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因为科学课每周仅两节,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有很多课外的观察与实验、制作、写科技小论文等作业,学生如果不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持续下来,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因此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培养好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趣味性浓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自然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可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1、用故事激发兴趣
科学这门学科是很有意义的,更是严谨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中只以单纯的理论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此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种朦胧之感,心理上有一咱乏味、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要充分、合理。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好奇心强,若选取大自然中的奇闻怪事作为教学补充教材,这样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动爱说、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取观察、实验、竞赛、游戏、讲故事、猜谜语、填图着色、质疑问难等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3、实验激发兴趣
有趣的实验会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玩儿中增长知识。这既能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体验中牢牢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志趣。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同学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那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更加积极,兴趣就更加浓厚,成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失败后经过努力而成功,学生兴趣会更加浓厚。
三、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带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感情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哪个老师有感情,就对那个老师教的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科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也积极地参加了课外的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持久兴趣。
与科学课同行
湖北省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 王 倩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我于2001年参与了“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实验工作,率先在我市使用科教版的《科学》教材,在我对“新课改”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市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两年来,通过一次次的教研活动、学习培训,使我意识到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正是这样的机遇,使我有机会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改”下成长。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中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像这样统一规格的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在《科学》实验班上,我首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科学成长记录袋》,收集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科学日记、科学作品、实验记录、科技小制作等,由此来把握不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我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分组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状况。在分组时,我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的性格、态度、学业情况、家境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趋于平衡。如:根据学生性格不同,将性格外向、热情、开朗的学生与性格内向、胆小、不善言语的学生相结合;根据家庭住址的远近,将家离得较近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以便使他们有更多地机会开展课外小组探究性活动;根据学业的情况,将优、中、差学生相结合,并设立小帮手,让优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做朋友;根据性别的不同,将男女生相搭配;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将家境富裕的学生与家境贫困的学生相结合„„通过一段时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风气日益增长,曾经学业较差的学生也对科学学习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应当从呵护学生探究兴趣出发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精心设计好一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设计了一系列的连环问题,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纳入到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一旦学生回答错误或不是我需要的,就左右提示,让学生重新走回“正途”。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揣摸老师的心思,专找我“需要”的话来说,全然不管自己有什么需要。新课改的到来,使我意识到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主动性会渐渐丧失,甚至会影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我在教授《电路出故障了》一课时,课前一名学生拿着组装好的电路,请我帮她解决电灯不亮的问题。这是一个奇特的案例,原因出在灯座上,灯座在生产过程中,误将两片带圆形缺口的铁片分上下组装,灯泡下端的连接点没有接在铁片上,而是与圆形缺口中央的塑料连接,同时下端的铁片过长与上端铁片接触在一起造成短路。我立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抛弃教学设计的预案,在课堂上请学生帮她想办法解决问题,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猜测“电池没电了吧?”“电线可能断了”“电池盒两端没有与电池联接好”“灯泡坏了”„„就连平时胆小,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把学生的各种猜测记录在黑板上,可是面对这么多不同的猜测,怎样才能找出导致灯泡不亮的真正原因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过各种实验进行验证、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细心地观察,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我不是指责,而是给予鼓励和理解,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从而发现组装的电路可能会出现种种故障,并根据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验证,从而排除故障。这种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远比教师反复“教授”的更为生动,更加深刻。事实上,在许多科学课上,都会随着探究的进程,而生成一些研究问题,如果我们置之不理,就有可能损伤学生的探究欲。因此,我们既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学设计,应该因地制宜,从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课程标准中指出,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远比高估更可怕,因此,我们应相信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并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学”知识。
三、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由于学生对自己学习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和规律的过程不了解,就没有能力开发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对知识的学习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学中,我利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时,我首先出示上次课中学生溶解的达到饱和盐水,让学生观察盐水的变化。很多学生发现:“杯中的水面比原来低了”,“盐水表面有一层‘冰’,用手一捅就破了”,“杯底有一些盐粒”,“杯壁周围有许多小盐粒”„„针对学生的发现,让他们进行猜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可能盐水蒸发了,所以水面比原来低了”,“上次盐放多了,可能没溶解完”,“杯壁上的水蒸发了,盐留下来了”„„学生争论的焦点最终停留在“盐会不会随水一块蒸发”上。在充分的研究、讨论之后,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中,学生不停地惊呼“快看,我们小组盐水又结‘冰’了”,“我们的水煮起来越稠了”„„通过学生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从而发现水蒸发了,盐不会和水一起蒸发,进而使学生联想到怎样把海水中的盐分离出来,把海水变成人们需要的淡水水源。整节课结论的出现是水到渠成的,学生探究过程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过去我们处理这样的问题往往是用验证的办法简单处理,学生固然有一些满足感,但仅限于获得了一个结论。现在我感到,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探究的快乐是任何别的形式无法取代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四、和学生成为平等的“研究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一种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从而造成个别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通过近两年的课改实验经历,我体会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平等的“研究者”身份,以开放的教学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在对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有关“蚕的生命周期”的长期观察研究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养殖了五六盒蚕,并亲自经历了从蚕卵孵化出蚁蚕直至蚕蛾产卵死亡的全过程。在活动中,我和学生共同制订计划,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好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的职责。如谁负责采集桑叶,谁负责打扫粪便和残叶,谁负责定时喂食等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交流养蚕的经验体会,为取得的点滴成绩而感到高兴。我从不以师长的身份去要求他们干些什么,但学生却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深厚感情。在对学生学业评价上,我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多找闪光点。我常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以商量的口吻对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加上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会学得更好”等。在对待学生的作品或考试成绩上我采取等级制,按“优、良、中、差”四种情况分别标记“A、B、C、D”,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不因学业问题而轻视任何一名学生。
孩子的潜在创造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而应当主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他们的创造力。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科学学习后,在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想像力、创造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照他们的话说:“我们感到科学太有趣了,学起来非常轻松,我们乐意学科学。”两年来的课改经历是值得回味的,从科学课的实验中,我获得了“新生”,是它促使我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同时也把我从应试教育的边缘拯救回来,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天地中,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愿尽我所能,奋力拼搏,与新课改同行。
2011-01
第二篇: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杨永仙 尹武寄宿制完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喜欢科学课,不由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宫殿大门的向导,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学习起来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内学,课外也学。所以兴趣对学生学习科学课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
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趣味性浓是自然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科学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
(一)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好奇心强,若选取大自然中的奇闻怪事作为教学补充教材,这样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科学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图片激发兴趣
利用科学信息,图文并茂,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四)声音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声音,音乐的出现,可以调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五)谜语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就可以采用谜语的形式,学生猜出了会非常开心,就会由被动的看听,变为主动的说做。
如教“影子”时,教师先请同学猜一则谜语:“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谜
喜悦。
(八)问题激发兴趣
教学中问题的导入,问题的穿插,揭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渴望将伴随着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特别有成就感。
(九)视频激发兴趣
教学中视频的出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把复杂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学生边看边学习,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十)诗歌激发兴趣
教学中应用诗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知识点蕴含在诗歌中,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依据课本内容,能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时,就尽量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得到感观认识,从面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对学生的视听
还有一些微观的的实验和微小的实验变化,必须通过特殊的实验仪器设备才能观察到。许多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受条件的限制,不能亲历实验,这些都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受制约因素。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进而解决这一难点。
如在教学《火山》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火山喷发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火山喷发的资料片,隆隆的地鸣声、喷发时的撕裂声、火红的岩浆、那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接着利用电脑模拟地球构造,模拟岩浆的上升,使学生认识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喷发需要怎样的条件。有的实验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有的即使花了时间也很难做好。
再如教学“植物的茎的作用”时,由于时空限制,不可能慢慢演示,从而不利于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应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这一实验过程,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将实验的全过程科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茎的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这一特点。这样的教学克服了学生的空间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突破了重点、难点,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弥补时空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在准备教案时,有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多媒体教学能全面优化课堂实验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
示达到仿真效果,这样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环境下进行演示、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同学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那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更加积极,兴趣就更加浓厚。小学科学课以科学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传统的教育由于受教育条件、教育模式的影响,讲授的多,自行探究的少。学生上课往往容易昏昏欲睡,对科学课没有多少激情。现行的科学教材是以科学活动为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探究。学生通过自已提出问题,制订简单实验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来感受科学知识和参与科学研究。
为了让孩子喜欢科学和乐于探究,可以精选活动内容,种植、饲养活动,如和孩子们一起养蚯蚓、养蜗牛、种玉米、采落叶等。此项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当地常见的动植物。通过指导学生种植、养殖,使学生对当地常见动植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如:(1)培育花卉、种植花草,开辟自然种植园。了解植物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规律,进一步懂得保护植物。(2)饲养小动物,如:饲养小鸡、小兔、蜗牛、金鱼、蚕等。指导学生观察记录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他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通过一系列
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持久兴趣。
当孩子们开始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时,在他们眼中,我们是“科学”研究的老师。平时,常常有学生追着我问:“老师,今天科学课上吗?”“老师,今天科学课玩什么?”“老师,昨天我做了个实验,发现蜘蛛为什么不被自己的网网住,原来它的脚上有油,我把粘了油的苍蝇放在蜘蛛网上,蜘蛛网也网不住它了”……
总之,现在的孩子都渴望有自己小小科学研究天地,我作为科学课的老师,愿意做学生真诚的朋友,师生共同地创造科学研究环境和民主融洽的气氛。师生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上好科学课,使学生成为科学课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起学生的兴趣
不同的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有不同的个性。而这些不同的个性,在学生中都会表现出来,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固执,有的灵活等等。科学课老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把握准科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结合点,开动脑筋,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老师特别的了解自己,老师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事干,学生发现在科学课中还学会了做人和做事等等,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上科学课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1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的科学奥秘。这样一来,真正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探究体验,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力量之大。
比如在教学《空气的性质》一课,有个课外拓展题,做一个“水火箭”,同学们知道自己要做“水火箭”玩具都非常高兴,他们纷纷找来雪碧瓶、橡胶塞、气门芯、卡纸等,然后人人参与,一起做了“水火箭”,当打开气门芯,“火箭”上升时,同学们欢呼起来。课外科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科学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科学实验课上烧瓶、玻璃杯等实验仪器令学生羡慕不已、爱不释手。下课铃声响了,他们还沉浸在实验给他们带来的神奇变化之中,舍不得离开实验室。如果引导学生将实验室搬回家,利用废旧的塑料瓶等材料代替课堂上的实验仪器,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样既方便易行,又能变废为宝,同时不受时间的限制,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可以用喝水的塑料瓶子当量杯、烧杯等,只要将瓶子上半身截去即可……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的课堂上,有的学生异常欣喜地说:“老师,老师,你看我做的‘实验杯’,我在家里用它们又做了一遍‘食盐和面粉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用八宝粥里面
3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像这样统一规格的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在《科学》实验班上,我首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科学成长记录袋》,收集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科学日记、科学作品、实验记录、科技小制作等,由此来把握不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我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分组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状况。在分组时,我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的性格、态度、学业情况、家境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趋于平衡。如:根据学生性格不同,将性格外向、热情、开朗的学生与性格内向、胆小、不善言语的学生相结合;根据家庭住址的远近,将家离得较近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以便使他们有更多地机会开展课外小组探究性活动;根据学业的情况,将优、中、差学生相结合,并设立小帮手,让优生与后进生结队,做朋友;根据性别的不同,将男女生相搭配……通过一段时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相互学习的风气日益增长,曾经学业较差的学生也对科学学习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
5活用教材”的关键。生活中应用的任何一件产品,都是人类在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小的好奇、小小的疑问、大胆的猜想中产生的,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对现有产品有所创新,有所改进,就是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
科技创新比赛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开展科普读书活动,拓展学生的兴趣
为丰富全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通过交流和展示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将掌握的知识传递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借助“小手”拉动“大手”,带动科普知识的提高普及,学校可以开展科普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昆虫记》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尽毕生心血才完成的杰出作品。书里给我们介绍了蝉、蟑螂、蝎子、蜘蛛、黄蜂、等几十种昆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法布尔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之后,就一动
当然,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认为早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小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学习、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篇: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精选)
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衢州学院学生,因毕业论文开展了“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研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我特地设计了这份问卷,请你认真填写。本次为无记名调查,请你仔细阅读题目,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序号上打“√”,你回答的情况我们将予以保密。
1、你的性别;年级。
2、你喜欢小学科学课吗?
A、感兴趣B、一般C、没有兴趣
3、你对课外科普读物的态度怎样?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4、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持续多久?
A、很久B、一至三年C、半年以内D、从不喜欢
5、你喜欢怎样学习科学知识?
A、自学B、老师按教材讲课C、老师讲解
6、科学老师是否经常通过实验来讲课?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7、你喜欢通过看实验、做实验来获取知识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8、老师在科学课上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实验、实物展示等)使用多吗?
A、多B、少数C、没有
9、多媒体、实验、实物展示的使用是否提高了你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A、提高B、一般C、没有
10、科学老师有经常带领你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学习?
A、经常B、偶尔C、从来不去
11、你渴望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这样的学习活动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12、学校是否经常组织科技竞赛、辩论赛、讨论会等活动?
A、经常B、次数不多C、没有
13、通过这系列科技活动的开展,你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否更浓了?
A、更浓B、一般C、没感觉
14、你对科学课的学习还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谢谢你的参与,祝你学习进步!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乐镇张盘小学 宋海波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从课堂内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当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
1、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教师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无论选择的依据有多少,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而以往的教学总是给予书本知识以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验则是无足轻重的。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更为根本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学科而在教育。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从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
1、增强学习科目的吸引力,可以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加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课程的自由度。根据本地的情况加大劳技课的课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一些学科知识的小型展览,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及成果展览等。
2、给儿童讲清楚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要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他们自己积极活动,看到自己活动的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有效能的兴趣;
3、组织小学生参观﹑访问,使他们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不断鼓励和表彰学生的好学精神等。如在数学方面,可以介绍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算出圆周率。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进步等等。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才能使小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从而最终实现“快乐学习”这一根本宗旨。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摘要: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该如何去看待兴趣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心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而有成效。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一、明确学习目的,自觉调动兴趣。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环节。学生学习目的愈明确,学习态度愈积极,学习的积极性就愈高。大而言之,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确掌握英语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使之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追求和向往,自觉调动兴趣。小而言之,每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学习目的,强调师生共同努力,去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们介绍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再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英语的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确定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一个时期内或一节课的主攻对象,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兴趣,而且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表现出的态度越积极,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三、深挖教材资源,调动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教师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趣化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学生对你的课产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长久的保持,就必须充分挖掘出教学环节的趣味因素,并辅导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心口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五、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英语感兴趣。在教学中,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在课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个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兴趣的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也就是迈向了成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对英语产生求知欲,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生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
教师要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可,以真诚的爱去对待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态度要亲切和蔼,交流师生情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其学习的自信心,避免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多种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提问他们简单的问题,一旦有了进步立即当众表扬,鼓舞情绪。对那些成绩提高显著的同学,更应树其为榜样,增长他们进步的势头。这也是增强学生内部动力的重要方法。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等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讲英语,并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样学生就会和老师积极配合,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因素,学习兴趣也不是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一旦失去兴趣,厌烦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开辟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成了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余时间应该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如通过开展英语角的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英语的环境,活跃英语的气氛,促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们的思想交流和学习经验的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办英语墙报的形式让他们写、拟、评英语墙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提高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教师还可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收集资料,包括趣味故事,名人名言,英美习俗见闻等,让学生互相传阅。学生读着自己编写的手抄内容,学习兴趣大增。还可设计一些可行的课外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乐在其中”。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七、采用直观教学法,活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成功运用,可以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了教学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已跟不上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新颖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实现了这一切。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虚拟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中的人际交流方式。多媒体英语教学将交际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在多媒体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创造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在语言学习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置身于良好的语境中。采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结束了单一文字教学局面,可以图、文、声、形并茂地传授知识,可以看到生动的视觉背景,听到高质量的英语和音乐,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搞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最佳教学效果,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雪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 毕玉敏,1998年7月,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广东教学研究》
[3]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技出版社 1984年版 [6]禹明,《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7]杨祥芬,《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习兴趣》中国冶金教育, 2005版