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新冲卓越
【内容摘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就明确地点明了当代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培养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很多,而我认为,用有趣的故事,用调查的方法,用比赛的方式,用小表演的形式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 学习传统文化 兴趣
【正文】: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其思想内涵还是语文素养,都对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发展起重大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就明确地点明了当代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传统文化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必须要从小学生开启。由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人学习的强大动力,有浓厚的兴趣时,学生会积极的学习。因此,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时,利用传统文化的特点,运用学生喜爱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多年实践,我采用如下的方法,让小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效果不俗。
一、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那些有趣的故事,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利用这一特点,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字句凝练,整齐精严,内容涵盖丰富等特点难以让小学生的掌握。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向学生讲纪晓岚巧对乾隆的故事:纪晓岚学识渊博,口才出众,享有“铁齿铜牙”的美誉。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他对:“两蝶豆。”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没想到乾隆马上改口说:“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笑着说:“我念的是一鸥游。”乾隆又说:“林中两蝶斗。”纪晓岗答道:“水上一鸥游。”二人哈哈大笑起来。学生听了也觉得有趣,然后我问:“故事中有几次对对?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看看从中发现什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的三次对对中了解到对子的一些知识——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等。学习成语时,用讲故事的办法,学习兴趣就更浓,因为有不少成语出自于故事的,老师讲或找讲故事能力强的学生讲,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要是进行班级讲故事比赛,让每一个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调查的方法,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都好动,把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对联的时候,我让学生自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春联的来历,收集春联,观察人们的春联是否贴的恰当,从对文中揣测他们的心声。学生兴趣浓厚,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展活动。汇报时,能各抒己见,我也参与其中,作些点拨,使学生们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在小结会上,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春联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读书按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那春联也按这一顺序读,所以贴春联也按这一顺序贴。”有的学生说:“我邻居贴的对联是‘世态时和国策好,衣丰食足党恩深。’因为是党的扶贫政策让他家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盖上新房子。他们谢党恩呢!”在了解地方人情风俗习惯这一传统文化时,我引导学生走访长辈,了解家乡名字、人情风俗等来历,搜集家乡名人事迹,并把它们写下来。有一个学生在汇报时说道: “我家乡叫石门,我原来觉得这名字太土,通过了解,原来石门是一个英雄的名字。他有一身好武艺。解放前,家乡经常有土匪抢劫,石门为了乡亲,只身与土匪搏斗,因寡不敌众,英勇献身。为了纪念他,就把家乡叫‘石门’了。现在,我为家乡叫石门而自豪!’’学生们都纷纷畅谈自己所得,有的为家乡的光荣历史而自豪,有的为家乡出了名人而荣光。都决心努力学习,长大为家乡争光。
三、用比赛的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孩子都喜欢争强好胜,在学习中引导他们开展竞赛的形式,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学成语时,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成语大串联,成语巧填数字等比赛。学歇后语时,进行分组对抗赛,看哪组接上说明的部分多。如我在复习成语、歇后语、谚语时,说:“你们自成小组,收集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有关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到时开展竞赛,看那一组收集得多,并给以一定的奖励。”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比赛时,学生们纷纷亮出他们的劳动成果:无论是七步成诗、三顾茅庐、逼上梁山、义薄云天等、五体投地、替天行道等成语,还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等歇后语,或者是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过五关 斩六将;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等谚语都能随口而出。这样,学生既紧张又愉快地学到了一些知识。
四、用小表演的形式,深入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们大都喜欢看戏,一部分还喜欢表演,因此,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让学生用小表演的形式进行学习,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学习古代人物故事时,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做一些简单的化妆,进行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点评,一方面引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他们加深对故事的认识。如,我在教人教版十二册的《俩小儿辩日》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言词的意思,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俩小儿和孔子,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看后,点评的兴趣很高,有的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角度品评,有的从表演者是否表演出孔子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评,从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想办法,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品质与素养。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乐镇张盘小学 宋海波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从课堂内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当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
1、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教师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无论选择的依据有多少,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而以往的教学总是给予书本知识以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验则是无足轻重的。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更为根本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学科而在教育。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从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
1、增强学习科目的吸引力,可以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加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课程的自由度。根据本地的情况加大劳技课的课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一些学科知识的小型展览,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及成果展览等。
2、给儿童讲清楚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要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他们自己积极活动,看到自己活动的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有效能的兴趣;
3、组织小学生参观﹑访问,使他们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不断鼓励和表彰学生的好学精神等。如在数学方面,可以介绍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算出圆周率。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进步等等。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才能使小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从而最终实现“快乐学习”这一根本宗旨。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摘要: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该如何去看待兴趣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心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而有成效。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一、明确学习目的,自觉调动兴趣。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环节。学生学习目的愈明确,学习态度愈积极,学习的积极性就愈高。大而言之,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确掌握英语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使之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追求和向往,自觉调动兴趣。小而言之,每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学习目的,强调师生共同努力,去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们介绍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再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英语的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确定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一个时期内或一节课的主攻对象,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兴趣,而且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表现出的态度越积极,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三、深挖教材资源,调动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教师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趣化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学生对你的课产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长久的保持,就必须充分挖掘出教学环节的趣味因素,并辅导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心口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五、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英语感兴趣。在教学中,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在课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个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兴趣的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也就是迈向了成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对英语产生求知欲,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生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
教师要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可,以真诚的爱去对待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态度要亲切和蔼,交流师生情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其学习的自信心,避免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多种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提问他们简单的问题,一旦有了进步立即当众表扬,鼓舞情绪。对那些成绩提高显著的同学,更应树其为榜样,增长他们进步的势头。这也是增强学生内部动力的重要方法。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等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讲英语,并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样学生就会和老师积极配合,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因素,学习兴趣也不是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一旦失去兴趣,厌烦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开辟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成了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余时间应该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如通过开展英语角的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英语的环境,活跃英语的气氛,促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们的思想交流和学习经验的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办英语墙报的形式让他们写、拟、评英语墙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提高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教师还可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收集资料,包括趣味故事,名人名言,英美习俗见闻等,让学生互相传阅。学生读着自己编写的手抄内容,学习兴趣大增。还可设计一些可行的课外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乐在其中”。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七、采用直观教学法,活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成功运用,可以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了教学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已跟不上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新颖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实现了这一切。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虚拟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中的人际交流方式。多媒体英语教学将交际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在多媒体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创造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在语言学习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置身于良好的语境中。采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结束了单一文字教学局面,可以图、文、声、形并茂地传授知识,可以看到生动的视觉背景,听到高质量的英语和音乐,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搞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最佳教学效果,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雪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 毕玉敏,1998年7月,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广东教学研究》
[3]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技出版社 1984年版 [6]禹明,《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7]杨祥芬,《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习兴趣》中国冶金教育, 2005版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以及激发,对于学生学习、掌握、运用基本的信息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既定的重难点,又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来说,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培养 兴趣 信息技术 小学生 激发 维持 拓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而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以及激发,对于学生学习、掌握、运用基本的信息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既定的重难点,又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来说,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在论述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前,首先要谈谈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学生有了这样的心理倾向之后,在上课过程中,它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源动力,完成教师既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完成本节课既定的目标的同时体验到愉悦的成就感。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上课的导入。这是教师完成一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一堂课知识的开始,从授课开始教师就要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导入抓住学生的心思,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热情来进行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在导入环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四种导入方式:
(1)以故事导入。故事导入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讲故事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式。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小学生对于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只要教师把握准确,引导得力,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的授课效果往往会轻而易举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海南出版社的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第一课《走进电脑画室》时,我就先讲了一个故事: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没有画笔,没有颜料,没有调色板,没有图纸,但是他却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图画,非常漂亮。同学们,你们相信有这样的人么?你想做这样的人么?我一讲完,学生们纷纷表示不相信,并且回答愿意当这样的人。我适时引导他们,顺利地展开本课的学习。由于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起,所以这一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以图片导入。图片是形象直观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他们能够从图片上轻易的辨别出好看与否。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我在讲授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课《幻灯片可不是黑白的》时,先在屏幕上显示几张图片。图片内容一样,但颜色不一样。一些是黑白图片,一些彩色图片。我就问学生:你觉得哪些图片更好看?为什么呢?学生们纷纷指出颜色多样的好看。我适时引导: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出这样美丽的图片?想!图片简单,引导合适,学生的求知兴趣很快就起来了。我也就顺利的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
(3)以音乐导入。优美的与教材相适合的音乐,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往往也是美妙的。用音乐来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说往往也具有奇妙的效果。在讲授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给幻灯片加上声音》这一课时,我就采用了音乐的导入。我先把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放映出来,接着单击幻灯片中的喇叭图标,一段优美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们很奇怪,怎么会有音乐出来,纷纷好奇的问是怎么一回事?我故意神秘的一笑,问:想不想知道这美妙的音乐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想!兴趣已被激发,教学过程水到渠成的顺利进行着。
(4)以动画导入。动画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有着不可捉摸的吸引力,利用动画,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讲授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给幻灯片加上动画效果》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学生们看到连续出现的动画,很是惊奇。我说:同学们,这样的动画好看么?你想不想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的动画?想不想尝试自己做一下导演?学生们大声说:想!整一堂课,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忙得不亦乐乎。
二、授课师生互动,维持兴趣
授课过程的优与差决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里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注重维持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兴趣的维持,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对于学生体验愉悦的成就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授课过程中维持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体验式。信息技术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电脑带给他们的新奇感受。这样的感受不是教师能够通过讲解讲出来的,是要通过学生自主去体验出来的。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过,他们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他们的兴趣才能够维持。光听不练,他们的兴趣很容易就消失殆尽。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借此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式。有一些课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在自主完成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调动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课《椰子节的宣传海报》时,我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作自己心目中椰子节的海报。学生们是各尽所想,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开奇妙的想象和联想。结果他们真的制作出了各式各样、色彩艳丽的椰子节的宣传海报。
(3)合作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只是自主探究式,还需要有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方式。合作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又能够在合作中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和朋友们联系的电子邮件》一课时,在讲解完如何申请、登陆邮箱、写信、回信后,我让学生们选择小组,选择通信对象,在邮件上写上一些祝福的内容,以个人和小组的名义发送给选择好的通信对象。这样的合作式授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小结延伸发散,拓展兴趣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培养学生兴趣的结束。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仅只停留在导入和授课两大环节,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可以从本节课的内容出发,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本节课拓展到课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延伸,进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质。那么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1)朝生活方面延伸。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和朋友们联系的电子邮件》一课后,我让同学们回家尝试发邮件到老师的邮箱,并写上想对老师说的话。学生们兴趣很高,哪里能够想到可以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通过电子邮箱发给老师呢?回去之后纷纷写信。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2)朝实践方面延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是否到位,需要实践来检验。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课《大海捞针也不是很难》一课后,我与语文老师联系,让他布置了解某一篇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作业给学生,让他们回去上网,通过搜索引擎去查找相关信息。这样的做法,既拓展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在实践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方面来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途径是各式各样的。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集思广益,开拓进取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学习中心编号: 学习中心名称: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教育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老师 日期
0
目录
摘要..............................................................2
关键字............................................................2
一、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3
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的表现特征..........................3
三、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状态的原因................................4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6
五、总结..........................................................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是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起学习兴趣;二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产生学习兴趣;三是以灵活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四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五是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关键词:浅谈;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师生关系
一、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乐”字可以理解为“喜欢”,“热爱”,即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而所谓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表现出心弛神往。一个孩子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事实上,有的孩子往往成绩平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对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可想而知,在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每天的学习自然就成了难挨的“苦役“。那么,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呢?
(一)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亲情的培养,(二)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三)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改善协调能力,(四)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形成,(五)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六)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消除疲劳。
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的表现特征。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有的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例如:宁愿演算应用题,也不愿演算试题;宁愿默写也不愿习字或抄写;宁愿讲解也不愿读书。
(二)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从中年级起,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才表现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仍然不稳定,容易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
(三)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低中年级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活动和事例。例如:阅读故事、小学,从事技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四年级后,开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初步计算规律的应用、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感兴趣。
(四)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一定的作用,从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
低年级学生对玩中学的方法更感兴趣,如通过摆弄学具的直观动手活动来学习数学。从中年级起,这些因素下降,而对日渐新颖的教材本身更感兴趣,喜欢动脑筋,独立思考。
(五)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
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
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发问,知识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不善于思考发问、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状态的原因。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很高,一年级28.13%,三年级30%,六年级47.89%。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坚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上。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在调枵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的26.76%,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课外补习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习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认为,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习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如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倭化语言斫削,慢慢成为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 5 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习、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班额过大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习互动,学习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学生向好学校涌进,而差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班级规模较大,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习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习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平影响了学习兴趣。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有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置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时代,教师的“绝对权威”、“师者恒为师”、“师道尊严”等片面概念必须彻底改变,教师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正式或非正式交往中形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往许多教师都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权威,相信严师出高徒,使学生面对教师经常有胆怯畏惧感,学生因怕教师而被迫学习。这种做法在当时也许会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随着学 生思想的日趋成熟,会慢慢失去对教师的崇敬,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消失。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思想活跃、见识面广、主观意识强,如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淡化消失。比如:有的教师说,这些孩子对某学科学习兴趣浓厚,而对我所教的学科却不感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师生关系处理不当。
我实习期间,教的是三年级的数学,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中年级了,这个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想特别活跃,也较难管理。刚刚给他们上课的时候,班里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同学们个个都无精打采,我提出问题让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时候居然没几个人举手。后来听班里同学说像这样的题一般都是老师说着答案他们记下来然后背过,背不过就抄写。我听了之后,觉得这样的授课根本不是在给学生讲课,而是把学生们当机器一样,老师根本不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机会,只是在像喂孩子吃饭一样,光管着给他们吃却不管他们能不能消化的了。我问班里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吗?结果有一半学生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他们觉得上数学课没意思,那些没有说不喜欢数学课的我觉得也是因为惧怕老师的权威才说喜欢的吧!其实这种机械式的教育方式在学校里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思呢?从实习过后我感慨颇多,我觉得想要学生学好习,必须先建立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
1、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填装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考你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学生学习的质量不是以教师传授学习信息量的多少为标准,而是取决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愉悦认同和掌握,单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相信任何学生都具有潜在的才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教育信念:“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没有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实习期间,所在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在班里算是比较差的,但是他的作文却写的特别好,问他怎么写的之后才知道他从小就特别爱看 7 书,因此他肚子里的东西特别多,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强,他的写作水平也就自然在不断地提高之中。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还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他们身上潜藏着各个方面的发展可能性,只要教育得法,就可以使他们身心获得做好的发展,成为有才能的人。
第三,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教师不应该像铸造工具那样按同一个砂模铸造学生,而是应该是雕刻师,善于处理玉器上的瑕疵,通过精心设计、雕琢,将瑕疵变为作品上的亮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点,“人个不同,犹如其面。”在一群学生中,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善于言辞,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好动,有的爱静;有的胆大,有的胆怯;有的反应灵敏,有的反应迟钝。老师们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既要见森林,又要见树木,只有树立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的观念,才能通过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他内心世界的活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教育事例:怕夫雷什中学一年级有一个女孩子叫季娜,她的祖母病的很重。季娜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使她在病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是,时临严冬,到哪里去找鲜花呢?学校的暖房中有许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师生极为喜爱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季娜一心想着病重的祖母,忘了学校的一切规定,大清早走进暖房,采下了那朵“快乐之花”。正在这时,一位最爱护花卉的老师走进了暖房。他看到季娜手里的菊花,大为吃惊。但是他注意到了孩子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问明情况后,教师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给你,为了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了他们教育出一个善良的人。”这个事例说明那位教师通过季娜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看到她内心活动的隐难之处。在询问过程中,折射出季娜美好的心灵。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要她再采三朵花。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这就是教育机智。
2、要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师要学会心理沟通,要创设课堂教学情感氛围,要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做好思想工作。教师只有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围绕在老师的身边,也才会喜欢自己的老师,才会愿意听老师的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学生。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 8 学生良好的情感。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3、教师要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崇拜,才能让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效应。
(二)、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生活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教师营造民主、和谐、开放、轻松的课堂气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读一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想一想,让学生思考自己体会出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写一写,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疑大胆地写出来,留下思维的痕迹;问一问,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议一议,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疑在小组内、班内交流,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品一品,激发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以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品读和摘录,体味成功的喜悦。这种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能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建激励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非要把学生分个三六九等。这种否定式评价,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很多学生都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充当了失败的角色,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评价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是发动机,是加油站,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在实习中,实习所在班的班主任袁老师是教数学的,有一次正好赶上各科单元测试发成绩,袁老师对这次的单元测试作评价。她说:“某某同学这次进步很大,我要在这里表扬他并给他在《学习园地》的红花榜上贴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我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试卷,他只考了65分,我问袁老师为什么还要当众表扬 9 他。袁老师说了,她在教学中采用教学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这位同学虽然只考了65分,但是他这次却比前几次都进步了,前几次一次都没及格,可是这次却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要表扬他,目的是要他树立自信,激励他更努力的学习。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可以激起部分学生再接再厉,可以燃起部分学生奋发的欲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开展多种趣味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态的,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首先,在教学中应该调动一切积极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活动,开动脑筋、手脑并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学生的活动权利,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参观、比赛、游览、访问、公益劳动等活动,为儿童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
(五)、善于发现并且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最直接的途径是:孩子平常喜欢玩什么,喜欢看图画还是喜欢摆弄机器,喜欢玩哪种游戏等。
平常有空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让他说说自己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最想当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等,所有这些都会向我们透露出孩子的兴趣所在。我们还可以直接问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当然,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不管孩子的兴趣多么不合符你的愿望,我们都不能武断地加以指责和评价。因为孩子好比是一棵小树苗,有的像松树苗,有的像柳树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哪种树苗,都可以长成有用的材料。正如爱因斯坦那样,他虽然是个”学习障碍生“,但他却对父亲送给他的小罗盘十分感兴趣,整天爱不释手,总想搞清它的原理。这种念头,使他开始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促使他全力钻研学习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直到成为举世瞩目的物理学家。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 10 的学习兴趣去培养孩子。否则,如果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会适得其反,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六)、在玩乐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想办法诱导孩子。
比如在玩耍中,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孩子对学习的某方面而产生兴趣,如游戏。事实上,对孩子来说,游戏和学习并不矛盾,主要能够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那么就可以使之成为最受孩子喜欢的游戏。如,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时个重点。而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学习则是难点。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肯定马虎不得,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语文的生字量陡然增多,孩子的识字量猛然间要上升到新的高度。如果仅仅是靠教师在学校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的辅助,使其得到巩固。但此时,家长应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抓重点生字,对部件进行分解,编成顺口溜,歌谣,字谜等,以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孩子的识字兴趣,发挥孩子的识字主动性,定会事半功倍。如‘蒜’字,可以编成顺口溜识记,即“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如“告”字,可以以字谜的形式出现,即:“一口咬掉牛尾巴”等。一旦孩子从“咬我学”进入到“我要学”的阶段,学习对于他们就成为一种迫不及待得行道。到那时,成绩的提升也是早晚之间的事情了。
(七)、随时随地的把学习兴趣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家长在督促孩子的同时,更要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了解学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全家要去外地旅行,我们可以让孩子来订一个旅行计划,其中可以包括沿途信息,列车时刻,目的地天气,旅途开资等各方面的内容。为了制定这个计划,孩子一定回去查地图,浏览网页,仔细计算,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许还可能从此对某个学习科目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地理。还比如,让孩子学习剪报,也许会使他留意政治,新闻,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也许会使他爱上历史......五、总结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提高,真正做到使学生为“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会学”“学多”和“学好”。让学生 11 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和成长,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同时,让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与小学生》主编庞云凤王书敬2007年7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2]《小学班主任》主编高令峰李克 2007年7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致谢
我历时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把这篇论文写完了,在这段充满奋斗的历程中,带给我的学生生涯无限的激情和收获。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石老师,没有他对我进行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无私的为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就没有我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在此,我向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们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有用的素材,也在论文的排版和撰写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最后,再次对那些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关心、帮助我的同学和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