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培养学习兴趣是个老话题,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程.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尝试.他们有的从兴趣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求兴趣的激发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的从大的语文学习范围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一些相关资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学习兴趣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受教育的基础阶段,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小学阶段,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
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这就说明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在最初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累一定的知识,达到后来的有目的的、自觉地学习。所以,如何让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了小学教师的关键任务。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思索,已有一定的成果。本文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经验出发,参考相关材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一些笔者认为有效的培养途径,为其他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完善,为深化素质教育出一份力。
在现实生活中兴趣和爱好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爱好则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人对某种事物或对象发生兴趣时,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对事物的观察也变得细致、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情绪高涨,意志能力也增强,使整个心理活动发生巨大变化,才能把某件事坚持下去。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堂中兴趣的培养
1.巧设导语,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课部分至关重要。好的导课,短短几句话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好奇心和有趣心理常常是新区的开始,也是继续一件事的基础。在导语设计中应注意曲直隐显交互为用,在保持启发性特征的前提下,应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长时间的思维积极性。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课文、新知识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巧设悬念导入、讲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实物演示导入、录音导入、审题解题式导入、复习旧知式导入等形式,创设一种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及一些适当的手势烘托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气氛,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看、听、说、想多种感官同时运用,以引导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兴趣,牵动学生情感,使其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枫桥夜泊》为例,教师可将苏州城市宣传片或网络中有关该古诗的视频播放给同学们欣赏,以此为突破口,教师在江畔枫树、茫茫江面的点点渔火的视频背景下,可向学生提问,“这种意境是如此美丽,而诗人是否和我们一样充满感悟呢?”进而导入课程教学。此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按所见所闻分别讲述出来,并阐述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感,即“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词中包含的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程学习。
2.鼓励积极参与,表扬激励,提高兴趣。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很弱,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能把学生看最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有感情的朗读,对某段落的理解、就某个问题小组讨论、对文章中的任务进行作色扮演等活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回答对或者错,要照顾学生的情绪,再告诉其结果时,也要表扬他的积极性、独创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期待其下次更好的表现。教师的表扬和期待使学生努力地的动力。
3.布置课外任务,巩固兴趣。
一个聪明的老师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所有问题,他会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留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早课堂上老师经常创设一种情境或开展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失去对某一个事物或问题的兴趣,老师要就某一事物或问题给学生留一些课外任务,比如,学完《枫桥夜泊》,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了解一下枫桥和寒山寺的情况;或者,就课堂上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不接受,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一些材料,说明
自己不接受的理由和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仅增长了知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巩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了积极动手、动脑的好的学习习惯。
二、写作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运用情感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学生的兴奋情绪和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所以说,教师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到作文的意境当中去,品尝学习写作的乐趣。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应用教师的感染力。善于利用自己感染力的教师,能很好的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所谓教师的感染力,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主要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而且也有赖于教师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记忆中的情感因素,将它与写作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引导学生写自己之所爱,写自己之所喜,使作文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以丰满与升华。教师在布置作文写作的时候,可针对题目提出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中心思想是怎样的?哪些材料可以反映这个中心?如何安排这些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写作文没兴趣的
同学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念一篇教师预先写好的小作为,让学生看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应加强?如何改进?如果你写这篇文章你怎样安排才更合适?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出学生的思想,消除写作为时的为难情绪。也可以采用回忆引导法,引导学生对经历过的事情的进行回忆,细心体会并去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我们每个学生所经历的事情都是很多的,但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并不留意,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进行想象的成份多一些,叙述时主观经历和客观叙述往往显得脱节,写出的文章很不感人。例如说:要求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怎么做?曾经怎么做过?这样从生活中的经历来引导学生对所记的人或事去体会和感受,会使他们有一种亲身经历感,也有真情实感。2.创新批改方式,亲身体验。
作文的的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时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只有清楚了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所改正,才能进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创新批改方式,放弃传统的教师批改的方式,采用教师、学生先改,老师后改的方式。在学生批改时,老师随机发给同学每人一本作文,不论学生批改的是谁的作文,都要认真、客观的批改,在批改中要有固定的部分,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不合理的部分、整体的评价。然后老师在进行批改,这样学生不仅在发现别人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中学到知识,也能认识到自己可你存在的问题,利于改正,而且可以在与老师的评价对比中发现自己 的不足,利于进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评价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成果展示,感受成功,激发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每次作文批改之后,老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表扬优秀者的同时,使其他同学也有希望自己的作文被读的努力目标。也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作文园地”,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而且,可以额外出一些题目,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一旦有学生的习作发表或获奖,老师就在班上大力宣传,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作品集结成册,积累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阅读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设置故事悬念,引发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往往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就会表现出精神抖擞,群情激奋的样子。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听为快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实践
表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通过教者声情并茂地故事讲述,能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专心听讲、情感起伏,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却戛然收获。“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你们快去读这本书!”如此则使学生产生了对读物期待与向往的心理,从而积极关注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例:为了激发学生对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一书的阅读兴趣教者首先为学生朗读“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当读到“第三天”时戛然而止,让学生猜测结果。在否定了学生所有的答案后,教师故意对学生说“你们要想知道作者第三天的结果,那就到图书室借这本书看吧!”学生一下子被兴趣推动,课后纷纷要求借书。如此由“听”到“看”,阅读兴趣自然水到渠成。再如,教学老舍的《草原》时一文时,教者告诉学生:“老舍爷爷可有才华啦,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龙须沟》《茶馆》等,学校图书室就有一本《老舍作品集》,想看的同学下课赶快去借吧!”此时,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充满了激动之情,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2.勤做笔记,分享感受,体验收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给学生灌输一种好的阅读理念,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刚开始在阅读时,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阅读某篇文章获某本书,而且要要求学生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段落,写读后感。同时,教师应该定期举办一
些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笔记和感受或者给同学们将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获某本书,在巩固阅读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努力。
3.树立榜样,养成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心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道德情感,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他们的心中逐步产生了需要崇拜的偶像。因此,我们可通过树立阅读榜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1)名人榜样。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如,老舍、巴金、冰心等等。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作家,正是由于他们平时热爱读书,而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2)同伴榜样。除了用名人作榜样外,我们还可选取学生身边热爱读书的同龄人作榜样。一次,笔者在自己所教班上范读一名学生的优作,并故意询问其写作好的原因,该生认真地说:“我写作好的原因是平时能多看课外书,并注意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教者及时抓住此契机,对其进行大力表扬。未想到的是此举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很多学生都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有的甚至还准备了小本子专门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总之,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课外学习中的兴趣的培养
1.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兴趣。
除了平时的学士活动外,老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图书角、阅读月、组词比赛、词语串连、成语意思及使用讲解、写作月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而且也是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
2.确定伙伴,共同进步。
小学生的意志力是很弱的,要他们自己坚持一件事时很困难的,而且他们的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利用小学生的这写特点,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行伙伴制。两个或三个同学一组,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及时交流,相互比较,共同进步。
3.多渠道学习,培养爱好。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特别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外时间的休闲方式很多,很多同学喜欢看书、上网、看电视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网站、电视节目,使其在休闲的同时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广泛的爱好。
总之,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中,不仅要重视以上所讲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而且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连系,使家长在家里配合老师的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快乐学习,开心生活。
参考文献
[1]康雪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5期
[2]雷义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探.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3]崔炳苗.漫谈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导语设计.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年10期
[4]王超.浅谈小字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9卷第3期
[5]李宝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2期
[6]谢娟.如何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
[7]吴学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外.2009年第2期 [8]曲秀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智.2010年第24期
[9]郝金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7期
[10]余宗奇.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009年第S1期 [11]李志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教育评论.2003年第6期
[12]潘彩红.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探索.陕西教育.2008年Z1期
[13]王志梅.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浅谈.新课程.2010年第3期
[14]袁雪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三法”.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要: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首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教学,让教学有一个好的开始。平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全体同学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关键字:和谐、情境、多媒体、激励性语言、培养兴趣。
从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如何才能让学生由学习语文的被动状态变成主动状态,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呢?综我的教学经验,现在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讲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说明了要想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过去,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对教师只有服从,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表达和发展自己的见解和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和教师和谐关系的确立主要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放下身段,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般来对待,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可爱、可亲、可信的人,让学生敢于与教师亲近,肯于和教师交流。上课铃声响后,无论课前教师是高兴还是不开心,教师都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充满信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质疑,教师不能不给予理睬甚至动怒,教师都要重视并帮助其解决。只有学生在教师的面前觉得轻松自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注意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伊始,教师要注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诗歌、哥曲把学生引入到趣味的课堂,也可以用对话,置疑等方法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简单价绍小女孩的遭遇,最后问:“最后这个小女孩怎么
的兴趣。
六、利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教师的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那么教师使用丰富的激劢性语言评价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使用丰富的激劢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着急着去找学生回答,而是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教师首先得对学生敢于回答回题,不怕出错的精神给予鼓励。在很多情况下,哪怕是教师带有鼓励性的只言片语,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向上动力。在教学中,如果是学生回答的好,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这样的表扬鼓励学生:如:“看来大家阅读课文可真认真,这么难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真了不起,如果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就更好了。” “哦,你理解课文可真深透,老师真佩服你!”等语言真诚地表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被老师赞扬的快乐,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是学生回答错了,我也不会生气,我会这样安尉他们:“不要紧,再好好想想。”“已很接近正解答案了,再仔细读读课文,肯定能想出来的。”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老师的期望,激起学习的动力,从而推动课堂学习。教师还要及时地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地学习语文,把语文学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教师肯于钻研,用心思考,就一定能想出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可概括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因素。其中,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高水平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朝向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互为促进。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应积极多方面地去了解学生。如进行家访,向家长了解学生情况;详细查阅学生材料,向原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进行测试,摸清全班学生语文字、词、句、文的底子等,做到老师心中有数。
其次,利用学校的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详细解释说明努力学习语文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作用,在学生面前再打开一扇正确看待语文知识的窗口。学生清楚、理解了语文学习的社会、现实意义,自然就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再次,一旦学生将学习语文作为一种心理需要,那么,这心理需要就会成为发自内心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动力。学生在“自我表现”﹑“自我实现”中最佳地开发了智力。如学生的好奇、好争、好胜的心理,我就会利用班会课或早读、午读或课前五分钟时间,适时地开展朗读、故事演讲、成语接龙、改错别字等多项比赛。在比赛中,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追求,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产生要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
最后,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也很重要。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就难以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甚至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产生反感。师生感情的主导一方是教师,因此,教师要做好1.增强责任感.2.科学的指导态度.3.善于与学生交往.总之,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心,克服语文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学习自卑,这样就调动了学生个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可以说是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当今同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胜枚举的事实告诉我们: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屋”。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要把爱心、微笑、激励、耐心、成功与信任带入教室,以共同讲座的民主态度进行教学,创造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特级教师程红兵提出八个给予: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安排;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锻炼;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处理;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平台, 让他去充分展示;
这就是说,我们要多给孩子自主权、选择权、空间、机遇等,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三、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以底,不相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彩色的非洲》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非洲的哪些方面是彩色的?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四、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恼”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做好学习评价,增进学习兴趣
学生在通过艰苦的学习劳动之后,总想早一点知道其学习结果如何,还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当场给予小评;作业送来后,及时予以批改;考试后,对试卷尽快地作出分析。同时,还要利用墙报,作业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作公开评价。另外,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思县平福乡雄杰村小学
内容摘要: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觉得应从课堂、阅读、写作、课外学习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语文 课堂 阅读 写作 课外 培养 兴趣 策略
一、推行新课程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语文课由于知识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对新鲜稀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则特别敏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直观形象的视觉情境或动态情境,从视觉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视觉情境、思维情境、生活情境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就能牢牢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小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使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和信息载体。
2、鼓励积极参与,表扬激励,提高兴趣。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很
弱,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能把学生看最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有感情的朗读,对某段落的理解、就某个问题小组讨论、对文章中的任务进行作色扮演等活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回答对或者错,要照顾学生的情绪,再告诉其结果时,也要表扬他的积极性、独创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期待其下次更好的表现。教师的表扬和期待使学生努力地的动力。
3、良好的教学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和保持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保证。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性,这些既是教学当中的障碍也是我们可以借助的优势。小学生由于这个特性,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往往会是全心投入和心不在焉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这两种境界的产生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对课堂氛围的兴趣的高低和参与程度的大小,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要极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或者是教师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能最大限度的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只有积极的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兴趣。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组织纪律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兴趣。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语言也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语言的优势和多重功能,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养成适度的竞争与良好的合作风气,形成融洽、轻松、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形成良性人际互动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动力,充分发掘出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求知热情高涨,形成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导以及导的效果如何。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尤其如此,教师如能根据小学生爱新奇、活泼好动等心理特征,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借助图片、漫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加以诱导,并灵活使用讲授、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就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强化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兴趣,并进入思考。
思考源于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有赖于自己提出问题,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由
于看到苹果落地,产生苹果为什么落地的问题,进而产生兴趣,开始思考,最后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同样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一位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前,先让学生听一首歌《雪孩子》,让孩子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被优美的旋律和歌声所吸引,静静地、细细地听着。听完之后,大家纷纷举手发言,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这首歌真好听,下雪的情景很美;有的说仿佛看见雪花飘啊飘,飘到树上、房顶上、山上,到处都是,大地变白了;有的说:“我真的想到雪地里去堆雪人、打雪仗!”„„他就适时展开了新课教学:“大家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场雪》,再来感受一番吧!”学生个个兴奋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5、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眠不觉晓,上课伸懒腰。待到醒来后,遗憾知多少。”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充满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多种渠道多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兴趣。
童年阅读带给学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进入书本,进入阅读,学生走到一个个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的面前,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小学生的精神底子。
更重要的是,阅读是生长梦想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会不断地产生梦想。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就是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人文的情感熏陶。优秀的儿童读物会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影响。优秀的儿童科普读物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小学生研究自然、征服自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1、创设良好氛围,热爱阅读
教师在带一年级时,为了让学生从小学会读书,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针
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识字量小的特点,在指导一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采取诸多举措,以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例如: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在读书区里,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读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一年级学生的读书能力。为了弥补小学生书源的不足,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每周划出一节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2、以语文阅读课为源,扩充阅读
小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学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养成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习惯呢?可以印发适合他们阅读的自编教材,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也可以推荐读物,种类有: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等。小学生通过定向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仅仅读指定读物是远远不够的,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小学生阅读量,教师可以采取三种比较有效的形式:
(1)联系式: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与有关书籍联系密切,采用联系式,要求小学生阅读类似的知识的书籍,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学习了《太阳和月亮》、《冬天》后,教师紧接着可以给孩子们讲《后羿射月》、《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雪孩子》等传说故事,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孩子们会好奇地提出很多问题,如:地球和月亮是临居吗?月亮会发光吗?冬天为什么会下雪?雪花为什么是六个瓣?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些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中都能找到答案,这样,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课间活动时,总能看到孩子们抱着《十万个为什么》读得津津有味。
(2)对照式:把内容有类似之处的文章进行对照,从比较中提升语文素养。如:学习了《数字歌》后,教师给孩子们推荐儿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学习了《锄禾》后,推荐孩子们阅读《悯农
(二)》。这些儿歌生动活泼,形式短小,读来琅琅上口,必当深受孩子们喜爱。
(3)荐读式:学过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后,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可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3、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
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师积极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寓
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广泛读书。根据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每周二定为读书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读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学生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报,还可以与同学们交换看。孩子们会过得很愉快。
一位教师在班级内开展讲故事比赛。讲故事是同学们最高兴的事情,刚开始,同学们可能会不好意思,站在讲台上,声音小,也不会加动作表演,讲了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进步很大,把故事情节表演得栩栩如生,一个学生在讲“金斧子”的故事时,小孩子把斧子掉到河里,他那害怕的样子表演得很形象,最后他被评为“故事大王”。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视野,增长了见识,他们很想倾吐自己的积淀,因此老师开设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受益。
4、鼓励表彰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小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要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们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从而终身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写作教学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小学生来讲,最难学的也是作文。不少小学生习作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以生活为习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如一次游戏、一次活动,都可以确定习作内容。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小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甘甜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习作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呢?
1、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习作命题应放开,紧紧围绕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习作的内容,以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把自己所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叙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那么难了,而且对习作更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习作欲望
要使小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学习。首先在作文评语中多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认为“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其次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帖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
3、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这是习作教学的基本途径。
我们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小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生动,即对写人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总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习作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要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习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小学生能够获得习作范例的基本途径。小学生可以从阅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4、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在人类语言的发展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互相为用,相辅相成。很多教学实践证明,凡口头语言发展得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比较强。反之,听不清,道不明的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也会受限制。可见,加强语言习惯,即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提高书面作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训练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可随意提供几个联系不大的词语,让学生串成一段话或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在课前几分钟里让个别学生将串成的话,编成的故事讲一讲,或按号数轮流讲故事、读报等。精心安排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过程,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扎实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小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四、丰富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1.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兴趣。
除了平时的学士活动外,老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图书角、阅读月、组词比赛、词语串连、成语意思及使用讲解、写作月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而且也是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
2.确定伙伴,共同进步。
小学生的意志力是很弱的,要他们自己坚持一件事时很困难的,而且他们的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利用小学生的这写特点,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行伙伴制。两个或三个同学一组,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及时交流,相互比较,共同进步。
3.多渠道学习,培养爱好。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特别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外时间的休闲方式很多,很多同学喜欢看书、上网、看电视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介绍一
些适合学生的书、网站、电视节目,使其在休闲的同时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广泛的爱好。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于永正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江苏人民出版社 〔2〕崔炳苗.漫谈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导语设计.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年10期
〔3〕谢娟.如何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 〔4〕王志梅.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浅谈.新课程.2010年第3期 〔5〕王超.浅谈小字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9卷第3期
〔6〕李宝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