过自主性学习掌握方法,达到自由运用。如在识记单词时,可有意识地渗透巧记单词的方法:如“bedroom, classroom, dining room, reading room, sitting room”等单词可以通过构词法来记忆,而 “I-eye, whose-whos, right-write, meet-meat”等可以采用同音异形字记忆法来记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也乐于自己想办法巧记单词。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养成了勤查字典、勤翻资料进行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更有利地开发了他们自主和创新的学习潜能。因此,在教学英语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而是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实现目标,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四、结束语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http://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Z].宝坻教研网.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书法学习兴趣之我见
培养小学生书法学习兴趣之我见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学校教育应负载起承传文化、继承国粹、弘扬人文精神的神圣职责.书法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环节、学好书法是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但目前小学生的书法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练习方法枯燥单调,过分追求书法效果,书法教材缺乏书法家真迹拓本及传统教学经验等,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呢?在近几年的书法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书法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把一节单调枯燥的书法课变得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是书法教学的关键.我作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第一,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较硬的书法基本功、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书法教室上课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削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个大姐姐在和他们一块学习,一块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第二、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你不感兴趣,那么就谈不上成功。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书法班来,学生学习的动机更多地以父母喜悦、赞赏为主要动力,真正对学习书法感兴趣的不多,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意志行为。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素质可塑性大,兴趣在于培养。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书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兴趣,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
首先,利用古今书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书的乐趣。如《王曦之觞咏写兰亭》,《唐太宗巧骗〈兰亭序〉》等,这些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成就和曲折经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初感书法艺术的魅力。有的学生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家长听,有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书法小故事在班里讲给同学们听。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学生觉得上书法课有味。
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哲学家说,体育比赛是人类情感文明的发泄。我认为,书法比赛是学习进步的较量。为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书法成绩,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书法比赛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学习书法的机会和空间。如在春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为当地社区写春联、寿联和喜联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为民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国庆节、劳动节等重要节日来临之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迎五·一”、“庆祝国庆”等书法比赛活动,对获奖的学生除了进行在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以在学校书画专栏里展出他们的书法作品,并鼓励他们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社投寄自己的书法稿件,或参加各类书画大赛,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学习书法的成就感。所以,几年下来,书法组的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书画比赛中先后有一百多人获奖。
另外,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我旗书协经常举办书法展览,只要有这方面的信息,我都把参观书法展览当作一个书法家庭作业布置。这样,在激发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我校还经常请书协的会员到校给学生讲课或进行现场书法展示、交流活动。每次这样的活动我都要求学生认真观摩名家作书,并记下体会,孩子们的见识不断得到扩充。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是学生学书成功的一半。人们都知道,美好的童年生活令人回味无穷。小学阶段正是播种学书“自信”种子的最佳时期,课堂上常见一些孩子“羞愧、胆怯、退缩”。把举着的手放下,到嘴边的话吞回,昂起的头低下,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信。
自信来源于信任。有一次,我请一位腼腆的小女孩回答“宝、安”的主笔时,她说“‘宝’字的主笔是宝盖头”,她又想了想说,“‘安’字的主笔也是宝盖头”。这时候教室里有人发笑,我马上接过话题:“‘宝’字的主笔说得很对,‘安’字的主笔是长横,请你说说‘容’字的主笔好吗?”,这位腼腆的小姑娘昂起头说:“‘容’字的主笔是撇捺”。我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她非常满足地坐下了。老师没有用“你又错了!”的口气,而是巧妙地为她搭建了一个下台阶的问题,这种诱导性搭台与信任对出了错误的小学生来说,作用不容忽视。
鼓励是自信的营养剂。适时、适地、适当地鼓励学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也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方法。去年,我带着一批学生去另一所学校与书法艺术团交流,大部分学生为成功的表演而兴高采烈。最后轮到胆小的卢玥作书了,第一个字马马虎虎,第二个‘山’字下笔写成了点,她放下毛笔时不小心又把墨弄到宣纸上了,她乞求地望着我,我走过去笑着对她小声说:“你能行,太聪明了,把‘山’字改写成画山,再接着写下去。”她大胆地拿起毛笔“唰唰”几笔,一幅别具一格的字画作品“江山多娇”呈现在眼前,现场一片掌声。一次从失败到成功的体验,使她有了更足的自信心。
第四、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是学书的最佳途径。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仔细是最为常见的心理品质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他们在临写字贴时,常常看一笔写一笔,一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结构松散。我的体会是教会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
其一,读贴、辩字、记形是教学的基本方法。
读贴,即引导学生看清字形,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字的完整的轮廓。如:欧体“智”字是呈长形的倒梯形结构,第一二笔连写,第三笔横长且斜,下边的“日”字横折吊脚。这样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就很容易看得真切。
辩字,指导学生分析字的部件,像自然课解剖一样,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分析。如:欧体“诚”字,是左右结构,左边“言”旁点偏向中间,右边“成”字重心紧缩,斜钩长而有力。
记形,让学生记准字形和笔画,部件在格子中的位置。学生练习都是用带“米”字格的字贴和练习纸,教学时教师稍加分析,学生就容易记清字在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征。如:颜体“呼”字,左边“口”字偏上,右边“乎”字横长、斜,竖钩挺且粗,是主笔。
其二,比较使学生观察得更为仔细。
先写再比,找差距。一个字通过读贴、辩字、记形之后,基本上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经常写写,把这个记住了的字表现出来,找找差距,学生容易进步。我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提醒他们,这个字在哪本字贴上临写过,你看见过哪位名家或老师书写过,是什么样字,学生们七嘴八舌的,一下把这个字的字形说出来了,我让学生写后,再找原字贴比较,这样极容易发现不足。
师讲生比,促提高。一些学生经常写一些漂亮的字,教师应及时地把这些意想不到的好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者在教室墙壁上展出,让全体学生欣赏。让学生们自己来评一评,比一比。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作总结。学生们个个喜不自禁,都想把自己的作业放上去,展出来,也想当一回评委。
第五、培养学生的毅力,是学书必不可少的条件。
球迷们常说,体育比赛是意志、毅力的较量,胜利往往属于那些坚强的人们。学习书法更是这样。学书是一项注意力很集中、全身心投入的肌体运动,学生往往感到学书很苦、单调、枯燥,写久了,手酸脚麻头乏味。因此,顽强的毅力、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心态成了学好书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用革命传统故事激励学生发奋。夏天酷暑难忍,冬天严寒难熬,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有的同学临池不缀,有的同学知难退缩。作为教师应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掌握学生情况。我常常针对性地讲道理红军长征的故事,也讲体坛健儿顽强拼搏的故事,身边勤学苦练的学生也成了我讲故事的好题材。学生从故事中受益匪浅,多数学生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好“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园中的瑰宝—书法”。
培养学生专注、细致的心理素质。学书时不可有其他杂念,应全神贯注,长久坚持,学生会形成专注的习惯。笔画繁、复杂的字应提醒学生看清笔画,注意笔顺。认认真真地写,一丝不苟地写。
坚持就是胜利。学习书法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谁能坚持下去,谁就能成功。有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进步,认为没啥学头,我是这样告诫学生的:你进步不快,可能是你不坚强的表现,是为你自己不想练习而开脱,但也可能是你欣赏水平提高的缘故,这正是你与毅力较量的时候,不坚持,成功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耐心的开导有鼓起了学生前进的风帆。
第六、等级评价是检验学书效果的理想手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各地普遍推行“等级制”评价方案,其优缺点对于文化课来说,我不敢苟同,但它对于艺术类课而言再合适不过了。一学期结束了,学生巴不得早点看到老师对自己满意的评价。
多用“优秀”调欲望。字写得好的,获了奖的,参加过书法表演的等等,都可以打“优秀”等级;坚持到班学习的,按时完成作业的,进步较快的,书写习惯良好的,可以打单项“优秀”等级;上课发言积极的,书法故事讲得好的另外打特殊“优秀”等级。这样一来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发掘出其闪光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增大学好书法的欲望。
多找“优点”提希望。对于那些尚在某一方面还存在不足的学生,教师应多找优点,巧妙地提出希望。书法班里字写得好,但写完字后到处是墨迹的同学总是存在,教师如果板着脸批评,学生在诚惶诚恐中接受,收效不佳,倒不如先表扬其优点、长处,再提注意卫生的希望,这种心理承受比挨批评不知要舒服多少倍,这样致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其效果不言而喻。
春华秋实,多年的教学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双龙”杯、“龙人”杯、等全国性大奖;学生的书法作品也多次在各级各类书画比赛中获奖;学生的作品也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宣传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课内外的学习和发展,同学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就日益增浓,写字教学的效果就一天比一天强。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乐镇张盘小学 宋海波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从课堂内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当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
1、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教师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无论选择的依据有多少,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而以往的教学总是给予书本知识以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验则是无足轻重的。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更为根本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学科而在教育。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从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
1、增强学习科目的吸引力,可以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加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课程的自由度。根据本地的情况加大劳技课的课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一些学科知识的小型展览,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及成果展览等。
2、给儿童讲清楚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要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他们自己积极活动,看到自己活动的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有效能的兴趣;
3、组织小学生参观﹑访问,使他们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不断鼓励和表彰学生的好学精神等。如在数学方面,可以介绍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算出圆周率。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进步等等。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才能使小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从而最终实现“快乐学习”这一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