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许多学生总是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了全面发展。从培养兴趣出发,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以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是当前语文教改的热点。要利用多种学习机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归纳、总结知识规律的习惯。笔者就“语文课堂”“语文活动”“教学技能”“字词积累”“书写评语”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试图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作用,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挖掘情感因素,感染激励学生,诱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技能 字词积累 书写评语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是我们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毋庸置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所以,培养和发展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重要机能,扼杀、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异是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个模式:阅读——写作。读以老师代读为主,写作几乎是老师逼迫着学生写,或者学生干脆照抄示范作文,结果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语文素质得不到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靠课堂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课内外齐下手,多动脑筋,跳出传统的框框。以下几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做法,供诸位同仁参考。
一、优化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改方兴未艾的今天,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就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做法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为此,导语设计也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我认为,设计导语有以下几个方式:
1、背景提示导语。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一文时,就可以从课文的背景生活来提示自己今天要讲的内容,然后从中引出自己要讲的课文。可以是历史,也可以是从课文相关的主题环境导入。
2、设疑式导语。如《父亲》一文的导语就可以这样设计:父亲人皆有之,同学们了解的古今中外歌颂父亲的文章已为数不少,那么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父亲》这篇文章吧。
3、故事式导语。讲故事,增趣味。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道德情操,诱发高尚的审美情趣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热情是一种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蕴蓄着坚强的毅力。只有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才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昂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这里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要做好这一点,应注意三个方面:
(1)、以情激情。教师通过语言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把学生带入心驰神往的美的境界。
(2)、导之以法。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即坚持讲练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课堂里要有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争论;要使学生热情洋溢,生动活泼。
(3)、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乐学好思。
2、培养学生道德情操。道德感是人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内涵。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 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本中具体的古今中外的道德形象,例如屈原、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白求恩和奥斯特勒夫斯基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这些道德榜样,进行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教育,培养自重感、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责任感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
3、诱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美感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语文学习中渗透着审美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所描绘的景物的赏析来品尝自然美,对教材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剖析来感受社会美,对文章的构思和谋篇布局、过渡照应以及遣词造句的分析来体品艺术美。
(三)、精心设计板书
语文课堂板书是一个语文教师基本技能和才情的展示。课堂上的板书如同人的面容一样,好的板书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使学生对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教学中其它环节的不足,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板书能借助视觉,作用与学生的大脑,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使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如果不板书或者板书不规范、没有条理、杂乱无章,将会给学生一种混乱的感觉,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那么,如何设计好板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板书要着意考究其内容示现的次序和时间。示现太早,学生会觉得突兀;示现太晚,学生又会觉得画蛇添足。只有学生需要教师写的时候写出,板书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板书字数不要太多,一百字左右就行。
3、板书要简洁、规范、有条理。板书的简洁美,能高度地概括和浓缩课文的内容,便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规范板书的简洁美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1)、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潦草脱体的字和不写已经没有生命力的异体字。
(2)、板书字迹要做到清秀、工整、美观和大方。
总之,教师板书的结构美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前提之一。教师板书的条理美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整体性。
二、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内化语文素养,激发语文兴趣 古人云:“读,读,读!书中自有千种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一个人书读多了,文化素养、品德涵养就会深厚,言谈举止就会得体,遣词造句就会很准确,写作时就会旁征博引,下笔千言。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多途径,多形式组织读书活动,开展名人名篇诵读比赛,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开展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比赛,早读前十分钟背诵古诗(包括课内古诗和课外古诗,尤其是多读课外古诗。)开展班级学生作文竞赛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加大了阅读量,使学生的背诵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使学生长期处在浓厚的语文氛围中,自身就会被渲染,语文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语文兴趣就会越来越来浓厚。
三、提高教学技能,树立教师威信,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具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之外,还应具有过硬的教学技能。如果教师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准确,理趣盎然,课堂就会具有神使鬼差般的诱发力!学生就会很乐意听你讲课,因为听这样的教师讲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美的语言、工整飘逸的板书、大方得体的教学姿态,不仅能给人美的陶冶,而且会赋予枯燥无味的知识以充盈的活力和飞扬的神采!因为原来黑白相间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被教师神化了,变得生动了、形象了、具体了。普希金说过:“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好的教学语言,不但能起到传递知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把学生的心灵“点亮”的艺术魅力。学生只要能够被教师深厚的教学技能所折服,高尚的品德所陶冶,他就会热爱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而对语文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生字词,使其形象化、生动化,培养学生热爱语文
每学习一篇课文,都有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单一的学习生字词和识记生字词非常枯燥。为了使学生乐学、乐记和牢固掌握生字词,教师可以采取拓展生字词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子“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词:“青山”“高山”“大山”“黄山”“峨眉山”。学会了组词,然后鼓励学生造句:“我喜欢黄山。”“我家座落在峨眉山脚下。”学会了造句后,进一步鼓励学生写语段:“我喜欢家乡的峨眉山,尤其是山上的建筑物和植物,每逢周末,我们全家几乎都要去山上游玩,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为此,不但使课堂气氛变得生机盎然,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学会了组词、造句和写语段。也就是说给枯燥无味的生字词加进了五香作料。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也就自然爱了语文。
五、写好作文评语,提高写作能力,激发语文学习激情
学生作文不但是其写作能力的体现,而且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教师应站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针对学生的心理,教师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作,从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根据叶老的指点,在作文评语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
那么,如何在作文评语中运用爱的效应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热情的赞扬
矛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中留下了老师这样的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做此语,莫为无人也。”这些积极鼓励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矛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者相比之下有进步,都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以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从你的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巴金!”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二)、情感的抚慰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这是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育人的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例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流露出父母离异后所带来的极度伤感,而习作又文从字顺,情感真切。评语可以这样写: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你写出了这样一篇感动的佳作,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高兴,只要把握着今天,你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而幸福的。
(三)、感情的延续
所谓感情的延续,即是指孩子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老师的心里。老师又把这份真诚和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让他永远的流淌。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和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和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学生觉得自己高兴的时候,老师在为我们鼓掌;自己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我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评语理应影响学生做人的尺度,引导其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总之,作文中老师的评语如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相融,学生就不会讨厌作文了,反而能把作文当成朋友,就会情愿走进这个有芳草、绿叶和溪水的清凉世界。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真正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但要强化课堂教学,而且还要加强课外活动和作文训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而且还要用心育人,耐心引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思考》.《贵州教育科研》.陈琳.2009年第一期. [2]《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贵州教育科研》.姚南.2009.第一期. [3]《怎样为学生的作文写作评语》.《贵州教育科研》.王礼先.2009年第二期.
第二篇: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学生今后学习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各种知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十分必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在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教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淡“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就学习最基本的汉字来讲,单单让学生知识这是什么字,怎样写,怎么读,笔画顺序是什么等等,这些就会陷入“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境地。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汉字是怎么产生的?”同学们肯定会立刻思考,学了这么长时间的汉字,到底是谁“造”的,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向学生们进行讲解,而且会韦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深层次、且能够引 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我们的课何愁教不好呢?
三、重视学生阅读练习,培养自主积极的兴趣
多年来,语文教育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固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对于语文教育的弊端,清华大学附中的一位特级教师曾一针见血地提出:我们的语文课正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术课,语文教育正在异变为一项纯粹的技能培训和手艺磨练课。抽象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文山题海中跋涉,使阅读一直难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清楚阅读活动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培养其阅读的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作为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专题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家长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阅读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过程。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以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四、讲究训练技巧,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当从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抓起,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
1.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强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 2 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管是基础知识、写作还是阅读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以上三者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更应该从它们具体的关联上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不应是“深挖洞”,首先应是“广积粮”,“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南亚玲 学校:涧峪岔金穗希望小学 电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语文课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对兴趣重要性的认识是一码事,在实践中能不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是一码事。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要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篇,学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意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学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有所得,就能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就会感到“没意思”。特别是当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检查的时候,好的成绩赢得了表扬、奖励和荣誉,学生就会感到有了前进的力量,从而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去探求新的知识;相反,因成绩不好,得到的是责骂或讽刺,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有时我们问学生为什么对语文不感兴趣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回答:“语文太难了,我不会分析,又不会作文”等等。“不会”就是没有学到真本领。没有真本领就不会有对该门功课的兴趣。兴趣与学习成果往往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千方百计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七、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兴趣的培养
南
亚
金 穗希望小 学
玲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的确如此,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学生最后的老师。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是改进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后天环境熏陶、学生的独特的经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培养学生乐学的前提,乐学是掌握知识的基础。课前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独特的魅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课前要根据每课特点,充分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法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如《金色的鱼钩》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小小的长满红锈的鱼钩,但它却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师通过深情的讲述,巧设悬念,使学生急于想了解故事内容,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营造气氛,诱发兴趣
新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的融洽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冷若冰霜,面无表情,学生可能就会规规矩矩,表现得唯唯诺诺,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学生思维也不会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很压抑,觉得上这门课索然无味,相反,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对每一位学生,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只有在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我们的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敏捷,创新潜能才能被诱发。
三、感情朗读,培养兴趣。
有感情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朗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能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熟能生巧,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朗读还能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朗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头脑中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会有所思有所感,大多数时候还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世界会更丰富,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四、课堂提问,启发兴趣。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通的教学形式之一。恰当的课堂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
此外,我觉得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博学多识、口若悬河、性格开朗、幽默风趣,一举手一投足颇具个性,必能得到学生赞赏,学生一旦喜欢上某个老师,也必定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代的学科,所谓爱屋及屋吗?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一种基本情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来启发和培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希望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都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培养学习兴趣是个老话题,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程.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尝试.他们有的从兴趣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求兴趣的激发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的从大的语文学习范围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一些相关资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学习兴趣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受教育的基础阶段,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小学阶段,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
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这就说明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在最初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累一定的知识,达到后来的有目的的、自觉地学习。所以,如何让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了小学教师的关键任务。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思索,已有一定的成果。本文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经验出发,参考相关材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一些笔者认为有效的培养途径,为其他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完善,为深化素质教育出一份力。
在现实生活中兴趣和爱好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爱好则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人对某种事物或对象发生兴趣时,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对事物的观察也变得细致、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情绪高涨,意志能力也增强,使整个心理活动发生巨大变化,才能把某件事坚持下去。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堂中兴趣的培养
1.巧设导语,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课部分至关重要。好的导课,短短几句话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好奇心和有趣心理常常是新区的开始,也是继续一件事的基础。在导语设计中应注意曲直隐显交互为用,在保持启发性特征的前提下,应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长时间的思维积极性。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课文、新知识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巧设悬念导入、讲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实物演示导入、录音导入、审题解题式导入、复习旧知式导入等形式,创设一种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及一些适当的手势烘托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气氛,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看、听、说、想多种感官同时运用,以引导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兴趣,牵动学生情感,使其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枫桥夜泊》为例,教师可将苏州城市宣传片或网络中有关该古诗的视频播放给同学们欣赏,以此为突破口,教师在江畔枫树、茫茫江面的点点渔火的视频背景下,可向学生提问,“这种意境是如此美丽,而诗人是否和我们一样充满感悟呢?”进而导入课程教学。此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按所见所闻分别讲述出来,并阐述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感,即“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词中包含的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程学习。
2.鼓励积极参与,表扬激励,提高兴趣。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很弱,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能把学生看最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有感情的朗读,对某段落的理解、就某个问题小组讨论、对文章中的任务进行作色扮演等活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回答对或者错,要照顾学生的情绪,再告诉其结果时,也要表扬他的积极性、独创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期待其下次更好的表现。教师的表扬和期待使学生努力地的动力。
3.布置课外任务,巩固兴趣。
一个聪明的老师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所有问题,他会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留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早课堂上老师经常创设一种情境或开展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失去对某一个事物或问题的兴趣,老师要就某一事物或问题给学生留一些课外任务,比如,学完《枫桥夜泊》,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了解一下枫桥和寒山寺的情况;或者,就课堂上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不接受,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一些材料,说明
自己不接受的理由和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仅增长了知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巩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了积极动手、动脑的好的学习习惯。
二、写作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运用情感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学生的兴奋情绪和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所以说,教师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到作文的意境当中去,品尝学习写作的乐趣。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应用教师的感染力。善于利用自己感染力的教师,能很好的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所谓教师的感染力,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主要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而且也有赖于教师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记忆中的情感因素,将它与写作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引导学生写自己之所爱,写自己之所喜,使作文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以丰满与升华。教师在布置作文写作的时候,可针对题目提出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中心思想是怎样的?哪些材料可以反映这个中心?如何安排这些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写作文没兴趣的
同学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念一篇教师预先写好的小作为,让学生看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应加强?如何改进?如果你写这篇文章你怎样安排才更合适?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出学生的思想,消除写作为时的为难情绪。也可以采用回忆引导法,引导学生对经历过的事情的进行回忆,细心体会并去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我们每个学生所经历的事情都是很多的,但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并不留意,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进行想象的成份多一些,叙述时主观经历和客观叙述往往显得脱节,写出的文章很不感人。例如说:要求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怎么做?曾经怎么做过?这样从生活中的经历来引导学生对所记的人或事去体会和感受,会使他们有一种亲身经历感,也有真情实感。2.创新批改方式,亲身体验。
作文的的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时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只有清楚了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所改正,才能进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创新批改方式,放弃传统的教师批改的方式,采用教师、学生先改,老师后改的方式。在学生批改时,老师随机发给同学每人一本作文,不论学生批改的是谁的作文,都要认真、客观的批改,在批改中要有固定的部分,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不合理的部分、整体的评价。然后老师在进行批改,这样学生不仅在发现别人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中学到知识,也能认识到自己可你存在的问题,利于改正,而且可以在与老师的评价对比中发现自己 的不足,利于进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评价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成果展示,感受成功,激发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每次作文批改之后,老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表扬优秀者的同时,使其他同学也有希望自己的作文被读的努力目标。也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作文园地”,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而且,可以额外出一些题目,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一旦有学生的习作发表或获奖,老师就在班上大力宣传,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作品集结成册,积累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阅读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设置故事悬念,引发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往往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就会表现出精神抖擞,群情激奋的样子。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听为快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实践
表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通过教者声情并茂地故事讲述,能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专心听讲、情感起伏,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却戛然收获。“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你们快去读这本书!”如此则使学生产生了对读物期待与向往的心理,从而积极关注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例:为了激发学生对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一书的阅读兴趣教者首先为学生朗读“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当读到“第三天”时戛然而止,让学生猜测结果。在否定了学生所有的答案后,教师故意对学生说“你们要想知道作者第三天的结果,那就到图书室借这本书看吧!”学生一下子被兴趣推动,课后纷纷要求借书。如此由“听”到“看”,阅读兴趣自然水到渠成。再如,教学老舍的《草原》时一文时,教者告诉学生:“老舍爷爷可有才华啦,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龙须沟》《茶馆》等,学校图书室就有一本《老舍作品集》,想看的同学下课赶快去借吧!”此时,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充满了激动之情,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2.勤做笔记,分享感受,体验收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给学生灌输一种好的阅读理念,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刚开始在阅读时,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阅读某篇文章获某本书,而且要要求学生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段落,写读后感。同时,教师应该定期举办一
些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笔记和感受或者给同学们将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获某本书,在巩固阅读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努力。
3.树立榜样,养成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心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道德情感,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他们的心中逐步产生了需要崇拜的偶像。因此,我们可通过树立阅读榜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1)名人榜样。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如,老舍、巴金、冰心等等。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作家,正是由于他们平时热爱读书,而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2)同伴榜样。除了用名人作榜样外,我们还可选取学生身边热爱读书的同龄人作榜样。一次,笔者在自己所教班上范读一名学生的优作,并故意询问其写作好的原因,该生认真地说:“我写作好的原因是平时能多看课外书,并注意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教者及时抓住此契机,对其进行大力表扬。未想到的是此举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很多学生都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有的甚至还准备了小本子专门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总之,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课外学习中的兴趣的培养
1.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兴趣。
除了平时的学士活动外,老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图书角、阅读月、组词比赛、词语串连、成语意思及使用讲解、写作月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而且也是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
2.确定伙伴,共同进步。
小学生的意志力是很弱的,要他们自己坚持一件事时很困难的,而且他们的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利用小学生的这写特点,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行伙伴制。两个或三个同学一组,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及时交流,相互比较,共同进步。
3.多渠道学习,培养爱好。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特别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外时间的休闲方式很多,很多同学喜欢看书、上网、看电视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网站、电视节目,使其在休闲的同时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广泛的爱好。
总之,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中,不仅要重视以上所讲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而且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连系,使家长在家里配合老师的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快乐学习,开心生活。
参考文献
[1]康雪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5期
[2]雷义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探.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3]崔炳苗.漫谈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导语设计.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年10期
[4]王超.浅谈小字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9卷第3期
[5]李宝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2期
[6]谢娟.如何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
[7]吴学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外.2009年第2期 [8]曲秀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智.2010年第24期
[9]郝金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7期
[10]余宗奇.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009年第S1期 [11]李志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教育评论.2003年第6期
[12]潘彩红.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探索.陕西教育.2008年Z1期
[13]王志梅.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浅谈.新课程.2010年第3期
[14]袁雪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三法”.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